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ablishment on Isolated Microspore Culture Optimized System for Restorer of New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NER) of Brassica napus L.
1
作者 李浩杰 蒲晓斌 +5 位作者 张锦芳 张德发 夏凊 石化娟 蒋俊 蒋梁材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1期182-185,共4页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establish optimized system for NER isolated microspore culture of Brassica napus L.. [Method]Twenty varieties of NER of Brassica napus were grown under uncontrolled temperature and light cond...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establish optimized system for NER isolated microspore culture of Brassica napus L.. [Method]Twenty varieties of NER of Brassica napus were grown under uncontrolled temperature and light conditions,and their isolated microspore from anthers were used as explants in vitro cultu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icrospore culture were preliminarily studied. [Result]The difference of genotypes was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s to embryoid yield. The embryoid yield increased by supplementing with 6-BA and NAA,culturing in solid-liquid double layer medium with activated charcoal;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of embryoid yield between culturing in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colchicines and the CK. The rates of cotyledonous embryoids directly developed into normal plantlets increased through enriching with 0.1-0.2 mg/L NAA and being treated on slim illumination two days before being inducted into normal plantlets. [Conclusion]The technical system of microspore culture of restorer of new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NER) was established,which and lays a foundation for accelerating genotype purification of NER introgressive 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ssica napus L. Restorer of new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NER) Isolated microspore culture technical system
下载PDF
Studies on Enhancing Yield of Embryos in Microspore Culture of Brassica napus L.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浩杰 蒲晓斌 +2 位作者 张锦芳 蒋俊 蒋梁材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9年第4期37-40,共4页
In ecological zone of Chengdu, Sichuan, microspore culture was carried out in Brassica napus L. to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microspore cult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mperature on microspore formation s... In ecological zone of Chengdu, Sichuan, microspore culture was carried out in Brassica napus L. to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microspore cult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mperature on microspore formation stage, day and night temperature, disinfection solution of buds, cultivation concentration on microspore and strain-age were both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s on microspore culture. At a temperature below 5 ℃ or above 20 ℃, the material had a much lower embryo producing rate or even could not produce any embryo, but at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of 10 -15 ℃ the embryo yield was up to 300 pieces per bud; the best cultivation effect appeared when 0. 1% HgCl2 was used for disin- fection; the best density of microspore was 3 -4 buds per dish; In 2009, while strain-age was from 125 d to 150 d, the microspore embryo yield increased as strain-age increased. When stain-age was 150 days, the microspore embryo yield was up to the highest, but the yield declined after 150 d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ssica napus L. Isolated microspore culture technical system Stain-age Embryo yield
下载PDF
低温预处理和基因型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朱彦涛 李殿荣 杨淑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8-94,共7页
以生长在大田自然环境下的16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和杂交组合为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探讨材料的低温预处理方式、处理时间、花序长度及其基因型对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处理的油菜花序,其小孢子无胚胎发生能力;30... 以生长在大田自然环境下的16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和杂交组合为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探讨材料的低温预处理方式、处理时间、花序长度及其基因型对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处理的油菜花序,其小孢子无胚胎发生能力;30~40cm长的花序冷藏处理10d,小孢子仍有一定的胚胎发生能力;花序长度在0~40cm时,用于处理的花序越长,则能进行小孢子胚胎发生的花序的有效处理时间越长;但随着花序处理时间的延长,小孢子产胚率有下降的趋势。此外,材料的基因型对小孢子产胚率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预处理 小孢子培养 单倍体 胚状体 基因型 甘蓝型油菜 胚胎发生
下载PDF
油菜小孢子再生体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祁永琼 林良斌 +1 位作者 肖关丽 朱秋会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08-211,共4页
在近10年,油菜小孢子培养已得到深入的研究,已建立完善的油菜小孢子再生体系。论述油菜小孢子培养的意义、操作流程、影响因素等,并指出了我国油菜小孢子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 油菜 小孢子培养 再生体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油菜离体小孢子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顾宏辉 张冬青 +1 位作者 张国庆 周伟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5期318-322,共5页
应用离体小孢子突变技术能高效获得目标突变性状,大大加快育种进程,为油菜诱变育种提供了新途径,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油菜离体小孢子进行诱变的技术研究和突变体的选育现状,并提出小孢子突变技术在育种方面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关键词 油菜 小孢子培养 诱变育种
下载PDF
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梅德圣 李云昌 +2 位作者 胡琼 李英德 徐育松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2期72-76,共5页
小孢子培养在油菜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1982年Lichter首 在甘蓝型油菜中进行小孢子培养获得成功以来,国内外在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方面已取得大量研 成果,包括油菜小孢子胚状体发生的影响因素,小孢子植株的再... 小孢子培养在油菜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1982年Lichter首 在甘蓝型油菜中进行小孢子培养获得成功以来,国内外在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方面已取得大量研 成果,包括油菜小孢子胚状体发生的影响因素,小孢子植株的再生、成苗、大田移栽、染色体加倍等 近年来又对一些关键技术环节加以了改进,笔者在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 建立了大田条件下油菜高效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用该体系对甘蓝型油菜和新疆野生油菜的体细 杂种后代进行小孢子培养的出胚率达到300枚/皿以上,采用小孢子苗直接移栽大田技术,成活率 到89.0%。此外还成功构建了含127个DH系的黄籽油菜DH群体及含115个DH系的粒重分 离 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小孢子培养 技术体系
下载PDF
现代生物技术在油菜遗传改良上的应用和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志文 单连民 +1 位作者 韩旭 毛玮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00-906,共7页
总结了小孢子培养技术在油菜新品种选育和材料创新、群体构建、复杂性状的遗传分析和转基因等上的应用,概述了转基因技术在油菜品质改良、抗性提高、雄性不育系的选育等方面的进展,综述了DNA分子标记在油菜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指... 总结了小孢子培养技术在油菜新品种选育和材料创新、群体构建、复杂性状的遗传分析和转基因等上的应用,概述了转基因技术在油菜品质改良、抗性提高、雄性不育系的选育等方面的进展,综述了DNA分子标记在油菜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指纹图谱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各个方面的进展,并对这三大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小孢子培养 转基因技术 分子标记技术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试管苗的保存和壮苗技术 被引量:3
8
作者 雷伟侠 范志雄 杨光圣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1-83,共3页
以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再生植株为材料,研究多效唑在试管苗继代和移栽中的应用。试验发现多效唑能明显抑制油菜试管苗的株高。经0.325mg/l多效唑处理的试管苗壮苗作用最明显,后期移栽方便,成活率提高。在添加多效唑的斜面培养基中多次... 以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再生植株为材料,研究多效唑在试管苗继代和移栽中的应用。试验发现多效唑能明显抑制油菜试管苗的株高。经0.325mg/l多效唑处理的试管苗壮苗作用最明显,后期移栽方便,成活率提高。在添加多效唑的斜面培养基中多次添加液体培养基可免除继代工作,并且将试管苗保存时间延长到144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小孢子培养 试管苗继代 多效唑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浩杰 蒲晓斌 +2 位作者 张锦芳 蒋俊 蒋梁材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82-85,共4页
对四川成都生态区甘蓝型油菜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小孢子培养的影响因素作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小孢子形成阶段的温度及昼夜温差、花蕾消毒液、小孢子培养浓度及株龄都是影响小孢子胚产量的因素,小孢子形成阶段的温度以10~15℃,... 对四川成都生态区甘蓝型油菜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小孢子培养的影响因素作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小孢子形成阶段的温度及昼夜温差、花蕾消毒液、小孢子培养浓度及株龄都是影响小孢子胚产量的因素,小孢子形成阶段的温度以10~15℃,昼夜温差5℃左右胚产量最高达到300枚/蕾,温度低于5℃或高于20℃胚产量都较低甚至不出胚;花蕾消毒液以0.1%的HgCl2果较好,培养浓度以3~4蕾/皿较好;2009年成都生态环境下,株龄从125天到150天,胚产量随着株龄增加而增加,到141天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游离小孢子培养 技术体系 株龄 胚产量
下载PDF
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1号超高产的生育特征及关键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郁寅良 吴玉珍 吴正贵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2-25,共4页
通过连续 5年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 1号的多点试验示范 ,明确了 3 750 kg/hm2以上的产量构成、角果群分布、群体结构、苗情动态等特征。根据苏油 1号的生育特性 ,提出了适期早播 ,培育壮苗 ;适当早栽 ,控制基础群体 ;合理化调 ,增强抗逆能... 通过连续 5年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 1号的多点试验示范 ,明确了 3 750 kg/hm2以上的产量构成、角果群分布、群体结构、苗情动态等特征。根据苏油 1号的生育特性 ,提出了适期早播 ,培育壮苗 ;适当早栽 ,控制基础群体 ;合理化调 ,增强抗逆能力 ;科学施肥 ,确保高产需要 ;立足“三防”,控制“三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油菜 生育特征 栽培技术 苏油1号 高产栽培
下载PDF
一种基于水培技术的高效低成本油菜小孢子继代培养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万何平 李群 +6 位作者 高云雷 文静 易斌 马朝芝 涂金星 傅廷栋 沈金雄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8-591,共4页
在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区,油菜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苗后需要经历漫长的越夏过程,目前的普遍做法是多次继代培养,该方法操作繁琐、技术要求高且易污染。为解决复杂低效的越夏问题,本研究建立了水培技术体系实现油菜小孢子苗越夏过程。试验... 在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区,油菜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苗后需要经历漫长的越夏过程,目前的普遍做法是多次继代培养,该方法操作繁琐、技术要求高且易污染。为解决复杂低效的越夏问题,本研究建立了水培技术体系实现油菜小孢子苗越夏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水培技术油菜小孢子幼苗存活率超过90%,小孢子苗直接移栽至大田存活率超过93%。此外,该技术节约90%以上的试剂费用和劳务费用,极大地简化了小孢子苗越夏操作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小孢子培养 水培法 继代培养
下载PDF
三个油菜F1组合小孢子培养及双单倍体结实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万丽丽 王转茸 +4 位作者 杨光圣 辛强 洪登峰 孙玉宏 高红霞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期32-38,77,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油菜(Brassica napus L.)基因型小孢子培养试验中不同浓度秋水仙碱和氟乐林加倍剂对不同基因型材料小孢子再生、加倍率以及成株结实性的影响,选取3个遗传背景不同的F1杂交组合,利用秋水仙碱或氟乐林处理小孢子细胞以及对从... 为了研究不同油菜(Brassica napus L.)基因型小孢子培养试验中不同浓度秋水仙碱和氟乐林加倍剂对不同基因型材料小孢子再生、加倍率以及成株结实性的影响,选取3个遗传背景不同的F1杂交组合,利用秋水仙碱或氟乐林处理小孢子细胞以及对从小孢子直接再生的植株根系进行秋水仙碱浸泡处理,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不同处理方式下小孢子成苗的倍性水平,并对双单倍体植株开展结实性考察分析。结果表明,3个F1组合的小孢子细胞经过85 mg/L秋水仙碱处理后得到的再生苗数目最多,并且所得到的双单倍体植株的数目最多。不同浓度的氟乐林加倍剂处理试验显示,10μmol/L氟乐林处理小孢子后获得双单倍体相比其他浓度氟乐林处理后的数目多。3个F1组合的小孢子胚在4℃处理10 d后能够显著提高胚的一次成苗率。对3个F1组合的小孢子自然加倍和加倍剂处理后获得的DH群体的结实性考察结果显示,自然加倍获得的双单倍体植株的平均角果长、平均每角果粒数和平均千粒重与不同浓度秋水仙碱或者氟乐林处理后获得的双单倍体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Brassica NAPUS L.) 小孢子培养 秋水仙碱 氟乐林 倍性分析 结实性
下载PDF
叶用芥菜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的完善及DH系创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邓英 唐兵 +3 位作者 付文苑 杨静 陶莲 吴康云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0-67,共8页
以3个优良的地方品种(杂合体)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胚诱导、植株再生、倍性分析和单倍体加倍技术进行研究,完善叶用芥菜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创制优良DH系应用于育种实践中。在小孢子培养中,选取花蕾是小孢子培养成功的关键,花瓣... 以3个优良的地方品种(杂合体)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胚诱导、植株再生、倍性分析和单倍体加倍技术进行研究,完善叶用芥菜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创制优良DH系应用于育种实践中。在小孢子培养中,选取花蕾是小孢子培养成功的关键,花瓣长/花药长为3/4,花药为黄绿色可作为叶用芥菜小孢子培养选取花蕾的形态指标;供试3个品种都获得胚状体,但品种间出胚差异较大,MR-1共45个胚/皿,MR-2共198个胚/皿,MR-3共4个胚/皿;子叶形胚接种于再生培养基上成株率达98%,获得128株再生植株,利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出105株双单倍体,自然加倍率为82%,在组培苗期用0.1%的秋水仙素浸泡单倍体植株茎尖1h,加倍率为75%。从DH群体中筛选出4个优良DH系,通过品种比较试验鉴选出1个耐抽薹DH系,4月上旬开始抽薹开花,叶柄宽大肥厚,产量高,适合鲜食加工,可补充当地春淡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小孢子培养 技术体系 DH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