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al gastric tube resection with vascular preservation for gastric tube cancer: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被引量:1
1
作者 Masahiro Yura Kazuo Koyanagi +12 位作者 Kiyohiko Adachi Asuka Hara Keita Hayashi Yuki Tajima Yasushi Kaneko Hiroto Fujisaki Akira Hirata Kiminori Takano Kumiko Hongo Kikuo Yo Kimiyasu Yoneyama Reiko Dehari Motohito Nakagaw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CIE CAS 2020年第9期397-406,共10页
BACKGROUND Survival rates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undergoing esophagectomy have improved,but the prevalence of gastric tube cancer(GTC)has also increased.Total resection of the gastric tube with lymph node ... BACKGROUND Survival rates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undergoing esophagectomy have improved,but the prevalence of gastric tube cancer(GTC)has also increased.Total resection of the gastric tube with lymph node dissection is considered a radical treatment,but GTC surgery is more invasive and involves a higher risk of severe complications or death,particularly in elderly patients.CASE SUMMARY We report an elderly patient with early GTC that had invaded the duodenum who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resection of the distal gastric tube and Roux-en-Y(R-Y)reconstruction.The tumor was a type 0-IIc lesion with ulcer scars surrounding the pyloric ring.Endoscopic submucosal resection was not indicated because the primary lesion was submucosally invasive,was undifferentiated type,surrounded the pyloric ring,and had invaded the duodenum.Resection of distal gastric tube with R-Y reconstruction was safely performed,with preservation of the right gastroepiploic artery(RGEA)and right gastric artery(RGA).CONCLUSION Distal resection of the gastric tube with preservation of the RGEA and RGA is a good treatment opt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cT1bN0 GTC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gastric tu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tube cancer Distal resection Preservation of right gastroepiploic artery and right gastric artery Elderly patients Duodenal invasion Case report Posterior mediastinal reconstruction
下载PDF
Totally Endoscopic (Thoracoscopic and Laparoscopic) Radical Esophagectomy with Gastric Tube Reconstruction through a Small Neck Incision: An Early Experience with Thirty Egyptian Patients
2
作者 Adel Denewer Adel Fathi +6 位作者 Ahmed Setit Mohamed Hegazy Ashraf Khater Osama Hussein Sameh Roshdy Fayez Shahatto Fathy Denewer 《Surgical Science》 2014年第5期214-223,共10页
Background: 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 nowadays is replacing the classic open technique. Additional studies are needed to confirm its safety and efficacy. Methods: thirty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rcinoma were ... Background: 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 nowadays is replacing the classic open technique. Additional studies are needed to confirm its safety and efficacy. Methods: thirty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rcinoma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preoperatively and they underwent thoracoscopic and laparoscopic procedures for assessment of resectability. Resectablepatients underwent radical esophagectomy with gastric tube reconstruction through a four-cm neck incision. Results: 17 patients were operable and 13 patients were inoperable. The mean operative time for the whole procedure was 5.97 ± 1.66 hours. The mean blood loss was 250 ± 138.07 cc. The mean overall hospital stay was 17.47 ± 5.49 daysdays. Comm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luded pneumonia (13.3%) pleural effusion (6.7%), cervical anastomotic leakage (10%), and wound infection (13.3%). One patient died in the early postoperative period. Conclusions: we conclude that totallyendoscopic (thoracoscopic and laparoscopic) esophagectomy is feasible and relatively safe technique. Beside its efficacy as an assessment tool, total esophagectomy and lymphadenectomy could be performed in the same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ORACOSCOPIC LAPAROSCOPIC RADICAL ESOPHAGECTOMY gastric reconstruction esophagus Cancer
下载PDF
Pedunculated gastric tube interposition in an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 with prepyloric adenocarcinoma 被引量:2
3
作者 Tatsuo Kanda Yu Sato +7 位作者 Kazuhito Yajima Shin-ichi Kosugi Atsushi Matsuki Takashi Ishikawa Takeo Bamba Hajime Umezu Tsutomu Suzuki Katsuyoshi Hatakeyam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SCIE CAS 2011年第5期75-78,共4页
Gastric carcinoma is one of the malignancies that are most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esophageal carcinoma.We describe herein our device for advanced esophageal cancer associated with early gastric cancer in the antru... Gastric carcinoma is one of the malignancies that are most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esophageal carcinoma.We describe herein our device for advanced esophageal cancer associated with early gastric cancer in the antrum.A 57-year-old man presenting with dysphagia and upper abdominal pain wa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Preoperative examinations revealed locally advance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of the middle thoracic esophagus (T3N0M0 Stage ⅡA) and mucosal 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 of the gastric antrum (T1N0M0 Stage ⅠA).Although the gastric tumor appeared to be an intramucosal carcinoma,its margin was obscure,so endoscopic en-bloc resection was considered inadequate.We chose surgical resection of the gastric tumor as well as the esophageal SCC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 5-fluorouracil and cisplatin for advanced esophageal cancer.Following transthoracic esophagectomy with three-field lymph node dissection,the gastric carcinoma was removed by gastric antrectomy,which preserved the right gastroepiploic vessels,and a pedunculated short gastric tube was used as the esophageal substitute.Twenty-eight months after the surgery,the patient is well with no evidence of cancer recurrence.Because it minimizes surgical stress and organ sacrifice,gastric tube interposition is a potentially useful technique for esophageal cancer associated with localized early gastric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rectomy EARLY gastric CANCER ESOPHAGEAL CANCER ESOPHAGEAL reconstruction gastric tube
下载PDF
食管癌改良管状胃手术和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滕靖琰 张强 +2 位作者 尚攀 李桂亚 袁浩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3年第2期131-136,共6页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总死亡率在全球癌症范围内排在前列,对癌症患者具有较大的威胁。近年来,虽然我国食管癌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属于食管癌高发地区,食管癌的诊治问题仍不容忽视。目前,食管癌的治疗仍是以...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总死亡率在全球癌症范围内排在前列,对癌症患者具有较大的威胁。近年来,虽然我国食管癌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属于食管癌高发地区,食管癌的诊治问题仍不容忽视。目前,食管癌的治疗仍是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通过手术切除病变部位是根治食管癌的主要手段。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管状胃代食管成为最常用的食管重建方式,该方式与以往的全胃代食管方式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但仍会出现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胃食管反流等相关并发症。为了进一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大量研究对管状胃进行了革新和发展,使得管状胃技术更加的成熟和实用,同时荧光血管成像技术、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等相关领域的改进与普及也为管状胃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发展也为食管癌的ERAS方案提供了支持。本文对近年来管状胃成形术以及其改良术式的研究情况、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改良管状胃 吻合口瘘 消化道重建
下载PDF
管状胃上提术在下咽颈段食管癌术中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王康 许莉 +6 位作者 施涛 季俊峰 钱建军 易俊 王志颐 陈伟 江满杰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管状胃上提术在下咽颈段食管癌术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下咽颈段食管癌术患者行管状胃上提术的临床资料,其中下咽颈段食管癌初发者4例,复发者1例。结果患者采用胸腔镜辅助下管状胃上提术4例,达芬奇机器... 目的探讨管状胃上提术在下咽颈段食管癌术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下咽颈段食管癌术患者行管状胃上提术的临床资料,其中下咽颈段食管癌初发者4例,复发者1例。结果患者采用胸腔镜辅助下管状胃上提术4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管状胃上提术1例。保留喉功能全咽全食管切除2例,喉全切+全咽+全食管切除3例;术后病理为鳞状细胞癌4例,腺癌1例;术后一过性胸腔瘘1例,术后放疗后咽瘘1例;术后1个月内全部恢复经口饮食。随访6~44个月,死亡3例(术后6个月因肺转移癌肺出血死亡1例,术后13个月因局部复发并发心衰死亡1例,术后44个月因食管、肺转移并发恶液质死亡1例);带瘤生存2例(术后1年肺转移1例,术后3个月颈淋巴结转移、术后11个月腹腔淋巴结及肾上腺转移1例)。结论下咽颈段食管癌恶性程度高,腺癌少见,胸腔镜或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咽颈段食管癌术中管状胃修复术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可控,值得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肿瘤 颈段食管肿瘤 手术 修复 腺癌 胸腔镜 达芬奇机器人 管状胃
下载PDF
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胸胃采用不同上提路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焕文 杜铭 +2 位作者 吴庆琛 杨双强 张主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88-789,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胸胃采用不同上提路径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2009年6月~2009年12月共35例患者行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分为食管床路径组和胸骨后路径组,胸骨后路径组20例,食管床路径组15例。评价指标包括手术出血量...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胸胃采用不同上提路径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2009年6月~2009年12月共35例患者行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分为食管床路径组和胸骨后路径组,胸骨后路径组20例,食管床路径组15例。评价指标包括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切除淋巴结的数量、术后胃液量、围术期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2组间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切除淋巴结的数量、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胸骨后路径组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和胃液量均明显少于食管床路径组,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却明显高于食管床路径组。结论: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胸胃采用不同上提路径各有利弊,应随个体病例而确定使用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腹腔镜 胸胃重建
下载PDF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消化道不同重建径路术后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0
7
作者 孔敏 陈保富 +4 位作者 朱成楚 马德华 王春国 张波 叶加洪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12期1082-1085,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消化道不同重建径路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125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94例经食管床径路(食管床组)、31例经胸骨后径路(胸骨后组)重建消化道,比较2...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消化道不同重建径路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125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94例经食管床径路(食管床组)、31例经胸骨后径路(胸骨后组)重建消化道,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2组围术期无死亡病例。食管床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胸骨后组,但无统计学差异(4.3%vs.16.1%,χ2=3.302,P=0.069),术后第1天胃肠减压液量明显多于胸骨后组[(306.0±151.7)ml vs.(118.6±76.9)ml,t=6.591,P=0.000],术后第1天胸引流液量明显少于胸骨后组[(306.4±195.7)ml vs.(419.0±257.6)ml,t=-2.559,P=0.012]。2组术后肺部感染、心房纤颤、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消化道不同重建径路术后疗效差异不大,应综合病人个体化选择消化道重建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腹腔镜 胸胃重建
下载PDF
近半胃切除术食管胃前壁吻合加胃底重建抗反流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夏术森 王崇树 +3 位作者 李勋 周彤 张广军 魏寿江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08-310,共3页
目的:探讨近半胃切除术食管胃前壁吻合加胃底重建的抗反流作用。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行食管胃前壁吻合加胃底重建,对照组40例行食管胃后壁吻合。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并分析两组术后上消化道钡餐检查钡剂反流入食管,... 目的:探讨近半胃切除术食管胃前壁吻合加胃底重建的抗反流作用。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行食管胃前壁吻合加胃底重建,对照组40例行食管胃后壁吻合。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并分析两组术后上消化道钡餐检查钡剂反流入食管,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出血、狭窄、瘘及术后上腹部疼痛、烧心及反酸等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上消化道钡餐检查钡剂反流入食管、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及术后上腹部疼痛、烧心及反酸等并发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均未出现吻合口出血、狭窄及瘘。结论:近半胃切除术食管胃前壁吻合加胃底重建术能明显降低病人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及上腹疼痛、烧心及反酸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半胃切除 食管胃吻合 胃底重建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反穿刺技术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食管-残胃吻合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捷 王家兴 +3 位作者 刘召洪 张恒 杨志 林龙英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反穿刺技术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食管-残胃吻合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我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手术中采用反穿刺技术,即切开食管前壁置入反穿刺器,由切口上方3 cm穿出导线后闭合食管完成吻合器钉座置... 目的探讨反穿刺技术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食管-残胃吻合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我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手术中采用反穿刺技术,即切开食管前壁置入反穿刺器,由切口上方3 cm穿出导线后闭合食管完成吻合器钉座置入,再通过辅助小切口在镜下完成食管-残胃吻合11例。结果 11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212.1±47.9)min,完成吻合时间(63.5±9.7)min,钉座置入时间(20.5±6.8)min,术中出血量(136±28)ml,辅助切口长度(4.6±0.5)cm,术后排气时间(2.3±0.6)d,住院时间(10.7±2.2)d,肿瘤距食管断端距离(4.3±1.1)cm。围手术期无死亡,无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食管断端均未见肿瘤浸润。11例随访(17.8±3.2)月,无复发,术后3个月发现吻合口狭窄1例,经内镜下扩张后缓解。结论反穿刺技术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手术中完成食管-残胃吻合能简化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吻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反穿刺技术 食管-残胃吻合 消化道重建
下载PDF
食管空肠π形Roux-en-Y吻合术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化疗方案对胃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白浪 高永涛 +1 位作者 樊华 刘涛 《中国医刊》 CAS 2021年第3期265-267,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空肠π形Roux-en-Y吻合术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化疗方案对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胃癌根治+食管空肠π形Roux-en-Y吻合术的患者120例,根据术后应用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食管空肠π形Roux-en-Y吻合术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化疗方案对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胃癌根治+食管空肠π形Roux-en-Y吻合术的患者120例,根据术后应用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2例,术后接受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化疗;对照组58例,术后接受FOLFOX6方案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消化道重建情况(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营养指标恢复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进食后胃疼、反酸、烧心等不适。观察组的术后发热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及体重等各项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两组各项营养指标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客观有效率为64.52%(40/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48%(20/58),差异有显著性(χ^(2)=10.812,P<0.05)。结论食管空肠π形Roux-en-Y吻合术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化疗对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无明显不良影响,且可促进患者营养功能恢复,提高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食管空肠π形Roux-en-Y吻合术 营养功能 消化道重建
下载PDF
胸胃不同上提路径对于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汪灏 郑如恒 +1 位作者 冯明祥 谭黎杰 《中国临床医学》 2009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胸胃经胸骨后路径或食管床路径对于患者术后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06年7月—2008年6月共75例患者行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其中采用胸骨后路径40例,食管床路径35例。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 目的:探讨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胸胃经胸骨后路径或食管床路径对于患者术后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06年7月—2008年6月共75例患者行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其中采用胸骨后路径40例,食管床路径35例。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开发的生活质量量表(QLQ)核心量表(C-30)和食管癌补充量表(OES-18)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胸骨后路径组的吻合口瘘发生率(22.5%)明显高于食管床路径组(8.6%)。术后第2周时胸骨后组的吞咽困难和进食困难的评分高于食管床组,而总体状况评分低于食管床组;术后第12、24周胸骨后组的呼吸困难和反流症状评分低于食管床组,而总体状况评分高于食管床组。结论:术后早期胸骨后路径由于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因而生活质量较低,但因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小并且十二指肠液返流轻微,故中长期的生活质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切除术 生活质量 胸胃重建
下载PDF
复杂食管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付印 黄杰 +2 位作者 康敢军 谢颂平 梁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0期60-63,共4页
复杂食管癌是指切除困难和/或切除后消化道重建困难常规手术无法治疗的食管癌。本文将复杂食管癌分为三类:部位复杂,颈段食管癌;病变复杂,双源癌(食管癌合并胃癌);病史复杂,残胃食管癌。复杂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是一种跨学科的治疗方法,手... 复杂食管癌是指切除困难和/或切除后消化道重建困难常规手术无法治疗的食管癌。本文将复杂食管癌分为三类:部位复杂,颈段食管癌;病变复杂,双源癌(食管癌合并胃癌);病史复杂,残胃食管癌。复杂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是一种跨学科的治疗方法,手术涉及喉、咽、食管和胃肠的切除与功能重建,与普通食管癌相比,复杂食管癌具有临床少见、手术操作复杂、治疗经验相对不足等特点。手术医生根据各自的经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每种手术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至今尚无统一的手术方式,对其外科治疗无法开展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只能根据少数的个例治疗经验和个体病变寻求最佳各治疗方案。本文对三类复杂食管癌的常见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分别进行阐述,总结各种手术经验,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食管癌 消化道重建 颈段食管癌 双源癌 残胃食管癌
下载PDF
管状胃加胃底重建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罗世忠 李明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2期79-80,83,共3页
目的探讨研究管状胃加胃底重建减压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3例符合条件、患有食管癌且需进行手术的患者,并将其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管状胃加胃底重建减压食管癌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只... 目的探讨研究管状胃加胃底重建减压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3例符合条件、患有食管癌且需进行手术的患者,并将其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管状胃加胃底重建减压食管癌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用管状胃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完成之后均存在一定的胃食管反流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24 h酸反流次数、最长持续反流时间、pH值<4的总时间、以及pH值<4占总检测时间的百分比均较低(P<0.05)。在治疗完成1年后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食管炎症、糜烂、溃疡、以及吻合口异常,且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管状胃加胃底重建减压食管癌术的疗效优于单纯的管状胃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胃 胃底重建 胃食管反流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消化道重建路径的选择对食管癌手术联合胸腔镜治疗的效果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锡贵 李太东 +2 位作者 倪武 毛岸云 林育超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6期2046-2048,共3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不同重建径路对食管癌手术联合胸腔镜治疗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85例胸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经食管床径路(食管床组)、42例经胸骨后径路(胸骨后路组)手术,比较... 目的探讨消化道不同重建径路对食管癌手术联合胸腔镜治疗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85例胸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经食管床径路(食管床组)、42例经胸骨后径路(胸骨后路组)手术,比较两个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胃液引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个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胃管留置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手术期间均无死亡病例。食管床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胸骨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手术组在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呼吸衰竭以及心律失常方面的发生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消化道不同重建径路术后疗效差异不大,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消化道重建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消化道重建 食管癌
下载PDF
胃管状成形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昊 张临友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胃管状成形术在食管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2007年7月至2010年3月间172例胃管状成形重建食管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潴留,吻合口瘘及胸胃瘘,乳糜胸,胸... 目的探讨胃管状成形术在食管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2007年7月至2010年3月间172例胃管状成形重建食管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潴留,吻合口瘘及胸胃瘘,乳糜胸,胸胃综合征,倾倒综合征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172例患者的手术时间100~400 min,平均(239±93)min;术中失血100~2 000 mL,平均(811±386)mL;术后住院时间9~21天,平均(13±2.7)天;食管吻合口瘘12例,胸胃瘘4例,乳糜胸3例,切口感染5例,无术后胃潴留,胸胃综合征,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胃管状成形食管癌切除术安全、可靠,符合解剖学特点,能够改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管状成形术 食管癌 生存质量
下载PDF
管状胃与全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晓林 杜振宗 +3 位作者 李安桂 张立飞 林峰 宋剑非 《华夏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5-10,共6页
目的:探讨管状胃代食管手术与全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接受食管癌手术的109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管状胃组(A组,56例)和全胃组(B组,53例),另选取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C组... 目的:探讨管状胃代食管手术与全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接受食管癌手术的109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管状胃组(A组,56例)和全胃组(B组,53例),另选取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C组,52例)。比较管状胃组和全胃代食管组患者在术中吻合口位置、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减压量、术后胃肠减压时间、胸腔闭式引流管拔除时间、胸腔引流液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个月的肺功能等临床指标的差异。应用食管测压、24hpH值检测以及食管胃镜等方法,进行胸胃功能检测。结果:管状胃组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全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胃组和全胃组术后胸胃功能较对照组下降,但管状胃组疗效较好,3组相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术式食管癌术后胸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管状胃代食管术后胸围功能较全胃代食管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管状胃 全胃代食管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黄国正 李月明 钱晓萍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1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于2011年6月.2013年3月收治的15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实验组患者给予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对照组给予全胃代食管... 目的探讨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于2011年6月.2013年3月收治的15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实验组患者给予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对照组给予全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传统手术方式。术后比较两组患者吻合曰瘘、胸胃综合征、切缘癌残留、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吻合口瘘和切缘癌残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重建消化道技术,更加满足生理和解剖的要求,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胃 食管癌 消化道重建术 应用
下载PDF
不同食管重建方式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志维 李宗荣 林辉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比较管状胃代食管及全胃代食管的食管重建方式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96例行管状胃代食管重建(管状胃组),56例行全胃代食管重建(全胃组)。比较两... 目的比较管状胃代食管及全胃代食管的食管重建方式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96例行管状胃代食管重建(管状胃组),56例行全胃代食管重建(全胃组)。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及36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管状胃组胃排空延迟及反流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全胃组(均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及36个月,管状胃组的躯体、角色、社会功能及总体症状得分均优于全胃组(均P<0.05)。结论与全胃代食管重建比较,管状胃代食管重建能有效地减少患者术后胃排空障碍及反流的发生,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食管重建 管状胃 全胃 并发症 生存质量
下载PDF
管状胃重建在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殷青辉 曾祥泰 +2 位作者 王学中 叶斌 李才胜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2期50-52,共3页
目的评价管状胃重建在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确诊为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144例患者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两组,传统组(76例)行食管-残胃吻合,管状胃组(68例)则行食管-... 目的评价管状胃重建在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确诊为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144例患者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两组,传统组(76例)行食管-残胃吻合,管状胃组(68例)则行食管-管状胃吻合,观察术后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食管-残胃吻合后有35.5%的患者出现胃食管反流,管状胃组有16.1%的患者出现胃食管反流,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传统组食管-残胃吻合后有22.3%的患者经胃镜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管状胃组有7.5%的患者经胃镜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管状胃术式较传统残胃-食管吻合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Siewert分型 消化道重建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重建术和三腔代胃重建术对患者营养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卫国 董世平 《医学综述》 2016年第8期1643-1645,共3页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重建术和三腔代胃重建术对患者营养指标、消化道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2月至2015年2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80例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2...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重建术和三腔代胃重建术对患者营养指标、消化道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2月至2015年2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80例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98例)。观察组采用三腔代胃重建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食管空肠重建术进行治疗,并对其术后2个月的血浆营养参数等营养指标;代胃肠管储存和排空能力、食管下段的胆酸量和p H值等消化道症状及进食量、体质量等生活质量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血红蛋白、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的增加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0.2)g/L比(1.1±0.3)g/L,(4.7±0.9)g/L比(4.0±0.6)g/L,(7.0±2.4)g/L比(5.8±1.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胃肠症状评估量表评分及倾倒症状、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0±0.8)分比(4.0±1.1)分,1.2%(1/82)比12.2%(12/98),14.6%(12/82)比28.6%(28/98)],食管下段的p H值、钡剂排空时间、闲置肠管最大直径大于对照组[15.2±3.8比9.4±2.2,(27.3±8.7)min比(7.1±1.3)min,(4.6±1.0)cm比(3.3±0.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体质量、每日进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54.2±3.1)kg比(52.0±2.9)kg,(168±29)g比(129±39)g],每日进餐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3.6±0.7)次比(4.8±0.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胃切除术后采用三腔代胃重建术具有简单、省时、易行的优势,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指标、消化道症状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胃切除 食管空肠重建术 三腔代胃重建术 营养指标 消化道症状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