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R、miR-126、TGF-β1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的关系及联合预测复发的ROC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凤鹏 靳玫 赵敏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3年第4期25-29,5,共6页
目的:探讨瘤体最大径与载瘤动脉管径之比(SR)、微小RNA-126(miR-12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IA)栓塞术后复发的关系,并分析各指标联合预测复发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21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103... 目的:探讨瘤体最大径与载瘤动脉管径之比(SR)、微小RNA-126(miR-12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IA)栓塞术后复发的关系,并分析各指标联合预测复发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21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103例未破裂IA患者,均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统计手术结果及术后6个月复发情况,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基线资料、SR、血清miR-126、TGF-β1水平,分析血清miR-126、TGF-β1与SR的相关性,并分析SR、miR-126、TGF-β1预测未破裂IA术后复发的价值。结果:本组103例未破裂IA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率为100%,术后6个月内复发率为15.53%;复发组动脉瘤10~25mm患者占比、存在子瘤患者占比、SR及血清miR-126、TGF-β1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未破裂IA患者治疗前血清miR-126、TGF-β1水平与SR呈正相关(P<0.05);治疗前SR、miR-126、TGF-β1均为未破裂IA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治疗前SR、miR-126、TGF-β1预测未破裂IA患者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各指标联合预测复发的AUC最大,为0.956,最佳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75%、91.95%。结论:SR、血清miR-126、TGF-β1均为未破裂IA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各指标联合可为临床预测术后复发提供辅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 瘤体最大径与载瘤动脉管径之比 微小RNA-126 转化生长因子β1 复发
下载PDF
三维CT血管成像检查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熊立军 李超平 +1 位作者 周星辉 漆蕾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16期127-129,133,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成像检查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三维CT血管成像检查,统计颅内动脉瘤破裂情况,依据是否发生颅...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成像检查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三维CT血管成像检查,统计颅内动脉瘤破裂情况,依据是否发生颅内动脉瘤破裂分为发生破裂组与未发生破裂组,比较两组三维CT血管成像检查相关参数[动脉瘤直径、数目、入射夹角、瘤体长与瘤颈宽比值(AR)、瘤体长与载瘤动脉直径比值(SR)]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三维CT血管成像检查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发生颅内动脉瘤破裂15例,占24.19%,未发生颅内动脉瘤破裂47例,占75.81%;两组肿瘤直径、肿瘤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破裂组入射夹角、AR、SR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破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入射夹角、AR、SR单独及联合检查评估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AUC分别为0.824、0.738、0.794、0.875,三者联合检查评估价值最高。结论:三维CT血管成像检查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CT血管成像 入射夹角 瘤体长与瘤颈宽的比值 瘤体长与载瘤动脉直径比值
下载PDF
形态学参数在评估肠系膜上动脉瘤稳定性中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维翠 毛礼厅 +4 位作者 唐业欢 侯小燕 张汉良 刘岘 刘国清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28-1532,共5页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瘤(SMAA)形态学参数在评估SMAA稳定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SMAA患者的CTA图像,并根据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n=10)与未破裂组(n=16),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吸烟史、收缩压、舒张压、动脉瘤的形态、发生部...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瘤(SMAA)形态学参数在评估SMAA稳定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SMAA患者的CTA图像,并根据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n=10)与未破裂组(n=16),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吸烟史、收缩压、舒张压、动脉瘤的形态、发生部位及二维几何参数,包括径线比(瘤体最大径线或垂直径线/载瘤血管直径)、面积比(瘤体最大径线或垂直径线处的截面积/载瘤血管的截面积)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吸烟史、收缩压、舒张压及动脉瘤发生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破裂组径线比为3.9±1.0,面积比为10.3(10.1),均大于未破裂组径线比2.3±0.8,面积比3.2(5.1)(P<0.01,P=0.004),破裂组囊状动脉瘤的比例(90%)高于未破裂组(37.5%)(P=0.014)。结论SMAA破裂组中的径线比、面积比较未破裂组相对增大,提示径线比、面积比可能是评估SMAA破裂的重要形态学参数;囊状动脉瘤较梭形动脉瘤破裂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瘤 面积比 径线比 破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川崎病患儿中-大型冠状动脉瘤回缩预后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波 朱琨 +3 位作者 阚惠娟 张斌 束文娟 侯淼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10期1333-1338,共6页
目的 探讨川崎病患儿中-大型冠状动脉瘤(CAA)的回缩预后及影响其回缩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川崎病合并中-大型CAA 4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10例。根据随访6个月后... 目的 探讨川崎病患儿中-大型冠状动脉瘤(CAA)的回缩预后及影响其回缩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川崎病合并中-大型CAA 4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10例。根据随访6个月后是否仍残留中-大型CAA,分为CAA回缩组(22例)及未回缩组(21例)。收集所有对象入院时的血常规、血生化检测、急性期和随访6个月后的心脏彩超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43例患儿中急性期合计累及冠状动脉(冠脉)血管89支:左主干13支,左前降支24支,左回旋支5支,右冠近段6支,右冠中段20支,右冠远段21支。随访半年后,所有冠脉分支内径均有缩小趋势,其中61支受累冠脉已无中-大型CAA残留;仍残余中-大型CAA的冠脉共28支:左主干3支,左前降支8支,右冠中段8支,右冠远段9支。随访结束时,回缩组中2例患儿冠脉已经完全恢复正常,余20例受累冠脉已无中-大型CAA残留。回缩组患儿急性期血红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比值低于未回缩组,而血小板计数高于未回缩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急性期扩张冠脉最大内径Z值和ALT/AST比值增高均是影响冠脉恢复的危险因素(P<0.01)。扩张冠脉最大内径Z值和ALT/AST比值诊断冠脉回缩的截断值分别为10.84、1.16,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1、0.775。结论 川崎病中-大型CAA以左冠脉前降支、右冠脉中远段多见,随访6个月后左前降支及右冠中远段仍有约1/3受累血管有中型以上CAA持续存在;急性期冠脉扩张严重程度和ALT/AST比值高是影响川崎病患儿CAA恢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瘤 回缩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冠状动脉扩张最大内径
原文传递
基于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分析基底动脉瘤破裂的影响因素
5
作者 杨柳 张斯佳 王东东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22年第4期21-24,共4页
目的基于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TA)分析基底动脉瘤破裂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郑州人民医院)影像科检查的196例基底动脉瘤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1例,女95... 目的基于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TA)分析基底动脉瘤破裂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郑州人民医院)影像科检查的196例基底动脉瘤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1例,女95例,年龄(61.75±8.26)岁,年龄范围为40~79岁。所有患者均通过CTA检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动脉瘤形态学参数[破裂与未破裂动脉瘤位置以及瘤颈、载瘤动脉直径(Dv)、流入角(θF)、流出角(θP)、破裂动脉瘤大小、瘤体深度与瘤颈宽度的比值(AR)、瘤体深度与载瘤动脉直径的比值(SR)、面积比]与基底动脉瘤破裂的关系。结果196例患者瘤体破裂127例,未破裂瘤体69例。破裂与未破裂动脉瘤位置以及瘤颈、Dv、θF、θ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动脉瘤大小[(5.52±1.01)mm]、AR(1.90±0.58)、SR(2.26±0.65)、面积比(1.40±0.41)均大于未破裂动脉瘤[(4.17±1.14)mm、(1.28±0.37)、(1.51±0.39)、(1.22±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大小以及AR、SR、面积比增加均是影响基底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测量参数中动脉瘤直径大、面积比值高、AR值高与SR值高是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形态学参数 载瘤动脉直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