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影像技术联合对肾集合管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1
作者 陈怡 徐开蔚 +7 位作者 齐银萍 沈雯琪 倪佳婧 吴若语 徐榴 左长京 俞文英 汪建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755-1760,共6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MRI、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对肾集合管癌(CDC)诊断的价值,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DC患者15例,术前均行多期增强CT扫描,其中3例行MRI增强扫描,3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MRI、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对肾集合管癌(CDC)诊断的价值,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DC患者15例,术前均行多期增强CT扫描,其中3例行MRI增强扫描,3例行^(18)F-FDG PET/CT扫描。通过影像与病理对照,并复习文献,总结多模态影像检查对CDC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灶位于左肾8例,右肾6例,1例左肾CDC并发右肾透明细胞癌,其中12例呈实性,3例囊实性。CT表现:5例主要累及肾髓质区域,肾脏轮廓改变不明显,4例向肾包膜外隆起或侵犯肾筋膜囊,4例侵犯肾盂,2例肾盂、实质及肾筋膜囊广泛受累。9例可见肾门和/或后腹膜淋巴结肿大,4例可见肾静脉癌栓。增强CT显示病灶均呈轻-中度渐进性强化,5例增强图像出现“犬牙交错”征象。MRI表现:3例病灶T_(1)WI为等或稍高信号,T_(2)WI为稍低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明显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平均为0.975×10^(-3)mm^(2)/s。PET/CT表现:肿瘤实质^(18)F-FDG高摄取,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平均为7.41。病理检查显示瘤体细胞乳头状、腺腔样排列,间质中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CT对病变部位、大小形态显示良好,动态增强扫描可反映血供特征;MRI对肿瘤纤维成分及囊变坏死的显示清晰,^(18)F-FDG PET/CT对淋巴结及全身转移显示更佳,三者联合应用更有助于全面反映CDC的病理基础及生物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集合管癌 pet/ct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