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pdates on 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 in intestinal transplantation
1
作者 Guo-Sheng Wu 《World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 2016年第3期564-572,共9页
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BMR) has increasingly emerged as an important cause of allograft loss after intestinal transplantation(ITx). Compelling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donor-specific antibodies can mediate and pr... 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BMR) has increasingly emerged as an important cause of allograft loss after intestinal transplantation(ITx). Compelling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donor-specific antibodies can mediate and promote acute and chronic rejection after ITx. However,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BMR after ITx have not been established yet and the mechanisms of antibodymediated graft injury are not well-known.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prevent and treat ABMR are required to improve long-term outcomes of intestine recipients. Clearly, ABMR after ITx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rea for research and clinical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stinal transplantation 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 hyperacute rejection Chronic rejection Donor-specific ANTIBODIES C4D deposition Outcomes
下载PDF
The importance of PRA detection and PRA clearance in cadaveric renaltransplanta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于立新 杜传福 +2 位作者 叶桂荣 肖露露 韩献萍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0年第4期276-279,共4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hort- and long-term effects of panel reactive antibody (PRA) examination and PRA clearance on the patient/kidney survival after cadaveric renal transplantation. Method: We reviewed the reco...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hort- and long-term effects of panel reactive antibody (PRA) examination and PRA clearance on the patient/kidney survival after cadaveric renal transplantation. Method: We reviewed the records of 1 277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adaveric renal transplantation with good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matching with the donors from 1978 to 1998. Four hundred and twenty-three patients underwent renal transplantation from 1978 to 1990 without PRA examination made up the first group. The other 854 patients with PRA level examination before the operation from 1991 to 1998 were regarded as the second group. Preoperative plasmaphereses were performed for those with PM levels higher than 30%. The episodes of hyperacute rejection, acute rejection and l-, 3- and 5-year patient/graft survival rate were evaluated. To rule out the interference of different immunosuppressants, we made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recipients with uncorrectable high PRA levels (> 20% ) in the second group and those with reduced PRA levels (< 10% ) by plasmaphere- sis. Results: In the first group, 9 (2.l%) hyperacute rejection and 198 (47%) acute rejection occurred The 1-, 3- and 5-year patient/graft survival rates were 86. 7%/76. 3%, 72. 5%/67. 9% and 87 .0%/81. 6%, respectively. In the second group, no hyperacute rejection happened and acute rejection was occurred in 162 cases (19.0% ), and the l-, 3- and 5year patient/graft survival rates were 97. 3%/95.0%, 92%/84. 2% and 87.0%/81 .6%,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the first group. Of the 49 recipients with high PRA levels, 33 had PRA levels below 10% after plasmapheresis, who had a lower incidence of ocute rejection, a higher rate of rejection reversal and a higher graft survival rate at 1, 3 and 5 years than the rest 16 cases (PRA > 20% after plasmapheresis). Conclusion: The PRA level examination and PRA clearance are important for the success of renal transplantation. They help eradicate the hyperacute rejection, reduce the risk of acute rejection and improve patient and graft surviv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nal transplantation panel reactive antibody rejection GRAFT survival
下载PDF
Is it time to give up with calcineurin inhibitors in kidney transplantation? 被引量:2
3
作者 Maurizio Salvadori Elisabetta Bertoni 《World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 2013年第2期7-25,共19页
Calcineurin inhibitors(CNIs) represent today a cornerstone for the maintenance immunosuppressive treatment in 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Nevertheless, several attempts have been made either to minimize their dosage ... Calcineurin inhibitors(CNIs) represent today a cornerstone for the maintenance immunosuppressive treatment in 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Nevertheless, several attempts have been made either to minimize their dosage or to avoid CNIs at all because these drugs have the severe side effect of chronic nephrotoxicity. This issue represents a frontier for renal transplantation. The principal problem is to understanding whether the poor outcome over the long-term may be ascribed to CNIs nephrotoxicity or to the inability of these drugs to control the acute and chronic rejection B cells mediated. The authors analyze extensively all the international trials attempting to withdraw, minimize or avoid the use of CNIs. Few trials undertaken in low risk patients with an early conversion from CNIs to proliferation signal inhibitors were successful, but the vast majority of trials failed to improve CNIs side effects. To date the use of a new drug, a co-stimulation blocker, seems promising in avoiding CNIs with similar efficacy, better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and an improved metabolic profile. Moreover the use of this drug is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onorspecific anti-human leukocyte antigen antibodies. Thispoint has a particular relevance, because the failure of CNIs to realize good outcomes in renal transplantation has recently ascribed to their inability to control the acute and chronic rejections B-cell mediated. This paper analyzes all the recent studies that have been done on this issue that represents the real frontier that should be overcome to realize better results over the long-term after transpla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CINEURIN INHIBITORS NEPHROTOXICITY CALCINEURIN INHIBITORS WITHDRAWAL CALCINEURIN INHIBITORS minimization CALCINEURIN INHIBITORS AVOIDANCE Donor specific antibodies antibody mediated rejection New drugs in renal transplantation
下载PDF
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23例报告
4
作者 史晓峰 窦古枫 +5 位作者 杜青 郭丽平 王振 赵杰 冯钢 莫春柏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1-837,共7页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相容(ABOi)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ABOi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根据受者的初始血型抗体滴度,采取不同的个体化预处理方案,包括口服免疫抑制药+利妥昔单抗,或口服免疫抑制药...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相容(ABOi)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ABOi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根据受者的初始血型抗体滴度,采取不同的个体化预处理方案,包括口服免疫抑制药+利妥昔单抗,或口服免疫抑制药+血浆置换和(或)血浆双重滤过+利妥昔单抗等,监测预处理前、后,肾移植术前及术后的血型抗体滴度和围手术期移植肾功能、相关并发症。并随访移植肾功能及相关并发症。结果23例ABOi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中,除1例术中出现超急性排斥反应,其余22例血清肌酐水平恢复良好。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4例淋巴瘘、1例尿瘘、1例肾周血肿合并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6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急性肾小管坏死、1例急性胰腺炎、1例血型抗体反弹、1例原发病复发,经治疗均痊愈。截止至随访日,22例受者的移植物和受者存活率均为100%,移植肾功能良好。随访期间血型抗体滴度均≤1∶8。随访期并发症包括2例严重肺部感染、1例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2例原发病复发、1例淋巴囊肿、1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带状疱疹、1例BK病毒尿症和2例血糖异常。结论根据不同血型抗体水平选择个体化预处理方案,可以安全地实施ABOi亲体肾移植。但大剂量使用利妥昔单抗,或在高致敏受者中联合使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诱导,均可能出现严重的感染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ABO血型不相容 活体供者 血型抗体 血浆置换 利妥昔单抗 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 超急性排斥反应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非HLA抗体特征与移植肾病理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张颖 李美和 +5 位作者 张维纳 匡培丹 闫小飞 丁小明 薛武军 郑瑾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3年第5期404-411,共8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受者非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抗体特征及其与移植肾病理状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22年444例肾脏移植术后受者非HLA抗体检测资料,根据移植肾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排斥反应组(47例)、非排...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受者非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抗体特征及其与移植肾病理状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22年444例肾脏移植术后受者非HLA抗体检测资料,根据移植肾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排斥反应组(47例)、非排斥反应组(61例)、肾功能稳定组(336例)。应用Graph Pad Prism 9.0统计软件,分析肾脏移植术后非HLA抗体的特征,非HLA抗体与HLA抗体的相关性,非HLA抗体与移植肾病理状态的关系。结果444例受者中,非HLA抗体阳性为69.8%(310例),与HLA抗体呈正相关关系(r=0.606,P<0.001),术后HLA抗体阳性受者非HLA抗体中位MFI值及和阈值的中位倍数高于HLA抗体阴性患者。排斥反应组,非排斥反应组及肾功能稳定组之间常见非HLA抗体存在差异。非HLA抗体与慢性肾小球病变(r=0.186,P=0.033),间质纤维化(r=0.265,P=0.002)呈正相关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发现,非HLA抗体预测移植肾动脉炎(AUC=0.771)和慢性肾小球病变(AUC=0.741)诊断价值较高,但是预测排斥反应的能力不强(AUC=0.605)。结论肾移植术后非HLA抗体阳性率较高。排斥反应、非排斥反应及移植肾功能稳定受者常见非HLA抗体不同。非HLA抗体与移植肾慢性病变关系密切,并且对移植肾动脉炎和移植肾慢性病变的预测价值高于对排斥反应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移植 非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 排斥反应 移植肾慢性病变
下载PDF
15例预存供者特异性抗体阳性肾移植的临床特征
6
作者 樊红召 刘佳 +5 位作者 孙佳佳 王军祥 庞新路 尚文俊 丰贵文 李金锋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83-1591,共9页
目的:临床上预存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患者术后易发生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术后发生并发症和移植失败的风险相对较高。本研究旨在探讨DSA阳性肾移植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术前预... 目的:临床上预存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患者术后易发生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术后发生并发症和移植失败的风险相对较高。本研究旨在探讨DSA阳性肾移植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术前预处理在DSA阳性肾移植中的作用与安全性,为临床DSA阳性肾移植提供单中心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的15例DSA阳性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来源(organ 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DCD)肾移植受者,其中3例在术前未作脱敏治疗(DCD未处理组,n=3),5例受者在术前使用利妥昔单抗作脱敏治疗(DCD预处理组,n=5);其余7例为亲属活体供者(living related donors,LRD)肾移植受者,术前接受利妥昔单抗和血浆置换脱敏治疗(LRD预处理组,n=7)。收集受者肾功能,DSA水平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3年及5年受者和移植肾存活情况等,并比较3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与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15例受者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与DSA均为阳性,均使用甲强龙+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诱导治疗后行肾移植术。DCD未处理组术后均发生DSA水平反弹、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renal graft function,DGF)与排斥反应,通过联合治疗后患者的DSA水平降低,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DCD预处理组均未发生抗体反弹,1例受者出现DGF,接受血浆置换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余4例受者均于术后2周内肾功能恢复至正常;LRD预处理组中2例发生DSA水平反弹,1例出现排斥反应,经治疗后移植肾功能均恢复至正常,DSA维持在低水平。DCD未处理组患者DGF、排斥反应的发生率高于DCD预处理组和LRD预处理组;术后血尿、蛋白尿、细菌真菌感染发生率及BK病毒感染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15例受者中,11例随访1年以上,6例3年以上,1例5年以上,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均为100%。结论:经过有效的术前预处理进行脱敏治疗能够有效预防DSA阳性肾移植抗体反弹,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预存供者特异性抗体 脱敏治疗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下载PDF
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附180例报告 被引量:11
7
作者 肖露露 肖巧珍 +2 位作者 张仕光 吴培根 纪玉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49-250,共2页
本文研究了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对肾移植的影响,发现PRA 是免疫应答抗体,高PRA 与严重排斥反应强关联,亦是丧失移植肾的重要指征,并讨论了PRA 和CDC 作为HLA 组织配型对肾移植中提高人/肾双存活率的应用意义,证实PRA 比CDC 敏感性高。
关键词 组织相容性 抗体 肾移植 排斥反应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抗体监测和移植肾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被引量:4
8
作者 傅茜 王长希 +8 位作者 李军 何润钧 刘龙山 邓素雄 费继光 邱江 陈国栋 黄刚 陈立中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6期433-437,共5页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监测和移植肾穿刺病理学检查早期诊断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的必要性。方法筛选51例术后产生新生供体特异性抗体(dn DSA)的受者,检测供体特异性抗体(DSA)及其结合C1q的能力,同时进行移植...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监测和移植肾穿刺病理学检查早期诊断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的必要性。方法筛选51例术后产生新生供体特异性抗体(dn DSA)的受者,检测供体特异性抗体(DSA)及其结合C1q的能力,同时进行移植肾穿刺病理诊断。对于符合AMR诊断的受者,比较分析移植肾功能不稳定组和稳定组受者的DSA类别、补体结合能力和移植肾病理组织Banff评分。对无排斥反应组、移植肾功能不稳定组和稳定组受者的移植物进行Ka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在移植肾功能不稳定组和稳定组受者中,HLA抗体的不同类别、DSA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值、补体相关检测C1q结合力和C4d管周毛细血管沉积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组织形态学损伤方面,两组在微血管炎、动脉内膜炎、肾小管-间质炎、移植肾小球病、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等表现的Banff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移植肾功能不稳定组受者移植物累积存活率显著低于稳定组,稳定组明显低于不符合排斥病理诊断的受者(P=0.002)。结论肾移植术后定期监测抗HLA抗体和做移植肾病理穿刺检查非常必要,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A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供体特异性抗体 活组织检查
下载PDF
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高致敏肾移植受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昊 聂海波 +4 位作者 胡卫列 朱云松 赵永斌 张小明 肖远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424-1426,共3页
目的 肾脏移植的致敏性是目前临床面临的一大难题,高致敏受者接受移植的机会大大减少,我们对1例高致敏受者肾移植围手术期采用蛋白A免疫吸附疗法配合免疫抑制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合文献评估疗效。方法受者采用蛋白A免疫吸附成功... 目的 肾脏移植的致敏性是目前临床面临的一大难题,高致敏受者接受移植的机会大大减少,我们对1例高致敏受者肾移植围手术期采用蛋白A免疫吸附疗法配合免疫抑制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合文献评估疗效。方法受者采用蛋白A免疫吸附成功进行肾移植病例,同时回顾通过国内外文献检索得到的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肾移植高致敏受者的病例。结果结合我们目前的病例,分析已被报道的66例(国内30例,国外36例)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肾移植高致敏受者的病例,发现大部分患者采用了蛋白A免疫吸附可以明显降低IgG、IgM、IgA等,PRA从术前30%~100%降低到术后30%以下,65例成功进行了肾移植。结论 Protein A免疫吸附可以清除体内免疫球蛋白疗效明显,结合免疫抑制治疗使肾移植高致敏受者成功接受肾移植,提高移植肾远期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反应性抗体 高致敏受者 肾移植 排斥反应 免疫吸附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天来 刘永光 +1 位作者 赵明 郭颖 《器官移植》 CAS 2012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例发生AMR的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女性患者,肾移植术后7年,分娩后移植肾失功,1年后行...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例发生AMR的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女性患者,肾移植术后7年,分娩后移植肾失功,1年后行二次肾移植术。术后予他克莫司(FK506)+麦考酚吗乙酯(MMF)+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肾功能正常。术后5 d患者出现突发尿少,移植肾区胀痛,群体反应性抗体(PRA)Ⅰ类分子升高至14.29%,供体特异性抗体(donor-specific antibody,DSA)阳性,血清肌酐(Scr)升高达606μmol/L,予血浆置换1次(血浆2 000 ml),置换后给予单剂利妥昔单抗500 mg静脉滴注,治疗18 d后复查PRA及DSA阴性,尿量增加,肾功能恢复正常。患者随访至2011年6月,查PRA及DSA一直维持阴性,肾功能良好。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用于治疗肾移植术后AMR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体 排斥反应 血浆置换 利妥昔单抗 群体反应性抗体 供体特异性抗体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抗HLA抗体监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明 李留洋 +8 位作者 郭颖 李民 岳良升 范礼佩 陈剑荣 钱俊 陈桦 刘永光 张俊 《器官移植》 CAS 2010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肾移植受者抗HLA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517例肾移植受者进行手术前、后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强度动态监测,对PRA阳性受体进一步行抗HLA抗体分型并进行随访,观...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肾移植受者抗HLA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517例肾移植受者进行手术前、后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强度动态监测,对PRA阳性受体进一步行抗HLA抗体分型并进行随访,观察PRA水平对移植物长期存活和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结果1517例中,术前PRA阴性者1336例,阳性者181例。术前PRA阳性受者和阴性受者的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分别为34.8%、1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PRA阳性受者的移植肾1、3、5、8年存活率分别为94%、85%、73%和63%,术前PRA阴性受者相应为96%、87%、72%和6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前及移植6个月后PRA均为阴性的265例受者中,血清肌酐水平异常者仅占19.6%,而术后PRA转为阳性的57例受者中,血清肌酐异常者高达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前PRA阳性的53例受者中,有24例移植后PRA转为阴性,术后血清肌酐全部正常。结论术前筛查PRA可科学评估肾移植患者的体液致敏状态,为致敏患者选配合适供者;术后监测PRA可及时了解移植肾的免疫状态,有利于防治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 体液排斥 群体反应性抗体
下载PDF
高致敏二次肾移植患者术前应用硼替佐米行脱敏治疗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2
作者 杜鑫 孙泽家 +5 位作者 蔡继飞 李馨 刘航 任亮 张小东 王玮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65-370,共6页
目的总结硼替佐米术前脱敏治疗用于1例高致敏二次肾移植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 1例移植前供体特异性抗体(DSA)阳性的二次肾移植患者,术前应用硼替佐米(1.3 mg/m^2,分别于移植术前13、10、6 d,皮下注射)加低剂量免疫球蛋白。术后采用他克... 目的总结硼替佐米术前脱敏治疗用于1例高致敏二次肾移植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 1例移植前供体特异性抗体(DSA)阳性的二次肾移植患者,术前应用硼替佐米(1.3 mg/m^2,分别于移植术前13、10、6 d,皮下注射)加低剂量免疫球蛋白。术后采用他克莫司(FK506)+麦考酚钠+甲泼尼龙三联免疫抑制方案,观察患者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FK506血药浓度、DSA滴度、C3d结合性DSA(C3d-DSA)滴度及移植肾病理活组织检查(活检)等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硼替佐米应用后随访12个月,Scr下降并稳定在130μmol/L,BUN维持在3.9 mmol/L,DSA水平明显下降,C3d-DSA阴性。术后4个月和9个月移植肾病理穿刺检测均为C4d阳性,提示慢性活动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患者出现3级周围神经病变。结论术前使用硼替佐米脱敏方案可有效降低肾移植受者体内DSA水平,避免高致敏二次肾移植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高致敏移植患者术前脱敏治疗可选择硼替佐米在内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供体特异性抗体(DSA) 硼替佐米 脱敏 免疫球蛋白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 慢性 活动性 C4D C3D 周围神经病变 肾功能 他克莫司(FK506)
下载PDF
肾移植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个体化免疫治疗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光策 王锁刚 +5 位作者 陈铸 崔勇 何伟 张缠 陈杰 张翥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24-229,共6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的临床病理特征与个体化免疫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肾移植科收治的32例肾移植术后经病理确诊的AM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的临床病理特征与个体化免疫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肾移植科收治的32例肾移植术后经病理确诊的AM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免疫干预措施,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测定肾功能、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 A、Ig M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患者中急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AMR)18例,慢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CAMR)14例;PRA阳性患者13例,其中8例(62%,8/13)为供体特异性抗体,5例(38%,5/13)为非供体特异性抗体。早期AAMR的主要病理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样改变,管周毛细血管炎及小球炎,动脉纤维素样坏死,C4d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PTC)呈线性沉积,免疫球蛋白或C3在动脉壁沉积。CAMR的病理表现为肾小球病样改变,PTC基底膜分层,动脉内膜纤维增厚,C4d在PTC弥漫沉积。经治疗,肾功能恢复正常20例(63%,20/32),肾功能稳定7例(22%,7/32),血清肌酐(Scr)呈缓慢升高5例(16%,5/32),其中2例(2/5)回归血液透析,3例(3/5)尚不需透析治疗,无1例死亡。治疗后血尿素氮(BUN)、Scr、PRA及血清Ig G、Ig A、Ig M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为P<0.01)。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肾移植术后AMR可表现为AAMR或CAMR。AMR诊断的金标准是移植肾病理活组织检查,治疗AMR的关键措施是及时采取有效的个体化免疫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病理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清除肾移植受者供体特异性抗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廖琪 蒋秋艳 +4 位作者 熊艳 王凤英 晏强 邹贵勉 眭维国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55-459,共5页
目的探讨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FPP)对高致敏肾移植受者的供体特异性抗体(DSA)的清除效果。方法 4例肾移植高致敏受者共进行了7例次DFPP治疗,采用Luminex技术监测DSA的变化,观察治疗效果、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 目的探讨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FPP)对高致敏肾移植受者的供体特异性抗体(DSA)的清除效果。方法 4例肾移植高致敏受者共进行了7例次DFPP治疗,采用Luminex技术监测DSA的变化,观察治疗效果、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DSA的MFI[1 036(0~4 113)]较治疗前[6 446(2 999~12 905)]明显下降(Z=-2.503,P=0.012)。4例高致敏肾移植受者均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仅有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且通过术后DFPP治疗及调整免疫抑制剂得到逆转。受者随访至今移植肾功能良好,未发生排斥反应。DFPP治疗引起白蛋白水平下降。结论 DFPP可以有效清除受者体内的DSA,可以安全、有效地预防高致敏人群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 肾移植 供体特异性抗体(DSA) 受者 高致敏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 Luminex技术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 白蛋白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术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A抗体对移植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于立新 张新科 +4 位作者 罗敏 肖露露 徐健 杜传福 刘如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1-654,共4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A(MICA)抗体对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检测2009年~2010年本院197例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肾移植受者术前MICA抗体及其特异性,随访其后接受尸...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A(MICA)抗体对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检测2009年~2010年本院197例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肾移植受者术前MICA抗体及其特异性,随访其后接受尸体肾移植手术的139例受者的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AR)和移植肾功能。结果 197例肾移植受者术前MICA抗体阳性45例(22.84%)。MICA抗体特异性分析发现有11种抗体,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抗MICA019(占65.7%),出现频率最低的是抗MICA015(占8.6%)和抗MICA017(占8.6%),高、低频率抗体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χ2=24.48,P〈0.01)。45例阳性受者中单一特异性抗体18例(占51.4%),多种特异性抗体17例(占48.6%)。197例受者中139例在术后有39例发生早期AR(占28.1%);其中,45例术前MICA抗体阳性受者中38例接受移植后有14例发生早期AR(占36.8%);152例术前MICA抗体阴性受者中有101例接受移植后有25例发生了早期AR(占24.8%)。结论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MICA抗体中为抗MICA019,推测MICA019为中国人群中较常见基因是其表现出临床上高频率抗体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A 抗体
下载PDF
抗CD25单克隆抗体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谷欣权 曹霞 +1 位作者 傅耀文 孔祥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92-793,810,共3页
目的 :研究抗CD2 5单克隆抗体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作用。方法 :71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抗CD2 5单克隆抗体治疗组 2 6例与对照组 4 5例 ,治疗组于肾移植手术前后应用抗CD2 5单克隆抗体 2次 ,对术后急性排异反应发生率、移植肾... 目的 :研究抗CD2 5单克隆抗体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作用。方法 :71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抗CD2 5单克隆抗体治疗组 2 6例与对照组 4 5例 ,治疗组于肾移植手术前后应用抗CD2 5单克隆抗体 2次 ,对术后急性排异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功能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术后 1、3、6、12个月时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率治疗组为 7.7%、19 .2 %、2 3.1%、30 .8% ,对照组为 15 .6 %、2 8.9%、35 .6 %、4 6 .7%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术后 1、6及 12个月时治疗组移植肾功能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术后两组CD3+ 与CD4 + 的表达均下降 ,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抗CD2 5单克隆抗体可以明显降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率 ,而对T细胞亚群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D25单克隆抗体 肾移植 急性排异反应 术后并发症 预防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血清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的提取和纯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丹 胡娟 +5 位作者 刘萍 罗伟光 李婷婷 郭靖 明英姿 邹义洲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46-151,共6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出现排斥反应的受者血清中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的提取和纯化方法。方法首先分离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收集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不良受者的血清样本,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的筛选;...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出现排斥反应的受者血清中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的提取和纯化方法。方法首先分离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收集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不良受者的血清样本,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的筛选;用Luminex抗体检测平台检测血清中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相关链A(MICA)的抗体。在确定血清标本中存在有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后,用HUVEC将其吸附。洗涤细胞后再将吸附的抗体从细胞膜上洗脱下来,再用Protein-A/G磁珠再次纯化和浓缩洗脱液中的抗体Ig G。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洗脱液中抗体活性,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凝胶和免疫印迹法鉴定纯化的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Ig G)。结果在386例肾移植受者的血清中,选取血清肌酐(Scr)>400μmo I/L、抗HLA抗体阴性、抗MICA抗体阴性和荧光反应强度(MFI)>16的5例受者的血清样本,纯化后的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Ig G在SDS-PAGE凝胶显示免疫球蛋白重链(纯度>9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纯化的抗体具有重新结合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抗原的特性。结论采用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吸附肾移植受者血清中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的提纯方法可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 抗体吸附 人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供体特异性MICA抗体介导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临床病理观察(附一例报道) 被引量:2
18
作者 程东瑞 刘志红 +5 位作者 陈惠萍 孙启全 陈劲松 季曙明 文吉秋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0-416,共7页
目的:观察供体特异性MICA抗体介导的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AHR)临床及病理改变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接受肾移植的29岁年轻女性,术后出现肾功能减退,予移植肾活检明确诊断,在移植肾功能恢复后重复活检明确病理改变。术前及术后7d、1.5... 目的:观察供体特异性MICA抗体介导的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AHR)临床及病理改变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接受肾移植的29岁年轻女性,术后出现肾功能减退,予移植肾活检明确诊断,在移植肾功能恢复后重复活检明确病理改变。术前及术后7d、1.5月、3次移植肾活检时(分别为术后12d、1月、4.5月)共6个时间点留取血样标本检测FLOW-PRA、MICA抗体、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同时检测供者、受者以及MICA抗体的基因分型。结果:6次血清标本中FLOW-PRA、AECA全部为阴性结果。术前及术后7d,第一次移植肾活检时患者MICA抗体为阴性。第二次移植肾活检时MICA抗体转为阳性。供体MICA基因型为MICA 002/02,MICA008,受者MICA基因型为MICA010,MICA010。MICA抗体基因分型提示为针对MICA02、MICA19、MICA07位点的抗体,受者体内存在针对供体的抗MICA02抗体。患者前二次移植肾活检组织学改变相同,符合AHR的特点。但免疫荧光证实第二次移植肾活检肾组织管周毛细血管C4d染色由阴性转为阳性。治疗上予甲基泼尼松龙(MP)冲击联合FK506+MMF+泼尼松+雷公藤多苷(TW)四联免疫抑制方案。第三次移植肾活检组织学基本正常,免疫荧光C4d染色由阳性转阴,最终患者排斥反应逆转,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肾移植术后受者体内可产生针对供体的特异性MICA抗体,该抗体可介导AHR。MP冲击治疗联合FK506+MMF+泼尼松+TW免疫抑制方案可逆转抗供体特异性MICA抗体介导的AHR。抗供体特异性MICA抗体介导的AHR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预后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体液性排斥反应 MICA抗体 肾活检
下载PDF
肾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13例次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龙 黎鉴泉 向军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1997年第2期73-74,共2页
报告1978年8月~1994年12月间共做尸体肾移植570例次,其中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HAR)11例13次(13例次),均经病理证实,发生率为2.3%.移植肾于术中或术后短期予以摘除.并结合临床资料对HAR的发生机理、危险因素、鉴别诊断及预防等进行分析,... 报告1978年8月~1994年12月间共做尸体肾移植570例次,其中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HAR)11例13次(13例次),均经病理证实,发生率为2.3%.移植肾于术中或术后短期予以摘除.并结合临床资料对HAR的发生机理、危险因素、鉴别诊断及预防等进行分析,认为HAR的发生与受者体内的预存抗体有关,反复输血、多次妊娠、再次肾移植是HAR的诱发因素,术前系统、准确的配型有助于减少HA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排斥反应 预存抗体 急性 HAR 病例分析
下载PDF
移植肾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诊治新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雪 文吉秋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1-486,共6页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BMR)是影响移植肾预后的最严重最危险的因素。以往ABMR是以C4d在移植肾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PTC)沉积作为诊断标准,最近提出了C4d阴性的ABMR,使得ABMR检出率大大提高。影响A...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BMR)是影响移植肾预后的最严重最危险的因素。以往ABMR是以C4d在移植肾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PTC)沉积作为诊断标准,最近提出了C4d阴性的ABMR,使得ABMR检出率大大提高。影响ABMR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C4d在移植肾PTC沉积、供者特异性抗体(DSA)、与补体结合的DSA及亚临床ABMR。ABMR的治疗策略主要是清除预存抗体和抑制新抗体的产生,抑制新抗体产生的治疗包括使用抗CD20单克隆抗体、硼替佐米、抗C5a单克隆抗体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