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什帕米尔高原牦牛乳传统发酵生奶酪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分子鉴定
1
作者 伊力米热·热夏提 努尔古丽·热合曼 +1 位作者 古丽皮艳·托乎提 地力呼马尔·阿布都许库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42-353,共12页
目的:研究喀什帕米尔高原塔县地区传统牦牛乳发酵生奶酪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菌群结构。方法:从帕米尔高原区不同牧民家庭中采集6份生奶酪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微生物多样性。通过纯培养方法分离传统牦牛乳发酵生奶酪样品中的菌... 目的:研究喀什帕米尔高原塔县地区传统牦牛乳发酵生奶酪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菌群结构。方法:从帕米尔高原区不同牧民家庭中采集6份生奶酪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微生物多样性。通过纯培养方法分离传统牦牛乳发酵生奶酪样品中的菌种,采用传统分类与16S rDNA序列测定和26S rDNA D1/D2间隔区序列测定方法对分离的细菌和酵母菌进行种属鉴定。结果:通过细菌的16S rDNA基因V3-V4区测序,共获优化序列945432。通过真菌的ITS区域测序,共获优化序列1302962。在属水平上,优势细菌属为乳杆菌属和链球菌属,优势真菌属为克鲁维酵母属、有孢圆酵母属、伊萨酵母属和未分类的真菌类群。根据主坐标轴分析,6份样品的群落结构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在MRS和MC培养基中共分离52株细菌,在YGC培养基上共分离46株酵母菌,通过细菌16S rDNA序列和真菌26S rDNA D1/D2隔间区序列分析,将52株细菌归为7个属11个种,分别是耐久肠球菌、粪肠球菌、热带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类副粘杆菌、希腊假单胞菌、副干酪乳杆菌、鸡乳杆菌、霍氏肠杆菌、细黄链霉菌、表皮葡萄球菌。将46株酵母菌归为8个属9个种,分别是解脂耶氏酵母、诞沫假丝酵母、发酵毕赤酵母、库德毕赤酵母、普兰久浩酵母、异常威克汉逊酵母、马克思克鲁维酵母、东方伊萨酵母、酿酒酵母。本研究首次对帕米尔高原地区传统发酵乳制品中微生物资源进行分析,其结果可为该地区发酵乳制品的研究提供参考。需要进一步更系统的的深入研究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高原 高通量测序 牦乳生奶酪 微生物多样性 分子鉴定
下载PDF
原辅材料对牦牛骨浓缩汤品质影响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魏秋霞 杨勇 +2 位作者 罗明 蒲彪 赵品康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3-46,共4页
以牦牛骨为原料,采用中国传统吊汤工艺生产牦牛骨浓缩汤。通过感官评价,固形物含量,钙含量三项指标对比评价,考察了原辅材料对牦牛骨浓缩汤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优质牦牛骨浓缩汤的生产以腿骨为最佳原料选择;基本配方确定为:鸡、鸭、猪... 以牦牛骨为原料,采用中国传统吊汤工艺生产牦牛骨浓缩汤。通过感官评价,固形物含量,钙含量三项指标对比评价,考察了原辅材料对牦牛骨浓缩汤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优质牦牛骨浓缩汤的生产以腿骨为最佳原料选择;基本配方确定为:鸡、鸭、猪肚,其量以每500g牦牛骨搭配三种配料各60~80g为宜;为了提高骨汤钙营养价值且不影响骨汤风味,煮制时按每500g牦牛骨加入1.5~6.0mL食用醋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骨 原料 骨汤 浓缩汤料 配方 品质
下载PDF
国家牦牛原绒标准样品的研制 被引量:3
3
作者 赵瑞方 曾蓉 +1 位作者 刘才容 谯谨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52,共4页
依据GB/T 12412—2007《牦牛绒》,通过均匀性分析、稳定性分析、定值测试、不确定分析研制出了牦牛原绒标准样品,包括紫牦牛绒和青牦牛绒两种不同颜色的标准样品,每种颜色均包括特细型、细型、粗型3种类型。该标准样品填补了我国长期以... 依据GB/T 12412—2007《牦牛绒》,通过均匀性分析、稳定性分析、定值测试、不确定分析研制出了牦牛原绒标准样品,包括紫牦牛绒和青牦牛绒两种不同颜色的标准样品,每种颜色均包括特细型、细型、粗型3种类型。该标准样品填补了我国长期以来无牦牛原绒标准样品的空白,为牦牛原绒收购、销售、交接环节的质量分类及结算提供了更直观、更易把握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样品 动物纤维 牦牛原绒 标准
下载PDF
天祝白牦牛牛奶重金属污染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其元 徐轶飞 余群力 《甘肃农业科技》 2007年第9期7-9,共3页
在天祝县达隆、东大滩、石门、炭山岭4个试验区采样,分析了天祝白牦牛鲜奶及消毒奶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鲜奶综合污染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炭山岭(1.270)、东大滩(0.840)、达隆(0.740)、石门(0.730);消毒奶综合污染程度从大到小的... 在天祝县达隆、东大滩、石门、炭山岭4个试验区采样,分析了天祝白牦牛鲜奶及消毒奶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鲜奶综合污染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炭山岭(1.270)、东大滩(0.840)、达隆(0.740)、石门(0.730);消毒奶综合污染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炭山岭(1.930)、石门(1.890)、达隆(1.880)、东大滩(0.980)。消毒奶重金属相关分析表明,Pb-Cd存在显著相关(R<0.5),Pb-As、As-Cd存在极显著相关(R>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奶 消毒奶 重金属 污染 白牦牛
下载PDF
即食生椒牦牛肉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锐 李兴华 +2 位作者 李想 欧阳灿 黄开正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22-26,共5页
文章对生椒牦牛肉加工过程中的常压状态下的加热时间与高压状态下的加热时间、调味配方以及成品杀菌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及相关数据分析,优化了即食生椒牦牛肉生产工艺,最终确定了最佳常压加热时间50min,高压加热时间为30min,最佳加热方... 文章对生椒牦牛肉加工过程中的常压状态下的加热时间与高压状态下的加热时间、调味配方以及成品杀菌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及相关数据分析,优化了即食生椒牦牛肉生产工艺,最终确定了最佳常压加热时间50min,高压加热时间为30min,最佳加热方式为常压加热时间50min。确定了即食生椒牦牛肉调味最佳配方:鲜青花椒110g、青小米椒100g、盐80g、八角30g、老抽50g、料酒50g、水1000g。同时,分析了不同杀菌时间对成品品质及理化指标的影响,最终确定了在121℃条件下,杀菌时间为8min。研究为牦牛肉即食产品开发以及传统烹饪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椒牦牛肉 方便食品 烹饪工业化 产品开发
下载PDF
麦洼牦牛高产奶选育群牛乳体细胞数与乳成分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铸 何世明 +3 位作者 吴锦波 艾鷖 蹇尚林 吴伟生 《四川畜牧兽医》 2018年第4期31-33,36,共4页
为研究麦洼牦牛高产奶选育群牛乳体细胞数与乳成分的相关性,本试验测定了92份鲜牦牛乳的体细胞数和脂肪、非脂乳固体、密度、蛋白质、乳糖、灰分和冰点7个乳成分指标。结果表明:生牦牛乳体细胞数(SCC)极小值为20.90万个/m L,极大值为70... 为研究麦洼牦牛高产奶选育群牛乳体细胞数与乳成分的相关性,本试验测定了92份鲜牦牛乳的体细胞数和脂肪、非脂乳固体、密度、蛋白质、乳糖、灰分和冰点7个乳成分指标。结果表明:生牦牛乳体细胞数(SCC)极小值为20.90万个/m L,极大值为70.40万个/m L,平均SCC为35.17万个/m L,高于健康牦牛的体细胞数(2~20万个/m L);SCC上升会引起非脂乳固体、脂肪、蛋白质、乳糖、密度和灰分等乳成分指标的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SCC增加会引起牛乳冰点的上升,可能与牛患乳房炎时乳糖分泌降低有关;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SCC与乳脂呈显著负相关(P<0.05),乳脂、非脂乳固体、蛋白质、乳糖与冰点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洼牦牛 体细胞数 乳成分 相关分析
下载PDF
麦洼牦牛不同挤奶月份生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比较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吴锦波 何世明 +5 位作者 艾鷖 李铸 蹇尚林 刘建 雍军 甲木参扎西 《中国奶牛》 2018年第8期48-51,共4页
为了探究麦洼牦牛不同月份下生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于阿坝州红原县选取了92头泌乳期的健康牦牛,收集乳样检测了体细胞数及脂肪、非乳脂固体、密度、蛋白质、乳糖、灰分和冰点7个理化指标,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为了探究麦洼牦牛不同月份下生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于阿坝州红原县选取了92头泌乳期的健康牦牛,收集乳样检测了体细胞数及脂肪、非乳脂固体、密度、蛋白质、乳糖、灰分和冰点7个理化指标,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7、8和9月份牦牛乳脂肪和冰点无显著差异,而8月和9月份测定的非脂乳固体、密度、蛋白质、乳糖和灰分含量均与7月份测定值差异显著(P<0.05);体细胞数由20万~50万个/m L上升至50万~100万个/m L时,非脂乳固体、密度、蛋白质、乳糖和灰分几个指标显著减少(P<0.01),冰点显著上升(P<0.05);测定的生乳各项理化指标含量均符合"GB19370-2010"生乳安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洼牦牛 生乳 体细胞数 隐性乳房炎
下载PDF
牦牛原料乳冻藏条件对酸乳发酵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晶 刘鹏莉 肖海滨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49,共6页
该研究考察了牦牛原料乳在不同冻藏方式(–20℃和–40℃)下分别贮存30、90、180 d时对酸乳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20℃冻藏30 d的牦牛乳制成酸乳与鲜牦牛酸乳相比品质无显著变化(P>0.05);冻藏30 d时,pH值下降至4.5需要(5.25&#... 该研究考察了牦牛原料乳在不同冻藏方式(–20℃和–40℃)下分别贮存30、90、180 d时对酸乳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20℃冻藏30 d的牦牛乳制成酸乳与鲜牦牛酸乳相比品质无显著变化(P>0.05);冻藏30 d时,pH值下降至4.5需要(5.25±0.25)h,在–20℃和–40℃条件下冻藏180 d时,分别需要(6.50±0.17)h和(6.00±0.25)h;酸乳的最大酸化速率Vm随原料乳冻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在发酵完成时,–40℃组的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菌数分别为(8.57±0.10)、(7.64±0.10)lgcfu/mL,略高于–20℃组的(8.50±0.08)lgcfu/mL和(7.51±0.06)lgcfu/mL,–40℃冻藏后制备的酸乳感官品质更好,可进一步提高酸乳的发酵性能。因此,在–20℃短期冻藏的牦牛乳可以作为酸乳生产的备用奶源,但–40℃冻藏将更有益于牦牛酸乳今后的提质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原料乳 冻藏 牦牛酸乳 发酵性能 感官品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