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olution of Spatial Pattern of China's Urbanization and Its Impacts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被引量:3
1
作者 TAO Anjun,PhD,Lecturer,Department of Urban Planning,School of Architecture,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P.R.China.FAN Jie,Vice President,Urban Planning Society of China Researcher,Professor,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P.R.China.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1年第3期8-16,共9页
Along with the remarkable economic growth,China has been experiencing a rapid urbanization in the past 60 years.However,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was not coordinated with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distributio... Along with the remarkable economic growth,China has been experiencing a rapid urbanization in the past 60 years.However,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was not coordinated with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distributions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y were discrete.With the method of centroid analysis,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China's urbanization and its evolution thereof from 1952 to 2005.Two indices are set up to represent the coupling states of three centroids,by which the impacts of urbanization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In the end,from the angle of spatial pattern,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urbanization,its evolution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then gives several suggestions on the population policy for the 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coun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IZATION pattern CENTROID analysis industriali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化、地区差异及收敛性分析
2
作者 马中东 周桐桐 +1 位作者 宋丽丽 高建刚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共11页
基于2010-2020年黄河流域73个地市面板数据,通过AHP-熵值法测算各地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Dagum基尼系数及β收敛模型考察流域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化、地区差异及其空间收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 基于2010-2020年黄河流域73个地市面板数据,通过AHP-熵值法测算各地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Dagum基尼系数及β收敛模型考察流域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化、地区差异及其空间收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始终保持“下强上弱”的空间分布格局.2)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心向西南方向偏移,并表现为东西向集聚、南北向扩散趋势.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差异略有增加,组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4)流域整体及上、下游地区支持条件β收敛和绝对β收敛机制,但不同地区的收敛速度和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基于实证结果,从提升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差异化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空间格局演化 地区差异 空间收敛特征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地区异质性、区际分工优化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3
作者 彭银春 孟大虎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4期21-30,共10页
地区异质性是区际分工优化的原因。区际分工优化即围绕地区主体功能定位进行分工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地区异质性的结果。二者共同决定一个地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如何定位、如何分工、如何强化优势以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在推进高水... 地区异质性是区际分工优化的原因。区际分工优化即围绕地区主体功能定位进行分工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地区异质性的结果。二者共同决定一个地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如何定位、如何分工、如何强化优势以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的过程中,内陆及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给这些地区“第一自然”的“再发现”提供了可能,也为“第二自然”的“再创造”营造了制度友好型的发展环境,有利于我国经济地理的重塑。同时,各地区应以发挥比较优势为出发点,选择发展方向和主导产业,在区际分工体系中发挥独特作用,参与全国产业链的打造,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国家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各自力量。此外,只有打破市场分割,打通经济循环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堵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生产出来的产品才可能有相对一个地区而言大得多的市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个需求主体广大的、边界不断扩展的统一大市场。可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会不断释放统一市场的制度红利,不断拓展可促进区际分工优化的内需潜力,进而有助于各地区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异质性 区际分工 区域开放布局 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国统一大市场 新发展格局
下载PDF
我国省级地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及其差异演变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娜 张田雨 +1 位作者 孙毅 李元杰 《调研世界》 CSSCI 2024年第6期73-86,共14页
为了科学准确衡量我国省级地区数字经济规模和空间差异演变趋势,本文提出一种兼顾核算科学性和统计兼容性的方法,测算了2007—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及其四类细分产业的增加值规模,进而分析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 为了科学准确衡量我国省级地区数字经济规模和空间差异演变趋势,本文提出一种兼顾核算科学性和统计兼容性的方法,测算了2007—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及其四类细分产业的增加值规模,进而分析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空间发展格局和不平衡性的演变趋势,并通过SAR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显示:(1)30个省(区、市)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总体规模差异显著。(2)四大类核心产业的空间发展格局呈现由东到西递减趋势;数字要素驱动业进一步向东部优势地区集聚,其他产业呈现从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3)各地区间的差异是造成我国数字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4)经济增长水平、政府科技支持力度、对外开放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高度相关,这些因素的影响都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空间发展格局 区域差异 SAR模型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跨区域高等教育开放合作的特征与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单春艳 杨友露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61-69,共9页
跨区域高等教育开放合作可以打破国别地域的限制,对于加快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增进国际理解和文化交流互鉴等具有现实意义。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在发起主体、地域及合作内容上发生了极大转变,至今仍然是全球化最为活... 跨区域高等教育开放合作可以打破国别地域的限制,对于加快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增进国际理解和文化交流互鉴等具有现实意义。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在发起主体、地域及合作内容上发生了极大转变,至今仍然是全球化最为活跃的内容之一。国外跨区域高等教育开放合作注重多元主体自下而上参与、联合开发国际化特色课程、师生跨区域流动,以及将语言和文化相交融。我国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在跨区域高等教育合作中展现出文化适应性、领域灵活性、主体多边性和政策主导性等典型特征。立足新发展格局,需要树立对外开放新理念,多维度拓宽跨区域高等教育开放合作领域,以数字赋能跨区域高等教育开放合作转型,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建构起兼容并蓄的语言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跨区域开放合作 高等教育 国际经验 主要特征
下载PDF
江苏省工业旅游区集聚特征及多要素空间关联模式研究
6
作者 顾秋实 廖嘉玮 +1 位作者 张海平 刘雪蕊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3,共9页
在旅游消费升级、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发展工业旅游作为城市拓展旅游消费空间、促进城市转型的重要举措愈发受到关注。研究工业旅游区的空间格局及其与相关旅游要素的空间关联模式,对促进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120... 在旅游消费升级、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发展工业旅游作为城市拓展旅游消费空间、促进城市转型的重要举措愈发受到关注。研究工业旅游区的空间格局及其与相关旅游要素的空间关联模式,对促进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120家省级工业旅游区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理论,刻画江苏省工业旅游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基于POI数据同位模式挖掘和多元变量聚类方法探析江苏省工业旅游区与等级景区、路网交通、购物、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要素之间的空间关联水平和模式。研究表明:(1)江苏省工业旅游区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南密北疏”的集聚特征,地域差异性较为突出;(2)江苏省各类型工业旅游区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省内工业发展基础和优势基本吻合,以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轻工业为代表的工业旅游景观打造更为成熟,而环保、水利等类型的工业旅游资源目前尚未得到有效开发;(3)江苏省工业旅游区与等级景区、路网交通、购物、餐饮和住宿设施等旅游配套要素空间关联性整体偏弱、而扬子江城市群较强的特征,具体可分为不均衡发展型、均衡发展型、良好发展型、潜力发展型、起步发展型和艰难发展型6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旅游 空间格局 集聚特征 区域发展 江苏省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战略与促进国土经济高质量发展
7
作者 肖金成 洪晗 李军 《开发研究》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合理布局、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有利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主体功能区理念的产生...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合理布局、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有利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主体功能区理念的产生与规划的编制过程,论证了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要意义,阐述了主体功能区战略对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优化空间格局 区域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市场化进程与区域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2005—2022年经济金融数据的分析
8
作者 冯长兴 石允龙 王琦蕊 《中国商论》 2024年第6期148-151,共4页
本文将市场化指数作为市场化进程的替代解释变量,以人均GDP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2005—2022年经济面板数据,从总量与结构两个层面,实证研究31个省级行政区以及不同地区市场化进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市场化进程与区域经济增... 本文将市场化指数作为市场化进程的替代解释变量,以人均GDP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2005—2022年经济面板数据,从总量与结构两个层面,实证研究31个省级行政区以及不同地区市场化进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市场化进程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在新常态下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化 区域经济 市场化改革 新发展格局 市场化进程 产业结构 产业附加值
下载PDF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被引量:51
9
作者 任勇 陈燕平 +1 位作者 周国梅 冯东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5年第5期137-142,共6页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区域发展模式。根据我国循环经济的内涵、国际做法和国内相关实践探索经验,我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涉及生产和消费两个重点领域和四个重点产业。四个重点产业是生态工业、生态农...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区域发展模式。根据我国循环经济的内涵、国际做法和国内相关实践探索经验,我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涉及生产和消费两个重点领域和四个重点产业。四个重点产业是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绿色服务业和废弃物再利用、资源化及无害化处置产业。循环经济区域发展模式是在区域基础设施体系和生态系统支撑下的两个重点领域和四个重点产业的有机组合和共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区域基础设施体系也是应用循环经济原理的重要领域,以资源能源高效和环境影响最小为特征。在目前的实践中,我国出现了三种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而引发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转型模式:东部发达地区的自发转型模式、辽宁资源型地区的转型模式和西部地区典型的跨越发展转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产业发展模式 区域发展模式
下载PDF
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13
10
作者 肖刚 杜德斌 +1 位作者 戴其文 胡曙虹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4-100,共7页
以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为主要指标,采用变异系数和传统与空间马尔可夫链方法,从时间、空间和区域视角来分析1995—2013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整体上呈现继续缓慢扩大的趋势,出... 以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为主要指标,采用变异系数和传统与空间马尔可夫链方法,从时间、空间和区域视角来分析1995—2013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整体上呈现继续缓慢扩大的趋势,出现高水平和低水平趋同俱乐部强化的趋势。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类型发生空间转移的特征是发展水平差距越小,发生转移的概率越高,发展水平的差距越大,发生转移的概率越低。邻域背景明显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的演变,地理临近效应在低水平、中低水平高技术产业发展地区表现不明显,而在中高水平地区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空间马尔可夫链 区域发展差异 时空格局
下载PDF
山东省区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郑军 史建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研究确立了适合山东不同区域发展的生态农业主导产业,并提出符合各区域特点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和主攻方向。
关键词 区域生态农业 主导产业 发展模式
下载PDF
老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水平评估及发展研究——以辽宁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飞 宋玉祥 潘志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3-125,共3页
辽宁老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水平高于东北区的吉林和黑龙江以及全国平均水平,正处在新型工业化中期,但经济发展模式仍然粗放,"三高一低"产业仍然占有重要地位。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两大区域新型工业化面临不同的区情和问... 辽宁老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水平高于东北区的吉林和黑龙江以及全国平均水平,正处在新型工业化中期,但经济发展模式仍然粗放,"三高一低"产业仍然占有重要地位。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两大区域新型工业化面临不同的区情和问题,应该实施不同的区域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工业基地 新型工业化道路 评估 区域发展模式
下载PDF
区域农业经济结构的动态对比分析及优势产业的发展研究——以伊犁州三大区域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罗广元 王桂玲 唐志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5-231,267,共8页
利用动态分辨系数,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对伊犁州三大区域的农业经济结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构、粮食产量以及肉类产量结构进行了初步的对比研究,分析了关联程度较高的影响因子,并通过相关时序模型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伊犁州三大... 利用动态分辨系数,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对伊犁州三大区域的农业经济结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构、粮食产量以及肉类产量结构进行了初步的对比研究,分析了关联程度较高的影响因子,并通过相关时序模型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伊犁州三大地区非农产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目前已形成以农牧为主的产值结构,小麦、玉米为主的优势产业,以及牛肉、羊肉等为主的生产优势区。伊犁州三大区域应立足于各地区的资源和地域优势,因时制宜,充分发挥各地区优势非农产业以及优势牛羊畜牧业和优势粮食作物,提高优势产品的加工转化,延长产业链,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伊犁州三大地区农业以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产业结构 优势产业 灰色关联分析 可持续发展 伊犁州三大区域
下载PDF
基于资源承载力的主体功能区与产业生态经济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贵明 匡耀求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9-111,147,共4页
资源与生态问题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在由经济增长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经济转型期,主体功能区与资源承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石,产业生态经济是解决资源稀缺问题以及经济与环境冲突的根本途径。将传统的线性生产方式... 资源与生态问题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在由经济增长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经济转型期,主体功能区与资源承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石,产业生态经济是解决资源稀缺问题以及经济与环境冲突的根本途径。将传统的线性生产方式转变为网络型可循环产业组织,传统的产业集聚转变为产业生态化集聚战略,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能力 主体功能区 产业生态经济
下载PDF
城市发展新空间及其现实驱动:观察远郊工业区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德起 钟顺昌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3-47,共15页
空间组织结构优化促进空间效率提升。产城关联模式是空间经济活动的微观组织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远郊工业区推动了城市空间结构的不断优化,是形成"边缘城市"的潜在新空间。然而,近年来的刚性空间组织结构安排,远郊工业区内部... 空间组织结构优化促进空间效率提升。产城关联模式是空间经济活动的微观组织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远郊工业区推动了城市空间结构的不断优化,是形成"边缘城市"的潜在新空间。然而,近年来的刚性空间组织结构安排,远郊工业区内部生产功能的空间垄断导致的"功能残缺",破坏了边缘城市形成机理,制约了空间集聚创新效应的发挥,进而成为影响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应把产城融合作为推进远郊工业区空间组织结构柔性化的总体方向,进行园区存量空间治理,实现工业区内部功能的空间整合重组,使其更好地适应快速城镇化发展的空间组织结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空间 产城融合 区域经济新格局
下载PDF
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区域发展模式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志仪 林贵 《温州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9-15,共7页
本文对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三种典型发展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比较和分析,认为它们产生的背景、经济主体、运作机制各不相同,但是其迅速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本地区的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而且在相当时... 本文对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三种典型发展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比较和分析,认为它们产生的背景、经济主体、运作机制各不相同,但是其迅速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本地区的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而且在相当时期内,成为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典范。这三种模式的产生与发展,既有客观的必然性,也不排除一定的偶然性。而包括制度环境、设施环境、资源环境在内的创新环境,是这几个区域发展能够不断成为典型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区域经济 区域发展模式
下载PDF
中国产业发展模式与政策:东南亚区域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前元 祝佳 唐松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共7页
东南亚地区通过实施挑选赢家式和渐进式两种不同的产业政策,形成了同一种政府引导型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作为一种成功的产业发展模式,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当前中国产业发展面临出口产业萎缩、处于产业链低端等挑战的同时也存在产业... 东南亚地区通过实施挑选赢家式和渐进式两种不同的产业政策,形成了同一种政府引导型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作为一种成功的产业发展模式,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当前中国产业发展面临出口产业萎缩、处于产业链低端等挑战的同时也存在产业转移、新兴产业发展等机遇。对此,中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应借鉴东南亚经验,形成以内需为导向的产业结构,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的投资力度,通过财政手段和金融工具扶植具有"增长"能力产业的发展,建立专门机构来实施适度的差别化产业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发展模式 产业政策 区域经济 东南亚
下载PDF
要素配置市场化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破区域壁垒和行业壁垒的体制创新 被引量:32
18
作者 王曙光 郭凯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31,共8页
市场机制的健全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而要素配置市场化是从供给侧打破区域壁垒和行业壁垒、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途径。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要素市场应从促进行业转移、加强区域联系以及实现全行业均衡发展这三个层面进行... 市场机制的健全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而要素配置市场化是从供给侧打破区域壁垒和行业壁垒、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途径。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要素市场应从促进行业转移、加强区域联系以及实现全行业均衡发展这三个层面进行深刻的市场化改革。在制度层面,要素配置市场化的系统化制度保障应包含保持竞争中性、完善交易体制、健全产权制度、促进行业开放以及激活民间资本等五个核心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要素配置市场化 区域壁垒 行业壁垒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下载PDF
湖南猕猴桃主产区生产集聚与波动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玉 何科佳 +2 位作者 卜范文 王兴辉 邓文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第12期97-100,103,共5页
以种植面积为指标,明确了湖南2002~2011年猕猴桃生产区域布局;并以集中度、波动指数为主要指标,对主产区近10 a猕猴桃生产集聚与波动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湖南2002~2011年猕猴桃主产区种植面积集中度为89.29%,全省波动指数为29.76... 以种植面积为指标,明确了湖南2002~2011年猕猴桃生产区域布局;并以集中度、波动指数为主要指标,对主产区近10 a猕猴桃生产集聚与波动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湖南2002~2011年猕猴桃主产区种植面积集中度为89.29%,全省波动指数为29.76,其中凤凰县的波动指数较全省的低57.42%,为稳定区;隆回、绥宁、吉首、永顺4县(市)属相对稳定区;浏阳、桂阳、双牌、溆浦、通道、新化、花垣、保靖、龙山9县(市)则是波动区。同时对湖南猕猴桃主产区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了通过产业集群、创新联盟、多元营销和质量品牌等4大战略,以促进湖南省猕猴桃主产区产业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猕猴桃 主产区 集聚 波动 产业 发展对策
下载PDF
区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苹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75,共9页
文章提出了区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模式,认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区域与跨区域的协同作用,即通过文化核心产业、文化相关领域产业以及文化辅助产业的协同创新,实现文化产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业态创新和融合创新,并以大连市为例... 文章提出了区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模式,认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区域与跨区域的协同作用,即通过文化核心产业、文化相关领域产业以及文化辅助产业的协同创新,实现文化产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业态创新和融合创新,并以大连市为例,深入剖析了区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的运作,提出了从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造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推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壮大龙头骨干文化产业企业,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五个方面保障大连市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的有效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创新 发展模式 区域文化产业 大连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