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阳修王安石诗歌创作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方然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60-63,共4页
欧阳修和王安石虽然性格差异比较明显 ,对诗歌审美价值取向各有侧重 ,但二人的人生经历颇为相似 ,因此 ,他们选择的诗歌题材十分相近 ,在反映社会问题、咏史怀古、写景寄情诸方面 ,均可寻到如出一辙的思想和情调。但是 ,由于地位、个性... 欧阳修和王安石虽然性格差异比较明显 ,对诗歌审美价值取向各有侧重 ,但二人的人生经历颇为相似 ,因此 ,他们选择的诗歌题材十分相近 ,在反映社会问题、咏史怀古、写景寄情诸方面 ,均可寻到如出一辙的思想和情调。但是 ,由于地位、个性和命运结局的不同 ,两人诗作的风格、气度、成就和影响又有较大的差异。作为本文比较研究的对象 ,无论是两位著名诗人诗歌创作风格的“异中之同”还是“同中之异” ,都可以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鉴赏 ,提供独特的美学价值和丰富的人生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宋代诗人 欧阳修与王安石 诗歌题材 艺术个性 美学价值 影响源流.
下载PDF
在游历中超越——再论张默兼评其旅行诗集《独钓空濛》
2
作者 沈奇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94-98,共5页
台湾著名诗人张默及其所代表的台湾前行代诗人,经由半个多世纪,从人本到文本的塑造所行成的"诗歌人格"和"诗歌精神",已成为百年中国汉语诗歌一种可资借鉴的重要资源与传统。一向"把‘诗’当作动词"的张默... 台湾著名诗人张默及其所代表的台湾前行代诗人,经由半个多世纪,从人本到文本的塑造所行成的"诗歌人格"和"诗歌精神",已成为百年中国汉语诗歌一种可资借鉴的重要资源与传统。一向"把‘诗’当作动词"的张默,对"旅行诗"的写作更是偏爱有加且独有心得。新近出版辑其五十余年"旅行诗"作品为大成的《独钓空濛》诗集,以"台湾诗帖"、"大陆诗帖"、"海外诗帖"三大板快亦即"家园"、"故国"、"彼岸/远方"三种文化地缘的游历互证,不但构成别具一格的诗性行旅之丰饶景观,更将一般而言的"旅行诗",提升到一个深具"文化学意义"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前行代诗人 张默 诗歌人格 诗歌精神 旅行诗
下载PDF
浅议中国诗坛近十年的尴尬
3
作者 余德成 《新余高专学报》 2004年第1期47-49,共3页
诗歌在走过了“先锋诗”和“实验诗“的纯真年代,过渡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面对物质化世界的冲 击,诗歌逐渐陷入了物欲化的泥沼和“个人化”写作中,整个诗坛面临严峻的考验。
关键词 中国 诗歌创作 媚俗化写作 物质化 “个人写作” 伪诗人 诗意
下载PDF
从“诗之观人”说看李梦阳的文学思想 被引量:4
4
作者 孙学堂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4-76,共13页
李梦阳《林公诗序》强调诗可以"观人",表现的是重道德事功而非抒情审美的倾向。此论固与评论对象即林俊其人其诗有关,却也是李梦阳本人深信不疑的观念。他以"作人"自负,在江西以后却遭遇信任危机,强调"诗之观... 李梦阳《林公诗序》强调诗可以"观人",表现的是重道德事功而非抒情审美的倾向。此论固与评论对象即林俊其人其诗有关,却也是李梦阳本人深信不疑的观念。他以"作人"自负,在江西以后却遭遇信任危机,强调"诗之观人"也有向世人剖白自我的意味。明代许多人在"观人"的意义上发挥儒家"诗可以观"的命题,李梦阳之说在尚质复古方面与前人相同,而强调"心端""气健",则表现出其文学思想的时代性。从强调"诗可以观"来看,李梦阳重视社会参与,并非宣扬"形式方面的复古"。李梦阳晚年的《叙九日宴集》将"观人"的讨论推及普通人,是他嘉靖以来生活和心理走向平淡的写照,但离晚明追求个性自由的真情论仍然很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梦阳 观人 诗可以观 复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