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镜像神经元康复策略联合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神经与功能康复的作用研究
1
作者 范白燕 朱建文 +3 位作者 左惠荣 王蕾 黄赛云 林莉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007-1014,共8页
目的:研究镜像神经元康复策略(Mirror Neuron System,MNS)联合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对卒中后神经与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某部队康复中心收治的198例卒中后遗留有运动功能障碍患... 目的:研究镜像神经元康复策略(Mirror Neuron System,MNS)联合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对卒中后神经与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某部队康复中心收治的198例卒中后遗留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66例。三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指导,磁刺激组给予TMS治疗,镜像组给予MNS治疗,联合组给予TMS+MNS治疗。比较三组干预前、干预2周后、干预4周后神经功能(NIHSS)、上下肢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能力(ADL)、平衡能力(BBS)、上肢与下肢肌张力(MAS)、健患侧步长差、患侧负重时间百分比及语言功能。结果:联合组干预2周、4周后NIHSS评分低于磁刺激组、镜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刺激组、镜像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干预2周、4周后FMA-上肢、FMA-下肢评分高于磁刺激组、镜像组,且镜像组高于磁刺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干预2周、4周后ADL评分、BBS评分高于磁刺激组、镜像组,且镜像组高于磁刺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干预4周后上肢和下肢MAS分级0~1级患者占比高于磁刺激组、镜像组,且磁刺激组高于镜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干预2周、4周后健患侧步长差低于磁刺激组、镜像组,患侧负重时间百分比高于磁刺激组、镜像组,且镜像组变化幅度大于磁刺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干预2周、4周后语言功能中阅读理解、复述、流畅度、命名评分高于磁刺激组、镜像组,且磁刺激组高于镜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NS联合TMS能促进卒中后神经与功能康复,有利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二者各有优势,互相补充,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神经元康复策略 经颅磁刺激 卒中 神经康复 平衡能力 上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Visual feedback therapy for restoration of upper limb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 被引量:2
2
作者 Mei-Hong Zhu Ming Zeng +4 位作者 Mei-Fang Shi Xu-Dong Gu Fang Shen Ye-Ping Zheng Ya-Ping J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 CSCD 2020年第2期170-178,共9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irror neuron theory-based visual feedback therapy(VFT)on restoration of upper limb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 and motor-related cortical function using functional magnetic res...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irror neuron theory-based visual feedback therapy(VFT)on restoration of upper limb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 and motor-related cortical function using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Methods:Hemiplegic strok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 VFT group and a control(CTL)group.Sixteen patients in the VFT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CR)and VFT for 8 weeks,while 15 patients in the CTL group received only CR.The Barthel Index(BI)was used to assess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t baseline and the 8th week of the recovery training period.The Fugl-Meyer assessment(FMA)scale,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and fMRI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recovery effect of the training therapies.The latencies and amplitudes of N9 and N20 were measured.Before recovery training,fMRI was performed for all patients in the VFT and CTL groups.In addition,17 patients(9 in the VFT group and 8 in the CTL group)underwent fMRI for follow-up 2 months after treatment.Qualitativ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x2 test.The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was used to compare normally distributed data among different groups,the paired sample t-test was used to compare data between groups,and the non-parametric test was used to comparing data without normal distribution among groups.Results: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VFT and CTL group in all indexes.However,after 8 weeks of recovery training,these indexes were all significantly improved(P<0.05).As compared with the CTL group,the FMA scores,BI,and N9/N20 latencies and amplitudes of SEP in the VF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P<0.05).Two months after recovery training,fMRI showed that the degree of activation of the bilateral central anterior gyrus.parietal lobe,and auxiliary motor area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VFT group than the CTL group(P<0.05).Conclusions:VFT based on mirror neuron theory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improve upper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 and daily activity performance of stroke patients.The therapeutic mechanism promotes motor relearning by activating the mirror neuron system and motor cortex.SEP amplitudes increased only for pati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visual feedback.VFT promotes sensory-motor plasticity and behavioral changes in both the motor and sensory dom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ction execution mirror neurons motor cortex rehabilitation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TROKE Visual feedback
下载PDF
头皮针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艳杰 卢鑫 郭新侠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5期172-176,共5页
目的:观察头皮针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14例中风后失语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 目的:观察头皮针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14例中风后失语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头皮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内皮素-1 (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沉方程K指数、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黏度指数水平,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试(WAB)检测2组失语症状,采用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CFCP)量表检测2组沟通能力,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价2组生活质量,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CGRP、ET-1、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GRP、VEGF水平升高(P<0.05),ET-1水平降低(P<0.05),且研究组CGRP、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沉方程K指数、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黏度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WAB-失语指数(AQ)、CFCP、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WAB-AQ、CFCP、GQOLI-74评分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6.49%,高于对照组87.72%(P<0.05)。结论:头皮针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症患者,可降低ET-1水平,提升CGRP、VEGF水平,调节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患者语言功能及生活质量,提升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失语症 头皮针 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 血液流变学 语言功能
下载PDF
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FMA评分、BBS评分和血清GDF-15、Fibulin-5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林晶晶 张肇帆 李长君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8期1393-1396,1401,共5页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MT)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平衡功能(BBS)评分和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衰老关键蛋白抗原-5(Fibulin-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三亚市中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MT)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平衡功能(BBS)评分和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衰老关键蛋白抗原-5(Fibulin-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三亚市中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82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4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MT,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FMA评分、BBS评分、下肢肌力、血清GDF-15、Fibulin-5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下肢FMA评分、BBS评分、下肢肌力分级4~5级比例较治疗前增加,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0、2.419、2.092,Z=3.81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GDF-15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7,P<0.05);Fibulin-5水平则较治疗前增加,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2,P<0.05)。结论MT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效果肯定,能有效促进患者躯体功能的恢复,同时有助于改善下肢肌力与血清GDF-15、Fibulin-5水平,具有临床推荐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疗法 康复训练 脑梗死偏瘫 肢体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生长分化因子-15 衰老关键蛋白抗原-5
下载PDF
改良分级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病人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
5
作者 黄硕 陈慧芳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2212-2215,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分级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病人的上肢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中冶医院收治的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病人60例,依托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改良分级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病人的上肢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中冶医院收治的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病人60例,依托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病人在常规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分级运动想象训练,共治疗4周,每周6次,每次20 min。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sFMA-UE)评分、Wolf上肢运动功能测试(WMF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sFMA-UE评分、WMFT评分、MBI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FMA-UE评分、WMFT评分、MBI评分分别为(39.27±2.11)分、(29.23±1.30)分、(54.17±5.58)分均优于对照组(33.33±3.13)分、(28.23±2.06)分、(49.67±5.56)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分级运动想象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改良分级运动想象 康复治疗 上肢功能 镜像神经元
下载PDF
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模式差异对脑出血术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王双 何志文 +2 位作者 夏晓萱 古娇 张华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8期1402-1405,共4页
目的探讨口型、动作及口型+动作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模式对脑出血术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诊治脑出血术后失语症患者共15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口型组... 目的探讨口型、动作及口型+动作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模式对脑出血术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诊治脑出血术后失语症患者共15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口型组、动作组及口型+动作组,每组各50例,分别给予口型、动作及口型+动作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模式治疗;比较三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评分、西方失语成套测验评分及失语商评分。结果口型+动作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口型组、动作组(P<0.05);三组治疗后4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口型+动作组治疗后4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评分显著高于同期口型组、动作组(P<0.05)。三组治疗后4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口型+动作组治疗后4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评分显著高于同期口型组、动作组(P<0.05)。三组治疗后4周失语商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口型+动作组治疗后4周失语商评分显著高于同期口型组、动作组(P<0.05)。结论相较于口型及动作,口型联合动作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模式用于脑出血术后失语症患者能够更为有效促进语言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 神经元 康复训练 脑出血 手术 失语症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系统对颅脑损伤后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钟小溪 高志云 王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8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系统对颅脑损伤后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系统对颅脑损伤后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系统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各维度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低于对照组,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系统有助于改善颅脑损伤后患者的认知功能,调节神经因子水平,进一步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系统 颅脑损伤
下载PDF
动作观察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晶 曾明 +6 位作者 金敏敏 杨美霞 崔尧 朱美红 施明 李亮 顾旭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88-893,共6页
目的:探讨动作观察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1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动作观察疗法,每周6次,每次20min,共治疗4周... 目的:探讨动作观察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1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动作观察疗法,每周6次,每次20min,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并使用量角器对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和腕背伸主动活动度进行测量,以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并分别检测治疗前后FMA与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和腕背伸主动活动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及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和腕背伸主动活动度评定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FMA评分(44.81±8.86)、肩关节前屈(150.88°±21.32°)、肘关节伸展(135.56°±17.22°)主动活动度的改善程度显著(P<0.05);两组患者,除治疗后的对照组FMA评分与肩关节主动前屈活动度、FMA评分与肘关节主动伸展活动度不相关(P>0.05)外,其余FMA评分均与肩关节主动前屈活动度、肘关节主动伸展活动度及腕主动背伸活动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可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且FMA与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和腕背伸主动活动度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观察疗法 镜像神经元系统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康复 效度
下载PDF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视频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 被引量:7
9
作者 刘艳 刘春英 +2 位作者 陈光希 沈晶 余樱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CSCD 2014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指导的视频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2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采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制作的康复训练视频指导... 目的探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指导的视频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2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采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制作的康复训练视频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结果实施康复护理干预1个月两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提高,干预后观察组上述2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运用视频视觉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更有利于患者偏瘫肢体活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镜像神经元理论 康复护理 视频 功能锻炼
下载PDF
镜像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3
10
作者 蒋金鹏 刘洪武 王志双 《中国医学装备》 2015年第9期107-109,共3页
目的:评价镜像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镜像疗法,采用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 目的:评价镜像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镜像疗法,采用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运动研究测试(ARAT)及改良Barthel指数(BMI)评定量表,分别评价患者总体运动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以YD-5500生物反馈治疗仪测量桡侧腕伸肌表面肌电数值。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FMA、ARAT、MBI评定以及肌电信号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FMA、ARAT、MBI评定以及肌电信号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4,t=4.55,t=5.84,t=9.14;P<0.05)。结论:镜像疗法配合康复训练确实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 镜像疗法 康复训练
下载PDF
脑-机交互运动训练的神经反馈方法及康复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峰 何蓓蓓 +2 位作者 王仲朋 陈龙 明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9-730,共12页
运动功能是人类存活、劳动及对外交流的必备功能,但常因疾病或意外而受损甚至丧失。脑卒中即是运动功能损伤的疾患典型,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成年人第一致残疾病。而传统康复训练难以诱导患者主动操控肢体的皮层-肌肉耦合,尤缺镜像神经... 运动功能是人类存活、劳动及对外交流的必备功能,但常因疾病或意外而受损甚至丧失。脑卒中即是运动功能损伤的疾患典型,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成年人第一致残疾病。而传统康复训练难以诱导患者主动操控肢体的皮层-肌肉耦合,尤缺镜像神经元与神经可塑机制配合,导致康复效果受限。近年来,采用基于脑-机接口(BCI)等新兴人机交互技术的运动神经反馈训练(NFT)新方法,能使患者中枢神经信息量化可视与肢体运动真实可感,促进整体神经传导通路与运动功能全面按意愿主动修复与重建。通过综述脑-机交互运动训练的神经反馈基本原理,结合目前基于视觉、听觉、触觉、多感官融合的反馈训练方法以及临床应用,展望未来脑-机交互训练在多感官协调方面,调动患者自身能动性与外在辅助功能相结合的闭环可控、可调训练模式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反馈训练 脑-机接口 运动康复 镜像神经元 神经可塑性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镜像神经元训练系统对卒中后慢性完全性失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朱慧敏 张新颜 +3 位作者 程欣欣 饶江 张羽 刘莉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镜像神经元训练系统(mirror neuron training system,MNTS)对卒中后慢性完全性失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南京...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镜像神经元训练系统(mirror neuron training system,MNTS)对卒中后慢性完全性失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30例卒中后慢性完全性失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MNTS组和联合组,每组1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言语康复训练,MNTS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镜像神经元训练,联合组在MNTS组的基础上给予右侧Broca同源区1 Hz的rTMS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对三组患者进行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以及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评定。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及WAB各子项评分、BDAE分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联合组WAB各子项及BDAE分级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联合组WAB子项自发言语(P=0.007)、复述(P=0.027)、信息量(P=0.009)、失语商(P=0.041),以及BDAE分级(P=0.012)高于对照组,自发言语(P=0.033)高于MNTS组。结论低频rTMS联合MNTS对改善卒中后慢性完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完全性失语 卒中 镜像神经元训练系统 康复疗效
下载PDF
镜像神经元系统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吴勇 李小刚 《医学综述》 2010年第1期96-97,共2页
镜像神经元是近来国外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通过一系列最新的技术检测,确立了人体内存在镜像神经元系统的观点。镜像神经元系统在语言进化、动作识别与理解、行为模仿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运用该系统能够帮助脑卒中患者进行动... 镜像神经元是近来国外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通过一系列最新的技术检测,确立了人体内存在镜像神经元系统的观点。镜像神经元系统在语言进化、动作识别与理解、行为模仿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运用该系统能够帮助脑卒中患者进行动作理解、新的复杂动作模仿以及动作内省,治疗其运动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神经元 脑卒中 运动功能缺损 运动康复
下载PDF
家庭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偏瘫型脑性瘫痪儿童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秀英 阙利双 +3 位作者 李娜娇 吴淑秀 廖锋 冯小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7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家庭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偏瘫型脑性瘫痪儿童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训... 目的探讨家庭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偏瘫型脑性瘫痪儿童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家庭镜像疗法,两组患儿均干预8周。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前臂旋后角度、握力、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FMFM)、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分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前臂旋后角度、握力均显著大于干预前(均P<0.05),FMFM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5),M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均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前臂旋后角度、握力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5),F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镜像疗法能显著提高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上肢肌力与活动范围,降低肌张力,改善精细运动能力,应用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镜像疗法 脑性瘫痪 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 康复训练
下载PDF
基于镜像视觉反馈的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疗效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耿博 冯翰超 +1 位作者 张健 王小雪 《康复学报》 CSCD 2020年第4期270-274,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镜像视觉反馈的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肌力、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 目的:观察基于镜像视觉反馈的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肌力、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包括偏瘫侧肢体锻炼(每组5~10次,每天2~3个循环)、立位平衡(30 min/次,1次/d)、坐位平衡(30 min/次,1次/d)、步行(30 min/次,每天2~3次)、日常活动(30 min/次,每天2~3次)等在内的常规康复训练,每周训练5 d,持续训练4周;观察组给予基于镜像视觉反馈的康复训练,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患者通过镜子集中观察自身镜像的运动成像,将看到的运动成像想象成自己的患侧并尽可能使患侧自主完成训练,训练内容同对照组,持续训练4周。采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量表(MAS)评估上、下肢肌力;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估上、下肢运动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2组患侧上下肢肌力、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4周后上肢(患侧臂旋前、屈肘肌群)及下肢(患侧髋屈肌群和伸肌群)MA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2、4周后上肢、下肢FMA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4周后上肢、下肢MAS评分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周后上肢、下肢FMA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镜像视觉反馈的康复训练可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下肢的肌力和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镜像视觉反馈 康复训练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镜像神经元运动模仿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小丽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713-717,共5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镜像神经元运动模仿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9年10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8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 目的观察并分析镜像神经元运动模仿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9年10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8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均纳入162例患者。其中A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镜像神经元运动模仿训练,C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镜像神经元运动模仿训练和经颅直流电刺激的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采用体感诱发电位N20(波幅、潜伏期),手臂动作调查测试表(ARAT),上肢Fugl-Meyer功能评分法(FMA-UE)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项目对所有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A、B、C 3组患者的N20(波幅、潜伏期)和ARAT,FMA-UE,MBI评分等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而组间比较中,C组患者的N20(波幅、潜伏期)和ARAT,FMA-UE,MBI评分等指标均明显优于A、B两组(P<0.05),而A、B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神经元运动模仿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能够促进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可以有效改善诱发电位N20的波幅及潜伏期,增强患者上肢功能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神经元 运动模仿 经颅直流电刺激 脑卒中 康复 运动功能
下载PDF
镜像神经元康复疗法联合阶段性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晓煌 凌水桥 罗卫欢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12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镜像神经元康复疗法联合阶段性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本院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阶段性语言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镜像神经元康复疗法联合阶段性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本院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阶段性语言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镜像神经元康复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干预前后语言功能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CRRCAE)各亚项正确答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语言康复、社会功能、自理能力与生存质量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神经元康复疗法联合阶段性语言康复训练可有效提升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恢复效果,加快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失语症 镜像神经元康复疗法 阶段性语言康复训练 满意度
下载PDF
早期镜像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彩凤 欧建英 《系统医学》 2017年第10期21-23,共3页
目的分析早期镜像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41)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n=41)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早期镜像疗法进... 目的分析早期镜像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41)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n=41)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早期镜像疗法进行联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MA运动功能评分、ARAT上肢运动测量评分、肌电信号分别为(29.52±5.98)分、(11.24±3.17)分、(429.56±68.5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0.16±4.07)分、(5.13±1.56)分、(328.45±49.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镜像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促进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对患者良好预后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镜像疗法 康复训练 脑卒中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运动观察疗法对脑梗死后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圆衍 朱美红 +2 位作者 曾明 陈峤鹦 傅建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运动观察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61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1)。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运动观察疗法,共治疗8周... 目的研究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运动观察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61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1)。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运动观察疗法,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改良Ashworth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t|>2.651,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t|>2.048,P<0.05)。结论运动观察疗法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运动 运动观察疗法 镜像神经元理论 康复
下载PDF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盖洁 沈顺姬 +3 位作者 刘少会 庄灿 黄瀚斐 谢荣苑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733-73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镜像视觉反馈疗法(MVF)的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到2019年7月在威海市立医院康复科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基于镜像视觉反馈疗法(MVF)的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到2019年7月在威海市立医院康复科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给予基于镜像视觉反馈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MAS、FMA、SF-36得分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上肢(患侧臂的旋前、肘屈肌群)及下肢(患侧髋的屈、伸肌群)MAS评分、上肢及下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并且试验组上肢(患侧臂的旋前、肘屈肌群)及下肢(患侧髋的屈、伸肌群)MAS评分、上肢及下肢FMA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2、4周后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MVF的康复训练可改善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视觉反馈 康复训练 脑卒中 偏瘫 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