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positional Red Fox Optimization Based Task Scheduling Scheme for Cloud Environment
1
作者 B.Chellapraba D.Manohari +1 位作者 K.Periyakaruppan M.S.Kavitha 《Computer Systems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2023年第4期483-495,共13页
Owing to massiv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in Internet of Things(IoT)and cloud environment,cloud computing(CC)offers a highly flexible heterogeneous resource pool over the network,and clients could exploit various re... Owing to massiv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in Internet of Things(IoT)and cloud environment,cloud computing(CC)offers a highly flexible heterogeneous resource pool over the network,and clients could exploit various resources on demand.Since IoT-enabled models are restricted to resources and require crisp response,minimum latency,and maximum bandwidth,which are outside the capabilities.CC was handled as a resource-rich solution to aforementioned challenge.As high delay reduc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oT enabled cloud platform,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task scheduling(TS)reduces the energy usage of the cloud infrastructure and increases the income of service provider via minimizing processing time of user job.Therefore,this article concentration on the design of an oppositional red fox optimization based task scheduling scheme(ORFOTSS)for IoT enabled cloud environment.The presented ORFO-TSS model resolves the problem of allocating resources from the IoT based cloud platform.It achieves the makespan by performing optimum TS procedures with various aspects of incoming task.The designing of ORFO-TSS method includes the idea of oppositional based learning(OBL)as to traditional RFO approach in enhancing their efficiency.A wide-ranging experimental analysis was applied on the CloudSim platform.The experimental outcome highlighted the efficacy of the ORFO-TSS technique over existing approa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heuristics task scheduling cloud computing internet of things MAKESPAN red fox optimizer
下载PDF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he Red Fox (Vuples vuples)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with Other Canid Species 被引量:4
2
作者 钟华明 张洪海 +2 位作者 沙未来 张承德 陈玉才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2-130,共9页
The whole mitochondrial genome sequence of red fox (Vuples vuples) was determined. It had a total length of 16 723 bp. As in most mammal mitochondrial genome, it contained 13 protein coding genes, two ribosome RNA g... The whole mitochondrial genome sequence of red fox (Vuples vuples) was determined. It had a total length of 16 723 bp. As in most mammal mitochondrial genome, it contained 13 protein coding genes, two ribosome RNA genes, 22 transfer RNA genes and one control region. The base composition was 31.3% A, 26.1% C, 14.8% G and 27.8% T, respectively. The codon usage of red fox, arctic fox, gray wolf, domestic dog and coyote followed the same pattern except for an unusual ATT start codon, which initiates the NADH dehydrogenase subunit 3 gene in the red fox. A long tandem repeat rich in AC was found between conserved sequence block 1 and 2 in the control region. In order to confirm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red fox to other canids, phylogenetic trees were reconstructed by neighbor-joining and maximum parsimony methods using 12 concatenated heavy-strand protein-coding genes.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arctic fox was the sister group of red fox and they both belong to the red fox-like clade in family Canidae, while gray wolf, domestic dog and coyote belong to wolf-like clade. The result was in accordance with existing phylogenetic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 fox Mitochondrial genome CANIDAE Phylogenetic analysis
下载PDF
内蒙古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4种小型食肉目动物的食性构成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逦嘉 王安梦 +3 位作者 袁梨 鲍伟东 杨永昕 巴特尔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61,共7页
为了解同域分布动物的食物竞争关系,采用样线法收集粪便样品,依据残遗物鉴别物种的方法,于2007年8~12月对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赤狐、狗獾、香鼬和豹猫的食物构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赤狐取食所有15类食物,并捕食小型鼬类;在赤... 为了解同域分布动物的食物竞争关系,采用样线法收集粪便样品,依据残遗物鉴别物种的方法,于2007年8~12月对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赤狐、狗獾、香鼬和豹猫的食物构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赤狐取食所有15类食物,并捕食小型鼬类;在赤狐粪样(n=70)中出现率较大的植物(32.6%)以重量比率计算时其贡献极大下降(0.02%),而出现率较低的草兔和鸟类重量比率较高(草兔65.4%,鸟类22.9%),相对重要值的计算表示,赤狐的食物构成均一。狗獾(n=64)以取食昆虫和植物果实为主(出现率29.3%和57.8%)。香鼬(n=14)集中取食鼠类(出现率73.7%,相对重量99.8%),豹猫(n=11)则以鸟类居多(出现率27.8%,相对重量69.0%)。食物生态位的宽度以赤狐最大(0.2),其次为豹猫(0.07)。根据食物生态位的重叠度分析,赤狐与狗獾(O=0.99)和豹猫(O=0.7)以及狗獾与豹猫(O=0.6)的种间竞争较强,但在主要食物上出现分离,实现捕食者之间的共存。赤狐对香鼬的捕食可能限制了其种群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狐 狗獾 香鼬 豹猫 食物生态位 同类相食
下载PDF
三种犬科动物春季洞穴特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洪海 窦华山 +1 位作者 翟红昌 吴牧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980-3988,共9页
2004年4月-2005年6月在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20个狼穴、27个赤狐洞穴、33个沙狐洞穴进行测量调查,结果如下:3种犬科动物洞穴的洞口朝向无显著差异,赤狐和沙狐洞穴在洞口倾角、洞口直径、第一洞道长度3个特征上无显著差异... 2004年4月-2005年6月在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20个狼穴、27个赤狐洞穴、33个沙狐洞穴进行测量调查,结果如下:3种犬科动物洞穴的洞口朝向无显著差异,赤狐和沙狐洞穴在洞口倾角、洞口直径、第一洞道长度3个特征上无显著差异,洞口直径可作为判别狼穴与其它两者洞穴的依据。影响狼春季洞穴选择的前3位主要因子是隐蔽、人为干扰和水源。影响赤狐春季洞穴选择的前3位主要因子是地形、水源、和人为干扰。影响沙狐春季洞穴选择的前3位主要因子是微气候、人为干扰和食物。通过对3种犬科动物春季洞穴生境选择的比较发现:3种动物洞穴都有远离人为干扰,提高隐蔽性的趋势;不同的是赤狐和狼的洞址都靠近水源,沙狐洞址则远离水源;3种动物在地形及坡位选择上也存在差异,赤狐和狼的洞穴多位于平地。而沙狐洞穴多位于坡地的坡顶,且洞穴周围啮齿类数量显著大于赤狐洞穴和狼穴。柳灌丛、干旱苇塘、高草坡地分别是赤狐、狼、沙狐偏爱的生境类型。3种犬科动物中洞穴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是狼(0.5051),其次为赤狐(0.4292),最小为沙狐(0.2591)。其中狼与赤狐洞穴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较高,达到了0.4692,沙狐与赤狐洞穴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最低,只有0.23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狐 沙狐 洞穴 生境选择 空间生态位
下载PDF
兰狐和银黑狐免疫球蛋白的提纯与鉴定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彦龙 张洁 +3 位作者 谭婷婷 柴洪亮 孙颖 曾祥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81-983,共3页
采用硫酸铵盐析和Agarose-Protein G亲和层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兰狐和银黑狐血清中提取和纯化了免疫球蛋白(IgG),应用SDS-PAGE分析表明:提纯的免疫球蛋白纯度高,重链和轻链的分子量分别为45ku和21ku左右;以犬瘟热病毒(CDV)为包被抗原的间... 采用硫酸铵盐析和Agarose-Protein G亲和层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兰狐和银黑狐血清中提取和纯化了免疫球蛋白(IgG),应用SDS-PAGE分析表明:提纯的免疫球蛋白纯度高,重链和轻链的分子量分别为45ku和21ku左右;以犬瘟热病毒(CDV)为包被抗原的间接ELISA试验结果表明:提纯的蛋白免疫小鼠分别制备的抗兰狐和银黑狐免疫球蛋白抗体作为二抗检测CDV阳性血清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本研究制备的高纯度的兰狐和银黑狐免疫球蛋白,对今后狐源CDV等疫病血清流行病学的调查、诊断试剂盒的开发及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EIN G ELISA 免疫球蛋白 兰狐 银黑狐
下载PDF
赤狐的活动节律与产仔洞穴的选择 被引量:21
6
作者 周文扬 魏万红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67-272,共6页
本文对赤狐(Vulpesvulpes)的产仔洞穴、活动节律和巢区大小进行了研究。赤狐产仔洞穴全部为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humalayana)的居住洞,一般洞口数较多(平均4.8个),分布于高寒灌丛(71%),... 本文对赤狐(Vulpesvulpes)的产仔洞穴、活动节律和巢区大小进行了研究。赤狐产仔洞穴全部为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humalayana)的居住洞,一般洞口数较多(平均4.8个),分布于高寒灌丛(71%),距干扰因素较远(大于1.5km),常位于坡中部(71%).影响其选择的主要因素是隐蔽性和安全性。赤狐的产仔洞穴相对稳定,平均利用时间为3.3年,利用时间的长短与环境条件的稳定性有关。赤狐通常在夜间活动,主要是觅食,而白天有时成体携幼体在洞穴附近进行短时间的非觅食活动,活动的高峰期为1800一0800时。雌雄成体共同哺育幼体,活动范围相同而多单独活动。成体赤狐的巢区面积平均为7.9km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狐 产仔洞穴 活动节律 巢区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草原地区赤狐繁殖期对洞穴的选择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洪海 张明海 +3 位作者 王秀辉 王文 章黎 高中信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6-182,共7页
通过对内蒙古东部草原地区赤狐的25个洞穴观测,运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赤狐繁殖期的洞穴选择。结果表明,影响赤狐繁殖期洞穴选择的主要因子是水源,其次是坡向、坡位和坡度,人为干扰、隐蔽程度及洞口朝向等因子对其影响作... 通过对内蒙古东部草原地区赤狐的25个洞穴观测,运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赤狐繁殖期的洞穴选择。结果表明,影响赤狐繁殖期洞穴选择的主要因子是水源,其次是坡向、坡位和坡度,人为干扰、隐蔽程度及洞口朝向等因子对其影响作用不明显。繁殖期赤狐的最适洞穴选择为:阳坡或半阴半阳坡、下坡位、坡度5°~25°、距水源500~10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狐 洞穴选择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荒漠区赤狐的食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林宣龙 吴克凡 时磊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6-350,共5页
赤狐(Vulpes vulpes)隶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狐属,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北部和北美大陆,在我国也广布各地(高耀亭等,1987;马世来等,2001)。国内外有关赤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洞穴结构(Nakazono and Ono,1987;贾竞波和萧前... 赤狐(Vulpes vulpes)隶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狐属,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北部和北美大陆,在我国也广布各地(高耀亭等,1987;马世来等,2001)。国内外有关赤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洞穴结构(Nakazono and Ono,1987;贾竞波和萧前柱,1990;贾竞波等,1991;贾竞波和马建章,1992;周文扬和魏万红,1995;张洪海等,1999)和巢域选择等方面(Nakazono and Ono,1987;周文扬和魏万红,1995;张洪海等,1999;Frey and Conover,2006;Keith et al.,2007),而针对赤狐食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草原或苔原环境,如瑞典(Elmhagen et al.,2002)、立陶宛(Laima,2002)及匈牙利(Lanszki et al.,2006,2007)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狐 食性 食物生态位宽度 准噶尔盆地 荒漠
下载PDF
对赤狐洞穴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贾竞波 萧前柱 +1 位作者 徐利 马海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66-269,共4页
作者在黑龙江省虎林县、哈尔滨市西郊和吉林省向海自然保护区的5种不同环境,对赤狐(Vulpes vulpes)的83个洞穴120个洞口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种环境中的主洞穴和临时洞穴之间不存在地区差别;主洞穴洞口一般2个,临时洞穴洞口一般... 作者在黑龙江省虎林县、哈尔滨市西郊和吉林省向海自然保护区的5种不同环境,对赤狐(Vulpes vulpes)的83个洞穴120个洞口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种环境中的主洞穴和临时洞穴之间不存在地区差别;主洞穴洞口一般2个,临时洞穴洞口一般为1个。洞口平均宽度为26.48±1.03厘米,高26.35±1.24厘米;第1通道长117.86±8.38厘米;洞口朝阳(占46.67%)或半朝阳(占24.17%);狐穴大多筑于坡顶(60.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狐 洞穴 环境
下载PDF
赤狐皮肤黑色素细胞的分离与体外培养 被引量:3
10
作者 鲍加荣 刘学庆 +1 位作者 岳志刚 杨福合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11-1515,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赤狐皮肤黑色素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体系,为研究毛色形成的分子机理提供必要载体。【方法】采集赤狐的皮肤样品,经DispaseⅡ和胰酶两步消化,以添加有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十四烷酰佛波醇...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赤狐皮肤黑色素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体系,为研究毛色形成的分子机理提供必要载体。【方法】采集赤狐的皮肤样品,经DispaseⅡ和胰酶两步消化,以添加有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十四烷酰佛波醇乙酸酯(12-O-tetradecanoyl-phorbol 13-acetate,TPA)和牛垂体提取物(Bovine pituitary extract,BPE)的K-SFM培养基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再通过形态观察、用酶标仪测定黑色素含量、多巴染色结合透射电镜观察、毛色基因RT-PCR检测等方法对体外培养获得的黑色素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体外培养获得的赤狐皮肤黑色素细胞有2或3个树突,胞质内含有大量的黑色素小体,经测定第3、4和5代细胞的黑色素含量分别为0.0283、0.0276和0.0265 ng/cell,黑色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从第4代赤狐皮肤黑色素细胞的总RNA中能RT-PCR扩增出MITF、TYR、TYRP1、MITF等毛色基因特异条带,说明培养获得的赤狐皮肤黑色素细胞生物学状态良好。【结论】以K-SFM为基础培养基,通过添加EGF、TPA和BPE等成分,可体外培养获得赤狐皮肤黑色素细胞,且能有效回避添加CT培养细胞的潜在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狐 黑色素细胞 多巴染色 透射电镜
下载PDF
赤狐气味对高原鼠兔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万红 曹伊凡 +2 位作者 张堰铭 殷宝法 王金龙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5-151,共7页
在野外条件下,利用赤狐的粪尿气味增加高原鼠兔的捕食风险,研究捕食风险对高原鼠兔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为衡量高原鼠兔繁殖投入大小的定量指标,成体高原鼠兔的体重变化在捕食风险处理样方与对照样方之间没有明显的不同,随着繁殖期... 在野外条件下,利用赤狐的粪尿气味增加高原鼠兔的捕食风险,研究捕食风险对高原鼠兔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为衡量高原鼠兔繁殖投入大小的定量指标,成体高原鼠兔的体重变化在捕食风险处理样方与对照样方之间没有明显的不同,随着繁殖期的延长,两样方内雌雄个体的体重均显著减少,说明捕食风险对高原鼠兔的繁殖投入无明显影响,因此,捕食风险对幼体的生长、发育也无明显的作用。捕食风险增加后,高原鼠兔平均每个雌性成体拥有的后代数目、性比和居留率与对照样方比较均无明显不同,但是由于扩散等原因使每个雄性成体拥有的后代数、繁殖期结束后幼体的性比有明显的差异。以上结果并未显示出捕食者气味作为捕食风险对高原鼠兔的繁殖产生抑制作用,其主要原因是捕食风险的类型不同和研究期间高原鼠兔本身承受的捕食风险较大,高原鼠兔可能通过行为变化调节捕食风险增加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狐 气味 高原鼠兔 繁殖 捕食风险 抑制
下载PDF
内蒙古达赉湖地区赤狐生境选择及生境景观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洪海 李成涛 +2 位作者 窦华山 刘松涛 王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342-2350,共9页
近年来,干旱、鼠害及人为对草原的过度开发利用等对达赉湖地区赤狐的数量及分布范围造成了很大影响。借助于主成分分析、Bailey's判别分析、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对达赉湖自然保护区赤狐的生境选择及生境的景观特征进行了研究。在赤... 近年来,干旱、鼠害及人为对草原的过度开发利用等对达赉湖地区赤狐的数量及分布范围造成了很大影响。借助于主成分分析、Bailey's判别分析、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对达赉湖自然保护区赤狐的生境选择及生境的景观特征进行了研究。在赤狐家域内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共设置10 m×10 m样方245个(实验样方101个,对照样方144个),并测定样方内的7个生境因子:植被类型、隐蔽级、食物丰富度、雪深、距水源距离、距围栏距离、距居民点距离。对样方内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食物和隐蔽性是赤狐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距居民点距离和距围栏距离是赤狐生境选择的次要因子,雪深和距水源距离是赤狐在生境选择中未表现出选择和利用的因子。利用Bailey's方法和基于赤狐的生境分布图的景观统计得出:赤狐偏好选择柳灌丛和芦苇塘两种生境,这两种生境的总面积约为1093.47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4.05%;赤狐随机利用河道、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3种生境类型,这3种生境的总面积约为4721.79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0.67%。;回避的生境为冰面和沙化草地,总面积约为1968.09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5.29%。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Fragstats的景观特征分析得出,赤狐最适宜生境的面积最少,斑块数量最多,平均斑块面积最小,平均形状指数最小,平均斑块距离最大;其次是较适宜生境和不适宜生境;一般适宜生境的面积最多,斑块数量最少,平均斑块面积和平均形状指数最大,平均斑块距离最小。赤狐多分布于斑块较大的适宜其生存的生境或分布于由这些斑块形成的生境斑块镶嵌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狐 生境选择 景观特征 达赉湖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赤狐生境选择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路云 王海东 +2 位作者 张海 滕丽微 刘振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1期3289-3292,3295,共5页
总结了赤狐生境选择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概括了影响赤狐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赤狐生境选择的灵活性及赤狐和与其同域分布的动物种的共存机制。最后,提出了赤孤相应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 赤狐 生境选择 野外调查 统计分析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哈尔滨西郊赤狐巢穴特征的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贾竞波 马建章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4-29,共6页
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在哈尔滨西郊对赤狐巢穴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巢穴结构大小、筑穴地点的拟似小气候条件,以及巢穴周围隐蔽条件是形成该地区赤狐巢穴特征的主要因子。45个赤狐巢穴可基本分成三个类型,即:农田... 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在哈尔滨西郊对赤狐巢穴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巢穴结构大小、筑穴地点的拟似小气候条件,以及巢穴周围隐蔽条件是形成该地区赤狐巢穴特征的主要因子。45个赤狐巢穴可基本分成三个类型,即:农田型、堤坝型和草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狐 巢穴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狐的生境选择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倩 李路云 +1 位作者 刘振生 滕丽微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5-227,共13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赤狐(Vulpes vulpes)不同季节生境选择机制,制定合理的保护管理措施,于2013—2014年,在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样方法对其4个季节的生境选择进行比较研究,共调查了375个实验样方及229个对照样方,测量了10个与生... 为了进一步了解赤狐(Vulpes vulpes)不同季节生境选择机制,制定合理的保护管理措施,于2013—2014年,在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样方法对其4个季节的生境选择进行比较研究,共调查了375个实验样方及229个对照样方,测量了10个与生境相关的生态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赤狐生境选择存在差异性。赤狐冬季偏好选择农田和岛状林、郁闭度高的生境;春季赤狐偏好选择农田和湿地、喜欢距水源距离远的生境;夏季偏好选择岛状林、农田,避免选择隐蔽级一般及食物丰富度低的生境,秋季偏好选择农田和湿地、郁闭度低,食物丰富度高的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狐 各季节 生境选择 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黑龙江省赤狐年数量趋势波动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贾竞波 马建章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89年第3期201-206,共6页
本文根据毛皮收购数据对赤狐在黑龙江省13年(1971~1983)的年数量趋势波动做了分析。以全省数据分析时,此期间赤狐数量趋势共有4个波动周期,平均间隔为3年,变异系数为23.57%;继而以该省八个地区联合周期分析共得26个周期,平均间隔为3.4... 本文根据毛皮收购数据对赤狐在黑龙江省13年(1971~1983)的年数量趋势波动做了分析。以全省数据分析时,此期间赤狐数量趋势共有4个波动周期,平均间隔为3年,变异系数为23.57%;继而以该省八个地区联合周期分析共得26个周期,平均间隔为3.42年,变异系数为39.78%。两次分析皆表明:赤狐数量趋势的波动为随机波动,波动中赤狐种群的密度制约因素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狐 年数量趋势 随机波动
下载PDF
赤狐的选种选配 被引量:1
17
作者 鲍加荣 刘伟 +1 位作者 刘学庆 杨福合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16-218,221,共4页
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国毛皮动物赤狐的毛皮品质,培育出适合本土化的良种,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和总结现场育种经验,从动物遗传育种的重要概念入手,对比分析,避免概念的混淆,同时首次提出赤狐的选种选配的工作要点。结果表明:在赤狐的选育过程中... 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国毛皮动物赤狐的毛皮品质,培育出适合本土化的良种,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和总结现场育种经验,从动物遗传育种的重要概念入手,对比分析,避免概念的混淆,同时首次提出赤狐的选种选配的工作要点。结果表明:在赤狐的选育过程中,种狐的选择非常重要,要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选择适宜的育种目标和性状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狐 种畜 选种 选配 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 品种 品系
下载PDF
赤狐耳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及核型分析
18
作者 鲍加荣 王世勇 +1 位作者 郑军军 杨福合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89-893,共5页
建立赤狐的耳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和培养体系,为狐的核移植,转基因狐的研究奠定基础。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狐耳成纤维细胞的原代细胞,再利用胰酶短暂消化法进行纯化传代培养,观察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并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块培养... 建立赤狐的耳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和培养体系,为狐的核移植,转基因狐的研究奠定基础。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狐耳成纤维细胞的原代细胞,再利用胰酶短暂消化法进行纯化传代培养,观察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并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块培养法可获得成纤维细胞,经过纯化培养,可获得均一、稳定的狐耳成纤维细胞。可以作为核移植的供体细胞,推动特种动物的转基因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狐 成纤维细胞 染色体核型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狐活动节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涛 孟德怀 +3 位作者 滕丽微 司雨蕙 张致荣 刘振生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91-896,共6页
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秋两季赤狐(Vulpes vulpes)的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赤狐在不同月份的日活动差异指数α(t=18.359,df=5,P<0.01)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月份昼行性指数β(t=5.98,df=5,P<0.05... 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秋两季赤狐(Vulpes vulpes)的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赤狐在不同月份的日活动差异指数α(t=18.359,df=5,P<0.01)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月份昼行性指数β(t=5.98,df=5,P<0.05)存在显著差异,且β=0.439<13/24,说明赤狐是夜行性动物。夏季赤狐有3个活动高峰期,分别为19:00、21:00和23:00。其中21:00出现昼夜活动最强峰值,而11:00—16:00为一天中活动最弱的时段。秋季赤狐有4个活动高峰期,分别为9:00、12:00—13:00、19:00、21:00—22:00,其中9:00和19:00出现昼夜活动最强峰值,而4:00—7:00为一天中活动最弱的时段。赤狐夏秋季活动节律(χ^2=0.109,df=1,P=0.741)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夏秋两季赤狐活动节律相差不大。赤狐作为罗山保护区内的广布物种,对维持区内动物种群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赤狐的活动节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保护区内食肉目动物的生态习性,为保护区后续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赤狐 活动节律 红外相机
下载PDF
赤狐DCT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瑞宁 赵子雅 +6 位作者 冯硕 周瑞红 胡露露 彭永东 巩元芳 刘铮铸 李祥龙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27-130,173,共5页
为了探讨赤狐DCT基因及其所编码蛋白的性质和功能,进而为挖掘赤狐毛色基因调控机理提供理论基础,试验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NCBI中公布的赤狐DCT基因序列(登录号为XM_026003622.1)的编码序列(CDS区)及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跨膜结... 为了探讨赤狐DCT基因及其所编码蛋白的性质和功能,进而为挖掘赤狐毛色基因调控机理提供理论基础,试验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NCBI中公布的赤狐DCT基因序列(登录号为XM_026003622.1)的编码序列(CDS区)及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磷酸化位点、信号肽、高级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赤狐DCT基因CDS区全长1650 bp,共编码549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等电点为6.07,含有20种氨基酸,其中亮氨酸(Leu)含量最高;编码蛋白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该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分泌小泡、线粒体等细胞器中,为跨膜蛋白;该蛋白存在43个磷酸化位点,且不存在信号肽;DCT蛋白主要为无规则卷曲结构;该基因保守性较好,且与其遗传关系最近的为家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狐 DCT基因 基因序列 蛋白质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