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ntral Asia’s Foreign Relations: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oviet and Post-Soviet Era
1
作者 Enayatollah Yazdani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21年第6期211-224,共14页
Central Asia’s pivotal geographical position allowed it to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relations among nations of Eurasia in the Middle Ages,as the bridge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Yet,during the Russian and then the So... Central Asia’s pivotal geographical position allowed it to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relations among nations of Eurasia in the Middle Ages,as the bridge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Yet,during the Russian and then the Soviet rule on Central Asia,the region’s republics had no independent position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s foreign relations were formed and managed by central government in Moscow.The collapse of the Union of Soviet in 1991 made salient the geopolitical,economic,and cultural importance of the five former Soviet Central Asian republics.Accordingly,the republics reemerged as independent actors in the global interstate system and could play a role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during the last three decades.This paper aims to compare Central Asia’s foreign relations in the Soviet and Post-Soviet 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Asia RUSSIA The soviet union Foreign relations and Eurasia
下载PDF
The Revolution’s Result: The Change of Cuban-American Relations During the 1959-1962 Period
2
作者 XU Chaoj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23年第5期217-224,共8页
Cuban-American relation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attractive bilateral relations since the Cold War era.With historical method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Cuban Revolution and... Cuban-American relation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attractive bilateral relations since the Cold War era.With historical method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Cuban Revolution and the change of Cuban-American relations through two issues.One is the Cuban Revolution and the gradual rupture of traditional Cuban-American ties,demonstrating that since Castro’s radical reform of nationalization deeply violated the economic interests of the United States,conflicts and confrontations had already been incurred.At the same time,with Moscow’s intervention,the Cuban Revolution gradually became complicated and sensitive to deal with from Washington’s perspective.The other one is the evolution of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Castro revolutionary regime and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during the 1959-1962 period.The Bay of Pigs Invasion rapidly caused political tensions in Cuban-American relations,and soon,the Cuban Missile Crisis institutionalized the escalating confrontation and deeply worsened bilateral relations.As a result,the Castro regime had no choice but to rely on Soviet assistance to maintain a delicate balance with the United States for several decades,which indicated the tragedy of the small nations’desti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ban-American relations the Cuban Revolution the Castro regime the soviet union
下载PDF
《盛京时报》视野下的中东路事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志学 谢清明 《日本问题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77-83,共7页
1929年张学良趁蒋介石推动所谓"革命外交"之机挑起了中东路事件,企图强行收回中方在中东路上应享有的权益。代表日本立场的《盛京时报》对此特别关注,从其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对事件的报道经历了相对客观、恶意... 1929年张学良趁蒋介石推动所谓"革命外交"之机挑起了中东路事件,企图强行收回中方在中东路上应享有的权益。代表日本立场的《盛京时报》对此特别关注,从其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对事件的报道经历了相对客观、恶意挑拨、重新回到相对客观的过程,由此可以比较清晰的发现日本立场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京时报》 中苏关系 日本 中东路事件
下载PDF
1958年苏联从罗马尼亚撤军始末 被引量:3
4
作者 夏纪媛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7-127,共11页
1944年苏军进入罗马尼亚后,对其战后初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1955年罗马尼亚首次要求苏联撤军,结果遭到赫鲁晓夫的强硬拒绝。经过不懈努力,1958年苏联终于同意罗方要求。苏联之所以同意撤军,主要是出于和平攻势... 1944年苏军进入罗马尼亚后,对其战后初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1955年罗马尼亚首次要求苏联撤军,结果遭到赫鲁晓夫的强硬拒绝。经过不懈努力,1958年苏联终于同意罗方要求。苏联之所以同意撤军,主要是出于和平攻势的需要,也考虑到罗马尼亚处在一个不容易受西方国家攻击的地理位置,同时也是对罗马尼亚忠诚的"奖赏"。苏军的撤出为罗马尼亚以后独立自主政策的实施大开了方便之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尼亚 苏联 撤军
下载PDF
美苏缓和与中美建交 被引量:7
5
作者 陶文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21-29,共9页
从 1972年尼克松访华到 1978年底中美建交公报发表 ,两国关系正常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原因很多 ,其中之一是美苏关系的牵制。尼克松政府寻求与苏联的缓和 ,导致中美关系停滞不前。福特政府期间正常化没有进展。卡特政府中主管外交... 从 1972年尼克松访华到 1978年底中美建交公报发表 ,两国关系正常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原因很多 ,其中之一是美苏关系的牵制。尼克松政府寻求与苏联的缓和 ,导致中美关系停滞不前。福特政府期间正常化没有进展。卡特政府中主管外交的国务卿万斯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在一些问题上观点相左。万斯认为美苏缓和关乎美国外交的全局 ,中美关系应从属于美苏缓和。布热津斯基认为缓和本身是复杂的 ,美国应实行多中心的政策 ,应利用中苏分裂减少美国对苏联战略意图的担心。卡特在 1977年受万斯影响较多。由于缓和的衰落 ,并受布热津斯基的影响越来越大 ,卡特在 1978年年中才打定主意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建交 美苏关系 外交关系
下载PDF
古巴导弹危机与20世纪60年代的美苏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学功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5-72,共8页
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 ,人类第一次直接面临着核战争的威胁。这场危机是美苏进行激烈较量、争夺的必然结果。在紧张对峙的同时 ,美苏都在寻求和解的办法 ,力图避免事态的恶化 ,最终的结果是相互妥协 ,使世界得以从大战... 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 ,人类第一次直接面临着核战争的威胁。这场危机是美苏进行激烈较量、争夺的必然结果。在紧张对峙的同时 ,美苏都在寻求和解的办法 ,力图避免事态的恶化 ,最终的结果是相互妥协 ,使世界得以从大战边缘蹒跚而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尼迪 赫鲁晓夫 美苏关系 古巴导弹危机
下载PDF
斯大林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思想的反复与启示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艳艳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3-118,共6页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能否承认及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从根本上影响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受苏联社会经济形势和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制约,20世纪上半叶,斯大林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上经历了承认——...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能否承认及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从根本上影响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受苏联社会经济形势和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制约,20世纪上半叶,斯大林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上经历了承认——否认——勉强承认的思想反复。这启示我们,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要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协调发展、动态统一,警惕经济利益差别转化为对抗性矛盾,防止经济领域内的矛盾扩大化为社会领域内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下载PDF
前苏联专家及其在新疆的活动 被引量:2
8
作者 齐清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36-42,共7页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前苏联"成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友邦"。在此后的一段时期内,中苏关系获得良好发展,其重要表现,就是新中国"一边倒"政策的实行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以及由此而来的前苏联...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前苏联"成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友邦"。在此后的一段时期内,中苏关系获得良好发展,其重要表现,就是新中国"一边倒"政策的实行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以及由此而来的前苏联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援助,大批前苏联专家到中国工作,帮助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新疆成为这一时期前苏联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的重要地区之一,也是前苏联专家活动的重点地区,人数较多,主要集中在地质矿产、水利建设、农牧业生产、疾病防治以及文化、教育等领域,为恢复发展新疆经济文化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关系 新疆 前苏联专家 活动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美国分化中苏同盟的核策略 被引量:2
9
作者 凌胜利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22,共7页
核武器是影响冷战的重要因素,在美苏互动、联盟关系等方面,核武器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苏同盟在冷战期间被美国视为重大威胁,为此采用了"以压促变"的对抗性楔子战略,主要表现为安全施压和经济施压两条路径。核威慑是美国对华... 核武器是影响冷战的重要因素,在美苏互动、联盟关系等方面,核武器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苏同盟在冷战期间被美国视为重大威胁,为此采用了"以压促变"的对抗性楔子战略,主要表现为安全施压和经济施压两条路径。核威慑是美国对华安全施压的重要手段,也是促使中国发展核武器的重要原因,通过反事实推理与过程追踪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检验美国核威慑对于分化中苏同盟的作用。核武器具有巨大杀伤力和高度敏感性,对于联盟关系的影响深刻而复杂。中苏核合作与中苏同盟互为影响,中苏在核合作方面存在供需矛盾,苏联对中国发展核武器既援助又限制的态度导致双方在核武器合作方面矛盾不断,成为中苏同盟关系恶化的重要根源。随着中苏同盟关系的恶化,核武器又扮演了重要的助推因素。尽管美国并没有完全意识到对华核威慑对分化中苏同盟的重要作用,但却产生了巨大的非意图性后果,由此也使得冷战期间核武器在中美苏战略互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武器 中美苏 中苏同盟 楔子战略 核威慑
下载PDF
国民政府在北塔山事件中的外交博弈 被引量:3
10
作者 饶品良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70,共9页
1947年6月,国民政府处理在新疆东北部发生的北塔山事件时,企图利用这起普通的中蒙边界纠纷事件,从外交上攻击苏联和中共,转移自己在内战中的困境。虽然国民政府最后在联合国成功阻止了蒙古的入会申请,获得外交上的表面胜利,却恶化了中... 1947年6月,国民政府处理在新疆东北部发生的北塔山事件时,企图利用这起普通的中蒙边界纠纷事件,从外交上攻击苏联和中共,转移自己在内战中的困境。虽然国民政府最后在联合国成功阻止了蒙古的入会申请,获得外交上的表面胜利,却恶化了中苏关系。北塔山事件对国共、中苏美蒙等各方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塔山事件 中苏关系 国民政府
下载PDF
略论尼赫鲁时期的印苏特殊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忠祥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41-44,共4页
从 1 95 5年起 ,印度和两极之一的苏联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关系 ,这对奉行不结盟外交的印度来说似乎有些非同寻常。然而 ,这是符合尼赫鲁现实主义外交原则的。因为 ,这种特殊关系是印苏两国之间利益一致的产物 :前期对付巴美结盟 ,后... 从 1 95 5年起 ,印度和两极之一的苏联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关系 ,这对奉行不结盟外交的印度来说似乎有些非同寻常。然而 ,这是符合尼赫鲁现实主义外交原则的。因为 ,这种特殊关系是印苏两国之间利益一致的产物 :前期对付巴美结盟 ,后期对付中国。印苏特殊关系最终于 2 0世纪 70年代初 ,促使在亚太地区形成以印苏为一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赫鲁时期 印度 苏联 特殊关系 外交政策 巴美结盟 赫鲁晓夫 “三和路线” 美国 中国
下载PDF
论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苏美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曹广金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3-136,共14页
1929-1933年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由美国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使美国及世界经济遭受重创。这对世界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且也改变了美国的国内和国际环境。而苏联经济却在此期间取得较快的发展,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苏... 1929-1933年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由美国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使美国及世界经济遭受重创。这对世界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且也改变了美国的国内和国际环境。而苏联经济却在此期间取得较快的发展,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苏美两国面对经济危机的局势以及世界政治局势的变化,开始在摩擦中寻求改善两国关系的途径以应对变化了的国内外形势,最终两国在隔绝了16年之后确立了正常的国家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危机美国 苏联苏美关系
下载PDF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留苏学人及其视野中的“苏联形象”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建华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52-60,共9页
20世纪50至60年代,有8000余名中国留学生在苏联的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明斯克等城市学习和生活,这是中苏两国历史上最正式、最规范和持续性最久的文化交流行为。论文回顾了历史上留学俄苏的兴起;从留学人数、类型、领袖鼓励等方面... 20世纪50至60年代,有8000余名中国留学生在苏联的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明斯克等城市学习和生活,这是中苏两国历史上最正式、最规范和持续性最久的文化交流行为。论文回顾了历史上留学俄苏的兴起;从留学人数、类型、领袖鼓励等方面对五六十年代的留苏潮进行分析评价。认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留苏学人以其个性化视角,对苏联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感知,他们其亲身经历和思想激荡后形成的深刻认知,犹如百川汇流,建构起更加直观和真实的"苏联形象",并且通过各种渠道将这种"苏联形象"传递到国内,在沟通中苏民间关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和特殊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留学史 留学生 中苏关系 文化教育 文化交流
下载PDF
试析《论十大关系》蕴含的科学发展观思想 被引量:3
14
作者 余春林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84,共4页
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说是认识和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问题,《论十大关系》就是阐述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十大矛盾。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问题是《论十大关系》中蕴含科学发展观思想的两条主线;"以苏联为鉴"调动一切积... 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说是认识和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问题,《论十大关系》就是阐述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十大矛盾。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问题是《论十大关系》中蕴含科学发展观思想的两条主线;"以苏联为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蕴含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核I处理好"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的发展关系蕴含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十大关系》 以苏联为鉴 科学发展观
下载PDF
1962年前苏联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历史教训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华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29-34,共6页
1962年5月底,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决定提高肉类、肉制品、乳制品和食用油等的销售价格。此令一出,不仅闹得全国各地满城风雨、民众怨声载道,而且引发了一系列抗议、集会、示威、罢工、骚乱等群体性事件。尽管当局最终动用警察和军队... 1962年5月底,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决定提高肉类、肉制品、乳制品和食用油等的销售价格。此令一出,不仅闹得全国各地满城风雨、民众怨声载道,而且引发了一系列抗议、集会、示威、罢工、骚乱等群体性事件。尽管当局最终动用警察和军队武力平息了这些群体性突发事件,但是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及物质财产损失。这一事件给人们提供的历史教训是:不论党和政府基于何种原因提高食品价格,都必须深思熟虑。因为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62年 苏联 群体性事件 教训
下载PDF
中苏在越南问题上的博弈对中越关系的影响(1965—1978) 被引量:3
16
作者 覃雪源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45-148,共4页
1965年以后,中苏两国为争取越南以制衡对方,在对越经济军事援助、“联合行动”和“越美和谈”等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争斗,这是中越关系由亲密友好发展到严重对立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关键词 中国 苏联 越南问题 中越关系
下载PDF
美苏核对抗困境与20世纪60年代东西方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仇华飞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43-51,105,共10页
“相互依存”隐含着美苏双方在核对抗时代寻求生存的基本诉求。20世纪60年代,美苏双方从各自的全球战略利益出发,凭借着核威慑这个“万灵药方”,谨慎地维护各自的安全,使核威慑时代东西方关系缓和与对抗并存。①随着两大阵营内部矛盾的... “相互依存”隐含着美苏双方在核对抗时代寻求生存的基本诉求。20世纪60年代,美苏双方从各自的全球战略利益出发,凭借着核威慑这个“万灵药方”,谨慎地维护各自的安全,使核威慑时代东西方关系缓和与对抗并存。①随着两大阵营内部矛盾的加深、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兴起,美苏核对抗的成本逐渐加大,收益减少,国际影响不断减弱,多极化趋势日渐明显。由于世界格局的变化和美苏核力量对比的消长,促使美苏最终走出核对抗的困境。本文通过对制约美苏核对抗关系各种因素的分析,论述美苏核对抗困境与东西方关系的发展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苏联 核对抗困境 东西方关系
下载PDF
十月革命与苏俄对华“人民外交” 被引量:3
18
作者 薛衔天 《俄罗斯学刊》 2018年第3期19-33,共15页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发表了第一次对华宣言。这是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采取的第一个最重大的对华外交举动。宣言表达出苏俄将对华实行"人民外交"的理念。随着对华宣言的发表,苏俄相继派外交代表来华,与北京政府进行建交谈判,正式...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发表了第一次对华宣言。这是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采取的第一个最重大的对华外交举动。宣言表达出苏俄将对华实行"人民外交"的理念。随着对华宣言的发表,苏俄相继派外交代表来华,与北京政府进行建交谈判,正式建立中苏外交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以五四运动为代表,中华民族已经开始觉醒。伴随着民族觉醒,中国兴起了"国民外交"。来华的苏俄代表在与北京政府谈判过程中,借助于国民外交,广泛地进行"人民外交",将宣言对华"人民外交"的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华掀起了强大的承认苏俄的社会舆论,并借助这一舆论,成功地与北京政府签订了《中苏协定》(亦即《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实现了中苏建交,扩大了十月革命对华影响,改变了苏俄在东方被封锁和被孤立的地位。与此同时,在中国大地上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为核心的国民革命运动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月革命 中苏建交 人民外交 国民外交
下载PDF
搁置:鸠山内阁对“北方领土”问题的抉择——1955—1956年日苏恢复邦交正常化谈判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凡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7-75,共9页
"北方领土"系日方所言,即日本北部领土,其归属之争就是北方领土问题。50年代中期,日苏两国复交谈判时,日方先暗示返还两岛为最低条件,当苏方接受返还两岛要求后,日方又改口要求返还四岛,即遭到苏方坚决拒绝,此后日方虽采用各... "北方领土"系日方所言,即日本北部领土,其归属之争就是北方领土问题。50年代中期,日苏两国复交谈判时,日方先暗示返还两岛为最低条件,当苏方接受返还两岛要求后,日方又改口要求返还四岛,即遭到苏方坚决拒绝,此后日方虽采用各种对策力图实现返还四岛,但结果都失败。日方最终被迫选择搁置"北方领土",即在两岛缔结和约后返还、其余两岛保留继续谈判余地下,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领土 日苏关系 领土纠纷 北方四岛
下载PDF
战时合作中美苏阿拉斯加-西伯利亚空中走廊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向宇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0-166,共7页
二战期间,美苏建立阿拉斯加-西伯利亚空中走廊,对苏德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功不可没。美苏虽在建立该通道的酝酿过程中合作与分歧并存,但该计划最终仍得以实施。这条空中航线克服严峻自然环境挑战,兼具军机运输通道和外交通道... 二战期间,美苏建立阿拉斯加-西伯利亚空中走廊,对苏德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功不可没。美苏虽在建立该通道的酝酿过程中合作与分歧并存,但该计划最终仍得以实施。这条空中航线克服严峻自然环境挑战,兼具军机运输通道和外交通道的双重价值。阿西空廊囿于美苏矛盾的不断升级而中止。阿西空廊计划的实施促进了美苏两国的战时合作,既是二战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也是美苏两国战时外交策略的折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时合作 美苏关系 阿拉斯加-西伯利亚空中航线(阿西空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