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中日对接及近代转化
1
作者 江曙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6,共12页
“小说”概念经由日本接引西方“romance”与“novel”之概念,作为中介的日本以及明治文艺思想在“小说”概念的转化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传教士编纂英华辞典,特别是罗存德《英华字典》在日本广为沿用或增订为英和辞典,颜惠庆《英华... “小说”概念经由日本接引西方“romance”与“novel”之概念,作为中介的日本以及明治文艺思想在“小说”概念的转化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传教士编纂英华辞典,特别是罗存德《英华字典》在日本广为沿用或增订为英和辞典,颜惠庆《英华大辞典》承接双重影响,“小说”与“romance”和“novel”形成对译。坪内逍遥《小说神髓》对“romance”和“novel”进行区分,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延续并完成两者词义的学术化界定。“小说”概念经由日本的转化最重要的是美术特质的发现。明治日本时期矢野文雄、坪内逍遥等对小说的美术特质加以论述,其后梁启超衍生出小说艺术作用机制,王国维聚焦《红楼梦》的美学价值,黄人完成小说美术属性系统论述的中国化并应用于《小说林》的编创,徐念慈糅合“理想美学”和“感情美学”,吕思勉在小说美学基础上向现代叙事学转型,继之太田善男“纯文学”观在近代发酵,鲁迅、周作人等对小说的美学特征及纯文学价值均作阐述。“小说”概念的中日对接促成普及型流播、学术性的界定和美术特质的发现以及概念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英华大辞典》 坪内逍遥 鲁迅 黄人
下载PDF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任国桢烈士 被引量:2
2
作者 武巍 武育文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37-142,共6页
任国桢1918年8月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外语系俄语专业,在校期间他结识了李大钊和鲁迅,在鲁迅先生的教导下,他翻译了《俄国的文艺论战》等俄国文学作品,并刻苦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唯物历史观,从一个文学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革命先... 任国桢1918年8月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外语系俄语专业,在校期间他结识了李大钊和鲁迅,在鲁迅先生的教导下,他翻译了《俄国的文艺论战》等俄国文学作品,并刻苦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唯物历史观,从一个文学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文章和讲演影响下,他了解了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并由此看到了人类新世纪的曙光,因而走上了革命道路。192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在奉天(今沈阳)成立了中共奉天党支部,他为首任书记,历任中共满洲省委常委、中共山东省委书记、中共北平(今北京)市委书记、中共河北省委驻山西特委书记等职,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鲁迅 任国桢 中共奉天党支部 中共满洲省委
下载PDF
周作人、茅盾、鲁迅与早期乡土文学理论的形成 被引量:9
3
作者 余荣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6-153,共8页
有关乡土文学理论的分歧,根本点不在于对乡土文学这一概念中的“乡土”内涵的不同理解,而在对“乡土文学”这一概念的整体性把握上。中国文学传统中有浓厚的乡土意识,但没有乡土文学的概念和理论。新文学初期,对于美国local colour小说... 有关乡土文学理论的分歧,根本点不在于对乡土文学这一概念中的“乡土”内涵的不同理解,而在对“乡土文学”这一概念的整体性把握上。中国文学传统中有浓厚的乡土意识,但没有乡土文学的概念和理论。新文学初期,对于美国local colour小说理论如何与中国文论对接与转换,在茅盾与周作人之间初步形成了中国乡土文学发展的两个向度。这两个向度后来被鲁迅整合成相对完整的乡土文学理论,即寓乡土思念、民生关怀和乡土批判于一体的乡土文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理论 鲁迅 周作人 茅盾
下载PDF
论王任叔小说中的阿Q家族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剑龙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1年第3期7-10,20,共5页
鲁迅笔下的阿Q使王任叔深受感染,在他小说中刻画的“光棍党”身上,可以见到阿Q的影子,成为其小说中的阿Q家族。窘困潦倒的处境、人的正当生活的要求、朦胧的革命愿望、麻木愚昧的心态、悲哀的遭遇结局,都使“光棍党”带有浓郁的... 鲁迅笔下的阿Q使王任叔深受感染,在他小说中刻画的“光棍党”身上,可以见到阿Q的影子,成为其小说中的阿Q家族。窘困潦倒的处境、人的正当生活的要求、朦胧的革命愿望、麻木愚昧的心态、悲哀的遭遇结局,都使“光棍党”带有浓郁的阿Q色彩.王任叔采用与鲁迅相似的幽默与讽刺交融的手法,丰富了新文学的人物画廊,推进了对于国民性问题的思考与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任叔 鲁迅 阿Q形象 人物形象 光棍党 小说 文学影响 国民性 艺术手法
下载PDF
绅士、名士、斗士与流氓——知识人的内战与“文化惯习”的冲突(1924-1926) 被引量:4
5
作者 许纪霖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4-61,177,共19页
1924—1926年间,正是五四与国民大革命两个时代之间的过渡期,在外部环境遽变的刺激之下,五四启蒙阵营内部发生了一波又一波的分化与冲突。现代评论派与语丝派由于在学术文化体制中的不同位置,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惯习”,发生了绅士与名... 1924—1926年间,正是五四与国民大革命两个时代之间的过渡期,在外部环境遽变的刺激之下,五四启蒙阵营内部发生了一波又一波的分化与冲突。现代评论派与语丝派由于在学术文化体制中的不同位置,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惯习”,发生了绅士与名士的论战。而在语丝派文人内部,周作人的名士风度与鲁迅的斗士性格也有微妙的差别。鲁迅因此联合激进青年另办《莽原》杂志。但后五四一代的狂飙派青年,高唱“新流氓主义”,企图打倒五四的老师一辈取而代之,掌控新的话语主导权。这几场论战形成的风气,为之后连绵不绝的“知识人内战”开创了恶性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周作人 陈源 《现代评论》 《语丝》 《莽原》
下载PDF
“立人”之路的两种风景——试比较鲁迅与周作人的儿童教育思想 被引量:3
6
作者 姜彩燕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97,共7页
鲁迅与周作人是五四时期"人的发现"与"儿童的发现"的代表性人物,他们在儿童教育的看法上有诸多相通之处,但由于二人的思想渊源和个性气质的差异,使得他们在探索"立人"之路的过程中差生了不少看似细微而... 鲁迅与周作人是五四时期"人的发现"与"儿童的发现"的代表性人物,他们在儿童教育的看法上有诸多相通之处,但由于二人的思想渊源和个性气质的差异,使得他们在探索"立人"之路的过程中差生了不少看似细微而又显著的区别。试从理论基础、家庭教育主体、儿童教育的目标、儿童读物以及影响教育的主要因素等五个方面,来解析其中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周作人 儿童教育
下载PDF
鲁迅的“立人”与中国新文学“为人生”创作理路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健 卢姗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0-128,共9页
鲁迅提出的"立人",是他认真审视中国历史和文化传统,审视中国人的生存境况和现代遭遇,以及在认识和把握中国与世界关系当中所形成的一整套有关"人"和人的发展的思想主张。无论是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的现代转型... 鲁迅提出的"立人",是他认真审视中国历史和文化传统,审视中国人的生存境况和现代遭遇,以及在认识和把握中国与世界关系当中所形成的一整套有关"人"和人的发展的思想主张。无论是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的现代转型,还是对于中国文学的时代发展来说,"立人"思想主张的核心是强调人的解放,特别是个性解放和精神解放,强调维护人的尊严、权利和地位,强调对现代文明的价值认同。鲁迅这种极具现代性精神特征的思想、意识和观念,与中国新文学确立"为人生"的创作理路,有着密切的内在逻辑关联,为中国新文学提供了新的思想观念、新的创作理论和价值意义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立人” 新文学 “为人生” 创作理路
下载PDF
五四时期人言人殊的“平民文学” 被引量:1
8
作者 童龙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3期67-70,共4页
五四时期,对同一“平民文学”术语,却是人言人殊。周作人认为它是时代需要的具有平民精神的文学,胡适认为它是古已有之的来自民间的文学,鲁迅则说它是革命胜利工农解放后真正体现工农思想的文学。解剖这种表面用语相同、实际所指相异的... 五四时期,对同一“平民文学”术语,却是人言人殊。周作人认为它是时代需要的具有平民精神的文学,胡适认为它是古已有之的来自民间的文学,鲁迅则说它是革命胜利工农解放后真正体现工农思想的文学。解剖这种表面用语相同、实际所指相异的现象,对于纠正今天五四“平民文学”研究中的偏颇,启发今天学术界对于现代文学名词术语的清理与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 “平民文学” 周作人 胡适 鲁迅
下载PDF
五四时期鲁迅与周作人的“性道德观”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桂妹 王思侗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2-88,共7页
五四时期,在揭露"吃人的旧道德",弘扬"人的解放"的浪潮中,"性道德"被提到了时代课题的前台。对此,鲁迅和周作人做出了开创性、深刻性和超前性的贡献:一方面他们从破坏的角度,深入到性禁忌层面,揭示了中... 五四时期,在揭露"吃人的旧道德",弘扬"人的解放"的浪潮中,"性道德"被提到了时代课题的前台。对此,鲁迅和周作人做出了开创性、深刻性和超前性的贡献:一方面他们从破坏的角度,深入到性禁忌层面,揭示了中国传统道德背后所隐藏的两性道德的不平等,尤其是对女性的性压迫和身体残害;另一方面则从建设的角度提倡新的性道德,还原女性作为人、作为女人、作为自由平等的个人的全部价值。同时,他们通过对歌颂"性"和"情"的新文学的辩护,呼应着"人的文学"的时代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周作人 五四 性道德 文学
下载PDF
《训门人》篇中的疑问代词 被引量:2
10
作者 樊莉 《龙岩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00-102,共3页
《训门人》使用了七类疑问代词:人物疑问代词、事物疑问代词、方式情状疑问代词、原因目的疑问代词、处所疑问代词、时间疑问代词和数量疑问代词。《训门人》疑问代词层次丰富,呈现出疑问代词从近代向现代过渡的趋势。
关键词 《训门人》 疑问代词 近代汉语 过渡 功能
下载PDF
《仁峰文集》与明中叶徽州社会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晓慧 解光宇 《黄山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7-20,共4页
《仁峰文集》记载了明中叶徽州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丰富内容。政治方面体现在赋役制度的改革和保甲制度的建立;经济方面表现为徽商的发展与儒商的兴起;社会生活方面主要表现为世婚制和早婚。《仁峰文集》体现了汪循的主... 《仁峰文集》记载了明中叶徽州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丰富内容。政治方面体现在赋役制度的改革和保甲制度的建立;经济方面表现为徽商的发展与儒商的兴起;社会生活方面主要表现为世婚制和早婚。《仁峰文集》体现了汪循的主要思想,也集中反映了当时徽州社会的概况,是研究明中叶徽州社会的宝贵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循 仁峰文集 明中叶 徽州社会
下载PDF
鲁迅周作人人道主义思想比较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古大勇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21-27,共7页
人道主义思想是鲁迅、周作人思想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兄弟俩的人道主义在各自的人道主义具体内涵、人道主义理想、人道主义实现方式和人性观等方面呈现小同大异的特色。比较他们的人道主义可深化对“鲁迅精神”的理解和对“周作人道路... 人道主义思想是鲁迅、周作人思想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兄弟俩的人道主义在各自的人道主义具体内涵、人道主义理想、人道主义实现方式和人性观等方面呈现小同大异的特色。比较他们的人道主义可深化对“鲁迅精神”的理解和对“周作人道路”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周作人 人道主义 比较研究 性观 实现方式
下载PDF
近三十年鲁迅与周作人比较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湘铭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92-198,共7页
鲁迅与周作人在中国现代文坛享有盛名,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各自不同的贡献,而关于鲁迅与周作人的比较研究也一直是学界的关注点之一。通过整理近三十年(1982—2011)来学界关于鲁迅与周作人的比较研究成果,以具体的数量统计分析和... 鲁迅与周作人在中国现代文坛享有盛名,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各自不同的贡献,而关于鲁迅与周作人的比较研究也一直是学界的关注点之一。通过整理近三十年(1982—2011)来学界关于鲁迅与周作人的比较研究成果,以具体的数量统计分析和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比较,归纳该研究的某些热点问题与研究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周作人 中国新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比较研究
下载PDF
鲁迅与巴人
14
作者 王吉鹏 印然然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63-67,共5页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理论家,巴人在人格和为文上是深受鲁迅影响的。他一生追随鲁迅并在鲁迅研究上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他不仅严格捍卫鲁迅杂文的历史地位和倡导“鲁迅风”杂文,且在自己的创作中秉承鲁迅杂文文体多样性、对时事...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理论家,巴人在人格和为文上是深受鲁迅影响的。他一生追随鲁迅并在鲁迅研究上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他不仅严格捍卫鲁迅杂文的历史地位和倡导“鲁迅风”杂文,且在自己的创作中秉承鲁迅杂文文体多样性、对时事反应迅捷、寸铁封喉和言辞朴直庄谐的传统特质;同时继承和完善了鲁迅的乡土世界,其小说不仅力承批判暴露质素,并且提炼出两种新兴的劳动人民形象,并在创作中加强了乡土小说对绚丽环境描写的吸收和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巴人 关系
下载PDF
“鲁迅怎么看我们”——王富仁的鲁迅研究断想
15
作者 张克 《晋阳学刊》 CSSCI 2017年第5期20-27,共8页
"我们怎么看鲁迅"和"鲁迅怎么看我们"是王富仁先生的鲁迅研究的全部问题,充满着感受和体验的辩证法是他的研究方式。"中国文化的守夜人"是他给鲁迅最传神的定位。作为一位思想者,王富仁先生的研究不仅值... "我们怎么看鲁迅"和"鲁迅怎么看我们"是王富仁先生的鲁迅研究的全部问题,充满着感受和体验的辩证法是他的研究方式。"中国文化的守夜人"是他给鲁迅最传神的定位。作为一位思想者,王富仁先生的研究不仅值得学术性的汲取,恐怕还将成为测量新一代研究者精神成色的重要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富仁 鲁迅研究 辩证法 守夜人
下载PDF
郭象“因循”思想与庄子
16
作者 王云飞 《哲学分析》 2013年第2期52-66,197-198,共15页
郭象思想中"因"、"随"、"顺"、"任"、"循"等概念(简称因循)是被忽视的概念,而这些概念又是郭象《庄子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概念。从郭象因循思想的理论依据、具体要求、最高境界和指... 郭象思想中"因"、"随"、"顺"、"任"、"循"等概念(简称因循)是被忽视的概念,而这些概念又是郭象《庄子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概念。从郭象因循思想的理论依据、具体要求、最高境界和指归,可以看出其"因循"思想相比于前人尤其是庄子的独特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从《训门人》看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
17
作者 樊莉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64-66,共3页
疑问代词除了表询问的功能外,还有表虚指、任指、否定、反诘等非疑问用法。《朱子语类》中的《训门人》篇的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以虚指为主,同时兼有其他几种非疑问用法,并有个别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先于其疑问用法出现的现象。
关键词 疑问代词 非疑问用法 《训门人》 虚指
下载PDF
鲁迅传记“去神化”写作范式的发轫之作——论香港学者曹聚仁的《鲁迅评传》
18
作者 古大勇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4-7,共4页
曹聚仁的《鲁迅评传》初版于1956年,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人"的而非"神"的鲁迅形象,摆脱了同时期大陆鲁迅传记写作中的"神化"倾向,曹聚仁自然成为上世纪80年代末期之后"人间鲁迅"写作范式的寂寞... 曹聚仁的《鲁迅评传》初版于1956年,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人"的而非"神"的鲁迅形象,摆脱了同时期大陆鲁迅传记写作中的"神化"倾向,曹聚仁自然成为上世纪80年代末期之后"人间鲁迅"写作范式的寂寞先驱和最早开拓者,《鲁迅评传》成为鲁迅传记"去神化"写作范式的发轫之作,其贡献不容抹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聚仁 《鲁迅评传》 去神化 意义
下载PDF
同源而异流——鲁迅周作人人道主义思想演变轨迹比较
19
作者 古大勇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54-58,共5页
人道主义是鲁迅周作人兄弟俩思想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留学时期 ,他们初步形成了以“立人”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此后 ,这种同源的人道主义思想在时代与自我双重力量作用的情况下 ,逐渐演变分流 ,分别经历了五四时期、五四到大... 人道主义是鲁迅周作人兄弟俩思想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留学时期 ,他们初步形成了以“立人”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此后 ,这种同源的人道主义思想在时代与自我双重力量作用的情况下 ,逐渐演变分流 ,分别经历了五四时期、五四到大革命失败之际、大革命失败之后等不同阶段。他们人道主义的差异越来越大 ,到最后 ,这股同源之流终于泾渭分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周作人 人道主义 演变
下载PDF
周作人与“左联”和鲁迅的纠葛
20
作者 袁良骏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60-68,共9页
近年谈"二周失和"或周作人如何影射、攻击鲁迅等,大有人在。但认真清理周作人与"左联"即"左翼文艺运动"的关系等,本文是第一篇。周作人一直讲他是不相信群众与群众运动的。因此,像"左联"这样... 近年谈"二周失和"或周作人如何影射、攻击鲁迅等,大有人在。但认真清理周作人与"左联"即"左翼文艺运动"的关系等,本文是第一篇。周作人一直讲他是不相信群众与群众运动的。因此,像"左联"这样的文艺团体及"左翼文艺运动",他是不可能不反对的。但他对"左联"的影射、攻击远远超出了理论层面。比如,周作人大骂鲁迅和"左联"是什么"载道派",似乎是一个理论探讨,实际上,他是把整个中国革命否定掉了。他反对的何止是"左翼文艺"?他称"左翼文艺"为"祭器"更明显是对中国革命的诅咒。因此,周作人对"左联"和鲁迅的影射、攻击,称得上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文坛的一股小小逆流。也是周作人三十年代末当汉奸的思想渊源之一。然而,由于"左联"本身有一些"左倾幼稚病",它受到了"第三国际"和"王明路线"的一些不良影响,因此,周作人对它的影射、攻击也不可一笔抹杀,而必须实事求是,"披沙拣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左联 鲁迅 交恶因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