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频超声治疗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风云 李延辉 +2 位作者 杨霞峰 孙义华 冯春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704-2706,2721,共4页
目的观察低频超声治疗颈动脉斑块以及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37例,并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 目的观察低频超声治疗颈动脉斑块以及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37例,并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低频超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直径、形态、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直径、斑块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MT、斑块直径、斑块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MT、斑块直径、斑块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中度狭窄率和重度狭窄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TC、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低频超声可以有效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及颈动脉狭窄,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治疗开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疗法 颈部动脉斑块 颈动脉狭窄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患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樊小兵 徐格林 +3 位作者 殷勤 张仁良 朱武生 刘新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87-389,393,共4页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一部分,在颈动脉狭窄人群中早期发现RAS患者,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文中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合并...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一部分,在颈动脉狭窄人群中早期发现RAS患者,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文中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合并肾动脉狭窄(RAS)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入选的126例经脑血管造影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时行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分析颈动脉狭窄和RAS及其程度之间的关系,并对临床指标和RAS之间的关系行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中,RAS的发生率为21.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颈动脉狭窄人群中冠心病和周围血管病对RAS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OR值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6.34(2.20~18.26)和3.67(1.29~10.46)。结论:对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冠心病和周围血管病可能是RAS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肾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周围血管病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近远期疗效 被引量:3
3
作者 郭大乔 王玉琦 +3 位作者 符伟国 叶建荣 陈福真 陈斌 《中国临床医学》 2001年第4期357-358,361,共3页
目的 :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近远期疗效。方法 :1993年 5月~ 2 0 0 0年 6月 ,共 2 0例接受2 1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男性 19例 ,女性 1例 ,年龄 47~ 76岁 ,平均 6 4± 9岁。其中缺血性中风患者 7例 ,一过... 目的 :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近远期疗效。方法 :1993年 5月~ 2 0 0 0年 6月 ,共 2 0例接受2 1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男性 19例 ,女性 1例 ,年龄 47~ 76岁 ,平均 6 4± 9岁。其中缺血性中风患者 7例 ,一过性脑缺血者11例 ,无神经症状者 2例。所有患者均行术前颈动脉Duplex超声检查 ,19例同时行DSA检查 ,18例行MRA检查。狭窄度测定方法同NASCET。 2 1侧手术的颈内动脉中 ,19侧狭窄≥ 70 % ,2侧狭窄 6 0 %~ 6 9%伴斑块溃疡。采取颈丛麻醉 ,术中选择性地应用转流管和补片缝合。术后定期行超声检查和随访。结果 :术后 30d内无死亡和中风。围手术期有 1例TIA和 2例术后颅神经损伤。 2 0例随访 1~ 6 3个月 ,平均 31± 2 0个月。术后 2年生存率和中风发生率为 92 .3 %和 0 ,5年生存率和中风发生率为 79.1%和 12 .5 %。 2例随访超声检查发现手术侧颈内动脉 5 0 %~ 6 0 %的再狭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围手术期 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 术式 疗效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肾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若青 杨春燕 王紫韫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17期2583-2585,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与冠脉、肾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129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行肾动脉造影及颈动脉超声,记录临床资料和造影结果,进行颈动脉硬化评分。结果 129例患者中,冠心病者81例,占62.8%;肾动脉狭窄患者68例,占52.7%。颈动... 目的探讨颈动脉与冠脉、肾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129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行肾动脉造影及颈动脉超声,记录临床资料和造影结果,进行颈动脉硬化评分。结果 129例患者中,冠心病者81例,占62.8%;肾动脉狭窄患者68例,占52.7%。颈动脉硬化越重,冠脉病变支数越多,肾动脉狭窄发病率越高,狭窄程度越重(P<0.05);冠脉狭窄程度与年龄、高血压、高血脂、GLU、颈动脉硬化评分及肾动脉狭窄正相关(P<0.05),与HDL负相关(P<0.05);肾动脉狭窄程度与年龄、高血压、高血脂、吸烟、CR、颈动脉硬化评分及冠脉狭窄程度正相关(P<0.05),与HDL负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硬化指数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颈动脉与冠脉、肾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颈动脉硬化评分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造影术 颈动脉超声 肾动脉狭窄
下载PDF
同期联合支架术治疗并存颈动脉和肾动脉狭窄的近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新文 蒋雄京 +4 位作者 董徽 刘如 王建安 任爱华 王伯忠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863-865,共3页
目的 探讨同期联合支架术治疗并存颈动脉和肾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期联合支架术治疗的30例并存肾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狭窄患者.纳入标准为外周动脉造影示肾动脉管腔内径减少≥70%且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管腔内径减少≥... 目的 探讨同期联合支架术治疗并存颈动脉和肾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期联合支架术治疗的30例并存肾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狭窄患者.纳入标准为外周动脉造影示肾动脉管腔内径减少≥70%且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管腔内径减少≥70%.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降压药物种类、肾功能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3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收缩压由术前(135.93±23.02) mmHg降至(123.07±12.62)mmHg(术后3d平均收缩压)(P<0.05),舒张压由术前(76.13±8.75)mmHg降至(70.87±6.42)mmHg(术后3d平均舒张压)(P<0.05).2例冠心病患者术后心绞痛再发,经处理后缓解.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收缩压降至(122.33±7.39) mmHg,舒张压降至(70.87±8.62)mmHg(P<0.05);服用降压药物种类由术前(2.93±1.87)种减少为(2.40±2.13)种(P<0.05).高血压获益率为100.0%,肾功能获益率为76.6 %.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7个月心绞痛再发和短暂脑缺血发作,予处理后缓解.结论 同期联合支架术治疗并存肾动脉和颈动脉狭窄近中期疗效安全、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 同期 结果
下载PDF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生存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庄稼 倪宁 +2 位作者 蒋蓓 李利利 黄若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9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根据血管影像学结果,25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3组,重度狭窄组32例,中度狭窄组38例以及轻度或无狭窄组182例,观察发病3个月内NIHSS评分及BI评分变化、有...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根据血管影像学结果,25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3组,重度狭窄组32例,中度狭窄组38例以及轻度或无狭窄组182例,观察发病3个月内NIHSS评分及BI评分变化、有无卒中复发、癫痫样发作、死亡。结果与中度狭窄组比较,重度狭窄组患者神经功能恶化(OR=2.058,95%CI0.771-6.011,P=0.000)、生活受限更严重(OR=2.405,95%CI1.011-5.618,P=0.000),死亡风险升高(OR=2.587,95%CI 0.483-14.017,P=0.000);与轻度或无狭窄组比较,重度狭窄组神经功能进一步恶化(OR=10.389,95%CI4.438~24.317,P=0.000),生活受限更重(OR=3.211,95%CI 1.691~6.134,P=0.000),死亡风险更高(OR=4.182,95%CI1.363-12.805,P=0.000)。结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生存状况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导致神经功能恶化、生活严重受限、死亡风险升高,应采取早期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短期预后 生存状况
下载PDF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不同治疗方式后的临床结局 被引量:3
7
作者 钟涛 刘东涛 +2 位作者 马向科 王剑锋 贾伟华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8期790-794,共5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stenosis,ACAS)患者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后的临床结局。方法收集北大医疗淄博医院及北京朝阳医院2015年11月-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102例ACAS患者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或药物治疗...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stenosis,ACAS)患者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后的临床结局。方法收集北大医疗淄博医院及北京朝阳医院2015年11月-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102例ACAS患者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或药物治疗的资料,分析介入治疗和单独药物治疗的临床结局及安全性。结果 102例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中,70例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治疗+标准药物治疗,32例拒行支架成形术或内膜剥脱术的患者给予标准药物治疗。随访1年,治疗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1.4%(1例),对照组12.5%(4例),两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4,P=0.016)。治疗组中合并易损斑块患者41例,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2.4%(1例);对照组中合并易损斑块患者17例,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17.6%(3例)。治疗组合并易损斑块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合并易损斑块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P=0.037)。而本次研究中仅有2例术中出现心绞痛发作,经及时处理得到改善,无死亡或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病例。结论对于ACAS患者和ACAS伴易损斑块患者,颈动脉支架治疗均优于单独标准药物治疗,且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支架治疗 标准药物治疗 临床结局
下载PDF
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利勇 王继跃 +3 位作者 杜立新 刘玉光 吕明 张士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44-147,共4页
目的观察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eCEA)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狭窄率≥50%的有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23例,采用eCEA术式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其中4例颈内动脉合并颈总动脉狭窄患者采用内膜切除器,行e... 目的观察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eCEA)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狭窄率≥50%的有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23例,采用eCEA术式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其中4例颈内动脉合并颈总动脉狭窄患者采用内膜切除器,行eCEA+逆行性颈总动脉内膜切除术。所有患者均获得6个月临床及颈动脉超声、CT血管成像随访。结果23例患者斑块均被成功切除,术中无严重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出现明显气管移位,7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均在术后3个月内恢复。4例患者术后72h内有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头部CT检查无梗死灶出现,经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后恢复正常。无严重脑水肿、脑出血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13例因TIA发作入院的患者未再出现症状,其他原有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复查颈动脉超声和CT血管成像,显示无一例患者出现颈动脉再次狭窄。结论eCEA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安全、有效,短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狭窄 临床结果
下载PDF
是否留置术区引流管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围手术期安全性的影响
9
作者 张顺 杨希孟 +2 位作者 陆军 王海峰 张东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是否留置引流管对围手术期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2月至2024年2月行CEA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留置术区引流管将其分为无引流组及引流组。应用t检验及χ^(2)检...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是否留置引流管对围手术期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2月至2024年2月行CEA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留置术区引流管将其分为无引流组及引流组。应用t检验及χ^(2)检验比较2组之间手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血肿发生率、需手术干预血肿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以及切口感染、急性心肌梗死、手术相关脑梗死、颅神经损伤、手术相关脑出血等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无引流组患者66例,行CEA手术73次;引流组患者66例,行CEA手术68次。无引流组与引流组术后血肿发生率、需手术干预血肿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以及其他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引流组病例术后出院时间较引流组患者缩短[(4.48±2.49)d vs(5.67±3.4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72,P=0.025)。结论无引流CEA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与留置引流管CEA手术无显著差异,同时术后不留置引流管可以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狭窄 引流管 围手术期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非急性期有症状颈内动脉闭塞的血管内再通治疗:单中心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超 施璇 +6 位作者 霍淑娴 殷勤 黄显军 韩云飞 樊小兵 刘新峰 叶瑞东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3期174-180,共7页
目的探讨非急性期有症状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成功再通的影响因素、围操作期并发症以及远期转归。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南京卒中登记系统中接受血管内治疗的非急性期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定义... 目的探讨非急性期有症状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成功再通的影响因素、围操作期并发症以及远期转归。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南京卒中登记系统中接受血管内治疗的非急性期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定义为血管成功再通、围操作期并发症(有症状栓塞和有症状颅内出血)、神经功能改善以及同侧缺血事件复发。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管成功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血管内治疗结果与神经功能改善以及同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结果纳入296例患者,其中190例(64.2%)血管成功再通。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症状为缺血性卒中[优势比(odds ratio,OR)3.35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99~8.038;P=0.007]、最近一次症状发作至血管内治疗时间在1~30 d内(OR 2.327,95%CI 1.271~4.261;P=0.006)、近段锥型残腔(OR 2.853,95%CI 1.242~6.552;P=0.013)以及局灶性闭塞(C1~C2:OR 3.255,95%CI 1.296~8.027,P=0.012;C6/C7:OR 5.079,95%CI 1.334~19.334;P=0.017)为血管成功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血管成功再通并未增高术后7 d内有症状颅内出血风险(3.2%对0.9%;P=0.428)。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8个月。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混杂因素后,成功再通与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显著相关(风险比1.608,95%CI 1.091~2.371;P=0.017),且可显著降低远期缺血事件复发风险(风险比0.351,95%CI0.162~0.773;P=0.010)。结论在非急性期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中,成功血管内再通能在不增高有症状颅内出血风险的情况下有效降低远期缺血事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内动脉 血管内手术 卒中 脑缺血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肾动脉狭窄患病率的调查 被引量:66
11
作者 王芳 王梅 王海燕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肾动脉狭窄(ARAS)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02年10月-2003年11月,以存在冠心病、脑血管病和(或)下肢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患者作为动脉粥样硬化人群的选择标准,对这些患者行肾动脉造影,同时对比分析ARAS...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肾动脉狭窄(ARAS)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02年10月-2003年11月,以存在冠心病、脑血管病和(或)下肢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患者作为动脉粥样硬化人群的选择标准,对这些患者行肾动脉造影,同时对比分析ARAS患者与无ARAS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21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中,24.3%存在ARAS。冠心病、脑血管病、下肢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中,ARAS的检出率分别为27.9%、30.0%和40.0%。ARAS的患病率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66.0%的ARAS患者没有典型的症状,为造影过程中的"意外诊断"。同无ARAS的患者相比,这些患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比例较高(71.4%比35.9%,P<0.01)。结论ARAS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人群中的患病率为24.3%。ARAS在下肢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人群中检出率最高,应加强在动脉粥样硬化人群中,特别是周围血管病伴颈动脉狭窄的人群中对ARAS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 患病率 人群 血栓栓塞性疾病 下肢血管 肾动脉狭窄 结论 选择标准 过程
原文传递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疗效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郭大乔 王玉琦 +3 位作者 符伟国 叶建荣 陈福真 陈斌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14-516,共3页
目的 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近远期疗效。 方法  2 0例患者接受 2 1例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其中缺血性卒中者 7例 ,短暂性脑缺血者 11例 ,无神经系统症状者 2例。所有患者均行术前颈动脉Duplex超声检查 ,1... 目的 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近远期疗效。 方法  2 0例患者接受 2 1例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其中缺血性卒中者 7例 ,短暂性脑缺血者 11例 ,无神经系统症状者 2例。所有患者均行术前颈动脉Duplex超声检查 ,19例同时行DSA检查 ,18例行MRA检查。2 1侧手术的颈内动脉中 ,19侧狭窄≥ 70 % ,2侧狭窄 6 0 %~ 6 9%伴斑块溃疡。手术均采取颈丛麻醉 ,术中选择性地应用转流管和补片缝合。术后定期行超声检查和随访。 结果 术后 30d内无死亡和卒中。围手术期有 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 2例术后颅神经损伤。 2 0例患者随访 1~ 6 3个月 ,平均 (31± 2 0 )个月。术后 2年生存率和卒中发生率分别为 92 3%和 0 ,5年生存率和卒中发生率分别为79 1%和 12 5 %。 2例随访中超声检查发现手术侧颈内动脉 5 0 %~ 6 0 %的再狭窄。 结论 本组病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颅外颈内动脉狭窄 术式 疗效
原文传递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主动脉瓣钙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叶 毛亮 +2 位作者 张景旭 李建华 晏沐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20期3858-3861,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瓣膜钙化(aortic valve calcification,AVC)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ARAS)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62例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合并肾动脉造影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瓣膜钙化(aortic valve calcification,AVC)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ARAS)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62例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合并肾动脉造影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和主动脉瓣钙化的情况,根据患者是否患有ARAS进行分组,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吸烟、病史、血脂水平、CIMT、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和AVC发生率,计算颈动脉粥样硬化和AVC对ARAS的预测价值。结果:ARAS组高血压病史患者的构成比、胆固醇水平、CIMT、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AVC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ARAS的灵敏度较高,特异度偏低;AVC的灵敏度低,而特异度高;二者联合特异度明显增高。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AVC对ARAS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用于排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主动脉瓣膜钙化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原文传递
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分级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贾伟华 周立春 周意明 《中国综合临床》 2010年第5期513-515,共3页
目的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研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开放途径和程度,并观察其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经全脑DSA检查证实存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99%)患者49例,评价其侧支循环开放的途径和程度。观察12个月... 目的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研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开放途径和程度,并观察其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经全脑DSA检查证实存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99%)患者49例,评价其侧支循环开放的途径和程度。观察12个月后新发脑梗死、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或脑出血的发病情况。结果①49例患者,无侧支循环开放9例(18.4%,9/49),初级侧支循环开放39例(79.6%,39/49),次级侧支循环开放25例(51.0%,25/49)。开放途径与临床结局无明显相关。②49例患者侧支开放程度0级9例(18.4%,9/49),并发症发生率44.44%(4/9),1、2级15例(30.6%,15/49),并发症发生率50.66%(8/15),3、4级25例(51.O%,25/49),并发症发生率24.00%(6/25),3、4级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显著高于0级和1、2级患者(Х^2值分别为4.856、3.242,P均〈0.05)。结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时,侧支循环代偿途径与临床结局无明显相关,侧支循环程度与临床结局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重度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侧支循环 临床结局
原文传递
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华坤 张磊 +1 位作者 刘朝来 初建峰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5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行87例次CAS的临床资料。结果 87例患者的手术成功率100%。术中51例出现血压下降、心动过缓,3例出现栓子脱落导... 目的探讨颈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行87例次CAS的临床资料。结果 87例患者的手术成功率100%。术中51例出现血压下降、心动过缓,3例出现栓子脱落导致动脉到动脉栓塞,1例出现部分性癫痫发作,1例留下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1.1%,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4%;术后对87例患者进行6个月至2年随访,1例出现有症状性再狭窄,6例出现无症状性再狭窄,1例出现再发卒中,再狭窄发生率为8.1%,卒中再发率为1.1%。结论 CAS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有效且相对安全的方法,但应重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并发症 疗效
原文传递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近、远期疗效
16
作者 郭大乔 王玉琦 +3 位作者 符伟国 叶建荣 陈福真 陈斌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05-408,共4页
目的 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近、远期疗效。方法  1993年 5月至 2 0 0 0年 6月 ,共 2 0例患者在中山医院接受 2 1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男性 19例 ,女性 1例 ,年龄 4 7- 76岁 ,平均 6 4± 9岁。其中缺血性... 目的 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近、远期疗效。方法  1993年 5月至 2 0 0 0年 6月 ,共 2 0例患者在中山医院接受 2 1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男性 19例 ,女性 1例 ,年龄 4 7- 76岁 ,平均 6 4± 9岁。其中缺血性中风患者 7例 ,一过性脑缺血者 11例 ,无神经症状者 2例。所有患者均行术前颈动脉Duplex超声检查 ,19例同时行DSA检查 ,18例行MRA检查。狭窄度测定方法同NASCET。 2 1侧手术的颈内动脉中 ,19侧狭窄≥ 70 % ,2侧狭窄 6 0 % - 6 9%伴斑块溃疡。手术均采取颈丛麻醉 ,术中选择性地应用转流管和补片缝合。术后定期行超声检查和随访。结果 术后 30天内无死亡和中风。围手术期有 1例TIA和 2例术后颅神经损伤。 2 0例患者随访 1- 6 3月 ,平均31± 2 0月。术后 2年生存率和中风发生率为 92 3%和 0 % ,5年生存率和中风发生率为 79 1%和 12 5 %。 2例随访中超声检查发现手术侧颈内动脉 5 0 % - 6 0 %的再狭窄。结论 本组病例中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取得了满意的围手术期结果和预防中风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内动脉 血管狭窄
原文传递
颈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联合手术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玉坤 赵阳 +6 位作者 金蔚涛 叶迅 陈晓霖 张文超 曾春 赵元立 王嵘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9期3077-3080,共4页
目的分析心脑联合手术在颈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应用,论证该技术有利于降低上述疾病围手术期心脑血管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心脑联合诊疗团队于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为37例符合入组条件的... 目的分析心脑联合手术在颈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应用,论证该技术有利于降低上述疾病围手术期心脑血管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心脑联合诊疗团队于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为37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行心脑联合诊断治疗,经过心脑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12例确诊为颈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病变,对其行心脑联合手术,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组内颈动脉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心脑联合DSA确诊率59.5%(22/37),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率、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率均为77.3%(17/22)。其中,颈动脉重度狭窄并冠状动脉病变率54.5%(12/22),同期行介入或外科干预率83.3%(10/12)。统计其围手术期的心脑血管主要不良事件,9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良好,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患者术后出现脑缺血卒中事件,2例自行要求保守治疗患者原发症状未及改善。结论心脑联合手术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同冠状动脉病变呈正相关,不仅可以同时精确评估颈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而且能够快速地完成诊断治疗工作,缩短诊断治疗时间,降低围手术期心脑血管主要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病变 联合手术 心脑血管主要不良事件
原文传递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徐建国 陆小军 +3 位作者 黄亚波 李波 刘一之 陈罡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12-1116,共5页
目的比较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单纯颈内动脉狭窄的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8例于神经外科接受CEA... 目的比较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单纯颈内动脉狭窄的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8例于神经外科接受CEA(CEA组),58例于介入科接受CAS(CA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长、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长、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病变侧别、有无临床症状、术前合并症、术前颈内动脉狭窄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长、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3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21个月。CEA组的术后住院时长短于CAS组[分别为(6.5±2.3)d和(8.3±1.4)d,P<0.01],且住院费用低于CAS组[分别为(5.7±1.0)万元和(10.3±1.8)万元,P<0.01]。结论对于单纯颈内动脉狭窄患者,CEA和CAS两种术式均安全、有效;考虑到住院时间和经济因素,CEA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18
19
作者 时宏娟 张晓俊 +3 位作者 陈菲 冯尧 王炎强 肖成华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3期97-102,共6页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颈内动脉(ICA)颅外段狭窄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ICA颅外段狭窄所致TIA患者86例...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颈内动脉(ICA)颅外段狭窄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ICA颅外段狭窄所致TIA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普罗布考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肝肾功能指标、血脂指标、炎性因子、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及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缺血性卒中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易损斑块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hs-CRP、LP-PLA2、ox-LDL、MMP-9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易损斑块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ICA颅外段狭窄所致TIA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其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指标,减轻炎性反应,抑制颈动脉IMT增厚,有利于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卒中 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 普罗布考 阿托伐他汀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卒中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乔凌亚 边际 +2 位作者 贾强 王世波 徐小林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年第10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科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间行CAS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科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间行CAS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1),氯吡格雷(75 mg·d^-1)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1)治疗。比较2组术前、术后1、3、5和7 d的Scr、BUN、Ccr、β2-MG、ALB、hs-CRP指标变化,对比剂肾病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前Scr、BUN、Ccr、β2-MG、ALB、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3、5和7 d的Scr、BUN、β2-MG、ALB、hs-CRP高于术前,Ccr低于术前(P <0.05);观察组术后1、3、5和7 d的Scr、BUN高于术前(P <0.05),术后1、3、5和7 d Ccr、β2-MG、ALB、hs-CRP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5和7 d Scr、BUN、β2-MG、ALB、hs-CRP低于对照组,Ccr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18.75%)(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减轻脑卒中患者CAS术后对比剂对肾功能的损伤,对对比剂肾病的预防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肾功能 对比剂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