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34^(+)细胞数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影响
1
作者 彭英楠 边志磊 +3 位作者 张素平 李丽 曹伟杰 万鼎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背景: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较高的植入功能不良相关,因此经常要求更高的CD34^(+)细胞数量,但现有研究关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D34+细胞剂量和研究终点关系的结论是有争议的。目的:探究CD34^(+)细胞数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 背景: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较高的植入功能不良相关,因此经常要求更高的CD34^(+)细胞数量,但现有研究关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D34+细胞剂量和研究终点关系的结论是有争议的。目的:探究CD34^(+)细胞数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疾病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总计135例。结合既往研究结果及移植中心经验,以CD34+细胞数5.0×10^(6)/kg为截止点,将队列分为2组。评估两组的移植物植入情况、复发率及非复发死亡率、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等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与结论:①CD34+细胞剂量与血小板的植入相关,高剂量组血小板的植入时间早于低剂量组(14 d vs.16 d,P=0.013)。②两组患者3年总生存期无显著差异(67.5%vs.53.8%,P=0.257);两组间的无进展生存期也无显著性差异(65.6%vs.44.2%,P=0.106),但根据疾病风险指数(DRI)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低危患者高剂量组的3年无进展生存期较低剂量组升高(72.0%vs.49.3%,P=0.036)。③高剂量组3年累积复发率小于低剂量组(16.0%vs.33.5%,P=0.05)。④两组100 d内非复发死亡率高剂量组大于低剂量组,但无显著差异(17.3%vs.6.7%,P=0.070);进行分层分析发现,高危患者中高剂量组100 d内非复发死亡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20.0%vs.3.3%,P=0.046)。⑤综上所述,输注>5.0×10^(6)/kg的CD34^(+)细胞可促进血小板早期植入,可改善移植中低危风险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期,并且降低移植后累积复发率;但在高危患者中,高剂量CD34+细胞导致移植后100 d内的非复发死亡率增高,考虑可能与移植后早期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增多相关,因此考虑对回输高剂量CD34+细胞的患者应加强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细胞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总生存 无进展生存 复发 非复发死亡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血液肿瘤及难治性血液病5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向茜茜 孔佩艳 +8 位作者 赵艳 曾东风 刘红 陈幸华 张曦 李杰平 彭贤贵 高蕾 高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228-2231,共4页
目的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血液肿瘤及其他难治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4月至2009年12月,我们共对53例血液病患儿实施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其中自体移植15例,异基因移植38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15例患者行自... 目的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血液肿瘤及其他难治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4月至2009年12月,我们共对53例血液病患儿实施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其中自体移植15例,异基因移植38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15例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功能均能顺利重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异基因移植患儿除1例发生颅内出血早期死亡外,其余均顺利达到造血重建,但其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18.4%,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2.6%;15例患儿于移植后0~24个月分别死于颅内出血、感染和疾病复发或进展;移植后6个月至2年存活率65%。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儿童血液肿瘤及其他难治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预后;临床可根据患者原发疾病诊断、供者情况及家庭经济条件选择移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血液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 异基因
下载PDF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止凝血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邹丽芳 朱琦 +2 位作者 程毅敏 姚一芸 胡钧培 《血栓与止血学》 2013年第6期257-260,263,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缓解和进展不同时期的止凝血功能的变化,以探索其止凝血机制的常规检测指标及分子标志物的改变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疾病进展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及44例血液... 目的动态观察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缓解和进展不同时期的止凝血功能的变化,以探索其止凝血机制的常规检测指标及分子标志物的改变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疾病进展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及44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常规止凝血功能的检测,包括PLT、PT、aPTT、TT、Fbg及血小板活化、凝血、抗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包括GMP-140、TF、TAT、TFPI、TpP、PAP、u-PA、t-PA、PAI、D-D含量和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和Ⅺ活性及AT活性。结果 1.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组及其疾病缓解期组中存在着Fbg的升高(P<0.05),至疾病进展期中PLT、Fbg出现了下降(P<0.05)。且出现了PT、aPTT的延长(P<0.05);2.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组中,GMP-140、TF、TAT、TFPI和TpP含量的升高及AT活性的降低,在疾病进展期中变化更明显(P<0.05或P<0.01),同时有凝血因子Ⅴ、Ⅵ、Ⅷ、Ⅸ的降低(P<0.05),而在疾病缓解期时同样存在着GMP-140、TF、TpP的升高及AT活性的降低(P<0.05);3.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组中同样存在着纤溶指标PAP、u-PA、t-PA和D-D的含量的升高(P<0.05),疾病进展期升高得更明显(P<0.05或P<0.01),且同时出现了纤溶酶原抑制物PAI-1含量的升高(P<0.05)。结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同时存在着血小板、凝血、抗凝和纤溶方面的止凝血功能的异常。表现为血小板数量下降、功能活化、凝血激活、抗凝血降低和纤溶系统的活化。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常规止凝血指标PLT、Fbg的变化与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而血小板活化、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的分子标志物水平的改变对其疾病合并有止凝血功能异常的意义更明显,可作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疾病的进展和缓解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疾病缓解 疾病进展 止凝血功能 常规检验 分子标志物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对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左元玲 翟菊萍 +5 位作者 李勇 蒋敏 崔庆亚 唐晓文 赵益明 张建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23-1928,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在血液病患者中产生的特点,研究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对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1日-2019年7月1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利用Capture-P方法鉴定血小...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在血液病患者中产生的特点,研究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对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1日-2019年7月1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利用Capture-P方法鉴定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血小板输注、CD34;细胞数和移植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5年内,共有913例血小板抗体鉴定阳性血液病患者(7.28%),女性(513例)多于男性(400例),其中520例恶性血液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抗体阳性率(10.27%、8.01%和7.20%)明显不同(P<0.01),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抗体阳性率高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α<0.0125)。移植前共有35例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其血小板增加数、14 h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输注有效组(P<0.01),而ABO全相合比例明显高于阴性输注有效组(α<0.0125)。结论:女性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小板抗体鉴定阳性率高,由抗体引起的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是引起恶性血液病患者allo-HSCT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 恶性血液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
下载PDF
米托蒽醌联合足叶乙甙为主方案治疗难治性恶性血液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高力 张曦 +4 位作者 陈幸华 刘林 孔佩艳 刘红 王庆余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9期1324-1325,共2页
目的评价米托蒽醌和足叶乙甙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26例、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0例(NH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采用ME方案: MIT 10mg/m2×3d, VP-16 100mg/m2×3~5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目的评价米托蒽醌和足叶乙甙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26例、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0例(NH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采用ME方案: MIT 10mg/m2×3d, VP-16 100mg/m2×3~5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采用MOEP方案: MIT 10mg/m2×3d, VP-16 100mg/m2×3~5d, VCR 2mg/m2第1天, Pred 60~80mg/m2×7d;每4周重复,化疗2~3次.结果白血病患者1疗程总有效率为84.6%(CR率为53.8%,PR率30.8%),NHL患者1疗程总有效率90%(CR率75%,PR率1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分别在化疗后第4~9天、第5~14天降到最低值,外周血象一般在 11~15d恢复正常.其余不良反应不明显,无1例患者因化疗不良反应死亡.结论米托蒽醌和足叶乙甙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是治疗难治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的较理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恶性血液病 米托蒽醌 足叶乙甙
下载PDF
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恶性血液病 被引量:2
6
作者 熊辉霞 陈宝安 +7 位作者 丁家华 孙雪梅 赵刚 王骏 高冲 孙耘玉 程坚 董伟民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观察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对难治性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采用NAST治疗 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CML -AP)、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EB T)患者。非清髓预处理方案:氟达拉宾 (Flud)30mg·m-2·d-... 目的:观察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对难治性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采用NAST治疗 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CML -AP)、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EB T)患者。非清髓预处理方案:氟达拉宾 (Flud)30mg·m-2·d-1×6d,白消安(Bu)4mg·kg-1·d-1×2d,环磷酰胺(CTX)600mg·d-1×2d,3例CML- AP患者在此基 础上加用阿糖胞苷(Ara c)。结果:4例患者造血均顺利恢复,ANC>0.5×109/L平均为12天,BPC>20×109/L平均为11天。 +30天时经短串联重复序列(STR)- PCR检测3例患者为完全嵌合体(CC),1例慢粒患者为混合嵌合体(MC),+90天时全部 患者均处于CC。分别随访4月~16月,均无病存活。结论: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CML- AP、MDS -RAEB T 等难治性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非清髓异基因 难治性恶性血液病 外周造血干细胞 移植治疗 CML MDS AP 白消安 混合嵌合体
下载PDF
降钙素基因高度甲基化与恶性血液病预后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管洪在 乔宏 +1 位作者 邵吉德 卢伟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243-244,共2页
1目的 探讨降钙素 (CT)基因高度甲基化与恶性血液病预后的关系。 2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 ,观察了 46例 CT基因高度甲基化阳性的恶性血液病病人完全缓解 (CR)后 CT基因的动态变化。 3结果  CT基因高度甲基化为阳性的 46例... 1目的 探讨降钙素 (CT)基因高度甲基化与恶性血液病预后的关系。 2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 ,观察了 46例 CT基因高度甲基化阳性的恶性血液病病人完全缓解 (CR)后 CT基因的动态变化。 3结果  CT基因高度甲基化为阳性的 46例恶性血液病病人 ,CR后 30 d,有 32例病人仍为阳性 ,其余 14例转阴 ;CR后6 0 d,32例阳性病人中又有 5例转为阴性 ,而 14例阴性病人有 1例又转为阳性。随访发现 2 8例 CT基因高度甲基化阳性的病人有 19例在 CR后 6 0 d~ 1年内复发 ,复发率为 6 7.86 % ;18例阴性病人仅有 6例在同期内复发 ,复发率为 33.33% ,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χ2 =15 .84,P<0 .0 0 1)。 4结论  CT基因高度甲基化与恶性血液病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 ,且可作为预测疾病复发、指导临床治疗的可靠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 甲基化 预后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CAR-T细胞疗法在难治复发血液肿瘤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3
8
作者 何爱丽 杨云 王夏曼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393-399,共7页
免疫疗法是近年血液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基因工程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对肿瘤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疗法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CAR-T细胞疗法治疗难治复发急... 免疫疗法是近年血液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基因工程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对肿瘤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疗法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CAR-T细胞疗法治疗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难治侵袭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疗效,极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对治疗无应答或在短期内复发以及接受治疗后发生不可耐受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的问题;以嵌合抗原受体为基础的CAR-NK、CAR-M细胞的研究和减轻CAR-T治疗毒副作用及临床长期应答疗效的研究还存在许多挑战和机遇,任重而道远。本文就CAR-T细胞疗法在难治复发血液肿瘤中的应用做一评述,并对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免疫治疗 难治复发血液肿瘤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探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石瑞平 郭树霞 +3 位作者 陈荣华 范玮 秦娜 王艳梅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2期48-50,共3页
目的探究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恶性血液病的临床效果,为患者的治疗寻找最有效的方式。方法将2012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80例难治性及复发性恶性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 目的探究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恶性血液病的临床效果,为患者的治疗寻找最有效的方式。方法将2012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80例难治性及复发性恶性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65.0%)(P<0.05),且毒副反应的发生率(27.5%)显著低于对照组(65.0%)(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恶性血液病临床效果显著,且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毒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借鉴的临床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化疗 难治性复发性恶性血液病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鞘内注射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廖爱军 刘卓刚 +3 位作者 王欢 王慧涵 李迎春 张嵘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1010-1011,共2页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恶性血液病合并周围性面瘫患者在全身化疗的同时,给予阿糖胞苷(Ara-C)50mg+甲氨蝶呤(MTX)10mg+地塞米松5mg频繁鞘内注射,1次/1~2d,共6~8次。之后每次化疗时仍需...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恶性血液病合并周围性面瘫患者在全身化疗的同时,给予阿糖胞苷(Ara-C)50mg+甲氨蝶呤(MTX)10mg+地塞米松5mg频繁鞘内注射,1次/1~2d,共6~8次。之后每次化疗时仍需鞘内注射1~2次。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预后。结果24例患者面瘫完全治愈20例,余4例症状明显减轻;6例轻微头痛,4例出现轻微腰痛,均于1~2d后自行缓解,其他患者无明显不适反应;有22例患者面瘫复发,11例患者死亡。结论全身化疗合并频繁鞘内注射治疗面瘫疗效较好。恶性血液病出现面瘫预示疾病将复发,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面神经麻痹 鞘内注射 复发
下载PDF
地西他滨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万媛媛 吴珺 张乐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34-638,共5页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DNA异常甲基化导致的表观遗传学改变相关。因此,近些年以地西他滨(DAC)为代表的去甲基化治疗,逐渐在肿瘤治疗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文章综述DAC在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DNA异常甲基化导致的表观遗传学改变相关。因此,近些年以地西他滨(DAC)为代表的去甲基化治疗,逐渐在肿瘤治疗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文章综述DAC在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安全性及最佳应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 难治复发 儿童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单中心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卢佳配 温树鹏 +7 位作者 王福旭 李淑慧 牛志云 王颖 周子玮 徐铮 王真真 张学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38-1243,共6页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的生存情况、预后影响因素及复发的防治,探讨免疫重建、人类白细胞抗原丢失等与移植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0年6月行allo-HSCT后复发的47例恶性血...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的生存情况、预后影响因素及复发的防治,探讨免疫重建、人类白细胞抗原丢失等与移植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0年6月行allo-HSCT后复发的47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同胞HLA全合移植(MSD)20例,亲缘单倍体移植(HID)26例,非血缘HLA全合移植(MUD)1例,对可能影响复发后总生存率(PROS)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47例患者均成功植入,移植后Ⅱ-Ⅳ和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率分别为40.4%和10.6%,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发生率为31.9%。HID组Ⅱ-Ⅳ度aGVHD、Ⅲ/Ⅳ度aGVHD发生率分别为42.3%、11.5%,全合(MD)组分别为38.1%、9.5%(P=0.579,P=1.000),两组cGVHD发生率分别为34.6%、28.6%(P=0.659)。移植后30 d NK细胞绝对值计数>190 cells/μl的患者比≤190 cells/μl的患者PROS高(P=0.021)。全部患者移植后1、3年PROS分别为68.1%、28.4%,HID组分别为78.9%、40.3%,MD组分别为54.4%、14%(P=0.04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Ⅱ-Ⅳ度aGVHD、复发时间<3个月是影响PRO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allo-HSCT后复发患者行单倍体移植疗效比全相合移植好,移植后30 d NK细胞绝对值计数高可提高PROS,移植后发生Ⅱ-Ⅳ度aGVHD、复发时间<3个月对移植后复发患者的长期生存具有预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复发 预后 NK细胞 人类白细胞抗原丢失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治疗复发及难治性血液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奚曼 李慧波 +1 位作者 苏胜 周晋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15期2795-2798,共4页
三氧化二砷(ATO)被认为是不同类型癌症治疗中的有效药物。它是目前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最有效的药物,特别是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常规化疗耐药的APL。此外,实验室数据表明ATO在多种血液病及实体肿瘤细胞系中也具有活性。但... 三氧化二砷(ATO)被认为是不同类型癌症治疗中的有效药物。它是目前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最有效的药物,特别是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常规化疗耐药的APL。此外,实验室数据表明ATO在多种血液病及实体肿瘤细胞系中也具有活性。但是,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高剂量的ATO引发细胞凋亡,而在较低浓度时,它诱导部分分化。ATO作用机制涉及对导致细胞凋亡的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它还作用于半胱天冬酶,NF-κB核因子或促凋亡蛋白和抗凋亡蛋白的活性等。本文主要综述了ATO在治疗复发及难治性APL、FLT3-ITD突变的AM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复发或难治性淋巴瘤的疗效及作用机制。这将为以后的研究者开展相关临床实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复发及难治性血液病 疗效 机制
下载PDF
新单倍体不合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预后分析
14
作者 朱盼盼 吴一波 +4 位作者 刘丽珍 来晓瑜 施继敏 黄河 罗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294-2301,共8页
目的探讨新单倍体不合供者作为二次移植替代供者的移植方案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t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复发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21年6月在... 目的探讨新单倍体不合供者作为二次移植替代供者的移植方案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t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复发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21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新单倍体不合二次移植的11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原发病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状态下行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6例患者在二次移植后接受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DLI)。随访观察患者的临床预后,初步探索新单倍体不合二次移植的疗效。结果11例患者中位随访9.4(2.9~94.9)个月,3例患者半相合二次移植后因复发而死亡,1例因肺部感染而死亡,余7例均处于原发病缓解生存。二次移植后1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77.9%(95%CI:54.6%~99.9%),无白血病生存率(leukemia-free survival,LFS)为77.9%(95%CI:54.6%~99.9%);半相合二次移植联合DLI的1年OS为83.3%(95%CI:58.3%~99.9%)。二次移植后患者的1年累积复发率为22.1%。结论新单倍体不合二次移植治疗allo-HSCT后复发患者可行;且不显著增加治疗相关的死亡,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移植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复发
下载PDF
同胞与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秦洋 万鼎铭 +6 位作者 曹伟杰 张素平 李丽 张然 宋永平 张龑丽 王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969-1975,共7页
背景:近年来,脐血逐渐成为亲缘及非血缘骨髓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一种极其关键的替代干细胞来源,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儿童恶性血液病的治疗。目的:比较同胞与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01-01/2... 背景:近年来,脐血逐渐成为亲缘及非血缘骨髓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一种极其关键的替代干细胞来源,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儿童恶性血液病的治疗。目的:比较同胞与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01-01/2018-12-31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接受同胞脐血移植及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脐血移植患者均采用清髓性预处理方案,同时应用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与结论:①2例同胞脐血移植患者及3例非血缘脐血移植患者造血植入失败继发感染死亡,其他全部脐血移植患者均顺利达到造血植入;同胞脐血移植组、非血缘脐血移植组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分别为[17 d(11-43 d),18 d(12-45 d),P=0.307]与[20.5 d(15-50 d),27 d(18-56 d),P=0.773],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②同胞脐血移植组、非血缘脐血移植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分别为(36%vs.43%,P=0.737)与(15%vs.33%,P=0.412),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同胞脐血移植组与非血缘脐血移植组移植后感染的发生率为56%,7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43);③同胞脐血移植组、非血缘脐血移植组2年总体生存率与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1%vs.36%,P=0.301)与(56%vs.33%,P=0.151),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同胞脐血移植组、非血缘脐血移植组5年总体生存率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4%vs.24%,P=0.044)与(50%vs.20%,P=0.039),两组在长期生存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④结果显示同胞与非血缘脐血移植均是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安全有效可行的移植方式,尤其在儿童血液病患者替代供者移植的长期生存方面明显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移植 同胞相合 非血缘相合 恶性血液病 长期生存 移植物抗宿主病 造血植入 总体生存率 无复发生存率
下载PDF
米托蒽醌治疗急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再评价
16
作者 王学文 应江山 +2 位作者 吴兴中 钱晓萍 杨志成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2年第4期324-328,共5页
13例复发性或难治性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和2例慢粒急变采用米托蒽醌为主的联合化疗,组成 MA,ME 或 MAE 方案。13例复治 AML 病例中9例(69%)取得完全缓解(CR),持续2~21个月,平均8.25个月.5例迄今已存活15~41个月,平均29个月,8例死亡病... 13例复发性或难治性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和2例慢粒急变采用米托蒽醌为主的联合化疗,组成 MA,ME 或 MAE 方案。13例复治 AML 病例中9例(69%)取得完全缓解(CR),持续2~21个月,平均8.25个月.5例迄今已存活15~41个月,平均29个月,8例死亡病例的生存期6~21个月,平均12个月。2例慢粒急变中1例无效,1例 CR 持续7个月。3例恶性淋巴瘤(HL)经 ENAP/CHOP 方案治疗,2例 CR。2例播散型(Ⅵ期)HL 经1~3个疗程,淋巴瘤细胞性白血病 CR,中数 CR 期为7、13个月。复发组 AML 患者复发距 CR_1的月数≥10个月者与<10个月者的 CR_2率,分别为5/6例和2/4例。骨髓毒性抑制为主要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托蕙醌 复发性 难治性 急性髓性白血病 恶性淋巴瘤
下载PDF
儿童恶性血液肿瘤骨髓微量残留病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锁勤 吕善根 +3 位作者 张晓飞 冉崇蓉 黄东生 魏晓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探讨以恶性血液肿瘤患儿骨髓微量残留病检测预测预后的可能性。方法 选择75例完全缓解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Ⅳ期非霍奇金淋巴瘤或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 ,骨髓及临床持续缓解 3个月以上。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采用反向聚合酶链反应 ... 目的 探讨以恶性血液肿瘤患儿骨髓微量残留病检测预测预后的可能性。方法 选择75例完全缓解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Ⅳ期非霍奇金淋巴瘤或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 ,骨髓及临床持续缓解 3个月以上。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采用反向聚合酶链反应 (PCR)测定骨髓微量残留病 ;其余患者以IgH及TCRγ基因重排为标志 ,用PCR测定骨髓微量残留病。结果  35例患者骨髓微量残留病阳性 ,随诊结果 2 1例于测定后 3~ 40个月复发 (6 0 % ) ;阴性 40例 ,7例复发 (17% ,χ2 =12 .5 9,P <0 .0 1)。结论 提示部分恶性血液肿瘤患儿用PCR检测骨髓微量残留病可预测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残留病 聚合酶链反应 血液肿瘤 儿童 骨髓
原文传递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淋巴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应志涛 朱军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7年第1期3-4,共2页
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在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中取得很多成绩,尤其在白血病和淋巴瘤治疗中的数据引人瞩目。由于一些重要数据的出现,2017年美国医疗市场有望迎来第一个细胞产品。文章报道了58届美国血液学会(ASH)... 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在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中取得很多成绩,尤其在白血病和淋巴瘤治疗中的数据引人瞩目。由于一些重要数据的出现,2017年美国医疗市场有望迎来第一个细胞产品。文章报道了58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报道的CAR—T细胞在淋巴瘤治疗领域的一些关键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淋巴瘤 B细胞 复发 难治 美国血液学会年会
原文传递
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诊治进展:第19届欧洲血液学会年会报道 被引量:1
19
作者 邓书会 徐燕 邱录贵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4年第9期520-522,共3页
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始终是MM治疗领域的一大难题.2014年第19届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围绕复发、难治MM,从定义、预后、治疗策略到新的药物进行了详细完整的阐述.兼顾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新药在这一领域显示了良好的前景.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复发 难治 治疗 欧洲血液学会年会
原文传递
二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70例移植后复发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20
作者 韩婷婷 刘阳 +15 位作者 陈瑶 张圆圆 付海霞 闫晨华 莫晓冬 王峰蓉 王景枝 韩伟 陈育红 陈欢 孙于谦 程翼飞 王昱 张晓辉 黄晓军 许兰平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8-464,共7页
目的评估二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二次移植)治疗移植后复发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1998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行二次移植的7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70例患者中男4... 目的评估二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二次移植)治疗移植后复发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1998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行二次移植的7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70例患者中男49例,女21例,二次移植时中位年龄为31.5(3~61)岁;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3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其他16例;30例患者在二次移植时更换供者,40例未更换供者。首次移植后中位复发时间为245.5(26~2905)d。1例患者二次移植后原发病持续未缓解未获得粒细胞植入,其余69例患者均获得粒细胞植入。62例(88.6%)患者获得血小板植入,更换供者组、未更换供者组血小板植入率分别为(93.1±4.7)%、(86.0±5.7)%(P=0.636)。更换供者组、未更换供者组二次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4.0±10.3)%、(37.0±7.8)%(P=0.053),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分别为(19.4±7.9)%、(31.3±7.5)%(P=0.227),移植后100 d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分别为(9.2±5.1)%、(6.7±4.6)%(P=0.648),1年慢性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6.7±11.4)%、(65.6±9.1)%(P=0.031)。二次移植后中位随访767(271~4936)d,更换供者组、未更换供者组二次移植后2年累积复发率(CIR)分别为(52.6±11.6)%、(62.4±11.3)%(P=0.423),总生存率分别为(28.3±8.6)%、(23.8±7.5)%(P=0.643),无病生存率分别为(28.3±8.6)%、(22.3±7.7)%(P=0.787)。二次移植前原发病完全缓解组(29例)、未缓解组(41例)移植后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6.4±10.4)%、(11.0±5.2)%(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首次移植后早期复发(≤6个月)及二次移植前原发病未获得完全缓解是影响二次移植后复发、总生存和无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更换供者对移植后复发恶性血液病患者二次移植的主要结局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复发 更换供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