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线粒体Cyt b基因探讨红瘰疣螈物种地位的有效性
被引量:
12
1
作者
张明旺
饶定齐
+1 位作者
余国华
杨君兴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0-436,共7页
疣螈属的红瘰疣螈(Tylototriton shanjing)和棕黑疣螈(T.verrucosus)的物种界限一直不清楚。测定了来自中国西南地区14个地点的T.shanjing和T.verrucosus共40只标本的线粒体DNACytb基因(753bp)。结果表明:(1)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贝...
疣螈属的红瘰疣螈(Tylototriton shanjing)和棕黑疣螈(T.verrucosus)的物种界限一直不清楚。测定了来自中国西南地区14个地点的T.shanjing和T.verrucosus共40只标本的线粒体DNACytb基因(753bp)。结果表明:(1)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等3种系统发育分析法分别重建棕黑疣螈种组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不支持T.shanjing是单系群;(2)T.shanjing与T.verrucsus的mtDNA Cytb序列差异平均值仅为1.2%,未达到种级水平。因此,全部T.shanjing样品都属于同一个物种,即T.verrucosus,不支持T.shanjing的物种地位,T.shanjing为T.verrucosus的同物异名,并建议恢复T.verrucosus的中文名红瘰疣螈。根据基于40个样品Cyt b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和遗传变异以及地理分布,这些红瘰疣螈(T.verrucosus)样品聚为3支,即中国西南地区的红瘰疣螈可分为片马、滇中滇西和滇东南3个地理居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瘰疣螈
有效性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B
分类地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瘰疣螈的繁殖生态
被引量:
12
2
作者
李骏
刘安柱
+2 位作者
李湘
刘旭红
敬凯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5,共8页
红瘰疣螈(Tylototriton shanjing)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对其繁殖生态尚无系统的研究。2007~2010年在云南省新平县哀牢山对红瘰疣螈形态、繁殖栖息地、求偶和交配行为、产卵及孵化等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瘰疣螈雌雄...
红瘰疣螈(Tylototriton shanjing)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对其繁殖生态尚无系统的研究。2007~2010年在云南省新平县哀牢山对红瘰疣螈形态、繁殖栖息地、求偶和交配行为、产卵及孵化等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瘰疣螈雌雄两性在广泛的形态学度量特征上存在着差异;繁殖栖息地主要为稻田和潮湿的沟渠;参与繁殖的雌雄成体性比随繁殖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繁殖前期和后期雄性比例高,中期雌性比例高。求偶和交配主要在陆地潮湿的水沟中完成,也可在静水中进行。成体产卵活动从5月初持续至6月下旬,呈现出波浪式的产卵进程,个体完成产卵平均时间为(22.2±2.7)h。繁殖前期雌螈产卵于稻田,中后期产于多杂草的田埂草丛和泥壁,平均产卵数(126±18)枚(n=17)。平均孵化期(17.3±0.1)d(n=225),孵化率59.8%(n=79),孵化时幼体平均体长12.7mm(n=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瘰疣螈
哀牢山
栖息地
求偶
交配
原文传递
题名
从线粒体Cyt b基因探讨红瘰疣螈物种地位的有效性
被引量:
12
1
作者
张明旺
饶定齐
余国华
杨君兴
机构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出处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0-436,共7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SW-119)
文摘
疣螈属的红瘰疣螈(Tylototriton shanjing)和棕黑疣螈(T.verrucosus)的物种界限一直不清楚。测定了来自中国西南地区14个地点的T.shanjing和T.verrucosus共40只标本的线粒体DNACytb基因(753bp)。结果表明:(1)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等3种系统发育分析法分别重建棕黑疣螈种组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不支持T.shanjing是单系群;(2)T.shanjing与T.verrucsus的mtDNA Cytb序列差异平均值仅为1.2%,未达到种级水平。因此,全部T.shanjing样品都属于同一个物种,即T.verrucosus,不支持T.shanjing的物种地位,T.shanjing为T.verrucosus的同物异名,并建议恢复T.verrucosus的中文名红瘰疣螈。根据基于40个样品Cyt b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和遗传变异以及地理分布,这些红瘰疣螈(T.verrucosus)样品聚为3支,即中国西南地区的红瘰疣螈可分为片马、滇中滇西和滇东南3个地理居群。
关键词
红瘰疣螈
有效性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B
分类地位
Keywords
red
knobby
newt
(
tylototriton
shanjing)
Validity
Mitochondrial DNA
Cyt b gene
Taxonomic status
分类号
Q959 [生物学—动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瘰疣螈的繁殖生态
被引量:
12
2
作者
李骏
刘安柱
李湘
刘旭红
敬凯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能源持续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5,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160427)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No.2006C0029M)
云南省社会发展基础研究面上项目(No.2008CD106)
文摘
红瘰疣螈(Tylototriton shanjing)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对其繁殖生态尚无系统的研究。2007~2010年在云南省新平县哀牢山对红瘰疣螈形态、繁殖栖息地、求偶和交配行为、产卵及孵化等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瘰疣螈雌雄两性在广泛的形态学度量特征上存在着差异;繁殖栖息地主要为稻田和潮湿的沟渠;参与繁殖的雌雄成体性比随繁殖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繁殖前期和后期雄性比例高,中期雌性比例高。求偶和交配主要在陆地潮湿的水沟中完成,也可在静水中进行。成体产卵活动从5月初持续至6月下旬,呈现出波浪式的产卵进程,个体完成产卵平均时间为(22.2±2.7)h。繁殖前期雌螈产卵于稻田,中后期产于多杂草的田埂草丛和泥壁,平均产卵数(126±18)枚(n=17)。平均孵化期(17.3±0.1)d(n=225),孵化率59.8%(n=79),孵化时幼体平均体长12.7mm(n=6)。
关键词
红瘰疣螈
哀牢山
栖息地
求偶
交配
Keywords
red knobby newt (tylototriton shanjing)
Ailao Mountain
Habitat
Courtship
Mating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线粒体Cyt b基因探讨红瘰疣螈物种地位的有效性
张明旺
饶定齐
余国华
杨君兴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红瘰疣螈的繁殖生态
李骏
刘安柱
李湘
刘旭红
敬凯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