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gCM4模式对雄安及周边区域气候变化的集合预估 被引量:24
1
作者 吴婕 高学杰 徐影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96-705,共10页
基于CSIRO-Mk3-6-0、EC-EARTH、Had GEM2-ES和MPI-ESM-MR共4个全球气候模式,分别驱动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所进行的RCP4.5(典型浓度路径)中等排放情景下25 km较高水平分辨率东亚区域21世纪气候变化模拟结果,针对雄安新区及周边区域,在... 基于CSIRO-Mk3-6-0、EC-EARTH、Had GEM2-ES和MPI-ESM-MR共4个全球气候模式,分别驱动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所进行的RCP4.5(典型浓度路径)中等排放情景下25 km较高水平分辨率东亚区域21世纪气候变化模拟结果,针对雄安新区及周边区域,在对当代(1986~2005)气候进行检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该区域未来气候变化的多模拟集合预估,并给出了模拟间的差别。结果表明:Reg CM4可以较好地模拟出分析区域当代平均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年内月循环变化特征;对与气温相关的极端气候事件指数,日最高气温最高值(TXx)和日最低气温最低值(TNn),以及和降水相关的指数日最大降水量(RX1day)也有较好的模拟能力。雄安及周边区域未来平均气温、TXx和TNn将不断上升,高温热浪事件在增加的同时,低温事件将减少。未来分析区域平均降水量有所增加;而RX1day的增加更明显,且模拟间的一致性较好,不确定性相对较低,暴雨和洪涝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均将增大。同时由于气温升高导致的潜在蒸发量相对于降水更大的增加,将使得区域水资源相对不足的现象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 气候变化 极端事件 regcm4模式
下载PDF
Performance of RegCM4 over Major River Basins in China 被引量:41
2
作者 Xuejie GAO Ying SHI +5 位作者 Zhenyu HAN Meili WANG Jia WU Dongfeng ZHANG Ying XU Filippo GIORGI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441-455,共15页
A long-term simulation for the period 1990–2010 is conducted with the latest ver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Regional Climate Model(RegCM4), driven by ERA-Interim boundary conditions a... A long-term simulation for the period 1990–2010 is conducted with the latest ver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Regional Climate Model(RegCM4), driven by ERA-Interim boundary conditions at a grid spacing of 25 km. The Community Land Model(CLM) is used to describe land surface processes, with updates in the surface parameters,including the land cover and surface emissivity. The simulation is compared against observations to evaluate the model performance in reproducing the present day climatology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ver the 10 main river basins in China,with focus o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from the ERA-Interim reanalysis are also considered in the model assess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reproduces the present day climatology over China and its main river basins, with better performances in June–July–August compared to December–January–February(DJF).In DJF, we find a warm bias at high latitudes, underestimated precipitation in the south, and overestimated precipitation in the north. The model in general captures the observe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with greater skill for temperature. We also find an underestimation of heavy precipitation events in eastern China, and an underestimation of consecutive dry days in northern China and the Tibetan Plateau. Similar biases for both mean climatology and extremes are found in the ERA-Interim reanalysis, indicating the difficulties for climate models in simulating extreme monsoon climate events over East A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4 China river basin CLM
下载PDF
中国内地和印度黑碳气溶胶对东亚冬季气候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蔺惠娟 李沐阳 +6 位作者 庄炳亮 陈慧敏 魏雯 高伊曼 王体健 李树 陈璞珑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3-1130,共18页
黑碳(BC)气溶胶(简称黑碳)对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认识亚洲地区黑碳的区域气候效应,本文使用新一代的区域气候—化学模式RegCM4,研究了来自印度和中国内地的黑碳排放对东亚冬季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来自中国内... 黑碳(BC)气溶胶(简称黑碳)对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认识亚洲地区黑碳的区域气候效应,本文使用新一代的区域气候—化学模式RegCM4,研究了来自印度和中国内地的黑碳排放对东亚冬季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来自中国内地和印度的黑碳排放可导致东亚地区黑碳的区域平均柱含量、大气顶和地表有效辐射强迫分别变化了+1.78 mg m^(−2)、+1.98 W m^(−2)和−2.17 W m^(−2)。中国内地和印度黑碳对东亚气候的影响机制相同。印度黑碳对东亚冬季气候的影响主要通过对大气动力过程的调整来实现,由此造成的散射气溶胶浓度增加可导致该区域850 hPa附近和地表气温降低,而中国内地的黑碳还可直接影响东亚气候,其加热效应可导致该区域大部分地区850 hPa附近的气层变暖。由于中国内地黑碳在东亚地区占主导,其在影响东亚区域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总体而言,两地总的黑碳会造成850 hPa高度附近云量减少和气温升高;地表日照时数减少,气温、感热通量和地表蒸发量下降;边界层高度降低和散射气溶胶的柱含量上升。研究结果还进一步反映了东亚冬季气候对不同排放黑碳的响应表现出了一定的非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气溶胶 中国内地 印度 regcm4模式 气候效应
下载PDF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预估未来登陆中国热带气旋活动 被引量:2
4
作者 聂心宇 谭红建 +1 位作者 蔡榕硕 高学杰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37,共15页
鉴于热带气旋(TC)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影响,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登陆我国TC活动的变化,对于我国沿海地区的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MIP5中全球气候模式HadGEM2-ES数据,文中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开展了历史时期和3种情景(RCP2.6、R... 鉴于热带气旋(TC)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影响,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登陆我国TC活动的变化,对于我国沿海地区的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MIP5中全球气候模式HadGEM2-ES数据,文中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开展了历史时期和3种情景(RCP2.6、RCP4.5和RCP8.5)下未来东亚区域气候的动力降尺度模拟,检验了模式对历史登陆我国TC活动及其相关大尺度环境场的模拟能力,并预估了3种情景下2030—2039年、2050—2059年和2089—2098年,登陆我国TC的路径、强度和频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模式能合理地再现东亚区域历史时期(1986—2005年)大气环流场的空间结构以及登陆我国TC的特征;在3种情景下未来登陆我国TC的平均强度和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台风及以上级别TC的总数明显增加,其中RCP8.5情景最突出,到21世纪末期(2089—2098年)登陆我国TC的平均强度、台风及以上级别TC总数的年平均值较历史时期将分别增加7.56%和1.05个;不同情景下未来登陆我国TC的路径均有不同程度的北移趋势,且全球升温的幅度越大,北移趋势越明显,这可能与未来中国近海显著变暖和垂直风切变减弱有关。未来我国沿海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很可能将面临日益严峻的TC灾害风险,亟需尽快开展防灾减灾及对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cm4模式 中国 热带气旋(TC) 路径北移 预估
下载PDF
致谢
5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37,共1页
以下专家参与了本刊2022年论文的审稿工作,为期刊论文质量的提高作出了贡献。期刊编委会及编辑部感谢各位专家的支持,并希望今后能继续得到各位专家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 期刊论文 审稿工作 期刊编委会 指导和帮助 编辑部 专家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异常和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关系的诊断与模拟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燕 闫加海 张冬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7-324,共8页
使用1980 2010年水平分辨率为25 km的遥感积雪深度资料和0.5°×0.5°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冬春(12月至翌年5月)积雪异常和中国东部夏季(6 8月)降水的关系,然后通过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1在高原冬春季、春... 使用1980 2010年水平分辨率为25 km的遥感积雪深度资料和0.5°×0.5°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冬春(12月至翌年5月)积雪异常和中国东部夏季(6 8月)降水的关系,然后通过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1在高原冬春季、春季积雪异常强迫下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了高原积雪异常影响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机理。遥感积雪深度和格点降水资料诊断分析表明高原冬春少雪,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从北向南呈"-+-+"分布;冬春多雪,降水从北向南呈"+-+-"分布。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高原冬春积雪异常影响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高原冬春少雪,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从北向南呈"+-"分布,高原春季少雪,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从北向南呈"+-+"分布;高原冬春季以及春季多雪情形下,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呈相反的空间分布。同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高原冬春或春季少(多)雪,东亚夏季风偏强(弱),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积雪 夏季降水 区域气候模式 亚洲夏季风
下载PDF
未来RCPs情景下珠江流域降水特征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杜尧东 杨红龙 刘蔚琴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5-502,共8页
利用全球模式(BCC_CSM1.1)驱动区域模式RegCM4,模拟分析了RCP8.5和RCP4.5排放情景下未来2010—2099年珠江流域降水基本特征、强度分布和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RegCM4区域气候模式可刻画出珠江流域极端降水的特征。RCP4.5... 利用全球模式(BCC_CSM1.1)驱动区域模式RegCM4,模拟分析了RCP8.5和RCP4.5排放情景下未来2010—2099年珠江流域降水基本特征、强度分布和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RegCM4区域气候模式可刻画出珠江流域极端降水的特征。RCP4.5和RCP8.5排放情景下降水变化特征一致,未来不同时段(2020s、2050s和2080s)珠江流域的年平均降水量减少,春季和冬季减少,夏季和秋季增加,而且年平均和四季的降水频率均减少,强度增加(春季除外)。降水基本特征的变化导致降水强度分布改变,春季除外,不同时段的年和四季的降水极值(降水90th和95th分位值)的年平均值均增加,增幅最大为秋季,表明未来时段极端降水强度增加。未来不同时段珠江流域的年最大日降水量的5年重现期值在柳江流域、红水河、桂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增加,增幅30%-45%。RCP8.5排放情景下,未来2080s时段珠三角地区的年最大日降水量5年重现期值相当于现在时段8-10年的重现值,50年值相当于现在时段100年的重现期值,表明未来这些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气候变化 RCPs排放情景 珠江流域 区域模式 regcm4
下载PDF
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中国汛期江淮暴雨低涡特征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苗春生 徐方姝 +3 位作者 王坚红 余钟奇 高义梅 张旭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7-270,共14页
本文基于一个水平分辨率为50 km的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Regional Climate Model,version 4.0)的模拟与预估结果,对我国汛期江淮暴雨低涡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统计特征与合成结构进行分析,进一步对两种温室排放情景下未来中国汛期的江淮暴... 本文基于一个水平分辨率为50 km的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Regional Climate Model,version 4.0)的模拟与预估结果,对我国汛期江淮暴雨低涡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统计特征与合成结构进行分析,进一步对两种温室排放情景下未来中国汛期的江淮暴雨低涡特征进行预估。结果表明:Reg CM4模式对环境要素及低涡都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低涡的伸展高度、生命期及暴雨位置模拟结果与观测较为接近,但模拟的低涡个数、最大暖区高度以及温、湿要素分布均比实际略偏低,而风速和低涡的强度模拟则偏强;在未来两种温室排放情景预估方面,RCP4.5(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简称RCP)典型浓度排放情景下,暴雨低涡数量比例减少,强度减弱,但低涡发展高度仍以850 h Pa为主,生命期多为2 d以内,低涡雨区分布及最大暖区高度均与历史时段相近;RCP8.5情景下,暴雨低涡比例明显大于RCP4.5情景,低涡发展高度以700 h Pa为主,生命期达3 d的增多,强度增强,最大暖区厚度范围显著伸展。两种情景下均有低涡中温度锋区减弱,而湿度锋区增强,但RCP8.5情景减弱与增强更显著,显示更高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导致未来出现更强的暴雨低涡,造成伴随暴雨的低涡灾害性天气的增加,因此应进一步深化对低涡暴雨灾害性天气发展趋势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cm4(Regional CLIMATE model version 4.0)模式 典型浓度温室排放情景 江淮汛期 暴雨低涡
下载PDF
区域气候模式水平分辨率对黄淮海流域当代气候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石英 吴婕 徐影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43-854,共12页
区域气候模式是进行流域尺度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工具,其中水平分辨率对流域模拟结果的影响亟待评估。本文使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驱动下,进行2种水平分辨率(50 km和25 km)1990—2010年东亚区域的长时间连续积... 区域气候模式是进行流域尺度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工具,其中水平分辨率对流域模拟结果的影响亟待评估。本文使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驱动下,进行2种水平分辨率(50 km和25 km)1990—2010年东亚区域的长时间连续积分模拟。通过与观测资料的对比,评估RegCM4对黄淮海流域的模拟性能,同时分析水平分辨率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组模拟均可以较好地再现黄淮海流域冬季、夏季平均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以及气温和降水的年循环变化;对极端气候事件指数的分布模拟效果也较好,且对与气温有关的极端气候事件指数模拟效果优于与降水有关的极端气候事件指数。②与观测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如模拟的冬季气温存在冷偏差,夏季气温存在暖偏差,冬季、夏季降水在大部分地区偏多等。③2组模拟对比来看,对冬季、夏季平均气温的量级和空间分布,25 km模拟与观测更加接近;对冬季、夏季平均降水,50 km模拟与观测的空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6和0.44,较25 km模拟有较大提高;对极端事件,2组模拟差别不大。模拟结果可为后续此版本模式在黄淮海流域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regcm4 水平分辨率 黄淮海流域
下载PDF
RCPs情景下珠江流域气候变化预估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红龙 王炳坤 +1 位作者 杜尧东 李磊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3-510,共8页
针对珠江流域,分析了在全球气候模式(BCC_CSM1.1)驱动下,区域气候模式RegCM4进行的中国区域气候变化模拟中,珠江流域在RCP4.5和RCP8.5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未来2010—2099年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RegCM4对珠江流域气候特征具有很强的模... 针对珠江流域,分析了在全球气候模式(BCC_CSM1.1)驱动下,区域气候模式RegCM4进行的中国区域气候变化模拟中,珠江流域在RCP4.5和RCP8.5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未来2010—2099年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RegCM4对珠江流域气候特征具有很强的模拟能力。未来RCPS情景下珠江流域气温将持续增大。与参照时段(1980—1999年)相比,RCP4.5和RCP8.5情景下的年平均温度在2020s分别增加0.7℃和0.8℃,2050s分别增加1.0℃和1.6℃,2080s分别增加1.6℃和2.9℃。而未来年降水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变化趋势,但不同情景、不同地区预估的降水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RCP4.5情景下,流域降水2020s将减少4.3%,2050s和2080s将分别增加0.7%和0.1%;RCP8.5情景下,未来不同时段流域降水均呈减少趋势,2020s、2050s和2080s分别减少1.7%、2.9%和0.2%,表明降水预估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两种排放情景下未来降水在东南沿海增加、西北部减少,变化率为±8%。此外,两种排放情景下未来珠江流域的日平均温度统计特征发生改变,揭示未来高温事件可能增加,同时,大雨级别以上的降水发生频率增加,可能导致洪涝事件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气候变化 区域气候模式 代表性浓度路径情景 珠江流域 regcm4
下载PDF
RCPs情景下长白山区气候变化预估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秀晶 刘玉英 +1 位作者 杜尧东 韦小丽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5年第4期65-73,共9页
利用全球模式(BCC_CSM1.1)驱动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模拟分析了RCP 4.5和RCP 8.5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未来2010—2099年长白山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Reg CM4模式对长白山区气候特征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未来RCPs情景下长白山区气温... 利用全球模式(BCC_CSM1.1)驱动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模拟分析了RCP 4.5和RCP 8.5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未来2010—2099年长白山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Reg CM4模式对长白山区气候特征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未来RCPs情景下长白山区气温明显升高。与参照时段(1986—2005年)相比,RCP 4.5和RCP 8.5情景下长白山区的年平均气温在21世纪20年代分别增加了0.7℃和1.0℃,21世纪50年代年平均气温分别增加了1.6℃和2.2℃,21世纪80年代年平均气温分别增加了1.9℃和3.8℃。RCP 4.5和RCP 8.5情景下,未来长白山区降水均呈略增多的趋势,21世纪20年代降水分别增加了6.5%和2.8%,21世纪50年代降水分别增加了6.6%和7.9%,21世纪80年代降水分别增加了11.0%和6.7%。此外,两种排放情景下未来长白山区日平均气温的统计特征发生改变,偏度系数的负值减小,峰度系数的负值增加,说明未来高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同时,中雨以上级别降水的发生频率增加,说明未来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预估 区域气候模式 RCPs排放情景 长白山区 regcm4
下载PDF
中国干湿变化的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预估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恺曦 姜大膀 华维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03-1212,共10页
本文使用三个全球气候模式驱动下的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4的试验数据,首先评估了RegCM4对参考时段(1986~2005年)中国干燥度指数(AI)的模拟能力,而后根据典型浓度路径中等排放(RCP4.5)情景下RegCM4试验对中国未来干湿变化进行了预... 本文使用三个全球气候模式驱动下的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4的试验数据,首先评估了RegCM4对参考时段(1986~2005年)中国干燥度指数(AI)的模拟能力,而后根据典型浓度路径中等排放(RCP4.5)情景下RegCM4试验对中国未来干湿变化进行了预估研究。结果表明,RegCM4能够合理模拟中国区域AI的空间分布。两种潜在蒸散发计算方法得到的参考时段AI在空间分布和数值上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在中国西部高海拔地区和北方地区。在三个全球气候模式驱动场作用下的RegCM4预估试验中,21世纪中期(2046~2065年)和末期(2081~2098年)中国区域平均AI较参考时段分别减小2%~4%和2%~5%,其中西北中部变湿,其他地区均变干。不同地区未来干湿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差异,西北中部降水变化为主导因素,其他地区主要受控于升温所引起的潜在蒸散发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cm4模式 干湿变化 潜在蒸散发 预估
下载PDF
Effects of Updated RegCM4 Land Use Data on Near-Surface Temperature Simulation in China
13
作者 Yulong REN Yaohui LI +3 位作者 Zhaoxia PU Tiejun ZHANG Haixia DUAN Wei WANG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18年第5期758-767,共10页
Biogeophysical effects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LULC) change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modulating climate on various spatial scales. In this study, a set of recent LULC products with a spatial resolution of 500... Biogeophysical effects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LULC) change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modulating climate on various spatial scales. In this study, a set of recent LULC products with a spatial resolution of 500 m was developed in China for update in RegCM4 (regional climate model version 4). Two sets of comparative numerical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LULC changes on near-surface temperature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LULC changes, areas of crops and mixed woodlands as well as urban areas increase over entire China, accom- panied with greatly expanded mixed farming and forests/field mosaics in southern China, and reduced areas of 1) ir- rigated crops and short grasses in northern China and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2) semi-desert and desert in northwest-em China. Improvements in the LULC data clearly result in more accurate simulations of the near-surface temperat-ure. Specifically, increasing latent heat and longwave albedo due to enhanced LULC in certain areas lead to reduc-tion in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 while changes in shortwave albedo and sensible heat also exert a great influ- ence on the LST. Overall, these parameter adjustments reduce the biases in near-surface temperature si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regcm4 (regional climate model version 4) temperature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