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novascular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a Rabbit Model of Hydronephrosis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万强 董自强 +6 位作者 周小兵 龙兵 张路生 杨简 周晓光 郑壬平 张杰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4年第4期575-581,共7页
Obstructive nephropathy ultimately leads to end-stage renal failure. Renovascular lesions are involved in various nephropathies, and most renal diseases have an ischemic component that underlies the resulting renal fi... Obstructive nephropathy ultimately leads to end-stage renal failure. Renovascular lesions are involved in various nephropathies, and most renal diseases have an ischemic component that underlies the resulting renal fibrosi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morphological changes occur in the renal vasculature in hydronephrosis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involved. A model of complete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CUUO) was used. Experimental animal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a normal control group(N) and groups of animals at 1st week(O1), 2nd week(O2), 4th week(O4) and 8th week(O8) after CUUO. Blood pressure was measured, renal arterial trees and glomeruli were assessed quantitatively, and renovascular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was performed on all groups. Glomerular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were examin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obstructed groups(O1, O2, O4 and O8).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showed sparse arterial trees in the O8 group, and a tortuous and sometimes ruptured 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was found in the O4 and O8 groups. Furthermore, epithelial media thickness and media/lumen ratio were increased, lumen diameters were decreased, and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media was unaltered in the segmental renal artery, interlobar artery and afferent arterioles, respectively. In conclusion, renal arterial trees and glomeruli were dramatically altered following CUUO and the changes may be partially ascribed to vascular remodeling. Elucidation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renovascular morphological alterations will enable the development of potential therapeutic approaches for hydronephr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nal artery HYDRONEPHROSIS ureteral obstruction vascular cast rabbit
下载PDF
Primary parenchym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kidney:A case report
2
作者 Zhi-Hui Zheng Bo Shao +4 位作者 Chao-Min Xu Ke Wang Jia-Zhu Wen Li-Kang Luo Jia-Cheng Gua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5年第4期34-40,共7页
BACKGROUND Prim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of the renal parenchyma is extremely rare,with only nine cases reported.CASE SUMMARY This study reports a 51-year-old man with primary SCC of the renal parenchyma.The pat... BACKGROUND Prim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of the renal parenchyma is extremely rare,with only nine cases reported.CASE SUMMARY This study reports a 51-year-old man with primary SCC of the renal parenchyma.The patient was admitted with recurrent dull pain and discomfort in the right lumbar region,which had worsened over 2 weeks,accompanied by painful gross hematuria.SCC antigen(SCCA)levels were elevated,and imaging revealed a renal mass with associated calculi.The patient underwent laparoscopic unilateral nephrectomy and lymph node dissection.Postoperative pathology confirmed highly differentiated SCC with necrosis in the right renal parenchyma,with negative renal pelvis and ureter.The pathological stage was Pt3aN1M0.Four months after surgery,the tumor recurred with involvement of the liver,right psoas major muscle,and inferior vena cava.The patient refused chemotherapy and succumbed to the disease 6 months postoperatively due to disease progression.CONCLUSION We report a case of primary SCC of the renal parenchyma,a rare renal malignancy.The clinical symptoms,laboratory tests,and imaging findings are nonspecific,making accurate and timely diagnosis challenging.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for patients with renal calculi accompanied by a renal mass,elevated serum SCCA levels,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howing cystic or cystic-solid masses within the kidney with pseudocapsules and heterogeneous mild enhancement,the possibility of this disease should be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nal tumor renal parenchyma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renal calculi Computed tomography Case report
下载PDF
肾癌侵犯肾盂与肾盂癌侵犯肾实质误诊分析
3
作者 韩兴宝 张馨文 +1 位作者 陈西良 阮同德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8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肾癌侵犯肾盂与肾盂癌侵犯肾实质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22年10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术前误诊为肾癌侵犯肾盂的肾盂癌8例、肾盂癌侵犯肾实质的肾癌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例患者... 目的:探讨肾癌侵犯肾盂与肾盂癌侵犯肾实质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22年10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术前误诊为肾癌侵犯肾盂的肾盂癌8例、肾盂癌侵犯肾实质的肾癌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例患者均为初次就诊我院,误诊为肾癌侵犯肾盂的肾盂癌8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为血尿5例,腰痛和尿路刺激征1例,1例经查体发现左肾肿块;误诊为肾盂癌侵犯肾实质的肾癌患者1例,临床表现为血尿。术前误诊为肾癌侵犯肾盂的肾盂癌患者,术前计算机体层成像尿路造影(CTU)检查均考虑肾癌侵犯肾盂,其中5例血尿患者行尿多靶位荧光原位杂交(M-FISH)检查阴性,遂行肾癌根治术或肾部分切除术;术前误诊为肾盂癌侵犯肾实质的肾癌患者1例,术前CTU检查考虑肾盂癌侵犯肾实质,M-FISH检查阳性,行肾盂癌根治术。误诊时间6~10 d。9例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误诊为肾癌侵犯肾盂的肾盂癌8例行挽救性治疗。9例术后3~5 d均顺利出院;术后随访5年,1例死亡,余患者均未复发。结论:肾癌侵犯肾盂与肾盂癌侵犯肾实质术前易误诊。术前病理学检查或术中及时行快速冷冻病理检查,可减少或避免其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侵犯肾盂 肾盂癌侵犯肾实质 误诊 肾盂癌 肾癌
下载PDF
急性输尿管梗阻时肾脏及肾周间隙的CT表现 被引量:15
4
作者 金保良 何之彦 +1 位作者 陈勤 刘爱群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64-967,共4页
目的 了解输尿管结石所致的急性输尿管梗阻时的肾脏及肾周间隙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对 2 6例经CT及B超扫描显示输尿管结石所致急性输尿管梗阻患者的肾脏、肾周间隙的CT征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2 6例患者均有肾脏及肾周间隙水肿... 目的 了解输尿管结石所致的急性输尿管梗阻时的肾脏及肾周间隙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对 2 6例经CT及B超扫描显示输尿管结石所致急性输尿管梗阻患者的肾脏、肾周间隙的CT征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2 6例患者均有肾脏及肾周间隙水肿性的改变。CT主要表现为 :患侧肾实质增厚、肾盂肾盏扩张、肾被膜增厚 ,部分伴有肾被膜下积液、肾窦水肿、肾周间隙桥隔增厚、肾周间隙内脂肪层斑片状影及肾筋膜增厚。结论 急性输尿管梗阻在急诊CT上有明显表现 ,除输尿管结石征象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输尿管梗阻 肾脏 肾周间隙 CT 输尿管结石 肾实质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组织块接种制作兔肾VX_2瘤模型及传代保存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文 段云友 +3 位作者 吕发勤 赵柏山 张龙方 贾化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7期616-618,共3页
目的 探讨术中组织块包埋和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块接种制作兔肾VX2 瘤模型的方法 ,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剪切法制备兔VX2 瘤组织块悬液 ,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组织块推注法建立 5 8只兔肾VX2 肿瘤模型 ,应用术中组织块包埋... 目的 探讨术中组织块包埋和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块接种制作兔肾VX2 瘤模型的方法 ,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剪切法制备兔VX2 瘤组织块悬液 ,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组织块推注法建立 5 8只兔肾VX2 肿瘤模型 ,应用术中组织块包埋法建立 8只兔肾VX2 肿瘤模型 ,应用自然组织谐波技术观察肿瘤生长 ,并观察浅表淋巴结转移及动物的一般情况 ;3周内自然死亡者立即行尸体解剖 ,未死者种植后 3周处死行尸体解剖 ,获得兔肾VX2 肿瘤标本 ,进行HE切片染色。结果 两种方法建立的兔肾VX2 瘤模型组织学表现与传代种兔相同 ;术中包埋组种植成功率 5 0 % ,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种植成功率 96.5 5 % ;术中包埋组腹壁种植率 2 5 % ,超声引导下穿刺组腹壁种植率 5 .17%。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法建立兔肾VX2 肿瘤模型方法简便 ,成功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组织块接种 动物模型 肾VX2瘤 传代保存 剪切法
下载PDF
应用段动脉阻力指数早期评价小儿肾积水手术后疗效 被引量:5
6
作者 时博 李士星 +2 位作者 张尧 鞠浩 冯舒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98-250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段动脉阻力指数(RI)、肾实质厚度(RPT)早期评价小儿肾积水手术疗效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3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单侧肾积水患儿于术前、术后2个月进行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确定肾积水程度,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及手术后9天、2... 目的探讨应用段动脉阻力指数(RI)、肾实质厚度(RPT)早期评价小儿肾积水手术疗效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3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单侧肾积水患儿于术前、术后2个月进行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确定肾积水程度,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及手术后9天、2个月、6个月、1年分别进行彩超检查,测量患侧肾脏RPT、段动脉RI,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2例患儿中,其中14例为中度肾积水(中度肾积水组),18例为重度肾积水(重度肾积水组),术后2个月复查IVU均提示梗阻解除;患侧RPT均明显低于健侧(P均<0.01),且重度肾积水组明显低于中度肾积水组(P<0.01);中、重度肾积水组患侧肾段动脉RI均高于健侧(P均<0.01),重度肾积水组高于中度重度肾积水组(P<0.05);术后9天患侧RPT无明显变化(P均>0.05),中、重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9天患侧肾段动脉RI均较术前减低(P均<0.05),中、重度肾积水组间患侧肾术后段动脉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段动脉RI术后9天较术前减低,间接提示小儿肾积水患侧肾脏梗阻解除,可作为一种早期评价小儿肾积水手术后疗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动脉 阻力指数 肾实质厚度 小儿 肾积水
下载PDF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诊断急性肾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林倩 唐杰 +5 位作者 罗渝昆 李俊来 王月香 林静 梅兴国 赵应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80-1682,共3页
目的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在急性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全麻状态下开腹,对18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肾脏分别实施不同程度锐器及钝器损伤,应用常规超声、实时灰阶超声造影观察肾脏变化,并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实时灰阶超声造... 目的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在急性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全麻状态下开腹,对18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肾脏分别实施不同程度锐器及钝器损伤,应用常规超声、实时灰阶超声造影观察肾脏变化,并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判断肾损伤的准确性及不同损伤程度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常规超声(P<0.05)。结论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能显著提高急性肾损伤的检出率,提高超声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检查 损伤
下载PDF
兔VX2肾癌模型的制作方法改进及超声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姜露莹 张贵祥 +1 位作者 杨亚汝 张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兔肾癌模型的制作方法及超声在肾癌生长中的监测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平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组织块注射法,B组采用手术直视下组织块接种法建立VX2肾癌模型,比较两种方法的成瘤率,种植后隔天一次监测VX2肾癌的超... 目的探讨兔肾癌模型的制作方法及超声在肾癌生长中的监测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平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组织块注射法,B组采用手术直视下组织块接种法建立VX2肾癌模型,比较两种方法的成瘤率,种植后隔天一次监测VX2肾癌的超声声像变化。结果超声引导组和手术组的种植成功率分别为53.3%(8/15)和86.7%(13/15),超声引导组的肾包膜下血肿和肾外种植率均高于术中组;VX2小肾癌的超声声像特征与临床小肾癌接近。结论手术直视下组织块注射法是建立VX2肾癌模型的可靠方法,成功率高。超声是监测兔VX2肾癌生长的简便可靠的影像学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 肾肿瘤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兔肾VX2肿瘤声像图特点及超声造影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田海燕 胡兵 +2 位作者 徐繁华 张步林 邝胜利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分析兔肾VX2肿瘤在二维灰阶超声(2DUS)、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方向性能量多普勒(CCD)及超声造影(CEUS)的表现,探讨CEUS在检测兔肾VX2肿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组织悬浊液注射法建立18只兔肾VX2肿瘤模型,应用2DUS、CDF... 目的分析兔肾VX2肿瘤在二维灰阶超声(2DUS)、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方向性能量多普勒(CCD)及超声造影(CEUS)的表现,探讨CEUS在检测兔肾VX2肿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组织悬浊液注射法建立18只兔肾VX2肿瘤模型,应用2DUS、CDFI和CCD观察肾肿瘤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和血流表现,实时观察肿瘤在CEUS模式下的造影剂灌注。结果肿瘤2DUS以低回声-等回声为主要表现,形态呈圆形或欠规则,CDFI及CCD呈星点状、短棒状或树枝状血流。肿瘤大部分表现为低增强或者环形增强模式。结论常规超声可作为检测VX2兔肾肿瘤的有效手段,用来实时观察肿瘤的生长变化,CEUS能更好地反映了兔肾种植瘤的特征性血供及微血管灌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肾肿瘤 VX2
下载PDF
β-榄香烯对兔VX2肾癌放疗增敏作用中Caspase-3及Bcl-2的表达 被引量:11
10
作者 佘军军 王子明 +2 位作者 车向明 种铁 王亚利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2285-2287,共3页
目的:观察β-榄香烯对兔VX2肾癌的放射增敏作用以及Caspase-3与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兔VX2肾癌模型分为空白组、放疗组、放疗+β-榄香烯10mg/kg经肾动脉灌注(增敏组)3组,B超监测肿瘤体积变化.实验结束后提取瘤体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 目的:观察β-榄香烯对兔VX2肾癌的放射增敏作用以及Caspase-3与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兔VX2肾癌模型分为空白组、放疗组、放疗+β-榄香烯10mg/kg经肾动脉灌注(增敏组)3组,B超监测肿瘤体积变化.实验结束后提取瘤体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法分析Caspase-3及Bcl-2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10mg/kgβ-榄香烯增敏组肿瘤瘤体生长受抑制,生长延缓时间由(20.91.30)d增至(23.02.13)d(P<0.05).透射电镜观察到不同实验组肿瘤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法显示Caspase-3及Bcl-2蛋白在各组呈梯度表达.结论:榄香烯对兔VX2肾癌具有放疗增敏作用.它通过Caspase-3途径促进肿瘤细胞凋亡.Bcl-2蛋白表达参与该凋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VX2肾癌 辐射增敏药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后腹腔镜肾实质切开肿瘤剜除术治疗肾窦部位完全内生型肾肿瘤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保军 王云鹏 +5 位作者 李新涛 史立新 刘启明 王威 蔡伟 张旭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6年第3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沿Brodel线纵向切开肾实质,剜除肾窦部位完全内生型肾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行此类后腹腔镜手术共2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8例,中位年龄50(24~76)岁,体质指数25.8(20.9~2...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沿Brodel线纵向切开肾实质,剜除肾窦部位完全内生型肾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行此类后腹腔镜手术共2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8例,中位年龄50(24~76)岁,体质指数25.8(20.9~29.8)kg/m2,患肾平均GFR为36.2(30~43)ml·min-1·1.73m-2,肿瘤直径2.0(1.2~2.5)cm,术前CT或MRI显示此类肿瘤位于肾窦部位,与集合系统紧贴,完全内生,平均R.E.N.A.L.评分9.4(9~10)分。术中阻断患肾动、静脉后,2次注入冰水混合物200ml,降低肾脏表面温度,沿Brodel线切开肾实质,在肿瘤假包膜外游离并完整剥离肿瘤,分两层缝合创缘。结果:21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94(60~150)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8.4(24~40)min。平均出血量63(20~20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5(5~6)d。术后病理显示无切缘阳性,术后1例患者出现血尿,于术后3d消失。无出血及漏尿等并发症发生。病理诊断16例肾透明细胞癌,4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肾球旁器细胞瘤。术后3个月行肾脏ECT复查,患肾脏平均GFR为31.5(24~38)ml·min-1·1.73m-2,均比术前略有降低。随访4~36个月(中位值20个月),无肿瘤复发及转移发生。结论:后腹腔镜下沿Brodel线切开肾实质,剜除肿瘤治疗肾窦部位完全内生型肾肿瘤安全可行,可以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的肾实质。近期肿瘤控制效果满意,但有待进一步增加例数并观察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窦 内生型肾肿瘤 肾实质切开 肾肿瘤剜除术
下载PDF
人参二醇组皂甙促进受损的培养肾小管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盘强文 冉兵 +2 位作者 冯志强 郭勇 王琼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 :观察人参二醇组皂甙 (PDS)对正常培养和经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家兔血清处理后的小管细胞增殖的影响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用夹闭法致家兔肾缺血 ,并提取缺血血清和对照血清 ,分别与人肾小管细胞共培养 ;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 目的 :观察人参二醇组皂甙 (PDS)对正常培养和经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家兔血清处理后的小管细胞增殖的影响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用夹闭法致家兔肾缺血 ,并提取缺血血清和对照血清 ,分别与人肾小管细胞共培养 ;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测定细胞株吸光度 (A)值以判定其增殖活性 ;苔盼蓝染色计算活细胞率。结果 :1 0 mg/ L的 PDS组 A值 (0 .6 2 76± 0 .0 392 )明显高于对照组 (0 .5 0 75± 0 .0 5 97) ,P<0 .0 5 ;缺血血清组 A值 (0 .1 989± 0 .0 31 3)与活细胞率 (4 6 .0 % )均明显低于其他组 (0 .6 5 94~ 0 .785 0 ,91 .5 %~ 98.9% ) ;PDS加缺血血清组的 A值 (0 .6 5 94± 0 .1 6 78)与对照组 (0 .735 0± 0 .0 81 2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适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二醇组皂甙 急性肾小管缺血 再灌注损伤 家兔 血清 细胞增殖
下载PDF
首诊泌尿道感染患儿影像学检查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瑞芳 曾纪骅 +5 位作者 季志英 吕孝妹 吴哈 李益卫 顾凡磊 赵晓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通过对首次就诊的UTI患儿核素肾皮质显像、肾脏B超等影像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探讨小儿UTI影像学检查的策略.方法研究对象为224例首次就诊的UTI患儿,在1周内进行^99Tc^m-DMSA肾皮质显像及肾脏超声检查评价是否有肾实质感染,一... 目的通过对首次就诊的UTI患儿核素肾皮质显像、肾脏B超等影像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探讨小儿UTI影像学检查的策略.方法研究对象为224例首次就诊的UTI患儿,在1周内进行^99Tc^m-DMSA肾皮质显像及肾脏超声检查评价是否有肾实质感染,一到两周内进行膀胱输尿管显像以评价VUR.结果经DMSA显像证实121例(54%)存在肾实质感染,其中8人伴肾瘢痕形成;103例(46%)DMSA显像正常.以DMSA肾显像为诊断标准,B超检查评价肾实质感染的灵敏度为53.72%.在肾实质感染患儿中,41%存在膀胱输尿管返流.100个发生损害的肾脏,48%存在膀胱输尿管返流;而92个未发生损害的肾脏,有1个存在中度VUR.在有肾瘢痕的UTI患儿中,75%存在膀胱输尿管返流.对VUR分度及肾损害分级进行等级相关分析,发现肾损害分级程度越重,VUR分度越高.结论对首诊的UTI患儿,临床上怀疑肾实质感染者,应行DMSA显像以准确评价肾损害程度,B超检查可作为筛查及补充手段;DMSA显像提示肾损害或有反复尿路感染者,尤其是有瘢痕形成的UTI患儿,行VUR检测十分必要,并建议3~6个月后随访DMSA显像,以检测是否发生肾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道感染 小儿 肾实质损害 诊断显像
下载PDF
经肝动脉介入热疗对荷瘤兔VX_2肝肾功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曹晓明 王执民 +6 位作者 张洪新 曹玮 郭卫平 王义清 李文献 倪代会 关彦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93-795,共3页
目的 研究经肝动脉介入热疗对荷瘤兔肝肾功能及生命体征的影响 ,探讨介入热疗治疗肿瘤的安全性 .方法 建立可供实验研究的兔 VX2 移植性肝癌模型 10只 ;30 min内经兔肝动脉缓慢匀速注入 6 0℃生理盐水 4 0 m L .分别于灌注前及灌注后 ... 目的 研究经肝动脉介入热疗对荷瘤兔肝肾功能及生命体征的影响 ,探讨介入热疗治疗肿瘤的安全性 .方法 建立可供实验研究的兔 VX2 移植性肝癌模型 10只 ;30 min内经兔肝动脉缓慢匀速注入 6 0℃生理盐水 4 0 m L .分别于灌注前及灌注后 1,3,5和 7d检查肝、肾功的动态变化情况 .结果 荷瘤兔的呼吸、心率、体温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但 1h内均可恢复正常 ;AL T,AST于灌注后开始升高 (AL T7倍 ,AST2倍 ) ,之后逐渐恢复 ,1wk后恢复正常 ;胆红素、白蛋白及γ- GT无明显变化 .对肾功指标的监测表明 ,热疗对肾脏无明显影响 .结论 介入性热疗对荷瘤兔生命体征及肝肾功的影响是轻度的、可逆的 ,可以耐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性热疗 肝功 肾功 肝肿瘤 荷瘤兔 治疗
下载PDF
超声造影定量评价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7
15
作者 姚洁洁 詹维伟 +3 位作者 陈曼 周建桥 陈林 刘振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8-431,共4页
目的通过灰阶超声造影及其量化分析技术评价兔肾缺血后不同时间的再灌注损伤。方法术前先对10只新西兰家兔行左肾超声造影检查作为对照(R_0组,n=10);再将10只家兔随机分为术后缺血30 min后再灌注30 min组(R_1组,n=5)和再灌注60 min组(R_... 目的通过灰阶超声造影及其量化分析技术评价兔肾缺血后不同时间的再灌注损伤。方法术前先对10只新西兰家兔行左肾超声造影检查作为对照(R_0组,n=10);再将10只家兔随机分为术后缺血30 min后再灌注30 min组(R_1组,n=5)和再灌注60 min组(R_2组,n=5),分别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模型。灰阶超声造影观察各组肾皮质灌注,并分析灌注峰值时间(TP)、灌注峰值强度(A)、Qontraxt时间-强度曲线(TIC)上升斜率(β)和曲线下面积(AUC)。结果随着再灌注损伤加重,超声造影显示肾皮质灌注回声无明显变化;TP和AUC呈增加趋势,β值逐渐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AUC变化显著(P<0.01);A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AUC是评价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灰阶超声造影 定量分析 家兔
下载PDF
红花注射液对梗阻性肾病解除梗阻后肾功能恢复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伟进 蒋晓松 +1 位作者 朱思平 佘雪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在新西兰大白兔梗阻性肾病的动物模型上解除梗阻后,红花注射液对促进肾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将5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0只、模型组20只、治疗组10只。先建立梗阻性肾病新西兰大白兔动物模型,梗阻成功后,普通喂养4... 目的:探讨在新西兰大白兔梗阻性肾病的动物模型上解除梗阻后,红花注射液对促进肾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将5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0只、模型组20只、治疗组10只。先建立梗阻性肾病新西兰大白兔动物模型,梗阻成功后,普通喂养4周,再次手术解除梗阻,治疗组向腹腔注射红花注射液,假手术组、模型组向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周后处死全部新西兰大白兔,提取肾组织行病理检查。检测血肌酐及尿素氮评价肾功能,评估药物的疗效,分析药物可能的作用机制及作用途径。结果: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输尿管梗阻后,肾功能明显减退,肾间质纤维化增加;运用红花注射液治疗后,肾功能显著改善,肾间质纤维化延缓。结论:红花注射液对新西兰大白兔梗阻性所致的肾功能损害解除梗阻后肾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的保护及促进作用,该作用可能与红花其具有抗纤维化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注射液 梗阻性肾病 肾功能试验
下载PDF
急性肾功能衰竭家兔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被引量:11
17
作者 赵自刚 牛春雨 +2 位作者 侯亚利 张静 姜华 《微循环学杂志》 2003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家兔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1%HgCl2 复制家兔ARF模型。通过CA150 0型血液凝固分析仪和LG R 80型锥板式粘度计测定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ARF组纤维蛋白原含量... 目的 :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家兔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1%HgCl2 复制家兔ARF模型。通过CA150 0型血液凝固分析仪和LG R 80型锥板式粘度计测定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ARF组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纤维蛋白原凝结时间、红细胞比积 (HCT)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结论 :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检测 ,对于ARF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功能衰竭 家兔 凝血功能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肾实质小切口联合液电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开常 黄亮 +4 位作者 王立新 赵江彬 彭大振 祝旭飞 孟庆利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559-560,共2页
目的探讨肾实质小切口联合液电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鹿角状或铸型结石的疗效。方法对1988年8月—2006年10月沈阳军区泌尿外科中心收治的272例肾窦内肾盂肾鹿角状或铸型结石患者行肾实质小切口联合液电碎石术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肾实质小切口联合液电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鹿角状或铸型结石的疗效。方法对1988年8月—2006年10月沈阳军区泌尿外科中心收治的272例肾窦内肾盂肾鹿角状或铸型结石患者行肾实质小切口联合液电碎石术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手术平均耗时146min,术中输血15例,输血400-600ml。术后平均住院14.5d。259例结石一次性取净,残余结石13例,直径〈0.6cm。术后3周行泌尿系平片及静脉泌尿系造影或B型超声检查,肾脏显影正常,无明显积水。结论肾实质小切口联合液电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安全、结石取净率高、手术相对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肾实质切开 液电碎石术
下载PDF
肾实质浸润型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炜 李先承 +3 位作者 于洋 沈宸 于娜 杨玻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7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肾实质浸润型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2月~2015年5月收治14例肾实质浸润型肾盂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讨论肾实质浸润型尿路上皮癌的特点,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14例患者中9例术前确诊肾盂肿瘤,3例误诊为... 目的:探讨肾实质浸润型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2月~2015年5月收治14例肾实质浸润型肾盂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讨论肾实质浸润型尿路上皮癌的特点,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14例患者中9例术前确诊肾盂肿瘤,3例误诊为肾实质肿瘤,1例误诊为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1例在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中发现输尿管原位癌,术后病理证实有肾实质浸润型肾盂癌。13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高级别尿路上皮癌12例,其中1例伴鳞状分化,低级别尿路上皮癌1例,1例放弃手术。随访时间5~47个月,其中9例因肿瘤进展死亡。结论:肾实质浸润型尿路上皮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为肾实质肿瘤或炎症,不能除外肾盂癌时,应结合术中冷冻病理检查结果决定手术方式。该病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实质浸润 尿路上皮癌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家兔肾动脉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俞诗源 李重阳 刘宗智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5年第2期48-51,共4页
用血管铸型方法,观察研究了家兔肾动脉的分支分布情况。家兔肾动脉无论左侧或右侧都为一条。肾动脉的一级分支以2支者为多,占75%。肾内动脉的分支情况和类型常随肾动脉一级支类型而异,多数是按分散的“复支型”排列.
关键词 肾动脉 解剖学 显微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