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4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llenges and Possibilities for the Household Medicine Lease (HML) System Viewed in Light of CRM: HML-Based Everyday Self-Medication in Ubiquitous Network Society
1
作者 Masaru Furukawa Shutaro Takashima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2011年第7期501-512,共12页
Household medicine lease (HML) industry originated way back in the Edo period (17C-19C), when it was promoted by the local fiefdom government to revitalize the economy. Accumulations of wealth, acquired thereafter... Household medicine lease (HML) industry originated way back in the Edo period (17C-19C), when it was promoted by the local fiefdom government to revitalize the economy. Accumulations of wealth, acquired thereafter from everywhere outside the region, have culminated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present-day industrial cluster in Toyama, the largest in the whole area facing the Sea of Japan. Today an adaptation of the quasi-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business model of the HML system has proved to be a success in Mongolia. This fact seems to offer the authors some clues for dealing with those problems that healthcare and medical services in Japan and elsewhere are riddled with. In this paper, focusing on the common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CSFs) behind the success of the authors' prototype HML system and its recent successful application in Mongolia, the authors will analyze these fac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M. The authors will then clarify the following: (1) the usefulness of the business model for ensuring primary healthcare for peopl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2) the usefulness in our ubiquitous network society of applying ICT to the HML system; (3) possible contributions that the use of the system can make towar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our everyday healthcare and medical services in our prominently aging society; and the authors will also suggest (4) the importance of elevating "individual self-medication" to "community-based self-med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usehold medicine lease (HML) 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SELF-MEDICATION primary health care (PHC) use first pay later IC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ubiquitous network society.
下载PDF
Robot and its living space:A roadmap for robot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view of living space 被引量:1
2
作者 Xiaofeng Cai Huansheng Ning +4 位作者 Sahraoui Dhelim Rongjuan Zhou Tao Zhang Yang Xu Yueliang Wan 《Digit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SCIE CSCD 2021年第4期505-517,共13页
Robot’s living space Human-robot relationship Robot humanization Hybrid intelligence Human-robot integrated society Robots,as the creation of humans,became an irreplaceable component in human society.With the advance... Robot’s living space Human-robot relationship Robot humanization Hybrid intelligence Human-robot integrated society Robots,as the creation of humans,became an irreplaceable component in human society.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ies,robot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intelligent and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such as disease diagnosis,customer services,healthcare for the older people,and so on.As robots made our lives much more convenient than ever before,they also brought many potential risks and challenges in technology,security,and ethic.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robots,we proposed a concept of a robot’s living space and analyzed the role of robots in our society.In this paper,we focus on setting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robot’s living space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human-robot relationship.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contains three central aspects.First,we interpret the concept of the robot’s living space and the functions of each space.Second,we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relative technologies which support robots living well in each space.Finally,we provide advice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based on a discussion of potential problems caused by the developments of robots.With the trend of robots humanization and human-robot society integration,we should seriously consider how to collaborate with intelligent robots to achieve hybrid intelligence.To build a harmonious human-robot integrated society,studying the robot’s living spac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humans is the prerequisite and roadm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ot's living space Human-robot relationship Robot humanization Hybrid intelligence Human-robot integrated society
下载PDF
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弥合:家庭代际关系的信息功能及其实现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帆 仝秋含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4-81,共8页
功能运行良好的家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应对社会不平等及福利制度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信息社会和老龄社会叠加的背景下,由于信息技术不平等和数字鸿沟的阻隔,年长一代的信息权力被弱化甚至遭到剥夺。面对功能复杂的智能设备,老年人获... 功能运行良好的家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应对社会不平等及福利制度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信息社会和老龄社会叠加的背景下,由于信息技术不平等和数字鸿沟的阻隔,年长一代的信息权力被弱化甚至遭到剥夺。面对功能复杂的智能设备,老年人获取信息的第一步便被阻断,设备接入后的信息获取、解码与辨别更是老年人面临的难题,而家庭代际支持在帮助老年人克服数字鸿沟和融入信息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基于对19位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访谈,结果发现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受到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观上的强风险意识与低学习意愿及客观上的设备复杂程度都加深了数字鸿沟;子辈则通过设备操作的教学与替代、信息的分享与解码等帮助老年人弥合数字鸿沟,体现了信息社会中家庭代际关系的新福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代际关系 信息社会 数字鸿沟
下载PDF
空间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概念、内容及建设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学俭 徐曼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共10页
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深刻影响着空间格局,空间成为解析社会现象、反映社会思想观念变化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场域。空间与社会的互动使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空间趋向合理化,使空间变革愈加富有社会化特质。人的思想观念、情感体验、行为实践... 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深刻影响着空间格局,空间成为解析社会现象、反映社会思想观念变化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场域。空间与社会的互动使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空间趋向合理化,使空间变革愈加富有社会化特质。人的思想观念、情感体验、行为实践、社会关系在一定的空间当中被塑造和完善,空间在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作用下逐渐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在阐释空间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概念、分析其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空间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思路和举措:实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广泛传播,在对空间的占有当中筑牢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基础;掌握变革社会的力量,通过对空间主体的培养塑造凝聚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主体力量;促进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通过对空间关系的协调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 人与社会关系 社会变革 空间关系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政社关系改革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辜德宏 王革 田兵兵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4-41,共8页
为更好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建构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新格局,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政社关系改革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强政府、弱社会的发展惯性仍需进一步打破,社会自组织的发展能力有待提... 为更好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建构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新格局,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政社关系改革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强政府、弱社会的发展惯性仍需进一步打破,社会自组织的发展能力有待提高,政府管理的角色和职能亟需转变。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需重视政社关系改革,从强政府、弱社会转变为强政府、大社会发展格局,政府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发展,并与社会力量合作构建多元治理机制。具体包括:深化“放管服”改革,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继续做减法;社会力量加强自身建设,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依据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针对性地扶持社会力量成长;根据参与类别,对社会力量发展提供差异化的帮扶;做好市场监管,引导、规范社会力量成长;积极推进政府元治理、行业自治和多元共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体育 社会和市场力量 政社关系 元治理 自治 共治
下载PDF
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计算规则与方法
6
作者 左其亭 全志淼 +3 位作者 吴青松 邱曦 秦西 张羽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从平衡的概念出发,针对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竞争问题,提出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的概念,并论述了其内涵及特性;构建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计算规则框架,包括遵循四大规律、基于六大理论、考虑六大因素、符合三大准则;提出了经济社... 从平衡的概念出发,针对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竞争问题,提出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的概念,并论述了其内涵及特性;构建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计算规则框架,包括遵循四大规律、基于六大理论、考虑六大因素、符合三大准则;提出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的计算思路,包括资料处理、量化计算、结果检验3个步骤,并给出了其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表征方式。以2019年沁河流域为例,量化了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在求解一次平衡点以及经济社会用水刚性约束、生态用水刚性约束、综合效益刚性约束条件下平衡结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六大因素以及总需水量与水资源总量关系,确定了沁河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点,即经济社会用水与生态用水的比例为0.71∶0.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 区域水平衡 计算规则 人水关系 沁河流域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社会和市场力量的作用及改革策略
7
作者 辜德宏 田兵兵 曾庆为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7-14,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社会和市场力量主体类别、各自发挥的作用及改革策略。指出,竞技体育发展中社会和市场主体主要为家庭、学校、民办非企业体育单位、体育企业、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呈现出明...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社会和市场力量主体类别、各自发挥的作用及改革策略。指出,竞技体育发展中社会和市场主体主要为家庭、学校、民办非企业体育单位、体育企业、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呈现出明显的领域分离和作用互补的特征。在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家庭发挥着启蒙、引导和支持作用,学校发挥着宣传、培养和拓展作用,民办非企业体育单位发挥着初步专项化发展和分类引流作用,体育企业发挥着高度专业化和定向发展作用,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此,应充分发挥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的引领作用,打造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的自组织动力链条,构建多元主体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体育 社会和市场力量 作用 新时代 政社关系
下载PDF
高校师德师风现实困境、发生逻辑与破解之道(笔谈)
8
作者 江永强 段会冬 +5 位作者 王卉 张钰苑 林琳 王琳 阎丽 范婷婷 《宜宾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2-108,共17页
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核心,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高校师德师风恶性事件频发,危机个案反映出系统性困境——导师与学生关系异化。高校研究生导师责任制强化了导师第一... 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核心,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高校师德师风恶性事件频发,危机个案反映出系统性困境——导师与学生关系异化。高校研究生导师责任制强化了导师第一责任人地位,为导师带来“无限”责任的同时,也赋予其“无限”权力,为“剥削”的产生提供可能。同时,身处“被资本化”的教育环境与文凭社会,导师违背利益交换规则的低成本以及学生对于文凭的渴望与需求为学术压榨的出现提供了机会。导师本就在“知识-权力”话语体系中处于强势地位,知识权力缺乏监管,职业道德缺乏约束等都成为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重要因素。在未来,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应回归到“忠恕之道”的文化视野,以制度构建明确导师责任边界,建立健全高校师德评价监督机制,增强高校教师师德透明度,增加师德失范成本,如此高校导生关系方能风清气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师风 导生关系 忠恕之道 文凭社会 知识权力
下载PDF
社会力量赋能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研究:基于空间治理视角
9
作者 王雨 田莉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7,共7页
从政治社会学的“国家—社会”理论视角出发,解析中国本土语境下的国家—社会相互赋权的研究共识以及空间治理理论中社会力量的崛起。提出新一轮城中村改造亟须突破政府—市场的二元治理困境,发挥村民(村集体)等社会主体的力量,与市场... 从政治社会学的“国家—社会”理论视角出发,解析中国本土语境下的国家—社会相互赋权的研究共识以及空间治理理论中社会力量的崛起。提出新一轮城中村改造亟须突破政府—市场的二元治理困境,发挥村民(村集体)等社会主体的力量,与市场力量相结合,同时政府在规划赋权与资金支持方面对社会自主改造进行赋能,为社会、政府、市场的角色转型探索有效的治理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 政府—社会关系 自主改造 空间治理
下载PDF
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有效性的内在逻辑——基于“政党功能—社会参与”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5
10
作者 许宝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72,共13页
厘清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有效性的内在逻辑是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前提。以构建党组织领导的社区治理共同体为目标导向,以政党与社会关系为内在依据,通过建构“政党功能—社会参与”的分析框架可以发现,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有效性取... 厘清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有效性的内在逻辑是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前提。以构建党组织领导的社区治理共同体为目标导向,以政党与社会关系为内在依据,通过建构“政党功能—社会参与”的分析框架可以发现,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有效性取决于政党功能发挥度和社会力量参与度的高低配置状况。两者交叉形成了“放任型”“管控型”“自治型”和“引领型”四种治理模式,分别折射出了政党与社会无涉、政党整合社会、政党赋权社会、政党引领社会的潜藏逻辑。其中,“引领型”是最有效的模式,因为其能发挥政党功能激活社会参与,形成政党主导下的多元共治。为实现这种模式需要从赋权增能强化政党功能、广泛动员促进社会参与、寓党建于治理提升耦合度三个方面发力。深层次看,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有效性最终指向的是秩序与活力的平衡,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就在于解决这个二元性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社区治理 政党功能 社会参与 党社关系 基层党建 治理效能
下载PDF
农村人情消费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刘慧 余家凤 何小艳 《农业展望》 2024年第8期57-64,共8页
人情消费是中国乡村熟人社会维持社会联系的传统习俗,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有重要地位。本研究从人情关系角度出发,梳理中国农村人情消费的特征表现,剖析农村人情消费可能会对劳动力转移造成的影响,再根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采... 人情消费是中国乡村熟人社会维持社会联系的传统习俗,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有重要地位。本研究从人情关系角度出发,梳理中国农村人情消费的特征表现,剖析农村人情消费可能会对劳动力转移造成的影响,再根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采用OLS模型分析农村人情消费对劳动力转移造成的实际影响,并进一步考察非农创业在农村人情消费与劳动力转移之间的中介效应,最后从区域异质性方面讨论农村人情消费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差异。研究表明,农村人情消费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抑制作用,说明农村人情消费的增加会降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概率;非农创业在农村人情消费与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中部地区人情消费异化现象较明显。因此,要充分发挥基层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资力度,倡导合理的人情交往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情消费 劳动力转移 非农创业 熟人社会
下载PDF
鄂豫皖苏区红二十五军武装整改研究(1932—1934)
12
作者 梁晨晖 《苏区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35-47,共13页
红二十五军的武装整改是中共在地方红军建立“以党领军”“党指挥枪”党军模式的重要探索与实践。1932年到1934年,鄂豫皖省委为强化党在红军中的权威,对红二十五军进行多次整编、改造,尤其通过整肃方式促进了“以党领军”建军原则在鄂... 红二十五军的武装整改是中共在地方红军建立“以党领军”“党指挥枪”党军模式的重要探索与实践。1932年到1934年,鄂豫皖省委为强化党在红军中的权威,对红二十五军进行多次整编、改造,尤其通过整肃方式促进了“以党领军”建军原则在鄂豫皖苏区的贯彻落实。鄂豫皖省委通过整肃方式在红二十五军中确立“以党领军”的路径,是中共在鄂豫皖苏区调适党军关系的重要方式特征,也是中共“党指挥枪”多元路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二十五军 整编改造 鄂豫皖苏区 党军关系 鄂豫皖省委
下载PDF
环境—利益—学习:政社互动的协同演化机制分析——以D社工站与基层政府部门的互动为例
13
作者 郑先令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年第4期20-30,共11页
引入“协同演化”概念,以更加整全的视角看待政社互动中的“双向运动”和“双向优化”,并搭建起“环境—利益—学习”的政社协同演化机制分析框架。文章从认知互构、知识互学、服务重组三个横切面呈现D社工站与镇政府的协同演化过程。... 引入“协同演化”概念,以更加整全的视角看待政社互动中的“双向运动”和“双向优化”,并搭建起“环境—利益—学习”的政社协同演化机制分析框架。文章从认知互构、知识互学、服务重组三个横切面呈现D社工站与镇政府的协同演化过程。政社“双向运动”表现为政府部门对社会组织的行政干预、服务增量和吸纳,以及社会组织展开的“自我保护运动”;“双向优化”表现为社会组织推进专业服务的情境能力和开展“自我保护运动”能力的提升,以及政府部门基层协同治理质量的提升。政社协同演化机制包括环境机制、利益机制和学习机制。环境机制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构建的协同治理格局,为政社协同演化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条件。利益机制是指政社的相悖利益对“双向运动”的牵引,共同利益和共容利益对“双向运动”的牵制,以及共容利益对“双向优化”的牵引。学习机制是指政社双方通过学习行动引起的适应性特征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演化 政社互动 政社关系 双向运动 双向优化
下载PDF
镶嵌·纠偏·复归:思想政治教育“重返”社会的逻辑理路
14
作者 王俊斐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65-172,共8页
与社会疏离造成的政治性对社会性的遮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风险的突出问题。而社会性的觉醒不断呼唤着思想政治教育要感知社会、回应社会、建构社会,并催促其在省思自身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重返”社会,以消除“脱嵌”于社会现实... 与社会疏离造成的政治性对社会性的遮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风险的突出问题。而社会性的觉醒不断呼唤着思想政治教育要感知社会、回应社会、建构社会,并催促其在省思自身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重返”社会,以消除“脱嵌”于社会现实和生活世界的“失联”状态。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国家与社会两个方面获取复嵌入社会结构的“双重赋权”,扎根于特定的社会结构当中;在树立科学社会观的基础上,架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观念衔接;通过重塑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网,打通国家、社会与个人之间的思想联结,构建共同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脱嵌 社会结构 社会观 关系网
下载PDF
现代师承与文学社团的“合作”与“抵牾”——以“后五四”时期鲁迅与青年的关系为中心
15
作者 高晓瑞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148,共8页
现代文学社团的出现从文学制度层面宣告了“五四”新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巨大差异。文学制度从章程、刊物、出版、机构运作等几个层面保证了文学社团的现代属性,但部分文学社团的成员却由传统人际关系影响下的师徒、同门、同乡构成。从师... 现代文学社团的出现从文学制度层面宣告了“五四”新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巨大差异。文学制度从章程、刊物、出版、机构运作等几个层面保证了文学社团的现代属性,但部分文学社团的成员却由传统人际关系影响下的师徒、同门、同乡构成。从师承关系的角度切入,可以发现新文化运动之后作为“文坛大师”的鲁迅在“后五四”时期并未消极隐退,而是借助其影响力找寻“同路人”,积极培养和扶植莽原、未名等文学社团,并从批评和翻译两个方面对弟子的文学活动进行引导。但是,“五四”的反权威意识和对话语权的争夺使鲁迅很快面临弟子和追随者们的“倒戈”,这种关系的破裂体现了文人师承在面对文学制度的话语力量时的式微,这一冲突背后隐藏的是“后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在继承“五四”传统时的认知差异与代际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承关系 文学制度 文学社团 “后五四”时期 鲁迅
下载PDF
中国近代农学会的创建与发展
16
作者 仪德刚 吴欣颖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0-64,共5页
为了改变我国落后的农业,戊戌变法时期国内学者已开始创建近代农学社团。以上海农学会、中国农学会、中华农学会为中心,梳理我国近代农学会的发展历程和各学会的主要活动,分析各学会的宗旨、成员学缘、学术交流等,明晰我国近代农学会发... 为了改变我国落后的农业,戊戌变法时期国内学者已开始创建近代农学社团。以上海农学会、中国农学会、中华农学会为中心,梳理我国近代农学会的发展历程和各学会的主要活动,分析各学会的宗旨、成员学缘、学术交流等,明晰我国近代农学会发展的特征。我国近代农学会的创建加快了先进农学知识在国内的传播,对当时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农学会 创建发展 学缘关系
下载PDF
社会工作站建设的研究进展及启示
17
作者 陈瑞 杨佳佳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5期86-89,共4页
社会工作站是制度化推进社会工作本土化建设的系统工程。对既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后发现,在研究数量上,发文量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从研究成果类型上看,学术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均有所涉及且占据重要地位。从研究主题来看,主要涉及社... 社会工作站是制度化推进社会工作本土化建设的系统工程。对既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后发现,在研究数量上,发文量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从研究成果类型上看,学术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均有所涉及且占据重要地位。从研究主题来看,主要涉及社会工作站建设的意义与作用、理论与方法、路径与逻辑、政社关系、问题(困境)与经验(对策)、基层社会工作站督导与人才队伍建设等。针对既有研究存在的不足,需从理论与方法的多元化、研究主体的多维性、理论与实务的双向建构、横向与纵向维度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民生服务 政社关系
下载PDF
政社共谋:基层治理创新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18
作者 刘天文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6-89,104,共15页
“共谋现象”不仅是一种避责策略,还是基层政府的灵活性体现以及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源泉。当前一些地方形成的“政社共谋”就是基层政府灵活施政的一种变通策略。基于基层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案例考察,对“共谋理论”进行拓展,可提炼出... “共谋现象”不仅是一种避责策略,还是基层政府的灵活性体现以及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源泉。当前一些地方形成的“政社共谋”就是基层政府灵活施政的一种变通策略。基于基层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案例考察,对“共谋理论”进行拓展,可提炼出“政社共谋”的理论框架,用于分析基层治理创新过程中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间进行联合共谋的动因与形成机制。研究发现,体制压力和政绩驱动是“政社共谋”形成的动因,表现为:在体制刚性化的背景下,基层政府希望借助社会组织来创造工作灵活空间;并且社会组织在参与基层治理时更具备创新性,符合基层政府的政绩需求。在“政社共谋”下,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间形成双向依赖关系,并通过行政动员、资源俘获、政策庇护等机制来保持长久稳定的共谋关系。“政社共谋”正是基层政府在不改变体制的情况下,进行的创新性机制探索,体现的是积极寻求自主空间和完成任务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政府 社会组织 政社关系 治理创新
下载PDF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中华传统文化因子探析
19
作者 毕松 李雪燕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6-91,共6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制度,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孕育。在“大一统”“公天下”“致中和”等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因子的深刻影响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实现了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制度,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孕育。在“大一统”“公天下”“致中和”等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因子的深刻影响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实现了政党与国家关系的革新、政党与社会关系的更新以及政党与政党关系的创新,体现了新的政党制度风貌,以崭新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政治关系体系的中国气派和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新型政党制度 党政关系 党社关系 政党关系
下载PDF
政党功能扩展:乡村产业振兴的“政党经营社会”路径分析——基于新平县基层党组织引领产业振兴的个案研究
20
作者 马光选 张健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4期95-104,共10页
当前乡村产业振兴研究认为产业发展离不开“行政下乡”“乡贤下乡”“资本下乡”的精英引导,部分观点否认政党或者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一方面,他们认为基层党组织缺乏先进的市场感知能力和自我约束机制,不应也无力成为... 当前乡村产业振兴研究认为产业发展离不开“行政下乡”“乡贤下乡”“资本下乡”的精英引导,部分观点否认政党或者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一方面,他们认为基层党组织缺乏先进的市场感知能力和自我约束机制,不应也无力成为产业振兴引领主体;另一方面,强调“政党组织社会”的政治功能或者“政党引领社会”的社会职能较多,对政党经济发展职能所涉甚少。但是,在新平县桃孔村的实证研究发现,基于政权利益和人民利益相统一原则,基层党组织建构起产业振兴的“政党统合发展”机制,以能够统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整合理性”,建立起统合乡村产业振兴的建构性秩序与自发秩序的“统合秩序”,实现了“政党经营社会”的发展目标。由此,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在政治整合功能和社会治理职能之外,拓展出与其他政党不同的经济职能,形成对现有政党与社会、政党与经济关系经典理论的挑战,也形成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党理性”的兑现和“发展型政党”属性的赋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 政党与社会关系 产业振兴 发展型政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