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asonal species Diversity of Phytoplankton in Zhangjiang Seawaters
1
作者 LIU YU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4年第B11期36-42,共7页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生物多样性 红潮海藻 优势种群 季节
下载PDF
江苏海域赤潮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高清清 曹兵 +3 位作者 杨波 王超 朱旭宇 许娴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7-221,229,共6页
利用1997-2014年江苏海域赤潮发生记录资料,系统分析了江苏海域赤潮的分布特征,并对赤潮生物的种类和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海域赤潮发生平均2次/年,年发生频率并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变化。赤潮发生具有显著的季节特征,多发生在5-9月... 利用1997-2014年江苏海域赤潮发生记录资料,系统分析了江苏海域赤潮的分布特征,并对赤潮生物的种类和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海域赤潮发生平均2次/年,年发生频率并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变化。赤潮发生具有显著的季节特征,多发生在5-9月,又以5月份发生频率最高,7月份次之。赤潮发生区域主要集中在连云港海州湾海域和南通以东海域。连云港海域爆发的赤潮多为有毒的甲藻赤潮,少数为硅藻;南通海域赤潮种多为硅藻。连云港附近海域赤潮优势种的变化很可能与该海域营养盐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分布特征 赤潮优势种 江苏海域
下载PDF
广西涠洲岛海域浮游植物和赤潮生物种类组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刘国强 史海燕 +1 位作者 魏春雷 李武全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48,共6页
根据2006年3—11月期间对涠洲岛海域进行赤潮监控监测获得的调查资料,对该海域调查期间的浮游植物组成和各月的优势种变化作了分析。结果显示:涠洲岛水域浮游植物有5属103种,其中蓝藻1属2种,硅藻34属83种,甲藻8属16种,着色鞭毛藻门1属1... 根据2006年3—11月期间对涠洲岛海域进行赤潮监控监测获得的调查资料,对该海域调查期间的浮游植物组成和各月的优势种变化作了分析。结果显示:涠洲岛水域浮游植物有5属103种,其中蓝藻1属2种,硅藻34属83种,甲藻8属16种,着色鞭毛藻门1属1种,绿藻门1属1种;赤潮生物有29属60种,其中蓝藻1属2种,硅藻18属40种,甲藻8属16种,着色鞭毛藻1属1种,原生动物1属1种;浮游植物优势种有球形棕囊藻、红海束毛藻、菱形海线藻、旋链角毛藻、洛氏角毛藻等,均属赤潮物种。调查期间涠洲岛海域浮游植物优势种更替现象明显,与水温等环境因子的变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赤潮生物 优势种 涠洲岛(广西)
下载PDF
胶州湾女姑山水域夏季赤潮高发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利永 刘东艳 +1 位作者 孙军 邹景忠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97-1002,共6页
根据 1998年 5~ 8月夏季赤潮高发期间 ,胶州湾女姑山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种群组成特征和演替变化对赤潮的发生和种群变动特点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夏季女姑山水域的浮游植物主要由硅、甲藻组成 ,硅藻在细胞和物种丰度上都占优... 根据 1998年 5~ 8月夏季赤潮高发期间 ,胶州湾女姑山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种群组成特征和演替变化对赤潮的发生和种群变动特点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夏季女姑山水域的浮游植物主要由硅、甲藻组成 ,硅藻在细胞和物种丰度上都占优势。浮游植物优势种在调查期间出现明显的演替现象 ,水温的升高和营养条件的变化是引起物种演替的主要原因。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夏季呈明显的增长趋势 ,从 5月份 6.3× 10 5个cell/m3 增至 8月份的 6.7× 10 6个cell/m3 ;其中 ,由于赤潮的爆发 ,细胞丰度的最高峰出现在 7月份 ,为 1.5× 10 7个 /m3 。在赤潮爆发期间 ,赤潮原因种高齿状藻和中肋骨条藻发生了明显的演替现象 ,不同细胞大小的优势种和营养条件的变化是发生物种演替的主要原因。叶绿素a的浓度和细胞丰度的变化共同反映了赤潮发生的全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浮游植物 优势种 演替 细胞丰度 胶州湾
下载PDF
基于SVM方法的赤潮生物优势种航空高光谱识别 被引量:14
5
作者 马毅 张杰 崔廷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302-2305,共4页
赤潮生物优势种的航空高光谱识别可为快速鉴别赤潮及其毒性提供技术基础,为赤潮灾害程度的定级提供支持。文章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赤潮生物优势种航空高光谱识别模型,并以2001年7月16日,2001年8月19日和8月25日的赤潮高光谱数... 赤潮生物优势种的航空高光谱识别可为快速鉴别赤潮及其毒性提供技术基础,为赤潮灾害程度的定级提供支持。文章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赤潮生物优势种航空高光谱识别模型,并以2001年7月16日,2001年8月19日和8月25日的赤潮高光谱数据为例,开展了识别模型的实验应用。识别结果表明:在参考光谱具有较大动态范围的前提下,发展的赤潮生物优势种航空高光谱识别模型不仅能够获得较高的分类精度,而且不受高光谱数据维数高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生物优势种类 航空高光谱 识别 SVM
下载PDF
基于形状特征描述子的赤潮优势种识别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郑少平 谢杰镇 +1 位作者 王博亮 江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6-679,共4页
研究了赤潮优势种识别技术,该技术运用在基于流式细胞技术的赤潮实时监控系统中.由于不同生长周期和拍摄视角对藻类细胞的形态有较大的影响,仅用一种特征就将藻类分开是不现实的.采用3种形状特征描述子提取特征,再利用多级主特征向量评... 研究了赤潮优势种识别技术,该技术运用在基于流式细胞技术的赤潮实时监控系统中.由于不同生长周期和拍摄视角对藻类细胞的形态有较大的影响,仅用一种特征就将藻类分开是不现实的.采用3种形状特征描述子提取特征,再利用多级主特征向量评估准则进行特征融合和降维,最后使用SVM进行分类.通过对6类我国附近海域常见赤潮优势种的3000个样本的自动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识别精度可以达到95.80%,与人工识别精度相当,具备较高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特征描述子 自动识别 模式识别 主成份分析 赤潮优势种
下载PDF
我国东海常见6种有毒赤潮藻的三维荧光光谱识别技术 被引量:8
7
作者 苏荣国 梁生康 +1 位作者 胡序朋 王修林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5-268,共4页
基于有毒赤潮藻的三维荧光光谱及主成分分析方法,针对我国东海常见的6种有毒赤潮藻建立了有毒赤潮藻活体荧光识别测定技术。根据Fisher判别分析结果,选用三维荧光光谱的第一主成分得分谱作为有毒赤潮藻识别特征谱,建立了有毒赤潮藻荧光... 基于有毒赤潮藻的三维荧光光谱及主成分分析方法,针对我国东海常见的6种有毒赤潮藻建立了有毒赤潮藻活体荧光识别测定技术。根据Fisher判别分析结果,选用三维荧光光谱的第一主成分得分谱作为有毒赤潮藻识别特征谱,建立了有毒赤潮藻荧光特征库,在此基础上,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法对6种有毒赤潮藻进行识别测定,有毒赤潮藻的识别正确率≥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主成分分析 有毒赤潮藻 识别
下载PDF
天津沿海赤潮发生的基本特征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琪 孙家伟 +3 位作者 冯延竹 李希彬 王鲁宁 崔健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2-66,共5页
使用《天津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中的数据,分析天津沿海赤潮发生的特征。通过分析发现2005-2017年天津海域共发生赤潮30次,累计发生面积4 695 km2。天津沿海赤潮发生主要集中在夏季,又以8月最多,占赤潮发生总数的30%。通过赤潮优势种的... 使用《天津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中的数据,分析天津沿海赤潮发生的特征。通过分析发现2005-2017年天津海域共发生赤潮30次,累计发生面积4 695 km2。天津沿海赤潮发生主要集中在夏季,又以8月最多,占赤潮发生总数的30%。通过赤潮优势种的分析发现近年来天津海域赤潮生物的优势种类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同时本文从水文气象条件诱发赤潮的角度分析得出了天津沿海最易发生赤潮的天气形势,天津沿海25~27℃水温范围内赤潮发生较多,最适宜赤潮发生的风速为3、4级风,风向为东南风、西南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沿海海域 赤潮 优势种 水文气象
下载PDF
三维荧光光谱-小波变换-粒子群算法联用快速识别测定浮游藻群落组成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段亚丽 苏荣国 +1 位作者 石晓勇 张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62-1569,共8页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技术测定了实验室培养的分属5个门13个属的17种中国近海常见赤潮藻的荧光性质,通过db7二维小波变换提取赤潮藻三维荧光光谱的特征参量,采用系统聚类法构建荧光特征标准谱库,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辅以粒子群算法进...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技术测定了实验室培养的分属5个门13个属的17种中国近海常见赤潮藻的荧光性质,通过db7二维小波变换提取赤潮藻三维荧光光谱的特征参量,采用系统聚类法构建荧光特征标准谱库,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辅以粒子群算法进行参数估计建立识别技术,实现了赤潮藻在门、属水平上的识别测定。测定样品中:赤潮藻纯种培养体在门、属水平上的平均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6.1%和73.6%;对于优势度分别为60%,75%,80%,90%的赤潮藻模拟混合样品,优势藻在门水平上的平均识别正确率分别为86.7%,96.9%,98.7%,99.4%,识别相对含量分别为62.6%,72.7%,76.0%,81.6%;优势藻在属水平上的平均识别正确率分别为51.0%,68.9%,72.0%,78.8%;对于优势度达75%的赤潮藻实际混合样品,优势藻在门、属水平上的平均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9.4%和75.9%。将所建技术用于围隔实验水样和现场调查采集水样进行分析,有效实现了浮游藻群落组成的识别测定,尤其是硅藻和甲藻的分类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藻 三维荧光光谱 二维小波变换 粒子群 识别
下载PDF
基于地物光谱的赤潮优势种识别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崔廷伟 张杰 +1 位作者 马毅 孙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7-283,共7页
利用2001年获取的不同优势种赤潮水体的现场光谱数据,处理得到了不同优势种赤潮水体的遥感反射率光谱曲线;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基于光谱角度制图法(SpectralAngleMapping,SAM)和互相关光谱匹配法(CrossCorrelogramSpectralMapping,CCSM)... 利用2001年获取的不同优势种赤潮水体的现场光谱数据,处理得到了不同优势种赤潮水体的遥感反射率光谱曲线;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基于光谱角度制图法(SpectralAngleMapping,SAM)和互相关光谱匹配法(CrossCorrelogramSpectralMapping,CCSM)的赤潮优势种识别算法。数据实验结果表明,上述两种方法对于实现基于光谱数据的赤潮优势种识别是基本有效的,且CCSM方法的识别结果略优于SAM方法。进一步提高上述方法的适用性在于大量获取不同优势种赤潮的光谱数据并建立赤潮光谱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优势种 光谱 识别
下载PDF
大连市近岸海域赤潮状况、预测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惠卿 杜广玉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2-46,共5页
在揭示大连市近岸海域赤潮生物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基础上 ,通过大量的调查监测资料对赤潮发生及增殖阶段1 3项环境因子统计分析 ,经多元回归得出大连市近岸海域春夏季赤潮预测模式 ,并在以后的赤潮中得到验证。其春季符合率为 83% ,夏季... 在揭示大连市近岸海域赤潮生物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基础上 ,通过大量的调查监测资料对赤潮发生及增殖阶段1 3项环境因子统计分析 ,经多元回归得出大连市近岸海域春夏季赤潮预测模式 ,并在以后的赤潮中得到验证。其春季符合率为 83% ,夏季的符合率为 92 %。文章提出了物理、化学法治理的技术参数。同时探讨了生物治理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湖 生物 优势种 预测模式 生物防治 生态环境
下载PDF
椒江口海域浮游植物与富营养化的关系 被引量:15
12
作者 孙鲁峰 徐兆礼 +1 位作者 邢小丽 康伟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0-176,共7页
根据2010年椒江口海域3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该海域浮游植物、富营养化和赤潮之间的关系.自该海域共鉴定浮游植物81种,赤潮种35种,由于受椒江径流、浙江沿岸流、台湾暖流和上升流共同影响,浮游植物种类数、平... 根据2010年椒江口海域3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该海域浮游植物、富营养化和赤潮之间的关系.自该海域共鉴定浮游植物81种,赤潮种35种,由于受椒江径流、浙江沿岸流、台湾暖流和上升流共同影响,浮游植物种类数、平面分布及优势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最主要的赤潮优势种是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curvisetu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和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jonesianus);调查期间海域富营养化指标E值大于1,富营养化程度较为严重,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稳定,多样性指数较高,并未发生赤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富营养化 赤潮 旋链角毛藻 优势种
原文传递
长江口海域近50a来营养盐的变化及其对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 被引量:39
13
作者 王江涛 曹婧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0-315,共6页
本文根据收集到的1960s到2000s年间东海长江口附近海域(30.5~32°N,122~123°E)的营养盐数据,分析了长江口海域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及历史变化趋势。其中根据1959~1960年,1985~1986年和2002~2003年长江口海域营养盐的季节变... 本文根据收集到的1960s到2000s年间东海长江口附近海域(30.5~32°N,122~123°E)的营养盐数据,分析了长江口海域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及历史变化趋势。其中根据1959~1960年,1985~1986年和2002~2003年长江口海域营养盐的季节变化数据,发现50 a来,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差异不大,均呈现出春夏低,秋冬高的季节变化趋势,其中2002~2003年四个季节之间营养盐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其它两年略小。从1960s~2000s年的历史变化可以看出,调查海域的DIN含量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但是在2000年以后,DIN的年平均含量略有降低但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18μmol/L。DIP年平均浓度变化不明显,浓度范围维持在0.39~0.60μmol/L之间。SiO3-Si的年平均含量呈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就营养盐组成变化来说,DIN/P比例和Si/DIN比值的变化趋势相反,DIN/P比例呈现出升高的趋势而Si/DIN呈现出降低的趋势。生物数据表明从1980s以后该海域赤潮优势种有从硅藻演变为甲藻的趋势,结合营养盐的变化分析认为过量的DIN和持续升高的DIN/P是造成这一藻种长期演变现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营养盐 历史变化 赤潮优势种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中国近岸海域1950—2020年赤潮时空变异格局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志文 左秀玲 滕君灿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3-214,共12页
基于1950—2020年的赤潮公报等数据,采用GIS方法分析了中国近岸海域赤潮的时空分布规律与赤潮优势种演变.结果表明,过去70年中国近岸海域赤潮事件共发生1701次,累计赤潮面积超过25万km^(2),整体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赤潮高发期主要在4—8月... 基于1950—2020年的赤潮公报等数据,采用GIS方法分析了中国近岸海域赤潮的时空分布规律与赤潮优势种演变.结果表明,过去70年中国近岸海域赤潮事件共发生1701次,累计赤潮面积超过25万km^(2),整体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赤潮高发期主要在4—8月,其中5月赤潮发生次数最多,累计面积最大.赤潮发生月份由南到北呈季节性变化趋势,南部海域赤潮发生月份要早于北方.赤潮事件主要以180 km^(2)以内的小面积赤潮为主,大部分在11 d以内.赤潮高发区集中在河口、海湾、港湾及污染排放量较大的海域.诱发赤潮次数较多的赤潮优势种包括夜光藻、中肋骨条藻、东海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等.其中,夜光藻、中肋骨条藻和米氏凯伦藻在中国近岸海域均有分布,而东海原甲藻均发生在东海海域.夜光藻和中肋骨条藻一年四季均具备生长条件,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则在5—6月最为频繁.海水水质状况分析表明,中国近岸海域赤潮发生次数与海水水质污染程度密切相关;赤潮优势种的发生月份也与温度和盐度相关,赤潮优势种的季节性生长和空间分布可直接影响中国近岸海域的赤潮发生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时空分布 赤潮优势种 影响因素 中国近岸海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