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工程菌生物学特性的稳定性 被引量:2
1
作者 薛晓畅 李萌 +5 位作者 秦鑫 李维娜 郝强 包春杰 韩苇 张英起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777-779,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工程菌pKKH-BLyS/DH5α生物学特性的稳定性。方法工程菌连续传50代,每10代进行目的蛋白表达水平、质粒性状检测、透射电镜观察、革兰染色及各项生化检查,观察工程菌生物学特性的稳定性。结果0、10、20... 目的观察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工程菌pKKH-BLyS/DH5α生物学特性的稳定性。方法工程菌连续传50代,每10代进行目的蛋白表达水平、质粒性状检测、透射电镜观察、革兰染色及各项生化检查,观察工程菌生物学特性的稳定性。结果0、10、20、30、40和50代工程菌之间目的蛋白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基本维持在40%左右;双酶切、PCR及测序结果均与原代质粒相符;革兰染色均呈阴性;透射电镜观察及各项生化反应均呈现典型的大肠杆菌特性。结论该菌种生物学特性稳定,可作为生产用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重组工程菌株 生物学特性 稳定性
下载PDF
重组人β2糖蛋白1第一结构域二聚体作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B细胞耐受原的初步探讨
2
作者 付嘉 谭岩 +2 位作者 方艳秋 熊斌 徐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6-649,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β2糖蛋白1第一结构域二聚体(rhβ2-GP1-DⅠ2)对重组人β2糖蛋白1(rhβ2-GP1)免疫小鼠β2-GP1特异性B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固相ELISA方法,检测静脉注射rhβ2-GP1-DⅠ2后免疫小鼠产生的抗β2糖蛋白1抗体(anti-β... 目的:探讨重组人β2糖蛋白1第一结构域二聚体(rhβ2-GP1-DⅠ2)对重组人β2糖蛋白1(rhβ2-GP1)免疫小鼠β2-GP1特异性B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固相ELISA方法,检测静脉注射rhβ2-GP1-DⅠ2后免疫小鼠产生的抗β2糖蛋白1抗体(anti-β2-GP1)滴度及anti-β2-GP1产生水平比率;应用ELISPOT方法,检测静脉注射rhβ2-GP1-DⅠ2后免疫小鼠脾脏β2-GP1特异性抗体形成细胞(AFC)数量。结果:静脉注射rhβ2-GP1-DⅠ2后,与对照组比较,rhβ2-GP1免疫小鼠βanti-β2-GP1滴度明显降低(P<0.01),anti-β2-GP1产生水平比率下降,β2-GP1特异性AFC数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静脉注射rhβ2-GP1-DⅠ2能够抑制rhβ2-GP1免疫小鼠β2-GP1特异性B细胞的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β2糖蛋白1 第一结构域二聚体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b细胞耐受原
下载PDF
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CT-18)对大鼠的致畸作用
3
作者 张立将 由振强 +7 位作者 宋翼升 陈颖 陈浩 张丽丽 黄敏 王文祥 房健民 宣尧仙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2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CT-18)对大鼠胚胎及胎仔的发育毒性和致畸作用。方法:采用雌性SD大鼠,交配成功后随机分为4组,即RCT-18高(129 mg/kg)、中(37 mg/kg)、低(11 mg/kg)剂量组及阴性对照(0.9%NaCl注射液... 目的:观察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CT-18)对大鼠胚胎及胎仔的发育毒性和致畸作用。方法:采用雌性SD大鼠,交配成功后随机分为4组,即RCT-18高(129 mg/kg)、中(37 mg/kg)、低(11 mg/kg)剂量组及阴性对照(0.9%NaCl注射液)组,每组≥25只,于妊娠第6~15天连续5次(隔天1次)经皮下注射给药。实验过程中观察动物的一般反应、体质量、摄食量变化,于妊娠第20天解剖孕鼠,对着床、吸收胎、死胎、活胎、黄体进行计数,对胎仔的体质量、身长、尾长,以及外观形态、内脏和骨骼发育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孕鼠、胚胎形成、胎仔生长发育、外观形态、内脏和骨骼发育等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异常,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毒性影响(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RCT-18对SD大鼠未见明显母体毒性和胚胎-胎仔发育毒性,无致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胚胎 胎仔 发育毒性 致畸
下载PDF
抗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的构建
4
作者 韩威 田瑞阳 +3 位作者 刘惠 姚新生 杨胜利 龚毅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15-720,共6页
目的构建抗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噬菌体单链抗体库。方法从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中抽提总RNA,经逆转录聚合酶反应合成cDNA,分别扩增小鼠重链可变区基因和轻链可变区基因。通过重叠延伸拼接法将重链可变区基因和轻链可变... 目的构建抗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噬菌体单链抗体库。方法从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中抽提总RNA,经逆转录聚合酶反应合成cDNA,分别扩增小鼠重链可变区基因和轻链可变区基因。通过重叠延伸拼接法将重链可变区基因和轻链可变区基因组装成单链抗体基因,重组于载体pFUSE5,电转化E.coliXL 1-Blue。在辅助噬菌体援救下,构建成噬菌体单链抗体库。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核苷酸序列测定和酶联免疫分析鉴定单链抗体库的特征。结果本抗体库的噬菌体库容量约1×106,单链抗体基因插入效率为93%,存在序列差异性并含有抗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单链抗体。结论成功地构建了抗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单链噬菌体抗体库,为筛选抗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单链抗体药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单链抗体 噬菌体展示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的药学前景
5
作者 石晓娟 毛伟平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84-1387,共4页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是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的一名新成员,它与某些免疫疾病的致病机制密切相关。从BlyS的生物学结构和功能入手,阐述与其相关的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疾病和淋巴瘤等免疫疾病,以及BlyS治疗性蛋白、BlyS蛋白拮抗...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是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的一名新成员,它与某些免疫疾病的致病机制密切相关。从BlyS的生物学结构和功能入手,阐述与其相关的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疾病和淋巴瘤等免疫疾病,以及BlyS治疗性蛋白、BlyS蛋白拮抗物、放射性BlyS蛋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免疫缺陷 自身免疫疾病 淋巴瘤
下载PDF
生血方联合常规治疗ⅡB-Ⅲ B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骨髓抑制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军 梁惠 岳玉仁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9期101-103,共3页
[目的]观察生血方联合常规治疗ⅡB-ⅢB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骨髓抑制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9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同步放化疗第1d起口服利可君20mg/次,3次/d;复发阿胶浆20m L/次,3次/d;外照射... [目的]观察生血方联合常规治疗ⅡB-ⅢB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骨髓抑制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9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同步放化疗第1d起口服利可君20mg/次,3次/d;复发阿胶浆20m L/次,3次/d;外照射瓦里安-23EX加速器,6MV-X线根治性调强放疗,DT 50Gy/25fx,5fx/w;腔内放疗Ir192,DT24Gy/4fx,1fx/w;化疗单药顺铂50mg/w×5w方案;常规治疗:同步放化疗期间白细胞(WBC)<3.0×109/L,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ug/支)300ug皮下注射,1次/d,至WBC>4.0×109/L。血小板(BPC)<50×109/L,白介素-11(1.5mg/支)1.5mg皮下注射,1次/d,至BPC>80×109/L;若血红蛋白(HGB)<60g/L,输红细胞悬液至HGB>70g/L。治疗组26例生血方(生黄芪30g,白术炒12g,茯苓15g,山药30g,菟丝子15g,枸杞子、女贞子各15g、鸡血藤30g),1剂/d,2次/d;同步放化疗方案及常规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40d为1疗程。观测血常规(WBC、HGB、BPC)、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两组血常规指标均下降(P<0.05),治疗组在白细胞及血小板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血方联合常规治疗ⅡB-ⅢB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骨髓抑制,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Ⅲb期宫颈癌 生血方 同步放化疗 骨髓抑制 顺铂 利可君 复发阿胶浆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白介素-11 WbC HGb bPC 中西医结合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一种人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的重组表达和纯化
7
作者 常卿 俞敏达 李文奇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24,共5页
人源CD20作为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的膜蛋白,可以作为B淋巴细胞瘤免疫治疗的有效靶点。通过分子克隆引物设计,将CD20的胞外区以重复串联的方式克隆到pET28a载体上,两者之间通过Linker连接区(-GSSGGSSG-)连接,构建表达载体pET28a-Bi2... 人源CD20作为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的膜蛋白,可以作为B淋巴细胞瘤免疫治疗的有效靶点。通过分子克隆引物设计,将CD20的胞外区以重复串联的方式克隆到pET28a载体上,两者之间通过Linker连接区(-GSSGGSSG-)连接,构建表达载体pET28a-Bi20。测序正确后转化至大肠杆菌Transetta(DE3)中重组表达,优化表达条件为当菌液OD_(600)为0.6~0.8时,以IPTG终浓度1 mmol/L,37℃诱导5 h。表达产物带有C端6个组氨酸的亲和标签,以包涵体形式表达。通过包涵体洗涤条件优化,变性条件下的镍亲和层析纯化,透析复性条件的摸索和优化,最终获得纯度大于95%的可溶CD20胞外区同源二聚体Bi20,建立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规模化量产CD20胞外区多肽的方法。经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证实纯化复性后CD20胞外区多肽Bi20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 细胞治疗 重组表达 连接区 包涵体变复性
下载PDF
大补元煎加味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含铂双药化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尤海玲 陈源 陈丽萍 《内科》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大补元煎加味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对含铂双药化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例含铂双药化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对照组行PEG-r... 目的探讨大补元煎加味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对含铂双药化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例含铂双药化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对照组行PEG-rhG-CSF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大补元煎加味治疗,两组均持续用药21 d。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生活质量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1 d后,研究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D3+、CD4+水平和CD4+/CD8+,以及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生理领域评分、心理领域评分、社会领域评分与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补元煎加味联合PEG-rhG-CSF可改善含铂双药化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血常规指标,纠正T淋巴细胞紊乱,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补元煎加味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骨髓抑制 血常规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rhG-CSF对健康供者T细胞CCR5表达的不同调控及其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萌 马向娟 +6 位作者 董玉君 邱志祥 刘微 李渊 王茫桔 孙玉华 任汉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79-984,共6页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健康供者T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5表达的影响及其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相关性,从而了解rhG-CSF动员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选取68名亲缘allo-HSCT健...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健康供者T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5表达的影响及其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相关性,从而了解rhG-CSF动员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选取68名亲缘allo-HSCT健康供者及相应的68例受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健康供者rhG-CSF动员前后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表面CCR5的表达,比较其变化。根据动员前后供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表面CCR5的表达变化情况,将其中可供分析的62例供者分为表达下调组和未下调组,比较两组受者II-IV度aGVHD的累计发生率。结果表明,与动员前外周血相比,rhG-CSF动员后的外周血中CD4+和CD8+T细胞表面CCR5表达均值无明显变化,但在不同个体之间表现出明显的不一致性。34例(50%)供者CD4+细胞CCR5表达下调,50%表达不变或上调,而42例(61.8%)供者CD8+T细胞CCR5表达下调,26例(38.3%)供者CCR5表达不变或上调。分析可供评价的62例移植患者表明,供者CD4+T细胞CCR5下调组受者II-IV度aGVHD发生率较未下调组明显降低(16.6%vs 43.3%,P=0.032),而CD8+T细胞CCR5下调组受者II-IV度aGVHD的累计发生率较未下调组呈现增高趋势(37.8%vs 16.0%,P=0.065)。结论:rhG-CSF动员影响T细胞表面CCR5的表达,而这些作用可能影响T细胞体内迁移行为,减少T细胞向GVHD靶器官聚集,从而降低allo-HSCT后aGVH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T淋巴细胞 趋化因子受体 CCR5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秋玲 杨玉兰 +3 位作者 马伏英 王晓东 李曙光 姚桂玲 《武警医学》 CAS 2001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观察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强烈化疗后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2 6例ALL患儿在进行强烈化疗时随机分为rhG -CSF治疗组和对照组 ,观察两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降低时间及感... 目的 观察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强烈化疗后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2 6例ALL患儿在进行强烈化疗时随机分为rhG -CSF治疗组和对照组 ,观察两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降低时间及感染发生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强烈化疗后治疗组患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降低时间明显缩短 (t =2 .51 ,P <0 0 1 ) ,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 ,发热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在强烈化疗后应用rhG -CSF可保证强烈化疗方案的顺利进行 ,提高化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化疗 治疗
下载PDF
重组TACI-Ig融合蛋白抑制抗CD3抗体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思民 汪庆童 +3 位作者 刘亢亢 汪龙生 吴莉 魏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19-925,共7页
目的探讨抗CD3抗体诱导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的机制并观察重组人TACI-Ig融合蛋白(rh TACI-Ig)对其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纯化得到小鼠T淋巴细胞,用抗CD3抗体刺激,同时给予rh TACI-Ig、rh TNFR∶Fc或Ig G-Fc。[3H]-TdR参入法检测T细胞... 目的探讨抗CD3抗体诱导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的机制并观察重组人TACI-Ig融合蛋白(rh TACI-Ig)对其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纯化得到小鼠T淋巴细胞,用抗CD3抗体刺激,同时给予rh TACI-Ig、rh TNFR∶Fc或Ig G-Fc。[3H]-TdR参入法检测T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比率,Western blot法检测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受体(BAFFR)和跨膜激活剂及钙调亲环素配体相互作用分子(TACI)两个受体及IL-2受体(IL-2R)表达水平和NF-κB活性,采用小干扰RNA(siRNA)抑制T细胞BAFFR或TACI的表达。结果抗CD3抗体体外可促进T细胞增殖与活化,BAFF、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分泌,BAFFR、TACI、IL-2R表达升高和NF-κB活性增强(P<0.05)。Rh TACI-Ig(0.1、1、10、100μg/ml)体外给药可抑制抗CD3抗体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P<0.05);rh TACI-Ig(1、10、100μg/ml)可明显降低抗CD3抗体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水平(P<0.05,P<0.01),显著抑制CD4+CD69+T细胞、CD4+CD154+T细胞比率,提高CD4+CD62L+T细胞比率(P<0.05,P<0.01),且rh TACI-Ig(10、100μg/ml)能降低T细胞上BAFFR、TACI、IL-2受体的表达,抑制NF-κB活性(P<0.05)。沉默BAFFR或TACI对抗CD3抗体诱导的T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P<0.01)。结论抗CD3抗体部分通过产生BAFF,激活BAFFR信号而促进T细胞增殖与活化,rh TACI-Ig中和BAFF,抑制BAFF相关受体的表达和NF-κB活性,减少T细胞表达IL-2受体,阻止T细胞过度增殖与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重组TACI-Ig融合蛋白 T淋巴细胞 免疫治疗 自身免疫病
下载PDF
rhG-CSF动员对供者外周血CD4+T细胞极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谷振阳 李猛 +5 位作者 赵莎莎 蔡博 赵小利 管立勋 王莉莉 高春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70-474,共5页
T淋巴细胞极化和迁移的过程需要依赖细胞表面的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与其配体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结合。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供者外周血CD4+T细胞... T淋巴细胞极化和迁移的过程需要依赖细胞表面的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与其配体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结合。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供者外周血CD4+T细胞的极化和迁移的影响。采集10例allo-HSCT供者于rhG-CSF动员后第5天和1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使用免疫磁珠分选法纯化CD4+T细胞,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CD4+T细胞接受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和ICAM-1信号刺激后细胞的极化和迁移能力。结果显示,rhG-CSF动员后供者CD4+T细胞的极化比例为(32.42±4.91)%,健康人志愿者为(56.55±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hG-CSF动员后供者CD4+T细胞的迁移速率为(7.06±1.44μm/min),健康志愿者CD4+T细胞的迁移速率为(9.05±1.91μm/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hG-CSF动员能明显抑制供者CD4+T细胞的极化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CD4+T细胞 细胞极化 细胞迁移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大鼠生育力及早期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翼升 杨红忠 +8 位作者 张立将 由振强 周国亮 潘水珍 谢方 黄敏 王文祥 房健民 宣尧仙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321-1324,共4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CT-18)对大鼠生育力及早期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经皮下注射RCT-18 129、37、11 mg/(kg.d)和0.9%NaCl注射液,每2 d给药1次。雄鼠连续给药5周、雌...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CT-18)对大鼠生育力及早期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经皮下注射RCT-18 129、37、11 mg/(kg.d)和0.9%NaCl注射液,每2 d给药1次。雄鼠连续给药5周、雌鼠连续给药2周后,按雌雄1∶1的比例合笼交配,合笼期为2周,计算交配率。雄鼠继续给药至交配成功,雌鼠继续给药至妊娠第6天。实验过程中观察动物的一般反应、体重及摄食量变化。确定雌鼠受精后处死雄鼠,解剖检查睾丸和附睾等生殖器官。于妊娠第15天解剖孕鼠,综合评价妊娠及胚胎形成和早期发育等情况。结果 RCT-18高、中、低剂量组雌性和雄性大鼠均未出现明显的母体毒性反应。各组大鼠各脏器均未见肉眼可见的异常。各剂量RCT-18对大鼠的交配率、妊娠率、生殖系统脏器重量和系数以及早期胚胎发育均无明显影响。结论RCT-18对SD大鼠的生育力及早期胚胎发育无明显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大鼠 生育力 早期胚胎发育 毒性作用
原文传递
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建立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凯 陶磊 +5 位作者 史新昌 裴德宁 王兰 李响 饶春明 王军志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建立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TACI-Fc)的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方法采用以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作为配体的受体结合法测定TACI-Fc的生物学活性;反向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蛋白含量及纯度;ELISA法分别测定残留CHO细... 目的建立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TACI-Fc)的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方法采用以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作为配体的受体结合法测定TACI-Fc的生物学活性;反向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蛋白含量及纯度;ELISA法分别测定残留CHO细胞蛋白和蛋白A;胰蛋白酶酶切后分析肽图;其余检测项目均按《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规定进行。结果用建立的方法对重组人TACI-Fc原液和成品进行检定,各项指标均符合《人用重组DNA制品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的要求。结论建立的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具有保证产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特点,可用于该类产品的常规检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注射用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家兔胚胎及胎仔发育的毒性作用
15
作者 陈云祥 徐潘生 +8 位作者 张立将 由振强 宋翼升 张升 李红文 黄敏 王文祥 房健民 宣尧仙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1465-1468,1476,共5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CT-18)对家兔胚胎及胎仔发育的毒性作用。方法将受精后的雌兔随机分为RCT-18高、中、低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5只,于妊娠第6~18天分别经皮下注射RCT-18 51.3、14.7、4.4 m...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CT-18)对家兔胚胎及胎仔发育的毒性作用。方法将受精后的雌兔随机分为RCT-18高、中、低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5只,于妊娠第6~18天分别经皮下注射RCT-18 51.3、14.7、4.4 mg/(kg.d)和0.9%NaCl注射液,每2 d注射1次,共7次。实验过程中每天观察动物的一般反应、体重及摄食量变化,于妊娠第28天解剖孕兔,对着床、吸收胎、死胎、活胎、黄体进行计数,对胎仔的体重、身长、尾长以及外观形态、内脏和骨骼发育等指标进行考察。结果各组孕兔、胚胎形成、胎仔生长发育、外观形态、内脏和骨骼发育等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异常,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多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CT-18对妊娠家兔未见明显母体毒性和胚胎-胎仔发育毒性,无致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胚胎发育 胎仔发育 毒性作用
原文传递
采用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载体表达HBsAgCTL优势表位肽MHC单链三聚体
16
作者 陈心春 刘威龙 +5 位作者 杨桂林 刘勇军 朱秀云 张红梅 周伯平 Lybarger Lonnie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采用携带GFP报告基因腺病毒载体表达HBsAg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位MHC单链三聚体,为增强HBV特异性免疫提供新方法。方法构建小鼠MHCⅠ类分子(H-2L^d)限制的HBsAg优势CTL表位肽与MHCⅠ类分子重链(Ld)和β2M链(β2-microglobu... 目的采用携带GFP报告基因腺病毒载体表达HBsAg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位MHC单链三聚体,为增强HBV特异性免疫提供新方法。方法构建小鼠MHCⅠ类分子(H-2L^d)限制的HBsAg优势CTL表位肽与MHCⅠ类分子重链(Ld)和β2M链(β2-microglobulin,β2微球蛋白)的单链三聚体(HBsAg—SCT)。并将HBsAg-SCT亚克隆到GFP标记腺病毒载体,以HBsAg和OVA—SCT作为对照,转染293A细胞,包装产生携带HBsAg—SCT,HBsAg和OVA—SCT的重组腺病毒。结果经双酶切和克隆测序鉴定,HBsAg—SCT能成功克隆到编码GFP标记的腺病毒载体,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转染的293A细胞含有绿色荧光素蛋白。通过Western Blot进一步证实表达的重组蛋白HBsAg—SCT能与抗-Flag抗体发生反应。结论编码HBsAg—SCT的荧光蛋白腺病毒载体成功构建,并能在293A细胞中完整包装成重组腺病毒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重组 遗传 腺病毒 免疫显性表位 基因 MHC Ⅰ类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荧光抗体技术
原文传递
人sBAFF-DT388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月婷 焦玉莲 +3 位作者 崔彬 张捷 游力 赵跃然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8-52,共5页
目的制备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白喉毒素融合蛋白(hsBAFF-DT388),探讨其靶向B细胞活性。方法根据优化合成的hsBAFF-DT388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并插入克隆载体pMD19-T,采用菌落PCR、酶谱分析及DNA测序鉴定阳性克隆,重组克隆... 目的制备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白喉毒素融合蛋白(hsBAFF-DT388),探讨其靶向B细胞活性。方法根据优化合成的hsBAFF-DT388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并插入克隆载体pMD19-T,采用菌落PCR、酶谱分析及DNA测序鉴定阳性克隆,重组克隆载体经双酶切后插入表达载体pColdⅡ,并鉴定重组表达载体。重组菌株经ITPG诱导,SDS-PAGE分析及Western blot鉴定,经Ni2+-NTA层析柱纯化,检测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获得hsBAFF-DT388高效表达菌株,目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40%左右。重组蛋白与BAFF受体阳性细胞特异性结合并对人B细胞系Hmy2.CIR具有靶向细胞毒作用。结论成功构建hsBAFF-DT388表达载体,获得具有靶向B细胞活性的重组蛋白,为其在B细胞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白喉类毒素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大肠杆菌
原文传递
人源抗BLyS单链抗体的筛选及其构建与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钱尼良 张晶 +6 位作者 高柳村 万德有 冯红茹 刘蕴慧 杨懿 高新 宋海峰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8-643,共6页
目的:从人源单链抗体库中筛选抗B细胞刺激因子(BLy S)的单链抗体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实现单链抗体的表达。方法:以哺乳动物细胞展示型人源Sc Fv抗体库为起始文库,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分选,获得荧光强度最强、比例为0.1%的阳性细胞。从... 目的:从人源单链抗体库中筛选抗B细胞刺激因子(BLy S)的单链抗体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实现单链抗体的表达。方法:以哺乳动物细胞展示型人源Sc Fv抗体库为起始文库,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分选,获得荧光强度最强、比例为0.1%的阳性细胞。从候选细胞中提取质粒并转化至DH5α中进行扩增,得到质粒转染293T细胞作为下一轮筛选所需的抗体库。经过依次降低抗原浓度进行了3轮分选得到2个候选的Sc Fv序列。经序列分析,选择其中一种单链抗体基因,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分泌型表达质粒,转染293E细胞并通过镍亲和层析纯化获得B-10 Sc Fv抗体蛋白并通过Fortie Bio Octet QK进行亲和力分析。结果:经过3轮筛选获得了全新的抗BLy S Sc Fv抗体序列,成功构建并表达了anti-Bly S Sc Fv抗体蛋白,该单链抗体与的BLy S亲和常数为3.08 nmol·L-1。结论:从哺乳动物细胞展示型人源Sc Fv抗体库中成功获得了可结合BLy S的全新单链抗体基因序列,该单链抗体与BLy S具有较高的亲和力,这为后续的活性研究以及产品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 b细胞刺激因子 哺乳动物细胞展示型人源ScFv抗体库 单链抗体
原文传递
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R-CHOP方案治疗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苏 陈莉 +3 位作者 陈洁 章卫平 倪雄 杨建民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1年第12期730-734,共5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联合R-CHOP方案治疗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39例接受rhGM-CSF联合R-CHOP方案及39例接受R-...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联合R-CHOP方案治疗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39例接受rhGM-CSF联合R-CHOP方案及39例接受R-CHOP方案治疗的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总反应率(ORR)、完全缓解(CR)率、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rhGM-CSF联合R-CHOP方案组及R-CHOP方案组的ORR分别为87.2%(34/39)、82.1%(32/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4,P=0.53),CR率分别为71.8%(28/39)、56.4%(22/39),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2.006,P=0.157)。随访截至2020年9月19日,rhGM-CSF联合R-CHOP方案组生存32例,死亡7例,其中1例死于肠癌,原发病仍处于CR状态;R-CHOP方案组生存32例,死亡7例。rhGM-CSF联合R-CHOP方案组及R-CHOP方案组2年OS率分别为82.5%、73.9%(χ^(2)=0.038,P=0.845),2年PFS率分别为67.1%、55.2%(χ^(2)=0.457,P=0.499)。亚组分析结果显示,rhGM-CSF联合R-CHOP方案组及R-CHOP方案组的生发中心B细胞型亚组间、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亚组间、Lugano分期Ⅰ~Ⅱ期亚组间、Lugano分期Ⅲ~Ⅳ期亚组间、年龄<60岁亚组间、年龄≥60岁亚组间CR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其所致感染,两组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及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予支持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rhGM-CSF联合R-CHOP方案用于初治DLBCL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 弥漫性 重组人粒巨噬细胞刺激因子 利妥昔单抗
原文传递
注射用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在恒河猴体内的安全性
20
作者 陈智勤 陈云祥 +7 位作者 卢觅佳 辛艳飞 陈浩 张丽丽 黄敏 王文祥 房健民 宣尧仙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8期1137-1142,共6页
目的评价注射用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CT-18)在恒河猴体内的安全性。方法将恒河猴随机分为4组:低、中、高剂量RCT-18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低、中、高剂量RCT-18组分别经皮下注射4.6、16.1、57.5 mg/(kg.次)RCT-18,... 目的评价注射用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CT-18)在恒河猴体内的安全性。方法将恒河猴随机分为4组:低、中、高剂量RCT-18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低、中、高剂量RCT-18组分别经皮下注射4.6、16.1、57.5 mg/(kg.次)RCT-18,对照组经皮下注射0.7 ml/(kg.次)0.9%氯化钠注射液,每3 d上午同一时间给药1次,共给药91次。每天上午观察记录恒河猴的一般体征,每周常规监测体温1次,并在第1、2、3、13、14、15、28、29和30次给药前、给药后0.5、1、2、4和24 h增加测量动物体温次数。给药0.5、1.5、3、4.5、6、7.5、9个月(停药次日)及停药48 d(恢复期结束),分别对心电图、眼科、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尿常规、血清抗RCT-18抗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类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IgG、IgA和IgM)等各项指标进行检查。给药3、6、9个月和恢复期结束,每组各解剖2只猴,进行脏器大体观察,计算脏器系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临床反应主要表现为给药后的体温升高;血液学指标出现具有一定剂量-反应关系的单核细胞(monocyte,MONO)数和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IC)升高或网织红细胞平均体积(mean reticulocyte volume,MCVr)降低;3个剂量RCT-18组恒河猴的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且未见明显的脏器大体病变;3个剂量RCT-18组均出现无明显剂量相关但可逆的脾小结和淋巴滤泡萎缩;在整个试验期内未检测出血清中的抗RCT-18抗体;3个剂量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gD+细胞(成熟B淋巴细胞)比率均略有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G、IgA和IgM从给药0.5~1.5个月后开始明显下降,恢复期结束时,除了中剂量的IgA水平,其他3个剂量RCT-18组的IgG、IgA和IgM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结论 RCT-18对恒河猴具有明显的但可恢复的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安全性评价 免疫抑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