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间质中单个核细胞浸润与肾脏疾病临床转归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吴伟岚 卫敏江 +1 位作者 陈敏仪 陈难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 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是肾脏疾病预后的决定因素。该实验研究肾间质中单个核细胞的浸润、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程度与肾脏疾病临床转归三者关系,探讨肾间质单个核细胞的浸润在肾脏疾病临床转归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1998年2月至2000年9... 目的 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是肾脏疾病预后的决定因素。该实验研究肾间质中单个核细胞的浸润、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程度与肾脏疾病临床转归三者关系,探讨肾间质单个核细胞的浸润在肾脏疾病临床转归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1998年2月至2000年9月因各种原发和继发性肾脏疾病而入院行肾穿刺活检术的患儿共42例,肾组织用CD4+,CD8+,CD68+3种单克隆抗体标记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计算CD4+,CD8+,CD68+在肾间质中浸润的密度,用等级相关分析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以及与临床转归的关系。结果 肾间质中CD4+,CD8+,CD68+细胞浸润密度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s=0.570, P=0.029;rs=0.368,P=0.009,rs=0.468,P=0.003)。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与临床转归之间呈正相关(rs=0.467, P=0. 001 )。肾间质CD8+,CD68+细胞的浸润密度与临床转归之间也呈正相关(rs=0.398,P=0.004;rs=0.328,P=0. 036)。肾间质中单个核细胞浸润的种类数与临床转归正相关(rs=0.453, P=0. 003)。结论 肾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的密度和种类数与肾脏疾病预后密切相关。肾小管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可能促进了肾小管间质的病变,使肾脏疾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间质 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肾脏疾病 预后 儿童
下载PDF
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及益气血祛风湿方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汝春 王永钧 +2 位作者 鲁盈 张迎华 朱晓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8期1617-1621,共5页
目的:探讨益气血祛风湿方对阿霉素肾病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有效治疗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室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阿霉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诱导的肾病模型,造模2周后用益气血祛风湿方或黄芪当归水煎剂等干预治疗。实验于第6周末处死大鼠,... 目的:探讨益气血祛风湿方对阿霉素肾病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有效治疗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室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阿霉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诱导的肾病模型,造模2周后用益气血祛风湿方或黄芪当归水煎剂等干预治疗。实验于第6周末处死大鼠,留取肾脏。采用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RT-PCR测定肾组织中TGF-β1基因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肾小管间质MCP-1、TGF-β1的蛋白表达。结果:肾脏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肾小管上皮浊肿、严重的空泡变性;肾小管不同程度扩张;可见较多蛋白管型;肾间质出现小灶性~灶性炎细胞浸润和灶性纤维化。各治疗组大鼠肾小管扩张、浊肿及间质炎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均较模型组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程度也显著低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和小管间质TGF-β1表达均显著增多,MCP-1阳性表达也显著增加,各治疗组肾小管间质中的MCP-1、TGF-β1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益气血祛风湿方组作用显著优于芪归治疗组。结论:益气血祛风湿方可显著改善肾小管间质的炎症损伤和纤维化程度,机制可能与其显著降低肾小管间质炎症因子和促纤维化细胞因子表达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肾病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转化生长因子-β1 益气血祛风湿方
下载PDF
吸烟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减退及肾脏病理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函 卢泽军 +3 位作者 章晓燕 刘红 方艺 丁小强 《中国临床医学》 2015年第3期327-330,共4页
目的:探讨吸烟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肾功能减退和肾脏病理损伤的影响。方法:分析285例经肾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CKD的患者的吸烟状态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及肾脏... 目的:探讨吸烟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肾功能减退和肾脏病理损伤的影响。方法:分析285例经肾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CKD的患者的吸烟状态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及肾脏病理损伤指标的关系。结果:285例CKD患者中吸烟者87例,其中既往吸烟者28例,目前吸烟者59例。吸烟者eGFR显著低于非吸烟者(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吸烟与eGFR呈负相关(b=-0.027,P<0.05)。吸烟者肾间质纤维化积分(P<0.001)、肾小管萎缩积分(P<0.01)和血管壁增厚积分(P<0.05)均高于非吸烟者。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吸烟增加了男性CKD患者肾间质纤维化的风险[比值比(OR)=2.544,P<0.05]。结论:吸烟是CKD患者肾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可能加重CKD患者的肾小管-间质及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吸烟 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管间质 肾血管
下载PDF
输尿管部分梗阻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关天 杨建军 姚茂银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52-254,257,共4页
目的:研究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PUUO)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梗阻解除后肾间质纤维化的恢复情况。方法:144只雄性SD大鼠,24只作为对照组,另外120只大鼠建立单侧PUUO动物模型,其中梗阻组24只,在术后1、2、4和8周各随机选取6只,行肾组... 目的:研究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PUUO)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梗阻解除后肾间质纤维化的恢复情况。方法:144只雄性SD大鼠,24只作为对照组,另外120只大鼠建立单侧PUUO动物模型,其中梗阻组24只,在术后1、2、4和8周各随机选取6只,行肾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测定肾间质内Ⅰ型、Ⅲ型胶原蛋白(ColⅠ、ColⅢ);梗阻解除组96只,于梗阻后1、2、4和8周各为24只大鼠解除梗阻,分别于解除后1、2、4和8周各随机选取6只,行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输尿管部分梗阻后1周,肾间质ColⅠ、ColⅢ表达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P<0.01),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与前一时间段比较,P<0.01)。1、2和4周时解除梗阻,ColⅠ、ColⅢ逐渐恢复,与梗阻解除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8周时解除梗阻,胶原蛋白无显著变化。结论:PUUO后肾间质纤维化进行性发展,早期解除梗阻,肾间质纤维化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若梗阻超过8周,则成为不可逆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部分梗阻 肾纤维化 肾小管间质 大鼠
下载PDF
川芎嗪联合贝那普利对GK大鼠肾间质巨噬细胞浸润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杜联 殷丽平 +1 位作者 杨彦 董萍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9年第5期31-33,共3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贝那普利对GK大鼠肾间质巨噬细胞(ED-1)浸润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造模成功的GK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川芎嗪组、川芎嗪+贝那普利组,另设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共计5组,分别予生... 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贝那普利对GK大鼠肾间质巨噬细胞(ED-1)浸润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造模成功的GK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川芎嗪组、川芎嗪+贝那普利组,另设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共计5组,分别予生理盐水、贝那普利、川芎嗪、川芎嗪联合贝那普利灌服,共16周。实验第0、12、16周监测空腹血糖(FBG);实验第8、12、16周测定24小时尿蛋白定量;16周后,免疫组化法(IH)检测肾间质中ED-1、TNF-α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肾间质中ED-1浸润及TNF-α表达明显增加(P<0.01);各治疗组24小时尿蛋白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肾间质ED-1浸润及TNF-α表达降低(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贝那普利能够改善GK大鼠肾脏功能,减轻肾间质病变,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蛋白尿排泄、减轻肾间质ED-1浸润,下调TNF-α等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贝那普利 糖尿病 肾间质 巨噬细胞浸润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IgA肾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与肾间质损害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曹礼应 谢云惠 +4 位作者 段建 郭虹 余开慧 王柏清 卓红爱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 :探讨IgA肾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 (ADM )水平与肾小管间质改变的关系。方法 :检测 35例IgA肾病患者及2 2例正常人血浆ADM水平 ,分析患者肾小管间质损害与血浆ADM的关系。结果 :IgA肾病患者血浆ADM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 目的 :探讨IgA肾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 (ADM )水平与肾小管间质改变的关系。方法 :检测 35例IgA肾病患者及2 2例正常人血浆ADM水平 ,分析患者肾小管间质损害与血浆ADM的关系。结果 :IgA肾病患者血浆ADM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间质明显病变组血浆ADM水平显著高于间质轻度病变组 (P <0 .0 1) ;血浆ADM水平与尿蛋白及尿钠的排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ADM参与了IgA肾病患者病理生理过程 ,血浆ADM升高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患者 血浆 肾上腺髓质素 肾间质 损害关系
下载PDF
肾小管间质的病理改变与尿NAG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胡明亮 苏明 +1 位作者 姜松青 石晓峰 《西部医学》 2006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肾小管间质损伤与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关系。方法以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分为:无损伤、轻、中、重度组,观察106例肾活检病理检查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甘油三酯(TG)、胆固醇(... 目的探讨肾小管间质损伤与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关系。方法以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分为:无损伤、轻、中、重度组,观察106例肾活检病理检查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及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关系。结果不同组间血肌酐、总胆固醇、肾小球积分及肾血管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NA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程度与肾功能的改变呈正相关关系,肾小管间质病变越重者肾功能越差;肾小管间质损害与肾小球、肾血管有关,肾小管间质损伤越重,肾小球、肾血管病变也越重;单次尿NAG检测结果不能准确反映肾小管间质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间质 病理 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在狼疮性肾炎患者小管间质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8
作者 曾丽霞 孙林 +1 位作者 李幼姬 叶任高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0-143,共4页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狼疮性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方法与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后者结合IBAS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别检测42例活动期狼疮性肾炎(LN)患者尿IL-6浓度与其中的15例肾小管间质IL-6mRNA水平。结果 42例活动...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狼疮性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方法与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后者结合IBAS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别检测42例活动期狼疮性肾炎(LN)患者尿IL-6浓度与其中的15例肾小管间质IL-6mRNA水平。结果 42例活动期LN患者有36例尿IL-6>5pg/mg·cr,其增高程度与尿β_2-m及NAG活性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其中15例肾组织切片中,肾小管间质均有IL-6mRNA表达,并且小管间质病变愈严重,其表达量愈高,而健康肾组织小管间质几无IL-6mRNA表达。结论 LN患者活动期尿IL-6浓度异常增高与肾小管间质IL-6mRNA异常表达有关,提示IL-6在狼疮性小管间质损害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狼疮性肾炎 肾小管间质 原位分子杂交
原文传递
慢性肾炎伴肾小管间质损伤患者肾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含量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建国 朱妙珍 徐有奇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5-206,共2页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 (hEGF)在慢性肾小球肾炎 (CGN)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 3 6例CGN患者及 13例正常人血清、尿和肾活检组织hEGF的含量。结果 CGN患者肾组织和尿hEGF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肾小...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 (hEGF)在慢性肾小球肾炎 (CGN)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 3 6例CGN患者及 13例正常人血清、尿和肾活检组织hEGF的含量。结果 CGN患者肾组织和尿hEGF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肾小管间质病变愈严重 ,肾组织hEGF含量愈高 ;尿hEGF含量与肾组织hEGF含量呈高度正相关。结论 hEGF在CGN肾小管间质损伤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表皮生长因子 肾小管间质损伤 肾组织
原文传递
Notch1对糖尿病肾小管间质细胞外基质沉积的影响
10
作者 刘兴梅 沈燕 +4 位作者 何玉 班晓霞 金红君 何晓兰 田禾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2-400,共9页
本文旨在明确糖尿病肾小管间质中Notch1和自噬水平的变化对细胞外基质沉积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取db/m小鼠(正常对照组)和db/db小鼠(糖尿病组)各8只,饲养12周后测定相应的生化指标;同时,体外在正常糖(normal glucose,NG)和高糖(high gl... 本文旨在明确糖尿病肾小管间质中Notch1和自噬水平的变化对细胞外基质沉积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取db/m小鼠(正常对照组)和db/db小鼠(糖尿病组)各8只,饲养12周后测定相应的生化指标;同时,体外在正常糖(normal glucose,NG)和高糖(high glucose,HG)条件下培养大鼠肾小管导管上皮细胞(NRK52E细胞),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Notch1和LC3蛋白表达变化;在NG和HG条件下过表达和敲低Notch1,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自噬流变化,用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法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中Notch1、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Collagen-I和III)变化。结果显示,与db/m小鼠比较,db/db小鼠肾组织中Notch1和Collagen-III表达增加(P<0.01),而LC3表达降低(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HG组与NG组比较,NRK52E细胞Notch1蛋白表达增加(P<0.01),LC3表达明显降低(P<0.01),高渗组与NG组比较,以上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高糖条件下敲低Notch1,激光共聚焦显示自噬增强,而过表达Notch1使自噬向相反方向转变;高糖条件下敲低Notch1,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细胞外基质沉积减少,相反,过表达Notch1使细胞外基质沉积增加。以上结果提示,糖尿病肾组织及高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Notch1表达增加,自噬被抑制;给予外源Notch1敲低干预,自噬恢复,肾小管间质细胞外基质沉积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间质 NOTCH1 自噬 细胞外基质沉积
原文传递
整合素连接激酶在紫癜性肾炎患儿肾小管间质的表达
11
作者 李志辉 张翼 +5 位作者 段翠蓉 何金华 刘志群 寻劢 吴天慧 银燕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320-1321,1340,共3页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肾小管间质损害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12月-2008年12月在本院住院并行肾活检的188例HSPN患儿(男113例,女75例;年龄3~17岁;病程7 d~18.3个月);对照组15例为同期住院并经肾活检诊...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肾小管间质损害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12月-2008年12月在本院住院并行肾活检的188例HSPN患儿(男113例,女75例;年龄3~17岁;病程7 d~18.3个月);对照组15例为同期住院并经肾活检诊断为薄基膜肾病的患儿。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患儿肾小管间质ILK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儿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采用肾脏病理计分法评价HSPN患儿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并将其分成轻、中、重度损害组,分析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与肾脏ILK表达的关系,分析ILK表达与患儿尿RBP及β2-MG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1.对照组、肾小管间质轻度、中度及重度损害组患儿肾小管间质ILK的阳性表达面积分别为(3.12±0.81)%、(9.95±2.44)%、(15.40±3.79)%、(25.86±5.96)%,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肾小管间质ILK阳性表达面积与HSPN患儿尿RBP、β2-MG水平均呈正相关(r=0.872,0.843 Pa<0.01)。结论ILK与HSPN患儿肾小管间质损害密切相关,提示ILK可能在HSPN患儿肾小管间质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连接激酶 紫癜性肾炎 肾小管间质 儿童
原文传递
肾小管功能检测对评价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进展的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晓艳 何小解 易著文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0年第8期456-458,共3页
为探讨肾小管功能检测在评价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PGD)进展中的意义 ,采用ELISA法、生化方法及肾间质病理计量分析法对 4 8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儿分别检测肾小管功能 (尿RBP、尿 β2 -MG、尿微量A1b、尿NAG酶 )和肾间质病理改变。结果发... 为探讨肾小管功能检测在评价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PGD)进展中的意义 ,采用ELISA法、生化方法及肾间质病理计量分析法对 4 8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儿分别检测肾小管功能 (尿RBP、尿 β2 -MG、尿微量A1b、尿NAG酶 )和肾间质病理改变。结果发现 :⑴肾脏病理损害程度与肾间质损害有关 ;⑵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肾间质损害及肾小管功能的异常 ;⑶肾小管功能改变与肾间质损害程度有正相关关系 ;显示肾小管功能检测对评价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进展及肾间质损害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疾病 病理变化 肾功能试验
原文传递
环磷酰胺联合卡托普利和甲泼尼龙治疗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菁 李莉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1年第7期1458-1462,共5页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卡托普利、甲泼尼龙在小儿Ⅲ~Ⅳ级紫癜性肾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屯昌县人民医院治疗的紫癜性肾炎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口服卡...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卡托普利、甲泼尼龙在小儿Ⅲ~Ⅳ级紫癜性肾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屯昌县人民医院治疗的紫癜性肾炎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口服卡托普利片,0.5 mg/kg,3次/d;同时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0~20 mg/kg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200 mL,隔天冲击1次,3次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异环磷酰胺,10 mg/k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于2 h内静脉泵注,1次/d,连用2 d为l个疗程,每隔3周重复1次,共冲击治疗6个疗程。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肾功能指标、肾小管间质病理分级情况及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60%、91.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痛、腹痛、便血或黑便及紫癜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3、6个月后,两组血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微量蛋白(mAlb)、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后,观察组肾小管间质病理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6个月后,两组血清IL-8、VACM-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卡托普利、甲泼尼龙治疗小儿Ⅲ~Ⅳ级难治性紫癜性肾炎可下调IL-8、VCAM-1水平,改善肾小管间质病理分级,在合理用药基础上不良反应少,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卡托普利 甲泼尼龙 紫癜性肾炎 肾小管间质病理分级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白细胞介素-8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