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umerical study of comparison of two one-state-variable,rate-and state-dependent friction evolution laws 被引量:2
1
作者 Jeen-Hwa Wang 《Earthquake Science》 CSCD 2009年第2期197-204,共8页
The two one-state-variable, rate- and state-dependent friction laws, i.e., the slip and slowness laws, are com- pared on the basis of dynamical behavior of a one-degree-of-freedom spring-slider model through numerical... The two one-state-variable, rate- and state-dependent friction laws, i.e., the slip and slowness laws, are com- pared on the basis of dynamical behavior of a one-degree-of-freedom spring-slider model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s. Results show that two (normalized) model parameters, i.e., A (the normalized characteristic slip distance) and β-α (the difference in two normalized parameters of friction laws), control the solutions. From given values of △, β, and α, for the slowness laws, the solution exists and the unique non-zero fixed point is stable when △〉(β-α), yet not when △ 〈(β-α). For the slip law, the solution exists for large ranges of model parameters and the number and stability of the non-zero fixed points change from one case to anothe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lip law is more appropriate for controlling earthquake dynamics than the slowness la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e-state-variable rate- and state-dependent friction law direct effect evolution effect characteristic slip displacement
下载PDF
Frictional sliding of infilled planar granite fracture under oscillating normal stress 被引量:1
2
作者 Kang Tao Wengang Dang Yingchun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687-701,共15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frictional behavior of the infilled rock fracture under dynamic normal stress.A series of direct shear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saw-cut granite fractures infilled with quartz using a selfdev...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frictional behavior of the infilled rock fracture under dynamic normal stress.A series of direct shear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saw-cut granite fractures infilled with quartz using a selfdeveloped dynamic shear apparatus,and the effects of normal load oscillation amplitude,normal load oscillation period and sliding velocity were studied.The test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shear respons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over a whole loading-unloading process,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 time spans and stress variations.Generally,a smaller oscillation amplitude,a longer oscillation period and a fast shear velocity promote the stability of the friction system,which is also confirmed by the Coulomb failure criterion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observed periodic apparent friction coefficient.The dynamic strengthening/weakening phenomenon is dependent on the oscillation amplitude and product of sliding velocity and oscillation period(vT).Also,the rate and state friction law incorporating the parameter a that characterizes the normal stress variation is employed to describe the dynamic friction coefficient but exhibits an incompetent performance when handling intensive variation in normal stress.Finally,the potential seismicity induced by oscillating normal stress based on the observed stress drop is analyzed.This work helps us understand the sliding process and stability evolution of natural faults,and its benefits for relative hazard mi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nite fracture Quartz gouge Normal load oscillation frictional stability rate and state friction law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lip evolution of planar fractures subjected to cyclic normal stress 被引量:1
3
作者 Kang Tao Wengang Dang +1 位作者 Xian Liao Xingling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217-232,共16页
The frictional rupture mechanisms of rock discontinuities considering the dynamic load disturbance still remain unclear.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transitional behaviors of slip events happened on a planar granite fr... The frictional rupture mechanisms of rock discontinuities considering the dynamic load disturbance still remain unclear.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transitional behaviors of slip events happened on a planar granite fracture under cyclic normal stress with diferent oscillation amplitude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tivations of fast slips always correlate with unloading of normal stress.Besides,the intensive normal stress oscillation can weaken the shear strength which is recoverable when the normal stress return to constant.The rupture patterns are quantifed by stress drop,slip length and slip velocity.With the efect of small oscillation amplitudes,the slip events show chaotic shapes,compared to the regular and predictable style under constant normal stress.When the amplitude is large enough,the big and small slip events emerge alternately,showing a compound slip style.Large amplitude of the cyclic normal stress also widens the interval diferences of the slip events.This work provides experimental supports for a convincible link between the dynamic stress disturbance and the slip behavior of rock fra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fracture frictional rupture Cyclic normal stress Slip transition rate and state friction law
下载PDF
断层相互作用与地震触发机制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贾科 周仕勇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3年第5期477-497,共21页
断层相互作用与地震触发关系研究是震源物理学领域的热点问题,能够帮助认识强震的孕育过程与物理机理,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与预测研究中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前人的综述文章从应力触发的基本原理、方法、适用性及多个震例研究的角度,提供了... 断层相互作用与地震触发关系研究是震源物理学领域的热点问题,能够帮助认识强震的孕育过程与物理机理,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与预测研究中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前人的综述文章从应力触发的基本原理、方法、适用性及多个震例研究的角度,提供了详细的阐述,然而从地震活动性分析这一角度对地震触发的介绍并不详尽,也未对这两个角度的结合和互补提供进一步的探讨.本文从物理模型和统计模型两个角度,综述了过去几十年针对断层相互作用和地震触发机制研究的成果与进展;通过介绍速率-状态摩擦律,展现这一科学问题的内在统一性,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可能研究方向进行了梳理和展望.从物理模型角度,着重分析了断层相互作用来源的几个重要机制:静态应力触发、动态应力触发和黏弹性应力触发,以及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统计模型方面,介绍了地震活动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重点分析了ETAS模型和b值在断层相互作用和地震触发机制中的应用.从两个模型结合的角度,指出两者互相验证的统一内涵以及速率-状态摩擦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指出通过库仑应力计算和ETAS模型这两种不同的角度,可以综合研究多断层或地震之间的应力相互作用,并提供交叉验证,增加结果的可靠性;应用速率-状态摩擦律可以回溯性地研究地震序列的发生过程,为认识地震触发关系和断层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相互作用 地震触发关系 库仑应力变化 ETAS模型 速率-状态摩擦律
下载PDF
M_s8.0汶川地震对M_s7.0芦山地震成核失稳的影响Mw 被引量:6
5
作者 解朝娣 雷兴林 +3 位作者 吴小平 虎雄林 赵小艳 朱荣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25-1835,共11页
依据速率-状态依赖性摩擦本构关系,并结合中下地壳和上地幔的黏弹性松弛效应,以震后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和同震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计算为基础,模拟了两种应力变化对芦山地震断层的失稳发震时间的影响,研究了2008年Ms8.0汶川地震与2013... 依据速率-状态依赖性摩擦本构关系,并结合中下地壳和上地幔的黏弹性松弛效应,以震后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和同震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计算为基础,模拟了两种应力变化对芦山地震断层的失稳发震时间的影响,研究了2008年Ms8.0汶川地震与2013年Ms7.0芦山地震之间的触发关系.计算得到,汶川地震在芦山地震震源断层面上产生的动态应力变化的峰值为0.127 MPa;此外,经过近5年中下地壳和上地幔的黏弹性松弛效应,芦山地震震源断层面上受到的震后应力变化值为0.025 MPa.结果表明,芦山地震的震源断层在应力积累逐渐接近临界状态的某一特定时期内,受到了汶川地震产生的动态应力变化、静态应力变化以及黏弹性松弛效应造成应力变化的共同触发作用,且动态应力的延迟触发作用可能更为显著.最后对芦山地震之后研究区域的应力变化场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 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速率-状态依赖性摩擦本构关系
下载PDF
汶川地震对芦山地震及周边断层发震概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博研 史保平 雷建设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2-651,1,共10页
大震后区域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常常被用于解释区域地震活动性速率的变化、主震断层外余震的发生以及即将失稳断层的地震发生概率的变化.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的发生重新引起了对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大地震的热议.利用含(滑移)速... 大震后区域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常常被用于解释区域地震活动性速率的变化、主震断层外余震的发生以及即将失稳断层的地震发生概率的变化.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的发生重新引起了对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大地震的热议.利用含(滑移)速率和状态的摩擦定律,结合汶川大地震前后的地震活动性水平,定量化计算了汶川地震后雅安地区发震概率的变化,并着重解释了芦山地震发震的可能根源.此外,还对库仑应力明显增加的鲜水河断层和熊坡断层进行了发震概率的定量化计算,计算结果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地震目录基本符合.鲜水河断层从汶川地震后至今近5年来未发生M>6.0地震,而M>6.0的发震概率已约为60%;熊坡断层自汶川地震以来尚未发生M>4.0地震,芦山地震后M>4.0的发震概率已接近90%.所以,我们认为鲜水河断层附近将成为M>6.0地震的重点防范地区,熊坡地区将来仍旧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滑移)速率和状态的摩擦定律 地震发生概率 库仑应力变化
下载PDF
2008年和2014年于田地震对周边断层发震概率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博研 史保平 雷建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63-473,共11页
大震后区域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直接影响地震活动性速率的变化、主震断层外余震和即将失稳断层的发震概率的变化.利用滑移速率和状态相依赖的摩擦定律,结合2008年3月21日于田地震前后的地震活动性水平,定量计算了2008年于田地震后该地区周... 大震后区域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直接影响地震活动性速率的变化、主震断层外余震和即将失稳断层的发震概率的变化.利用滑移速率和状态相依赖的摩擦定律,结合2008年3月21日于田地震前后的地震活动性水平,定量计算了2008年于田地震后该地区周边断层发震概率的变化,着重解释了2014年于田地震发震的可能根源.此外,本文还对库仑应力明显变化的周边三条断层进行了发震概率的定量计算.贡嘎错断裂中段、贡嘎错断裂西南段和康西瓦断裂中段分别经历了发震概率先降后升、先升后升和先降后降两个阶段,充分显示了库仑应力的细微变化造成的周边断层的危险性的变化.这三条断裂发生7.0级以上地震的发震概率超越95%均需要500年左右;贡嘎错断裂西南段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较大,而康西瓦断裂中段活跃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移速率和状态相依赖的摩擦定律 发震概率 库仑应力变化
下载PDF
速度-状态摩擦本构定律及其在地震断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龙 江在森 武艳强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352-2362,共11页
本文首先回顾了速度—状态摩擦本构定律的发展历程,给出了其基本形式,并对本构参数的计算、在实际断层中应用所涉及的尺度问题等进行了介绍.其次,基于数值模拟速度步长试验和滑动—控制—滑动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形式本构定律的适用情况... 本文首先回顾了速度—状态摩擦本构定律的发展历程,给出了其基本形式,并对本构参数的计算、在实际断层中应用所涉及的尺度问题等进行了介绍.其次,基于数值模拟速度步长试验和滑动—控制—滑动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形式本构定律的适用情况.再次,对速度-状态摩擦本构定律的实际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包括稳定性分析、愈合与应力降性质、震后余滑和断层的流变性质等方面.之后,介绍了该摩擦本构定律在各国的研究进展.最后,综合分析了目前使用的本构定律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可能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状态摩擦本构定律 临界滑动距离 状态变量 稳定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速度-状态摩擦本构定律的三维DDA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龙 江在森 +3 位作者 武艳强 邹镇宇 刘晓霞 魏文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4-480,共7页
原有三维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采用常摩擦系数的Mohr-Coulomb定律作为切向破坏准则,然而当描述更大尺度构造块体的运动与变形时,常摩擦系数不再适用.速度-状态摩擦本构定律能够定量描述地震周期各阶段断层面剪应力变化,解释发震断层... 原有三维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采用常摩擦系数的Mohr-Coulomb定律作为切向破坏准则,然而当描述更大尺度构造块体的运动与变形时,常摩擦系数不再适用.速度-状态摩擦本构定律能够定量描述地震周期各阶段断层面剪应力变化,解释发震断层行为.本文将速度-状态摩擦定律与三维DDA方法相结合,首先推导了计算摩擦系数的实用公式,随后通过滑动-保持-滑动实验与速度步进实验算例对改进的三维DDA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应用速度-状态摩擦本构定律的三维DDA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模拟静摩擦的时间依赖性与动摩擦的速度依赖性,解决了将三维DDA方法在地学中应用的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DDA 速度-状态摩擦本构定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M_S8.1昆仑山口西地震和M_S8.0汶川地震余震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持续时间的对比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博研 史保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42-1951,共10页
2001年MS8.1昆仑山口西地震和2008年MS8.0汶川地震发生在同一构造单元,但其余震序列无论在个数、空间分布,还是持续时间上都表现了显著的差别.余震通常由主震区域内背景场地震活动性受到的扰动所引起,这样的扰动则来自于主震造成的应力... 2001年MS8.1昆仑山口西地震和2008年MS8.0汶川地震发生在同一构造单元,但其余震序列无论在个数、空间分布,还是持续时间上都表现了显著的差别.余震通常由主震区域内背景场地震活动性受到的扰动所引起,这样的扰动则来自于主震造成的应力场状态的变化.本文从滑移速率和状态相依赖的摩擦定律(Rate-and State-Dependent Friction Law)出发,结合区域主震前后的地震活动性资料,定量地估算了这两个大地震后余震序列可能的持续时间,并对不同模型所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对比.结果表明,汶川地震余震持续时间约为昆仑山口西地震余震持续时间的20倍,这是由于昆仑山口西地震和汶川地震余震序列的个数和持续时间不仅与地震成核过程的状态变化有关,还与作用在断层面上的正应力σN和剪应力加载速率τ.的大小有关.主震前后剪应力速率τ.的差别导致了在相同大小应力扰动ΔCFS之后的余震的活动性变化率的明显不同,导致了所触发的余震的个数和余震序列的持续时间的巨大差别.通过对昆仑山口西地震和汶川地震余震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持续时间的定量化认识,可以为地震灾害定量评估提供合理和有益的物理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降 滑移速率和状态相依赖的摩擦定律 库仑失稳准则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的几何形态对地震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晓帆 闫伟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7-86,共10页
本文整理分析了鲜水河断裂的几何特征以及从1327年有记录以来6级以上历史地震的断层破裂位置和长度。选用速率和状态依赖性摩擦本构关系代表断裂区域物理性质,构建了鲜水河断裂3D物理模型模拟强震周期性。模拟结果与历史地震的发震有较... 本文整理分析了鲜水河断裂的几何特征以及从1327年有记录以来6级以上历史地震的断层破裂位置和长度。选用速率和状态依赖性摩擦本构关系代表断裂区域物理性质,构建了鲜水河断裂3D物理模型模拟强震周期性。模拟结果与历史地震的发震有较好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1模拟结果在第二次地震周期之后,明显出现分段现象与鲜水河断裂分段的几何特征较为一致;2断裂北西端结构较为简单,地震发震情况也偏单一,在7级以上地震发震之前有6级以上地震的发生,此类现象与模拟结果一致;3断裂中段结构复杂,不仅存在分段还有轻度弯曲,模拟结果显示中段地震逐渐减小,破裂长度逐步缩短,并且出现级联破裂现象与历史地震较为吻合;43D模拟结果中,地震破裂区域起始与终止位置大都发生在断层转折的区域,特别是在乾宁和康定两处断层出现弯曲的位置,这与鲜水河断裂历史地震发震情况十分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 断裂几何形态 速率和状态依赖性摩擦本构关系
下载PDF
远场应变速率对非均质断层滑动成核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威 任青文 张丽峰 《水电能源科学》 2008年第3期50-53,共4页
为进一步探讨断层滑动成核机理,以无限体弹性位错理论为基础,结合速率—状态相关摩擦准则,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远场应变加载率对非均质断层成核的影响及各物理量在断层失稳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非均质断层,远场应变加载率对断层... 为进一步探讨断层滑动成核机理,以无限体弹性位错理论为基础,结合速率—状态相关摩擦准则,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远场应变加载率对非均质断层成核的影响及各物理量在断层失稳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非均质断层,远场应变加载率对断层成核的时间和后期的速率、摩擦应力均有影响。远场应变加载率越高,断层成核时间越早,成核后期速率越高,应力降越小,成核区的尺寸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率-状态相关摩擦准则 断层 成核 弹性位错 非均质
下载PDF
汶川地震对龙泉山断裂地震发生概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钱琦 韩竹军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89-497,共9页
通过构建汶川M_s8.0级地震震源断层模型和龙泉山断裂模型,计算龙泉山断裂在汶川地震后的库仑应力变化,结果显示:汶川地震使龙泉山断裂北部(A区)库仑应力增大0.46~0.58 bars,中部(B区)库仑应力增加0.12~0.17 bars,南部(C区)基本上无库... 通过构建汶川M_s8.0级地震震源断层模型和龙泉山断裂模型,计算龙泉山断裂在汶川地震后的库仑应力变化,结果显示:汶川地震使龙泉山断裂北部(A区)库仑应力增大0.46~0.58 bars,中部(B区)库仑应力增加0.12~0.17 bars,南部(C区)基本上无库仑应力变化.汶川地震后至2010年1月龙泉山断裂沿线的M_s≥1.6级小震活动频度变化与库仑应力变化量分布特征相一致,汶川地震对龙泉山地区的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触发作用.应用速率/状态摩擦定律,计算了汶川地震后龙泉山断裂未来10年的预期地震发生概率.其中,A区5.0≤M_s<6.0级地震发生概率为63~77%,汶川地震前为18~32%;B区未来10年5.0≤Ms<6.0级地震发生概率为33~50%,汶川地震前为18~32%;C区在汶川地震前后5.0≤M_s<6.0级地震发生概率基本无变化,为18~28%.龙泉山断裂沿线的库仑应力变化量明显地改变了该地区不同区段未来地震的发生概率.通过预期地震活动率与背景地震活动率的比值图像分析,表明汶川地震后该区域94.2%的小震都发生在地震活动率增加区,这也部分地验证了未来10年地震发生概率预测结果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龙泉山断裂 库仑应力变化 速率/状态摩擦定律 地震活动率 地震发生概率
下载PDF
汶川地震同震过程中断层间的相互作用及子事件触发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博研 史保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7-373,共17页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MS8.0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主震发生时,龙门山前山断层从都江堰北部开始错动,且一直破裂到地表。文中利用映秀-北川断裂和灌县-江油断裂2条断层模型,着重研究和深入探讨了灌县-江...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MS8.0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主震发生时,龙门山前山断层从都江堰北部开始错动,且一直破裂到地表。文中利用映秀-北川断裂和灌县-江油断裂2条断层模型,着重研究和深入探讨了灌县-江油断裂的触发机制以及错动时间。基于滑移速率和状态相依赖的摩擦定律,推导出在剪切应力变化率是否为0的2种前提条件下的地震触发新破裂的时间延迟,并将结果用于研究汶川地震是否为同震触发的时间过程上。通过与绵竹清平和汶川卧龙台站的三分量强地面运动观测资料计算出的时间延迟对比,得到了比较一致的结果,发现汶川地震中映秀-北川断裂和灌县-江油断裂并不是同时错动的,而是映秀-北川破裂产生的动态地震波(应力波)触发了灌县-江油断裂,并造成了几秒到十几秒的触发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震触发 滑移速率和状态相依赖的摩擦定律 时间延迟
下载PDF
基于速率-状态摩擦定律的地震二维准动力学数值模拟:浅层正应力变化对断层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申文豪 薛腾飞 +1 位作者 张景发 杨建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198-3210,共13页
本文基于结合速率-状态摩擦定律(RSF)的二维准动力学数值模型,以半空间垂直走滑断层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两种正应力随深度变化模型的模拟结果,研究了浅层正应力变化对断层演化参数、地震孕育过程、震后滑移传播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 本文基于结合速率-状态摩擦定律(RSF)的二维准动力学数值模型,以半空间垂直走滑断层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两种正应力随深度变化模型的模拟结果,研究了浅层正应力变化对断层演化参数、地震孕育过程、震后滑移传播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我们的数值模型在给定模型参数和约束条件下,能够完整模拟出地震周期中震间、震前、同震以及震后多个特征阶段.常数正应力模型下,动态破裂在浅层速率强化区停止,而在浅层变化正应力模型下动态破裂可以传播至自由表面,导致浅层更高的最大滑移速率和同震滑移量.两种模型下的地震矩、地震周期、平均应力降和震后滑移传播等差别不明显.两种滑移模型的傅氏振幅谱与理论K-2模型傅氏振幅谱均符合较好,且浅层变化正应力模型下的拐角波数值高于常数正应力模型,说明两种模型均符合地震同震滑移模型的运动学特征,并且浅层变化正应力模型下最终应该产生高于常数正应力模型的高频强地面运动水平.我们认为选用不同的模型参数对最终结果存在显著影响,应当根据具体问题来选择模型参数,这样才能在保证结果准确前提下有效提高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率-状态摩擦定律 准动力学数值模拟 断层演化 地震参数
下载PDF
基于应力变化的余震预测研究综述
16
作者 贾若 蒋海昆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3-305,共13页
本文综述了近期基于应力变化的余震预测研究进展。从静态库仑应力触发角度对余震活动进行研究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集中于对主震触发余震机制的讨论;二是通过库仑应力变化分布区域与实际余震空间分布区域进行定性对比分析,并认为库仑... 本文综述了近期基于应力变化的余震预测研究进展。从静态库仑应力触发角度对余震活动进行研究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集中于对主震触发余震机制的讨论;二是通过库仑应力变化分布区域与实际余震空间分布区域进行定性对比分析,并认为库仑应力变化为正的区域有利于余震的发生,而这正是余震活动与应力变化高度相关的重要证据。基于应力变化的余震预测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立在速率-状态依从摩擦定律基础之上的余震活动率研究,即将余震活动作为一系列独立的成核事件,从断层滑动触发地震的角度出发,结合静态库仑应力计算得到余震活动率,进而得到余震数量。余震活动是与断层面上的剪切应力变化相关联的,余震活动率受应力扰动幅度、应力加载速率、断层基本物理特性及背景地震活动率等的影响。考虑到"余震激发余震"的特点,ETAS模型与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供了一条统计学与物理学方法(应力变化)相结合、能更完整地刻画余震活动特征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震 速率-状态依从摩擦定律 静态库仑应力变化 余震活动率 背景地震活动率
下载PDF
龙门山断裂带上“破裂空段”的发震概率研究
17
作者 宋金 蒋海昆 +1 位作者 孟令媛 臧阳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9-228,共10页
本文采用分层粘弹性介质模型计算了汶川地震对芦山震中产生的库仑应力加载的影响,进而结合Dieterich(1994)提出的速率状态摩擦定律给出芦山附近区域6级地震累积发震概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2013年芦山7.0级地震时其累积发震概率达1... 本文采用分层粘弹性介质模型计算了汶川地震对芦山震中产生的库仑应力加载的影响,进而结合Dieterich(1994)提出的速率状态摩擦定律给出芦山附近区域6级地震累积发震概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2013年芦山7.0级地震时其累积发震概率达18%,说明汶川地震产生的应力扰动加速了芦山地震的发生。本文还计算了汶川、芦山2次地震对其间"破裂空段"处产生的累积库仑应力扰动的影响,结合背景地震发生率,给出了"破裂空段"处6级地震累积发震概率变化。虽然计算结果可能受到大邑地震、介质模型参数的选取和背景地震发生概率等因素影响而存在一定误差,但"破裂空段"在2次强震应力加载下累积发震概率是不断增大的,因此我们认为"破裂空段"处发生中强地震的紧迫性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仑应力 速率状态摩擦定律 累积发震概率
下载PDF
基于速率-状态摩擦准则断层滑动失稳的数值模拟研究
18
作者 王威 陈在铁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39-41,共3页
文章基于FLAC有限差分程序,利用Fish语言在FLAC程序中引入了速率-状态的摩擦准则,系统研究了断层活动速率对断层滑动失稳时产生的应力降及能量释放的影响规律,为进一步探索断层滑动失稳机制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FLAC接触面单元 Fish语言 速率-状态摩擦准则 滑动失稳
下载PDF
断层自发破裂传播的数值模拟:速率状态摩擦定律本构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慧茜 张海明 +1 位作者 盖增喜 黄清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285-3295,共11页
地震往往受控于滑动面的摩擦性质,这种摩擦性质可以由速率状态摩擦定律较好地描述.速率状态摩擦定律中的本构参数a和b与动态摩擦系数相关,从而影响着同震位移与剪切应力的时空演化.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三维边界积分方程法模拟... 地震往往受控于滑动面的摩擦性质,这种摩擦性质可以由速率状态摩擦定律较好地描述.速率状态摩擦定律中的本构参数a和b与动态摩擦系数相关,从而影响着同震位移与剪切应力的时空演化.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三维边界积分方程法模拟速率状态摩擦定律控制下均匀全空间中平面断层的自发破裂传播过程,并详细讨论了a和b对滑动速率、剪切应力和破裂传播速度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a和b的不同取值将导致不同的破裂行为,b-a的值越大,断层越不稳定,这种不稳定性有利于裂纹的产生与扩展.但滑动速率的时空分布不只依赖b-a,而且还与a和b的具体取值有关,断层面上滑动速率峰值与剪切破裂强度均随着a的减小而增大,随着b的增大而增大.相关结果有助于加深对断层自发破裂传播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动力学 自发破裂 速率状态摩擦定律 边界积分方程法
下载PDF
龙门山断层地震周期及其动力学过程模拟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林飞 陶玮 +2 位作者 张永 曾明会 郑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24-1839,共16页
在断层面上引入速率-状态相依摩擦本构关系、考虑铲形逆冲断层几何结构特征、断层下盘和上盘中下地壳及上地幔为黏弹性介质、上盘上地壳为弹塑性介质,本文用二维有限元动力学模型模拟了龙门山断层上大震准周期复发行为、分析了断层上地... 在断层面上引入速率-状态相依摩擦本构关系、考虑铲形逆冲断层几何结构特征、断层下盘和上盘中下地壳及上地幔为黏弹性介质、上盘上地壳为弹塑性介质,本文用二维有限元动力学模型模拟了龙门山断层上大震准周期复发行为、分析了断层上地震孕育位置、地震周期不同阶段的应力/应变场演化特征.不同于近垂直走滑断层上的地震周期行为,大陆铲形逆冲断层上的构造应力的积累和释放过程更复杂、有其独特性.我们得到如下认识:(1)铲形逆冲断层上的地震复发是准周期行为.(2)龙门山断层最大库仑应力位于断层17~20km深处,应力长期积累和同震释放都在此深度最大,说明地震会在此处孕育、发动.(3)在断层破裂的深部和浅部,同震滑动大小和构造应力释放大小并非同步,而是差异悬殊.(4)地震仅部分释放区域积累的应变能,断层上盘上地壳顶部和底部的褶皱、破裂等永久变形形式也是释放应变能的重要形式.(5)应变能密度增量的演化图像分为:震间、同震、震后期,清晰反应了龙门山断层附近的地震动力学过程.(6)地震发生除释放能量外,同时也对近断层的中地壳和断层底部有很大的应变能加载;这些加载,在震后期可能通过震后滑移、余震或中下地壳乃至上地幔的驰豫形变用几十年时间释放.以上对大陆内铲形逆冲断层上变形特征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在其地震周期行为中评估地震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铲形逆冲断层 龙门山断层 地震周期行为 速率-状态相依摩擦本构关系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