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tic Analysis on Plant Height in Rice in Different Growing Seasons
1
作者 陈小荣 陈志彬 +5 位作者 贺浩华 朱昌兰 彭小松 贺晓鹏 傅军如 欧阳林娟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11期114-118,共5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carry out the genetic analysis on plant height of rice(Oryza sativa L.)cultivated in different seasons.[Method] Three rice parents with great difference in plant height including CB1(83.1...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carry out the genetic analysis on plant height of rice(Oryza sativa L.)cultivated in different seasons.[Method] Three rice parents with great difference in plant height including CB1(83.1 cm),CB4(105.5 cm)and CB7(115.6 cm)were chosen to construct two parental combinations:CB1×CB4 and CB7×CB4,and the corresponding filial generations P1,F1,P2,B1,B2 and F2 were obtained.The 6 populations were planted in middle and late seasons respectively to measure their height traits.The 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of the mixed major gene and polygene model was used to indentify the existence of major genes affecting quantitative traits in B1,B2,F2 populations.When the major genes existed,the genetic effects of the major genes and polygenes and their genetic variance were estimated through segregation analysis.[Result] One additive major gene plus additive-dominance polygenes was the most fitted genetic model for the trait in all B1,B2,F2 populations in two planting seasons.The heritability values of the major genes varied from 38.63% to 78.53% and those of polygenes varied from 1.72% to 36.04%,and the total heritability values were 45.52-92.93%.The additive effect d value of the two genetic populations under two planting seasons was-4.56,-9.16,-7.19,and-9.38,respectively,as suggested that additive effect of the major genes would decrease the express of the plant height trait.[Conclusion] The heritability of plant height trait was affected by planting seasons and the combinations clearly as a wh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Plant height Different planting seasons Major genes plus polygenes mixed inheritance model genetic effect
下载PDF
紧凑型油菜株型性状的遗传及其与主要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俊生 田建华 +2 位作者 张继澍 李殿荣 袁志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2,共6页
 选取6个不同遗传来源的紧凑型和松散型油菜品种(品系),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30个杂交组合,将6个亲本及所有杂交组合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排列于大田,采用ADM模型分析了10多个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效应、显性方向,同时研究了株型性状与...  选取6个不同遗传来源的紧凑型和松散型油菜品种(品系),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30个杂交组合,将6个亲本及所有杂交组合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排列于大田,采用ADM模型分析了10多个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效应、显性方向,同时研究了株型性状与主要产量性状及单株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多数株型性状同时受基因的加性和显性作用控制,但不同性状受基因加性和显性作用的大小不同;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重和角果长度4个性状与母本基因型有显著的相关性。环境对角果长度和角果宽度无显著影响,而对其余多数株型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茎枝夹角、千粒重、角果长和角果宽的狭义遗传率相对较高。株型性状的显性效应分析表明,显性基因对茎枝夹角具有减效作用,而对株高、有效分枝高度、分枝终点高度、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重、角果长度和单株产量具有增效作用。大多数株型性状与单株产量以及产量构成性状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相关,遗传相关的大小和方向由加性相关、显性相关以及母本相关共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型油菜 株型性状 遗传 产量性状 相关性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花瓣缺失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洁夫 戚存扣 +5 位作者 浦惠明 陈松 陈锋 陈新军 高建芹 傅寿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7-232,共6页
以无花瓣材料APL01和常规四花瓣品种NB6和M083杂交并自交及回交所获得的6个基本世代(P1、P2、F1、B1、B2和F2)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无花瓣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无花瓣性状的遗传适合E-0模型,即2对加... 以无花瓣材料APL01和常规四花瓣品种NB6和M083杂交并自交及回交所获得的6个基本世代(P1、P2、F1、B1、B2和F2)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无花瓣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无花瓣性状的遗传适合E-0模型,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相等,但不同组合、不同年份的估计值有差异,加性效应值为-11.13^-20.08;2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值在不同组合间存在差异,(APL01/NB6)杂交组合估计的2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值不同,其中1对基因的效应值较大,而(APL01/M 083)估计的2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值无差异;上位性效应不同组合间表现也有差异,(APL01/NB 6)组合以加加上位和加显上位为主,(APL01/M083)组合以显显上位为主。主基因的遗传率较大,为76.29%~94.13%,不同群体的估计值有差异,以B1世代的估计值较大,B2的估计值较小;多基因的遗传率较小,不同组合、不同年份间表现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无花瓣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
下载PDF
花生含油量杂种优势表现及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47
4
作者 陈四龙 李玉荣 +3 位作者 程增书 廖伯寿 雷永 刘吉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048-3057,共10页
【目的】了解是花生遗传改良主要目标含油量的杂种优势和遗传特点,指导花生育种实践。【方法】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与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P1、P2、F1、F24个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分析以花生野生种为高油基因源的4个组合后代群体含油量... 【目的】了解是花生遗传改良主要目标含油量的杂种优势和遗传特点,指导花生育种实践。【方法】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与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P1、P2、F1、F24个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分析以花生野生种为高油基因源的4个组合后代群体含油量的遗传效应。【结果】4个组合均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中亲优势率分别为1.41%~9.42%。不同亲本组合含油量基因遗传特点差异明显。SW9721-3×特21和SW9721-12×濮花22号2个组合分离世代F2含油量次数分布均呈混合正态分布,符合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特征。D-0模型是这2个组合含油量的最佳遗传模型,其含油量遗传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45.00%~47.51%,多基因遗传率为18.72%~22.75%。SW9721-23×95-3和SW9721-38×鲁花11号2个组合F2含油量次数分布均呈正态分布,符合多基因遗传特征,多基因遗传率为66.09%~66.51%。【结论】花生含油量杂种优势和超亲分离普遍存在;控制含油量性状的基因在效应上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出现主基因特性;加性基因在花生含油量遗传中起主要作用,通过高油单株定向选择育种可以实现含油量的有效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含油量 杂种优势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遗传效应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模型和基因效应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加纳 邱厥 +1 位作者 唐章林 谌利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62-168,共7页
本文以甘蓝型优质油菜(81008×Tower)正反交各12个世代的资料,按照4种不同的遗传模型,对包括单株产量在内的8个农艺性状的遗传方式进行了详尽地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的遗传皆不符合简单的加性-显性模型,上位性效应普遍存在,且对... 本文以甘蓝型优质油菜(81008×Tower)正反交各12个世代的资料,按照4种不同的遗传模型,对包括单株产量在内的8个农艺性状的遗传方式进行了详尽地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的遗传皆不符合简单的加性-显性模型,上位性效应普遍存在,且对世代平均数有较大影响;单株产量及几个产量性状的遗传均受重复型互作基因的控制,杂种优势需利用三基因或多基因间的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效应分析 油菜 遗传模型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DH群体抗裂角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王会 桑世飞 +6 位作者 梅德圣 李云昌 刘佳 付丽 王军 陈玉峰 胡琼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7-442,共6页
提高抗裂角性是培育适合机械化收获油菜品种的基本要求。为了明确油菜抗裂角性的遗传规律,本研究利用抗裂角性差异显著的两个甘蓝型油菜品系配制杂交组合,通过小孢子培养构建了一个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群体。采用随机碰... 提高抗裂角性是培育适合机械化收获油菜品种的基本要求。为了明确油菜抗裂角性的遗传规律,本研究利用抗裂角性差异显著的两个甘蓝型油菜品系配制杂交组合,通过小孢子培养构建了一个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群体。采用随机碰撞法对该群体进行连续两年的抗裂角性鉴定,并利用植物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及偏度和峰度分析对抗裂角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的抗裂角性受3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涉及的基因数目为8~10对,存在基因的加性效应及基因间的互补作用;两年试验中抗裂角性的主基因遗传率均大于85.00%,主基因遗传率较高,表明该性状主要受主基因控制,受其它微效多基因及环境的影响有限。因此,在油菜抗裂角性遗传改良中,应通过杂交聚合不同抗性等级材料中的主效抗裂角基因,在早期世代加强对抗性的选择,并可以忽略环境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抗裂角性 主基因+多基因 基因数目 遗传效应 基因互作
下载PDF
玉米淀粉含量的杂种优势与基因效应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魏良明 戴景瑞 +1 位作者 张义荣 刘占先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33-837,共5页
以10个玉米自交系及按10×10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的90个F2杂交组合在两个地点的试验资料,研究玉米淀粉含量的杂种优势和基因效应。结果表明,淀粉含量表现正向的平均杂种优势,但变异幅度较小,最大值在10%左右,并在组合间、地点间存在极... 以10个玉米自交系及按10×10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的90个F2杂交组合在两个地点的试验资料,研究玉米淀粉含量的杂种优势和基因效应。结果表明,淀粉含量表现正向的平均杂种优势,但变异幅度较小,最大值在10%左右,并在组合间、地点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淀粉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不存在上位性效应。基因显性效应的作用远大于其加性效应,显性平均性质为超显性。增效基因为显性,减效基因为隐性。文中还讨论了淀粉含量的遗传改良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淀粉含量 3N遗传模型 杂种优势 基因效应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顾世梁 惠大丰 朱庆森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29-137,共9页
利用PC311等粳型广亲和品种与扬稻4号等常规籼稻品种配组得到5个组合各18个世代的材料。测定其谷粒充实度并进行母体植株基因型和胚乳基因型联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组合之间的充实度差异明显。组合测03&... 利用PC311等粳型广亲和品种与扬稻4号等常规籼稻品种配组得到5个组合各18个世代的材料。测定其谷粒充实度并进行母体植株基因型和胚乳基因型联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组合之间的充实度差异明显。组合测03×扬稻4号和轮回422×3037亲本的充实度较高(平均为96.17),杂交、回交后代的充实度也较高(平均数为95.93),F1等世代充实不良的问题并不严重。组合02428×明恢63两亲本的充实度很低,但杂交、回交等世代的充实度很高,这表明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导入外源互补基因可提高充实度。两个充实度不高的亲本也可能获得充实度很高的杂种材料,这也说明除了“以饱攻饱”外,也存在其它提高亚种间杂种充实度的育种途径。低亲(PC311)和高亲(扬稻4号)组合,F1代的充实度较低,其它世代的高低程度与遗传的加性模型较为吻合。低亲(PC311)×低亲(IR36)后代充实度大多数世代均较低。2)对各组合的谷粒充实度进行单个和联合的遗传分析表明,扬稻4号和测03的增效作用、IR36和PC311的减效作用比较明显,这种效应在较大程度上能为母体植株和胚乳基因型联合的加性—显性—细胞质效应模型所说明,遗传表达有较高的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充实度 遗传 基因效应 亚种间杂交稻
下载PDF
小麦K35早熟特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羽 樊庆琦 +5 位作者 张利 隋新霞 李根英 楚秀生 张宪省 黄承彦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57-960,999,共5页
为探讨小麦早熟特性的遗传特点和规律,并为小麦育种提供具有早熟优良性状的亲本材料,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早熟品种K35和晚熟品种Wesley杂交组合的P1、P2、F1、F2的早熟特性进行了分析。... 为探讨小麦早熟特性的遗传特点和规律,并为小麦育种提供具有早熟优良性状的亲本材料,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早熟品种K35和晚熟品种Wesley杂交组合的P1、P2、F1、F2的早熟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早熟性状的遗传符合1对主基因+多基因的模型,且主基因的加性效应(d)和显性效应(h)均为负值;但根据F1代的表型分析,该性状有可能由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因此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作用可能是增效,且d大于h为正向部分显性。F2代主基因的遗传率为80.82%,多基因遗传率为0.38%,环境因素影响为18.8%。说明主基因对于该性状起主导作用,环境因素影响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早熟性 主基因+多基因模型 加性效应 显性效应 数量遗传
下载PDF
不同环境下胡麻脂肪酸含量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利 赵玮 +2 位作者 李闻娟 王利民 党照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55,共8页
为了解胡麻脂肪酸含量的遗传方式,采用气象色谱仪测定了甘肃定西、宁夏固原和河北张家口3个环境下的胡麻亲本DYM与STS及其衍生的233个重组自交系群体((F6∶7))的脂肪酸含量,运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三个不同地点的胡麻... 为了解胡麻脂肪酸含量的遗传方式,采用气象色谱仪测定了甘肃定西、宁夏固原和河北张家口3个环境下的胡麻亲本DYM与STS及其衍生的233个重组自交系群体((F6∶7))的脂肪酸含量,运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三个不同地点的胡麻脂肪酸含量进行了遗传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甘肃定西地区棕榈酸、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均为1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硬脂酸和亚油酸含量均为4对主基因模型;(2)宁夏固原地区棕榈酸含量为多基因模型,硬脂酸和亚麻酸含量均为4对主基因模型,油酸含量为3对主基因模型,亚油酸含量为3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3)河北张家口地区棕榈酸、硬脂酸和亚麻酸含量均为无主基因模型,油酸含量为多基因模型,亚油酸含量为4对主基因模型。相关分析表明,亚麻酸与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硬脂酸与油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选育高亚麻酸含量等优质专用品种时,除注重主基因的作用外,还要注重环境的变化对α-亚麻酸含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脂肪酸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环境变化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四种玉米幼胚培养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宋芸 夏燕莉 +4 位作者 魏昕 张志明 赵茂俊 荣廷昭 潘光堂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了解玉米幼胚培养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方法选用玉米高幼胚培养能力自交系R18-599(红)与低培养能力自交系R15获得6个世代,幼胚培养测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非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克隆力和愈伤组织绿苗再分化数4个性状... 目的了解玉米幼胚培养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方法选用玉米高幼胚培养能力自交系R18-599(红)与低培养能力自交系R15获得6个世代,幼胚培养测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非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克隆力和愈伤组织绿苗再分化数4个性状,采用6世代平均值分析法和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世代联合分析法分别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非胚性愈伤组织出愈率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再分化数受1对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克隆力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但2种方法对克隆力的上位性效应鉴定结果不同。结论比较2种方法的分析结果,世代联合分析法不仅提高了试验结果的精确度,同时还提供了更多的遗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遗传学 玉米 幼胚培养 遗传模型 基因效应
下载PDF
普通玉米3个子粒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樊庆琦 杨克诚 乔善宝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63,共3页
为了研究与产量和商品品质有关的子粒性状的遗传机制,利用子粒性状差异明显的6个自交系在加性-显性模型下对子粒长度、子粒容重、HKWI3个子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3个子粒性状在多数组合中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存在上位性效应... 为了研究与产量和商品品质有关的子粒性状的遗传机制,利用子粒性状差异明显的6个自交系在加性-显性模型下对子粒长度、子粒容重、HKWI3个子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3个子粒性状在多数组合中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存在上位性效应,其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均显著存在,加性效应除子粒长度在多数组合中表现为减效,其余性状为增效;3个子粒性状的显性效应均为增效,且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上位性效应因材料而异。根据3个子粒性状的遗传特性,通过自交系的选育对其进行选择应该是有效的,一般应在较高世代进行单株选择,同时还应重视亲本间的组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子粒性状 遗传模型 基因效应
下载PDF
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水稻茎蘖成穗率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永相 郭涛 +3 位作者 李伟 蒋世河 陈志强 郭建夫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0-303,共4页
选择丛生型籼稻品种HFA-1与少蘖型粳稻品种02428为亲本构建5个世代联合群体(P1、P2、F1、F2和F2∶3),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对水稻茎蘖成穗率进行遗传模型判别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水稻茎蘖成穗率既受... 选择丛生型籼稻品种HFA-1与少蘖型粳稻品种02428为亲本构建5个世代联合群体(P1、P2、F1、F2和F2∶3),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对水稻茎蘖成穗率进行遗传模型判别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水稻茎蘖成穗率既受1对主基因控制又受多个微效基因影响,符合"主基因+多基因"的D-4模型;分别在F2和F2∶3世代估算的主基因遗传率为55.51%和53.57%、多基因遗传率为33.13%和38.94%,表明水稻高茎蘖成穗率育种不仅要考虑主基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微效基因的影响,并可在低世代进行目标性状筛选;由各世代所估得的基因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分别为-19.92和-6.48,表明选育高茎蘖成穗率材料时应考虑选配不同基因型的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茎蘖成穗率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效应
下载PDF
柞蚕饲料转化效率的遗传模型与基因效应值的估算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亮 吴艳 +3 位作者 孟宪民 刘凤云 黄先敏 戚利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2-424,共3页
利用2对柞蚕杂交组合8821×四青、8822×青6号的6个世代材料,对柞蚕茧重转化率和茧层生产率两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茧重转化率的基因作用复杂,不符合加-显性遗传模型,存在着基因互作,且显性互作大于显性效应,使... 利用2对柞蚕杂交组合8821×四青、8822×青6号的6个世代材料,对柞蚕茧重转化率和茧层生产率两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茧重转化率的基因作用复杂,不符合加-显性遗传模型,存在着基因互作,且显性互作大于显性效应,使茧重转化率增加;茧层生产率的基因作用符合简单的加-显性遗传模型,显性效应为正值,使茧层生产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饲料效率 遗传模型 基因效应
下载PDF
不同种植季节下水稻茎杆粗度遗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小荣 陈志彬 +5 位作者 贺浩华 朱昌兰 彭小松 贺晓鹏 傅军如 欧阳林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5-210,共6页
选择茎杆粗度差异大的3个亲本CB1(11.0 mm)、CB4(15.5 mm)和CB7(11.5 mm),配制CB1×CB4和CB7×CB4组合,建立了相应的P1、F1、P2、B1、B2、F2群体,将其分为中、晚两个生产季节种植,考察了茎杆粗度性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 选择茎杆粗度差异大的3个亲本CB1(11.0 mm)、CB4(15.5 mm)和CB7(11.5 mm),配制CB1×CB4和CB7×CB4组合,建立了相应的P1、F1、P2、B1、B2、F2群体,将其分为中、晚两个生产季节种植,考察了茎杆粗度性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理论的Akaike信息准则(AIC)在B1、B2、F2代中鉴定影响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存在与否,主基因存在时通过分离分析估计主基因和微效基因的遗传效应及所占总变异的分量。结果表明该性状在所有2个季别中B1、B2、F2中均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27.60%~63.69%,多基因遗传率为1.39%~30.07%,总基因型遗传率为39.43%~82.01%,茎粗性状的遗传率受种植季别及所配组合的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茎杆粗度 种植季节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效应
下载PDF
普通玉米3个籽粒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樊庆琦 杨克诚 乔善宝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378-381,共4页
以籽粒性状差异明显的自交系组配的6个世代为试验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籽粒长度、籽粒比重、籽粒鲜干重差值(HKWI)等3个籽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籽粒比重未检测到主基因,籽粒长度和HKWI在多数组合检测到2对主基因... 以籽粒性状差异明显的自交系组配的6个世代为试验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籽粒长度、籽粒比重、籽粒鲜干重差值(HKWI)等3个籽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籽粒比重未检测到主基因,籽粒长度和HKWI在多数组合检测到2对主基因,且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减效,显性效应为增效,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互作效应中以l效应和i效应较为明显;多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均为减效,且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3种上位性效应也较为明显;3个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在各分离世代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分析表明,籽粒长度受主基因和多基因的共同影响,而HKWI的主基因起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性状 遗传模型 基因效应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MSP1基因对有机溶剂的易感性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大方 王晓斌 +2 位作者 吴迪 王黎华 徐希平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08-211,共4页
目的 观察在有机溶剂暴露情况下母亲和新生儿细胞色素 P45 0氧化酶 MSP1基因易感性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 ,使用统一调查表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在北京燕山某医院对 1997~ 1998年入院分娩的 792个... 目的 观察在有机溶剂暴露情况下母亲和新生儿细胞色素 P45 0氧化酶 MSP1基因易感性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 ,使用统一调查表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在北京燕山某医院对 1997~ 1998年入院分娩的 792个母婴对进行调查。结果 采用自由效应模型 ,将母亲文化程度、年龄、被动吸烟、倒班、生育史、孕前身高、体重、新生儿性别、孕周混杂因素放入回归模型进行调整 ,发现 AG(母亲 ) - AG(新生儿 )基因型其新生儿出生体重(- 6 4.6± 2 9)显著低于其它各组基因型。进一步分析发现 AG(母亲 ) - AG(新生儿 )基因型在有机溶剂暴露情况下 ,可以使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降低 (- 10 7.9± 34 .2 )。可见 AG(母亲 ) - AG(新生儿 )基因型可能是有机溶剂暴露的易感基因。结论 在这组人群中新生儿出生体重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同时 ,母亲、婴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效应模型 有机溶剂 MSP1基因 细胞色素P450 氧化酶MSP1 新生儿 环境毒理学
下载PDF
麦芽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闫新甫 徐绍英 +1 位作者 朱军 徐新宇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531-536,488,共7页
本文提出分析大麦麦芽品质性状世代平均数的遗传模型.根据麦芽性状的特点,该模型将控制麦芽性状的总遗传效应(G)分解为萌动胚(下简称胚)基因效应(Go)和胚乳基因效应(Ge).而Go又可分解为胚加性效应(Ao)和胚显性效应(Do)遗传分量,G... 本文提出分析大麦麦芽品质性状世代平均数的遗传模型.根据麦芽性状的特点,该模型将控制麦芽性状的总遗传效应(G)分解为萌动胚(下简称胚)基因效应(Go)和胚乳基因效应(Ge).而Go又可分解为胚加性效应(Ao)和胚显性效应(Do)遗传分量,Ge则可分解为胚乳加性效应(Ae)和胚乳显性效应(De)遗传分量.采用MINQUE(0/1)法估算各项遗传方差分量和胚基因与胚乳基因之间的遗传协方差分量,无偏地预测各项遗传效应值.作为分析实例,本文对7个二棱大麦品种及其半双列杂交F_2的麦芽库尔巴哈指数和α-氨基氮含量资料进行了分析,并与两个缩减模型的结果作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 品种性状 遗传模型 基因效应
下载PDF
水稻单穗质量和千粒质量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小荣 陈志彬 +5 位作者 贺浩华 朱昌兰 彭小松 贺晓鹏 傅军如 欧阳林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0,共6页
选择单穗质量和千粒质量较小的亲本CB1和CB7与较大的亲本CB4配制CB1×CB4和CB7×CB4组合,建立了相应的P1、F1、P2、B1、B2、F2群体,将其分为中、晚2个生产季节种植,考察了穗质量与粒质量性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理论... 选择单穗质量和千粒质量较小的亲本CB1和CB7与较大的亲本CB4配制CB1×CB4和CB7×CB4组合,建立了相应的P1、F1、P2、B1、B2、F2群体,将其分为中、晚2个生产季节种植,考察了穗质量与粒质量性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理论的Akaike信息准则(AIC)在B1、B2、F2代中鉴定影响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存在与否,主基因存在时通过分离分析估计主基因和微效基因的遗传效应及所占总变异的分量.结果表明:单穗质量在所有B1、B2、F2中均符合1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58.06%~75.60%,多基因遗传率为5.03%~25.46%,总基因型遗传率为68.07%~96.68%;同一遗传群体不同种植季节下主基因遗传率无明显差异,但同一季节下CB7/CB4组合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均比CB1/CB4组合群体大,表明单穗质量遗传分析时应考虑到构建遗传群体的亲本选择问题;千粒质量在所有B1、B2、F2中均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显性多基因模型模式,其中CB1/CB4组合群体中季主基因遗传率最高,为60.06%~69.38%;CB1/CB4组合群体中季多基因遗传率最小,为10.73%~23.21%;CB1/CB4组合群体中季总基因遗传率为71.48%~83.55%;CB1/CB4组合群体中季一阶参数d值最小,说明粒质量遗传研究时需要考虑构建遗传群体的亲本及种植季节的选择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单穗质量 千粒质量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效应
下载PDF
水稻每穗粒数和二次枝梗数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小荣 陈志彬 +5 位作者 贺浩华 朱昌兰 彭小松 贺晓鹏 傅军如 欧阳林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19-1324,共6页
选择每穗粒数和每穗二次枝梗数差异大的2个水稻亲本CB1(每穗粒数87.83粒,每穗二次枝梗数12.77个)、CB4(每穗粒数150.70粒,每穗二次枝梗数25.75个),配制CB1×CB4组合,建立了相应的P1、F1、P2、B1、B2、F2群体,将其分为中季和晚季两... 选择每穗粒数和每穗二次枝梗数差异大的2个水稻亲本CB1(每穗粒数87.83粒,每穗二次枝梗数12.77个)、CB4(每穗粒数150.70粒,每穗二次枝梗数25.75个),配制CB1×CB4组合,建立了相应的P1、F1、P2、B1、B2、F2群体,将其分为中季和晚季两个生产季节种植,考查了每穗粒数和每穗二次枝梗数性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理论的Akaike信息准则(AIC)在B1、B2、F2代中鉴定影响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存在与否,主基因存在时,通过分离分析估计主基因和微效基因的遗传效应及所占总变异的分量。结果表明,每穗粒数在所有B1、B2、F2中均符合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17.717%~63.562%,多基因遗传率为21.188%~59.449%,总基因型遗传率为76.029%~92.973%,每穗粒数遗传率受种植季别影响明显;每穗二次枝梗数在所有B1、B2、F2中均符合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59.537%~71.787%,多基因遗传率为6.431%~23.870%,总基因型遗传率为78.121%~87.298%;每穗二次枝梗数遗传率受种植季别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每穗粒数 二次枝梗数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