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re earth recovery from fluoride molten-salt electrolytic slag by sodium carbonate roasting-hydrochloric acid leaching 被引量:4
1
作者 Hao Wu Huashan Yan +4 位作者 Yanzhen Liang Sen Qiu Xiaowen Zhou Dongmei Zhu Tingsheng Qiu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8期1242-1249,I0005,共9页
Fluorinated rare earth molten-salt electrolytic slag contains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rare earth elements,as well as a variety of heavy metals and fluorides that caus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Therefore,it is of great... Fluorinated rare earth molten-salt electrolytic slag contains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rare earth elements,as well as a variety of heavy metals and fluorides that caus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Therefore,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fully utilise this resource.In this study,the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of fluorinated rare earth molten-salt electrolytic slag roasted with sodium carbonate,and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rare earth leaching under different roasting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help of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of the reactions and kinetic analysis.The thermodynamic and differential thermal thermogravimetric(DTA-TG)analysis shows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rare earth fluoride to rare earth oxide is promoted at elevated temperature.Furthermore,the leach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increasing the temperature,time,hydrochloric acid concentration,and liquid-solid ratio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rare earths.The optimum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re a roasting temperature of 700℃,roasting time of 2 h,and sodium carbonate to molten salt electrolytic slag mass ratio of 0.6,followed by leaching at 80℃with a liquid-solid ratio of 10:1 by adding 3 moI/L hydrochlo ric acid with stirring for 2 h.Under these conditions,the rare earths in the molten salt electrolytic slag are biologically transformed at a lower temperature and the leaching efficiency of rare earths exceeds 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orinated rare earth molten-salt electrolytic slag sodium carbonate roastING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Leaching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Photocatalysed Reduction of Aqueous Sodium Carbonate Using LaCoO_3 Nano Particles
2
作者 崔晓亮 杨秋华 付希贤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S1期124-126,共3页
Heterogeneous photocatalysed reduction of aqueous Na_2CO_3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nano LaCoO_3 semiconductor powders. Formic acid and formaldehyde were identified as photoproducts,and were measured spectrophotometri... Heterogeneous photocatalysed reduction of aqueous Na_2CO_3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nano LaCoO_3 semiconductor powders. Formic acid and formaldehyde were identified as photoproducts,and were measured spectrophotometrically using Nash reagent.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such as sodium carbonate concentration,amount of photocatalyst and different light sources on the yield of photoproducts was also investigated. It shows that nano LaCoO_3 has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Irradiation leads to the production of electrons in the conduction band of the LaCoO_3 semiconductor. It is likely that the photoproduced electrons initially reduce CO_3 (2-) to HCOO -,and then to HCHO and CH_3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catalysed reduction sodium carbonate nano particles LaCoO_3 rare earths
下载PDF
Roast Reaction of Bastinasite Concentrate Mixed with Sodium Carbonate 被引量:1
3
作者 柳召刚 魏绪钧 +2 位作者 张继荣 程耀庚 刘兴旺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52-55,共4页
The research on the roast reaction mechanism of bastnasite concentrate mixture with Na 2CO 3 was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thermal, X ray diffraction and chemical analyses. The isomorphous substitution, F -+Ce 3+... The research on the roast reaction mechanism of bastnasite concentrate mixture with Na 2CO 3 was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thermal, X ray diffraction and chemical analyses. The isomorphous substitution, F -+Ce 3+ (Pr 3+ )→O 2- +Ce 4+ (Pr 4+ ), occurred and isomorphous mixed crystal, REO 1+x F 1-x (0< x <1), grew while roasting concentrate mixed with Na 2CO 3. REO 1+x F 1-x with different compositions were produced under different roasting condition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lattice constant of REO 1+x F 1-x was a linear function of the content of fluorine: a 0=0 5499+0 00102 c F -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earths bastnasite roast sodium carbonate Reaction mechanism
下载PDF
氯化法分解氟碳铈精矿提取稀土的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田君 朱国才 池汝安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1-43,共3页
研究了氟碳铈精矿经预脱氟后加氯化铵焙烧分解 ,再用热水浸取焙砂从而制取氯化稀土的新工艺。系统考察了脱氟剂、反应温度、氯化剂用量、氯化时间等因素对氟碳铈精矿稀土提取率的影响 ,并对工艺进行了优化 ;当在 50 0℃下添加相当于矿重... 研究了氟碳铈精矿经预脱氟后加氯化铵焙烧分解 ,再用热水浸取焙砂从而制取氯化稀土的新工艺。系统考察了脱氟剂、反应温度、氯化剂用量、氯化时间等因素对氟碳铈精矿稀土提取率的影响 ,并对工艺进行了优化 ;当在 50 0℃下添加相当于矿重 30 %的脱氟剂脱去氟后 ,再在 4 80℃下加入相当于矿重 2倍的氯化铵焙烧 1 5h ,焙砂用热水浸取得到氯化稀土溶液 ,稀土提取率可达 80 %以上 ,浸出液中Fe、Al、Si等非稀土杂质含量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焙烧 氟碳铈精矿 稀土
下载PDF
氟碳铈精矿碳酸钠焙烧反应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柳召刚 魏绪钧 +2 位作者 张继荣 程耀庚 刘兴旺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82-384,共3页
采用XRD、DTATG及化学分析法,研究了氟碳铈精矿碳酸钠焙烧反应。结果表明,焙烧过程中,发生F-+Ce3+(Pr3+)→O2-+Ce4+(Pr4+)的类质同象替代,生成REO1+xF1-x(0<x<1)类质同象混... 采用XRD、DTATG及化学分析法,研究了氟碳铈精矿碳酸钠焙烧反应。结果表明,焙烧过程中,发生F-+Ce3+(Pr3+)→O2-+Ce4+(Pr4+)的类质同象替代,生成REO1+xF1-x(0<x<1)类质同象混晶体,在不同条件下,可生成不同组成的类质同象混晶体。从实验数据得到REO1+xF1-x类质同象混晶体的晶胞参数a0与其氟含量的关系式为:a0=05449+000102×c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氟碳铈精矿 焙烧 碳酸钠
下载PDF
氯化钠在球形纳米氧化铈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永绣 陈伟凡 +3 位作者 周雪珍 程昌明 辜子英 胡建东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36-640,共5页
以水合碳酸铈为原料,以氯化钠作为助磨剂和阻聚剂,采用机械活化法制备了球形纳米氧化铈,用XRD法研究了水合碳酸铈与氯化钠质量比、球磨时间、煅烧温度对CeO2粉体晶粒度的影响,用TEM对最终产物粒子进行形貌观察。结果表明:在碳酸铈的球... 以水合碳酸铈为原料,以氯化钠作为助磨剂和阻聚剂,采用机械活化法制备了球形纳米氧化铈,用XRD法研究了水合碳酸铈与氯化钠质量比、球磨时间、煅烧温度对CeO2粉体晶粒度的影响,用TEM对最终产物粒子进行形貌观察。结果表明:在碳酸铈的球磨过程及其随后的煅烧过程中,氯化钠的存在起到了很好的助磨和阻聚作用,所得CeO2为类球形粒子,分散性较好,晶粒度约为30~5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机械活化 纳米氧化铈 氯化钠 稀土
下载PDF
四川冕宁稀土矿生产混合碳酸稀土新工艺 被引量:5
7
作者 姚亚东 李瑶 +1 位作者 涂文志 张知仪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6-21,共6页
根据冕宁稀土矿特点 ,详细研究了氧化焙烧化学法生产混合碳酸稀土的原理和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产品属斜方晶体结构 ,为稀土碳酸盐正盐 。
关键词 稀土矿 碳酸稀土 氧化焙烧化学法 反应机理 焙烧温度
下载PDF
硫酸稀土固相转化新工艺中稀土的固相转化率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秀艳 刘杰民 +2 位作者 杜健 吴永明 张小英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15,共4页
选用硫酸钡重量法、EDTA滴定法、红外吸收法三种分析方法测定硫酸稀土焙烧矿碳酸氢氨固相转化生产稀土新工艺中稀土的固相转化率。实验结果表明,用红外吸收法通过测定转化后粗碳酸稀土中碳含量得到稀土的固相转化率,能够真实反映稀土固... 选用硫酸钡重量法、EDTA滴定法、红外吸收法三种分析方法测定硫酸稀土焙烧矿碳酸氢氨固相转化生产稀土新工艺中稀土的固相转化率。实验结果表明,用红外吸收法通过测定转化后粗碳酸稀土中碳含量得到稀土的固相转化率,能够真实反映稀土固相转化情况,符合碳酸氢氨固相转化生产稀土新工艺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稀土焙烧矿 固相转化率 硫酸钡沉淀法 盐酸全溶法 红外定碳法
下载PDF
碳酸稀土焙烧过程中Ce_(0.75)Nd_(0.25)O_(1.875)生成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文远 孙树臣 刘竣基 《有色矿冶》 2001年第3期31-33,共3页
利用纯Ce2 与Nd2 O3 为原料制得的不同Ce3 + ∶Nd3+ 配比的混合碳酸稀土 ,研究了不同焙烧温度和Ce3 + ∶Nd3+ 配比条件对Ce0 .75Nd0 .2 5O1.875的影响 ,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焙烧产物 ,得出了Ce0 .75Nd0 .2 5O1.
关键词 碳酸稀土 焙烧 X射线衍射 复合氧化物
下载PDF
废旧稀土荧光粉与氢氧化钠焙烧反应动力学
10
作者 王瑞祥 廖根 +4 位作者 温功玉 郭跃东 张兆雪 熊家春 谢博毅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35,共4页
研究了废旧稀土荧光粉与氢氧化钠焙烧过程动力学,考察焙烧温度和氢氧化钠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焙烧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符合收缩核反应模型,表观活化能为77.512kJ/mol,化学反应速率对整个反应过程的影... 研究了废旧稀土荧光粉与氢氧化钠焙烧过程动力学,考察焙烧温度和氢氧化钠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焙烧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符合收缩核反应模型,表观活化能为77.512kJ/mol,化学反应速率对整个反应过程的影响最显著,焙烧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1-(1-x)^(1/3)=0.4181×exp[-77512/(RT)]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稀土荧光粉 氢氧化钠 焙烧 动力学
下载PDF
硝酸钠为氧化剂的碳酸稀土焙烧过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文远 姜雨 刘竣基 《有色矿冶》 2000年第2期41-44,共4页
对以硝酸钠为氧化剂的富铈混合碳酸稀土焙烧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氧化剂加入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的考察 ,得出了铈氧化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证明 ,硝酸钠对铈的氧化作用是显著的。
关键词 碳酸稀土 硝酸钠 氧化焙烧 氧化剂
下载PDF
碱熔沉淀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伴生重晶石稀土矿中的稀土元素 被引量:23
12
作者 董学林 何海洋 +2 位作者 储溱 仇秀梅 唐兴敏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0-630,共11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伴生重晶石轻稀土矿中的稀土元素时,Ba以及轻稀土元素La、Ce、Pr、Nd、Sm等对中重稀土造成严重的质谱重叠干扰,因此在保证矿石完全消解的同时,若能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法实现目标元素与基体的有...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伴生重晶石轻稀土矿中的稀土元素时,Ba以及轻稀土元素La、Ce、Pr、Nd、Sm等对中重稀土造成严重的质谱重叠干扰,因此在保证矿石完全消解的同时,若能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法实现目标元素与基体的有效分离,将有利于减少质谱干扰。本文采用过氧化钠-碳酸钠熔融分解伴生重晶石的稀土矿样品,熔融物用三乙醇胺溶液提取,将沉淀过滤去除硅、铁、锰、铝等大量基体元素,而稀土元素与钡、锶、钙等留存于沉淀中,沉淀经盐酸溶解后再用氨水进行二次沉淀,将稀土元素与伴生的高含量钡、锶、钙等元素分离,分离率超过96%,从而极大地降低了由钡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对153 Eu等元素质量数的质谱干扰。轻稀土元素对中重稀土元素的干扰则通过测定高浓度的单元素标准溶液在m/z 138~175处的表观浓度来计算干扰校正系数,对干扰量进行扣除校正。该方法通过稀土矿石标准物质GBW07187、GBW07188验证,测定值与认定值的相对误差<10%;应用于伴生重晶石稀土矿石实际样品分析,相对标准偏差(RSD,n=12)为0.5%~4.6%,证明了本方法可用于分析高钡矿石中的稀土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晶石 稀土元素 过氧化钠-碳酸钠熔融 沉淀分离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下载PDF
碳酸钠焙烧分解高品位混合稀土精矿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慧惠 李梅 +2 位作者 张栋梁 高凯 李健飞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9-45,共7页
对白云鄂博65%混合稀土精矿在Na 2CO 3焙烧体系中的分解行为及焙烧产物选择性浸出行为进行研究,考察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碳酸钠加入量和碳酸钠粒度对高品位混合稀土精矿焙烧分解过程中矿物烧失率、独居石分解率、固氟率、对铈与非铈稀... 对白云鄂博65%混合稀土精矿在Na 2CO 3焙烧体系中的分解行为及焙烧产物选择性浸出行为进行研究,考察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碳酸钠加入量和碳酸钠粒度对高品位混合稀土精矿焙烧分解过程中矿物烧失率、独居石分解率、固氟率、对铈与非铈稀土浸出率的影响,并利用TG-DSC、化学分析、SEM等对试验样品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660℃、焙烧时间1.5 h、碳酸钠加入量24%、碳酸钠粒度60~90μm的条件下矿物烧失率为17.94%、独居石分解率为95.62%;当其它焙烧条件不变,焙烧时间延长为2 h时,固氟率可以达到87.91%,与此同时当碳酸钠加入量增大到28%时,铈优浸率、非铈稀土浸出率也都达到了最优,分别为9.14%和90.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精矿 碳酸钠焙烧 高品位 浸出
下载PDF
混合稀土精矿还原焙烧磁选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凯 田杰 +2 位作者 李梅 高凯 张栋梁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0,28,共7页
利用还原焙烧技术将内蒙古某混合稀土精矿中铁矿物还原为金属单质,经过磁选分离实现了铁与稀土、铌等元素的高效分离及富集。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还原温度、焙烧时间、配碳量条件对还原焙烧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焙烧温度下稀土和铌富集... 利用还原焙烧技术将内蒙古某混合稀土精矿中铁矿物还原为金属单质,经过磁选分离实现了铁与稀土、铌等元素的高效分离及富集。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还原温度、焙烧时间、配碳量条件对还原焙烧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焙烧温度下稀土和铌富集、回收的情况。在焙烧温度1175℃,焙烧时间90 min,配碳量C/O为1.5的优化条件下,铁金属化率达到92.52%,磁性物中铁品位为89.71%,铁回收率为92.12%,而非磁性物中铌品位及回收率为3.85%和87.92%;稀土品位及回收率达到7.15%和88.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稀土精矿 还原焙烧 金属化率 磁选 活性炭
下载PDF
稀土熔盐电解渣回收利用技术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
15
作者 钟立钦 叶春林 +3 位作者 廖良芳 曹磊 熊仕显 廖春发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5,共6页
稀土熔盐电解渣是熔盐电解制备稀土金属及其合金过程中产生的稀土基固废,含有丰富的稀土、氟和锂等资源。本文综述了从稀土熔盐电解渣中回收再利用有价金属的技术现状,介绍了物理法、酸法、碱法等工艺存在的技术优势及问题,着重分析了... 稀土熔盐电解渣是熔盐电解制备稀土金属及其合金过程中产生的稀土基固废,含有丰富的稀土、氟和锂等资源。本文综述了从稀土熔盐电解渣中回收再利用有价金属的技术现状,介绍了物理法、酸法、碱法等工艺存在的技术优势及问题,着重分析了浓硫酸焙烧和氢氧化钠焙烧产业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资源化回收稀土熔盐电解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熔盐电解渣 氟化物 浓硫酸焙烧 氢氧化钠焙烧 发展趋势
下载PDF
碳酸钠焙烧-酸浸法从钙热还原稀土冶炼渣中提取稀土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梁勇 邹瑜 +3 位作者 刘玉城 黎永康 梁鑫 廖春发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56,共4页
针对目前金属钙热还原法制备稀土金属的冶炼渣中稀土回收率低的问题,研究开发了一种从钙热还原稀土冶炼渣中提取稀土的工艺,采用碳酸钠焙烧-酸浸的方法提取渣中的稀土,系统考察了焙烧及酸浸过程中各因素对稀土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针对目前金属钙热还原法制备稀土金属的冶炼渣中稀土回收率低的问题,研究开发了一种从钙热还原稀土冶炼渣中提取稀土的工艺,采用碳酸钠焙烧-酸浸的方法提取渣中的稀土,系统考察了焙烧及酸浸过程中各因素对稀土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稀土提取率为94.09%。与传统的直接酸浸工艺相比,新工艺极大地提高了渣中稀土的提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冶炼渣 碳酸钠 焙烧 浸出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金绿宝石中16种痕量稀土元素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闫 姚明星 +3 位作者 樊蕾 孙启亮 毛香菊 张丽萍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4-239,共6页
金绿宝石结构稳定,常规敞开酸溶、密闭酸溶、微波消解三种前处理方法并不能将其完全分解,使得测定结果偏低。采用碳酸钠-硼酸混合熔剂进行熔融,样品分解完全,通过优化熔融温度与时间、熔剂用量与配比,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金绿宝石结构稳定,常规敞开酸溶、密闭酸溶、微波消解三种前处理方法并不能将其完全分解,使得测定结果偏低。采用碳酸钠-硼酸混合熔剂进行熔融,样品分解完全,通过优化熔融温度与时间、熔剂用量与配比,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金绿宝石中16种痕量稀土元素的分析方法。选择丰度高、干扰小的同位素、动能歧视碰撞池(KED)模式及干扰系数校正法消除质谱干扰,以185Re为内标元素及样品稀释降低基体干扰。实验表明,各稀土元素的校准曲线相关系数r值在0.999 1~0.999 8,方法检出限为0.000 1~0.013μg/g,定量限为0.000 5~0.067μg/g。采用国家标准物质GBW07151验证方法的精密度,计算出相对标准偏差(RSD,n=7)在1.3%~4.6%,并将方法用于金绿宝石实际样品中稀土元素的测定,RSD为0.90%~3.2%,加标回收率为94.0%~104%,符合国家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允许范围,结果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绿宝石 稀土元素 碳酸钠 硼酸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动能歧视碰撞池模式
下载PDF
钠盐焙烧稀土精矿的加压浸出动力学 被引量:4
18
作者 祖鹏 李解 +3 位作者 林嘉威 张文浩 弋诗文 武靖轩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4-398,共5页
研究了从钠盐焙烧稀土精矿中高压酸浸稀土,分析了高压酸浸动力学。稀土精矿经高温焙烧,其中的氟碳铈矿和独居石全部分解为氧化稀土(RExOy)。焙砂水洗后进行高压酸浸,考察了浸出温度、浸出时间、盐酸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对稀土浸出率的... 研究了从钠盐焙烧稀土精矿中高压酸浸稀土,分析了高压酸浸动力学。稀土精矿经高温焙烧,其中的氟碳铈矿和独居石全部分解为氧化稀土(RExOy)。焙砂水洗后进行高压酸浸,考察了浸出温度、浸出时间、盐酸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5℃下浸出50 min,控制盐酸浓度7 mol/L、液固体积质量比10 mL/1 g、压强在3 MPa条件下,稀土浸出率达89.4%;在40~50℃条件下,反应表观活化能Ea=29.55 kJ/mol,机制函数为ln(1-x)/3+(1-x)^(-1/3)-1=kt,表明反应受产物层界面传质和扩散共同控制;在75~125℃条件下,反应表观活化能Ea=4.41 kJ/mol,机制函数为1-3(1-x)^(2/3)+2(1-x)=kt,表明反应主要受产物跨越惰性物质残留层的扩散反应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精矿 钠盐焙烧 高压 酸浸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包头矿碳酸钠焙烧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乔军 柳召刚 +2 位作者 马莹 张存瑞 郝先库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6-89,共4页
采用热重-差热、X射线衍射及化学分析等方法,对包头矿添加15%(质量分数)碳酸钠焙烧反应进行了研究。在623~741K,稀土氟碳酸盐(RECO3F)首先分解为REOF;在853~928K,稀土磷酸盐(REPO4)与碳酸钠反应分解为RE2O3,并生成Ca8Nd2(... 采用热重-差热、X射线衍射及化学分析等方法,对包头矿添加15%(质量分数)碳酸钠焙烧反应进行了研究。在623~741K,稀土氟碳酸盐(RECO3F)首先分解为REOF;在853~928K,稀土磷酸盐(REPO4)与碳酸钠反应分解为RE2O3,并生成Ca8Nd2(PO4)6O2。焙烧反应动力学计算结果为:在623~741K,反应活化能E=152kJ·mol(-1).反应级数n=0.77,反应频率因子A=1.11×10(12)s(-1)·mol(-1),705K时反应速率常数k=1.102;在853-928K,E=232kJ·mol(-1),n=1.16,A=1.11×109s(-1)·mol(-1),915K时反应速率常数k=1.07×10(-4)。由热重曲线推断,两阶段反应机制方程式均为:F1=-ln(1-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头矿 碳酸钠 焙烧动力学 稀土矿
下载PDF
碳酸钠作沉淀剂制备碳酸稀土的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王嵩龄 刘艳 +2 位作者 程福祥 吴声 廖春生 《矿冶》 CAS 2015年第2期44-46,共3页
用工业碳酸钠作稀土沉淀剂,制得了易沉降、易过滤的碳酸稀土。通过沉淀过程的条件控制,可以将碳酸钠沉淀的处理量提高到与碳酸氢铵的相当水平。这种碳酸稀土灼烧成氧化物,各项质量指标均优于产品国家标准。氧化物产品中的关键杂质指标... 用工业碳酸钠作稀土沉淀剂,制得了易沉降、易过滤的碳酸稀土。通过沉淀过程的条件控制,可以将碳酸钠沉淀的处理量提高到与碳酸氢铵的相当水平。这种碳酸稀土灼烧成氧化物,各项质量指标均优于产品国家标准。氧化物产品中的关键杂质指标可达到Cl-<0.02%,Na2O<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稀土 沉淀 碳酸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