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菲礼乐滩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前景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李金明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85,共8页
礼乐滩位于南沙群岛东北,由于蕴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故成为中菲南海争议的焦点。菲律宾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引进外国石油公司,对礼乐滩的油气资源进行单边开发,近年来又将之划成区块进行招标。2012年,菲律宾菲莱克斯石油公司总裁邦义礼... 礼乐滩位于南沙群岛东北,由于蕴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故成为中菲南海争议的焦点。菲律宾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引进外国石油公司,对礼乐滩的油气资源进行单边开发,近年来又将之划成区块进行招标。2012年,菲律宾菲莱克斯石油公司总裁邦义礼南因资金与安全问题,提议引进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在礼乐滩"72号合同区"联合进行开发,但后来因菲方在合同中增加了联合"开垦协议",要求中方承认菲律宾对礼乐滩"拥有主权"而遭到中方的拒绝,导致双方谈判未见成效。此次谈判破裂预示,中菲在礼乐滩"共同开发"的前景很不乐观,其可能性微乎其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菲 礼乐滩 油气资源 共同开发
下载PDF
平行高立式沙障对严重沙化草地植被及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廷宁 曹子龙 +2 位作者 郑翠玲 孙保平 丁国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4-37,共4页
以草地严重沙化后形成的沙丘 ,且其上设置有不同年龄 (2~ 3a和 4~ 5a)平行高立式芦苇沙障的地段为研究对象 ,分别对沙丘不同部位 (迎风坡、背风坡和丘间低地 )及沙障不同位置 (沙障迎风面、背风面和两沙障中间 )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 ... 以草地严重沙化后形成的沙丘 ,且其上设置有不同年龄 (2~ 3a和 4~ 5a)平行高立式芦苇沙障的地段为研究对象 ,分别对沙丘不同部位 (迎风坡、背风坡和丘间低地 )及沙障不同位置 (沙障迎风面、背风面和两沙障中间 )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 ,以同类型未设沙障的地段作对照 ,并结合沙丘各部位地上植被特征 ,深入研究了平行高立式沙障对严重沙化草地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严重沙化草地设置平行高立式沙障 ,可使植被盖度及植物种类显著增加 ,有助于生物结皮的发育 .另外 ,还可有效拦截风沙流中所携带的植物种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高立式沙障 严重沙化草地 植被 土壤种子库
下载PDF
南海礼乐盆地新生代构造沉降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裴健翔 施小斌 +6 位作者 王丽芳 任自强 谌永强 史德锋 刘奎 赵鹏 闫安菊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29,共13页
为深入认识礼乐盆地的构造演化史,基于已有钻井资料和重新处理解释的地震数据,对区内43个代表点进行了系统的沉降史重建,发现礼乐盆地新生代3个演化阶段分别具有快速、缓慢和快速的构造沉降特点,并且总构造沉降量与地壳减薄程度密切相关... 为深入认识礼乐盆地的构造演化史,基于已有钻井资料和重新处理解释的地震数据,对区内43个代表点进行了系统的沉降史重建,发现礼乐盆地新生代3个演化阶段分别具有快速、缓慢和快速的构造沉降特点,并且总构造沉降量与地壳减薄程度密切相关;礼乐滩礁体发育区晚渐新世以来构造沉降量为580~900 m,礁体厚度与构造沉降量和下伏沉积层厚度有关.分析表明礼乐盆地构造沉降具有"先抑后扬"的特征,礼乐地块裂离和漂移阶段,构造沉降受到深部热物质上涌产生的浮力作用而出现明显亏损,拗陷阶段,礼乐盆地随着南海海底扩张停止而失去深部浮力的支持,从而发生幕式的快速构造沉降,以补偿早期亏损的构造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异常沉降 南沙海域 礼乐地块 礼乐滩
下载PDF
南海南部礼乐盆地礁体发育区的构造热演化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丽芳 施小斌 +7 位作者 任自强 裴健翔 杨小秋 谌永强 史德锋 刘奎 赵鹏 闫安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050-3062,共13页
礼乐滩是礼乐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晚渐新世礼乐地块裂离北部陆缘后开始发育礁灰岩.为认识这些长期浸没海水中的礼乐礁体及其下伏地层的热状态与热演化特征,在详细分析礼乐滩钻井测温数据和镜质体反射率数据的基础上,对一条穿过礁体的... 礼乐滩是礼乐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晚渐新世礼乐地块裂离北部陆缘后开始发育礁灰岩.为认识这些长期浸没海水中的礼乐礁体及其下伏地层的热状态与热演化特征,在详细分析礼乐滩钻井测温数据和镜质体反射率数据的基础上,对一条穿过礁体的骨干剖面进行了构造热演化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礁体区钻井2000~4500 m深度范围内温度介于30~90℃之间,井底与海底之间的平均地温梯度仅10℃·km^-1左右,地温梯度随深度逐渐增加,3000~4000 m深度段地温梯度介于32~37℃·km^-1;礁体下伏地层有机质曾经经历了比现今所处温度更高的古温度.进一步分析表明,高孔高渗的礁体上部因与周围低温海水发生热交换,导致地层温度降低、地温梯度和热流降低甚至为负值;与海水热交换作用随深度增加而减弱并最终停止,地层温度逐渐升高,地温梯度和热流值趋于正常;现今钻井3000~4000 m深度段地温梯度约为35℃·km^-1,基底热流可能介于65~75 mW·m^-2,平均约为70 mW·m^-2;礁体发育区有机质热成熟度主要是在礁体与周围低温海水发生实际热交换前获得的,礁体与海水热交换作用导致地层温度逐渐降低,有机质热成熟度增长缓慢,现今生烃门限深度明显大于邻近的北1凹陷中部区域的门限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滩 热状态 热史 热流 镜质体反射率
下载PDF
受损河岸芦苇群落的生态恢复实验
5
作者 杨海军 赵亚楠 +1 位作者 封福记 于智勇 《东北水利水电》 2004年第7期37-39,共3页
我国中小河流两岸自生的芦苇群落由于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农村的城市化和河岸的混凝土化,导致芦苇自然群落大面积减少,其具有的净化水质等环境保护作用在丧失。本研究提出一种用芦苇恢复受损河岸的工程化方法,能够更容易恢复浅水带和... 我国中小河流两岸自生的芦苇群落由于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农村的城市化和河岸的混凝土化,导致芦苇自然群落大面积减少,其具有的净化水质等环境保护作用在丧失。本研究提出一种用芦苇恢复受损河岸的工程化方法,能够更容易恢复浅水带和河岸缓冲带芦苇群落,恢复其具有的净化水质、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空间等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损河岸生态系统 芦苇群落 工程化方法 生态恢复
下载PDF
芦苇生态护坡在京杭运河两淮段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葛红群 朱轶群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62-64,共3页
在京杭运河两淮段航道右岸选取3处大小为10 m×100 m的滩地作为试验区,针对常年干旱、季节积水、长期积水3种不同地区特点,分别采用挖根带土栽植、根状茎栽植、苇坨深水栽植3种方案栽植芦苇.实验观察其根系生长规律,分析研究芦苇在... 在京杭运河两淮段航道右岸选取3处大小为10 m×100 m的滩地作为试验区,针对常年干旱、季节积水、长期积水3种不同地区特点,分别采用挖根带土栽植、根状茎栽植、苇坨深水栽植3种方案栽植芦苇.实验观察其根系生长规律,分析研究芦苇在不同水深河道滩面上的固土护坡、消浪效果.结果表明:长期积水地区的芦苇地下茎细,节间短,节数居中,表层须根最多,芦苇密度最大,不空根的长度一般在20~30 cm,最长可达30~50 cm,组成了典型的须系,消浪效果最明显.苇坨深水栽植是京杭运河两淮段最佳的生态护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生态 护坡 京杭运河 治理
下载PDF
南海南部陆缘礼乐盆地新生代的构造-沉积特征及伸展机制:来自NH973-2多道地震测线的证据 被引量:19
7
作者 丁巍伟 李家彪 黎明碧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5-904,共10页
针对"973"项目中"南海大陆边缘动力学与油气资源潜力"这一研究课题,对在南海南部陆缘礼乐盆地采集的NH973-2测线进行了研究.对地震剖面的解释共划分出6个层序界面,将地层划分为4个构造沉积单元.根据地震解释,对不... 针对"973"项目中"南海大陆边缘动力学与油气资源潜力"这一研究课题,对在南海南部陆缘礼乐盆地采集的NH973-2测线进行了研究.对地震剖面的解释共划分出6个层序界面,将地层划分为4个构造沉积单元.根据地震解释,对不同时期断层的水平断距进行了测量及分析,获取了与脆性拉张相关的伸展信息:研究区的拉张作用可以分为2期,主要的拉张作用发生在大陆裂谷阶段(古近纪),形成了一系列的地堑-半地堑以及翘倾断块;第2期拉张作用的时期为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断层活动强度明显变弱.在南海南部陆缘广泛发育了碳酸盐沉积,其发育的时代和南海的海底扩张时期一致.对穿越礼乐滩区地震剖面伸展特征的分析表明,根据断层水平断距获得脆性伸展因子与根据重力反演获得的全地壳伸展因子之间存在差异,表明研究区的拉张在纵向上并非是均一的,新生代的拉张经历了深度决定拉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盆地 层序 构造 伸展因子 海洋地质
原文传递
南海北部陆坡晚白垩世构造逆冲及其成因 被引量:7
8
作者 王长势 朱伟林 +1 位作者 钟锴 许长海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05-1516,共12页
地震资料显示南海北部中生界发育褶皱和逆冲断层等挤压构造,但目前对其成因仍存在争议.通过对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东南部陆坡的二维地震剖面进行研究,发现在云荔低隆起-兴荔凸起-兴宁凹陷一带存在2条近NW-SE走向并往NE方向逆冲的逆断层,... 地震资料显示南海北部中生界发育褶皱和逆冲断层等挤压构造,但目前对其成因仍存在争议.通过对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东南部陆坡的二维地震剖面进行研究,发现在云荔低隆起-兴荔凸起-兴宁凹陷一带存在2条近NW-SE走向并往NE方向逆冲的逆断层,在东沙隆起南部有2条近南-北走向并具有压扭性质的走滑断层,上述4条断层的平面延伸距离分别约为130、110、55和58km.综合分析可知,现今位于南海南部的礼乐-巴拉望地块经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与华南陆缘发生软碰撞后,在晚白垩世与华南陆缘在现今荔湾-兴宁凹陷一带进行最后的"焊接缝合",而上述4条断层可作为该次"焊接缝合"的间接证据.由于太平洋向华南的俯冲板片在晚白垩世发生了后撤,华南大陆边缘在晚白垩世末开始张裂之前可能整体为区域均衡抬升、局部陆-陆碰撞缝合的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缘 礼乐-巴拉望地块 晚白垩世 逆冲断层 走滑断层 碰撞缝合 均衡抬升 海洋地质
原文传递
Cenozoic tectonic subsidence in the Southern Continental Margin,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3
9
作者 Penggao FANG Weiwei DING +2 位作者 Yinxia FANG Zhongxian ZHAO Zhibing FENG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427-441,共15页
We analyzed two recently acquired multi- channel seismic profiles across the Dangerous Grounds and the Reed Bank area in the South China Sea. Reconstruction of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shows that the southern continent... We analyzed two recently acquired multi- channel seismic profiles across the Dangerous Grounds and the Reed Bank area in the South China Sea. Reconstruction of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shows that the southern continental margi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with variable subsidence rate. A delay of tectonic subsidence existed in both areas after a break-up, which was likely related to the major mantle convection during seafloor spreading, that was triggered by the secondary mantle convection below the continental margin, in addition to the variation in lithospheric thickness. Mean-while, the stage with delayed subsidence rate differed along strikes. In the Reed Bank area, this stage is between 32-23.8 Ma, while in the Dangerous Grounds, it was much later (between 19-15.5 Ma). We believe the propagated rifting in the South China Sea dominated the changes of this delayed subsidence rate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ngerous ground reed bank area tectonic subsidence secondary mantle convection propagated rifting
原文传递
南海礼乐滩碳酸盐台地的发育及其新生代构造响应 被引量:13
10
作者 方鹏高 丁巍伟 +1 位作者 方银霞 赵中贤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052-2066,共15页
为了探索碳酸盐台地在海盆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对南海南部礼乐滩区域碳酸盐台地的发育及其与新生代构造沉降特征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对多道地震数据的分析表明:在研究区广泛发育包括碳酸盐台地和生物礁在内的碳酸盐沉积,其发育时间主要集中... 为了探索碳酸盐台地在海盆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对南海南部礼乐滩区域碳酸盐台地的发育及其与新生代构造沉降特征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对多道地震数据的分析表明:在研究区广泛发育包括碳酸盐台地和生物礁在内的碳酸盐沉积,其发育时间主要集中在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期间,在中中新世后开始退积和淹没.通过对穿越礼乐滩区的两条NW-SE向测线NH973-2和DPS93-2的构造沉降反演,进行沉降量、沉降速率计算和构造分析.结果表明:沉降速率及沉降量随不同时期的构造活动而发生变化,可分为缓慢沉降期(古新世-早渐新世,张裂阶段)、隆升剥蚀期(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漂移阶段)、加速沉降期(早中新世末期,后漂移阶段1)、强烈沉降期(中新世,后漂移阶段2)和稳定沉降期(晚中新世至今,后漂移阶段3)5个发育期.碳酸盐台地的发育期和南海海盆的漂移阶段相对应,构造沉降的分析表明该期间具有构造抬升作用,其与相对上升的海平面结合有利于碳酸盐沉积的发育.在南海扩张期间主地幔对流的控制下,南部陆缘区礼乐地块和礼乐滩盆地之间较大的地壳厚度差异会导致侧向上地温梯度的差异,从而形成礼乐滩盆地之下的次生对流.该次生对流控制了研究区在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期间的隆升剥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礼乐滩区域 碳酸盐台地 构造 次生对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