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ditory P300 as an Indicator in Effectiveness of Robot-Assisted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mong Hemiplegic Patients after Ischemic Stroke 被引量:3
1
作者 Yaning Zhao Zhengwei Hao Jianmin Li 《Open Journal of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2014年第2期76-85,共10页
Background: Robot-assisted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early stage could improve the limb function among hemiplegic patients caused by ischemic stroke. P300 potential changes have importantly clinical value ... Background: Robot-assisted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early stage could improve the limb function among hemiplegic patients caused by ischemic stroke. P300 potential changes have importantly clinical value for evaluating the improvement in nerve function during the training as one of the objective targets. Methods: Sixty hemiplegic patients after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Lokomat group (30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30 cases). The Lokomat group received Lokomat rehabilita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The gait parameters and the balance ability were evaluated by the K421GAITRite analysis system and the Berg Balance Scale (BBS);ERP components including N100, N200, P200 and P300 potential were evaluated by a muscle electric inducing potentiometer.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BS and gait parameters (P > 0.05), as well as in amplitude and incubation periods (IP) (P > 0.05)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aining. After 8 weeks treatment, the total (48.88 ± 3.68), static (26.40 ± 3.14) and dynamic (22.64 ± 3.68) balance scores improved significantly;the pace (59.22 ± 4.67), stride length (19.04 ± 2.24), feet wide (98.02 ± 7.97) and walking velocity (84.86 ± 9.88) and IP of N200 and P300 shortened obviously and P300 amplitud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robot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is demonstrated that robot-assisted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early stage could improve the limb function among hemiplegic patients caused by ischemic stroke. P300 may be considered as an indicator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improvement and effective robot-assisted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komat Lower LIMB Gait training rehabilitation Robot Cerebral INFARCTION hemiplegic P300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在小儿脑损伤及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安春梅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3期108-110,146,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干预对小儿脑损伤及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9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2例小儿脑损伤及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投掷硬币法将其分为参照组(n=26)和研究组(n=26)。参照组...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干预对小儿脑损伤及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9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2例小儿脑损伤及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投掷硬币法将其分为参照组(n=26)和研究组(n=26)。参照组采用家庭康复训练方式;研究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方式,两组均保持为期2周的干预。比较两组小儿脑损伤及脑瘫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生存质量评分(社交功能评分、情感功能评分及生理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结果研究组小儿脑损伤及脑瘫患儿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小儿脑损伤及脑瘫患儿社交功能评分、情感功能评分及生理功能评分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小儿脑损伤及脑瘫患儿ADL评分及FMA评分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给予小儿脑损伤及脑瘫患儿早期康复治疗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干预,对于患儿护理效果、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提升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脑损伤 脑瘫 早期康复治疗 家庭康复训练 护理效果 生存质量 日常生活能力 肢体运动功能
下载PDF
综合式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曾英彩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期157-159,共3页
目的分析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综合式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为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所收治,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干... 目的分析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综合式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为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所收治,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接受综合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下肢徒手肌力检查(MMT)评分、上肢MMT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康复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下肢MMT评分、上肢MM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综合式康复护理干预能取得显著的康复效果,提升患者偏瘫肌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综合式康复护理 肢体运动功能 偏瘫肌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多学科合作连续康复护理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齐培培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2期188-190,198,共4页
目的探讨针对脑梗死(CI)偏瘫患者实施多学科合作连续康复护理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78例CI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n=39)采用多学科合作连续康复... 目的探讨针对脑梗死(CI)偏瘫患者实施多学科合作连续康复护理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78例CI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n=39)采用多学科合作连续康复护理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照组(n=39)采用常规护理,两组均持续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Fugl-Meyer肢体功能评估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指数量表(ADL)、脑卒中专用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FMA量表中的上肢、下肢功能评分分别为(39.45±4.05)分、(25.66±3.7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1.44±3.71)分、(19.25±3.49)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ADL、SS-QOL评分分别为(78.74±7.33)分、(180.42±19.4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8.62±6.79)分、(166.65±18.7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合作连续康复护理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能够改善CI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偏瘫 多学科合作连续康复护理 任务导向性训练 肢体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匹配式运动干预的应用
5
作者 牛娜娜 刘大方 +4 位作者 刘敏 李飞 徐璐 吴鹏 杜亚丽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0期3182-3185,3189,共5页
目的观察匹配式运动护理干预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介入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10月进行腔内介入手术治疗的11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随机对照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 目的观察匹配式运动护理干预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介入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10月进行腔内介入手术治疗的11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随机对照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试验组患者实施匹配式运动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后采用6分钟步行距离(6MWD)、无痛行走距离(PFWD)、简易体能测试(SPPB)、血管生活质量量表(Vascu QoL);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6MWD、PFWD、SPPB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Vascu QoL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ESCA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介入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增加实施匹配式运动护理干预,可增加步行距离,提高肢体功能,改善生存质量,增强自我护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运动训练 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梁允标 沈梅 韩为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5期62-67,共6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并LDH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均给予常规...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并LDH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观察组在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前采用针灸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肢运动功能[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评定量表(STREAM)]、痉挛程度[改良的Ashworth量表法(MAS)]、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量表(JOA)]、腰背肌力学[屈伸松弛比(FRR)、肌张力、压痛阈]、足底压力、生活质量[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SS-QOL)]。结果治疗后,2组STREAM各项评分、JOA各项评分、压痛阈、SS-QOL评分、患足静态压力占比、患足中部动态压力峰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AS评分、NIHSS评分、ADL各项评分、VAS评分、健足中部动态压力峰值、FRR、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用于脑卒中后偏瘫并LDH患者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缓解痉挛、疼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改善腰椎功能、腰背肌力学和足底压力相关指标,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疗法 偏瘫肢体综合训练 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屈伸松弛比
下载PDF
基于家庭赋权的护理干预结合感觉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及康复锻炼积极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亚静 刘昱宏 许美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赋权的护理干预结合感觉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及康复锻炼积极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8例脑卒中恢复期伴有下肢偏瘫后遗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赋权的护理干预结合感觉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及康复锻炼积极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8例脑卒中恢复期伴有下肢偏瘫后遗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家庭赋权的护理干预结合感觉运动训练。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Fugl-Meyer评估量表下肢部分(FMA-LE)、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股直肌、股二头肌积分肌电值(iEMG)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积极举动、康复护理配合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放弃举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家庭赋权的护理干预结合感觉运动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康复锻炼积极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家庭赋权的护理干预 感觉运动训练 脑卒中 恢复期 肢体功能 康复锻炼积极性
下载PDF
整体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导致偏瘫肢体肌痉挛恢复程度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蓓蓓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7期82-85,共4页
目的:分析整体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导致偏瘫肢体痉挛恢复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58例脑卒中导致偏瘫肢体痉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比组,各29例。试验组接受整体康复护理... 目的:分析整体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导致偏瘫肢体痉挛恢复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58例脑卒中导致偏瘫肢体痉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比组,各29例。试验组接受整体康复护理,对比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及睡眠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vett6级分级、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比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均低于对比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导致偏瘫肢体痉挛患者,有助于其恢复程度的改善,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肢体肌痉挛 整体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郑伟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9期113-116,共4页
目的分析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脑梗死后偏瘫患者7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7例。对照组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脑梗死后偏瘫患者7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7例。对照组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78.38%)对比,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4.59%)更高(P<0.05)。治疗后,联合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感觉减退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1.46±0.19)、(1.28±0.26)、(1.27±0.18)、(1.21±0.15)、(8.40±1.15)分,较对照组的(2.39±0.27)、(2.15±0.31)、(2.38±0.29)、(1.96±0.24)、(12.10±1.59)分低(P<0.05)。治疗后,联合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中上肢运动功能评分(48.97±4.45)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25.96±2.87)分较对照组的(42.58±3.69)、(20.49±2.15)分高(P<0.05)。联合组治疗后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184.37±10.87)分比对照组的(163.25±11.90)分高(P<0.05)。结论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经血府逐瘀汤加减与偏瘫肢体康复训练联合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神经损伤,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且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 脑梗死后偏瘫 神经功能 肢体运动功能
下载PDF
基于MOTOmed训练的阶梯式护理结合穴位按摩对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康复锻炼积极性的影响
10
作者 张雪 王佳耀 闫小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MOTOmed训练的阶梯式护理结合穴位按摩在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接收的92例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 目的探究基于MOTOmed训练的阶梯式护理结合穴位按摩在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接收的92例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MOTOmed训练的阶梯式护理结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积极举动、动作标准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放弃举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量表(PASS)评分、握力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MOTOmed训练的阶梯式护理结合穴位按摩可提高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康复锻炼积极性,增强姿势控制力、握力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MOTOmed训练的阶梯式护理 穴位按摩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肢体功能 康复锻炼
下载PDF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结合环节式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1
作者 李金燕 王淑汝 邓洁连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1期150-152,共3页
目的研究和分析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结合环节式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法进行分组。单数为观察组(n=52例),行常规护理;... 目的研究和分析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结合环节式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法进行分组。单数为观察组(n=52例),行常规护理;双数为对照组(n=52例),在观察组基础上加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结合环节式健康教育。对干预前后两组肢体功能(上下肢FMA评分)、生活质量(WHOQOL-BREF评分)水平变化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干预30d后,观察组上、下肢FMA评分升高,且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d后,观察组生理、心理各维度WHOQOL-BREF评分升高,且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脑梗死患者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结合环节式健康教育,可促进上下肢体功能的恢复,实现生活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 环节式健康教育 脑梗死 肢体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6
12
作者 赵雅宁 郝正玮 +3 位作者 李建民 马素慧 沈海涛 陈长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15-1020,共6页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以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Lokomat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肢体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每周进行3次,每次30min,共治...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以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Lokomat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肢体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每周进行3次,每次30min,共治疗10周。Lokomat组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为主的运动训练,辅以常规康复训练,每次30min,3次/周,共10周(2个疗程)。采用Berg平衡量表及单项评分(测定平衡功能)、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及其中的异常步态、前足活动(屈/伸)、后足活动(内翻加外翻)、踝-后足稳定性和足部对线(评价踝关节的功能恢复和异常步态)和步长、步宽、步频、步速(评价患者每天活动时实际步行功能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在Berg平衡量表,踝-后足功能评分以及异常步态、前足活动(屈/伸)、后足活动(内翻加外翻)、踝-后足稳定性和足部对线,步长、步宽、步速和步频的评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均具有可比性。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踝-后足功能评分及异常步态、前足活动(屈/伸)、后足活动(内翻加外翻)、踝-后足稳定性和足部对线,步长、步宽、步速和步频的评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Lokomat组改善均更明显(P<0.05);Berg平衡功能单项评分比较:训练后,Lokomat组从坐到站、无支撑站位、无支撑坐位、站到坐、转移、闭眼站立、并脚站立、前后脚成直线以及单脚站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踝背屈功能,对改善其平衡和步行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机器人 缺血性脑卒中 平衡功能 偏瘫步态 步行功能 踝关节
下载PDF
整体性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万绍勇 王晓梅 +2 位作者 陈玮 孙琦林 刘德旭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2-515,共4页
目的:探讨和研究整体性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实施整体性... 目的:探讨和研究整体性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实施整体性康复训练,2组患者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对比。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并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整体性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传统康复训练措施相比更具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整体性康复训练 肢体功能 生活能力
下载PDF
肢体协调运动康复机器人的机构设计与实验 被引量:11
14
作者 姜礼杰 陈进 +2 位作者 王良诣 侯言旭 王勇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08-1818,共11页
针对临床上缺少一种肢体协调运动康复训练设备的现状,研制了一款适用于偏瘫患者个性化训练的上下肢协调运动康复机器人.首先,在探究正常步态上下肢协调运动规律的基础上,选择以肩、膝关节角度协调变化规律作为机器人的设计目标;然后,基... 针对临床上缺少一种肢体协调运动康复训练设备的现状,研制了一款适用于偏瘫患者个性化训练的上下肢协调运动康复机器人.首先,在探究正常步态上下肢协调运动规律的基础上,选择以肩、膝关节角度协调变化规律作为机器人的设计目标;然后,基于五杆变胞机构设计了康复训练机构及主/辅传动链,并对训练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最后,在样机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器人能够满足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 上下肢协调运动 偏瘫患者 机构设计
下载PDF
人体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及其造型设计 被引量:5
15
作者 乔宇 张立娟 +2 位作者 吕韫琦 杨涛 高学山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98-703,共6页
为帮助中风后的病人、下肢运动功能弱的老年人、事故或灾难造成的人体下肢运动障碍等的人群进行行走能力的恢复,设计了一种针对人体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康复训练机器人,解决了智能康复辅具的不足问题.该康复训练机器人由机构、控制系统... 为帮助中风后的病人、下肢运动功能弱的老年人、事故或灾难造成的人体下肢运动障碍等的人群进行行走能力的恢复,设计了一种针对人体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康复训练机器人,解决了智能康复辅具的不足问题.该康复训练机器人由机构、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构成,并集成了多种传感器,可实时伴随训练人士,通过人机交互系统实现自动向前、左右转弯和防摔倒等功能.实验表明该系统操作简单,可靠性高.开发了两代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第一代康复训练机器人已在医院得到了初步应用.对文中讨论的第二代康复训练机器人在造型和局部功能方面进行改进,给出了康复训练机器人的造型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患者 下肢康复 康复训练机器人 人机交互系统
下载PDF
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吞咽和肢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16
作者 周樊华 黄群华 肖文文 《中国康复》 2004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吞咽和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93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训练组 ,训练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和康复训练 ,并分别观察 2组患者吞咽及运动功能恢复状态。结果 :训练组总有效率为 ...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吞咽和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93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训练组 ,训练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和康复训练 ,并分别观察 2组患者吞咽及运动功能恢复状态。结果 :训练组总有效率为 77.4 % ,与常规治疗组 4 7.5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肢体运动功能比较 ,康复组明显优于常规组 (P <0 .0 1)。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 ,指导患者开展康复训练能明显促进脑梗死患者吞咽及肢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脑梗死 吞咽 肢体功能
下载PDF
持续性被动康复训练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陈兰英 段艳芹 +2 位作者 杨辉 蔡礼飞 朱兆红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6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究持续性被动康复训练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持续性被动康... 目的:探究持续性被动康复训练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持续性被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Hoffer步行能力分级表(Hoffer walking ability rating scale)评分、Brunnstrom分期(Brunnstrom staging of hemiplegia),比较两组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MAS评级、Hoffer步行能力分期、Brunnstrom分期、ADL评分、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性被动康复训练联合中药离子导入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肌痉挛,恢复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步行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持续性被动康复训练 中药离子导入 肢体功能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梁燕飞 叶碎林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11期73-75,共3页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配合实施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的促进效果。方法将我院所选78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法与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康复训练与...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配合实施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的促进效果。方法将我院所选78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法与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在行治疗护理前后的肢体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功能(ADL)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4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S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肢体运动能力采用Fugl-Meyer评分进行评定,两组比较,这两项指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2周后,两项指标仍显著较高(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实施康复治疗配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并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并能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康复训练 护理干预 肢体运功功能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19
19
作者 沙薇 徐莉 王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10期147-148,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入院脑卒中偏瘫患者78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康复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基础上加...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入院脑卒中偏瘫患者78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康复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早期良肢位康复内容,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变化情况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入早期良肢位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后,其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均高于康复前,有利于患者维持良好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有效降低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良肢位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朱金妹 庄任 +2 位作者 何俊 丁渝权 蒋玲龙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1期1892-1898,共7页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检索200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发表的关于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或半随机对照试验(CCT)文献,纳入研究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560篇文献,经严格筛选后,最终纳入21项研究,涉及1524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表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3.65,95%CI(2.65,5.02),P<0.00001],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MD=-0.64,95%CI(-0.97,-0.30),P=0.0002],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MD=7.59,95%CI(5.85,9.33),P<0.00001],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MD=9.96,95%CI(7.64,12.27),P<0.000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且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程度、上肢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针刺 康复训练 偏瘫上肢 上肢痉挛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