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inter habitat selection of red-crowned crane (Grus japonensis)
1
作者 张洪海 杨月伟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4-46,共3页
This paper studied the winter habitat selection of red-crowned cranes (Grus japonensis) in Yancheng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 Jiangsu Province. There were six types of habitat used by red-crowned cranes, i.e. salt-wor... This paper studied the winter habitat selection of red-crowned cranes (Grus japonensis) in Yancheng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 Jiangsu Province. There were six types of habitat used by red-crowned cranes, i.e. salt-works, aquiculture ponds, reed lands, grassy tidal lands, salting wormwood lands and wheat fields. The wheat field was a new type of habitat used by red-crowned cranes. More than 70 percent of red-crowned cranes chose grassy tidal lands, salting wormwood lands, and reed lands as their most important habitats. In recent years, the distribution of red-crowned cranes moved southward gradually. Red-crowned cranes prefer artificial or semiartificial wetlands rather than original wetlands, successive distribution was broken into frag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crowned craneS WINTER HABITAT HABITAT SELECTION
下载PDF
THE GROUND CENSUSES ON RED-CROWNED CRANE IN KHANKA LAKES DISTRICT OF CHINA
2
作者 Piao RenzhuInstitute of Wildlif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Sun Sen An Dongdong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2期83-88,共6页
Coordination of the aerial servey, the author carried ground census on the population size of Red-crowned crane(Grus japonensis) in Khanka Lakes District from 1984 to 1986. According to the census in spring of 1984, t... Coordination of the aerial servey, the author carried ground census on the population size of Red-crowned crane(Grus japonensis) in Khanka Lakes District from 1984 to 1986. According to the census in spring of 1984, the total number of Red-crowned crane is 72 individuals and 20 nests. So that this ground census has recorded 59 individuals more than the aerial survey of 13 individuals, and the percentage of nesting individuals in this flock is 55.6%, which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36.9% of the average ratio in China. After this, in fall of 1984 and in spring of 1985 and 1986, we repeated the same censuses three times in the same distric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lock of the crane in Khanka Lakes District is stable basically, but some individuals interchange with opposite flock of USSR because of gcgraphical adjoin.So, we believe this flock in China and that flock in USSR belong to the same population and suggest two countries should act in concert to studing on this population in future. Meanwhile, the aerial servey cooperate with ground census, it is the best way for reducing missing crane and achieving to high precision of census. From this, total number of Red-crowned crane in China is 542 individuals (483+59 ind ividu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crowned crane Ground census Population size Khanka Lakes district
下载PDF
Sex Identification of Red-crowned Crane by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3
作者 LIJian-hong LIShu-ling +1 位作者 BAOJun BAIXiu-jua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4年第2期151-155,共5页
Sex determining gene primers of Oriental White Stork were used to amplify sex-linked gene of the Red-crowned Crane′s W chromosome-specific by PCR for sex identification. The sexes of 7 couples of grown Red-crowned Cr... Sex determining gene primers of Oriental White Stork were used to amplify sex-linked gene of the Red-crowned Crane′s W chromosome-specific by PCR for sex identification. The sexes of 7 couples of grown Red-crowned Cranes and 15 youngs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DNA sequence analysis, the identity is 94.77% between Red-crowned Crane and Oriental White Stork.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echnique is practicable for determining sex in the Red-crowned Cra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crowned crane sex determining gene sex identification
下载PDF
《RED——CROWNED CRANE》
4
作者 李宁 曹伟智 《美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82-,共1页
关键词 鲁迅美术学院 crowned crane red
原文传递
Nest-site selection pattern of Grus japonensis in Zhalong Nature Reserve of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11
5
作者 WU Qing-ming ZOU Hong-fe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81-288,共8页
Nest-site selection patterns of Red-crowned cranes(Grus japonensis) and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were studied during the years of 2002-2008 in Zhalong Nature Reserve,Qiqihar city,northeast China.The ne... Nest-site selection patterns of Red-crowned cranes(Grus japonensis) and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were studied during the years of 2002-2008 in Zhalong Nature Reserve,Qiqihar city,northeast China.The nest-site selection pattern of Red-crowned cranes included two orders and three choices:the choice of nest-site habitat type within the macro-habitat order,nest zone selection and nest-site micro-habitat selection within the micro-habitat order.Various habitats(such as Carex swamps and reed fire districts) can be selected as the nest sites for Red-crowned cranes,of which reed swamps(93.15%) are given a preference.Factor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micro-habitat selection are affected by four main factors:fire,security(concealment /disturbance),incubation(conditions,nest-material),and food.Further analysis reveals that Red-crowned cranes have certain adaptability to the changes of nesting habitat quality in the Zhalong wetlands.In conclusion,fire,reeds,and water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s for nest-site habitat selection of Red-crowned Cranes in Zhalong Nature Reser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ervation factor analysis nest-site selection pattern red-crowned crane Zhalong Nature Reserve
下载PDF
野化放归丹顶鹤活动节律、家域特征和栖息地选择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浩 王刚 +3 位作者 王成 薛菲 成海 张亚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6-1538,共13页
了解野放丹顶鹤的运动模式、家域和栖息地选择的时间节律特征对丹顶鹤种群保护和栖息地管理尤为重要。基于GPS-GSM跟踪数据,综合运用3S技术、动态布朗桥模型、栖息地选择指数,研究了盐城海滨湿地野放丹顶鹤在不同生活周期的活动节律、... 了解野放丹顶鹤的运动模式、家域和栖息地选择的时间节律特征对丹顶鹤种群保护和栖息地管理尤为重要。基于GPS-GSM跟踪数据,综合运用3S技术、动态布朗桥模型、栖息地选择指数,研究了盐城海滨湿地野放丹顶鹤在不同生活周期的活动节律、家域的面积和重叠指数,以及栖息地选择。结果表明:(1)丹顶鹤日活动节律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丹顶鹤活动强度:育成期>越冬期>孵化期>育雏期,孵化期和育雏期日间活动强度平稳,育成期和越冬期呈“双峰”模式。(2)丹顶鹤95%家域面积均值介于(111.18±22.15)hm^(2)-(621.28±105.77)hm^(2),育成期((621.28±105.77)hm^(2))>育雏期((226.83±54.86)hm^(2))>孵化期((112.40±7.72)hm^(2))>越冬期((111.18±22.15)hm^(2));核心家域面积均值介于(0.53±0.26)-(45.78±6.66)hm^(2),育成期((45.78±6.66)hm^(2))>育雏期((12.73±3.67)hm^(2))>越冬期((5.18±1.59)hm^(2))>孵化期((0.53±0.26)hm^(2))。不同生活周期家域重叠值为31.08%-46.84%,不同年份重叠值为29.20%-76.21%。(3)家域尺度内,栖息地选择率具有周期性差异。孵化期选择中高覆盖度芦苇生境;育雏期选择水塘生境、中高覆盖度生境以及距水塘潮沟100 m以内生境;育成期选择水塘生境、低和中低覆盖度生境以及距离水塘0-100 m生境;越冬期选择水塘生境、中高覆盖度生境以及距水塘0-100 m生境。研究可为丹顶鹤种群保护和栖息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活动节律 家域 栖息地选择 盐城海滨湿地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丹顶鹤秋季迁徙路线潜在生境适宜性的影响
7
作者 张博鑫 李崇林 +1 位作者 左小康 那晓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94-5205,共12页
目前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剧对丹顶鹤等大型濒危水禽的栖息地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由于监测方法和技术手段的限制,丹顶鹤在迁徙路线上潜在生境的分布范围尚不清楚,气候变化对丹顶鹤迁徙路线生境适宜性的影响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138个丹... 目前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剧对丹顶鹤等大型濒危水禽的栖息地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由于监测方法和技术手段的限制,丹顶鹤在迁徙路线上潜在生境的分布范围尚不清楚,气候变化对丹顶鹤迁徙路线生境适宜性的影响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138个丹顶鹤样本分布信息和19种环境变量数据,利用BIOMOD2软件包构建了丹顶鹤潜在生境评价的组合模型,对丹顶鹤在亚洲东部秋季迁徙路线上的生境适宜性进行数值模拟,并预测SSP1.2-6气候背景下2021—2040年、2041—2060年、2061—2080年、2081—2100年四个不同阶段的丹顶鹤潜在生境范围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与单模型的模拟结果相比,集成9种单模型的BIOMOD2组合模型预测精度更高。集成模型的重要性分析表明,气温日较差是丹顶鹤生境适宜性变化的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受气候变化的影响2021—2040年、2041—2060年、2061—2080年、2081—2100年丹顶鹤潜在生境的面积将分别减少到2.60×10^(5)km^(2)、2.58×10^(5)km^(2)、2.75×10^(5)km^(2)、2.56×10^(5)km^(2),迁徙路线上胶东半岛和环渤海地区适栖生境面积减少的最为显著。本研究对于迁徙路线上珍稀水禽潜在适宜生境的模拟及全球变化背景下珍稀水禽栖息地的保育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迁徙路径 集成物种分布模型 适宜生境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丹顶鹤源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结果分析
8
作者 张关岷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149-151,156,共4页
为查明一例源于安徽省某动物园的丹顶鹤死因,从该丹顶鹤肝部组织坏死灶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并对其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菌落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呈白色不透明菌落,革兰氏阴性菌;生理生化试验显示,该菌在葡萄糖、甘露... 为查明一例源于安徽省某动物园的丹顶鹤死因,从该丹顶鹤肝部组织坏死灶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并对其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菌落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呈白色不透明菌落,革兰氏阴性菌;生理生化试验显示,该菌在葡萄糖、甘露醇、乳糖、山梨醇、硫化氢中均呈阳性;PCR扩增其16S rDNA基因,其大小约1500 bp,经系统进化树分析,与已报道的弗氏柠檬酸杆菌NBRC 12681菌株(NR 114345.1)在同一分支;药敏结果显示,其对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丁胺卡那、多粘霉素B中敏;对青霉素、阿莫西林、恩诺沙星、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氟苯尼考耐药。综上所述,本次从患病丹顶鹤肝部分离的病原是弗氏柠檬酸杆菌,其对多种抗菌药具有一定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弗氏柠檬酸杆菌 鉴定 耐药性
下载PDF
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繁殖期的个体行为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振生 吴建平 +6 位作者 李晓民 滕丽微 王晓明 郭文利 齐智 姚宏伟 仇福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2-95,共4页
采用目标取样法和所有事件取样法研究了 4对野生丹顶鹤在繁殖期的各种行为。结果表明 :丹顶鹤的行为类型主要有觅食、静栖、警戒、游走、修饰、繁殖 (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育雏 )。丹顶鹤为保证繁殖成功而建立领域 ,在繁... 采用目标取样法和所有事件取样法研究了 4对野生丹顶鹤在繁殖期的各种行为。结果表明 :丹顶鹤的行为类型主要有觅食、静栖、警戒、游走、修饰、繁殖 (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育雏 )。丹顶鹤为保证繁殖成功而建立领域 ,在繁殖期的不同阶段 ,其行为存在一定的变化 :在产卵前期 ,觅食行为显示的强度最高 ;在孵化期 ,繁殖行为显示的强度最高 ,静栖行为显示的强度下降 ,警戒行为显示的强度则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繁殖期 个体行为 扎龙自然保护区 觅食行为 静栖行为 警戒行为 繁殖行为
下载PDF
生境破碎化对丹顶鹤巢位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36
10
作者 万冬梅 高玮 +2 位作者 王秋雨 王海涛 刘明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81-584,共4页
198 5、1995和 1998年 4~ 5月 ,采用查阅保护区历史资料及实地调查方法 ,对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丹顶鹤 (Grusjaponensis)的主要营巢地———东郭苇场和赵圈河苇场的生境破碎化及丹顶鹤在 2片苇场中的营巢状况和繁殖种群数... 198 5、1995和 1998年 4~ 5月 ,采用查阅保护区历史资料及实地调查方法 ,对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丹顶鹤 (Grusjaponensis)的主要营巢地———东郭苇场和赵圈河苇场的生境破碎化及丹顶鹤在 2片苇场中的营巢状况和繁殖种群数量变动情况作了系统的考察和研究 ,发现丹顶鹤的营巢生境破碎严重 ,已由成片的芦苇湿地变成 91个斑块 ,其中最小营巢斑块面积为 0 .37km2 ,最小巢间距为 30 4m ,比过去资料记载的最小巢区面积缩小了 0 .72km2 .但繁殖种群数量变动不大 ,多年来一直维持在 30对左右 ,丹顶鹤为了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生境破碎化 巢位选择
下载PDF
基于证据权重法的丹顶鹤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3
11
作者 秦喜文 张树清 +3 位作者 李晓峰 那晓东 潘欣 于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74-1082,共9页
采用证据权重法对扎龙丹顶鹤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利用RS和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提取土地利用、植被、铁路、国道及居民点的信息,建立证据专题层,确定相应证据层的权重值,然后进行条件独立性检验,最后生成后验概率图。利用证据权重... 采用证据权重法对扎龙丹顶鹤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利用RS和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提取土地利用、植被、铁路、国道及居民点的信息,建立证据专题层,确定相应证据层的权重值,然后进行条件独立性检验,最后生成后验概率图。利用证据权重法可以客观定量地评价栖息地适宜性,同样,一个客观的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可以评估生物多样性价值,管理和保护湿地,为决策者保护珍贵的栖息环境提供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适宜性 证据权重法 丹顶鹤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丹顶鹤秋冬季生境选择机制 被引量:26
12
作者 舒莹 胡远满 +2 位作者 冷文芳 朱书玉 单凯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54-958,共5页
影响水禽生境选择要素可分为水、食物、隐蔽物和干扰4类,对其划分等级标准,确定采样点的生境类型。在研究区内分秋冬两季调查丹顶鹤(迁徙期和越冬期)生境选择机制的差异;在不同时期按区域的特点和丹顶鹤的生活习性分别选择样点;经过实... 影响水禽生境选择要素可分为水、食物、隐蔽物和干扰4类,对其划分等级标准,确定采样点的生境类型。在研究区内分秋冬两季调查丹顶鹤(迁徙期和越冬期)生境选择机制的差异;在不同时期按区域的特点和丹顶鹤的生活习性分别选择样点;经过实地野外调查后再利用方差分析和频数对丹顶鹤生境选择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迁徙期影响丹顶鹤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是干扰,最适生境为远离人类干扰、有浅水域分布的、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地区;越冬期影响丹顶鹤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是食物,最喜欢选择人类干扰相对较小的、有水域分布的、动物性食物占主导地位的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地区栖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丹顶鹤 生境 选择机制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丹顶鹤适宜生境变化分析 被引量:31
13
作者 舒莹 胡远满 +3 位作者 郭笃发 单凯 朱书玉 王立东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41,F003,共10页
以黄河三角洲生境分布图为基础 ,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得出三个时期丹顶鹤 (Grusjaponensis)生境分布图。选取一系列的景观指数 ,通过APACK软件进行计算 ,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的概念对黄河三角洲地区 1 986~ 2 0 0 1年丹顶鹤生境的动... 以黄河三角洲生境分布图为基础 ,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得出三个时期丹顶鹤 (Grusjaponensis)生境分布图。选取一系列的景观指数 ,通过APACK软件进行计算 ,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的概念对黄河三角洲地区 1 986~ 2 0 0 1年丹顶鹤生境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适宜丹顶鹤栖息的生境面积不断减小 ,该地区的生境破碎化程度也不断升高 ;相应的适应丹顶鹤栖息的各生境类型的面积除了轻干扰深积水鱼类苇田 (人类活动造成 )的面积增加外 ,其余大多呈减少趋势 ,总的来说丹顶鹤栖息生境质量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丹顶鹤 越冬地生境 迁徙途经地生境 变化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丹顶鹤越冬生境变化分析:以盐城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21
14
作者 曹铭昌 孙孝平 +3 位作者 乐志芳 崔鹏 龚溪 徐海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4-970,共7页
盐城保护区是全球野生丹顶鹤(Grus japonensis)迁徙种群主要的越冬栖息地之一。近年来,丹顶鹤越冬生境变化显著。应用MAXENT模型,结合丹顶鹤野外调查数据和主要环境特征变量,对2000—2013年盐城保护区丹顶鹤越冬生境变化和主要原因进行... 盐城保护区是全球野生丹顶鹤(Grus japonensis)迁徙种群主要的越冬栖息地之一。近年来,丹顶鹤越冬生境变化显著。应用MAXENT模型,结合丹顶鹤野外调查数据和主要环境特征变量,对2000—2013年盐城保护区丹顶鹤越冬生境变化和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到道路距离、到养殖塘距离和到米草滩距离,以及到芦苇滩距离和到碱蓬滩距离分别是2000和2013年影响丹顶鹤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2000—2013年期间,盐城保护区内丹顶鹤适宜生境面积持续减少,由94 571 hm2减少为22 365 hm2;适宜生境破碎化程度不断加剧,分布格局由连续分布变为集中分布在核心区周围区域。丹顶鹤适宜生境丧失与保护区内碱蓬滩、泥滩、盐田面积大幅减少,养殖塘面积大幅增加有关。建议保护区在丹顶鹤越冬生境保护中做好以下工作:(1)加强核心区湿地生境保护和恢复;(2)加强实验区和缓冲区人工湿地管护;(3)加强对保护区内人为干扰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MAXENT模型 越冬生境 适宜生境 盐城保护区
下载PDF
扎龙保护区丹顶鹤繁殖行为观察 被引量:21
15
作者 吴建平 刘振生 +6 位作者 李晓民 滕丽微 仇福臣 王晓明 齐智 姚宏伟 郭文利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46,共5页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焦点动物取样法和所有事件取样法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状态下丹顶鹤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 ,野生丹顶鹤的繁殖行为占观察时间的 38 1 4% ,是其繁殖期耗时最多的行为。在整个繁殖期 ,依次出现的繁...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焦点动物取样法和所有事件取样法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状态下丹顶鹤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 ,野生丹顶鹤的繁殖行为占观察时间的 38 1 4% ,是其繁殖期耗时最多的行为。在整个繁殖期 ,依次出现的繁殖行为是求偶 ( 1 0 3% )、交配 ( 0 41 % )、筑巢 ( 3 85 % )、产卵 ( 0 2 3% )、孵化 ( 72 32 % )、育雏 ( 2 2 1 5 % ) ,孵化和育雏不呈现明显的节律性。在孵化过程中有明显的换孵规律。方差分析表明 ,降水因素对丹顶鹤的筑巢 (F =1 0 84,P <0 0 1 )和孵化 (F =1 0 7 46,P <0 0 1 )有极显著影响 ;温度因素对求偶 (F =8 76,P <0 0 1 )、交配 (F =9 5 3,P <0 0 1 )、筑巢 (F =1 3 80 ,P <0 0 1 )、孵化 (F =2 2 3 70 ,P <0 0 1 )和育雏 (F =2 5 80 ,P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保护区 丹顶鹤 繁殖行为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丹顶鹤营巢生境适宜性分析——以扎龙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04
16
作者 吴庆明 王磊 +3 位作者 朱瑞萍 杨宇博 金洪阳 邹红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758-3764,共7页
明确物种繁殖栖息地的潜在分布对于受胁物种的保护与科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扎龙保护区是国际濒危物种丹顶鹤西部迁徙种群的主要繁殖地之一,近年来繁殖种群数量波动较大。通过GIS空间技术平台,利用MAXENT模型,结合2012—2013年丹... 明确物种繁殖栖息地的潜在分布对于受胁物种的保护与科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扎龙保护区是国际濒危物种丹顶鹤西部迁徙种群的主要繁殖地之一,近年来繁殖种群数量波动较大。通过GIS空间技术平台,利用MAXENT模型,结合2012—2013年丹顶鹤(Grus japonensis)营巢分布点和环境特征变量,对扎龙保护区丹顶鹤营巢生境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评价效果达到优秀水平(训练集AUC=0.901);绿度(34.9%)、距道路距离(17.1%)、土壤湿度(16.3%)、海拔(15.7%)是丹顶鹤营巢生境的主要环境特征变量;核心区中部和南部是丹顶鹤主要的适宜营巢分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有少量的适宜营巢区分布,丹顶鹤适宜营巢生境面积为35857.35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7.07%。建议在重点管理核心区的同时,对缓冲区和实验区的小面积芦苇沼泽给予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营巢生境适宜性 MAXENT模型 扎龙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东、西种群巢址选择的分异 被引量:19
17
作者 刘学昌 吴庆明 +1 位作者 邹红菲 李晓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483-4491,共9页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大陆种群以布列亚山—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2004~2005年,通过实地测量丹顶鹤东、西种群主要繁殖地的31处巢址的生境因子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丹顶鹤东、西种群巢址的芦苇密度、苇丛面...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大陆种群以布列亚山—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2004~2005年,通过实地测量丹顶鹤东、西种群主要繁殖地的31处巢址的生境因子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丹顶鹤东、西种群巢址的芦苇密度、苇丛面积及巢距干扰源距离的差异显著(P(0.05);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可将位于5个保护区的丹顶鹤巢分成两类,且两类鹤巢分属东、西种群;丹顶鹤东、西种群巢址选择的分异不仅表现在单个生境因子的数量差别,还表现为群体采取不同的隐蔽对策;丹顶鹤东、西种群营巢对水深和芦苇高度的选择稳定一致。生境丧失作为外因通过丹顶鹤的"K生活史"特征起作用,导致丹顶鹤东、西种群的巢址选择具有群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种群 巢址选择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下载PDF
扎龙保护区火烧及湿地注水后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巢址选择 被引量:46
18
作者 邹红菲 吴庆明 马建章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4-59,共6页
 2001年8月末至10月扎龙自然保护区50%的核心区芦苇被火烧掉,2002年3月初再次着火,2002年4月中旬开始陆续向湿地注入3亿m3水以解决保护区缺水问题.为了研究火烧与注水对丹顶鹤营巢的影响,我们于2002年的3~5月份,在保护区内用GPS和因...  2001年8月末至10月扎龙自然保护区50%的核心区芦苇被火烧掉,2002年3月初再次着火,2002年4月中旬开始陆续向湿地注入3亿m3水以解决保护区缺水问题.为了研究火烧与注水对丹顶鹤营巢的影响,我们于2002年的3~5月份,在保护区内用GPS和因子测定法对12对野生丹顶鹤的巢进行了巢址定位和巢址选择的研究.结果表明:(1)丹顶鹤对高度(t=3.42975)较大的剩余苇丛(t=29.32015)和明水面(t=4.20508)具有很大的选择性;(2)植被类型是丹顶鹤巢址选择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频率最高的是芦苇沼泽(66 67%);(3)与火烧地的距离(t=2.20846)制约着丹顶鹤巢址的选择,但不排除在火烧地内营巢的情况;(4)巢下水深(t=2.31098)、与人为干扰地的距离(t=1.08284)及植被的密度(t=0.26543)也对丹顶鹤巢址的选择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注水 丹顶鹤 巢址选择 GPS定位 火烧 扎龙保护区 生境 繁殖地
下载PDF
扎龙湿地丹顶鹤繁殖生境变化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明阳 张称意 +1 位作者 吴军 徐婷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80,共5页
以扎龙湿地1996、2004年丹顶鹤巢址数据、同期Landsat TM遥感图像及DMSP/OLS夜间灯光亮度数据为主要信息源,通过最大熵法(Maxent)生态位模型,建立丹顶鹤繁殖生境预测模型,采用情景分析、空间热点探测,研究丹顶鹤繁殖生境变化驱动因素。... 以扎龙湿地1996、2004年丹顶鹤巢址数据、同期Landsat TM遥感图像及DMSP/OLS夜间灯光亮度数据为主要信息源,通过最大熵法(Maxent)生态位模型,建立丹顶鹤繁殖生境预测模型,采用情景分析、空间热点探测,研究丹顶鹤繁殖生境变化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与1996年相比,2004年质量好、质量中等的丹顶鹤繁殖生境面积比例分别下降了2.87%、5.59%,高质量丹顶鹤繁殖生境(适宜性概率>0.90)空间聚集性减弱,破碎化趋势增强;人类干扰对丹顶鹤繁殖生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囚笼效应,而气候变化则驱使丹顶鹤繁殖生境分布中心向生态环境改善的方向偏移;丹顶鹤繁殖生境适宜性概率显著提高的热点,水文状况、沼泽植物的生长状况在改善,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强度在降低,而生境适宜性概率显著降低的冷点,各项环境因子趋向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繁殖生境 驱动因素 扎龙湿地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我国丹顶鹤繁殖地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吴伟伟 顾莎莎 +3 位作者 吴军 曹铭昌 雷军成 徐海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3-248,共6页
利用最大熵模型,结合大气环流模型和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发布的A2和B2气候情景,模拟和预测气候变化对我国东北地区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繁殖地分布范围及空间格局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在A2和B2气候情景下,气候变化... 利用最大熵模型,结合大气环流模型和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发布的A2和B2气候情景,模拟和预测气候变化对我国东北地区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繁殖地分布范围及空间格局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在A2和B2气候情景下,气候变化将导致丹顶鹤的繁殖适生区域不断缩减,核心分布区域向西和向北移动,其中东北3省的栖息地变化明显,内蒙古东部地区未来将成为丹顶鹤的主要栖息地。认为我国急需建立一套完整可靠的丹顶鹤分布监测系统,进一步加强湿地的人工补水和湿地恢复等工作,以利于丹顶鹤繁殖地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丹顶鹤 最大熵模型 繁殖 分布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