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9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延从脾胃论治冠心病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志成 刘桉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13-218,共6页
冠心病为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归属中医学的“胸痹”“心痛”等疾病范畴。李延教授认为本病之病性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虚、脾胃健运失常为本,标实在于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等有形实邪痹阻心脉。治疗时重视调理脾胃,重用黄芪、... 冠心病为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归属中医学的“胸痹”“心痛”等疾病范畴。李延教授认为本病之病性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虚、脾胃健运失常为本,标实在于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等有形实邪痹阻心脉。治疗时重视调理脾胃,重用黄芪、白术、党参、五味子等健脾养心以治本,结合通阳化浊、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温阳散寒等治法,标本兼治,通补兼顾,使脾气健旺,心气充沛,瘀去痰消,胸阳得以舒展,则心之血脉恢复畅通,胸痹心痛诸症得到缓解。李延教授从脾胃论治冠心病的经验可为中医临床诊治冠心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胸痹 本虚标实 脾虚 痰浊 血瘀 调理脾胃 健脾养心 李延
下载PDF
针刺“老十针”对脑瘫患儿脾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郭鑫 史华 +1 位作者 张英英 梁东林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老十针”对脑瘫患儿脾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12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脑瘫儿童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在常规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老十针”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次30 m... 目的:探讨针刺“老十针”对脑瘫患儿脾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12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脑瘫儿童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在常规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老十针”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次30 min,每周治疗5 d,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针刺治疗,其他条件同治疗组。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采用脾胃系疾病患者报告的结局量表(SSD-PRO)、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4.0)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CMFM-88)评定两组患儿的脾胃功能及生存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的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SSD-PRO、PedsQL4.0及CMFM-88总分及各维度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针刺“老十针”能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脾胃功能,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其粗大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老十针 脑瘫 脾胃功能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健脾养胃法对老年胃癌晚期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及长期疗效影响研究
3
作者 曹爽 贾文文 +4 位作者 胡佳 田伟 刘美 朱劼 程念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 探究健脾养胃法对老年胃癌晚期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及长期疗效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9年6月—2022年6月肿瘤科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与试验组(48例)。对照组予以FOLFOX4方案进行化疗,试验组在对... 目的 探究健脾养胃法对老年胃癌晚期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及长期疗效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9年6月—2022年6月肿瘤科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与试验组(48例)。对照组予以FOLFOX4方案进行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健脾养胃法。两组均治疗9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中医症状积分、血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指标、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远期生存率。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2组脘腹痞闷、胸胁胀痛、食欲缺乏、便溏及神疲乏力等中医症状积分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所有中医症状积分均较低(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2组CEA、CA12-5、CA19-9及CA72-4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CEA、CA12-5、CA19-9及CA72-4较低(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2组CD_(4)^(+)/CD_(8)^(+)、C_(3)^(+)升高,IgG、IgM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CD_(4)^(+)/CD_(8)^(+)、C_(3)^(+)较高,IgG、IgM较低(P<0.05)。2组6个月及1年生存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3年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脾养胃法应用于老年胃癌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中近远期治疗效果显著,能提高免疫功能,下调肿瘤标志物水平,适宜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养胃法 老年胃癌晚期 肿瘤标志物 免疫功能 长期疗效
下载PDF
聂莉芳运用调理脾胃八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
4
作者 徐建龙 余仁欢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0期1053-1057,共5页
聂莉芳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故在临床中常根据不同主症或针对不同病机灵活运用和胃降逆止呕、健脾祛湿利水、健脾益气升清、清化中焦湿热、清胃泻火通腑、脾肾气阴双补、健脾补肾温阳、肝脾同调和血八种方... 聂莉芳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故在临床中常根据不同主症或针对不同病机灵活运用和胃降逆止呕、健脾祛湿利水、健脾益气升清、清化中焦湿热、清胃泻火通腑、脾肾气阴双补、健脾补肾温阳、肝脾同调和血八种方法治疗慢性肾脏病。聂老强调运用调理脾胃八法时要注意治脾、治胃有所侧重,主张健脾益气佐以行气消导之品以达补而不滞之效,同时兼顾脏腑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尤其强调煎服法,认为各个诊疗细节兼顾,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调理脾胃 聂莉芳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健脾祛湿和络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内涵探讨
5
作者 郎睿 王新慧 +2 位作者 闫蕾 杨嘉仪 余仁欢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5期466-470,共5页
从多维论治角度结合部分健脾祛湿和络方的研究进展,阐释健脾祛湿和络方有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中医学内涵。IMN以脾虚证、肾虚证为核心证候,健脾祛湿和络方立方以调理脾胃为基础,脾肾同治。从肺肾相关、肠肾相关、肺与大肠相表... 从多维论治角度结合部分健脾祛湿和络方的研究进展,阐释健脾祛湿和络方有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中医学内涵。IMN以脾虚证、肾虚证为核心证候,健脾祛湿和络方立方以调理脾胃为基础,脾肾同治。从肺肾相关、肠肾相关、肺与大肠相表里等理论看,健脾祛湿和络方亦体现出了脾肺同治、肠肾同治、肠肺同治的中医学内涵,脾、肺、肠、肾相结合的多维论治是健脾祛湿和络方取效之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健脾祛湿和络方 调理脾胃 脾肾同治 脾肺同治 肠肾同治 肠肺同治
下载PDF
张照兰从燮理肝脾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介绍
6
作者 崔健娇 张丽慧 +1 位作者 刘璐 张照兰(指导)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0期180-183,共4页
介绍张照兰主任医师从燮理肝脾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痞满病机虚实夹杂,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张照兰以“燮理肝脾”为思路,提出“厚土气,挑萌芽,通气路”的治法,创立燮肝理脾消痞方... 介绍张照兰主任医师从燮理肝脾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痞满病机虚实夹杂,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张照兰以“燮理肝脾”为思路,提出“厚土气,挑萌芽,通气路”的治法,创立燮肝理脾消痞方,通过灵活化裁,联合非药物处方,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燮理肝脾 张照兰
下载PDF
穴位埋线辅助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临床研究
7
作者 刘兵 钱小情 +2 位作者 李丽乐 王健 杨艳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8期157-161,共5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辅助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脾胃虚弱型CAG伴Hp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予四联疗法治疗)和观察组(予穴位埋线辅助四联疗法治疗)各5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辅助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脾胃虚弱型CAG伴Hp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予四联疗法治疗)和观察组(予穴位埋线辅助四联疗法治疗)各56例。治疗结束后,2组均随访5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胃黏膜功能指标[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病理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6.43%,高于对照组80.36%(P<0.05)。治疗后3个月,2组血清G-17、PGⅠ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上述2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2组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SF-36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5个月,2组病理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病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8.93%,与对照组3.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个月,复发率观察组1.85%,低于对照组15.56%(P<0.05)。结论:穴位埋线辅助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CAG伴Hp感染,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胃黏膜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脾胃虚弱型 穴位埋线 四联疗法 胃黏膜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刘启泉从“通调五脏安脾胃”论治尿道综合征经验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乃霖 景璇 +4 位作者 关胜江 孙建慧 陈苹苹 张霞 刘启泉(指导)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60-164,共5页
总结刘启泉教授从“通调五脏安脾胃”论治尿道综合征的临证经验。刘教授认为,尿道综合征病位在尿道,核心病机为脾胃不和,湿邪阻滞,水道不利,治疗应以“安脾胃”贯穿始终。同时,该病与五脏不调密切相关,外感、内伤、情志、饮食、劳倦及... 总结刘启泉教授从“通调五脏安脾胃”论治尿道综合征的临证经验。刘教授认为,尿道综合征病位在尿道,核心病机为脾胃不和,湿邪阻滞,水道不利,治疗应以“安脾胃”贯穿始终。同时,该病与五脏不调密切相关,外感、内伤、情志、饮食、劳倦及脏腑失调等均会影响五脏功能继而发病。临床中基于“通调五脏安脾胃”思想,根据患者症状表现,综合运用升清降浊以和胃通淋、养心清心以泻热通淋、益肺泻热以利湿通淋、补肾温阳以化气通淋、疏肝清肝以行气通淋的方法指导治疗,可使五脏调和,水道得利,症状缓解,淋证得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综合征 通调五脏安脾胃 刘启泉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基于“调枢和胃”理论探讨2型糖尿病的诊疗思路 被引量:2
9
作者 布天杰 朱力立 倪青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3,共4页
以中医学五行、藏象、阴阳学说为指导,根据2型糖尿病病症结合的临床诊疗特点,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脑肠轴”“中枢胰岛素抵抗”等概念,提出以“调枢和胃”理论治疗2型糖尿病的观点。详细阐述“调枢和胃”的内涵,即调脏腑之枢,调阴阳之枢,... 以中医学五行、藏象、阴阳学说为指导,根据2型糖尿病病症结合的临床诊疗特点,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脑肠轴”“中枢胰岛素抵抗”等概念,提出以“调枢和胃”理论治疗2型糖尿病的观点。详细阐述“调枢和胃”的内涵,即调脏腑之枢,调阴阳之枢,调元神之枢在2型糖尿病防治过程中的意义,并提出了调和脾胃、开阖理枢、壮枢固本的治疗原则,以期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的诊疗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枢和胃 2型糖尿病 调和脾胃 开阖理枢 壮枢固本
下载PDF
从“虚”“郁”论治高血压前期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晓彤 张磊 戴霞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高血压前期是高血压病的潜伏期,已经出现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亚健康状态。高血压前期病因病机与“虚”“郁”密切相关。脾虚是高血压前期的发病基础,气郁是病机发展的中间环节,痰、瘀、火等病理产物是发病的关键因素。治疗以健... 高血压前期是高血压病的潜伏期,已经出现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亚健康状态。高血压前期病因病机与“虚”“郁”密切相关。脾虚是高血压前期的发病基础,气郁是病机发展的中间环节,痰、瘀、火等病理产物是发病的关键因素。治疗以健运脾胃、理气开郁为原则,化痰、活血、清热多法并用,同时注重日常调护,防治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 气郁 高血压前期 正常高值血压 健运脾胃 理气开郁
下载PDF
谢晶日教授运用“疏郁通降”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撷英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艳阁 谢晶日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6期17-20,共4页
阐述谢晶日教授运用“疏郁通降”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谢晶日教授临床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的常用治法有疏肝理气、抑酸止痛、通畅腑气、和降胃气及固护脾胃,通过运用以上治疗方法,临床上可以减少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 阐述谢晶日教授运用“疏郁通降”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谢晶日教授临床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的常用治法有疏肝理气、抑酸止痛、通畅腑气、和降胃气及固护脾胃,通过运用以上治疗方法,临床上可以减少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疏肝理气 抑酸止痛 通畅腑气 和降胃气 固护脾胃 谢晶日
下载PDF
从脾胃升降理论探讨湿疹的病机与治疗
12
作者 孙铭梓 张丰川 +1 位作者 蔡玲玲 张盛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1-54,共4页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疾病,以皮疹多形态,常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自觉瘙痒,易反复发作,易成慢性为主要特点。中医医家多认为湿疹病因总由禀赋不耐,风、湿、热邪阻滞肌肤所致,与脾密切相关,湿邪是其发病核心病因。脾升...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疾病,以皮疹多形态,常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自觉瘙痒,易反复发作,易成慢性为主要特点。中医医家多认为湿疹病因总由禀赋不耐,风、湿、热邪阻滞肌肤所致,与脾密切相关,湿邪是其发病核心病因。脾升胃降为全身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升降失常,痰湿内生,百病由生。该文从脾胃升降理论探讨湿疹的病机,着重探讨在湿疹发生发展过程中病机演变以及分期诊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升降 湿疹 病机 治疗
下载PDF
李东垣从形神论治眼病
13
作者 邱丽颖 吴宇峰 +1 位作者 吴上斌 翟双庆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3期243-247,共5页
眼科疾病是李东垣诊疗的特色病种之一,其治疗眼病注重形神同调,调形尤重调理脾胃,调神尤重潜降心火。在眼科用药中善于运用苦寒药配伍风药以清热泻火,运用甘温之品配伍甘凉质润及酸寒敛阴之品以养血益阴,运用益气健脾配伍升提清阳之品... 眼科疾病是李东垣诊疗的特色病种之一,其治疗眼病注重形神同调,调形尤重调理脾胃,调神尤重潜降心火。在眼科用药中善于运用苦寒药配伍风药以清热泻火,运用甘温之品配伍甘凉质润及酸寒敛阴之品以养血益阴,运用益气健脾配伍升提清阳之品以调理脾胃,重视目与经脉的联系,细心洞察以知病变之经脉,调病变之经脉以疗目疾。除用药治疗外,李东垣还重视非药物疗法,强调宁心少语以调摄心神,充分体现了其形神同调治疗眼病的学术特色,对后世眼病治疗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东垣 调神 眼病 形神观 脾胃
下载PDF
江育仁教授“运脾法”治疗小儿脾胃疾病的传承创新与现代诠释
14
作者 汤玲玲 赵霞 +1 位作者 严花 吴嘉宝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4-1070,共7页
江育仁教授基于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出小儿“脾健不在补贵在运”的学术观点,并将“运脾法”作为小儿厌食、泄泻、疳证、缺铁性贫血等脾胃病治疗的首选方法。通过系统剖析江育仁教授“运脾法”的学术内涵、临床实践与传承... 江育仁教授基于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出小儿“脾健不在补贵在运”的学术观点,并将“运脾法”作为小儿厌食、泄泻、疳证、缺铁性贫血等脾胃病治疗的首选方法。通过系统剖析江育仁教授“运脾法”的学术内涵、临床实践与传承发展,结合当前研究进展,诠释“运脾法”内在分子机理,为进一步促进江育仁教授“运脾法”的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脾法 江育仁 脾胃病 传承 创新
下载PDF
国医大师王晞星从“木土并治”角度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
15
作者 石智尧 杨晓昆 +4 位作者 孙祎濛 高宇 王利民 张晓男 王晞星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9-53,共5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无器质性改变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或有烧灼感等,易反复发作。根据其临床表现,FD与中医“胃痞”“痞满”等相似。FD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情志及心理障碍因素与...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无器质性改变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或有烧灼感等,易反复发作。根据其临床表现,FD与中医“胃痞”“痞满”等相似。FD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情志及心理障碍因素与本病的发生也关系密切。王晞星教授从“木土并治”角度出发,认为治疗FD应当“以肝为本、顾护脾胃”,治以疏肝健脾、和胃降逆,以复中焦气机。笔者通过临床跟师随诊,发现从“木土关系”角度论治FD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木土并治 肝脾胃 情志疗法 名医经验 王晞星
下载PDF
基于“双枢同调”论柴平汤在内伤杂病中的应用
16
作者 陆柯 张庆祥 +3 位作者 张露 李晨 褚翘 郭松伟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9期926-931,共6页
“百病生于气”,气机的升降出入不畅往往是内伤杂病产生的关键,其中脾胃为三焦升降之枢纽,少阳为内外阴阳出入之枢纽,基于肝脾二者在生克五行和中土五行中存在相生相克的复杂关系,应用“双枢同调”的治疗原则,以柴平汤加减治疗内伤杂病... “百病生于气”,气机的升降出入不畅往往是内伤杂病产生的关键,其中脾胃为三焦升降之枢纽,少阳为内外阴阳出入之枢纽,基于肝脾二者在生克五行和中土五行中存在相生相克的复杂关系,应用“双枢同调”的治疗原则,以柴平汤加减治疗内伤杂病,疏肝健脾,调畅人体气机,恢复人体阴平阳秘,对于临床上多种内伤杂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 少阳 枢机不利 柴平汤 疏肝健脾 双枢同调 内伤杂病
下载PDF
基于升清降浊理论探讨重用土茯苓治疗头痛
17
作者 孙娟娟 唐赛雪 刘春梅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1期59-63,共5页
升清降浊为清气、营养物质上升,浊气、糟粕下降,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脾胃为后天之本,即“脾为中土以溉四旁”;气机升降之枢纽,主升清降浊。脾胃在头痛的发生中占据重要地位,中焦病变常致头痛,脾胃功能失调,气机升降紊乱,清浊相干,清... 升清降浊为清气、营养物质上升,浊气、糟粕下降,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脾胃为后天之本,即“脾为中土以溉四旁”;气机升降之枢纽,主升清降浊。脾胃在头痛的发生中占据重要地位,中焦病变常致头痛,脾胃功能失调,气机升降紊乱,清浊相干,清气难升、浊气难降,壅滞于中焦,如“痰厥头痛”“九窍不利皆有脾胃”皆是脾胃功能失调导致头痛的论述,在临床中很多方剂主要通过恢复脾胃的生理功能而止头痛。头痛表现为头部疼痛不适,其原因不外乎不荣则痛,不通则痛,与清气不能荣养脑窍,浊气瘀滞不通有关。中药土茯苓为阳明本草,能健运脾胃、化湿利浊,恢复脾胃正常运化功能。文章通过探究土茯苓在历史沿革中的本草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中的作用,结合头风神方和立愈汤中重用土茯苓的具体方药分析及应用,研究其发挥升清降浊、调理脾胃气机升降的作用,揭示治疗头痛的机理,最后结合相关案例和临床验案进一步分析基于升清降浊理论重用土茯苓治疗头痛有效且安全性高,为临床治疗头痛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 土茯苓 调脾胃 升清降浊 头痛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研究
18
作者 朱正望 王琳琳 +2 位作者 赵静涵 朱平生 苗明三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37-1444,共8页
目的探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为该病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维普数据库(VIP)、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文献,收集中... 目的探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为该病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维普数据库(VIP)、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文献,收集中药复方,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 2019、Clementine 12.0和SPSS 21.0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型、中药使用频次、功效分类、性味归经进行频次统计,并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428篇,提取处方442首,涉及中药225味,高频药物24味,其中党参、茯苓、陈皮、柴胡的使用频次最多,功效分类以补虚药、理气药最为常见,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多归脾、肺、胃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0种药物组合,因子分析提取了9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4类。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最多,对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2种药物组合,因子分析提取了3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2类。结论中医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以益气健脾、疏肝行气药为主,甘温补虚、辛开苦降,辨证配伍化湿、解表、清热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证型 肝胃不和证 用药规律 关联规则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益气健脾 疏肝行气
下载PDF
吴波运用龙砂膏滋方治疗冠心病经验
19
作者 刘天娇 张悦 +1 位作者 李静 吴波(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7期745-750,共6页
总结吴波教授以龙砂膏滋方治疗冠心病的处方思路。立足于中老年冠心病“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基于《黄帝内经》冬藏精滋化源理论、五运六气理论以及命门学说、太极河洛理论,提出以龙砂膏滋方治疗冠心病。通过填精益髓、藏精蕴机,调理... 总结吴波教授以龙砂膏滋方治疗冠心病的处方思路。立足于中老年冠心病“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基于《黄帝内经》冬藏精滋化源理论、五运六气理论以及命门学说、太极河洛理论,提出以龙砂膏滋方治疗冠心病。通过填精益髓、藏精蕴机,调理脾胃、枢转阴阳,三因制宜、辨证施治,资助心之气血阴阳,激发调动人体自调能力,干预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思路。附验案两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龙砂膏滋方 五运六气 冬藏精 填精益髓 调理脾胃 吴波 《黄帝内经》
下载PDF
基于《证治汇补·哮病》探析儿童哮喘防治思路
20
作者 太然 袁振华 +2 位作者 姜妍琳 翟睿 王俊宏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75-2179,共5页
儿童哮喘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明末清初医家李用粹所著《证治汇补·哮病》总结前人医家的观点,指出“非时之感”为本病的外在诱因,“胶固之痰”为内在根本,“壅塞之气”则是病机所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以肺气壅塞为主,治疗应当以... 儿童哮喘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明末清初医家李用粹所著《证治汇补·哮病》总结前人医家的观点,指出“非时之感”为本病的外在诱因,“胶固之痰”为内在根本,“壅塞之气”则是病机所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以肺气壅塞为主,治疗应当以宣肺理气为主,兼顾疏风散邪和化痰祛饮;缓解期的治疗则当以祛除“伏痰”为主要目标,化痰祛饮和补虚扶正双管齐下,其中补虚尤当注重补脾胃,且补脾胃当重健运而非进补之法;而对“非时之感”的防范和治疗则应当贯彻疾病的全过程,尤其在缓解期和迁延期,需意识到其仍有未尽之风痰,邪不去则正难复,此外也要将患儿精神心理因素纳入防治的范畴;愈后当防复发,日常饮食生活调摄当尤为重视,家长应积极引导患儿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哮喘 证治汇补 非时之感 胶固之痰 壅塞之气 宣肺理气 祛痰 补脾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