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orectal emergencies 被引量:4
1
作者 Varut Lohsiriwat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26期5867-5878,共12页
Anorectal emergencies refer to anorectal disorders presenting with some alarming symptoms such as acute anal pain and bleeding which might require an immediate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diagnosis and man... Anorectal emergencies refer to anorectal disorders presenting with some alarming symptoms such as acute anal pain and bleeding which might require an immediate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mmon anorectal emergencies such as acutely thrombosed external hemorrhoid, thrombosed or strangulated internal hemorrhoid, bleeding hemorrhoid, bleeding anorectal varices, anal fissure, irreducible or strangulated rectal prolapse, anorectal abscess, perineal necrotizing fasciitis(Fournier gangrene), retained anorectal foreign bodies and obstructing rectal cancer.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as anorectal non-surgical emergencies and some anorectal emergencies in neonates are also discussed. The last part of this review dedicates to the management of early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common anorectal procedures that may present as an emergency including acute urinary retention, bleeding, fecal impaction and anorectal sepsis. Although many of anorectal disorders presenting in an emergency setting are not life-threatening and may be successfully treated in an outpatient clinic, an accurate diagnosis and proper management remains a challenging problem for clinicians. A detailed history taking and a careful physical examination, including 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 and anoscopy, is essential for correct diagnosis and plan of treatment. In some cases, some imaging examinations, such as endoanal ultrasonography and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scan of whole abdomen, are required. If in doubt, the attending physicians should not hesitate to consult an expert e.g., colorectal surgeon about the diagnosis, proper management and appropriate follow-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Orectal EMERGENCIES HEMORRHOID FISSURE abscess rectal prolapse Sepsis COMPLICATION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Imperforate anus rectal cancer
下载PDF
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nasal type) presenting as a perianal abscess: 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2
作者 Yan-Ni Liu Yong Zhu +9 位作者 Jia-Jun Tan Guang-Shu Shen Shu-Liang Huang Chun-Gen Zhou Shao-Hua Huangfu Rui Zhang Xiao-Bo Huang Ling Wang Qi Zhang Bin Ji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9年第8期992-1000,共9页
BACKGROUND 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NK) T-cell lymphoma(ENKTL), nasal type is a rare subtype of extranodal non-Hodgkin lymphoma characterized by vascular damage and necrosis. The lesions usually present in the nasal ... BACKGROUND 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NK) T-cell lymphoma(ENKTL), nasal type is a rare subtype of extranodal non-Hodgkin lymphoma characterized by vascular damage and necrosis. The lesions usually present in the nasal cavity and adjacent tissues, however, the disease originates from the gastrointestinal or genitourinary tract in 25% of cases. Since rectal involvement in ENKTL is rare, rectal symptoms in the course of ENKTL are often misdiagnosed and considered to be related to benign diseases such as rectal fistula or perianal abscess.CASE SUMMARY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24-year-old Han Chinese female who initially presented with a perianal abscess that was subsequently diagnosed as nasal type ENKTL.Due to typical perianal pain, perianal abscess was diagnosed and surgical incision and drainage were performed. After recurrent, severe anal hemorrhages leading to hypovolemic shock and multiple surgeries, a diagnosis of ENKTL was made. The patient's condition gradually deteriorated, and she died shortly after initiation of chemotherapy.CONCLUSION Systemic and neoplastic diseases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ny potentially benign perianal abscess complicated with recurrent hemorrh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 T-CELL LYMPHOMA PERIANAL abscess LYMPHOMA rectal involvement Case report
下载PDF
改良Hanley术联合拖线疗法治疗坐骨直肠间隙肛周脓肿临床观察
3
作者 关蕾 桂恒 +2 位作者 余国庆 陈维天 石春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6-119,共4页
目的分析坐骨直肠间隙肛周脓肿患者采用改良Hanley术联合拖线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坐骨直肠间隙肛周脓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改良Hanley术联合拖线疗法)和对照组(切开内口挂线疗法),每组40例。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目的分析坐骨直肠间隙肛周脓肿患者采用改良Hanley术联合拖线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坐骨直肠间隙肛周脓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改良Hanley术联合拖线疗法)和对照组(切开内口挂线疗法),每组40例。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Wexner量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价疼痛、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创面面积、治疗效果、肛门功能、生活质量、切口愈合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后遗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7 d、21 d创面面积较小;观察组术后3 d、7 d患者VAS评分、创面分泌物评分、创面肿胀度评分较低,肉芽生长情况评分较高;术后7、28 d Wexner量表评分较低;术后7 d的SF-36评分较高;切口愈合时间较短,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为5.0%(2/40),低于对照组的22.5%(9/40)(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改良Hanley术联合拖线疗法可减轻坐骨直肠间隙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疼痛,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直肠间隙肛周脓肿 改良Hanley术 拖线疗法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肛周浅表器官联合直肠腔内彩超检查在肛周脓肿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蒲永平 王欣 +3 位作者 程思俊 陈奕铭 巫加 袁学刚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8期953-955,共3页
目的:分析肛周浅表器官联合直肠腔内彩超检查在肛周脓肿诊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目的:分析肛周浅表器官联合直肠腔内彩超检查在肛周脓肿诊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6例。试验组患者采取肛周高频浅表器官与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对照组患者采取肛周常规彩超检查。以手术探查与病理结果为标准,对比两组患者在肛周脓肿的阳性检出结果、诊断正确率、内口检查、与肛门直肠周围肌肉关系、感染范围等检查指标的符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肛周脓肿阳性检出结果和诊断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内口检查、与肛门直肠周围肌肉关系、病灶感染范围等检查指标的符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任何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肛周浅表器官联合直肠腔内的彩超检查方法有助于肛周脓肿的诊断以及定位,能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为可靠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脓肿 彩超 影像学 浅表器官超声 直肠腔内超声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对直肠周围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莫波 何琴 +1 位作者 马娟 徐兵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4期1535-1537,共3页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对直肠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本院采用手术治疗的48例直肠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后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对直肠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本院采用手术治疗的48例直肠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后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然后将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构成、术前和术后1、3d及10d的水肿程度及相关血清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构成好于对照组,术后1、3d及10d的水肿程度及相关血清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有效促进直肠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对于患者的水肿及相关血清指标的控制也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治疗 直肠脓肿 术后创面愈合 相关血清指标
下载PDF
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2
6
作者 俞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治术与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浙江省绍兴第二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116例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研究组采用一次性根...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治术与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浙江省绍兴第二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116例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研究组采用一次性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术后并发症、IL-1α、IL-6、TNF-α、IL-4、IL-10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有效率和显效率高,住院时间短,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P <0.05);术后第1和7天,研究组IL-1α、IL-6及TNF-α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研究组IL-1α、IL-6及TNF-α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而IL-4和IL-10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总有效率较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疾病 脓肿 引流术 外科手术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超声定位下微创治疗低位肛周脓肿22例报告 被引量:3
7
作者 杨维民 王筑 罗柳萍 《微创医学》 2016年第5期706-707,71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下微创治疗低位肛周脓肿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超声定位下的微创方法治疗22例低位肛周脓肿患者,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22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经过一次治疗痊愈13例,二次治疗痊愈8例,三次治疗痊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下微创治疗低位肛周脓肿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超声定位下的微创方法治疗22例低位肛周脓肿患者,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22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经过一次治疗痊愈13例,二次治疗痊愈8例,三次治疗痊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术后随访6个月,无形成肛瘘者。结论采用超声定位可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保证微创治疗效果,具有出血量少、痛苦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肛周脓肿 超声定位 微创治疗
下载PDF
改道置管引流术治疗直肠黏膜下脓肿45例
8
作者 高晶 张少军 +1 位作者 应光耀 陆金根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9期62-63,69,共3页
目的探讨改道置管引流术治疗直肠黏膜下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直肠黏膜下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予改道置管引流术,对照组予传统切开引流术;观察两组患者治愈率、治愈时间及术后疼痛情况、复发情况,并评... 目的探讨改道置管引流术治疗直肠黏膜下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直肠黏膜下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予改道置管引流术,对照组予传统切开引流术;观察两组患者治愈率、治愈时间及术后疼痛情况、复发情况,并评价肛门功能。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7.3%和68.9%,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术后48 h、7天、14天换药时局部疼痛评分均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3个月比较,肛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疾病复发率分别为2.3%、32.3%,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道置管引流术治疗直肠黏膜下脓肿可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黏膜下脓肿 手术疗法 改道置管引流术
下载PDF
直肠内挂线法与切开挂线法治疗肛提肌以上脓肿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嘉俊 赫兰晔 +1 位作者 李华宏 李华山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714-717,727,共5页
目的观察比较直肠内挂线法与切开挂线法治疗肛提肌以上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5月—2018年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治疗的60例肛提肌以上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直肠内挂线法治疗,对照组患者... 目的观察比较直肠内挂线法与切开挂线法治疗肛提肌以上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5月—2018年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治疗的60例肛提肌以上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直肠内挂线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挂线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的各项临床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肛门疼痛情况,统计2组患者手术后的临床疗效,随访2组患者术后3个月肛门括约肌控便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疼痛分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3个月的肛门括约肌功能Wexne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肠内挂线法是一种治疗肛提肌以上脓肿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手术耗时短、住院时间短、切口愈合快、术后疼痛轻、对肛门内外括约肌损伤小等优势,可更好地保护肛门括约肌的控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内挂线法 切开引流挂线法 肛提肌以上脓肿
下载PDF
直肠癌术后并发肛周脓肿危险因素探讨及护理策略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珏 梁娅 《基层医学论坛》 2021年第3期317-319,共3页
目的分析直肠癌术后并发肛周脓肿的危险因素,探讨其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0年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9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肛周脓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发生肛周脓肿)65例,对照组(未发生... 目的分析直肠癌术后并发肛周脓肿的危险因素,探讨其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0年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9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肛周脓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发生肛周脓肿)65例,对照组(未发生肛周脓肿)125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分析肛周脓肿的相关危险因素。对出现肛周脓肿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并采取相关护理措施,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住院时间、年龄、白细胞计数以及肛周疾病情况与直肠癌术后患者并发肛周脓肿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在55岁以上、患有肛周疾病、白细胞计数≤4×109/L以及住院时间>30 d为直肠癌术后并发肛周脓肿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满意度为95.4%,明显高于干预前的7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术后肛周脓肿发生率高,危险因素多样,应针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以预防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肛周脓肿 危险因素 护理策略
下载PDF
切开挂线术治疗骨盆直肠间隙脓肿临床研究
11
作者 李红 董玮 王晓乐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2期136-138,172,共4页
目的探讨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09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经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对照组经切开引流术治疗,后比... 目的探讨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09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经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对照组经切开引流术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肛瘘出现及脓肿复发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疼痛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功能指诊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引流挂线术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疼痛 指诊
下载PDF
腔内高负压冲洗引流治疗深部组织感染8例报告
12
作者 邓鹏 勒世联 +2 位作者 罗清宇 杨光超 熊隆信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0年第7期23-24,38,共3页
目的探讨腔内高负压冲洗引流治疗深部组织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腔内高负压冲洗引流治疗的8例深部组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直肠损伤1例,坏死性筋膜炎1例,直肠肛门周围... 目的探讨腔内高负压冲洗引流治疗深部组织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腔内高负压冲洗引流治疗的8例深部组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直肠损伤1例,坏死性筋膜炎1例,直肠肛门周围脓肿6例。结果8例患者均引流成功,预后良好。结论腔内高负压冲洗引流治疗深部组织感染,实现了脓腔内充分减压及冲洗,引流后症状缓解明显,恢复效果满意,具有积极的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高负压冲洗引流 深部组织感染 直肠损伤 直肠肛门周围脓肿 坏死性筋膜炎
下载PDF
多切口加双套管负压引流术在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吴文宗 廖星明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29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切口加双套管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7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套管负压引流的45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常规乳胶管引流的4... 目的:探讨多切口加双套管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7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套管负压引流的45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常规乳胶管引流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切开排脓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康复速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术后14 d,观察组VAS评分(1.01±0.02)分,Wexner评分(2.14±0.03)分,肉芽生长(4.36±0.13)级,切口愈合时间(23.15±2.30)d,引流时间(7.21±0.15)d,住院时间(14.11±0.51)d,感染率2.22%,延期愈合率2.22%,满意度97.7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切口加双套管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术后,可有效减轻疼痛,预防肛门失禁,促进肉芽生长,缩短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切口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套管负压引流术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乳胶管引流
下载PDF
高分辨力MRI脂肪抑制T_2WI联合DWI对肛瘘检测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来华 吴如雷 +3 位作者 符昕 丁冬生 王冬青 张炜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 :评价高分辨力MRI脂肪抑制T2WI联合DWI对肛瘘的检测效果。方法 :对63例疑为肛瘘而行高分辨力MRI T2WI联合DWI扫描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3例中,59例经手术证实为肛瘘。高分辨力MRI脂肪抑制T2WI联合DWI对原发性瘘... 目的 :评价高分辨力MRI脂肪抑制T2WI联合DWI对肛瘘的检测效果。方法 :对63例疑为肛瘘而行高分辨力MRI T2WI联合DWI扫描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3例中,59例经手术证实为肛瘘。高分辨力MRI脂肪抑制T2WI联合DWI对原发性瘘管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31%(58/59)、75.00%(3/4),对继发瘘管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3%(10/12)、98.00%(49/50),对脓肿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0%(21/21)和97.62%(41/42),对瘘管内口定位及瘘管分级的准确率分别为96.77%(60/62)和98.31%(58/59)。结论:高分辨力MRI脂肪抑制T2WI联合DWI对评价原发性瘘管、继发性瘘管、内口、脓肿及肛瘘分级具有高度准确性,术前MRI检查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直肠瘘 脓肿
下载PDF
肛瘘的高分辨率MRI特征与其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来华 符昕 +2 位作者 肖彬 祖大报 徐佳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分析肛瘘的高分辨率MRI特征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61例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61例分为湿热下注型、正虚邪恋型和阴液亏虚型。3组均行高分辨率MRI T_(1)WI、脂肪抑制T_(2)WI与... 目的:分析肛瘘的高分辨率MRI特征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61例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61例分为湿热下注型、正虚邪恋型和阴液亏虚型。3组均行高分辨率MRI T_(1)WI、脂肪抑制T_(2)WI与DWI扫描。观察内口位置、有无脓肿、瘘管数量,测量瘘管的ADC值,并对瘘管进行分级。结果:61例中,湿热下注型41例、正虚邪恋型18例和阴液亏虚型2例。湿热下注型与正虚邪恋型、阴液亏虚型瘘管平均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分辨率MRI脂肪抑制T_(2)WI对瘘管及内口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6.49%(64/74)、87.69%(57/65)。结论:肛瘘高分辨率MRI特征与其中医辨证分型具有相关性,ADC值可为肛瘘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并为中医内治、外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直肠瘘 脓肿
下载PDF
微创挂线术治疗直肠肛周脓肿的效果
16
作者 张传举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8期78-80,共3页
目的:评价直肠肛周脓肿患者运用微创挂线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安阳市中医院接收治疗的直肠肛周脓肿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一期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展开... 目的:评价直肠肛周脓肿患者运用微创挂线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安阳市中医院接收治疗的直肠肛周脓肿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一期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展开微创挂线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临床疗效、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NR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住院天数、手术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NRS评分均下降,ADL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肛周脓肿患者运用微创挂线术治疗,相对于一期根治术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和患者康复时间,且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肛周脓肿 微创挂线术 一期根治术
下载PDF
高位复杂性肛瘘16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富军 昝朝元 +6 位作者 李杉 李刚 李成书 骆川云 原相军 程英杰 贺平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10期16-19,共4页
目的分析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6例误诊为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8例(50.00%)以肛周流脓为主要症状,7例(43.75%)以疼痛为主要症状,1例(6.25%)以排便困难为主要症状。8例(50.00%)因... 目的分析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6例误诊为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8例(50.00%)以肛周流脓为主要症状,7例(43.75%)以疼痛为主要症状,1例(6.25%)以排便困难为主要症状。8例(50.00%)因反复流脓,指检触及条索状物被误诊为低位单纯性肛瘘;5例(31.25%)因肛旁肿痛,指检触及囊性肿块被误诊为肛周脓肿;2例(12.50%)因坐骨结节附近肿痛被误诊为坐骨结节囊肿伴感染;1例(6.25%)因排便困难,指检直肠触及狭窄环被误诊为直肠狭窄。2例术前确诊为高位复杂性肛瘘,14例术中确诊为高位复杂性肛瘘。确诊后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2例复发,3例出现急便感。结论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容易误诊。在临床中应重视病史询问、肛门指检及MRI检查,不断积累经验,降低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瘘 误诊 囊肿 脓肿 直肠狭窄
下载PDF
改良切开引流术治疗直肠壁内脓肿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俊 李荣祥 贺平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06年第5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切开引流术治疗直肠壁内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2例直肠壁内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改良切开引流术(治疗组)和传统切开引流术(对照组)治疗,每组16例,对比观察两组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状况、术后复发以及术后并发症... 目的:探讨改良切开引流术治疗直肠壁内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2例直肠壁内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改良切开引流术(治疗组)和传统切开引流术(对照组)治疗,每组16例,对比观察两组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状况、术后复发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愈率高100%,(P<0·05);创面愈合时间短(17·3±2·5)d,P<0·01;但肛门功能、术后复发及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切开引流术在治疗直肠壁内脓肿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切开引流术 直肠壁内脓肿 治疗结果
下载PDF
MRI诊断复杂性肛瘘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军大 李映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4期4626-4627,4630,共3页
目的评价MRI检查在复杂性肛瘘术前诊断及指导手术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证实为复杂性肛瘘患者的术前MRI表现,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32例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前MRI显示有瘘管43条、肛周脓肿10个、瘘口58个... 目的评价MRI检查在复杂性肛瘘术前诊断及指导手术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证实为复杂性肛瘘患者的术前MRI表现,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32例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前MRI显示有瘘管43条、肛周脓肿10个、瘘口58个,MRI诊断与手术结果对照,符合率分别为瘘管100.0%、脓肿100.0%、瘘口89.3%。瘘管MRI表现:在T1WI表现为等或低信号,在T2WI及T2WI脂肪抑制序列表现为高信号,在T1WI增强扫描瘘管呈管状明显强化,内口多表现为圆点状强化,且分支及走行复杂,瘘管同时有2种信号出现。脓肿MRI表现:圆形及椭圆形、不规则形及马蹄形,T1WI稍低信号,T2WI及T2WI脂肪抑制序列表现为高信号,增强后脓肿壁呈明显强化,部分患者脓腔内有气体;部分患者脓腔累及肠管周围,向前经过膀胱边缘达会阴部。结论 MRI检查可以非常准确地显示复杂性肛瘘的数目、瘘管走行及分支、内口的位置、瘘管与周围肌肉的关系、并发脓肿情况,可为肛肠科手术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瘘 磁共振成像 瘘管 肛周脓肿
下载PDF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110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龚武陵 李胜龙 唐水生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0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总结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110例,根据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类型采用单纯切开引流术、切开引流加挂线术与一次性切开根治术治疗,其中单纯脓腔者分别为5例、5例、22例;多个脓腔者分别为3例、7例、5... 目的总结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110例,根据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类型采用单纯切开引流术、切开引流加挂线术与一次性切开根治术治疗,其中单纯脓腔者分别为5例、5例、22例;多个脓腔者分别为3例、7例、50例,高位脓腔者分别为2例、4例和12例。结果术后各组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单纯切开引流组、切开引流加挂线组及一次性切开根治术组的肛门瘘管形成率在单个脓腔患者中分别为20.0%(1/5),20.0%(1/5)和4.5%(1/22);在多个脓腔患者中的66.7%(2/3),28.6%(2/7)和2.0%(1/50);在高位脓腔组为100.0%(2/2),0和8.3%(1/12)。以上肛门瘘管形成者均进行了二次瘘管切除手术。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本组110例均无脓肿复发。肛门功能评价:单个脓肿和多个脓腔分别有1例和6例患者出现肛门畸形,肛周有便污,有排便感不易控制的情况。高位脓腔出现上述情况4例,出现肛门失禁1例。结论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在切开引流术后肛瘘发生率高,尤其是高位脓肿,为减少肛门瘘管的发生,寻找潜在的内口是关键,同时要根据不同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类型选择相应手术方式,一次性切开根治术是可行的,可以减少二次手术的痛苦,同时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直肠脓肿 直肠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