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APID FLUORIMETRIC DETERMINATION OF TYROSINE IN SERUM BY THE REACTION WITH CERIUM (Ⅳ)
1
作者 Nian Qin JIE, Jing He YANG and Xue Fang LIU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5期435-438,共4页
A fluorimetri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yrosine in serum was proposed. The fluoriscence intensity is a linear function of tyrosine content in the range 0-1. 44ug/ml. The percentage of recovery was satisfactory.
关键词 Th IV A rapid FLUORIMETRIC DETERMINATION OF TYROSINE IN SERUM BY THE reaction WITH CERIUM
下载PDF
聚甲氧基二甲醚-2燃烧动力学模型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宁 赵玉伟 +5 位作者 魏衍举 孔祥东 余涛 武颖韬 汤成龙 刘圣华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8,共11页
采用试验研究与动力学建模相结合方法,对聚甲氧基二甲醚-2(polyoxymethylene dimethyl ethers-2,PODE_(2))的中低温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二甲氧基甲烷(dimethoxymethane,DMM)详细反应机理,遵循基于反应类的速率准则构建了PODE_(2)... 采用试验研究与动力学建模相结合方法,对聚甲氧基二甲醚-2(polyoxymethylene dimethyl ethers-2,PODE_(2))的中低温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二甲氧基甲烷(dimethoxymethane,DMM)详细反应机理,遵循基于反应类的速率准则构建了PODE_(2)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并与文献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在快速压缩机试验平台测量了PODE_(2)在温度范围为550~900 K,当量比为0.5、1.0、2.0时着火延迟时间,结合所构建的详细反应机理,对PODE_(2)中低温条件下自着火过程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PODE_(2)反应机理可以很好地再现试验测量的着火延迟时间,对文献中现有的试验数据均能给出合理的预测。PODE_(2)自着火过程呈现明显的两阶段着火现象,没有表现出负温度系数(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NTC)行为;PODE_(2)第一阶段着火延迟时间在低温段随温度呈线性变化,在720~820 K的中温范围内呈“平台”状,几乎不随温度变化。PODE_(2)低温反应活性来自于3个替代性通道,由氧加成反应开启的典型低温链分支反应序列作用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氧基二甲醚 化学反应动力学 快速压缩机 燃烧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快速脱敏治疗 病例报告/病例系列的系统评价
3
作者 陈默 马雪 +2 位作者 李超 邱悦 陈娅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59-1269,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价利妥昔单抗快速脱敏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Scopus、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网(CNKI)、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和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2月... 目的系统评价利妥昔单抗快速脱敏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Scopus、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网(CNKI)、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和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2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对结果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或统计性分析。系统评价方案已在PROSPERO注册(CRD:42022306557)。结果纳入25项研究(11个病例报告和14个病例系列),共计138例患者进行脱敏治疗,129例脱敏成功(即至少完成一次目标剂量给药)。脱敏前预处理方案为H1、H2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镇静剂,NSAIDs和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中2种或以上联合,88%的研究预处理分别包含H1受体拮抗剂或糖皮质激素。16项(64.0%)研究报告患者脱敏前皮试情况,皮肤点刺试验(n=16)和皮内试验(n=59)阳性率分别为12.50%、49.15%。17项研究(68.0%)采用3袋-12步法快速脱敏方案,其余为4袋-16步或2袋-8步等多种方法;利妥昔单抗初始给药浓度(即第一袋脱敏药液浓度)为1/10 X-1/10000 X,第一步输注速率基本为1.5~5 mL·min^(-1),单次脱敏总时长4~10.5 h。23项(92%)研究报告患者脱敏过程中变态反应发生情况,其中5项研究未发生变态反应、18项研究中大部分患者在给予对症处理或修改脱敏方案后完成脱敏治疗。结论当前证据表明,利妥昔单抗快速脱敏治疗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目前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强的高质量证据或执行标准,有待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在脱敏前皮试、预处理、个体化脱敏步骤和脱敏过程中过敏反应处理等方面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药物超敏反应 快速脱敏治疗
下载PDF
奥沙利铂超敏反应全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4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体评估专业委员会 福建省抗癌协会癌痛专业委员会 +12 位作者 苏丽玉 潘莹 林榕波 叶勇 张纾 张雪颖 赵秋玲 赵珅 骆惠玉 王风华 谢瑞祥 张宏艳 张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5-806,共22页
奥沙利铂是多种恶性肿瘤治疗的基石药物。超敏反应是奥沙利铂令人困扰的不良反应之一,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常迫使医师停用奥沙利铂,转寻其他替代方案,而这些替代方案可能效果更差、耐受性更低和(或)价格更昂贵。奥沙利铂超敏反应主要表现... 奥沙利铂是多种恶性肿瘤治疗的基石药物。超敏反应是奥沙利铂令人困扰的不良反应之一,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常迫使医师停用奥沙利铂,转寻其他替代方案,而这些替代方案可能效果更差、耐受性更低和(或)价格更昂贵。奥沙利铂超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经典的Ⅰ型过敏反应,另外还包含细胞因子释放反应及混合型。临床上最关注的是严重过敏反应的管理以及针对发生超敏反应后奥沙利铂再挑战的问题。因此,本专家组基于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对奥沙利铂超敏反应的定义、临床特征、诊断、分类与分级标准、处理以及再挑战进行充分的评估与讨论,最终形成《奥沙利铂超敏反应全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以便进一步规范对奥沙利铂超敏反应的全程管理。本共识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与透明化平台(Practice guideline REgistration for transPAREncy,PREPARE)上注册,注册编号为PREPARE-2024CN3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治疗 奥沙利铂 超敏反应 快速脱敏治疗 共识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快速变负荷调节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汤仔华 宋国良 +2 位作者 宋维健 及增才 孙丽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79-2291,I0016,共14页
在“碳达峰”与“碳中和”背景下,煤电是我国目前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的最经济调节电源。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因具有低负荷稳燃能力强、污染物控制成本低、负荷调节范围宽等独特优势在煤电深度灵活调峰中担当重要角色,但其独特的燃烧方... 在“碳达峰”与“碳中和”背景下,煤电是我国目前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的最经济调节电源。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因具有低负荷稳燃能力强、污染物控制成本低、负荷调节范围宽等独特优势在煤电深度灵活调峰中担当重要角色,但其独特的燃烧方式导致变负荷速率慢,无法满足未来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的调节需求。该文结合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原理及应用场景,深入分析制约循环流化床锅炉变负荷速率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循环灰的流动惯性、燃料的反应惯性、床料与耐火耐磨材料的传热惯性、污染物排放等。此外,对可行的循环流化床快速变负荷调节技术进行探讨与分析,可为我国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深度与快速灵活调节技术的工业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灵活调峰 流动惯性 反应惯性 传热惯性 快速变负荷
下载PDF
三种马鲛鱼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6
作者 杨健琪 李昂 柳淑芳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7期67-72,共6页
为了准确快速鉴定马鲛鱼样品,本研究分别以线粒体Cytb和D-loop为靶基因,筛选出康氏马鲛、蓝点马鲛与斑点马鲛的特异性PCR扩增引物,建立了3种马鲛鱼的快速检测方法,并对检测方法的特异性、重复性和灵敏性进行了验证,随后运用该方法对市... 为了准确快速鉴定马鲛鱼样品,本研究分别以线粒体Cytb和D-loop为靶基因,筛选出康氏马鲛、蓝点马鲛与斑点马鲛的特异性PCR扩增引物,建立了3种马鲛鱼的快速检测方法,并对检测方法的特异性、重复性和灵敏性进行了验证,随后运用该方法对市售马鲛鱼及其加工制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马鲛鱼的快速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灵敏性检测限低于2.000 ng·μL^(-1) DNA,运用该方法能快速检测出原料及加工产品中的马鲛鱼成分,整个过程最短用时2 h。本研究建立的3种马鲛鱼PCR快速检测方法,可实现马鲛鱼物种鉴定,满足日常检测需求,对防止水产品掺假、维护消费者权益、规范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马鲛鱼 快速检测 物种鉴定
下载PDF
CO_(2)快速吞吐提高页岩油采收率现场试验
7
作者 姚红生 高玉巧 +3 位作者 郑永旺 邱伟生 龚月 钱洋慧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9,共10页
页岩油注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处于探索阶段,目前面临着CO_(2)与页岩储层及流体相互作用机制不明确、数值模拟技术不成熟、缺乏规模注采及低成本回收工艺等技术难题。为探索页岩油注CO_(2)提高采收率主控机理,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 页岩油注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处于探索阶段,目前面临着CO_(2)与页岩储层及流体相互作用机制不明确、数值模拟技术不成熟、缺乏规模注采及低成本回收工艺等技术难题。为探索页岩油注CO_(2)提高采收率主控机理,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为对象开展了超临界CO_(2)水岩反应实验,分析了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矿物溶蚀作用及其对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并通过注CO_(2)恒质膨胀实验、最小混相压力测试评价了地层超压条件下注CO_(2)后原油高压物性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考虑多因素数值模拟研究优化了设计注入参数,最终通过矿场试验验证了技术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 CO_(2)水岩反应以碳酸质矿物溶蚀占主导,长英质矿物部分溶解,生成中大孔隙;(2)在地层原油中注入适量的CO_(2),显著萃取了原油中间烃组分,原油黏度从5.151 mPa·s下降到1.250 mPa·s,且CO_(2)首先萃取轻烃组分,随生产时间增加萃取组分逐渐变为重烃;(3)基于人工压裂与天然缝网混合介质组分数模模型,优化设计单井吞吐注气量1.7×10~4 t,注气速度500~600 t/d,焖井时间50 d;(4)低压侧加热的页岩油CO_(2)吞吐地面工艺,可依据CO_(2)注入地面工艺多参数数据模型,实现精准控温,避免注入管线冻堵及井下油管和套管材料低温脆断问题;(5)产出气CO_(2)浓度高于80%时,采用气相回收直注工艺,实现产出气回收成本降至104元/t。结论认为,CO_(2)快速吞吐有效提高了页岩油采收率,形成的机理认识和技术系列可为页岩油注CO_(2)吞吐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注CO_(2) 水岩反应 机理 混合介质组分数模 快速吞吐 地面工艺 现场试验
下载PDF
模拟干熄炉气氛下的焦炭反应温度研究
8
作者 杨威 《冶金动力》 2024年第3期80-84,共5页
以湘钢干熄焦炭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干熄炉循环气体CO浓度、气料比等工况条件,研究不同粒级混合焦样的起始反应温度和快速反应温度以及二者的温度差。结果表明,与纯CO_(2)气氛下的焦样起始反应温度(445℃)、快速反应温度(944℃)相比,当... 以湘钢干熄焦炭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干熄炉循环气体CO浓度、气料比等工况条件,研究不同粒级混合焦样的起始反应温度和快速反应温度以及二者的温度差。结果表明,与纯CO_(2)气氛下的焦样起始反应温度(445℃)、快速反应温度(944℃)相比,当混合气体CO浓度由1.5%提高到7.5%时,焦样起始反应温度和快速反应温度分别提高了34℃、59℃、72℃、80℃和48℃、73℃、79℃、84℃,说明适当增大混合气体中CO浓度,可以抑制干熄炉内的焦炭溶损反应;当增大反应气体流量时,焦炭的起始反应温度由570℃逐步下降至517℃,快速反应温度由1058℃逐步下降至1023℃,表明干熄炉内单位时间气体流动速率加快,会增大焦炭与CO_(2)间的反应率,促进焦炭溶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熄炉 焦炭 起始反应温度 快速反应温度 失重率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反应的药物毒性快速检测技术开发
9
作者 郭晓威 王美慧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5期182-184,共3页
传统毒性检测方法依赖动物实验,耗时长且成本高,且面临伦理和法规的限制。近年来,微生物系统因其快速响应和高敏感性,能够在早期阶段有效评估药物和其他化学物质的潜在毒性,成为一种重要的毒性筛选工具。基于此,文章探讨了基于微生物反... 传统毒性检测方法依赖动物实验,耗时长且成本高,且面临伦理和法规的限制。近年来,微生物系统因其快速响应和高敏感性,能够在早期阶段有效评估药物和其他化学物质的潜在毒性,成为一种重要的毒性筛选工具。基于此,文章探讨了基于微生物反应的药物毒性快速检测技术的开发,以期明确微生物在毒性检测中的作用机制和反应动态,并且开发出一套标准且高效的毒性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反应 药物毒性 快速检测
下载PDF
驱梅汤联合多西环素对梅毒患者免疫炎症反应及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Foxp3 mRNA的影响
10
作者 孙可心 方圆 景军蕾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3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驱梅汤联合多西环素对梅毒患者免疫炎症反应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Toll样受体2(TLR2)、叉头框蛋白3(Foxp3)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邢台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07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 目的探讨驱梅汤联合多西环素对梅毒患者免疫炎症反应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Toll样受体2(TLR2)、叉头框蛋白3(Foxp3)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邢台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07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常规组(n=53)和实验组(n=54)。常规组采用多西环素治疗,实验组采用多西环素联合驱梅汤治疗。比较两组梅毒滴度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转阴率、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PBMCs TLR2、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3、6个月RPR转阴率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30 d后实验组CD3^(+)、CD4^(+)、CD4^(+)/CD8^(+)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30 d后实验组PBMCs TLR2、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驱梅汤联合多西环素治疗梅毒患者能提高转阴率,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这可能与抑制PBMCs TLR2、Foxp3 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多西环素 驱梅汤 T淋巴细胞亚群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转阴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褐黄血蜱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褐黄血蜱卵及其原生质蛋白影响的研究
11
作者 王兰兰 刘金宝 程天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2-349,共8页
为了解蜱类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及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本研究基于褐黄血蜱转录组文库中的Contig 879序列设计引物,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扩增其两翼缺失部分,拼接后得到编码褐黄血蜱FABP (HfFABP)的全长cDNA序列;采用qPCR法... 为了解蜱类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及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本研究基于褐黄血蜱转录组文库中的Contig 879序列设计引物,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扩增其两翼缺失部分,拼接后得到编码褐黄血蜱FABP (HfFABP)的全长cDNA序列;采用qPCR法检测该基因在褐黄血蜱的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转录水平;采用平行反应监测(PRM)法分析HfFABP dsRNA干扰对褐黄血蜱产卵和孵化,以及卵原生质蛋白的影响。结果显示,HfFABP的cDNA全长1 443 bp,ORF长396 bp,编码132个氨基酸的多肽。HfFABP基因在雌蜱中的转录水平高于幼蜱、若蜱和雄蜱;在蜱的卵巢、中肠和体壳中的转录水平高于其在唾液腺中的转录水平;吸血使HfFABP基因的转录水平升高。HfFABP dsRNA干扰使蜱产卵减少,其中约30%的卵大小不均、蜡质增多、塌瘪易裂;表观正常的卵孵化率降低,原生质中的FABP、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弹性蛋白酶抑制剂(Neutrophil elastase inhibitor)、天冬氨酸蛋白酶(Aspartic protease)和热休克蛋白83 (Heat shock protein 83)等12种蛋白的丰度大幅下降(P<0.01、P<0.05)。上述结果首次表明HfFABP在蜱卵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为HfFABP在抑制雌蜱生殖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黄血蜱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 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 平行反应监测(PRM)
下载PDF
食品检测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
12
作者 李丹 汪建超 +2 位作者 龙娇 王铭海 孙育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3期148-151,共4页
本文全面介绍了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常规食品检测技术和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常规食品检测技术包括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和微生物检测法,而快速检测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生物传感技术和基于成像的检测... 本文全面介绍了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常规食品检测技术和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常规食品检测技术包括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和微生物检测法,而快速检测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生物传感技术和基于成像的检测技术。此外,针对快速检测技术常见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食品安全监测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快速检测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免疫学检测技术 生物传感技术
下载PDF
去乙酰毛花苷联合盐酸胺碘酮急诊抢救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13
作者 张春风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4期37-41,共5页
目的:探究去乙酰毛花苷联合盐酸胺碘酮应用于急诊抢救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松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奇偶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究去乙酰毛花苷联合盐酸胺碘酮应用于急诊抢救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松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奇偶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去乙酰毛花苷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心功能指标、心肌细胞损伤指标及炎症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排血量、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含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相较于对照组的4.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乙酰毛花苷联合盐酸胺碘酮应用于急诊抢救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用药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可有效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并促进炎症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快速心房颤动 去乙酰毛花苷 盐酸胺碘酮 不良反应 心功能
下载PDF
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快速检测食品中的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
14
作者 赵芳 牛娜 +4 位作者 刘莹 涂晓波 刘慧玲 金晓蕾 吕敬章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1期294-300,共7页
目的建立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快速检测食品中的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coli,STEC)的方法。方法以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携带的毒力基因stx1、stx2和黏附基因ea... 目的建立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快速检测食品中的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coli,STEC)的方法。方法以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携带的毒力基因stx1、stx2和黏附基因eae靶基因引物探针建立多重实时PCR体系,并采用原位冻干技术将PCR反应体系和阳性质控品进行了预先分装冻干,制成稳定、便捷的即用型反应体系,随后对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所建立的多重实时PCR法检测eae、stx1、stx2基因的灵敏性为102 CFU/mL。与32种非STEC菌均无交叉反应。整体检测时长可控制在1 h以内,冻干体系可在常温条件下保存1年以上。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适用于测定食品中的ST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检测 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 冻干
下载PDF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罗非鱼5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亚琨 刘永杰 董雨豪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8-174,共7页
目的 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沙门菌(Salmonella) 5种罗非鱼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 目的 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沙门菌(Salmonella) 5种罗非鱼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方法 根据5种致病菌特异性基因片段设计并合成引物,优化多重PCR体系条件,并对多重PCR体系的特异性、灵敏度以及人工模拟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同时扩增5种目的菌株的特异性条带,且不与非靶标细菌发生交叉反应。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无乳链球菌、嗜水气单胞菌、沙门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纯培养物基因组DNA的检出限均为0.4 ng/μL。人工模拟样品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快速且准确地检测上述5种食源性致病菌,且检出限可达到2×10^(1)CFU/g。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检测无乳链球菌、嗜水气单胞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和沙门菌5种罗非鱼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的建立为罗非鱼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食源性致病菌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 快速检测
下载PDF
静脉采血中快速小角度直刺法对减轻疼痛的作用
16
作者 张乐 徐营 韩冰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531-536,共6页
目的 探讨静脉采血中快速小角度直刺法对减轻疼痛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行静脉采血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采血,观察组采取快速小角度直刺法采血,比较... 目的 探讨静脉采血中快速小角度直刺法对减轻疼痛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行静脉采血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采血,观察组采取快速小角度直刺法采血,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采血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按压止血时间、进针时间及对护士采血技术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无痛率高于对照组(83.33%vs.31.67%,P<0.001),轻度、中度、重度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100.00%vs.76.67%,P <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67%vs.20.00%,P=0.032);观察组对护士操作技术、服务态度、工作流程满意度及满意度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按压止血时间、进针时间均较短(P <0.001)。结论 对静脉采血患者采取快速小角度直刺法,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缩短其进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采血 快速小角度直刺法 疼痛 不良反应 满意度
下载PDF
含能材料自催化分解特性的快速鉴别方法
17
作者 平川 甘强 +2 位作者 张蕊 都振华 冯长根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8-379,共12页
含能材料的自催化特性是造成含能材料极具危险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常用的自催化反应鉴别方法是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微热量热仪(C80)进行的“等温法”试验,该方法温度选择较为困难,试验周期较长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有必要寻找一种快... 含能材料的自催化特性是造成含能材料极具危险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常用的自催化反应鉴别方法是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微热量热仪(C80)进行的“等温法”试验,该方法温度选择较为困难,试验周期较长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有必要寻找一种快捷安全的自催化反应鉴别方法。基于绝热量热试验,结合反应机理函数,提出可快速鉴别含能材料自催化分解特性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测量5种样品(过氧化二叔丁基(DTBP)与甲苯混合溶液、六硝基茋-Ⅳ(HNS-Ⅳ)、双(5-硝基四唑)合钴(Ⅲ)(BNCP)、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羧甲基纤维素叠氮化铅(CMC-LA)的绝热热分解特性。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DTBP与甲苯混合溶液的热分解符合n级反应规律,HNS-Ⅳ、BNCP、CL-20、CMC-LA的热分解符合自催化反应规律,自催化反应强度随热惯性的增加而降低;新方法不需要计算准确的反应动力学参数,在自催化反应进行的初期就能完成自催化特性的鉴别,减少了测量时间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测量过程的危险性,可快速鉴别物质分解是否有自催化特性,并可准确表征反应的自催化特性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自催化 快速鉴别 反应机理函数 反应强度 绝热量热法
下载PDF
基于协同机制的实验室应急快速反应体系建设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金贵 冯泓 《化工高等教育》 2023年第3期87-91,共5页
为了提升高校实验室的应急反应能力,文章提出在高校实验室群中建立应急快速反应力量,整合原有应急处置队伍,构建基于协同机制的“1+N”两级应急快速反应体系,并进一步提出应急资源的协同机制、响应流程以及高校落实实验室安全保障的措... 为了提升高校实验室的应急反应能力,文章提出在高校实验室群中建立应急快速反应力量,整合原有应急处置队伍,构建基于协同机制的“1+N”两级应急快速反应体系,并进一步提出应急资源的协同机制、响应流程以及高校落实实验室安全保障的措施。研究成果对高校实验室的应急快速反应体系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安全 快速反应 协同机制
下载PDF
145例恶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患者行90 min静脉快速输注奥妥珠单抗输液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19
作者 邢双双 赵晓茜 +9 位作者 胡雁 濮益琴 张飞彦 顾则娟 杜长艳 徐颖 孙进宁 李建勇 徐卫 范磊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4-116,共3页
从奥妥珠单抗静脉输液反应的预防、奥妥珠单抗静脉输液反应的处理等方面总结145例恶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患者行90 min静脉快速输注奥妥珠单抗静脉输液反应的护理经验。所有患者于治疗的第1周期均采用奥妥珠单抗标准输注方案,针对第1周... 从奥妥珠单抗静脉输液反应的预防、奥妥珠单抗静脉输液反应的处理等方面总结145例恶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患者行90 min静脉快速输注奥妥珠单抗静脉输液反应的护理经验。所有患者于治疗的第1周期均采用奥妥珠单抗标准输注方案,针对第1周期未发生≥3级输液反应的患者,从第2周期开始采用90 min奥妥珠单抗快速输注方案。145例患者共接受730次奥妥珠单抗治疗,其中行快速输注方案583次。在标准输注过程中,共17例(11.72%)患者发生输液反应,其中3级输液反应3例(2.07%)。在快速输注过程中,仅1例(0.70%)患者发生1级输液反应。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和便利性,建议加强奥妥珠单抗用药相关的护士培训,以便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妥珠单抗 快速输注法 静脉输液反应 护理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对老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小寒 孟庆杰 +7 位作者 徐雪 曹玲玲 张婷婷 邹威 刘晓 杨东敏 徐圣君 张伟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0期133-136,共4页
针对老龄垃圾渗滤液由于低C/N比的水质特征,需要强烈依赖外加碳源脱氮导致运行成本过高的难题,研究厌氧氨氧化对垃圾渗滤液的自养脱氮处理能力以及适应性。采用提高氮浓度和缩短HRT的方式实现厌氧氨氧化菌的快速富集,并通过逐步提高进... 针对老龄垃圾渗滤液由于低C/N比的水质特征,需要强烈依赖外加碳源脱氮导致运行成本过高的难题,研究厌氧氨氧化对垃圾渗滤液的自养脱氮处理能力以及适应性。采用提高氮浓度和缩短HRT的方式实现厌氧氨氧化菌的快速富集,并通过逐步提高进水垃圾渗滤液含量的方式,实现厌氧氨氧化菌对垃圾渗滤液的适应,在无外加有机碳源的情况下,实现高效自养脱氮,脱氮负荷稳定在0.67 kgN/m3/d,脱氮效率达到80%以上。即使在系统崩溃的情况下,也能在10天内恢复稳定。研究结果对于厌氧氨氧化技术在垃圾渗滤液等高氨氮废水的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为新型低碳脱氮工艺的运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厌氧氨氧化 脱氮 快速启动 污水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