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服饰及其价值谱系
1
作者 廖江波 吴晓晴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7-42,共6页
红军服饰作为革命文物镌刻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其历史沿革记录着人民军队苦难辉煌的建军之路。基于红色文物、口述史及文献的角度,追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服饰的质料、款式、色彩、装饰,分析其形制特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战... 红军服饰作为革命文物镌刻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其历史沿革记录着人民军队苦难辉煌的建军之路。基于红色文物、口述史及文献的角度,追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服饰的质料、款式、色彩、装饰,分析其形制特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战士经历了从有什么穿什么到换装制式服饰的过程,红军制式服饰诞生前以红领巾和红袖章寓意红色的队伍,制式的红军服饰以红五角星和红领章为最显著标志。红军服饰筹措渠道多元化,从而造成款式、面料、色彩上的多样性,难以做到服饰形制上完全统一。苏区物质供应困难,粗布中山装、红领章、红五星、八角帽、绑腿、草布鞋、斗笠、牛皮带构成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形象的时代痕迹,其展现了红军官兵艰苦奋斗、同甘共苦的精神风貌。严谨地还原红军制式服饰装备和人民军队初创时的服饰审美,规避文化宣传中对其形制的误导。从服饰象征意义出发,分析红军服饰延展的内涵价值,建构人民军队军服的红色价值谱系,弘扬红色革命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服饰 土地革命战争 红色文化
下载PDF
地域文化与重庆城市形象塑造 被引量:12
2
作者 胡攀 彭劲松 《西部论坛》 2012年第5期88-94,共7页
地域文化与城市形象的关系是紧密的,它们虽然在内涵和外延上各有侧重,但都指向城市之于人的印象和感觉,城市形象是地域文化的外显,地域文化是城市形象的内核,二者互为表里。巴渝文化、红岩文化和抗战文化构成了重庆地域文化的主体,对重... 地域文化与城市形象的关系是紧密的,它们虽然在内涵和外延上各有侧重,但都指向城市之于人的印象和感觉,城市形象是地域文化的外显,地域文化是城市形象的内核,二者互为表里。巴渝文化、红岩文化和抗战文化构成了重庆地域文化的主体,对重庆城市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重庆城市形象应该定位为国际时尚都会、抗战记忆名城和山水森林之城,进而塑造起以城市理念形象、城市行为形象和城市视觉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具有重庆特色的城市形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巴渝文化 红岩文化 抗战文化 城市形象 城市理念形象 城市行为形象 城市视觉 形象
下载PDF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文化战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志永 吴刚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0-145,共6页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军民在同日伪军进行军事、经济等斗争的同时,还开展了激烈的对敌文化战,它大致经历了宣传动员、对敌政治攻势和群众性文化战三个阶段,参战主体从军队、专业剧社扩大为边区全体军民,宣传重点从动员群众、瓦解敌伪军...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军民在同日伪军进行军事、经济等斗争的同时,还开展了激烈的对敌文化战,它大致经历了宣传动员、对敌政治攻势和群众性文化战三个阶段,参战主体从军队、专业剧社扩大为边区全体军民,宣传重点从动员群众、瓦解敌伪军逐渐发展为积蓄力量、准备战略反攻,并揭露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它充分发挥了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有效地弥补了边区物质方面的劣势,扩大了中共的影响力,既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也对解放战争胜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晋察冀边区 文化战
下载PDF
当代建筑多元文化现象背后的技术操纵力 被引量:2
4
作者 徐震 顾大治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34-2037,共4页
文章针对20世纪50年代后现代建筑从单一意象走向多元文化的现象,分别从多元文化的深层基础——社会文化心理变迁、多元文化的主体之一——地域建筑文化的表现和多元文化的表层现象——建筑多样表现形式3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技术在其中所... 文章针对20世纪50年代后现代建筑从单一意象走向多元文化的现象,分别从多元文化的深层基础——社会文化心理变迁、多元文化的主体之一——地域建筑文化的表现和多元文化的表层现象——建筑多样表现形式3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技术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指出技术帮助了这一过程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心理变迁 新技术革命 技术全球化 地域文化 技术泛化
下载PDF
旧南方的新主体——凯特·肖邦内战小说的创伤书写 被引量:5
5
作者 董雪飞 田静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91,共7页
肖邦的内战小说通过再现南北战争对南方白人造成的心理创伤和文化创伤,建构了南方作为受害者和牺牲者的新主体形象。在肖邦笔下,种植园和奴隶制的破坏是南北战争对南方白人造成的最大创伤,由此引发社群、家庭、个人情感与身份的危机。... 肖邦的内战小说通过再现南北战争对南方白人造成的心理创伤和文化创伤,建构了南方作为受害者和牺牲者的新主体形象。在肖邦笔下,种植园和奴隶制的破坏是南北战争对南方白人造成的最大创伤,由此引发社群、家庭、个人情感与身份的危机。肖邦为治疗南北战争创伤开出的药方是重建家园和社群的和谐关系,为受伤者提供疗伤的物理和精神空间。肖邦的内战小说主要关注战争对路易斯安那特定阶层和族群的影响,从而构成其地域美学的一个重要维度,在奴隶制、种族和性别问题上均表现出保守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特·肖邦 内战小说 美国南方 心理创伤 文化创伤 治疗方法 地域美学
下载PDF
三十年代文学:“现代性”的多元想象与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52,共5页
20世纪30年代作家对于现代性理解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思维方式上的分歧,直接影响了30年代文学场域与文学格局的形成。由于作家的立场、性格和审美观念的差异,在文学中表现出三种对于现代性的理解方式和实践方向:一、认为"现代&q... 20世纪30年代作家对于现代性理解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思维方式上的分歧,直接影响了30年代文学场域与文学格局的形成。由于作家的立场、性格和审美观念的差异,在文学中表现出三种对于现代性的理解方式和实践方向:一、认为"现代"存在于未来,预设某个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在激烈的革命诉求下否定当下生活;二、认为"现代"就是当下,着力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历史,在对现实生存的欣赏与把玩中展现"现代";三、将目光向后看,尝试从地域风俗和久远的道德理念中寻找别样的"现代"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话语 革命 日常生活 现代 地域文化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甘肃文艺运动论略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贵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7-147,共11页
抗日战争时期的甘肃文艺运动,是中国抗战文艺运动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甘肃文艺运动的勃兴,基于3个方面的原因:抗战的时代精神感召,抗战时期甘肃战略地位的提升,文化重心西移后甘肃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抗战时期的甘肃文艺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的甘肃文艺运动,是中国抗战文艺运动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甘肃文艺运动的勃兴,基于3个方面的原因:抗战的时代精神感召,抗战时期甘肃战略地位的提升,文化重心西移后甘肃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抗战时期的甘肃文艺运动版图,分为甘肃国统区文艺运动和陇东根据地文艺运动,这两个文艺运动有其相同的审美指向,也有不同的精神结构,它们共同将甘肃文艺运动推向了繁荣。甘肃文艺运动的繁荣,从3个维度体现出来:文艺社团的蜂起与文艺报刊的涌现,现代戏剧运动与民间曲艺的改造,时代精神的汇聚与诗歌、小说、散文创作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代精神 文化重心西移 甘肃地域文化 文艺版图
下载PDF
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历史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魏明枢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8期36-39,共4页
秦统一后,在秦政权的内部和外部都普遍而客观地存在着潜在的分裂因素,主要是传统的分封思想和地域文化区别。对此,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维护统一的措施:首先,坚决否定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其次,大力消除原六国地区的分裂因素。这些措施都具... 秦统一后,在秦政权的内部和外部都普遍而客观地存在着潜在的分裂因素,主要是传统的分封思想和地域文化区别。对此,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维护统一的措施:首先,坚决否定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其次,大力消除原六国地区的分裂因素。这些措施都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 统一 分封制 郡县制 地域文化 历史影响
下载PDF
对战国文化区域性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忠林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8期95-100,共6页
战国时期是汉文化初步形成之前,是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由于民族构成及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这一时期的文化呈现出了自由多元的发展态势。战国时期区域文化的形成有其地理和民族方面的原因。自然地理因素对文化的影响通过... 战国时期是汉文化初步形成之前,是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由于民族构成及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这一时期的文化呈现出了自由多元的发展态势。战国时期区域文化的形成有其地理和民族方面的原因。自然地理因素对文化的影响通过两个方面起作用。首先,地理条件对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影响并进而影响及地域文化。其次,各地区的地理景观不同,也直接影响了当地的文化风格。民族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指各文化区的民族构成不同,文化渊源不同。在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指出了四个文化区的若干外在特征,并进行了横向比较。这些特征主要有钱币、文字、官制和爵秩制度以及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地域分布等,基本涉及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思想文化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文化 区域性 多元存在
下载PDF
中国民俗研究史中的西南边疆调查(1937-1945)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薇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13-118,共6页
抗战时期随着中国西南边疆危机的日益深重,为了救亡图存来到西南边疆的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纷纷加入调查研究当地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行列,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西方理论与少数民族调查相结合的大规模民族民俗文化调查热潮,这一时... 抗战时期随着中国西南边疆危机的日益深重,为了救亡图存来到西南边疆的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纷纷加入调查研究当地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行列,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西方理论与少数民族调查相结合的大规模民族民俗文化调查热潮,这一时期被称为西南边疆民族民俗文化收集与整理的“黄金时期”。通过梳理抗战时期政府组织、学术机构和学者个人所开展的调查活动,以及西南边疆民族民俗文化调查成果,对今天研究多民族共同体意识下的民俗文化,加强民族团结都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西南地区 民族调查 多民族共同体 民俗文化
下载PDF
鄂西北地区抗战文化述评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奎 《襄樊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84-88,共5页
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五战区是国民政府对日作战的一个重要序列区。1939年10月,第五战区长官部移驻鄂西北老河口市,随后以老河口市为中心,建立文化团体、创办报刊杂志、举办演出等为形式的抗日文化活动广泛地开展起来了。老河口市一时成为... 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五战区是国民政府对日作战的一个重要序列区。1939年10月,第五战区长官部移驻鄂西北老河口市,随后以老河口市为中心,建立文化团体、创办报刊杂志、举办演出等为形式的抗日文化活动广泛地开展起来了。老河口市一时成为全国文化抗战的中心之一,鄂西北的抗战文化也成为全国抗战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化 文化抗战 鄂西北地区
下载PDF
革命战争背景下的民族文化自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2
作者 张瑞堂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8期23-26,共4页
在革命与战争时代背景下,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从确立文化救国主题、选择马克思主义到最终形成毛泽东思想是民族文化自觉意识逐步提高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需要民族文化的高度自觉:一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结合... 在革命与战争时代背景下,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从确立文化救国主题、选择马克思主义到最终形成毛泽东思想是民族文化自觉意识逐步提高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需要民族文化的高度自觉:一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结合,形成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的理论形态;二是将马克思主义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形成适应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的文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战争 民族文化自觉意识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 创新
下载PDF
河北省红色旅游区的保护性规划发展
13
作者 刘歆 赵晓峰 单承黎 《建筑与环境》 2008年第2期174-175,共2页
本文以河北省红色旅游区的发展规划为例,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形成、特点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河北省红色旅游资源分析评价,建构了对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的战略框架,探讨了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加强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本文以河北省红色旅游区的发展规划为例,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形成、特点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河北省红色旅游资源分析评价,建构了对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的战略框架,探讨了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加强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在发展模式上采取“红+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最后,从弘扬红色文化区域特色的角度,提出了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原则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遗址 区域特色 红色文化 红色旅游
下载PDF
论地方战争文化的研究作用——以秦东地方战争文化研究为例
14
作者 白赵峰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63-65,共3页
地方战争文化是基于地方意识的战争表达方式,是地域背景的战争情感、观念、行为的文化表达,是战争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战争文化研究在在战争文化研究的学科平台建设、学科视野开阔、研究领域拓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秦东地方 战争文化 研究作用
下载PDF
中国近代革命与现代化的思考
15
作者 刘奎 《长沙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45-48,共4页
追求现代化,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思索与奋斗、光荣与梦想。近代中国追求现代化经历了器物一制度一文化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阶级从不同的立场上提出了不同层面的现代化方案,这些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 追求现代化,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思索与奋斗、光荣与梦想。近代中国追求现代化经历了器物一制度一文化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阶级从不同的立场上提出了不同层面的现代化方案,这些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但由于时代、阶级以及方案本身的局限性,这些方案最终都归于破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新政”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政治场域中的主体泛化与地域性重构——文革时期新疆美术活动举要
16
作者 周珩帮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36-41,共6页
文革时期的新疆美术在倡导主体的群众性、业余化的同时,注重军民、民族团结和谐的主体性征,不仅发展出多样的群众美术活动,而且借助群众和专业美术家的才能,从特定的地理空间和文化语境出发,围绕政治纲领,对文革样板美术进行了一次地域... 文革时期的新疆美术在倡导主体的群众性、业余化的同时,注重军民、民族团结和谐的主体性征,不仅发展出多样的群众美术活动,而且借助群众和专业美术家的才能,从特定的地理空间和文化语境出发,围绕政治纲领,对文革样板美术进行了一次地域性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文革美术主体地域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军事建设中的文化学习运动
17
作者 王晋林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76-79,共4页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军事建设中开展的文化学习运动,是以扫除文盲,提高边区驻守部队广大指战员的文化知识和政治理论水平,提高部队文化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文化教育运动。论述了边区军事建设中的文化学习运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普遍提高了...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军事建设中开展的文化学习运动,是以扫除文盲,提高边区驻守部队广大指战员的文化知识和政治理论水平,提高部队文化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文化教育运动。论述了边区军事建设中的文化学习运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普遍提高了部队广大指战员的文化水平,促进了部队的军事建设及其对敌斗争,胜利完成了保卫和巩固边区的神圣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军事建设 文化运动
下载PDF
On the Fat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Modern China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冲及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3年第2期152-164,共13页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overs a variety of ethical principles and behavioral norms that have arisen from thousands of years of Chinese social life to handl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an appropriate way. Such...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overs a variety of ethical principles and behavioral norms that have arisen from thousands of years of Chinese social life to handl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an appropriate way. Such principles and norms are a typical expression of Chinese people's wisdom in the analysis of their surroundings. However,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lso contains some poisonous thinking that has been carefully nurtured by feudal rulers to maintain their power. In the practice of the great social changes of pre-1949 China, after repeated experience, people gained a relatively clear and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t should neither be totally affirmed nor totally rejected. Rather, we should analyze it concretely, endeavoring to separate the dross from the essence. In late Qing and Republican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was continuously handed on and renewed, and this process will be carried on and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ulture Opium war 1911 revolution modem Chinese history
原文传递
武汉地方文化对辛亥首义的影响
19
作者 王春雷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95-99,共5页
该文以荆楚文化为背景,结合武汉码头文化、行帮文化、市民文化等地方文化,对辛亥首义进行文化层面的研究。荆楚文化培育了自强、开放、创新、隐忍精神;码头文化锻造了兼容并蓄的吸纳精神;行帮文化打造了团结、协调统一精神;市民文化形... 该文以荆楚文化为背景,结合武汉码头文化、行帮文化、市民文化等地方文化,对辛亥首义进行文化层面的研究。荆楚文化培育了自强、开放、创新、隐忍精神;码头文化锻造了兼容并蓄的吸纳精神;行帮文化打造了团结、协调统一精神;市民文化形成了精明强干、机智灵活的市民特征。在重大历史事件中,地方特殊文化往往比地域背景文化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首义 地域背景文化 地方特殊文化
下载PDF
毛泽东在“文革”中对“革命委员会”定名的缘由
20
作者 李本亮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56-58,共3页
毛泽东把“文化大革命”中夺权后建立的临时权力机构定名为“革命委员会”,源自土地革命战争。它体现了毛泽东对中国早期红色政权及其建设经验的一往情深,表达了他对无产阶级政权建设的良好愿望。
关键词 毛泽东 “文化大革命” 革命委员会 无产阶级政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