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渣无害化处理技术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贤明 唐崇栋 姜岩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7期1331-1335,共5页
主要介绍炼油过程中因使用硫酸-白土工艺产生的酸渣的组成及其危害,并详细地介绍了低温热解法、水解-中和法等8种处理酸渣的方法及各方法的优缺点。通过这些资源化利用酸渣的方法促进了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同时对生物法处理酸渣... 主要介绍炼油过程中因使用硫酸-白土工艺产生的酸渣的组成及其危害,并详细地介绍了低温热解法、水解-中和法等8种处理酸渣的方法及各方法的优缺点。通过这些资源化利用酸渣的方法促进了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同时对生物法处理酸渣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油 酸渣 硫酸-白土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硫酸渣制备高纯度硫酸亚铁 被引量:8
2
作者 汤迪勇 张莉 +2 位作者 毛静 柯军 华兵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09年第2期38-40,共3页
以高铁硫酸渣为原料,采用酸浸—还原—除杂—结晶—重结晶—干燥工艺,合成高纯度硫酸亚铁。通过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硫酸渣中铁的浸出率的影响,以及结晶温度、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对硫酸亚铁产品纯度的影响做分析实验,得出最佳酸浸条件... 以高铁硫酸渣为原料,采用酸浸—还原—除杂—结晶—重结晶—干燥工艺,合成高纯度硫酸亚铁。通过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硫酸渣中铁的浸出率的影响,以及结晶温度、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对硫酸亚铁产品纯度的影响做分析实验,得出最佳酸浸条件:硫酸渣与硫酸的固液比为1∶3,硫酸质量分数为20%~25%,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h,搅拌强度为200r/min;最佳结晶精制条件:结晶溶液pH值为1~3,温度为60℃;除杂最佳条件:pH值约为4.5;冷却结晶温度控制在20℃,结晶干燥过程为30℃,干燥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渣 硫酸亚铁 重结晶 精制制备
下载PDF
电解催化氧化法处理L—乳酸精制残留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平宇 夏天成 高亮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26-28,32,共4页
电解催化氧化法能很好地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是一种高级氧化技术。针对L—乳酸精制残留液CODcr值约高达 14 0 0 0 0mg L的特点 ,本文对电解催化氧化处理L—乳酸精制残留液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在直流电解电流密度... 电解催化氧化法能很好地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是一种高级氧化技术。针对L—乳酸精制残留液CODcr值约高达 14 0 0 0 0mg L的特点 ,本文对电解催化氧化处理L—乳酸精制残留液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在直流电解电流密度为 2 80A m2 时 ,电解 12小时 ,并消解 5天 ,CODcr的去除率为 98.5 7% ,脱色率为 5 2 .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催化氧化法 有机废水 L-乳酸 精制残留液 废水处理 脱色率 CODCR
下载PDF
L—乳酸精制残留液生物处理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筛选
4
作者 王平宇 马良东 王艳荣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51-53,共3页
随着科技的发展 ,L—乳酸的用途越来越广泛 ,精制L—乳酸所产生的残留液的处理问题也逐渐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本实验旨在分离筛选出能对L—乳酸精制残留液有效降解的菌种 ,并确定出其最佳的降解条件 。
关键词 L-乳酸精 生物处理 微生物菌种 分离筛选 废水处理 有机废水
下载PDF
从乳酸蒸馏残液中回收精制乳酸的膜分离工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肖光耀 张金斌 +2 位作者 王晖 梁廷德 李华才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7期36-38,共3页
采用膜分离技术回收乳酸蒸馏残液中的乳酸,探索了对聚乳酸经过水解-纳滤脱色(脱糖)的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该工艺可有效去除残液中的还原糖、色素、聚合物等杂质;精制乳酸的收率可达95%以上;膜通量衰减幅度较小且清洗后恢复效... 采用膜分离技术回收乳酸蒸馏残液中的乳酸,探索了对聚乳酸经过水解-纳滤脱色(脱糖)的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该工艺可有效去除残液中的还原糖、色素、聚合物等杂质;精制乳酸的收率可达95%以上;膜通量衰减幅度较小且清洗后恢复效果好;运行成本低;产品中还原糖含量、色度均可达GB 2023-2003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蒸馏残液 膜分离 除杂 精制乳酸 收率 膜通量
下载PDF
八角籽壳油脂的提取及残渣利用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徐静 陆建平 +1 位作者 税志坚 黄建军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84-288,共5页
用索氏法分别提取八角籽和果壳挥发油,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挥发油中8种脂肪酸的含量,与常见植物油比较,八角籽挥发油与其他食用植物油脂肪酸组成类似;而八角壳油的脂肪酸含量较低,作香料仍然是首选。按照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进行检测,并设... 用索氏法分别提取八角籽和果壳挥发油,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挥发油中8种脂肪酸的含量,与常见植物油比较,八角籽挥发油与其他食用植物油脂肪酸组成类似;而八角壳油的脂肪酸含量较低,作香料仍然是首选。按照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进行检测,并设计了实验室精炼油脂的简单工艺,发现稍加精炼的八角籽油可放心食用。最后分析了残渣八角籽粕和八角壳渣的部分质量指标,探讨了作为动物饲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八角籽粕的蛋白质、粗纤维含量与大豆皮相似,其他理化指标符合饲料卫生标准的要求。参照大豆皮的利用情况,提出八角籽粕的应用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挥发油 脂肪酸分析 油脂检测 精炼 残渣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