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幽人”内涵变迁看苏轼黄州时期的贬谪心态
1
作者 郭春林 刘潇涵 《嘉应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0-65,共6页
“幽人”语汇贯穿苏诗创作全过程,而在谪宦黄州时期,“幽人”实现内涵的粉碎、颠覆与重塑。苏轼《东坡易传》丰富了“幽人”的内涵,涵盖了“幽隐”“幽囚”和“幽愤”等义项。从初至黄州的“幽囚”情感,到求道的人生尝试中“幽隐”与“... “幽人”语汇贯穿苏诗创作全过程,而在谪宦黄州时期,“幽人”实现内涵的粉碎、颠覆与重塑。苏轼《东坡易传》丰富了“幽人”的内涵,涵盖了“幽隐”“幽囚”和“幽愤”等义项。从初至黄州的“幽囚”情感,到求道的人生尝试中“幽隐”与“幽囚”心态的矛盾徘徊,促成“幽愤”心态的萌芽,从而彻底落于“幽愤之人”的自我体认,皆足以洞察苏轼演“易”所带来的痕迹,生动地展露其贬谪心态的复杂演变。从易学视角入手,为我们理解“幽人”的多重含义及其嬗变脉络指明方向,由此窥测苏轼贬谪黄州的心态,理解其贬谪心态由惊惧避祸转向自我疏解与自我观省,从而实现自身文化人格自立的内在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人 苏轼 黄州时期 《东坡易传》
下载PDF
“通督调任”针刺法联合“开天门”手法对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谢娜丽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477-1479,共3页
目的:分析中风患者行“通督调任”针刺法联合“开天门”手法对其神经功能及睡眠质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中医院收治的中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 目的:分析中风患者行“通督调任”针刺法联合“开天门”手法对其神经功能及睡眠质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中医院收治的中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通督调任”针刺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开天门”手法治疗。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能力,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差异,采用医院焦虑抑郁评分量表(HADS),并调查患者7个与焦虑(HADS-A)相关问题和7个与抑郁(HADS-D)相关问题,比较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Barthel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总时长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PSQI总分、HADS-A和HADS-D评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中风患者予以“通督调任”针刺法联合“开天门”手法可有效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睡眠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通督调任”针刺法 “开天门” 神经功能 睡眠质量
下载PDF
《畴人传》及其续编“西洋附”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邓亮 张俊峰 冯立昇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6-562,567,共8页
《畴人传》及其续编"西洋附"整理、收录了明清时期所介绍的西方天文学家及数学家的传记.在梳理各编"西洋附"内容的基础上,比较了其中的编撰特点与得失,分析了编撰思想的变化,揭示出受19世纪50年代以来新译著的影响... 《畴人传》及其续编"西洋附"整理、收录了明清时期所介绍的西方天文学家及数学家的传记.在梳理各编"西洋附"内容的基础上,比较了其中的编撰特点与得失,分析了编撰思想的变化,揭示出受19世纪50年代以来新译著的影响,《三编》、《四编》对西方科技的认识态度依然发生了些许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畴人传 西洋附 西学中源 心同理同
下载PDF
二人转的成功对黄梅戏跨文化传播的启示 被引量:4
4
作者 曹爱娥 胡建国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54-58,共5页
在当前的全球文化空间里,大部分的地方戏曲显得日渐冷落。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东北二人转却异常火爆,确实值得人们深思。通过对黄梅戏与二人转的共性比较,分析后者成功实现跨文化传播的关键所在。借鉴二人转的发展与传播经验,针对促... 在当前的全球文化空间里,大部分的地方戏曲显得日渐冷落。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东北二人转却异常火爆,确实值得人们深思。通过对黄梅戏与二人转的共性比较,分析后者成功实现跨文化传播的关键所在。借鉴二人转的发展与传播经验,针对促进黄梅戏的跨文化传播可采取合理的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模式;实现人才的规模化,并在此基础上催生领军人才;把握创新与继承的完美结合;加强与现代文化传媒的融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转 黄梅戏 跨文化传播
下载PDF
二人转的野性空间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红箫 王丹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0-13,49,共5页
东北人心中的二人转绝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技艺杂耍,绝不仅仅是无意味的笑,它是东北民众自然而然的人生体验表达,它是苦寒东北人的“开心钥匙”。民间艺人与民间观众在二人转观演时空里无拘无束地大胆创造,尽情释放着自己的情感。它是博大... 东北人心中的二人转绝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技艺杂耍,绝不仅仅是无意味的笑,它是东北民众自然而然的人生体验表达,它是苦寒东北人的“开心钥匙”。民间艺人与民间观众在二人转观演时空里无拘无束地大胆创造,尽情释放着自己的情感。它是博大的,自由的,野性的。在这个“市场时代”里,二人转发生了种种变异,面对二人转的当代存在状况,追述其厚实的文化艺术传统,我们发现二人转这种“间性”艺术品格源于二人转“二”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转 “二”的形态 “间性”艺术 野性空间 传统与变异
下载PDF
二人转:狂欢之后——对东北二人转的阐释和反思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家君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75-77,共3页
近三四年来,东北二人转走出东北,火爆全国。其巨大的魔力,不仅摄服俗文化的普通受众,也对文化精英甚至专家产生审美效应。本文试用狂欢理论和接受美学对其阐释,用游戏理论和高峰体验等理论进行反思。
关键词 二人转 狂欢理论 接受美学 反思
下载PDF
再论《任氏传》——兼评沈既济以雌狐“自喻”臆说 被引量:4
7
作者 卞孝萱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08-213,共6页
本文比较了小说中之狐与《任氏传》中之狐,又比较了史书中之狐与《任氏传》中之狐,认为沈既济塑造了一个"遇暴不失节,徇人以至死"的雌狐形象,以讽刺当时官场上刘晏背叛元载,论证了沈既济以任氏"自喻"说不能成立。
关键词 《任氏传》 沈既济 雌狐
下载PDF
二人转中悍妇形象及其地域文化传承 被引量:1
8
作者 卢晓侠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99-105,共7页
彪悍是二人转中女性形象的基本特征,表现为造型上的热辣、土俗和性格上的粗犷、豪迈。在艺术处理上,女演员跳进戏内,会将自身角色化,但跳出戏外则凸显东北化的女性形象,甚至通过"出相"强化这一特征。二人转中的悍妇形象植根... 彪悍是二人转中女性形象的基本特征,表现为造型上的热辣、土俗和性格上的粗犷、豪迈。在艺术处理上,女演员跳进戏内,会将自身角色化,但跳出戏外则凸显东北化的女性形象,甚至通过"出相"强化这一特征。二人转中的悍妇形象植根于东北特定的文化习俗,是东北女性在较少清规戒律的文化氛围中近乎狂欢化生活状态的舞台呈现。究其根本,二人转中的悍妇形象是自然环境恶劣、历史上偏于一隅从而相对缺乏"教化"的狂欢文化所滋养,也是对东北地域文化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转 悍妇形象 地域文化 传承
下载PDF
二人转所反映的东北地区民间饮食习俗 被引量:1
9
作者 许秋华 《美食研究》 2014年第4期9-14,共6页
二人转中所反映的东北地区民间饮食习俗不仅多姿多彩,而且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历史特征。米、面结合的主食,朴实粗犷、原汁原味的肴馔,别具特色的小吃,彰显东北地域性格的酒饮,这种多元而独特的饮食风格在二人转中得... 二人转中所反映的东北地区民间饮食习俗不仅多姿多彩,而且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历史特征。米、面结合的主食,朴实粗犷、原汁原味的肴馔,别具特色的小吃,彰显东北地域性格的酒饮,这种多元而独特的饮食风格在二人转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作为东北地区原生态艺术代表的二人转,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东北地区的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转 东北 饮食 民俗
下载PDF
东北二人转的历史渊源及演艺风格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丽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48-52,共5页
二人转起源并流行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其表演形式是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喜剧效应是其演艺风格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地域风格浓烈是它的另一大特色,还具有即兴表演特色和突出的丑角艺术。其发展趋势应该是保持其"俗"的本... 二人转起源并流行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其表演形式是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喜剧效应是其演艺风格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地域风格浓烈是它的另一大特色,还具有即兴表演特色和突出的丑角艺术。其发展趋势应该是保持其"俗"的本质的同时,还要做到"雅俗共赏,丑中见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二人转 起源 唱腔 曲牌子 演艺风格 审美取向 创新
下载PDF
阮籍思想的变迁 被引量:1
11
作者 顾农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6,共6页
阮籍一生分为三个时期:三十岁以前为早期,思想完全是儒家,代表作为《乐论》、《通易论》;三十岁到四十岁为中期,他在纷乱的政局中受到种种刺激,由儒入道,回避出仕,转向隐逸,代表作为《答伏义书》、《达庄论》和《咏怀诗》;四十岁以后为... 阮籍一生分为三个时期:三十岁以前为早期,思想完全是儒家,代表作为《乐论》、《通易论》;三十岁到四十岁为中期,他在纷乱的政局中受到种种刺激,由儒入道,回避出仕,转向隐逸,代表作为《答伏义书》、《达庄论》和《咏怀诗》;四十岁以后为晚期,他出任要职,支持司马氏,思想上杂取儒、道二家之精华,代表作为《大人先生传》,此文表明阮籍既追求精神绝对自由,又欲建立事功,以极高明而道中庸为人生哲学的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儒家 道家 《大人先生传》
下载PDF
“契约”视阈下二人转《大西厢》的叙事策略
12
作者 赫亚红 刘赫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68-73,共6页
从唐代《莺莺传》到抒情诗剧《西厢记》,再到二人转《大西厢》,张生与崔莺莺之间的"契约"叙事模式在发生不同的变化。相较而言,从叙事的角色、功能以及母题来看,二人转《大西厢》情节精简,冲突单一,崔莺莺人物性格大胆主动,... 从唐代《莺莺传》到抒情诗剧《西厢记》,再到二人转《大西厢》,张生与崔莺莺之间的"契约"叙事模式在发生不同的变化。相较而言,从叙事的角色、功能以及母题来看,二人转《大西厢》情节精简,冲突单一,崔莺莺人物性格大胆主动,热烈奔放。这一变化反映了东北观众特有的审美期待以及接受心理,唤醒了观众群体的创世神话原型意象体验,激起了观众内心中具有狂欢性质的沉醉和迷狂,实现了观众内在深层的情感诉求和精神满足,由此形成了二人转《大西厢》区别于其他"西厢"故事的土野本质和艺术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转《大西厢》 “契约”叙事 接受美学
下载PDF
《任氏传》的情爱叙事与空间艺术
13
作者 刘保庆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46-49,105,共5页
作为人狐之恋的典范之作,唐传奇《任氏传》不仅故事吸引人,而且具有较高的空间叙事艺术。小说对空间的处理体现在长安城呈现、游逛的街市及院落房屋三个层面。随着城市的发展,游逛尤其是呈现男女情爱想象的游逛现象成为城市叙事、俗文... 作为人狐之恋的典范之作,唐传奇《任氏传》不仅故事吸引人,而且具有较高的空间叙事艺术。小说对空间的处理体现在长安城呈现、游逛的街市及院落房屋三个层面。随着城市的发展,游逛尤其是呈现男女情爱想象的游逛现象成为城市叙事、俗文化的重要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氏传》 长安城 游逛 空间叙事
下载PDF
庶民文化的现代转型——以东北二人转和台湾歌仔戏为例的讨论
14
作者 李立平 《文化艺术研究》 2011年第4期158-165,共8页
东北二人转和台湾歌仔戏是分别诞生在东北大地和台湾本岛的地方曲艺和戏曲剧种。它们都有着顽强的草根性和抗争性,都是在庶民文化与精英文化、本土化与殖民化抗争的夹缝中求得生存,并在坚守各自本质特征的同时谋求现代转型得以发展和壮... 东北二人转和台湾歌仔戏是分别诞生在东北大地和台湾本岛的地方曲艺和戏曲剧种。它们都有着顽强的草根性和抗争性,都是在庶民文化与精英文化、本土化与殖民化抗争的夹缝中求得生存,并在坚守各自本质特征的同时谋求现代转型得以发展和壮大。它们的发展与衍变既是戏剧史,也是社会史和抗争史。它们堪称中国庶民文化现代转型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二人转 台湾歌仔戏 庶民文化 转型
下载PDF
《左传》“圣人有明德者”本有“之后”二字考辩——兼论《左传》《史记》《孔子家语》所载“南宫敬叔学礼”之得失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懋学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77-83,共7页
《左传》:“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圣人”下原有“之后”二字,今本“之后”被误置于“必有达人”前,因“之”“其”同义,进而演变成“其后”。此句出现讹乱,大约在南朝裴骃为《史记》作集解后,唐孔颖达为《左传》作... 《左传》:“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圣人”下原有“之后”二字,今本“之后”被误置于“必有达人”前,因“之”“其”同义,进而演变成“其后”。此句出现讹乱,大约在南朝裴骃为《史记》作集解后,唐孔颖达为《左传》作疏前。王引之诸儒怀疑杜预注,强辩“圣人”指弗父何、正考父,失之未考。将《左传》《史记》《孔子家语》作比发现,《孔子家语》所载“南宫敬叔学礼”事更近史实,《左传》记载稍显简略且有错讹,《史记》对以上二书皆有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圣人 圣人之后 南宫敬叔学礼
下载PDF
北宋能臣任颛事迹考略
16
作者 徐战伟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25-29,共5页
依据《任颛墓志》,并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可知,任顓从天圣五年(1027)任金乡县主簿到嘉祐四年(1059)以太子宾客致仕,是活跃于北宋仁宗时期的能臣。在30余年的仕宦生涯里,任顓或任职京城,或仕历地方,均表现出色,成为经由荐举入仕终成能臣的... 依据《任颛墓志》,并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可知,任顓从天圣五年(1027)任金乡县主簿到嘉祐四年(1059)以太子宾客致仕,是活跃于北宋仁宗时期的能臣。在30余年的仕宦生涯里,任顓或任职京城,或仕历地方,均表现出色,成为经由荐举入仕终成能臣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任颛 任颛墓志
下载PDF
总论杨守敬《穀梁》校勘学的历史贡献与不足
17
作者 张剑 《图书情报研究》 2020年第4期122-126,共5页
[目的/意义]杨守敬《余仁仲万卷堂穀梁传考异》(简称《考异》),是《穀梁》校勘学史上重要的文献之一,然尚缺乏关注,本文旨在考察其价值与不足。[方法/过程]将《考异》与阮元《十三经注疏挍勘记》进行比较。[结果/结论]指出《考异》引据... [目的/意义]杨守敬《余仁仲万卷堂穀梁传考异》(简称《考异》),是《穀梁》校勘学史上重要的文献之一,然尚缺乏关注,本文旨在考察其价值与不足。[方法/过程]将《考异》与阮元《十三经注疏挍勘记》进行比较。[结果/结论]指出《考异》引据善本,若干案语可以纠正《穀梁》诸本中的若干错讹,进而提高整理本的质量。但《考异》存在三点不足:其一,偶有刊误;其二,未说明相关引据版本的准确信息;其三;对引据版本存在错误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守敬 《余仁仲万卷堂穀梁传考异》 校勘价值 十行本 不足
下载PDF
晚清学人对伽利略的科学史书写
18
作者 曾点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3-78,共6页
伽利略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为普罗大众所熟知。在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的文字中,他零星地出场过,但随即销声匿迹。直到19世纪后期,基于晚清学人对他的科学史叙事,他才真正被中国的知识阶层所接受。同时,通过书写科学史中的伽利略,他... 伽利略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为普罗大众所熟知。在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的文字中,他零星地出场过,但随即销声匿迹。直到19世纪后期,基于晚清学人对他的科学史叙事,他才真正被中国的知识阶层所接受。同时,通过书写科学史中的伽利略,他身上附着的科学知识被介绍到了中国,并得以传播,构成了近代中国引进西方科学的一种独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利略 科学史 《畴人传四编》 西学东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