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action Plane Determination for ^(64)Zn+^(27)Al Collisions at Intermediate Energy
1
作者 A.Buta J.C.Angelique +22 位作者 G.Bizard R.Brou D.Cussol A.Kerambrun J.P.Patry J.Peter R.POpescu R.Regimbart J.C.Steckmeyer B.Tamain E.Vient G.Auger C.Cabot E.Crema A.Peghaire F.Saint-Laurent M.Gonin K.Hagel R.Wada P.Eudes C.Lebrun E.Rosato Y.El Masri 《Chinese journal of nuclear physics》 1994年第3期207-210,共4页
The collective flow for <sup>64</sup>Zn+<sup>27</sup>Al system is measured at intermediate energyby using a 4π multidetector array in conjunction with an array of Si telescopes.Theevents have ... The collective flow for <sup>64</sup>Zn+<sup>27</sup>Al system is measured at intermediate energyby using a 4π multidetector array in conjunction with an array of Si telescopes.Theevents have been sorted versus the impact parameter by means of global variables.Three methods of reaction plane determination are compared:sphericity tensor method,transverse momentum analysis,and azimuthal correlation method.For this system,thetransverse momentum analysis method is the best 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CTIVE flow reaction plane Transverse MOMENTUM analysis Azimuthal correlation
下载PDF
Novel Way to Determine Reaction Plane Dispersion and Its Test to Reaction of 10.6 MeV/u ^(84)Kr on ^(27)Al
2
作者 Shen Wenqing~(1,2) Ye Wei~1 Ma Yugang~(1,2) Feng Jun~(1,2) Wang Jiansong~11 Shanghai Institute of Nuclear Research,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P.O.Box 800204,Shanghai 2018002 CCAST(World Laboratory),P.O.Box 8730,Beijing 100080 《Chinese journal of nuclear physics》 1997年第2期81-87,共7页
A novel way to extract the reaction plane dispersion by combining azimuthal distribu-tion constructed using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d reaction plane which contains reaction planedispersion and two-particle azimuthal c... A novel way to extract the reaction plane dispersion by combining azimuthal distribu-tion constructed using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d reaction plane which contains reaction planedispersion and two-particle azimuthal correlation which is free of reaction plane dispersion is de-scribed.This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low energy fission reaction <sup>84</sup>Kr+<sup>27</sup>Al at 10.6 MeV/u forlight particles p and a with suc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imuthal distribution TWO-PARTICLE correlation reaction plane DISPERSION
下载PDF
Event plane determination from the zero degree calorimeter at the cooling storage ring external-target experiment
3
作者 Li-Ke Liu Hua Pei +3 位作者 Ya-Ping Wang Biao Zhang Nu Xu Shu-Su Shi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113-121,共9页
The Cooling Storage Ring external-target experiment(CEE)spectrometer is used to study the nuclear matter created in heavy-ion collisions at√sNN=2.1-2.4 GeV with the aim to reveal the quantum chromodynamics phase stru... The Cooling Storage Ring external-target experiment(CEE)spectrometer is used to study the nuclear matter created in heavy-ion collisions at√sNN=2.1-2.4 GeV with the aim to reveal the quantum chromodynamics phase structure in the high-baryon-density region.Collective flow is considered an effective probe for evaluating the properties of media during high-energy nuclear collisions.One of the main functions of the zero-degree calorimeter(ZDC),a subdetector system in the CEE,is to determine the reaction plane in heavy-ion collisions.This step is crucial for measuring the collective flow and other reaction-plane-related analyses.In this paper,we illustrate the procedures for event plane determination using the ZDC.Finally,isospin-dependent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 model-based predictions of the rapidity dependence of the directed and elliptical flows for p,d,t,3He,and 4He,produced in 2.1 GeV U+U collisions,ar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CD phase structure Heavy-ion collisions Collective flow reaction plane Zero-degree calorimeter
下载PDF
基于三维点云计算的CO_(2)-水-岩反应程度量化表征方法
4
作者 蒋长宝 程岳 +5 位作者 李春梅 侯典东 杨毅毫 焦冰洋 赵冬 邓博知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9,共11页
CO_(2)地质封存是减少大气中CO_(2)排放,降低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CO_(2)注入含水地层中时,CO_(2)-水-岩反应可能引起岩石矿物的侵蚀,对CO_(2)地质封存安全性产生显著影响。在室内实验中,通过表征岩石表面的形貌特征可以有效地评估CO_(2)... CO_(2)地质封存是减少大气中CO_(2)排放,降低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CO_(2)注入含水地层中时,CO_(2)-水-岩反应可能引起岩石矿物的侵蚀,对CO_(2)地质封存安全性产生显著影响。在室内实验中,通过表征岩石表面的形貌特征可以有效地评估CO_(2)-水-岩反应程度,为CO_(2)地质封存的安全性评估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三维点云计算可以精确量化地表征CO_(2)-水-岩反应程度,这种方法首先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构建岩石表面的三维模型,确定CO_(2)-水处理前岩石表面三维模型的基准面,并基于处理前的均方根粗糙度确定处理后岩石表面三维模型的基准面。基于三维模型点云信息,提出了两种不同的体积计算新方法,并通过对规则模型体积的计算比较了两种计算方法的准确性与适用性,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两种计算方法量化表征CO_(2)-水处理前后岩石表面的侵蚀体积。最后,以陕西省咸阳市某煤矿煤样为例,开展了CO_(2)-水-岩反应模拟试验,验证了计算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侵蚀体积计算方法可有效地量化表征CO_(2)-水-岩反应程度,CO_(2)-水处理后岩石表面不同区域的侵蚀差异性明显,岩石表面的侵蚀体积与均方根粗糙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比关系,随着均方根粗糙度的增大,侵蚀体积也相应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点云 CO_(2)-水-岩 基准面 均方根粗糙度 反应程度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双侧腰方肌阻滞、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比较
5
作者 张春燕 李焕丽 +1 位作者 刘晶晶 刘曙光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8期2633-2637,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双侧腰方肌阻滞(QLB)、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4例拟行妇科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TAPB组和QLB组各37例。...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双侧腰方肌阻滞(QLB)、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4例拟行妇科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TAPB组和QLB组各37例。QLB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双侧QLB复合全麻,TAP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TAPB复合全麻。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 h、12 h、24 h的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肾上腺素(EP)、去甲肾上腺素(NE)]和术后3 h、6 h、24 h、48 h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泵使用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3 h、12 h及24 h,QLB组患者的EP水平分别为(102.73±19.82)μg/L、(117.82±20.35)μg/L、(92.74±17.12)μg/L,皮质醇水平分别为(254.37±26.31)μg/L、(292.84±27.59)μg/L、(247.42±30.25)μg/L、NE水平分别为(402.36±29.83)μg/L、(468.94±30.12)μg/L、(379.25±30.41)μg/L,明显低于TAPB组同时间点EP[(127.66±20.45)μg/L、(143.82±24.94)μg/L、(103.25±15.69)μg/L]、皮质醇[(289.63±26.94)μg/L、(318.62±32.45)μg/L、(264.83±28.49)μg/L]、NE[(498.25±32.45)μg/L、(576.88±25.64)μg/L、(402.37±32.11)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20±0.63)分、(2.53±0.38)分、(1.82±0.39)分,明显低于TAPB组的(4.69±0.50)分、(3.52±0.40)分、(2.90±0.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QLB组患者的镇痛泵首次使用时间为(11.54±2.13)h,明显长于TAPB组的(7.38±1.68)h,按压次数、舒芬太尼总用量分别为(5.14±1.36)次、(105.43±7.42)μg,明显少于TAPB组的(7.89±1.67)次、(121.23±9.54)μ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41%,明显低于TAPB组的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QLB用于妇科腔镜手术中可减轻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和疼痛程度,减少镇痛泵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减少麻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腔镜手术 腰方肌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应激反应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完全暴露的碳基电极边缘-平面位点用于高效水氧化
6
作者 郭静雅 刘炜 +9 位作者 商文喆 司端惠 朱超 胡金文 辛存存 程旭升 张松林 宋俗禅 王秀云 史彦涛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272-283,共12页
开发经济高效的析氧反应电催化剂对于推进可充电金属-空气电池和电解水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具有完整蜂窝结构的石墨碳基面是电化学惰性的,需要依赖缺陷或者掺杂结构诱导的电荷极化效应来提升催化活性.相比于基面,边缘位点具有... 开发经济高效的析氧反应电催化剂对于推进可充电金属-空气电池和电解水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具有完整蜂窝结构的石墨碳基面是电化学惰性的,需要依赖缺陷或者掺杂结构诱导的电荷极化效应来提升催化活性.相比于基面,边缘位点具有特殊的局域电子态,为提升石墨碳电极的本征催化活性开辟了新的思路,然而其结构精准构筑目前仍面临极大挑战.本文以“人字形”多壁碳纳米管(H-MWCNTs)作为研究切入点,利用高温熔盐介质主导的插层剥离和截断效应,实现“边缘-平面位点”结构可控构筑,为实现高效电解水析氧反应(OER)提供了重要的结构基础.通过熔盐辅助热解方法可控制备了具有完全暴露的内外边缘平面的目标催化剂H-MWCNTs-MS,并研究其OER催化性能.在碱性介质中10 mA cm^(-2)电流密度所需过电位仅为236 mV,是目前报道的较好的非金属电催化剂.同时,H-MWCNTs-MS在10,50和100 mA cm^(-2)电流密度下均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利用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ATR-SEIRAS)技术研究了“边缘-平面位点”在OER过程中的结构重构过程,与理论计算分析的高能“边缘态”结果一致,并确定酮氧官能化位点为真实催化活性中心.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氧官能团修饰结构能够显著促进电荷的再分配,增强层间耦合作用,降低关键含氧中间体*OOH的形成能垒,加速OER反应动力学.此外,H-MWCNTs-MS的开放式结构极大程度提高了“边缘-平面位点”的利用率,减小的纳米管壁厚促进了层间电荷迁移,也是增强OER活性的关键要素.综上,精准构筑“边缘-平面位点”为开发高效石墨碳电极开辟了新的思路,通过原位谱学技术揭示边缘位点催化结构重构,能够进一步丰富研究者对于电催化协同效应的科学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边缘-平面位点 析氧反应 熔融盐 电子耦合
下载PDF
预扭反动式静叶关键参数研究与设计优化
7
作者 魏林 李军 +1 位作者 赵琦 石晶 《东方汽轮机》 2024年第2期16-19,24,共5页
为提高工业透平汽轮发电机组预扭反动式静叶片出图效率,文章利用空间解析几何建立预扭反动式静叶片切割面、阵列面和加厚面的空间平面方程,推导相关截面的关键参数的计算公式,并利用软件进行三维建模测量验证。该研究成果优化了设计步骤... 为提高工业透平汽轮发电机组预扭反动式静叶片出图效率,文章利用空间解析几何建立预扭反动式静叶片切割面、阵列面和加厚面的空间平面方程,推导相关截面的关键参数的计算公式,并利用软件进行三维建模测量验证。该研究成果优化了设计步骤,简化了制图流程,实现了参数化快速出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扭反动式静叶 参数化 空间解析几何 平面方程
下载PDF
剖宫产术I-TAP阻滞应用对术后的镇痛效果
8
作者 董晓莉 吴继敏 岳松涛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腹横肌平面(I-TAP)阻滞与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4月-2023年3月在本院产科计划剖宫产分娩的86例产妇随机分成TAP组与I-TAP组各43例,分别采用TAP阻滞麻醉或I-TAP阻滞麻醉...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腹横肌平面(I-TAP)阻滞与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4月-2023年3月在本院产科计划剖宫产分娩的86例产妇随机分成TAP组与I-TAP组各43例,分别采用TAP阻滞麻醉或I-TAP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血清泌乳素(PRL)水平、不良反应。结果:I-TAP组VAS评分术后2h(1.29±0.32分)、4h(2.02±0.53分)、8h(2.84±0.82分)、16h(2.31±0.72分)、24h(2.33±0.52分)均低于TAP组(1.67±0.46分、2.55±0.70分、3.62±1.00分、2.97±0.81分、2.65±0.74分),PCA总按压次数(12.12±2.69次)、PCA有效按压次数(5.88±1.46次)均少于TAP组(14.46±4.57次、7.03±1.25次),两组术后1d血清PRL水平均升高,且I-TAP组(318.26±40.15μg/L)高于TAP组(251.65±32.67μg/L);不良反应发生率(9.3%)与TAP组(14.0%)无差异(P>0.05)。结论:I-TAP阻滞在剖宫产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优于TAP阻滞,可减轻产妇术后疼痛,减少PCA按压次数,提高术后PRL水平,且不良反应少,有效性与安全性均较好,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I-TAP阻滞 TAP阻滞 术后镇痛 泌乳素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联合TAPB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剑飞 金冰心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317-1321,共5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腹横筋膜阻滞(TAPB)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以及对患者术后疼痛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本我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纳入T组、ET组各50例,T组予以TAPB麻醉,ET组予以艾司氯胺酮联...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腹横筋膜阻滞(TAPB)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以及对患者术后疼痛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本我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纳入T组、ET组各50例,T组予以TAPB麻醉,ET组予以艾司氯胺酮联合TAPB麻醉。观察两组术中麻醉药用量(丙泊酚、瑞芬太尼)、苏醒质量(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康复指标(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血清学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不良反应。结果:ET组术中丙泊酚剂量(402.69±27.27 mg)、瑞芬太尼剂量(1.21±0.19 mg)、拔管时间(12.06±2.10 min)、恢复室停留时间(30.66±6.41 min)均少于T组(425.24±30.68 mg、1.60±0.25 mg、17.35±2.73 min、35.29±7.23 min),术后2h、6h、12h、24h、48hVAS评分均低于T组,排气(30.62±5.78h)、下床活动(35.50±6.21h)、术后住院时间(4.96±1.00d)均少于T组(36.41±6.15h、42.14±6.93h、5.61±1.14d),两组术后1d IL-6、TNF-α、NSE均高于术前但ET组均低于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低于T组(20.0%)(均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联合TAPB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较好,可减少麻醉维持药量,提高苏醒质量,减轻术后疼痛,有助于术后康复,且能改善血清学指标,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腹腔镜手术 艾司氯胺酮 腹横筋膜阻滞 术后疼痛 炎症指标 术后恢复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黄树彬 幸丹 +1 位作者 蔡小燕 陈泽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5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TE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TE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活动、休息状态下疼痛情况;术中阿片类药品使用、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活动、休息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逐渐降低,观察组患者术后24、48、72 h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分别为(2.50±0.55)、(1.69±0.52)、(1.22±0.33)分,休息状态下VAS评分分别为(2.86±0.56)、(2.30±0.66)、(1.96±0.3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76±0.45)、(1.90±0.44)、(1.38±0.41)分和(3.55±0.88)、(3.00±0.47)、(2.63±0.94)分(P<0.05)。观察组术中阿片类药品使用率6.00%、术后镇痛药使用率4.00%均低于对照组的20.00%、16.00%(P<0.05)。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16.00%(8/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00%(17/50),住院时间(3.16±0.99)d短于对照组的(4.05±0.55)d(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可减轻TEP术中及术后疼痛反应,从而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镇痛 不良反应
下载PDF
Morphology-dependent structures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s of Au nanostructures on Cu_2O nanocrystals synthesized by galvanic replacement reaction 被引量:2
11
作者 Zhenhua Zhang Rui Song +1 位作者 Tian Cao Weixin Hu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086-1091,共6页
Au nanostructures were prepared on uniform Cu2O octahedra and rhombic dodecahedra via the galvanic replacement reaction between HAuCl 4 and Cu2O. The compositions and structures were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 Au nanostructures were prepared on uniform Cu2O octahedra and rhombic dodecahedra via the galvanic replacement reaction between HAuCl 4 and Cu2O. The compositions and structures were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HRTEM), X-Ray Diffraction (XRD), 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XAS),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in-situ DRIFTS spectroscopy of CO adsorption. Different from the formation of Au-Cu alloys on Cu2O cubes by the galvanic replacement reaction (ChemNanoMat 2 (2016) 861-865), metallic Au particles and positively-charged Au clusters form on Cu2O octahedra and rhombic dodecahedra at very small Au loadings and only metallic Au particles form at large Au loadings. Metallic Au particles on Cu2O octahedra and rhombic dodecahedra are more active in catalyzing the liquid phase aerobic oxidation reaction of benzyl alcohol than positively-charged Au clusters.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an obvious morphology effect of Cu2O nanocrystals on the liquid-solid interfacial reactions and prove oxide morphology as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tune the surface reactivity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C) 2016 Science Press and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ublished by Elsevier B.V. and Science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Cu2O nanocomposites Galvanic replacement reaction Liquid-solid interfacial reaction Crystal plane effect Aerobic oxidation of benzyl alcohol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与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镇痛中的效果比较
12
作者 柯绮敏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6期146-148,共3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与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86例于该院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术...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与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86例于该院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术后均采用常规静脉自控镇痛,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术后采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观察组术后采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静脉自控镇痛舒芬太尼总用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长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静脉自控镇痛舒芬太尼总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12 h,观察组静息和活动(咳嗽)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低于对照组的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镇痛可缩短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延长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减少静脉自控镇痛舒芬太尼总用量,降低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 腹横肌平面阻滞 腰方肌阻滞 妇科 腹腔镜手术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雪 邹丽峰 +1 位作者 许军 焦烨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21期3030-3034,共5页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观察组,各43例。常规组男23例,女20例...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观察组,各43例。常规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9.54±7.23)岁;观察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50.11±6.67)岁。常规组给予全麻复合前锯肌平面阻滞,观察组给予全麻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统计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对比两组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及免疫功能情况,统计两组围手术期麻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常规组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后5 min(T1)以及手术结束后5 min(T2)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1)不同时间点间的心率、MA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观察组与常规组的心率、MA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常规组相比心率、MAP比较低,相对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小;(3)观察组与常规组的心率、MAP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48 h两组患者CRP及PCT水平均升高(均P<0.05),术后48 h观察组CRP及PCT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两组术后48 h的CD4+、CD4+/CD8+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48 h的CD4+、CD4+/CD8+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常规组有5例恶心呕吐、3例头疼,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0%(8/43);观察组有1例恶心呕吐、1例头痛,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2/43);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P=0.044)。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可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炎症反应及免疫抑制,降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全麻 胸椎旁阻滞 前锯肌平面阻滞 不良反应
下载PDF
Mn,P共掺杂MoS_(2)微米花的制备及其电解水析氢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文远 朱红伟 +5 位作者 熊小燕 王经纬 陈丽娟 凌辉 谢龙 郑学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7-175,共9页
提出一种阴、阳离子共掺杂策略,采用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Mn,P共掺杂的MoS_(2)微米花(Mn,P)-MoS_(2)析氢电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对(Mn,P)-MoS_(2)的结构、形貌、成分及化... 提出一种阴、阳离子共掺杂策略,采用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Mn,P共掺杂的MoS_(2)微米花(Mn,P)-MoS_(2)析氢电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对(Mn,P)-MoS_(2)的结构、形貌、成分及化合价态进行表征,并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对其电解水析氢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Mn,P原子被成功掺入MoS_(2)晶格中;(Mn,P)-MoS_(2)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的析氢过电位为235 mV,塔菲尔斜率为61.2 mV·dec^(-1),远低于纯MoS_(2)及单一的Mn或P掺杂MoS_(2),具备良好的析氢稳定性。(Mn,P)-MoS_(2)具有优异的析氢性能可归因于:Mn,P的掺入激活MoS_(2)的惰性基面,优化MoS_(2)的电子结构,提升其电导率,且Mn,P的协同作用实现单一阴离子或阳离子掺杂的互补优势,增加面内析氢活性位点的数目,加快Volmer电化学吸附步骤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 Mn P共掺杂 析氢反应 电解水 基面活性
下载PDF
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行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腰椎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应激反应和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陆军 孙振全 +5 位作者 韩流 赵灵芝 张传磊 林浩 周田田 陈一林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530-1533,共4页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行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腰椎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应激反应和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接受腰椎手术的82例患者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地佐辛组,每组各41例。两组在麻醉诱导前均实施ESPB,其中对照...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行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腰椎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应激反应和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接受腰椎手术的82例患者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地佐辛组,每组各41例。两组在麻醉诱导前均实施ESPB,其中对照组予以0.4%罗哌卡因20 mL注入;地佐辛组予以0.1 mg/kg地佐辛+0.4%罗哌卡因组成的混合药液20 mL注入。术毕,两组均予以静脉泵镇痛。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6、12及24 h的疼痛评分;记录并比较术后48 h内镇痛情况;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 h,检测患者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水平;于术后24 h和术后48 h,使用进食时间与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对患者恢复质量进行评估;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后48 h镇痛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地佐辛组术后2~24 h疼痛评分显著下降(P<0.05);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减少(P<0.05);舒芬太尼用量降低(P<0.05);补救镇痛率更低(P<0.05);术后24 h ACTH水平和Cor水平更低(P<0.05);术后进食时间提前,术后24、48 h的QoR-15评分增高(P<0.05),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ESPB用于腰椎手术中,可提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轻应激反应,改善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手术 竖脊肌平面阻滞 地佐辛 镇痛 应激反应 早期恢复质量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不同容量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在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分析
16
作者 李潇 方育 《中外医疗》 2023年第31期90-93,119,共5页
目的 对剖宫产术产妇应用超声引导下不同容量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ttransverse abdominal muscle plane,TAP)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分析其镇痛作用和不良反应,探索最佳容量。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1—12月期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 目的 对剖宫产术产妇应用超声引导下不同容量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ttransverse abdominal muscle plane,TAP)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分析其镇痛作用和不良反应,探索最佳容量。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1—12月期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B组和C组,各30例,对照组是单纯静脉镇痛组,在对照组基础上,A组、B组、C组分别为每侧腹横肌平面0.25%罗哌卡因20、25、30 mL阻滞。术后2、6、12、24、36、48 h评估疼痛、舒适、镇静状况,并记录镇痛泵第1次按压时间、术后48 h镇痛泵总按压次数、术后24、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和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C组术后36、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低于A组,C组术后48 h VA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36、48 h,C组舒适评分(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Ramsa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48 h,C组BCS评分、Ramsay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C组BCS评分、Ramsay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24 h PCIA用量、术后48 h PCIA用量均呈现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不良反应的总比例分别为3、4、4、5例,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2,P>0.05)。结论 对剖宫产术产妇应用超声引导下不同容量TAP阻滞联合静脉镇痛,能够显著缓解镇痛作用、改善舒适度,0.25%罗哌卡因30 mL阻滞为最佳容量,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罗哌卡因 腹横肌平面阻滞 静脉镇痛 剖宫产术 镇痛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双平行平面射流与环境流基元反应特性研究
17
作者 李岩 曹晴晴 周毅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4-835,共12页
为揭示双射流与环境流之间流动-化学反应耦合过程的标量输运机理,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具有二级非平衡基元反应(A+B→R)的双射流与环境流反应工况进行了研究,达姆科勒数Da为1且雷诺数为2000。首先通过对反应性单射流进行数值模拟,将平均... 为揭示双射流与环境流之间流动-化学反应耦合过程的标量输运机理,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具有二级非平衡基元反应(A+B→R)的双射流与环境流反应工况进行了研究,达姆科勒数Da为1且雷诺数为2000。首先通过对反应性单射流进行数值模拟,将平均流向速度和平均混合浓度分数等统计量与现有方法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准确性;其次,基于化学反应标量输运方程研究了反应性双射流流动-化学反应耦合过程中的标量输运和化学反应特性。结果表明:流场上游湍流/非湍流界面(T/NTI)附近存在1个急剧消耗环境流中反应物B的区域,T/NTI的卷吸过程深刻影响着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流场上游,T/NTI附近某一时刻产物R的非稳态变化几乎由化学反应产生和对流输运过程决定,而流场下游湍流区域某一时刻产物R的非稳态变化主要取决于对流作用;统计平均下,在6<x/d<20范围内,流场流向对流作用和法向对流作用对产物R的输运收支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平行平面射流 环境流 基元反应 大涡模拟方法 标量输运方程 湍流 计算流体力学 对流输运过程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TAP阻滞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OAA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卓庆亮 阮云 +2 位作者 黄瑾娴 施艳 郑得全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331-1335,共5页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AP)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警觉-镇静量表(OAAS)评分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0月-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110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5例,分别行TAP阻滞麻醉(单一组)或右美托咪定复...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AP)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警觉-镇静量表(OAAS)评分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0月-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110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5例,分别行TAP阻滞麻醉(单一组)或右美托咪定复合TAP阻滞麻醉(联合组),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应激反应、意识状态(OAAS评分)、认知功能(MMSE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单一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均少于单一组,术后1d去甲肾上腺素(318.20±23.45 ng/L)、皮质醇(162.33±37.03 ng/L)、心钠素(0.33±0.03 nmol/L)水平均低于单一组(345.48±25.33 ng/L、181.36±40.04 ng/L、0.36±0.04 nmol/L),拔管时、拔管后1h的OAAS评分均高于单一组,术后1d的MMSE评分(26.20±0.94分)高于单一组(25.38±1.02分)(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14.6%)与单一组(12.7%)无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TAP阻滞在子宫肌瘤手术中效果提高,可减轻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且对患者意识状态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轻微,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手术 右美托咪定 腹横肌平面阻滞 应激反应 意识状态 术后疼痛
下载PDF
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与静脉镇痛对胸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细胞免疫的影响及镇痛效果评价
19
作者 李争卫 陈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8期2006-2010,共5页
目的比较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与静脉镇痛对胸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细胞免疫的影响及镇痛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根据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7)。对照... 目的比较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与静脉镇痛对胸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细胞免疫的影响及镇痛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根据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7)。对照组术后行静脉镇痛,观察组麻醉诱导前行竖脊肌平面阻滞并置管,术后行连续竖脊肌平面镇痛。比较两组患者安静、咳嗽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首次按泵时间、有效按泵次数、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不同时间点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不同时间点细胞免疫水平、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24、48、72 h,观察组患者安静时及咳嗽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首次按泵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按泵次数少于对照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 h,两组患者IL-6、IL-10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IL-6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48、72 h,两组患者的NK细胞数目、Th1/Th2、CD14^(+)均较术前降低,CD42^(+)/CD14^(+)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NK细胞数目、Th1/Th2、CD14^(+)均高于对照组,CD42^(+)/CD14^(+)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7.02%,低于对照组(2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科手术中,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与静脉镇痛比较,患者可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其炎症反应更轻、不良反应更少、细胞免疫功能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手术 镇痛 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 细胞免疫 不良反应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在肺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荆凤娥 秦向阳 崔修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8期1411-1413,共3页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复合静脉自控镇痛在肺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06例肺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于全身麻...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复合静脉自控镇痛在肺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06例肺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于全身麻醉后接受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ESPB复合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接受静脉自控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术后6、12、24、48 h时疼痛程度,比较两组静脉自控镇痛泵使用情况,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6、12、24、48 h VAS评分逐渐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时点VAS评分均较低(P<0.05);观察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药物输注总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腺癌手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ESPB复合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减少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静脉自控镇痛 竖脊肌平面阻滞 疼痛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