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pids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Dried Edible Red and Black Ants
1
作者 Oranut Sihamala Subhachai Bhulaidok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10年第7期1072-1077,共6页
Total lipid contents,lipid classes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s of hot-air dried edible black ants(Polyrhachis vicina Roger) from Wenzhou and Guizhou,China,and edible red ant(Oecophylla smaragdina Fabricius) from T... Total lipid contents,lipid classes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s of hot-air dried edible black ants(Polyrhachis vicina Roger) from Wenzhou and Guizhou,China,and edible red ant(Oecophylla smaragdina Fabricius) from Thailand were determined.The major lipid components were triacylglycerol(43.4-79.4% of total lipid),followed by phospholipids(6.1-21.5%),diacylglycerol(6.1-18.1%) and cholesterol ester(4.9-13.5%) while free fatty acids(1.8-2.9%) and sterol(0.5-0.8%) were the minor components.Oleic acid(C18:1) was the most predominant fatty acid,accounting for 3 407.8,9 098.8 and 3 790.1 mg 100 g-1 in Wenzhou and Guizhou black ants,and Thai red ant,respectively.Followed by palmitic acid(C16:0),922.9,2 523.3 and 1 511.8 mg 100 g-1;linoleic acid(C18:2n-6),133.7,305.2 and 506.4 mg 100 g-1;α-linolenic acid(C18:3n-3),35.1,138.0 and 52.5 mg 100 g-1;eicosapentaenoic acid(C20:5n-3) was 19.1,15.0 and 20.0 mg 100 g-1 in Wenzhou and Guizhou black ants,and Thai red ant,respectively.Docosapentaenoic acid(C22:5n-3) was only found in black ants,7.0 and 7.3 mg 100 g-1 for Wenzhou and Guizhou ants,respectively.The edible black and red ants were shown to be a good source of unsaturated fatty ac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rhachis vicina Roger Oecophylla smaragdina Fabricius edible black ant edible red ant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PUFA)
下载PDF
Th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and Bioactivity of the Recombinant Red Fire Ant Venom Allergen Sol i 4 被引量:3
2
作者 HAN Xue-qing LIN Xiang-mei CHEN Hong-jun ZHANG Yong-guo YE Gui-sheng WU Shao-qiang LI Jian CHEN Nai-zhong CHEN Yan ZHU Shui-f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82-187,共6页
The sting of red imported fire ant (RIFA) could cause serious allergic response in fraction of people. These allergic reactions are mainly caused by its venom, especially venom allergen Sol i 1-4. To produce large a... The sting of red imported fire ant (RIFA) could cause serious allergic response in fraction of people. These allergic reactions are mainly caused by its venom, especially venom allergen Sol i 1-4. To produce large amount of RIFA venom allergen Sol i 4 for diagnosis of RIFA allergy and allergen-specific immunotherapy, the gene encoding this protein was amplified and cloned into th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ET43, la.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was used to transform competent cells and the recombinant proteins were expressed in E. coll.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high-level expression of Sol i 4 protein was successfully achieved. Allergenic activity analysis of the recombinant allergen Sol i 4 was then performed on rabbi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obtained had significant allergenic activity. It indicated that the recombinant allergen Sol i 4 of RIFA venom was successfully expressed in E. coli, which provide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developing therapeutic and diagnosis reagents of RIFA aller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 imported fire ant recombinant allergen Sol i 4 expression activity
下载PDF
元谋干热河谷区红火蚁药剂防控研究
3
作者 杨子祥 包玲凤 +2 位作者 苏银玲 刘莹 赵雪晴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38-40,44,共4页
红火蚁是元谋干热河谷区一种具有重大危害的危险性入侵生物,为了筛选出适用于干热河谷区的红火蚁防治药剂,开展了7种杀虫剂对红火蚁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对蚁巢的防控效果,药后7 d以8%高效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的最好,其次是0.73%氟蚁腙... 红火蚁是元谋干热河谷区一种具有重大危害的危险性入侵生物,为了筛选出适用于干热河谷区的红火蚁防治药剂,开展了7种杀虫剂对红火蚁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对蚁巢的防控效果,药后7 d以8%高效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的最好,其次是0.73%氟蚁腙饵剂,平均防效分别为100.00%和93.75%,药后14和21 d时,8%高效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和2.05%氟蚁腙吡虫啉杀虫饵剂的防效均达100.00%,其他药剂处理的防效均为93.75%;8%高效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在施药后1 d时单个蚁巢工蚁的虫口减退率达100.00%,且显著高于除0.1%呋虫胺饵剂处理以外的其他处理,施药后7 d供试药剂的虫口减退率均在90%以上,但在施药后21 d时其虫口减退率均出现下降。因此,可交替使用7种供试药剂进行红火蚁的防控,建议先撒施0.2%高效氯氰菊酯粉剂、0.73%氟蚁腙饵剂、2.05%氟蚁腙吡虫啉杀虫饵剂等控制红火蚁,然后用8%高效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灌巢彻底铲除红火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区 红火蚁 药剂 防治 效果
下载PDF
我国蚂蚁和白蚁防治农药登记现状与展望
4
作者 肖丽娜 高成龙 +5 位作者 黄华毅 扈丽丽 黄咏槐 陈刘生 赵丹阳 崔高峰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有些蚂蚁和白蚁种类是重要的世界性害虫,对人类生活造成显著影响,有关防治工作特别是化学防治一直受到密切关注。本文整理了我国蚂蚁和白蚁防治登记用药,汇总分析了蚂蚁、红火蚁、白蚁等化学防治药剂的基础数据,提出了加强农药登记监管... 有些蚂蚁和白蚁种类是重要的世界性害虫,对人类生活造成显著影响,有关防治工作特别是化学防治一直受到密切关注。本文整理了我国蚂蚁和白蚁防治登记用药,汇总分析了蚂蚁、红火蚁、白蚁等化学防治药剂的基础数据,提出了加强农药登记监管和市场抽检、鼓励有效成分和配方制剂研发、进行应用场景分类和抗性监测等结论和建议,以期能够在指导药剂合理使用、促进农药产品升级、推动新型农药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蚂蚁 白蚁 红火蚁 农药登记 现状与展望
下载PDF
红火蚁觅食行为及其在防治中的应用
5
作者 杨欣亚 汪岚峰 +5 位作者 毛磊 王国红 杜澄举 陈洁 王磊 王偲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3-885,共13页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极具危害性的入侵生物,已在我国多个省份地区扩散成灾。近年来,国内外在红火蚁觅食行为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为红火蚁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文回顾了红火蚁觅食行为的相关研究,综述了红火...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极具危害性的入侵生物,已在我国多个省份地区扩散成灾。近年来,国内外在红火蚁觅食行为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为红火蚁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文回顾了红火蚁觅食行为的相关研究,综述了红火蚁觅食的过程、行为机制及影响因素,并分析了觅食行为与防治的联系。红火蚁可广泛地采集和利用不同类型、大小和成分的食物。其觅食过程分为食物搜寻、搬运与处理等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也可能伴随着食物埋藏、铺路越障和工具利用等行为。目前已报道多种跟踪信息素和关键基因可以调控红火蚁的觅食行为。此外,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也会影响红火蚁的觅食行为和策略。基于红火蚁特殊的觅食行为模式,有望开发出专一性更强、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的监测和防控技术。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索红火蚁觅食行为的模式及其分子和化学机制,更好地将理论研究与防治实践相结合,控制红火蚁疫情蔓延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入侵生物 觅食行为 食物搬运 诱饵 监测技术
下载PDF
入侵红火蚁对脊椎动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偲 朱婷 +5 位作者 杨欣亚 梁晓晗 王磊 陆永跃 温秀军 华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75-3585,共11页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具有扩散迅速、攻击性强等特点,常对入侵地区造成巨大的生态危害。虽然很多文献报道了红火蚁对无脊椎动物的影响,但红火蚁对脊椎动物影响的研究较少,也缺乏系统的总结。综述了红火蚁对不同脊椎动物类群的影...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具有扩散迅速、攻击性强等特点,常对入侵地区造成巨大的生态危害。虽然很多文献报道了红火蚁对无脊椎动物的影响,但红火蚁对脊椎动物影响的研究较少,也缺乏系统的总结。综述了红火蚁对不同脊椎动物类群的影响和主要的研究方法(野外调查、案例分析、实验室评估、比较分析和人工移除红火蚁),以及脊椎动物对红火蚁的行为和生理防御机制。一般而言,红火蚁常以腹部末端的螯针攻击其他动物并释放毒液,可直接捕食、伤害各种脊椎动物的卵、幼体和成体,并影响动物的行为。此外,红火蚁可降低生境内无脊椎动物的丰度,间接影响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尽管红火蚁是陆生生物,但鱼类可能取食掉落在水面的有翅繁殖蚁而中毒,且漂浮于水面的红火蚁蚁筏也可能对鱼类造成威胁。由于两栖类动物通常体型较小,运动能力较弱,且皮肤缺乏角质层与鳞片毛发等结构的保护,极易受到红火蚁的攻击和伤害。对于鸟类和爬行类,红火蚁主要捕食卵和幼体,并干扰成体的筑巢和育幼行为,降低其繁殖成功率。此外,红火蚁对小型哺乳动物的觅食行为和种群数量均可造成负面影响,并可蛰刺伤害牛羊等家畜,对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一些动物对红火蚁具有行为防御,如用附肢蹬掉体表的红火蚁,或避免取食或接触红火蚁。此外,一些动物能对红火蚁的毒素产生抗体,或调整体内荷尔蒙水平以应对红火蚁的攻击。然而,仍不清楚这些行为和生理反应是否普遍存在于其他脊椎动物,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护其免受红火蚁伤害。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的相关研究都是由国外研究者完成的,建议我国学者更多的关注红火蚁对我国经济物种、珍稀动物和食蚁物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脊椎动物 珍稀物种 研究方法 进化
下载PDF
Juvenile hormone induces reproduction via miR-1175-3p in the red imported fire ant, Solenopsis invicta
7
作者 Jie Chen Ziying Guan +6 位作者 Yunjie Ma Qingxing Shi Ting Chen Muhammad Irfan WarisLihua Lyu Lihua Lyu Yongyue Lu Guojun Qi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71-386,共16页
Juvenile hormone(JH)acts in the regulation of cast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queens and workers(i.e.,with or without reproductive capacity)during vitellin synthesis and oogenesis in social insects.However,the regulator... Juvenile hormone(JH)acts in the regulation of cast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queens and workers(i.e.,with or without reproductive capacity)during vitellin synthesis and oogenesis in social insects.However,the regulatory mechanisms have not yet been elucidated.Here,we identified a highly expressed microRNA(miRNA),miR-1175-3p,in the red imported fire ant,Solenopsis invicta.We found that miR-1175-3p is prominently present in the fat bodies and ovaries of workers.Furthermore,miR-1175-3p interacts with its target gene,broad-complex core(Br-C),in the fat bodies.By utilizing miR-1175-3p agomir,we successfully suppressed the expression of the Br-C protein in queens,resulting in reduced vitellogenin expression,fewer eggs,and poorly developed ovaries.Conversely,decreasing miR-1175-3p levels led to the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Br-C and vitellogenin in workers,triggering the“re-development”of the ovaries.Moreover,when queens were fed with JH,the expression of miR-1175-3p decreased,whereas the expression of vitellogenin-2 and vitellogenin-3 increased.Notably,the suppression of fertility in queens caused by treatment with agomir miR-1175-3p was completely rescued by the increased vitellogenin expression induced by being fed with JH.These results suggest the critical role of miR-1175-3p in JH-regulated reproduction,shedding light o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underlying miRNA-mediated fecundity in social insects and providing a novel strategy for managing S.invic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venile hormone miR-1175-3p red imported fire ant REPRODUCTION social insects VITELLOGENIN
原文传递
青岛市红火蚁入侵风险及防控对策
8
作者 刘继东 李培光 +2 位作者 隋贺 黄博 马延军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5期492-495,共4页
红火蚁是世界公认最具危险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其在我国的迅速蔓延引起了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按照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分级,青岛市属于红火蚁入侵2级风险区域。文章从气温、降水量和植被等与红火蚁扩散密切相关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 红火蚁是世界公认最具危险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其在我国的迅速蔓延引起了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按照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分级,青岛市属于红火蚁入侵2级风险区域。文章从气温、降水量和植被等与红火蚁扩散密切相关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对红火蚁入侵青岛市的风险进行了评估,并从红火蚁入侵前、建群前和建群后3个阶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每个阶段的防控目标和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气温 降水量 植被 防控措施 入侵风险
下载PDF
驻广西某部官兵红火蚁蜇伤情况调查
9
作者 汪斌 洪绍彩 +6 位作者 胡巧娟 黄富登 杜箐 马雅军 彭恒 张秉慧 陆艳玲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299-301,共3页
目的调查驻广西某部官兵红火蚁危害情况,为制定科学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2022-06至2023-06驻广西某部官兵1903例,均为男性。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官兵被红火蚁蜇伤发生率、叮咬部位、就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调查驻广西某部官兵红火蚁危害情况,为制定科学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2022-06至2023-06驻广西某部官兵1903例,均为男性。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官兵被红火蚁蜇伤发生率、叮咬部位、就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1835份,受访官兵平均年龄(23.20±2.75)岁。共有881例(48.01%)发生红火蚁蜇伤,多发生在训练及劳动中;症状以皮肤红肿、瘙痒为主,其中15例(1.70%)发生过敏性休克。红火蚁蜇伤后就诊率67.08%(591/881),蜇伤部位以四肢伤较多,其中手部伤818例,占92.85%。结论驻广西某部红火蚁蜇伤发生率较高,应加强红火蚁的防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蜇伤 危害 有害生物防制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红火蚁雄蛹的发育过程及其形态变化
10
作者 高梦悦 黄昱轲 +1 位作者 郑淇元 冯波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390-394,共5页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入侵生物,但其蛹的详细发育过程并不清楚。本文通过显微观察详细研究了红火蚁幼虫化蛹、雄蛹发育及雄成虫羽化的整个过程及其形态变化。化蛹前幼虫腹部两侧及端部变扁,形成裙边一样的透明...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入侵生物,但其蛹的详细发育过程并不清楚。本文通过显微观察详细研究了红火蚁幼虫化蛹、雄蛹发育及雄成虫羽化的整个过程及其形态变化。化蛹前幼虫腹部两侧及端部变扁,形成裙边一样的透明结构。幼虫化蛹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虫体呈圆筒形,蛹头部和前胸明显分化;第二阶段附肢开始发育,胸腹连接处向内缢缩;第三阶段腹部分节明显,呈现出蛹形态;第四阶段幼虫蜕皮化蛹。雄蛹发育分为7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化蛹;第二阶段复眼和单眼黑色;第三阶段腹部(除结节)灰色;第四阶段头、胸部灰棕色,腹部深灰色;第五阶段头、胸部深灰色,颜色弱于复眼,腹部灰黑色;第六阶段足跗节及触角端半部浅红棕色,其余灰褐色;第七阶段蛹(除翅膀)完全黑化,即将羽化。成虫羽化分为身体蜕皮期和展翅期两个阶段。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红火蚁生殖发育及其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雄性 四龄幼虫 化蛹 羽化 形态特征
下载PDF
基于SE-ResNet34的红火蚁巢穴判别模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嘉辉 刘蕊 +1 位作者 梁虹 周祥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97-104,共8页
红火蚁是近年来侵害我国南方的主要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精确识别红火蚁巢穴是防控红火蚁的关键所在。为解决传统红火蚁防控依赖人工巡视、高危险、效率低的问题,降本增效实现红火蚁巢穴的智能检视,提出了一种基于ResNet34改进的红火蚁巢... 红火蚁是近年来侵害我国南方的主要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精确识别红火蚁巢穴是防控红火蚁的关键所在。为解决传统红火蚁防控依赖人工巡视、高危险、效率低的问题,降本增效实现红火蚁巢穴的智能检视,提出了一种基于ResNet34改进的红火蚁巢穴判别模型。该模型借助采集于不同地貌特征下的红火蚁巢穴图像,结合数据增强技术进行训练,通过在ResNet34的第1层卷积层之后和全连接层之前加入SE注意力机制模块,提升网络的自适应选择和通道权值调整能力,以提取红火蚁巢穴表面局部非线性的纹理特征。经过K折交叉验证试验和超参数探究消融试验,将SE-ResNet34与AlexNet、VGG-16、ResNet18、ResNet34、ResNet50进行对比,分析得出SE-ResNet34的峰值准确率达到了98.76%,比ResNet34的准确率提高了2.17%,较其他测试模型有训练时间短、识别精度高的特点,同时展现出较强的鲁棒性和稳定性。该方法在减少人工成本的同时可降低杀虫剂的使用,为红火蚁巢穴判别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巢穴判别 全地形红火蚁巢穴数据集 SE-ResNet34模型 K折交叉验证
下载PDF
用“红色故事”讲好思政课道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以浙江蚂蚁岛精神为例
12
作者 徐英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44-148,共5页
“红色故事”蕴藏着丰富的思政课教育价值,是讲好思政课道理的有效载体。要多渠道从区域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中探寻契合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红色故事”,秉持正确历史观,理直气壮、情真意切地讲好“红色故事”;要多元拓展“红色故事”讲述主... “红色故事”蕴藏着丰富的思政课教育价值,是讲好思政课道理的有效载体。要多渠道从区域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中探寻契合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红色故事”,秉持正确历史观,理直气壮、情真意切地讲好“红色故事”;要多元拓展“红色故事”讲述主体,思政课教师、榜样模范人物、青年大学生联袂讲好“红色故事”;要多方创新“红色故事”传播机制,坚持价值引领与需求导向相统一、内容建设与形态建设相融合,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故事 思政课 讲道理 蚂蚁岛精神
下载PDF
红火蚁的危害分析及生物防控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志刚 王小松 +1 位作者 郭迪金 冯波 《植物医学》 2023年第3期51-58,共8页
红火蚁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入侵物种之一,严重为害我国林业、农业和人类健康.本文简要分析了红火蚁的为害、入侵扩散特点及影响因素,最后重点概述了红火蚁的生物防控措施,包括鸟类、蜻蜓、捕食性甲虫等捕食性天敌,蚤蝇、蚁小蜂... 红火蚁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入侵物种之一,严重为害我国林业、农业和人类健康.本文简要分析了红火蚁的为害、入侵扩散特点及影响因素,最后重点概述了红火蚁的生物防控措施,包括鸟类、蜻蜓、捕食性甲虫等捕食性天敌,蚤蝇、蚁小蜂、捻翅虫、寄生蚁、寄生性线虫、火蚁微孢子虫等寄生性天敌,白僵菌、绿僵菌、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和多杀菌素等生物农药.这些生物防控方法具有经济、有用、安全、污染小和产生抗药性慢等优势,研究结果为我国红火蚁定殖区费省效宏的防控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入侵 危害 生物防控 天敌
下载PDF
基于智能化技术的房屋昆虫病害防治措施探讨
14
作者 张峰 谢翰忻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3年第10期17-21,64,共6页
红火蚁、白蚁等昆虫对房屋的侵害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为对房屋虫害防治工作提供解决方法和思路,本文对红火蚁、白蚁等昆虫对房屋侵害的情况进行了介绍,以智能化技术为核心结合房屋病害治理的理论,探讨预防红火蚁、白蚁等昆虫对... 红火蚁、白蚁等昆虫对房屋的侵害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为对房屋虫害防治工作提供解决方法和思路,本文对红火蚁、白蚁等昆虫对房屋侵害的情况进行了介绍,以智能化技术为核心结合房屋病害治理的理论,探讨预防红火蚁、白蚁等昆虫对各类型房屋侵害的方案,介绍了包括预防、监测、处理和评估四个方面的具体处理措施和运作流程,对如何利用智能化技术在预防房屋昆虫侵害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这些方法可以提高房屋虫害防治效率,降低经济和健康风险,延长房屋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BIM技术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自动化监测 物联网 房屋病害治理 红火蚁 白蚁
下载PDF
广东省吴川红火蚁的形态特征及其鉴别 被引量:13
15
作者 林立丰 段金花 +3 位作者 卢文成 易建荣 张贤昌 蔡松武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4-177,共4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吴川红火蚁的基本形态特征及其与其他国家入侵红火蚁(Solenopsisinvicta)的异同,初步建立其鉴别方法。方法采用实地调查和实验室显微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观察广东省吴川红火蚁蚁巢和各个虫态的基本形态特征。结果广东省吴川... 目的了解广东省吴川红火蚁的基本形态特征及其与其他国家入侵红火蚁(Solenopsisinvicta)的异同,初步建立其鉴别方法。方法采用实地调查和实验室显微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观察广东省吴川红火蚁蚁巢和各个虫态的基本形态特征。结果广东省吴川红火蚁卵、幼虫、蛹、成虫的基本形态特征及成虫的鉴别特征用图片的形式给出。蚁巢中可见蚁后、工蚁和兵蚁,生殖季节可见雌雄婚飞蚁;成熟蚁巢为蜂窝状,并突出地面形成高大蚁丘,随机测量30个,平均高(26.00±7.42)cm,平均直径(82.00±41.04)cm。结论广东省吴川发现的红火蚁与我国台湾省、美国等地入侵红火蚁形态特征极为相似,形态学鉴定为入侵红火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特征 红火蚁 广东省 形态学鉴定 鉴别方法 显微观察 实地调查 鉴别特征 生殖季节 随机测量 平均直径 蚁巢 实验室 蜂窝状 台湾省 入侵 成虫 可见 虫态 幼虫 兵蚁 雌雄
下载PDF
长白山红蚂蚁微量生物活性物质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胡耀辉 刘萍 张培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39-241,共3页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法及酶标荧光技术等现代生化技术,对长白山红蚂蚁浸提物进行了检测,共检测13项微量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均较高。结果证明该蚂蚁有较高的食疗作用和开发利用价值。
关键词 蚂蚁 微量活性物质 放射免疫
下载PDF
入侵红火蚁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7
作者 刘栋 江世宏 张国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7-422,共6页
介绍了世界各国对入侵红火蚁加强植物检疫的概况,详述了入侵红火蚁的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客观评价。
关键词 入侵红火蚁 植物检疫 化学防治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冬季红火蚁蚁群结构特点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宁东 陆永跃 +1 位作者 曾玲 梁广文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18,22,共4页
调查研究了冬季红火蚁Soenopsis invicta蚁群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冬季红火蚁蚁群中职蚁占96.3%,职蚁中工蚁比例高达98.7%;幼蚁以幼虫为主,约占60%.1 cm2有效蚁丘表面基部面积和1 cm3蚁丘体积平均蚂蚁数量分别为287和24头.蚁群数量和不同... 调查研究了冬季红火蚁Soenopsis invicta蚁群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冬季红火蚁蚁群中职蚁占96.3%,职蚁中工蚁比例高达98.7%;幼蚁以幼虫为主,约占60%.1 cm2有效蚁丘表面基部面积和1 cm3蚁丘体积平均蚂蚁数量分别为287和24头.蚁群数量和不同品级数量随有效蚁丘表面基部面积、蚁丘体积间变化而变化,表现出较强规律.建立了蚁群总数、各品级数量和有效蚁丘表面基部面积、蚁丘体积间的14个模型.提出了推测单位面积上冬季蚁群数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冬季 蚁群 结构
下载PDF
中国首起红火蚁咬伤致死事件调查报告 被引量:24
19
作者 张巧利 林立丰 +3 位作者 陈浩田 陈平华 卢文成 李燕军 《疾病监测》 CAS 2006年第12期654-656,共3页
目的了解东莞市一起输入性红火蚁咬伤后死亡事件的发生情况和红火蚁对当地居民健康的影响,为预防控制红火蚁对健康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对相关人员的访谈、查看有关资料及统一问卷入户调查的方法。结果调查死者工作和生活过的... 目的了解东莞市一起输入性红火蚁咬伤后死亡事件的发生情况和红火蚁对当地居民健康的影响,为预防控制红火蚁对健康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对相关人员的访谈、查看有关资料及统一问卷入户调查的方法。结果调查死者工作和生活过的田寮村59户居民中,至少有1人被蚂蚁咬伤的有48户,占被调查户数的81.4%;在被调查的238名居民中,有77人曾被蚂蚁咬伤,占被调查居民的32.4%。其中男性被咬伤率为30.8%,女性被咬伤率为34.2%。50 ̄、40 ̄及60 ̄岁年龄组被咬伤率最高。被咬伤者多为从事绿化及田间劳动人员,咬伤部位以四肢为主,占84.0%。咬伤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痒痛、红肿。多数被咬伤者症状较轻,无需就诊。结论此为一起被输入性红火蚁咬伤后发生过敏性休克而引起死亡的事件,该镇红火蚁伤人情况比较普遍,已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及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红火蚁 伤害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几种杀虫剂对热带雨林生态区红火蚁蚁巢和工蚁的灭杀效果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雪晴 李琼芬 +8 位作者 王燕 刘莹 尹艳琼 陈福寿 谢志英 李向永 张红梅 李大军 谌爱东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62-1568,共7页
为筛选出适用于云南热带雨林生态区的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防治药剂,通过7种杀虫剂对红火蚁蚁巢田间灭除效果试验测定。结果表明,20%多杀霉素悬浮剂(SC)、30%螺虫·噻虫嗪悬浮剂(SC)、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WP)、10%溴虫... 为筛选出适用于云南热带雨林生态区的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防治药剂,通过7种杀虫剂对红火蚁蚁巢田间灭除效果试验测定。结果表明,20%多杀霉素悬浮剂(SC)、30%螺虫·噻虫嗪悬浮剂(SC)、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WP)、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SC)和1%联苯·噻虫嗪颗粒剂(GR)对红火蚁蚁巢处理效果较好,药后1 d和10 d虫口减退率分别在95%和90%以上。其中10%溴虫氟苯双酰胺SC和1%联苯·噻虫嗪GR可作为红火蚁巢点处置的首选药剂;0.05%茚虫威饵剂(EB)速效性差,但药后10 d虫口减退率上升到86.8%。1.8%阿维菌素乳油(EC)药后1 d和10 d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9.3%和81%。这2种药剂可与前5种药剂交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杀虫剂 蚁巢和工蚁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