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1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Rasmussen’s综合征1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秀洁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2年第24期2720-2721,共2页
Rasmussen’S综合征是神经系统一种特殊的进展性疾病,绝大多数发生于儿童,主要累及一侧大脑半球,并伴有顽固性癫痫。1958年,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的Ras-mussen首先报道3例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为癫痫部分性发作持续状态伴进行... Rasmussen’S综合征是神经系统一种特殊的进展性疾病,绝大多数发生于儿童,主要累及一侧大脑半球,并伴有顽固性癫痫。1958年,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的Ras-mussen首先报道3例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为癫痫部分性发作持续状态伴进行性偏瘫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mussen’s综合征 癫痫 神经外科手术 护理
下载PDF
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在检测该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大凯 韩郁茹 +8 位作者 张记宇 张燎原 冯廷帅 杨小曼 曾苗苗 时洪艳 秦毅斌 石达 冯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9-504,共6页
为制备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纤突蛋白(S)的多克隆抗体(PAb),本研究经PCR扩增SADS-Co V S蛋白S1亚基C端结构域(S1-CTD)基因片段(384 bp),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GEX-6p-1中,构建重组质粒p GEX-6p-1-S1-CTD,经双酶切和... 为制备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纤突蛋白(S)的多克隆抗体(PAb),本研究经PCR扩增SADS-Co V S蛋白S1亚基C端结构域(S1-CTD)基因片段(384 bp),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GEX-6p-1中,构建重组质粒p GEX-6p-1-S1-CTD,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利用IPTG诱导表达,通过western blot鉴定重组S1-CTD蛋白(rS1-CTD)的表达及反应原性。结果显示,r S1-CTD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在40 ku处出现特异性条带。诱导表达后的r S1-CTD经不同浓度尿素重悬并超声离心,SDS-PAGE检测后切胶纯化,得到纯化的重组蛋白。利用BCA试剂盒测得蛋白的浓度为33μg/m L。将该重组蛋白乳化后经3次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并在3免一周后采血,分离血清获得S1-CTD蛋白PAb。将SADS-Co V感染Vero E6细胞24 h后,以获得的兔PAb为一抗,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该PAb的反应原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约250 ku处出现特异性条带,而阴性对照组无该条带;IFA结果显示,SADS-Co V感染的细胞中出现绿色荧光,而阴性对照细胞无绿色荧光。将SADS-Co V感染仔猪的回肠组织制备病理切片,以制备的PAb为一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SADS-Co V的抗原。结果显示,该组织切片中出现棕色阳性信号,而阴性对照仔猪回肠组织切片则无该棕色信号。表明该PAb可与感染SADS-Co V的仔猪回肠组织中的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综上所述,本实验制备的S1-CTD蛋白PAb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可以用于western blot、IFA、IHC检测体内外SADS-Co V的感染,为后续SADS-Co V检测方法的建立及S蛋白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 s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初步应用
下载PDF
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1蛋白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3
作者 杨小曼 时洪艳 +8 位作者 张燎原 张鑫 张记宇 刘大凯 冯廷帅 曾苗苗 陈建飞 石达 冯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8-613,共6页
为建立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S1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构建重组真核分泌型表达质粒p CAGGS-S1-His并转染HEK293F悬浮细胞进行可溶性表达S1蛋白。转染重组质粒5 d后的细胞上清利用HisTrapTMExcel亲和层析... 为建立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S1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构建重组真核分泌型表达质粒p CAGGS-S1-His并转染HEK293F悬浮细胞进行可溶性表达S1蛋白。转染重组质粒5 d后的细胞上清利用HisTrapTMExcel亲和层析柱纯化,浓缩后的蛋白经SDS-PAGE、western blot鉴定显示获得了分子量约为130 ku且大于理论大小的重组S1蛋白,表明该蛋白为分泌表达且具有良好的翻译后修饰。利用获得的重组S1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初步建立了SADS-CoV S1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猪轮状病毒(Po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仅与SADS-CoV阳性血清反应,表明该方法特异性较强;该方法检测SADS-CoV阳性血清,当稀释至1:3 200时仍为阳性,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4份阳性血清的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利用该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50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该间接ELISA检测到9份阳性样品,41份阴性样品;IFA检出5份阳性样品,45份阴性样品,二者的总符合率为92%。综上表明,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能够特异、灵敏地检测SADS-CoV S1蛋白抗体,可以用于SADS-CoV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以及该病原的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和免疫水平监测,为SADS-CoV所致疫病的鉴别诊断和防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 s1蛋白 间接ELIsA方法 抗体检测
下载PDF
超声联合染色体筛查在Down’s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清华 郭静 王铁锋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53-56,61,共5页
目的探究超声联合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DNA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genetic testing,NIPT)在Down’s综合征(DS)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2023年6月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DS高危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超声、N... 目的探究超声联合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DNA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genetic testing,NIPT)在Down’s综合征(DS)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2023年6月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DS高危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超声、NIPT及两项联合对DS进行诊断,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采用ROC曲线分析三者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与诊断价值。结果在210例疑似DS患者中,经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证实,DS患者26例(12.38%,26/210),非DS患者184例(87.62%,184/210)。以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作为金标准,超声诊断DS的敏感度为69.23%(18/26),特异度为92.93%(171/184),超声诊断DS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相比两者一致性一般(Kappa=0.574);NIPT诊断DS的敏感度为84.62%(22/26),特异度为97.83%(180/184),NIPT诊断DS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相比两者一致性较好(Kappa=0.806);两项联合诊断DS的敏感度为92.31%(24/26),特异度为98.37%(181/184);两项联合诊断DS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相比两者一致性较好(Kappa=0.892)。两项联合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且两项联合、NIPT检查诊断误诊率均明显低于超声检查(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超声、染色体筛查、两项联合检查诊断DS的AUC为0.811、0.871、0.953,提示两项联合检查对DS的诊断价值更高。结论超声联合染色体筛查进行DS诊断具有高准确性,利于提高孕妇接受度,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wn’s综合征 超声 染色体筛查 诊断 价值
下载PDF
1例Lemierre’s综合征患者的药物治疗分析与监护
5
作者 刘宇思 黄凌峰 +2 位作者 黄勤淼 曹伟灵 张鹏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7-1000,共4页
目的为Lemierre’s综合征的早期诊断、药物治疗及用药监护提供参考。方法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及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结果确诊患者为Lemierre’s综合征,临床药师参与了该患者的治疗全过程。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针对坏死梭杆菌感染,建议... 目的为Lemierre’s综合征的早期诊断、药物治疗及用药监护提供参考。方法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及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结果确诊患者为Lemierre’s综合征,临床药师参与了该患者的治疗全过程。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针对坏死梭杆菌感染,建议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甲硝唑抗感染治疗;针对左侧颈内静脉炎并血栓形成,建议予依诺肝素钠注射液抗凝治疗。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病情好转,准予带药出院。结论临床药师通过解读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结果,同时结合患者病情,协助医师为该患者制定了个体化抗感染治疗及抗凝治疗方案,并进行用药监护,确保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mierre’s综合征 mNGs 坏死梭杆菌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下载PDF
16s rRNA测序分析针灸治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6
作者 黄发樟 姚志芳 《中国医药导刊》 2024年第4期407-411,共5页
目的:从肠道菌群角度入手,探究针灸调节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选取我院针灸科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40例,按照3∶1比例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30例),对照组(10例)。根据《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评价临床疗效... 目的:从肠道菌群角度入手,探究针灸调节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选取我院针灸科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40例,按照3∶1比例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30例),对照组(10例)。根据《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评价临床疗效,应用16s rRNA测序检测治疗前后肠道菌群α多样性以及肠道菌群组成。结果:针灸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3%vs 60%,P<0.05),对针灸治疗组中有效的28例患者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和组成差异进行分析:治疗后,反应物种丰富度的Chao指数、反应多样小的Shannon指数均优于治疗前(P<0.05)。在属水平上,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直肠真杆菌属、肠球菌属、粪杆菌属、拟杆菌属、毛螺菌属、罗氏菌属成为优势菌属(P<0.05)。结论:针灸治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疗效显著。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提示针灸治疗可能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腹泻型IBS发挥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RNA 针灸 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LXA4、S100A4水平与病情、疾病转归的关系
7
作者 夏伟 陶迪 +2 位作者 周佳乐 张沛 樊忠民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453-1457,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血清脂氧素A4(LXA4)、S100钙结合蛋白A4(S100A4)水平与病情、疾病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南京明基医院收治的168例PNS患儿为研究对象,另选取来南京明基医院体检的150例健康儿童为...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血清脂氧素A4(LXA4)、S100钙结合蛋白A4(S100A4)水平与病情、疾病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南京明基医院收治的168例PNS患儿为研究对象,另选取来南京明基医院体检的1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将PNS患儿根据疾病活动度分为缓解期组(n=73)与发作期组(n=9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LXA4、S100A4水平。患儿出院后连续随访1年,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38)与预后不良组(n=30)。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LXA4、S100A4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LXA4、S100A4对PNS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NS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缓解期组、发作期组血清LXA4、S100A4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发作期组血清LXA4、S100A4水平高于缓解期组(P<0.05)。PNS患儿血清LXA4、S100A4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均呈正相关(r=0.593、0.546,P<0.05)。预后良好组PNS患儿血清LXA4、S100A4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血清LXA4、S100A4预测PNS患儿疾病转归的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767(0.756~0.888)、0.846(0.824~0.863),二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95%CI)为0.905(0.879~0.924)。预后不良组病理类型为肾炎型占比、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发生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尿蛋白转阴时间长于预后良好组,病理类型为单纯型及总蛋白、IgM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血尿发生(OR=2.300,95%CI 1.598~3.312)、24 h尿蛋白定量≥121.25 mg/24 h(OR=2.098,95%CI 1.489~2.956)、LXA4≥95.64 ng/L(OR=2.627,95%CI 1.737~3.973)、S100A4≥248.15 ng/L(OR=2.729,95%CI 1.777~4.192)是PNS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S100A4、LXA4水平在PNS患儿中升高,且与疾病活动度及预后相关,有望作为评估PNS病情及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s100钙结合蛋白A4 脂氧素A4 预后
下载PDF
曹伟云教授治疗Good’s综合征合并支气管扩张验案1例
8
作者 何新平 曹伟云 伍世葵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3期134-136,共3页
Good’s综合征是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属于少见病,关于本病的报道并不多,尤其是采用中药治疗的报道少之又少。Good’s综合征患者因免疫力欠佳,易合并感染,尤以合并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偏多。目前,西医治疗多为对症治疗,急性期予抗生素控制感... Good’s综合征是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属于少见病,关于本病的报道并不多,尤其是采用中药治疗的报道少之又少。Good’s综合征患者因免疫力欠佳,易合并感染,尤以合并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偏多。目前,西医治疗多为对症治疗,急性期予抗生素控制感染,但患者病情易反复。本文主要从曹伟云教授对Good’s综合征合并支气管扩张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等方面展开论述,认为Good’s综合征合并支气管扩张或因初感外邪、侵犯肺系,或因痰热日久、消耗阴液,或因久病体虚、伤及阴阳引起,在治疗上或予以清热散邪,或予以养阴清热、化痰排脓,或予以补阳养阴,同时根据伴随症进行药物加减,通过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扶正与祛邪动态调整,尤以扶正为要,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改善患者体质,迅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病情发作次数和患者住院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d’s综合征 支气管扩张 感染 验案
下载PDF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菌群及血清代谢物对内脏敏感性影响
9
作者 闫波 潘颖 田平平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4-31,共8页
目的:探讨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小鼠肠道菌群与血清代谢物的变化,分析其对内脏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旋毛虫感染法制备PI-IBS模型,利用16S rDNA测序分析PI-IBS小鼠和正常小鼠肠道微生物变化;血清代谢组学分析血清代谢物变化;Spe... 目的:探讨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小鼠肠道菌群与血清代谢物的变化,分析其对内脏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旋毛虫感染法制备PI-IBS模型,利用16S rDNA测序分析PI-IBS小鼠和正常小鼠肠道微生物变化;血清代谢组学分析血清代谢物变化;Spearman法对2组的差异代谢物和差异菌群进行关联分析。结果:16S rDNA测序结果显示mouse gut metagenome和g_Alistipes可能是PI-IBS小鼠的关键肠道微生物。代谢组学分析共筛选出22种组间差异代谢物,涉及16条代谢通路,主要包括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突触囊泡循环等通路。结论:肠道菌群和血清代谢物改变参与PI-IBS内脏高敏感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16s rDNA测序 肠道菌群 代谢组学
下载PDF
Osborne’s韧带悬吊尺神经前置术结合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肘管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蕊 田宇 +1 位作者 李文艳 王维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4期2632-2636,共5页
目的探究Osborne’s韧带悬吊尺神经前置术结合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肘管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拟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进行Osborne’s韧带悬吊尺神经前置术治疗的肘管综合征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究Osborne’s韧带悬吊尺神经前置术结合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肘管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拟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进行Osborne’s韧带悬吊尺神经前置术治疗的肘管综合征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分并指Lovett肌力分级、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分以及治疗前后肘上—肘下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水平。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Lovett肌力分级、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分均有改善,Lovett肌力分级4、5级患者所占比例增大,且研究组术后6个月Lovett肌力4~5级占比、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分优良占比及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分为85.00%、90.00%、(12.56±2.15)分,均高于对照组[61.57%、70.00%、(11.02±4.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SCV、MCV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SCV分别为(47.55±6.65)、(53.66±5.46)m/s,MCV分别为(46.38±7.55)、(53.33±6.45)m/s,均高于对照组[(43.88±5.56)、(48.26±5.97)m/s以及(42.77±7.11)、(47.46±7.31)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肘管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Osborne’s韧带悬吊尺神经前置术结合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术后尺神经肌电图SCV、MCV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Osborne’s韧带悬吊尺神经前置术 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 分并指Lovett肌力分级
下载PDF
Rasmussen综合征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光 刘兴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298-1300,共3页
Rasmussen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后天获得性进展性疾病,多起病于儿童期,以大脑半球损害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言语、运动功能丧失及难治性癫痫为特征。目前病因仍不明确,早期诊断困难,通常经过数月至数年的时间,发现进行性加重的临床表现和... Rasmussen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后天获得性进展性疾病,多起病于儿童期,以大脑半球损害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言语、运动功能丧失及难治性癫痫为特征。目前病因仍不明确,早期诊断困难,通常经过数月至数年的时间,发现进行性加重的临床表现和放射影像学证据后才开始考虑该病。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差,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也难以控制癫痫发作,但外科大脑半球切除术能明显控制癫痫发作,术后60%的患者癫痫发作完全消失,手术不使肢体的运动功能障碍加重,并能阻止疾病的继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mussen综合征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Rasmussen综合征治疗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忠旭 栾国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大脑半球切除术对Rasmussen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并对Rasmussen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对2例Rasmussen综合征病人行大脑半球切除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Rasmussen综合征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 目的探讨大脑半球切除术对Rasmussen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并对Rasmussen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对2例Rasmussen综合征病人行大脑半球切除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Rasmussen综合征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比较容易诊断,及早进行手术切除病侧大脑半球,近期可获良好效果。结论Rasmussen综合征应尽早诊断并及早进行外科治疗,同时对其确切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远期疗效应进行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半球切除术 治疗 rasmussen综合征
下载PDF
Rasmussen综合征的临床过程及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锦平 冯成功 扬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7期722-726,共5页
目的:探讨Rasmussen综合征的临床过程及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特征。方法:借助EEG、CT和MRI技术,进行临床观察和药物治疗及复习文献资料。结果:本组2例患儿均经过1~2年的临床随访,进行了必要的辅助检查和正规的抗癫痫治疗,临床确诊。起病... 目的:探讨Rasmussen综合征的临床过程及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特征。方法:借助EEG、CT和MRI技术,进行临床观察和药物治疗及复习文献资料。结果:本组2例患儿均经过1~2年的临床随访,进行了必要的辅助检查和正规的抗癫痫治疗,临床确诊。起病年龄分别为2岁2月和6岁8月;以反复局灶性癫痫发作、慢性进行性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和一侧优势的全面性癫痫发作为主,伴进行性偏瘫和认知功能障碍和语言障碍(优势半球受累);EEG示持续性局灶慢活动异常伴后期棘慢波发放;MRI显示逐渐加重的局灶性高信号果影和脑萎缩;常规抗痫疗效差。结论:Rasmussen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局灶性癫痫综合征,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以及脑电图和影像学特征,其病理生理和治疗措施具有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mussen综合征 临床表现 脑电图 神经影像学
下载PDF
Rasmussen综合征3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蔚 陈晓东 +2 位作者 吴晓伟 吕珊珊 王伟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3期213-217,共5页
目的探讨Rasmussen综合征(RS)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和病理诊断要点。方法复习3例Rasmussen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镜下观察其病理形态特征和免疫表型,并探讨其临床和病理诊断标准。结果 3例中女性2例,男性1例,年龄分别为5岁、9岁和27岁... 目的探讨Rasmussen综合征(RS)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和病理诊断要点。方法复习3例Rasmussen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镜下观察其病理形态特征和免疫表型,并探讨其临床和病理诊断标准。结果 3例中女性2例,男性1例,年龄分别为5岁、9岁和27岁,临床表现为难治性癫痫和不同程度偏瘫。MRI示右侧大脑半球显著萎缩并脑室扩大。镜下见皮质内不同程度神经元丢失,胶质细胞显著增生;可见小胶质细胞激活及胶质结节形成,蛛网膜下腔及脑实质内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和/或血管周围淋巴细胞袖套形成;部分皮质内可见钙化、坏死及空洞形成;未见病毒包涵体。免疫组化示皮质内Neu-N阳性神经元显著减少,增生的胶质细胞GFAP(+),浸润的淋巴细胞CD3、CD8和granzyme B(+);而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标记(-)。结论 Rasmussen综合征少见,其正确诊断需结合临床、影像及病理形态综合分析。癫痫持续状态、单侧大脑半球萎缩以及病毒性脑炎样的病理改变是重要的诊断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mussen综合征 癫痫 病理 影像学
下载PDF
MR诊断Rasmussen综合征1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奎宏 任爱军 +4 位作者 花焱 王守海 黄敏华 郭勇 赵书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42-1242,共1页
关键词 rasmussen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Rasmussen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俊英 王俊萍 +5 位作者 赵丽华 刘冬青 王霞 申鲁生 郭卓平 张会丰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2-252,共1页
关键词 rasmussen综合征 癫痫 病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Rasmussen综合征1例大脑半球切除后的护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立文 唐蕴 +1 位作者 吕淑萍 刘真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B05期4-5,共2页
0引言 Rasmussen综合征是神经系统一种特殊的进展性疾病,主要累及患者一侧大脑半球,其主要特征为:顽固性癫痫(通常各种药物无效)、偏瘫、脑感染史、智力障碍。1958年Rasmussen首先报道了3例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为癫痫部分性发作持续... 0引言 Rasmussen综合征是神经系统一种特殊的进展性疾病,主要累及患者一侧大脑半球,其主要特征为:顽固性癫痫(通常各种药物无效)、偏瘫、脑感染史、智力障碍。1958年Rasmussen首先报道了3例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为癫痫部分性发作持续状态伴进行性偏瘫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患儿,手术后病理提示有病毒感染的可能,当时称之为 Rasmussen’s 脑炎。以后先后有 Gupta (1974)、Pitta(1981)等进行了相继报道[1,2],并发现病侧半球组织内及血管壁有自身免疫性损害,故改为现在的Rasmussen’s综合征[3]。Rasmussen’s综合征的内科治疗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剂、大剂量类固醇激素和血浆置换等方法,文献报道其短期疗效尚可,远期疗效欠佳[4-5]。大脑半球切除术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6],它不仅能控制癫痫发作,而且能改善患者的智力异常。此类患者多数病程较长,生活不能自理,术前术后容易并发脑部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多种并发症。2011年本科收治1例Rasmussen’s综合征患者,该例患者入院时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并发精神障碍。完善相关检查后,患者行左侧大脑半球切除术。经过精心护理,患者手术切口愈合好,继发颅内感染得以治愈,无癫痫发作,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mussen综合征 大脑半球切除术 护理
下载PDF
Rasmussen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伟 吴立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8-109,共2页
关键词 rasmussen综合征 部分性癫痫 认知功能障碍 主要表现 发病机制 治疗原则 进行性 持续性
下载PDF
Rasmussen综合征及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智勇 杨忠旭 黄辉 《现代医学》 2005年第6期411-413,共3页
目的对Rasmussen综合征的病因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诊断与治疗进行研究。方法对Rasmussen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Rasmussen综合征多见于儿童,其病因和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是Rasmussen综合征的临床诊断... 目的对Rasmussen综合征的病因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诊断与治疗进行研究。方法对Rasmussen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Rasmussen综合征多见于儿童,其病因和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是Rasmussen综合征的临床诊断相对容易。盲目应用抗癫痫药物对Rasmussen综合征的治疗百害而无一利,及早进行手术切除病侧大脑半球可获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mussen综合征 癫痫 治疗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探讨加味交泰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琰杰 沈文 +3 位作者 臧海洋 徐逸 刘丽娜 杨芳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20-26,共7页
目的 探究加味交泰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6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另选健康者1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中药组采用加味交泰丸... 目的 探究加味交泰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6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另选健康者1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中药组采用加味交泰丸治疗,西药组采用地衣芽孢杆菌治疗。采用IBS严重程度评分系统(irritable bowel syndrome-severity scoring system, IBS-SSS)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法检测肠道菌群。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IBS-S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IBS-S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中药组评分降低程度更显著(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BS-D患者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显著降低(P<0.05),β多样性也有显著差异(P<0.05),但中药及西药治疗对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无显著影响;在属水平上,加味交泰丸治疗显著增加了优势菌Eubacterium_eligens_group、Flavonifractor及Lachnospira,降低了优势菌Eysipelotrichaceae_UCG-007、Scardovia及Senegalimassilia的相对丰度;地衣芽孢杆菌治疗显著增加了优势菌Peptoclostridium,降低了优势菌Collinsella、Lactococcus及Streptococcus的相对丰度。LDA Effect Size分析显示:加味交泰丸及地衣芽孢杆菌治疗都显著改变了肠道菌群的结构,但两者改变的菌群不同,且治疗后的菌群也与健康对照组有所差异。结论 加味交泰丸可改善IBS-D患者临床症状,其对IBS-D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可以改变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组成,并且与地衣芽孢杆菌有所差异;加味交泰丸治疗无法逆转IBS-D引起的肠道菌群的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菌群 中医药疗法 16s rRNA测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