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praceliac Aortic Clamping for Repair of 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in Patients with Short Aortic Neck Length 被引量:1
1
作者 Koji Furukawa Mitsuhiro Yano +4 位作者 Eisaku Nakamura Masakazu Matsuyama Shuhei Sakaguchi Katsuya Kawagoe Kunihide Nakamura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 2016年第1期5-13,共9页
Objective: Prompt bleeding control with proximal aortic clamping and subsequent aortic repair are very important for 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However, unsuitable anatomy, such as short aortic neck length, n... Objective: Prompt bleeding control with proximal aortic clamping and subsequent aortic repair are very important for 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However, unsuitable anatomy, such as short aortic neck length, not only disturbs the means to an expeditious repair, but may also increas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supraceliac aortic clamping for improving surgical 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who have a short aortic neck length. Method: Between April 2010 and September 2015, eighteen patients underwent emergent open surgical repair of 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Eight patients with a short aortic neck length underwent supraceliac aortic clamping, and 10 underwent infrarenal aortic clamping. Results: The mean supraceliac aortic clamping time was 30 ± 7 minutes. There was 1 operative death in the infrarenal aortic clamping group due to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the overall operative mortality was 6%.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2 groups with respect to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s or mortality. Furthermor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variables of renal function between the 2 groups, through-out the study period. Conclusion: Supraceliac aortic clamping was associated with minimal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but not with harmful effects on postoperative renal function. Thus, supraceliac aortic clamping can be safely applied for 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with short aortic neck l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Short Aortic neck length Open Surgical Repair Supraceliac Aortic Clamping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宇驰 李圆圆 +3 位作者 陈晓辉 俸跃波 李飞云 曾凡锋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分为无破裂出血组(n=40,...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分为无破裂出血组(n=40,颅内动脉瘤无破裂出血)、破裂出血组(n=45,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CT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动脉瘤分布情况(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并分析两组患者瘤颈宽度、瘤体长度、入射夹角、动脉瘤体颈比。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瘤颈宽度、瘤体长度、入射夹角、动脉瘤体颈比对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预测价值,确定曲线下面积(AUC)、最佳截断值与敏感度、特异度。经Kappa检验分析CTA与DSA诊断的一致性。结果破裂出血组大脑中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占比分别为26.67%、20.00%,高于无破裂出血组的7.50%、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出血组前交通动脉瘤占比为8.89%,低于无破裂出血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出血组瘤颈宽度、瘤体长度、入射夹角、动脉瘤体颈比高于无破裂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颈宽度、瘤体长度、入射夹角、动脉瘤体颈比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AUC分别为0.792、0.803、0.801、0.777。当瘤颈宽度>2.940 mm、瘤体长度>3.100 mm、入射夹角>111.700°、动脉瘤体颈比>1.055时,患者破裂出血风险更高。四项联合预测破裂出血的AUC为0.883。以DSA为金标准,提示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67%、90.00%、88.24%、90.70%、85.71%,与DSA诊断一致性为0.765。结论通过CTA造影检查,可明确患者的动脉瘤分布与瘤颈宽度、瘤体长度、入射夹角、动脉瘤体颈比,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风险评估有较高预测价值,且与DSA诊断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CT血管造影 入射夹角 动脉瘤体颈比
下载PDF
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宋云朋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33期86-88,共3页
目的研究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治疗期间,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方案的疗效,对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本院选取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分... 目的研究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治疗期间,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方案的疗效,对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本院选取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分别采取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方式、常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优于对照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45.21±1.02)min、住院时间(5.21±1.32)d均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77.13±1.32)min、住院时间(11.26±1.97)d;术中出血量对比,观察组(254.13±1.23)mL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365.25±1.97)mL(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2.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能清除患者蛛网膜下腔积血,预防脑血管痉挛情况,改善患者预后,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住院时间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形态学特征及破裂风险CTA评估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剑秋 陈莉 +2 位作者 姚开情 勒都晓兰 吕发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552-1555,共4页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与破裂风险的关系,初步预测动脉瘤的破裂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194个颅内动脉瘤资料,其中破裂组61例(82个动脉瘤)和未破裂组93例(112个动脉瘤),测量瘤体长度、瘤颈宽度,计算瘤体长度与瘤颈宽度的比值...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与破裂风险的关系,初步预测动脉瘤的破裂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194个颅内动脉瘤资料,其中破裂组61例(82个动脉瘤)和未破裂组93例(112个动脉瘤),测量瘤体长度、瘤颈宽度,计算瘤体长度与瘤颈宽度的比值(AR值),观察有无子囊、子囊个数及位置,分析以上指标与破裂的相关性。结果破裂组瘤体长度(4.95±4.80)mm,平均瘤颈宽度(3.55±3.10)mm,平均AR值(1.21±0.68),47.6%有子囊;未破裂组瘤体长度(2.75±2.65)mm,平均瘤颈宽度(2.85±1.90)mm,平均AR值(0.96±0.55),14.3%有子囊。两组间有无子囊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界瘤体长度、瘤颈宽度和AR值分别为3.65、3.35 mm和1.135;瘤颈宽度<3.35 mm时的破裂风险是>3.35 mm时的2.05倍,瘤体长度>3.65 mm时的破裂风险是<3.65 mm时的3.76倍,AR值>1.135时的破裂风险是<1.135时的3.18倍,有子囊的破裂风险是无子囊的5.64倍。结论颅内动脉瘤的瘤体长度、瘤颈宽度、AR值和子囊形成是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瘤体越长、瘤颈越小、AR值越大或有子囊形成,动脉瘤破裂风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形态学特征 瘤体长度 瘤颈宽度 AR值 子囊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解剖特征在初次栓塞结果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姜喜锋 李天晓 +3 位作者 翟水亭 曹会存 薛绛宇 王子亮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8期547-551,共5页
目的利用3D-DSA确定影响颅内动脉瘤完全栓塞的解剖因素,并应用一种简单的评分系统预测颅内动脉瘤完全栓塞的难度。方法11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3D-DSA检查共发现129枚颅内动脉瘤,择期行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2D-DSA评价栓塞程度... 目的利用3D-DSA确定影响颅内动脉瘤完全栓塞的解剖因素,并应用一种简单的评分系统预测颅内动脉瘤完全栓塞的难度。方法11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3D-DSA检查共发现129枚颅内动脉瘤,择期行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2D-DSA评价栓塞程度。根据3D-DSA图像测量并分析与动脉瘤相关的解剖参数:瘤腔的最大直径,瘤颈大小,圆顶瘤颈比和动脉瘤形状。分析每个参数对动脉瘤栓塞结果的影响,确定影响动脉瘤完全栓塞的解剖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应用一种评分系统预测动脉瘤完全栓塞的难度。最后,分析评价这种评分标准与动脉瘤栓塞程度的相关性。结果3个解剖学因素影响动脉瘤的栓塞程度:瘤颈部尺寸(P=0.02)、动脉瘤形状(P<0.01)和圆顶与瘤颈比(P=0.04)。根据3个解剖参数制定的栓塞难度评分标准与动脉瘤的栓塞程度显著相关(P!0.01)。结论颅内动脉瘤的解剖因素如瘤颈尺寸、动脉瘤形状、圆顶与瘤颈比与其初次栓塞程度相关;3D-DSA设计的难度评分系统能为颅内动脉瘤的最初栓塞结果提供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解剖学特征 3D-DSA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分型与分支管径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玮 何跃 +3 位作者 陈如东 罗班 杨勇 于加省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12期716-718,共3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分叉部动脉瘤的分型与两分支管径的关系。方法以14例偏侧型动脉瘤和8例经典型动脉瘤为研究对象,通过3D-DSA测量患侧MCA两支干起始处的管径并计算其支干管径比,对两组动脉瘤的支干管径比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分叉部动脉瘤的分型与两分支管径的关系。方法以14例偏侧型动脉瘤和8例经典型动脉瘤为研究对象,通过3D-DSA测量患侧MCA两支干起始处的管径并计算其支干管径比,对两组动脉瘤的支干管径比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偏侧型和经典型两组动脉瘤的支干管径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双干型MCA,两分支管径相差较小的多发生经典型动脉瘤,相差较大的多发生偏侧型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 偏侧型动脉瘤 经典型动脉瘤 管径比
下载PDF
三维CT血管成像检查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熊立军 李超平 +1 位作者 周星辉 漆蕾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16期127-129,133,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成像检查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三维CT血管成像检查,统计颅内动脉瘤破裂情况,依据是否发生颅...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成像检查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三维CT血管成像检查,统计颅内动脉瘤破裂情况,依据是否发生颅内动脉瘤破裂分为发生破裂组与未发生破裂组,比较两组三维CT血管成像检查相关参数[动脉瘤直径、数目、入射夹角、瘤体长与瘤颈宽比值(AR)、瘤体长与载瘤动脉直径比值(SR)]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三维CT血管成像检查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发生颅内动脉瘤破裂15例,占24.19%,未发生颅内动脉瘤破裂47例,占75.81%;两组肿瘤直径、肿瘤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破裂组入射夹角、AR、SR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破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入射夹角、AR、SR单独及联合检查评估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AUC分别为0.824、0.738、0.794、0.875,三者联合检查评估价值最高。结论:三维CT血管成像检查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CT血管成像 入射夹角 瘤体长与瘤颈宽的比值 瘤体长与载瘤动脉直径比值
下载PDF
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效果观察
8
作者 朱鸿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31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实施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试验研究的对象为74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入院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根据其手术时间的不同分为两组,给予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的37例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实施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试验研究的对象为74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入院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根据其手术时间的不同分为两组,给予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的37例患者作为早期组,给予限期手术的37例患者作为限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早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限期组患者(P<0.05);早期组与限期组患者治疗后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且早期组患者提高幅度明显优于限期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SF-36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限期组患者(P<0.05)。结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实施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其治疗后健康状况,缩短患者的住院以及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早期显微手术 夹闭瘤颈 健康调查量表36 住院时间
下载PDF
脑动脉瘤破裂患者脑动脉瘤颈部宽度与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袁璞 徐瀚 +4 位作者 聂文臣 顾卫国 朱宗锦 刘保华 刘厚强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603-607,共5页
目的探究脑动脉瘤破裂患者脑动脉瘤颈部宽度与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2019年7月~2021年4月收治的123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并整理受试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受试者均予以弹簧圈栓... 目的探究脑动脉瘤破裂患者脑动脉瘤颈部宽度与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2019年7月~2021年4月收治的123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并整理受试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受试者均予以弹簧圈栓塞术(或支架辅助),分别于患者入院24 h内(术前)及术后3个月通过动脉血管造影检测患者术前肿瘤颈部宽度及术后复发情况,并根据术后复发结局将其分为术后复发组(24例)和未复发组(99例)。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脑动脉瘤颈部宽度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组年龄、脑动脉瘤颈部宽度及高血压史、动脉瘤有子瘤、Hunt-Hess分级Ⅳ~Ⅴ级所占比例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脑动脉瘤颈部宽度大、高血压史、动脉瘤有子瘤及Hunt-Hess分级Ⅳ~Ⅴ级均为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脑动脉瘤颈部宽度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03(95%CI:0.840~0.986)。结论脑动脉瘤颈部宽度可影响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后复发情况,且脑动脉瘤颈部宽度对患者术后复发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破裂 脑动脉瘤颈部宽度 弹簧圈栓塞术 术后复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