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8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administrative region coordination in the new urban district construction: A case study of Gui-An New District
1
作者 ZENG Yu-hang LIU Yan-yu 《Ecological Economy》 2015年第3期243-250,共8页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urban district is one of the main strategies to extend the urban space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ational balance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urban district is one of the main strategies to extend the urban space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ational balance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s, the inter-administrative regional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urban district has been a tendency aiming to remove th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barrier and facilitate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problems also arise in the new urban distri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administrative region such as the predicament caused by the ubiquitous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as well as the public governance, the lack of the management main body qualifi cation and the monotonous means of coordination. Referring to the experiences of the US in the inter-administrative region administration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the author is to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such two aspects as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working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new dstrict inter-administrative region coor
下载PDF
Impacts of Upper Tropospheric Cooling upon the Late Spring Drought in East Asia Simulated by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 被引量:8
2
作者 辛晓歌 Zhaoxin LI +1 位作者 宇如聪 周天军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期555-562,共8页
Responses of late spring (21 April 20 May) rainfall to the upper tropospheric cooling over East Asia are investigated with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 based on Laboratoire de M6t6orologie Dynamique Zoom (LMDZ4-RCM). ... Responses of late spring (21 April 20 May) rainfall to the upper tropospheric cooling over East Asia are investigated with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 based on Laboratoire de M6t6orologie Dynamique Zoom (LMDZ4-RCM). A control experiment is performed with two runs driven by the mean ERA-40 data during 1958-1977 and 1981 2000, respectively. The model reproduces the major decadal-scale circulation changes in late spring over East Asia, including a cooling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and an anomalous meridional cell. Accordingly, the precipitation decrease is also captured in the southeast of the upper-level cooling region. To quantify the role of the upper-level cooling in the drought mechanism, a sensitivity experiment is further conducted with the cooling imposed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upper-level cooling can generate the anomalous meridional cell and consequently the drought to the southeast of the cooling center. Therefore, upper tropospheric cooling should have played a dominant role in the observed late spring drought over Southeast China in recent deca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ast China spring drought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regional climate modeling
下载PDF
Inter-provincial pattern of the coupled and coordin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t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被引量:2
3
作者 LI Wei-wei CHEN Tian +1 位作者 MA Xiao-long YU Hu 《Ecological Economy》 2018年第2期82-92,共11页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tourist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s the key to optimizing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building a long-term dynamic mechanism for urbanization. Based on constructing the measur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tourist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s the key to optimizing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building a long-term dynamic mechanism for urbanization. Based on constructing the measurement index system of tourist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level, the evaluation model on the coupled and coordinated degree is used in this paper to measure the inter-provincial pattern of the coupled and coordin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t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31 provinc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upled and coordin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t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different regions, which presents a gradient decline pattern of the highest in the east, the lower in the middle and the lowest in the west. In the futur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tourist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actual development ne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uristization URBANIZATION coupled and coordinated relationship inter-provincial pattern regional differences
下载PD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REGIONS:A METHODOLOGICAL STUDY
4
作者 Rong-xing Guo Colin Lee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0年第4期56-60,共5页
The exploitation and protection of natural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have posed a growing challenge to cross-border regions. In this paper, a methodological study in relation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ross-... The exploitation and protection of natural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have posed a growing challenge to cross-border regions. In this paper, a methodological study in relation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regions is conducted. Our particular interest focuses on the lo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ross-border regions as well as their economic implications to the cross-border governments. Based on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 from which the optimal outputs of different kinds of border-regions can be derived, we try to methodologically help cross-border governments to reach a final agree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ethods by which the net benefits among the sub-regions can be redistributed may be: 1) to equalize the absolute values of net benefit among all sub-regions concerned; and 2) to equalize the relative values of net benefit among all sub-regions concer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der-reg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er-governmental cooperationH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了资本跨区域流动吗——基于异地并购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锴 纳超洪 樊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6,共14页
加快资本跨区域流动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2008—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异地并购这一重要的资本跨区域流动形式,考察新发展格局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资本... 加快资本跨区域流动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2008—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异地并购这一重要的资本跨区域流动形式,考察新发展格局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资本跨区域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并购交易成本和提高集团管控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异地并购决策,尤其对跨省并购决策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并购企业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更高、税负水平更低、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更高以及目标企业所在地区营商环境更好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异地并购决策的促进作用更强;同时,这一促进作用在民营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以及高管具有金融背景或海外背景的企业中更显著。本研究丰富了数字经济时代资本跨区域流动驱动因素的研究,从异地并购视角提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资本跨区域流动的微观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资本跨区域流动 异地并购 交易成本 集团管控能力
下载PDF
中国经济内循环:来自多区域投入产出的演化证据 被引量:1
6
作者 江静 张昭君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10,共19页
促进国内经济循环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构建经济内循环的理论分析框架,将经济内循环分为区域内经济循环和区域间经济循环两个层面,在此基础上设计区域内循环、区域间循环的测度方法,并将全国划分为11大区域,重新构建11大区域投入产... 促进国内经济循环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构建经济内循环的理论分析框架,将经济内循环分为区域内经济循环和区域间经济循环两个层面,在此基础上设计区域内循环、区域间循环的测度方法,并将全国划分为11大区域,重新构建11大区域投入产出表,测度分析2007—2015年中国经济内循环的区域特征、产业特征及其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2007—2015年,中国各区域内部的循环能力总体得到提升,且长三角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京津冀地区的区域内循环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区域;(2)区域间循环系数整体上升,各区域间的差异缩小,其中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及大湾区与国内其他区域的联系最为紧密;(3)从区域内产业循环来看,制造业主要通过后向关联促进区域内循环,服务业主要通过前向关联促进区域内循环;(4)区域间产业循环的平均水平提升,通过后向关联促进区域间循环的产业集中在第二产业部门,通过前向关联促进区域间循环的产业集中在第三产业以及农业部门,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大湾区凭借多项优势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循环的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内循环 区域间循环 区域内循环 内循环区域特征 内循环产业特征
下载PDF
森林火灾污染物质释放及其影响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明玉 司莉青 +6 位作者 陈锋 舒立福 赵凤君 田晓瑞 李伟克 李威 李笑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33-4944,共12页
森林火灾是大气中气体污染物和颗粒物的重要来源,可对全球气候系统、大气环境以及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对全球温室气体和含碳颗粒物释放具有重要的贡献,是推动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森林火灾释放污染物已成为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重... 森林火灾是大气中气体污染物和颗粒物的重要来源,可对全球气候系统、大气环境以及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对全球温室气体和含碳颗粒物释放具有重要的贡献,是推动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森林火灾释放污染物已成为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重要污染源之一,这些污染物质与辐射、能见度以及温室效应等问题直接相关。准确地描述森林火灾释放的气体和颗粒污染物释放机理、释放总量、时空分布特征、不同尺度的扩散过程模拟,以及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影响,对于量化森林火灾释放污染物总量及区域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森林火灾污染物质释放方面的国内外文献,从火灾释放的污染物质对环境的影响、森林火灾释放污染物定量化和传输路径监测的研究方法、污染物质的扩散和运输模型以及跨区域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森林火灾释放的CO、PM_(10)和PM_(2.5)对环境和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而且森林火灾释放的污染物质能够随气流长距离传输,不仅对当地的空气造成污染,污染物也能够随着气团进行长距离传输,并在传输过程与当地气溶胶混合,形成跨区域污染。森林火灾释放污染物扩散、传输模拟通过不同模型相互耦合完成,包括可燃物载量估算模型、可燃物消耗和释放模型、污染物扩散传输模型,以及污染物预测和可视化模型等。总结了国内外森林火灾释放污染物质主要研究方法,并展望了今后研究重点:目前我国关于森林火灾释放物质相关的研究尚不足以支撑我国森林火灾温室气体释放、污染物释放等方面的研究,并且我国目前还没有发展出适合于我国的森林火灾污染物释放模型,以及污染物扩散、传输系统。森林火灾排放因子库大多数引用国外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不确定性,缺乏森林火灾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的定量化研究。因此,今后我国应加强对森林火灾污染物质释放与影响的研究,尤其是污染物质扩散和传输模型的预测和可视化研究以及排放因子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污染物 大气环境 扩散模型 跨区域污染
下载PDF
发电商合作博弈策略下跨区输电电价优化方法
8
作者 董萍 黄善超 刘明波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34,共11页
由于负荷中心与可再生资源在地理位置上分布的不均匀,更大范围的资源合理配置需要跨区输电,而随着电力市场的深化发展,参与跨区电力市场出清的发电商将可能出现通过合作博弈策略行使市场力以争取自身利益最大的行为,此举可能导致跨区输... 由于负荷中心与可再生资源在地理位置上分布的不均匀,更大范围的资源合理配置需要跨区输电,而随着电力市场的深化发展,参与跨区电力市场出清的发电商将可能出现通过合作博弈策略行使市场力以争取自身利益最大的行为,此举可能导致跨区输电通道利用率降低,进而影响线路准许收入的稳定回收。为应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电力市场环境下考虑参与跨区出清的区外发电商合作博弈策略的跨区输电电价三层优化模型,上层为以准许收入稳定回收为目标的输电电价优化模型,中层为由区外发电商组成的跨区出清利益联盟的以联盟收益最大为目标的报量决策模型,下层为计及区外发电商参与的区内电力市场出清模型。为求解所提三层模型,采用了一种改进列和约束生成算法(C&CG)算法,将模型分解为主、子问题迭代求解,其中对于作为双层模型的主、子问题采用卡罗需-库恩-塔克条件(KKT)和大M法转化为等效单层模型后进行求解,而主、子问题模型中的双线性项则采用强对偶定理及变量离散参数化的方法进行线性转化以便于求解。最后通过PJM-5节点系统验证了所提三层优化模型能较好地体现区外发电商因合作博弈策略组成的跨区出清利益联盟的策略性决策和市场力行为,令输电电价的制定能在考虑区外发电商合作博弈策略影响下,实现线路准许收入的稳定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区输电电价 三层优化 合作博弈策略 电力市场
下载PDF
多层级区域间关系机制对全球治理的外溢效用——兼论东北亚区域间合作
9
作者 谢晓光 黄宝仪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5-38,共14页
为探究新区域主义对接全球治理的可能性,搭建了多层级区域间关系机制外溢理论模型,并借此探讨东北亚区域内新区域主义理论发展与机制构建的现实路径。研究发现:东北亚区域间合作机制的构建虽已具备一定积极条件,但由于区域内相关国家虽... 为探究新区域主义对接全球治理的可能性,搭建了多层级区域间关系机制外溢理论模型,并借此探讨东北亚区域内新区域主义理论发展与机制构建的现实路径。研究发现:东北亚区域间合作机制的构建虽已具备一定积极条件,但由于区域内相关国家虽在经济上相互依赖,而在政治、安全上缺乏互信,导致域内多边关系整体稳定而相关双边关系间的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存在;由于近年来日本与韩国推行排他性、竞争性的区域性战略,东北亚区域一体化合作机制的建立任重道远。为此,日韩应与中方相向而行,充分发挥中日韩三方会谈机制的黏合作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联通区域内国家,以更好的区域间合作对接全球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关系机制 多层级区域间机制外溢 东北亚区域 结构性矛盾 区域一体化 “一带一路”倡议
下载PDF
区际突发事件信息共享机制的制度化构建
10
作者 陈婉玲 胡鹏鹏 《中国海商法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70-79,共10页
突发事件的跨区域扩散性成为现代社会风险危机的本质特征之一,区际应急协同成为必要。在区际应急协同机制中,信息共享是突发事件防范、应对以及恢复的前提与基础。然而,传统行政区行政模式下的区际突发事件信息共享面临着信息壁垒问题... 突发事件的跨区域扩散性成为现代社会风险危机的本质特征之一,区际应急协同成为必要。在区际应急协同机制中,信息共享是突发事件防范、应对以及恢复的前提与基础。然而,传统行政区行政模式下的区际突发事件信息共享面临着信息壁垒问题突出、共享协议规范性不足和共享理念缺乏等现实困境,其根源在于相关应急法律规范并未建立制度化的信息共享机制。区际突发事件信息共享机制应当是规范化、制度化的规则体系,其核心是制度化的区际突发事件信息共享规则。构建区际突发事件信息共享规则制度,需要明确地方政府的主体地位及其信息共享权责,规范突发事件信息共享的范围与内容,健全区际突发事件信息共享的运行机制,进而提升突发事件区际应急协同能力和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信息共享 区域应急一体化 区际应急协同 区际合作
下载PDF
省际粮食贸易隐含污染与环境比较优势研究
11
作者 张玲玲 高帆帆 王宗志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为协调粮食生产、贸易与面源污染的矛盾,实现绿色农业发展、区域间利益共赢,在测算省际粮食贸易量的基础上,运用灰水足迹方法计算各省隐含氮污染和污染强度,构建了粮食贸易隐含氮污染网络,解析了省际粮食生产隐含氮污染的环境比较优势... 为协调粮食生产、贸易与面源污染的矛盾,实现绿色农业发展、区域间利益共赢,在测算省际粮食贸易量的基础上,运用灰水足迹方法计算各省隐含氮污染和污染强度,构建了粮食贸易隐含氮污染网络,解析了省际粮食生产隐含氮污染的环境比较优势。结果表明:中国省际粮食贸易网络格局由“条块式”转向“团块式”,贸易集中化趋势明显;省际粮食贸易隐含污染和污染强度呈下降趋势,但地区差异明显加剧了环境不公平;环境比较优势网络表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分布,环境比较优势最小的地区集中在华北地区,最大为黑龙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粮食贸易 隐含氮污染 多区域投入产出表 灰水足迹 环境比较优势
下载PDF
区域公共服务供给政府间合作的选择性策略——以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12
作者 王郁 赵一航 江懿婷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4,共13页
选择性策略是地方政府行为的普遍性特征,其目的是为灵活应对各类任务、压力和利益平衡。以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访谈调研、网络大数据抓取、MRQAP多元回归等定性定量结合的分析方法,基于结构-过程的理论视角,从上级干预... 选择性策略是地方政府行为的普遍性特征,其目的是为灵活应对各类任务、压力和利益平衡。以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访谈调研、网络大数据抓取、MRQAP多元回归等定性定量结合的分析方法,基于结构-过程的理论视角,从上级干预、利益激励、资源差距和风险四个方面研究政府间合作中不同阶段的选择策略。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结构性压力下,地方政府合作有着不同的选择性策略。过强的纵向关系和上级干预使得地方政府合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明显减弱,而结构性压力较小时各类利益和风险因素的选择性倾向更为显著,合作的地方自主性较为明显。自主合作型选择策略的主要特征:一是不同合作阶段地方政府的行为目的和影响因素明显不同,即意愿表达阶段上级干预的影响最突出,实施阶段主要受行政风险和社会资源差距的影响;二是合作领域的差异在于民生型公共服务合作比经济型公共服务更为脆弱,更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三是自主选择合作对象的显性特征是弱竞争关系、行政稳定、地理邻近、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劳动力要素互补、财务风险低,具有明显自利倾向。因此,促进结构性和过程性因素的平衡互动,应成为建立有效的政府间合作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间合作 选择性策略 区域公共服务供给 城市治理
下载PDF
政府支持、村际合作与产业振兴——基于桂西南S镇的案例探讨
13
作者 于水 区小兰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6期1-13,116,共14页
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等工作,不能仅靠以政府为主体的外源性支持,也应发挥以村庄和村民为主体的内源性动力。立足田野调查经验,基于“政府支持—村际合作—产业振兴”的分析框架对桂西南S镇4个村庄的产业合... 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等工作,不能仅靠以政府为主体的外源性支持,也应发挥以村庄和村民为主体的内源性动力。立足田野调查经验,基于“政府支持—村际合作—产业振兴”的分析框架对桂西南S镇4个村庄的产业合作案例进行剖析发现:依托政府支持,通过村际间的产业合作可以有效推动产业振兴。具体而言,需要政府的组织支持、制度支持、技术支持和生计支持推动村际合作,而村际合作需以合作动力、合作基础、合作关键、合作条件为前提。实践证明,“政府支持—村际合作”的行为路径有效推进了村庄间的产业合作,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带动脱贫地区的产业走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振兴 村际合作 政府支持 脱贫地区
下载PDF
“孔雀东南飞”还能持续多久?--基于北京与长三角跨区域创新网络结构韧性监测
14
作者 梁林 李妍 《金融教育研究》 2024年第6期69-80,共12页
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结构韧性化理念,提出包括流动性、聚集性、层级性和匹配性四维韧性特征,构建创新网络结构韧性监测体系,利用2010-2022年北京与长三角26个城市的联合申请专利数据,计算北长跨区创新网络结构韧性值,并与京津冀、长三角进... 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结构韧性化理念,提出包括流动性、聚集性、层级性和匹配性四维韧性特征,构建创新网络结构韧性监测体系,利用2010-2022年北京与长三角26个城市的联合申请专利数据,计算北长跨区创新网络结构韧性值,并与京津冀、长三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从韧性监测现状看,北长跨区韧性均值低于长三角和京津冀,且都呈现不稳定波动态势,表明地理空间不连续的北长跨区创新网络结构稳定性和抵御外部冲击能力都弱于地理空间连续的区域;第二,从2025-2027年韧性预测值看,长三角、京津冀韧性值都呈上升趋势,而北长跨区韧性值呈现下降趋势,且与京津冀韧性差距显著增大,“孔雀东南飞”现象有望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区域 创新网络结构 韧性监测
下载PDF
撤县设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地区间产业关联
15
作者 李博 施瀚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8,共13页
稳妥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正成为“十四五”期间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调整将深刻影响区域间的经济关系。使用多期动态双重差分DID方法,分析“撤县设区”这类行政区划调整对地... 稳妥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正成为“十四五”期间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调整将深刻影响区域间的经济关系。使用多期动态双重差分DID方法,分析“撤县设区”这类行政区划调整对地区间产业关联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关系上,可贸易部门发展水平越高的相邻地区之间,其产业关联度越高。但“撤县设区”改革,使得被撤并县与临近地区的产业关联度下降。撤县设区本质上是一种由市级政府主导的城镇化模式,被撤并县实施了更有利于不可贸易部门发展的土地政策,而缩减了对于可贸易部门的土地支持政策,导致了地区产业结构从可贸易部门为主,向以不可贸易部门为主的经济转型,最终降低了地区间产业关联。为此,科学审慎地推动撤县设区改革,优化财权事权改革方案,有助于高质量城镇化,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经济 撤县设区 产业结构 地区间产业关联
下载PDF
长株潭绿心地区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策略
16
作者 朱佩娟 黄梦倩 +2 位作者 张勇 王楠 黄秋菊 《国土资源导刊》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长株潭绿心地区是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地区,其转型发展是一个系统性整体,发展模式具有复杂的多元属性,需要因地制宜差异化选择绿心转型发展途径。长株潭绿心依托系列上位规划有序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初步形成了绿色产业发展基础。针对... 长株潭绿心地区是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地区,其转型发展是一个系统性整体,发展模式具有复杂的多元属性,需要因地制宜差异化选择绿心转型发展途径。长株潭绿心依托系列上位规划有序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初步形成了绿色产业发展基础。针对现存的区域协调联动不足、产业发展机制薄弱、产业项目落地难等问题,研究探索多主体、多空间、多内容的整体性转型路径:以保值增值为根本遵循,推进实现绿心生态增值、服务增值、资产增值及生活品质增值,打造可持续的绿心地区“4+N”的绿色低碳产业生态圈;建立更具包容度和功能适应弹性的弹性空间管控机制,优化形成绿心地区绿色产业发展名录,确保产业清单的协同性;通过统筹横向和纵向两大产业融合维度,发挥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推动空间生态产业绿色化;构建嵌入式链接发展和飞地式链接发展的创新网络,提升绿心创新竞争力,支撑区域产业经济生态化。总体通过建立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机制,保障绿心地区产业升级转型,推动长株潭绿心地区绿色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心 绿色转型发展 产业升级 区际联动 长株潭都市圈
下载PDF
基于老年人视觉感知的寒地住区宅间休闲空间环境影响机制研究
17
作者 陈旸 李雪顺 +1 位作者 许傲 董宇 《当代建筑》 2024年第12期123-127,共5页
本文从老年人视觉感知角度出发,利用眼动追踪实验和语义差异问卷,提取寒地住区宅间在非雪季与雪季环境下影响老年人休闲视觉感知的环境因子,并筛选出非雪季与雪季环境下的视觉感知因子,通过虚拟现实正交实验,揭示两种环境下视觉感知因... 本文从老年人视觉感知角度出发,利用眼动追踪实验和语义差异问卷,提取寒地住区宅间在非雪季与雪季环境下影响老年人休闲视觉感知的环境因子,并筛选出非雪季与雪季环境下的视觉感知因子,通过虚拟现实正交实验,揭示两种环境下视觉感知因子对老年人休闲视觉感知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我国寒地城市休闲空间品质提升及适老化环境建设提供参考与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视觉感知 虚拟现实实验 眼动追踪 寒地住区 宅间休闲空间
下载PDF
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转型路径与机制——基于“同质多形”视角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凌凡 罗小龙 +2 位作者 唐蜜 丁子尧 顾宗倪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9-390,共12页
合作共建园区的转型发展作为重要区域治理现象在学术界备受关注。本文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援引“同质多形”理论视角并构建研究框架,尝试从尺度、网络、领域等多个维度揭示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转型的内在动力及其新发展趋势... 合作共建园区的转型发展作为重要区域治理现象在学术界备受关注。本文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援引“同质多形”理论视角并构建研究框架,尝试从尺度、网络、领域等多个维度揭示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转型的内在动力及其新发展趋势。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多维特征处于动态演化中,资本需求与行政治理困境共同构成最为关键的演化动力。园区经历了以企业转移为目标的早期形成阶段、2010年后的波折发展阶段以及2016年后以多元伙伴议程为导向的创新转型阶段,园区的转型发展由不同时期经济发展需求与行政治理困境共同推动。②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治理方式从政府间协同转向多元主体网络行动,使园区的尺度、网络、领域特征从早期迁出地主导的单中心治理方式向多元化发展。③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的建设从突出专业化经济优势转向囊括创新、生产、居住等要素的综合性整体系统转变,是当前区域治理日趋复杂的缩影,国家到地方、政府到市场的不同行动主体都参与其中。总之,本文揭示了合作共建园区治理的新趋势,并强调同质多形框架在认识与推动当前合作共建园区新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共建园区 “同质多形”理论 尺度 网络 领域 长三角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本跨地区流动——基于企业跨地区并购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19
作者 薛志欣 钞小静 杜英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2-51,共20页
探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资本跨地区流动的影响是数字经济时代下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手工整理的跨地区并购数据,研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资本跨地区流动的具体影响和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 探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资本跨地区流动的影响是数字经济时代下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手工整理的跨地区并购数据,研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资本跨地区流动的具体影响和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资本跨地区流动,这意味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削弱区域资本市场分割,这一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证实,缓解信息不对称性与扩展组织边界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本跨地区流动的关键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软信息约束较强的企业、市场整合程度较低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资本跨地区流动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资本跨地区流动的影响存在方向上的不对称性,具体表现为其推动资本更多流入发达城市,体现出发达城市对资本的“虹吸效应”。上述研究为通过适度超前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本跨地区流动提供了新的解释,也为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资本跨地区流动 统一大市场
下载PDF
基于FPGA的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影 张美娜 +1 位作者 刘洪帅 杜军 《集成电路与嵌入式系统》 2024年第3期62-66,共5页
针对传统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计算量大、检测速度慢、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动态调整检测区域以实现高效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的方法。利用改进的帧间差分算法提取运动目标,将目标大小和位置信息分别传给区域裁剪算法和卡尔曼... 针对传统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计算量大、检测速度慢、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动态调整检测区域以实现高效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的方法。利用改进的帧间差分算法提取运动目标,将目标大小和位置信息分别传给区域裁剪算法和卡尔曼滤波跟踪算法,实现检测范围的缩小和目标跟踪。采用改进后的方法对分辨率为640×480的图像进行实验,检测到目标的大小为66×84,调整后的检测区域大小为132×168,帧间差分检测部分计算量减小了约92.78%,并且根据目标位置进行跟踪的效果较好,在FPGA中验证了此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GA 帧间差分 区域裁剪 卡尔曼滤波 目标跟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