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血因子Ⅶ及其基因MspI多态性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
作者 杜贻萌 路方红 +4 位作者 王克志 吴凡 田奇 孙慧 商清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91-694,共4页
探讨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及其基因MspI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关系。采用侯选基因及病例—对照的方法 ,以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 ,对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凝血因子Ⅶ... 探讨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及其基因MspI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关系。采用侯选基因及病例—对照的方法 ,以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 ,对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凝血因子Ⅶ基因MspI多态性分析并确定基因型 ,同时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测定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结果发现 ,与高血压组比较 ,脑梗死组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显著增高 (2 .78± 0 .5 9比2 .5 3± 0 .6 2 μg L ,P <0 .0 5 ) ;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2 .5 3± 0 .6 2比 2 .4 1± 0 .6 1μg L ,P >0 .0 5 )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增高是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OR =1.134,P <0 .0 5 ) ;凝血因子Ⅶ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 ,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各组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均与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显著相关 ,M1 M1 纯合子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显著高于M2 等位基因携带者 (P <0 .0 5 )。以上提示 ,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增高是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并受其基因MspI多态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活化凝血因子与高血压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 基因多态性 凝血因子 患者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重组小鼠凝血因子Ⅶ毕赤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整合体的筛选 被引量:2
2
作者 项贵明 杨峥嵘 +1 位作者 粟永萍 程天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2009-2011,共3页
目的构建无凝血活性的重组小鼠凝血因子Ⅶ(rmFⅦ)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获得高拷贝稳定整合菌株,为大量获得rmFⅦ蛋白,进行功能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PCR扩增得到mFⅦ基因片段,插入酵母表达载体pPIC9K的α分泌信号开放阅读... 目的构建无凝血活性的重组小鼠凝血因子Ⅶ(rmFⅦ)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获得高拷贝稳定整合菌株,为大量获得rmFⅦ蛋白,进行功能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PCR扩增得到mFⅦ基因片段,插入酵母表达载体pPIC9K的α分泌信号开放阅读框的下游,再经定点突变(K341A)得到pPIC9KrmFⅦ,测序正确的质粒用SacⅠ线性化后电穿孔转化毕赤酵母GS115,G418梯度筛选转化菌,PCR鉴定目的基因的整合。结果获得了rmFⅦ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rmFⅦ,G418抗性筛选得到高拷贝菌株,PCR证实目的基因已整合到毕赤酵母染色体中。结论成功构建了rmFⅦ毕赤酵母表达载体,获得了高拷贝稳定整合菌株,为大规模表达纯化rmFⅦ蛋白及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凝血因子 毕赤酵母 基因重组
下载PDF
重组人凝血因子Ⅶ的纯化与鉴定 被引量:2
3
作者 吕茂民 王卓 +1 位作者 冯晶晶 章金刚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建立重组人凝血因子Ⅶ(rhFⅦ)的纯化方法。方法首先将制备并纯化的单克隆抗体与CNBr-Sepharose 6B Fast Flow介质偶联,制备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柱,并用rhFⅦ标准品验证层析柱的层析效果;采用DE-AE-Sephadex A-50吸附细胞表达的上清,... 目的建立重组人凝血因子Ⅶ(rhFⅦ)的纯化方法。方法首先将制备并纯化的单克隆抗体与CNBr-Sepharose 6B Fast Flow介质偶联,制备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柱,并用rhFⅦ标准品验证层析柱的层析效果;采用DE-AE-Sephadex A-50吸附细胞表达的上清,对吸附产物用Sephadex G-25脱盐柱做脱盐处理;然后用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柱做亲和层析;通过SDS-PAGE、Western Blot等试验测定纯化产物的纯度;通过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纯化产物的促凝活性。结果制备出rhFⅦ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介质;细胞表达产物经DEAE-Sephadex A-50、Sephadex G-25脱盐和亲和层析纯化后,经SDS-PAGE鉴定获得了分子量为50kD的单一蛋白洗脱峰;纯化所获得的重组蛋白具有促凝活性,促凝时间(DT)为52s。结论建立了纯化rhⅦ的亲和层析方法 ,为rhFⅦ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和层析 重组人凝血因子(rhF) 纯化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大鼠凝血因子Ⅶ EGFP-EGF1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结合功能初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梅恒 胡豫 +4 位作者 张迎红 王华芳 方峻 郭涛 魏文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81-184,共4页
本研究通过融合蛋白EGFP-EGF1的表达,探讨大鼠凝血因子Ⅶ上EGF1片段与组织因子(TF)的结合功能。用RT-PCR方法自大鼠肝脏组织获得EGF1编码区基因并将其插入EGFP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pET28a-EGFP-EGF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大... 本研究通过融合蛋白EGFP-EGF1的表达,探讨大鼠凝血因子Ⅶ上EGF1片段与组织因子(TF)的结合功能。用RT-PCR方法自大鼠肝脏组织获得EGF1编码区基因并将其插入EGFP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pET28a-EGFP-EGF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中,用IPTG诱导表达EGFP-EGF1融合蛋白;采用亲和层析方法Ni柱纯化融合蛋白,将融合蛋白作用于经脂多糖刺激表达TF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观察和检测融合蛋白与细胞结合情况。结果表明:EGFP-EGF1在转化的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并成功纯化,SDS-PAGE证实分子量约为36kD。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该融合蛋白能与内皮细胞膜上的TF结合。结论:大鼠凝血因子Ⅶ上EGF1区可介导FⅦ与TF特异性结合,从而可能为分子靶向抗栓治疗研究提供部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 组织因子 主动脉内皮细胞 重组融合蛋白
下载PDF
联合活化重组Ⅶ因子和腹腔填塞在损害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革非 任建安 +1 位作者 李宁 黎介寿 《创伤外科杂志》 2009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应用损害控制理念,观察联合应用活化重组Ⅶ因子与腹腔填塞对腹腔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08年6月收治8例肠瘘合并腹腔大出血病人,均于术前推注50μg/kg活化重组Ⅶ因子,术中给予纱布填塞止血。结果8例病人均成功止血... 目的应用损害控制理念,观察联合应用活化重组Ⅶ因子与腹腔填塞对腹腔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08年6月收治8例肠瘘合并腹腔大出血病人,均于术前推注50μg/kg活化重组Ⅶ因子,术中给予纱布填塞止血。结果8例病人均成功止血,2例最终因感染导致MODS而死亡,其余6例治愈。结论应用损害控制理念,联合应用活化重组Ⅶ因子与腹腔填塞是处理肠瘘合并大出血的有效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害控制 腹腔出血 纱布 肠瘘 活化重组因子
下载PDF
口服华法林患者凝血因子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曾淑燕 张端伟 余展超 《血栓与止血学》 2005年第5期213-214,共2页
目的研究口服华法林患者与肝衰竭患者比较 PT-INR 和凝血因子Ⅶ活性的变化。方法 65例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口服维持量抗凝治疗患者分适度抗凝组 INR 1.5~2.8 31例,过度抗凝组 INR>2.8 34例患者和肝衰竭 35例患者,测定其凝血酶时间(PT... 目的研究口服华法林患者与肝衰竭患者比较 PT-INR 和凝血因子Ⅶ活性的变化。方法 65例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口服维持量抗凝治疗患者分适度抗凝组 INR 1.5~2.8 31例,过度抗凝组 INR>2.8 34例患者和肝衰竭 35例患者,测定其凝血酶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结果肝衰竭患者、适度抗凝和过度抗凝患者 PT 分别是20.94±10.94s、22.18±2.93s 和38.7±4.45 s。FⅦ:C 分别是 34.91±14.96%、31.58±9.35%和12.44±2.84%。肝衰竭患者 PTA 为74.53±23.69%。适度抗凝和过度抗凝组的 INR 分别是2.05±0.29和3.36±0.39。PT 和 FⅦ:C 在肝衰竭组和适度抗凝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INR 和 FⅦ:C 在适度抗凝组和过度抗凝组有明显差异。结论华法林因抑制维生素 K 依赖因子,使 FⅦ:C 降低,而肝衰竭患者是肝合成维生素 K 依赖因子障碍,使 FⅦ:C 降低。随着 INR 的增高,FⅦ:C 降低。FⅦ:C 在高 INR 和低 INR 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抗凝治疗 肝衰竭 凝血因子活性
下载PDF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a在腹部手术后难治性大出血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韬滔 何清 冯喆 《四川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a(recombinant activated factor Ⅶ,rFⅦa)治疗腹部手术后难治性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ICU 2009年6月至2017年4月应用rFⅦa治疗普通外科腹部手术后难治性大出血患者44例,与同期的38例腹... 目的探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a(recombinant activated factor Ⅶ,rFⅦa)治疗腹部手术后难治性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ICU 2009年6月至2017年4月应用rFⅦa治疗普通外科腹部手术后难治性大出血患者44例,与同期的38例腹部手术后大出血患者进行对比,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成分输血量以及28d死亡率和血栓相关性并发症,并做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使用rFⅦa治疗难治性大出血后其成分输血减少。和对照组患者比较,28d死亡率降低(42.1%vs 65.9%,P=0.031),两组患者的血栓相关性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vs 8%,p=0.703)。结论对于腹部手术后难治性大出血,应用rFⅦa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大出血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VIIa 疗效
下载PDF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凝血因子Ⅶ活性的改变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魏文宁 宋善俊 王林林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511-512,共2页
检测了62例不同疾病进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关实验室诊断的患者和80例健康人FⅦ:C水平,结果显示:62例中25例伴发DIC者FⅦ为(47.5±23.4)%,37例未发生DIC者FⅦ:C为(90.0±... 检测了62例不同疾病进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关实验室诊断的患者和80例健康人FⅦ:C水平,结果显示:62例中25例伴发DIC者FⅦ为(47.5±23.4)%,37例未发生DIC者FⅦ:C为(90.0±29.0)%,80例健康人FⅦ:C为(113.2±32.6)%。DIC组和未发生DIC组FⅦ:C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和显著性差异.提示FⅦ:C的测定对DIC的防治与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凝血因子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防治 预后
下载PDF
实验性脑出血后神经肽Y的变化及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田力 张萌 滕伟禹 《中国医学工程》 2009年第5期332-334,339,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神经肽Y的表达与脑出血后脑含水量变化的关系,以及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对其的影响。方法通过采用未抗凝新鲜自体股动脉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脑出血后6h和1、3及7d神经肽Y的变化,用干...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神经肽Y的表达与脑出血后脑含水量变化的关系,以及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对其的影响。方法通过采用未抗凝新鲜自体股动脉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脑出血后6h和1、3及7d神经肽Y的变化,用干重-湿重法测定脑出血后脑含水量的变化,并与神经肽Y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血肿周围组织中神经肽Y水平在脑出血后1和3d时显著升高(P<0.05),7d时降至正常。血肿周围组织含水量在脑出血后6h轻度增加,1d时显著增加(P<0.01),3d时达高峰(P<0.01),以后逐渐下降,7d时基本恢复正常水平;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组脑含水量及神经肽Y含量均明显减少。结论神经肽Y可能参与实验性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的形成;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对二者有抑制作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可能有助于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脑出血 神经肽Y 抑肽酶 脑水肿
下载PDF
Ⅶ因子治疗严重非血管性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史学良 罗杰 +2 位作者 方秦模 候鑫磊 邵国光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9期25-27,共3页
目的:总结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rFⅦa)治疗非血管性出血的治疗经验。方法:时我科自2009年10月~2014年11月50例肺癌术后因非血管性严重出血的患者应用rFⅦa治疗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38~79岁,平均58.50&#... 目的:总结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rFⅦa)治疗非血管性出血的治疗经验。方法:时我科自2009年10月~2014年11月50例肺癌术后因非血管性严重出血的患者应用rFⅦa治疗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38~79岁,平均58.50±5.28岁。手术包括左肺上叶切除15例,左肺下叶切除12例,右肺中上叶切除10例,右肺下叶切除13例。监测应用rFⅦa前后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对国内已报道的应用Ⅶ因子治疗危重出血患者的报道进行文献复习及讨论。结果:50例肺癌术后严重非血管性出血的患者应用rFⅦa后,49例有效,1例无效,49例有效患者出血迅速停止,胸腔引流量明显减少,未发现肺栓塞、心肌梗死及其他血栓性并发症。结论:对于肺癌术后的严重非血管性出血的患者,应用常规止血药治疗无效时及时应用rFⅦa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并可减少引流量,降低血液制品的输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减少患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凝血因子a 非血管性出血 肺癌术后
下载PDF
手术联合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治疗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李伟 龚涛 +3 位作者 胡夏生 崔壮 姜宏志 秦绍森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11-313,共3页
目的观察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凝血因子Ⅶ治疗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的疗效,探讨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的治疗方案。方法分析1例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经过及预后等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 目的观察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凝血因子Ⅶ治疗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的疗效,探讨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的治疗方案。方法分析1例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经过及预后等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78岁,以头晕起病,病情快速进展至左侧肢体偏瘫及嗜睡,头部CT显示右侧额叶脑出血,予开颅血肿清除术清除血肿。术后血肿脑组织病理显示脑血管壁可见淀粉样蛋白沉积,显示为脑淀粉样血管病,予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2mg静脉注射1次。术后90d患者无明显功能障碍,能完成日常工作及生活,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分。结论手术联合凝血因子Ⅶ治疗可能对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患者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 脑淀粉样血管病 脑出血
下载PDF
rFⅦa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术中凝血功能及出血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鲁俊 李维勤 +4 位作者 李宁 聂垚 童智慧 柯路 黎介寿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前瞻性地观察使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诺其)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术中的凝血功能及减少术中出血量的有效性。方法: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自2008年3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实施胰周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的病... 目的:前瞻性地观察使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诺其)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术中的凝血功能及减少术中出血量的有效性。方法: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自2008年3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实施胰周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rFⅦa组(研究组),一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和术中出血量。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PT、INR、术中出血量有显著差异(P<0.001),而APTT、FI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FⅦa能改善病人的外源性凝血功能,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 rFa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下载PDF
血浆凝血因子Ⅶ测定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与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
13
作者 刘敏涓 周立红 +1 位作者 董临江 刘泽霖 《血栓与止血学》 2001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及糖尿病患者血浆中FⅦa、FⅦ:Ag与FⅦ:C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FⅦa测定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FⅦ:Ag测定采用ELISA法,FⅦ:C采用一阶段凝固法。结果:冠心病中稳定型心绞痛组... 目的: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及糖尿病患者血浆中FⅦa、FⅦ:Ag与FⅦ:C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FⅦa测定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FⅦ:Ag测定采用ELISA法,FⅦ:C采用一阶段凝固法。结果:冠心病中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和糖尿病组FⅦa测定结果各为2.6±0.8(ny/ml)、2.8±0.9、2.9±0.9与2.8±1.0。均较正常对照组(2.2±0.7)为高,差异呈显著性(P<0.05)。4组中FⅦa/FⅦ:Ag各为3.20、3.88、3.81与3.73,均较正常对照组(2.61)为高,差异呈显著性(P<0.05)。4组中的FⅦ:C在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糖尿病组增高(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降低(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正常,而FⅦ:Ag仅稳定型心绞痛组降低(P<0、05),而其它3组无明显改变。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FⅦa、FⅦ:C与FⅦa/FⅦ:Ag均增高,各为2.61±1.0 ng/ml、101±27%与3.33(P<0.05),FⅦ:Ag无明显改变。结论:以往认为FⅦ:C增高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高危因子,本检测认为FⅦ:C增高并不恒定,而FⅦa增高和FⅦa/FⅦ:Ag比值增高较为恒定。从而认为:用检测FⅦ来评估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及其危险事件的发生时,应包括FⅦa、FⅦ:Ag与FⅦ:C三项,并从中计算FⅦa/FⅦ:Ag比值,可能较单一指标为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 活化因子 因子凝血活性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 糖尿病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使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近中期疗效分析
14
作者 李东 肖苍松 +2 位作者 任崇雷 吴扬 王嵘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8年第6期361-365,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科近年使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 FⅦa)进行止血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总结r FⅦa在术后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7年7月,本科行CABG术后应用r FⅦa共22例患者,其中20例采用体外循环下CABG,2...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科近年使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 FⅦa)进行止血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总结r FⅦa在术后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7年7月,本科行CABG术后应用r FⅦa共22例患者,其中20例采用体外循环下CABG,2例采用非体外循环下CABG。CABG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生物瓣6例,机械瓣1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机械瓣)。给予r FⅦa(初始剂量以35~70μg/kg),记录术前、术中、术后及随访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桥血管通畅情况采用64排螺旋CT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无二次开胸,应用r FⅦa后第一个小时引流量与应用前一小时引流量相比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 <0.05),止血效果良好。随访0.5~7年,平均随访时间(2.98±2.36)年,随访率100%。随访期间总的桥血管通畅率为94.45%,其中动脉桥通畅率94.11%,静脉桥通畅率96.30%。随访期间无死亡,术后血压、血糖、血脂控制良好,术后未出现明显出血情况;随访期间无新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论 r FⅦa在CABG后渗血的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止血效果和安全性。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使用r FⅦa,不影响术后近中期桥血管通畅率,不增加血栓形成及MACE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 桥通畅率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急性肝炎患者PT、HPT、FⅦ:C和TAT检测的比较
15
作者 陈慧芬 陈权 +2 位作者 李稻 王鸿利 巫善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3年第4期287-288,共2页
目的 探讨PT、HPT、FⅦ :C、TAT 4项指标在急性肝炎患者测定中的临床意义及方法学评价。方法 急性肝炎住院患者 2 6例 ,同步检测PT、HPT、FⅦ :C、TAT 4项指标 ,并分别与 90例正常人测定结果相比较。结果 急性肝炎患者 4项指标测定... 目的 探讨PT、HPT、FⅦ :C、TAT 4项指标在急性肝炎患者测定中的临床意义及方法学评价。方法 急性肝炎住院患者 2 6例 ,同步检测PT、HPT、FⅦ :C、TAT 4项指标 ,并分别与 90例正常人测定结果相比较。结果 急性肝炎患者 4项指标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0 .0 0 1) ;4项指标的灵敏度依次为19%、2 7%、38% ,77% ;TAT均值高出正常组 4倍 ,其特异性为 97%、阳性预期值为 87%、阴性预期值为 94 % ,均高于PT、HPT和FⅦ :C 3项指标。结论  4项指标均有助于临床判断急性肝炎的严重程度。TAT异常出现得早 ,敏感性最好 ,发病早期诊断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炎 PT HPT F:C TAT 检测 比较
下载PDF
重组活性Ⅶ因子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产后大出血52例
16
作者 郭芬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21期240-241,共2页
目的观察重组活性Ⅶ因子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大出血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4例产后大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止血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重组活性Ⅶ因子联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目的观察重组活性Ⅶ因子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大出血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4例产后大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止血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重组活性Ⅶ因子联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出血量、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及D-二聚体明显减少,而纤维蛋白原(FIB)显著增多(P<0.05),两组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重组活性Ⅶ因子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产后大出血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活性因子 综合护理干预 产后大出血
下载PDF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与超早期脑出血的止血治疗 被引量:4
17
作者 邓鹏飞 赵伟佳 《医学综述》 2008年第7期1045-1047,共3页
脑出血是致残、致死率极高的疾病,其危害与急性期的再出血密切相关。传统的外科急性期手术治疗效果颇受争议,而近年来临床试验研究初步表明,超早期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治疗能明显抑制脑出血患者的再出血,从而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功能预后... 脑出血是致残、致死率极高的疾病,其危害与急性期的再出血密切相关。传统的外科急性期手术治疗效果颇受争议,而近年来临床试验研究初步表明,超早期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治疗能明显抑制脑出血患者的再出血,从而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功能预后,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一步的研究尚在进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 脑出血 超早期 止血治疗
下载PDF
早期应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对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立田 杨平来 +2 位作者 丁俊宏 张源源 薛元峰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74-377,共4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应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 FⅦa)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r FⅦa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治疗组的患者入院时给予r FⅦa40μg/kg静脉注射;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他治疗均按颅脑外伤...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应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 FⅦa)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r FⅦa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治疗组的患者入院时给予r FⅦa40μg/kg静脉注射;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他治疗均按颅脑外伤常规治疗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0 h)、治疗后第1 d(24 h)、第3 d(72 h)、1周(168 h)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等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术中出血量、迟发性血肿二次手术率、死亡率、术后3个月时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 FⅦa治疗组能明显减低PT、APTT、FDP、DD异常增高的幅度(均P<0.05)。r FⅦa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500±194.3)ml]、术后1周内浓缩红细胞输注量[(1.70±1.72)U]、迟发性血肿二次手术率(15%)和术后3个月内死亡率(1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 030±427.0)ml,(3.61±1.73)U,45%,45%];GOS评分[(3.20±1.2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35±1.3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应用r FⅦa能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显著减少患者的迟发性血肿发生率、二次手术率及死亡率;从而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外伤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 凝血功能障碍
下载PDF
小剂量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对再次心脏多瓣膜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秦学伟 陈宣伶 +2 位作者 姚兰 佟明汇 许建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62-967,共6页
目的:评估小剂量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rFⅦa)用于再次心脏多瓣膜置换术患者中对凝血功能调控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心脏多瓣膜置换术的93例患者,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在输注血制品及促凝血药... 目的:评估小剂量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rFⅦa)用于再次心脏多瓣膜置换术患者中对凝血功能调控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心脏多瓣膜置换术的93例患者,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在输注血制品及促凝血药物后,止血效果仍不理想者,麻醉医师和心脏外科医师共同决定是否给予rFⅦa,其中32例接受了rFⅦa治疗(rFⅦa组),rFⅦa剂量范围为11.23~17.54μg/kg;61例未接受rFⅦa治疗(非rFⅦa组)。收集两组患者凝血五项指标、出血量、血制品输注情况、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止血探查例数、血栓性事件和死亡例数等数据。结果:手术结束(T2)时刻非rFⅦa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大于rFⅦa组且超出正常范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2时刻非rFⅦa组纤维蛋白原(Fib)低于rFⅦa组且低于正常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非rFⅦa组血小板计数(PLT)低于rFⅦ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Ⅶa组凝血酶原时间(PT)、APTT、TT、Fib、血红蛋白(Hb)和PLT在T1至T2时刻的变化幅度均小于非rFⅦ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FⅦa组术中出血量,红细胞悬液、血浆、人纤维蛋白原和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使用量均少于非rFⅦ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FⅦa组在术后2 h(T3)、术后6 h(T4)引流量均明显少于非rFⅦ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FⅦa组患者在S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非rFⅦ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FⅦa组患者未出现与应用rFⅦa相关的血栓性事件。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小剂量rFⅦa给药可改善再次心脏多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术中和术后出血,而不增加血栓栓塞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心脏多瓣膜置换术 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 凝血调控 全身麻醉 体外循环
下载PDF
重组人凝血因子Ⅶ的表达、激活与功能鉴定
20
作者 李倩卉 刘旭 +5 位作者 王志军 路中枢 高雪寒 薛成峰 张子义 李齐 《生物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62-68,共7页
目的:建立重组人凝血因子Ⅶ(rhFⅦ)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表达系统,并从生物化学与凝血活性等方面对活化的重组人凝血因子Ⅶ(rhFⅦa)进行分析。方法:利用公司专有的CHO细胞表达系统构建rhFⅦ表达载体并筛选稳定高产细胞株。通过经典的... 目的:建立重组人凝血因子Ⅶ(rhFⅦ)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表达系统,并从生物化学与凝血活性等方面对活化的重组人凝血因子Ⅶ(rhFⅦa)进行分析。方法:利用公司专有的CHO细胞表达系统构建rhFⅦ表达载体并筛选稳定高产细胞株。通过经典的离子交换技术纯化并活化rhFⅦ。通过SDS-PAGE、Western Blot对rhFⅦa进行生物化学分析,用生物膜干涉技术(BLI)验证其与组织因子(TF)的结合,利用对发色底物酶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栓弹力仪(TEG)对其凝血活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与成熟产品NovoSeven进行了比较。结果:rhFⅦ在CHO细胞流加培养中得到了成功表达,其表达量可达50 mg/L。成功激活的rhFⅦa显示出与NovoSeven高度相似的生物化学与凝血活性。结论:利用CHO系统成功表达并纯化获得活化的rhFⅦ,其在生化与凝血活性等方面与市售产品一致,为实现rhFⅦa国产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重组凝血因子 活化的人重组凝血因子 CHO细胞 组织因子 甲型血友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