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docrine disrupting effects on Chinese rare minnow(Gobiocypris rarus) fed with field collected Limnodrilus sp. 被引量:2
1
作者 MATao-wu WANGZi-jian LIUJian-k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784-787,共4页
The potential endocrine disrupting effects and other toxicity effects on aquatic biota resulted from food uptake was simulated by feeding the laboratory cultured rare minnow(Gobiocypris rarus) with field collected Lim... The potential endocrine disrupting effects and other toxicity effects on aquatic biota resulted from food uptake was simulated by feeding the laboratory cultured rare minnow(Gobiocypris rarus) with field collected Limnodrilus sp.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ood chain processes affected significantly the growth, slightly reduced gonadosomatic indices, and elevated hepatosomatic indices. There was an obvious vitellogenin(VTG) induction, which generally only occurred in mature female, in the serum of juvenile rare minnow and mature male when fed with Limnodrilus sp. In addition, the rare minnow feeding on Limnodrilus sp. had significantly high renal indices, it meant obvious renal hyperplasia. The present work suggested that Limnodrilus sp. from field water may contain toxic pollutants and could lead to endocrine disruption effects to the predators. It was concluded that endocrine disruptors may not only be assimilated through water, but also be bioconcentrated through food web.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ed the importance of food selection in conducting the study of endocrine disruption effects using sensitive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minnow(Grobiocypris rarus) Limnodrilus sp. endocrine disruption food chain VITELLOGENIN
下载PDF
Dietary lipid and gross energy affect protein utilization in the rare minnow Gobiocypris rarus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本丽 熊小琴 +1 位作者 解绶启 王剑伟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740-748,共9页
An 8-week feeding trial was conducted to detect the optimal dietary protein and energy, as well as the ef fects of protein to energy ratio on growth, for the rare minnow( Gobiocypris rarus), which are critical to nutr... An 8-week feeding trial was conducted to detect the optimal dietary protein and energy, as well as the ef fects of protein to energy ratio on growth, for the rare minnow( Gobiocypris rarus), which are critical to nutrition standardization for model fi sh. Twenty-four diets were formulated to contain three gross energy(10, 12.5, 15 kJ/g), four protein(20%, 25%, 30%, 35%), and two lipid levels(3%, 6%).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ptimal dietary E/P was 41.7–50 kJ/g for maximum growth in juvenile rare minnows at 6% dietary crude lipid. At 3% dietary lipid, specifi c growth rate(SGR) increased markedly when E/P decreased from 62.5 kJ/g to 35.7 kJ/g and gross energy was 12.5 kJ/g, and from 75 kJ/g to 42.9 kJ/g when gross energy was 15.0 kJ/g. The optimal gross energy was estimated at 12.5 kJ /g and excess energy decreased food intake and growth. Dietary lipid exhibited an apparent protein-sparing eff ect. Optimal protein decreased from 35% to 25%–30% with an increase in dietary lipid from 3% to 6% without adversely ef fecting growth. Dietary lipid level af fects the optimal dietary E/P ratio. In conclusion, recommended dietary protein and energy for rare minnow are 20%–35% and 10–12.5 k J/g,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minnow gobiocypris rarus protein to energy ratio(E/P) crude lipid GROWTH
下载PDF
异源精子诱导稀有鮈鲫的人工雌核发育 被引量:27
3
作者 贾方钧 王剑伟 吴清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6-252,共7页
用经过紫外线灭活的异源精子启动稀有鮈鲫卵子发育,再经过热休克分别抑制极体排放和第一次卵裂,得到了极体雌核发育和有丝分裂雌核发育的存活个体。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诱导极体雌核发育的最佳参数为受精后2min、40℃休克处理2min;诱导有... 用经过紫外线灭活的异源精子启动稀有鮈鲫卵子发育,再经过热休克分别抑制极体排放和第一次卵裂,得到了极体雌核发育和有丝分裂雌核发育的存活个体。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诱导极体雌核发育的最佳参数为受精后2min、40℃休克处理2min;诱导有丝分裂雌核发育的最佳参数为受精后17min、40℃休克处理2min。雌核发育个体的形态学特征没有显示出受到父本影响的迹象。RAPD分析表明雌核发育个体扩增片段全部来自于母本,没有发现异源父本DNA成分进入稀有鮈鲫基因组的迹象。实验中还发现,鲤×稀有鮈鲫的正常杂交组合能以极低的几率产生出雌核发育的稀有鮈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鮈鲫 雌核发育 远缘杂交 异源精子 诱导
下载PDF
毒死蜱对稀有鮈鲫不同生命阶段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亚洲 蔡磊明 +4 位作者 孟智启 刘新洋 王彦华 蒋金花 赵学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83,共6页
为探明毒死蜱对鱼类不同生命阶段的毒性效应,以稀有的鲫Gobiocyprisrarus为测试生物,评价了毒死蜱对其的急性毒性及对胚胎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毒死蜱对稀有的鲫胚胎、仔鱼、幼鱼和成鱼的96h—LC铀值分别为7.59(5.14~9... 为探明毒死蜱对鱼类不同生命阶段的毒性效应,以稀有的鲫Gobiocyprisrarus为测试生物,评价了毒死蜱对其的急性毒性及对胚胎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毒死蜱对稀有的鲫胚胎、仔鱼、幼鱼和成鱼的96h—LC铀值分别为7.59(5.14~9.86)、0.393(0.326~0.447)、0.0478(0.0382~0.0549)和0.0272(0.0219~0.0419)mg/L,毒死蜱对稀有的鲫4个生命阶段的毒性大小依次为成鱼〉幼鱼〉仔鱼〉胚胎;稀有的鲫暴露于毒死蜱后最明显的中毒症状是脊柱畸形;此外,质量浓度为6.13—35.8mg/L的毒死蜱在48h时可明显促进稀有绚鲫胚胎的孵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稀有的鲫 胚胎 毒性
下载PDF
生活污水对稀有鮈鲫的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李莉 马陶武 吴振斌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0-44,共5页
利用稀有鲫个体小、性成熟时间短、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容易饲养等特点 ,将其作为一种毒性实验材料 ,从形态学和组织学水平对生活污水可能产生的毒性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在早期生命阶段 ,高浓度的生活污水对稀有鲫有... 利用稀有鲫个体小、性成熟时间短、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容易饲养等特点 ,将其作为一种毒性实验材料 ,从形态学和组织学水平对生活污水可能产生的毒性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在早期生命阶段 ,高浓度的生活污水对稀有鲫有急性毒性效应。受排污口污水暴露的稀有鲫鱼卵根本无法孵化 ;对处于性腺发育期稀有鲫的暴露则引起肝脏细胞水平上的毒性效应 ,且随污水浓度的增高 ,对鱼体性发育的阻碍效应也越强 ,而整个生命期即使仅暴露于低浓度的生活污水中 ,其个体发育和性发育也均受到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稀有绚鲫 毒性效应 性腺发育
下载PDF
乙炔基雌二醇对稀有鮈鲫肾脏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3
6
作者 马陶武 王子健 +2 位作者 陈剑锋 王春霞 刘建康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87-491,共5页
研究了环境相关水平的人工合成雌激素乙炔基雌二醇对稀有鲫肾脏的慢性毒性.结果表明,当暴露浓度达到20ng·L-1以上时,稀有鲫的肾脏指数显著增大,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肾脏组织表现出明显的病理学特征,肾小管内腔扩大,严重出... 研究了环境相关水平的人工合成雌激素乙炔基雌二醇对稀有鲫肾脏的慢性毒性.结果表明,当暴露浓度达到20ng·L-1以上时,稀有鲫的肾脏指数显著增大,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肾脏组织表现出明显的病理学特征,肾小管内腔扩大,严重出血,有的被一种嗜曙红物质所填充,肾小管壁的管状上皮细胞严重肿大并出现退化和坏死,肾小管之间的间隙组织大量出现.肾脏的肿大导致了畸形个体出现.因此乙炔基雌二醇不仅可以导致鱼类的内分泌干扰效应,而且可以引发严重的肾脏组织损伤;鱼的肾脏指数和肾脏病理学变化可以作为评价环境雌激素类化合物毒性效应的敏感指标;由于稀有鲫对雌激素类物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将其应用为污染监测的模型动物也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基雌二醇 稀有鮈鲫 肾脏 毒性效应 污染监测 生物监测
下载PDF
稀有鮈鲫性别决定类型初探 被引量:4
7
作者 游翠红 童金苟 +2 位作者 王剑伟 俞小牧 李远友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5-228,共4页
稀有鲍鲫(Gobiocypris rarus)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小型鲤科鱼类,属于[鱼丹]亚科、鲍鲫属,俗称金白娘、墨线鱼,主要分布于四川省汉源县大渡河支流的流沙河及成都附近的一些小河流中,被中国野生动物红皮书列为濒危鱼类。稀有鲍鲫具有... 稀有鲍鲫(Gobiocypris rarus)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小型鲤科鱼类,属于[鱼丹]亚科、鲍鲫属,俗称金白娘、墨线鱼,主要分布于四川省汉源县大渡河支流的流沙河及成都附近的一些小河流中,被中国野生动物红皮书列为濒危鱼类。稀有鲍鲫具有性成熟周期短、繁殖季节长、产卵频次多、在实验室饲养可周年繁殖等特点,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鱼病学、遗传学、环境科学、生理生态学等研究领域,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实验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鮈鲫 雌核发育 转性 性别决定 微卫星
下载PDF
氰戊菊酯对斑马鱼和稀有鮈鲫不同生命阶段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6
8
作者 蒋金花 陈江滨 +5 位作者 吴声敢 俞瑞鲜 王彦华 苍涛 蔡磊明 赵学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69-275,共7页
为探明氰戊菊酯对鱼类不同生命阶段的毒性效应,以斑马鱼和稀有鮈鲫为测试生物,评价了氰戊菊酯对斑马鱼和稀有鮈鲫不同生命阶段的急性毒性差异。研究发现,氰戊菊酯对斑马鱼和稀有鮈鲫胚胎的96 h-LC50值分别为0.901(0.664~1.22)和0.636(0.... 为探明氰戊菊酯对鱼类不同生命阶段的毒性效应,以斑马鱼和稀有鮈鲫为测试生物,评价了氰戊菊酯对斑马鱼和稀有鮈鲫不同生命阶段的急性毒性差异。研究发现,氰戊菊酯对斑马鱼和稀有鮈鲫胚胎的96 h-LC50值分别为0.901(0.664~1.22)和0.636(0.233~1.74)mg·L^(-1)。氰戊菊酯对稀有鮈鲫胚胎孵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染毒48 h后,0.188和0.375 mg·L^(-1)氰戊菊酯对稀有鮈鲫胚胎的孵化率分别为88.9%和100%。氰戊菊酯对斑马鱼仔鱼、幼鱼和成鱼的96 h-LC50值分别为0.00340、0.0183、0.00487 mg·L^(-1),氰戊菊酯对稀有鮈鲫仔鱼、幼鱼和成鱼的96 h-LC50值分别为0.0520、0.00277、0.00345 mg·L^(-1)。因此,氰戊菊酯对斑马鱼不同生命阶段的毒性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仔鱼>成鱼>幼鱼>胚胎,氰戊菊酯对稀有鮈鲫胚胎、仔鱼、幼鱼和成鱼的毒性为幼鱼>成鱼>仔鱼>胚胎。试验结果表明,斑马鱼仔鱼对氰戊菊酯的敏感性高于稀有鮈鲫相应的生命阶段,相对于斑马鱼,稀有鮈鲫胚胎、幼鱼以及成鱼对氰戊菊酯的毒性作用更为敏感,说明氰戊菊酯对斑马鱼和稀有鮈鲫不同生命阶段的毒性效应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戊菊酯 斑马鱼 稀有鮈鲫 急性毒性
下载PDF
倪氏复口吸虫在稀有鮈鲫体内的移行及对其耳石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军 姚卫建 聂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3-338,共6页
倪氏复口吸虫是我国淡水鱼类的一种常见的危害严重的寄生虫。利用稀有鲫作为寄主 ,研究了倪氏复口吸虫在其体内的移行途径 ,并观察了复口吸虫的感染是否在寄主耳石上留下标记轮。倪氏复口吸虫尾蚴从稀有鲫体表的各个部位侵入 ,但主... 倪氏复口吸虫是我国淡水鱼类的一种常见的危害严重的寄生虫。利用稀有鲫作为寄主 ,研究了倪氏复口吸虫在其体内的移行途径 ,并观察了复口吸虫的感染是否在寄主耳石上留下标记轮。倪氏复口吸虫尾蚴从稀有鲫体表的各个部位侵入 ,但主要集中在头部 ,侵入体内的尾蚴通过肌肉和结缔组织直接进入眼球。感染倪氏复口吸虫的稀有鲫耳石表面微结构发生变化 ,部分鱼耳石上出现明显的标记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倪氏复口吸虫 稀有鮈鲫 移行 耳石 微结构 寄生虫
下载PDF
稀有鮈鲫神经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同源性分析及组织分布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曦 洪响生 +2 位作者 吴慧敏 查金苗 覃剑晖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3-181,共9页
作为重要的本土模式鱼类,稀有鮈鲫神经发育相关的生物学背景几乎空白,导致其在神经毒性评价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本文从稀有鮈鲫脑部克隆得到了神经发育相关的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作为重要的本土模式鱼类,稀有鮈鲫神经发育相关的生物学背景几乎空白,导致其在神经毒性评价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本文从稀有鮈鲫脑部克隆得到了神经发育相关的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P0蛋白(myelin protein zero;mpz)、微管蛋白α1(α1-tubulin)和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10(SRY-box containing gene 10;sox10)等基因的片段,并对其进化树及表达谱进行了分析。序列分析表明,bdnf的核苷酸序列与鲫鱼、鲤鱼的同源性最高,均为98%;gfap、ngf、mag和α1-tubulin与斑马鱼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5%、92%、92%和96%;mpz与黑头软口鲦的同源性最高,为94%;sox10与鳙鱼同源性最高,达97%。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ngf、bdnf、mag、mpz、α1-tubulin和sox10基因均在脑组织中表达量最高,gfap在脊髓中表达量最高,上述结果为这一模式鱼类在神经发育学和神经毒性效应评价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发育相关基因 稀有鮈鲫 克隆 同源性分析 组织分布
下载PDF
苯并芘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复合暴露对稀有鮈鲫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付娟娟 郭勇勇 +4 位作者 韩建 杨丽华 周炳升 李云峰 倪朝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103,共11页
为评价典型有机污染物共存情况下对长江上游三峡库区特有珍稀鱼类的环境风险,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对象,研究了多环芳烃和酞酸酯的代表物苯并芘(Ba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单独及复合暴露而引起的内分泌干扰效... 为评价典型有机污染物共存情况下对长江上游三峡库区特有珍稀鱼类的环境风险,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对象,研究了多环芳烃和酞酸酯的代表物苯并芘(Ba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单独及复合暴露而引起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将成年稀有鮈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BaP(0.1、1μg·L-1)、DEHP(10、100μg·L-1)和BaP+DEHP((0.1+10)、(1+100)μg·L-1)中28 d后,测定了体质系数、性激素含量、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和肝脏中与生殖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在雌鱼中,单独BaP或DEHP暴露对鱼体性激素含量、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影响;BaP和DEHP复合暴露时,高浓度组睾酮(T)含量升高但雌二醇(E2)含量下降,fsh、vtg、 cyp17和17β-hsd基因表达量上调,cyp19a则下调,表现出协同毒性。因而雌鱼中性激素水平的改变可能与类固醇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改变有关。而无论在单独暴露或是复合暴露情况下,对雄鱼体内性激素无显著影响。以上检测到的激素或基因表达量的改变主要发生在高剂量的复合暴露组中,而长江上游三峡库区水体中多环芳烃和酞酸酯含量低于暴露的最低浓度,因此推测,库区存在的多环芳烃和酞酸酯同时作用时不会对三峡库区上游水体中的鱼类产生生殖内分泌干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芘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稀有鮈鲫 内分泌干扰效应 风险评估
下载PDF
稀有鮈鲫对重铬酸钾和3,4-二氯苯胺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京佶 殷浩文 赵华清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57-61,共5页
目的和方法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作为一种本土特有的小型鱼类,是我国正在标准化的化学品毒性测试生物之一。为评价稀有鮈鲫鱼类急性毒性实验中效应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研究优化筛选了重铬酸钾和3,4-二氯苯胺两种化学品,分别在单... 目的和方法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作为一种本土特有的小型鱼类,是我国正在标准化的化学品毒性测试生物之一。为评价稀有鮈鲫鱼类急性毒性实验中效应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研究优化筛选了重铬酸钾和3,4-二氯苯胺两种化学品,分别在单一实验室内及不同实验室间进行急性毒性验证实验。结果对于来源相同、体长固定的稀有鮈鲫,无论在实验室内还是实验室间,两组化学品的96 h LC50值均在x珋±2s的质量控制范围之内,所有结果体现了很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结论根据研究获得的数据可建立一个有效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衡量数据库,用来评估之后其他单个实验的可靠性;稀有鮈鲫作为一种具有潜力的生态毒性测试的生物种类,具有成为标准实验动物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鮈鲫 急性毒性 稳定性 可重复性 重铬酸钾 3 4-二氯苯胺 Chinese rare minnow ( gobiocypris rarus)
下载PDF
稀有鮈鲫表达8种脑垂体激素基因的细胞在垂体中的定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小红 张耀光 +2 位作者 谢碧文 晏正碧 王志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25-1031,共7页
所有的脊索动物都具有一个脑垂体或类似的结构,包括头索动物文昌鱼和尾索动物柄海鞘都分别具有一个与脑垂体具有功能同源性的哈氏窝或神经复合体‘卜-”。与其他的高等脊椎动物相比,硬骨鱼类脑垂体没有Rathke’s囊(拉克氏囊)、垂体... 所有的脊索动物都具有一个脑垂体或类似的结构,包括头索动物文昌鱼和尾索动物柄海鞘都分别具有一个与脑垂体具有功能同源性的哈氏窝或神经复合体‘卜-”。与其他的高等脊椎动物相比,硬骨鱼类脑垂体没有Rathke’s囊(拉克氏囊)、垂体门脉系统或动脉圆锥[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鮈鲫 脑垂体 垂体激素细胞 原位杂交 定位
下载PDF
噻虫嗪对稀有鮈鲫早期生命阶段毒性效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莉飞 李伟 +2 位作者 查金苗 张欣 孙砚胜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0-287,共8页
我国是新烟碱类杀虫剂生产、销售和使用大国,噻虫嗪等新烟碱类农药在水环境中检出率较高。本文以本土物种稀有鮈鲫为研究对象,开展胚胎及幼鱼噻虫嗪(0、0.5、5和50μg·L^(-1))半静态暴露实验,评估药物对稀有鮈鲫早期生命阶段毒性... 我国是新烟碱类杀虫剂生产、销售和使用大国,噻虫嗪等新烟碱类农药在水环境中检出率较高。本文以本土物种稀有鮈鲫为研究对象,开展胚胎及幼鱼噻虫嗪(0、0.5、5和50μg·L^(-1))半静态暴露实验,评估药物对稀有鮈鲫早期生命阶段毒性效应。结果表明,50μg·L^(-1)噻虫嗪暴露可导致稀有鮈鲫胚胎死亡率显著增加,药物处理组孵化后仔鱼畸形率均显著增加,仔鱼畸形多呈现为脊柱弯曲。28 d幼鱼亚慢性暴露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梯度噻虫嗪暴露均可导致幼鱼死亡率增加;功能基因定量结果显示稀有鮈鲫幼鱼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sc5d、ebp和sc4mol在转录水平表达下调,nsdhl、caspase3和ctsl1a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5μg·L^(-1)噻虫嗪处理组中幼鱼p53、p21和mycb等基因转录水平表达显著下调。上述结果表明,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对稀有鮈鲫早期生命阶段存在胚胎毒性,并导致仔鱼致畸和死亡;功能基因转录水平变化预示药物暴露可能增加幼鱼致癌风险,这些可能对鱼类种群繁衍产生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烟碱类杀虫剂 噻虫嗪 稀有鮈鲫 早期生命阶段
下载PDF
氨氮对稀有鮈鲫胚胎及卵黄囊期仔鱼的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志坚 鲁增辉 石萍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23-1330,共8页
为探究氨氮溶液暴露对鱼类早期发育阶段产生的毒性,本研究选取中国特有种稀有鮈鲫为试验材料,观察并记录了胚胎至卵黄囊期仔鱼发育过程中一些具代表性的毒理学终点,同时选取了氨转运体蛋白Rhbg基因作为毒性指标,反映暴露在氨氮溶液中的... 为探究氨氮溶液暴露对鱼类早期发育阶段产生的毒性,本研究选取中国特有种稀有鮈鲫为试验材料,观察并记录了胚胎至卵黄囊期仔鱼发育过程中一些具代表性的毒理学终点,同时选取了氨转运体蛋白Rhbg基因作为毒性指标,反映暴露在氨氮溶液中的稀有鮈鲫胚胎的Rhbg基因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本研究所选取的氨氮溶液暴露影响了胚胎及仔鱼的孵化率、死亡率、心率减缓和心律不齐、未形成功能性的鳔、体长体重的降低以及心包、卵黄囊水肿的发生等多种毒性效应,对其它毒理学终点有较为微弱的影响.氨氮溶液的暴露影响了氨转运体蛋白Rhbg基因的表达变化,特别是在72 h时显著性影响了Rhbg基因的表达变化,Rhbg基因在稀有鮈鲫胚胎时期氨氮转运方面可能有着重要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 胚胎 卵黄囊期仔鱼 Rhbg
原文传递
CdSe/ZnS量子点对稀有鮈鲫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其氧化应激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幕飞 张耀光 +3 位作者 郑朝依 辛苗苗 金星星 金丽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84-1890,共7页
本研究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CdSe/ZnS量子点(QDs)暴露下,稀有鮈鲫胚胎发育过程中自主运动频率、内心率和体长的变化,以及利用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作为毒性指标,反映CdSe/ZnS QDs暴露对... 本研究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CdSe/ZnS量子点(QDs)暴露下,稀有鮈鲫胚胎发育过程中自主运动频率、内心率和体长的变化,以及利用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作为毒性指标,反映CdSe/ZnS QDs暴露对稀有鮈鲫胚胎发育的氧化应激作用.结果显示:CdSe/ZnS QDs对稀有鮈鲫胚胎72 hpf(hours post fertilization)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319.629 nmol·L-1,96 hpf的半致畸浓度(EC50)为203.312 nmol·L-1.CdSe/ZnS QDs暴露不仅影响稀有鮈鲫胚胎死亡率、畸形率、自主运动频率、孵化时间和孵化率,而且使其内心率减缓、体长缩短,导致胚胎卵凝结,心包囊肿,出现脊椎弯曲等多种毒性现象.同时发现,CdSe/ZnS QDs暴露导致稀有鮈鲫体内MDA含量增加以及SOD活力的降低.这表明CdSe/ZnS QDs对稀有鮈鲫胚胎发育具有致畸、致死作用,而氧化应激可能是引起其胚胎致畸、致死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e/ZnS量子点 稀有鮈鲫 胚胎 发育毒性 氧化应激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