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2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指标构建与时空演进 被引量:221
1
作者 王珏 王荣基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1期31-47,共17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对其内涵与意义的深度发掘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生产力的三大构成要件,在挖掘新质生产力长远要求原则下构建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中国省域新质生产力发...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对其内涵与意义的深度发掘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生产力的三大构成要件,在挖掘新质生产力长远要求原则下构建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中国省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1)新质生产力从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在南北、四大区域和五大经济带存在显著时空差异;(2)新质生产力在省域之间呈现梯度提升和发展不均衡特点;(3)分维度发现,生产资料对新质生产力提升的贡献度最高,劳动者维度的贡献最低且存在空间极化现象;(4)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的集聚效应,主要表现为低-低集聚和高-高集聚,并具有时空收敛性特征。进而提出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发挥新质生产力集聚效应和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政策建议。本文或可加深对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时空发展格局的认知,为新质生产力培育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地区差异 时空演进 熵值法
下载PDF
科创走廊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底层逻辑和实现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靖华 李景瑜 《长白学刊》 2024年第3期92-106,共15页
科创走廊创新生态系统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主张,以“走廊”为空间组织方式,集聚创新人才、整合创新资源,在推动基于科学的创新、促进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展现出极大优越性。我国长期以来偏向应用的创新发展模式,在新形势下暴露出难以... 科创走廊创新生态系统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主张,以“走廊”为空间组织方式,集聚创新人才、整合创新资源,在推动基于科学的创新、促进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展现出极大优越性。我国长期以来偏向应用的创新发展模式,在新形势下暴露出难以克服的“卡脖子”“重复建设”等问题。基于此,近年来科创走廊方兴未艾。其底层逻辑是,协同整合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各类创新资源,在跨市域的“中尺度”范围内,以基于科学的产业为引领进行产业优化与重组——产业重组,构建产业链创新链全链条顺畅的“中尺度”科创走廊创新生态系统——区域重构,最终实现价值的共创、共赢、共享。进而从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维度构建科创走廊创新生态系统,其关键是构建产业协同创新服务体系,促进产业资源要素流动配置,优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最终实现区域科技创新生态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创走廊 区域创新系统 创新生态系统 产业重组 区域重构 基于科学的创新 基于技术的创新
下载PDF
石家庄市县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关系时空演变 被引量:1
3
作者 冯晓淼 贺军亮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3-75,共13页
选取石家庄市13个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区域,构建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计算评价指数,测算两者的耦合协调度,使用ArcGIS绘制空间分布图,深入剖析科技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 选取石家庄市13个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区域,构建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计算评价指数,测算两者的耦合协调度,使用ArcGIS绘制空间分布图,深入剖析科技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全市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且都在2010—2017年间提升速度较快,而在2019年之后提升速度呈减慢的趋势。2010—2021年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均高于科技创新能力指数,但后者提升速度高于前者,表明石家庄市各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但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势头较好。2010年以来,全市县域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但耦合协调度与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趋势相似,即2018年之前的提升速度要快于2018年之后。2021年,全市县域耦合协调度等级为“勉强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水平较低,有待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市 县域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关系
下载PDF
财政分权的绿色技术创新效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玉阳 薛程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7,共9页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明确财政分权在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等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实证考察了财政分权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明确财政分权在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等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实证考察了财政分权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抑制了绿色技术创新。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和环境规制是财政分权抑制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渠道;在低收入地区,财政分权抑制了绿色技术创新,而在中高收入地区,财政分权促进了绿色技术创新。本文为深化我国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绿色技术创新 环境规制 财政科学技术支出 区域异质性 财政分权体制改革
下载PDF
意大利牵头建立国际科技组织的经验与启示
5
作者 马宗文 方慈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24年第5期653-663,共11页
牵头建立国际科技组织是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和建设开放创新生态的重要举措。意大利发起成立了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和国际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中心3个国际科技组织,形成了国际科技组织与大型科研基础设施、高校和研究院... 牵头建立国际科技组织是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和建设开放创新生态的重要举措。意大利发起成立了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和国际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中心3个国际科技组织,形成了国际科技组织与大型科研基础设施、高校和研究院所、科技园区互相协作的创新生态,打造了科技开放合作高地和有影响力的国际科技中心。通过实地走访、文献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本文深入分析意大利牵头建立国际科技组织的发展历程、政府支持举措、机构运行机制和取得成效等,总结其建设国际科技组织的经验并得出相关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科技组织 国际科技中心 开放创新 意大利
下载PDF
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底层逻辑、协同特征与前景展望——基于层级、领域、强度的三维视角分析
6
作者 颜廷标 《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41,共7页
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已经10年,在多个层面、多个维度、多个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内容,也是利益调节难度大、协同带动力强的内容,京津冀协同创新推进速度较快,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技术协同攻关、创新平台协同共享、... 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已经10年,在多个层面、多个维度、多个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内容,也是利益调节难度大、协同带动力强的内容,京津冀协同创新推进速度较快,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技术协同攻关、创新平台协同共享、协同创新机制完善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效。京津冀协同创新呈现三个特征:京津冀协同创新全面展开,但创新协同深度参差不齐;政府功能与市场机制互动,构成了由表层走向深层的双重动力;完善共建共享利益机制是突破点,科学可行的协同创新模式是关键。未来京津冀协同创新目标将更加清晰、协同内容不断优化、协同模式呈多样化、协同政策统一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创新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下载PDF
新时代科教融合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
7
作者 范旭 杜颖彬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7期111-121,共11页
教育、科技、人才是互为联系、互为推动的整体,科教融合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关键途径。新时代下的科教融合在目标上更加重视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提升,在结构上更加重视宏观、中观和微观的整体协同,在内容上更加强... 教育、科技、人才是互为联系、互为推动的整体,科教融合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关键途径。新时代下的科教融合在目标上更加重视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提升,在结构上更加重视宏观、中观和微观的整体协同,在内容上更加强调以满足科技需要为目的的教育改革和创新范式变革。为了深入探讨科教融合对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建立科教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量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科教融合发展的程度,在科教融合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之间构建两阶段最小二乘模型,并对内生性、异质性、稳健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份整体的科教融合度的平均值从0.35提高到0.479,有一定提升但整体仍处于失调水平,且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2)科教融合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引入“地方财政收入”这一工具变量,发现地方财政收入有效增强了科教融合度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效应;(3)科教融合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影响的强弱有差异,在中国西部地区推进科教融合对提升该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作用最显著,说明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基于此,宏观层面既要加强区域内统筹资源调配,也要支持区域间的帮扶协作,促进教育、科技和人才一体化发展,以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合度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 地方财政收入
下载PDF
以校地合作平台构建区域战略型创新体系:基于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的案例研究
8
作者 傅方正 周谷平 《科教发展研究》 2024年第1期34-53,共20页
研究型大学和地方政府合作共建校地合作平台,是研究型大学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有效举措,也是构建完善区域战略型创新体系的重要路径。校地合作平台资源投入大、要素配置方式多、运行体制机制新,其在优化区域创新系统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但... 研究型大学和地方政府合作共建校地合作平台,是研究型大学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有效举措,也是构建完善区域战略型创新体系的重要路径。校地合作平台资源投入大、要素配置方式多、运行体制机制新,其在优化区域创新系统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但对于支撑构建区域战略型创新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还有待探索。文章在梳理校地合作平台内涵特征的基础上,以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为案例,基于区域创新系统与平台管理理论的分析框架,剖析其发展定位、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总结校地合作平台建设发展的经验启示,探讨校地合作平台支撑构建区域战略型创新体系的实践路径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战略型创新体系 校地合作平台 可持续发展 科创中心
下载PDF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9
作者 范小军 王澜 夏钰岚 《上海管理科学》 2024年第6期8-17,共10页
当前全球形势及国际贸易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评价指标的筛选和分析,基于科技创新环境、投入和产出3个维度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上海市2011—2020年数据和3座代... 当前全球形势及国际贸易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评价指标的筛选和分析,基于科技创新环境、投入和产出3个维度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上海市2011—2020年数据和3座代表城市2018—2020年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分析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能力的时间演变和城市异质性变化,并提供提升改进对策。研究发现:基于时间演变视角,上海市科技创新能力逐年提升,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和科技创新产出均得到优化且增速明显;基于城市异质性视角,上海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均位居第三,其科技创新环境均为第二、科技创新投入均为第三、科技创新产出则在2020年回升至第三;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方向上,上海市在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上要考虑创新文化资源,在优化科技创新投入上要考虑技术创新能力,在优化科技创新产出上要考虑技术成果市场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能力 动态评价 TOPSIS 科技创新中心 上海市
下载PDF
科技情报三元结构融合创新研究
10
作者 涂彦 《中国科技产业》 2024年第2期62-64,共3页
本文阐述了我国科技产业中科技情报三元结构的内涵与结构,在这种三元结构下的湖南省区域科技情报创新的诸多问题函待解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湖南省区域科技情报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路。
关键词 三元结构 科技图书馆 科技情报 创新 区域创新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新思路
11
作者 张仁开 《中国名城》 2024年第6期3-8,共6页
科技创新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上海深入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加快提升科创中心策源功能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研究表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利于上海科创中心更好地汇聚配置高端优质... 科技创新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上海深入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加快提升科创中心策源功能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研究表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利于上海科创中心更好地汇聚配置高端优质要素、化解科技重大风险挑战、加快提升科创策源功能,进而促进创新价值实现。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上海科创中心发展也面临一些瓶颈制约,主要表现为缺乏引领卓越创新的领军企业、企业创新能力亟须提升,缺乏支撑全面创新的制度供给、创新体制机制亟须完善,缺乏包容草根创新的社会环境、创新文化氛围亟须营造。进一步加强科创中心建设要有全新的思路,应牢牢把握“强基、健体、提质、增效”4个关键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科创中心 科技创新 上海
下载PDF
我国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投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化与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洁 杨文举 +1 位作者 江雅婷 刘梦真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18-134,共17页
构建我国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投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出2004—2019年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投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引入标准差椭圆建立耦合协调性模型,分析西部地区11个省份时空演变、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及收敛... 构建我国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投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出2004—2019年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投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引入标准差椭圆建立耦合协调性模型,分析西部地区11个省份时空演变、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及收敛趋势。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投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均呈现上升趋势;两者耦合协调度均值呈现上升趋势,但距离极度耦合协调阶段仍存在一定差距;西部地区内部发展不均衡,各省份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差异较为明显;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投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存在σ收敛,西部地区整体和西北地区存在绝对β收敛。建议西部各省因地制宜,多维度支持科技创新投入;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与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推动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科技创新投入 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下载PDF
数字资本视角下我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永仪 袁勤俭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4-123,173,共11页
[目的/意义]为促进数字时代我国科技创新效率提升及区域合理布局与健康发展,尝试从数字资本视角研究我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进一步优化各省份数字资本投入及科技创新环境。[方法/过程]梳理和提炼数字资本的广义概念内涵,构建数字资本投... [目的/意义]为促进数字时代我国科技创新效率提升及区域合理布局与健康发展,尝试从数字资本视角研究我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进一步优化各省份数字资本投入及科技创新环境。[方法/过程]梳理和提炼数字资本的广义概念内涵,构建数字资本投入下我国科技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阶段DEA方法及多源权威数据对我国省域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实证测评分析,借助SFA回归模型探析数字资本利用率的外部影响因素,根据调整环境因素、管理无效率和随机干扰影响前后省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变化情况,分析我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影响机理。[结果/结论]总体上我国数字资本投入下的科技创新效率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原因主要在于规模效率不足;未达到最优综合技术效率的省份存在生产结构与规模不当和数字资本利用率不足问题;大部分省份为数字资本投入下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建议未达到最优综合技术效率的省份以优化数字资本投入为基点,通过发挥区位优势差异化发展,推进我国省域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 科技创新效率 数字资本利用率 三阶段DEA模型 区域差异
下载PDF
金融发展促进了区域科技创新吗?——基于教育人力资本调节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蔚 潘红玉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9,共7页
依据2011-2020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引入教育人力资本作为调节变量,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考量了金融发展、教育人力资本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金融发展显著促进区域科技创... 依据2011-2020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引入教育人力资本作为调节变量,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考量了金融发展、教育人力资本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金融发展显著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教育人力资本对金融发展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且这种正向调节作用在不同区域差异明显;此外,教育人力资本存在门槛效应,当教育人力资本水平高于门槛值7.1507时,金融发展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强。鉴于此,要加大金融发展力度优化教育人口结构、推动区域教育人力资本均衡化发展、理顺区域人才流动体制,更好地发挥教育人力资本对金融发展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教育人力资本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下载PDF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非均衡性——基于省域高校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风雨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6-152,共7页
选取我国31个省份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相关数据,创新性地从空间和结构双重视角实证探讨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非均衡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空间非均衡特征表现得较为明显;科技创... 选取我国31个省份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相关数据,创新性地从空间和结构双重视角实证探讨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非均衡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空间非均衡特征表现得较为明显;科技创新发展差距主要产生于地区间差距,东部、西部地区高校科技创新的地区间差距最大,而西部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内部差距最大;产出发展差异是我国高校总体科技创新发展差异的主要结构性来源,不同维度差异的贡献存在地区异质性特征。厘清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时空分异现状与特征,助推高校科技创新均衡发展,是全面提升我国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科技 科技创新 高效发展 治理体系
下载PDF
区域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及地方政府科技创新支持下的最优转化区间
16
作者 郄海拓 王宛秋 周路涵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7期62-69,共8页
为明确区域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间的作用机制研究两个问题,一是总体上区域创新投入是否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二是不同的地方政府科技创新支持水平是否会影响区域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最优的地方政府科技创新支持水平... 为明确区域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间的作用机制研究两个问题,一是总体上区域创新投入是否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二是不同的地方政府科技创新支持水平是否会影响区域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最优的地方政府科技创新支持水平区间,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面板回归和门槛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创新投入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且存在东部、中部、西部的区域异质性特征,中部相关系数最高,西部最低;不同的地方政府科技创新支持水平下,区域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双门槛效应,当地方政府科技创新支持处于中等水平时,区域创新投入向创新绩效转化效率最高,但目前我国31个省份地方政府科技创新普遍处于高水平。因此提出政策建议,一方面要持续坚持区域创新投入并考虑区域异质性特征;另一方面在经济复苏压力下地方政府应优化调整创新资源配置,从以前的关注区域创新投入数额转向关注创新投入向创新绩效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绩效 区域创新投入 地方政府科技创新支持 门槛模型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能否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来自中国278个地级市层面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
17
作者 邓荣荣 何龙兵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28,共14页
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有着显著影响,能够有效促进本地及相邻城市提升创新水平。基于2011—2019年中国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与作用... 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有着显著影响,能够有效促进本地及相邻城市提升创新水平。基于2011—2019年中国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在控制宏观环境政策及运用工具变量方式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中介效应表明,产业结构、资源配置及财政科技支出是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创新水平提升的主要影响机制;(3)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存在明显空间溢出效应与区域异质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越大,且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影响更为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完善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利用数字技术,合理配置资源要素;保持财政科技支出的稳步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创新水平 产业结构 资源配置 财政科技投入
下载PDF
中国海洋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叶芳 王国栋 +2 位作者 石媛媛 郭逸凡 高鹏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9-651,共13页
海洋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由海洋科技创新主导的先进生产力,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三要素理论,构建海洋新质生产力水平指标体系,以我国沿海11个省份的2007-2021年数据为样本,测度我国海洋新... 海洋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由海洋科技创新主导的先进生产力,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三要素理论,构建海洋新质生产力水平指标体系,以我国沿海11个省份的2007-2021年数据为样本,测度我国海洋新质生产力水平、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特征。结果显示,当前我国海洋新质生产力水平不高,整体上呈现平稳向上的趋势,东部海洋经济圈高于南、北部海洋经济圈;区域差异分析表明,我国海洋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且处于波动起伏状态,差异主要来源于超密度贡献;收敛性分析表明,全国沿海整体及东部海洋经济圈存在σ收敛,且全国及东、北部海洋经济圈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说明各地区海洋新质生产力差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收敛到各自的稳定状态。研究结论为分析海洋新质生产力时空格局提供依据,为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新质生产力 海洋科技创新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收敛性
下载PDF
粤港科技创新券政策的比较分析与优化策略
19
作者 唐强 邱丹逸 +1 位作者 何雨谦 黄何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1期28-35,共8页
以广东和香港地区科技创新券政策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分析法,从资助对象、资助服务范围、资助方式、标准与流程、资助资金管理等方面,深入分析粤港科技创新券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广东科技创新券资助对象比香港地区更加多元,但门槛... 以广东和香港地区科技创新券政策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分析法,从资助对象、资助服务范围、资助方式、标准与流程、资助资金管理等方面,深入分析粤港科技创新券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广东科技创新券资助对象比香港地区更加多元,但门槛条件较高;(2)广东科技创新券资助的服务定义与香港地区相比不够清晰;(3)粤港科技创新券资助方式、标准和流程差异总体较大;(4)香港地区科技券资助资金管理相比广东更加规范,基本覆盖项目全过程。最后,为推动粤港科技创新券的互通互兑,对两地完善科技创新券政策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地区 广东 科技创新券政策 比较分析 优化策略
下载PDF
寒地产业园区韧性空间规划策略与实践
20
作者 王影 季强 +2 位作者 吴远翔 杨光 单杰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02,共6页
从韧性设计的系统性、弹性、冗余性、气候适应性、灾害抵抗性5个特征出发,结合寒地的常态气候与极端灾害情况,立足于工程实践提出寒地产业园区韧性空间规划策略。从系统性层面提出寒地产业园区韧性空间规划设计框架;从弹性层面构建适宜... 从韧性设计的系统性、弹性、冗余性、气候适应性、灾害抵抗性5个特征出发,结合寒地的常态气候与极端灾害情况,立足于工程实践提出寒地产业园区韧性空间规划策略。从系统性层面提出寒地产业园区韧性空间规划设计框架;从弹性层面构建适宜寒地产业园区的韧性规划结构;从冗余性层面构建功能可拓展、韧性流线的韧性园区;从气候适应性层面构建低碳、尺度宜人的韧性空间形态;从灾害抵抗性层面提高寒地产业园区的景观要素韧性。同时,将该策略应用到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科创总部项目规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韧性特征 产业园区 空间规划策略 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科创总部项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