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Emperor’s Edict”and the Emperor’s power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1
作者 Zhenglong Qiang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0年第6期41-44,共4页
“Emperor’s Edict”refers to the writing of emperor himself.In the context of serving as official document,it refers to the special writ issued by emperor for sake of administering national affairs.In the official do... “Emperor’s Edict”refers to the writing of emperor himself.In the context of serving as official document,it refers to the special writ issued by emperor for sake of administering national affairs.In the official document system of Song Dynasty,“Emperor’s Edict”had always been an attention of the scholars and officials at that time due to its unusual functions in terms of drafting,promulgation and power.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was generally conceived by academic circles as a period when the“Administration by Emperor’s Edict”was gradually phased out.We did observe,however,with“Emperor’s Edict”placed in historical panorama of the early years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an ever-strengthened power and prowess of“Emperor’s Edict”as backlit by several historical incidents such as Emperor Gaozong’s controlling and manipulating by“Emperor’s Edict”of the national armies.It reflects the political truth of strengthened imperial power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Hence,we can have access to another facet of the politics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peror’s Edict Southern song dynasty Politics of Imperial Power
下载PDF
宋代帝后、内外命妇、宫人女官官衔研究
2
作者 龚延明 殷其雷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75-84,共10页
宋代官衔,是目前宋代制度史研究中新开拓的领域。从宋代帝后、内外命妇、宫人女官的官衔制度这一视角,可以看出宋代官制的复杂性、多样性。皇帝,通常不视为官,实际某种意义上,皇帝也是官,且居于官僚机构的顶端,所以皇帝也有官衔,只是名... 宋代官衔,是目前宋代制度史研究中新开拓的领域。从宋代帝后、内外命妇、宫人女官的官衔制度这一视角,可以看出宋代官制的复杂性、多样性。皇帝,通常不视为官,实际某种意义上,皇帝也是官,且居于官僚机构的顶端,所以皇帝也有官衔,只是名号比较特殊,显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帝”本身就是一个官号,其生前有尊号或圣号,死后有谥号、庙号。唐宋史称皇帝多用庙号,这就是法定官衔。皇后有官号,尊号有无,视其是否曾垂帘听政而定,死后谥号有二字、四字之别。内命妇,为皇帝姬妾名号之总称,其官衔有等级之分、秩品之差。外命妇官衔可分为公主官衔、卿大夫妻母官衔两类。内外命妇官衔亦特旨移用于宫人女官官衔。皇后、内外命妇、宫人女官的官衔,与文武百官相类,其名号等级分明,官衔成为其特殊身份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官衔 帝后 内外命妇 宫人女官
下载PDF
宋太宗的崇文表现及其与朝政转向的关系
3
作者 陈峰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80-87,共8页
出生于五代乱世的宋太宗,原本文化修养有限,但在位期间却表现出浓厚的崇文倾向,无论是在政策措施层面、与文臣及士人的关系上,还是在自身的行为方面,都做出了罕有的积极姿态,因此被后世宋人视为“崇尚儒术”的君王。宋太宗与宋太祖这种... 出生于五代乱世的宋太宗,原本文化修养有限,但在位期间却表现出浓厚的崇文倾向,无论是在政策措施层面、与文臣及士人的关系上,还是在自身的行为方面,都做出了罕有的积极姿态,因此被后世宋人视为“崇尚儒术”的君王。宋太宗与宋太祖这种明显不同的特点,是伴随着两次北伐失败而逐渐形成的,其根源则与当时朝政导向的转变存在密切的关联。在边患压迫的紧张形势下,武功之路却遭遇到碰壁,宋太宗只得转而追求文治。宋太宗时代,文官士大夫开始崛起,逐渐成为统治的核心力量。皇权与文官集团的紧密结合,为宋朝文治路线及其朝政导向的确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折射出宋太宗朝文治路线的基本确立,并对后嗣君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太宗 崇文抑武 文臣士人 朝政导向
下载PDF
军事背景下的地方财政机构与高层财政区划——以北宋神宗时期的熙河路为例
4
作者 袁方 《历史地理研究》 2024年第3期34-46,154,共14页
北宋神宗年间,为配合西北拓边,实现对熙河的有效财政管理,并解决兵财分离模式的低效问题,熙河路出现兵财合一的官司并逐渐成为独立高层财政区划。一旦熙河趋于稳定,军事背景削弱,该趋势便明显逆向发展:各司分离,权力界限清晰,熙河重归... 北宋神宗年间,为配合西北拓边,实现对熙河的有效财政管理,并解决兵财分离模式的低效问题,熙河路出现兵财合一的官司并逐渐成为独立高层财政区划。一旦熙河趋于稳定,军事背景削弱,该趋势便明显逆向发展:各司分离,权力界限清晰,熙河重归陕西高层财政区划。军事背景下,北宋尝试通过地方高层机构军事与财政职能的融合及高层财政区划调整解决熙河财政困局,但中央对地方兵财合一后失控风险的忧虑使此过程充满反复。此外,熙河地方财政机构在本司收支平衡考量下侵夺中央财权反映了军事财政压力下央地财政关系的另一种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神宗时期 熙河路经略司 熙河路经制司 地方财政机构 高层财政区划
下载PDF
潜邸旧臣与宋孝宗朝政治
5
作者 董书豪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4-110,124,共8页
潜邸旧臣是宋孝宗朝的一支重要政治势力,由孝宗未即位前建国公、普安郡王、建王时期的老师、属官、随从组成。作为皇帝的潜邸旧臣,孝宗即位后对这一群体十分信任并加以重用。这一群体在对金关系的处理中逐渐形成了主战派和主守派两个派... 潜邸旧臣是宋孝宗朝的一支重要政治势力,由孝宗未即位前建国公、普安郡王、建王时期的老师、属官、随从组成。作为皇帝的潜邸旧臣,孝宗即位后对这一群体十分信任并加以重用。这一群体在对金关系的处理中逐渐形成了主战派和主守派两个派别,对孝宗的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在这一潜邸旧臣群体中,部分人并未真正具备政治才能,仅仗着孝宗的宠幸而得以取得高位,从而导致了孝宗朝期间佞幸政治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邸旧臣 宋孝宗 佞幸政治
下载PDF
沉东京传说:历史记忆的语源迷误 被引量:1
6
作者 施爱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7-137,共11页
东南沿海尤其是福建和广东沿海,广泛流传着“沉东京,浮××”的俗语及民间传说,甚至还有指向海边的“东京大路碑”。老百姓总是会将当地某块海域指认为曾经的“东京城”,但是,地质科考却一再证实这些地区并不存在陆沉的城镇。... 东南沿海尤其是福建和广东沿海,广泛流传着“沉东京,浮××”的俗语及民间传说,甚至还有指向海边的“东京大路碑”。老百姓总是会将当地某块海域指认为曾经的“东京城”,但是,地质科考却一再证实这些地区并不存在陆沉的城镇。将“沉东京”俗语的流传地标注在地图上,就会发现这是一张宋末“行朝”的流亡地图,此外,明代《闽书》也明确指出了“东京”与宋末行朝之间的密切关系。借助历史与民俗考察可知,“沉东京”其实就是大宋王朝覆没结局的语言隐喻,相关传说则是缪勒所谓“语言疾病”的结果。沉东京传说以及大量的宋帝昺传说,承载着千百年来闽粤百姓对于南宋行朝的集体记忆,寄托着他们对于这一段悲壮历史的同情与哀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东京传说 宋帝昺传说 南宋行朝 南宋遗民
下载PDF
Abstracts and Keywords of Major Articles
7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8-183,共6页
下载PDF
宋代君臣殿上间距考论
8
作者 程民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5-172,共8页
宋代君臣的殿上间距,是双方肢体语言上的一种政治性以及性情感分寸表示。一般情况下为上下级关系的社会距离,个别情况下如臣僚体液飞溅帝身、臣僚拉扯帝衣、臣僚接近御榻等,为个人距离乃至肢体冲突所致的亲密距离。此类微观空间行为尽... 宋代君臣的殿上间距,是双方肢体语言上的一种政治性以及性情感分寸表示。一般情况下为上下级关系的社会距离,个别情况下如臣僚体液飞溅帝身、臣僚拉扯帝衣、臣僚接近御榻等,为个人距离乃至肢体冲突所致的亲密距离。此类微观空间行为尽管多是冲突,却反映了宋代君臣关系比较密切,殿上间距达到类似“朋友之间”的个人距离,意味着皇帝给予士大夫更多的信任和依赖。宋代君臣关系整体上比较融洽密切,正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基础与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君臣 身体间距 殿上
下载PDF
北宋末卜漏事变述评
9
作者 张邦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9-185,共7页
宋徽宗政和五年泸夷大首领卜漏在泸南起兵反抗朝廷,系当年赵宋朝廷第一军国重事。卜漏事变的性质较复杂,称之为起义或叛乱,均不甚确切,或可定性为泸夷民众因反贪腐而起兵,被野心家卜漏利用的超大型群体事变。宋高宗时,将平定卜漏事变作... 宋徽宗政和五年泸夷大首领卜漏在泸南起兵反抗朝廷,系当年赵宋朝廷第一军国重事。卜漏事变的性质较复杂,称之为起义或叛乱,均不甚确切,或可定性为泸夷民众因反贪腐而起兵,被野心家卜漏利用的超大型群体事变。宋高宗时,将平定卜漏事变作为宋徽宗“好大黩武”的例证之一,将事变的平定者赵遹定罪为“泸南开边”的祸首,虽然出于对“六贼”的义愤,但与史实不符。赵遹并非宋徽宗的宠臣,不是“六贼”的同伙,他在宋徽宗时或许算得上一位反对贪腐的正直之士、较有作为的干练之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卜漏事变 赵遹 宋徽宗
下载PDF
孝武帝出镇皇子府佐安排对刘宋后期政治的影响
10
作者 赫兆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6-224,共9页
刘宋孝武帝刘骏为出镇幼子挑选的府佐,主要来自自己的“代党”。在孝武朝三次大的战争中,这些人或为刘骏浴血奋战,或鲜明地表达了支持刘骏的立场,与孝武帝有着十分密切的故旧私恩关系。也正是利用这种密切关系,邓琬以报答孝武帝为由策... 刘宋孝武帝刘骏为出镇幼子挑选的府佐,主要来自自己的“代党”。在孝武朝三次大的战争中,这些人或为刘骏浴血奋战,或鲜明地表达了支持刘骏的立场,与孝武帝有着十分密切的故旧私恩关系。也正是利用这种密切关系,邓琬以报答孝武帝为由策划了子勋之乱。不同于邓琬为谋求私利,薛安都、崔道固、萧惠开和沈文秀拥护子勋,确实更多出自报答孝武帝恩遇的目的。孝武帝生前高度集权的统治方式在他突然去世后,造成了中央的权力真空,导致权力分裂与斗争升级。刘宋后期皇室内部的斗争,一定程度上是孝武帝专制统治的政治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宋孝武帝 出镇皇子府佐 子勋之乱
下载PDF
宋代政务处理中奏议留中的非制度性现象——以宋仁宗时期为中心 被引量:1
11
作者 寇欢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71-78,91,共9页
皇帝通常对既定政治制度不能随意兴废,但可在政治运行过程中使非制度性政治行为常态化。宋仁宗时期,政务处理空间后移,官员奏议多呈送禁中,待君主以文书裁定。在这一过程中,仁宗有意扩大了留中奏议的范围,使得奏议留中成为奏议处理的常... 皇帝通常对既定政治制度不能随意兴废,但可在政治运行过程中使非制度性政治行为常态化。宋仁宗时期,政务处理空间后移,官员奏议多呈送禁中,待君主以文书裁定。在这一过程中,仁宗有意扩大了留中奏议的范围,使得奏议留中成为奏议处理的常态化手段。当皇帝留中奏议,欲以己意下发诏令时,若两制官员以缴还词头的方式阻滞政令下达,皇帝则会以熟状或内降的形式下发政令,从而绕开两制官员。官员对奏议留中的异议多针对政事本身,并不针对将留中作为奏议的处理方式。非制度性奏议留中这类政务处理方式有效弥补了正式制度的缺陷,使得君主的政务处理方式更加多元且富有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仁宗 奏议留中 北宋政治
下载PDF
《黄氏补注杜诗》黄鹤成书刊刻时间考辨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永杰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47,共6页
《黄氏补注杜诗》是南宋黄希、黄鹤父子共同完成的一部重要杜诗注本,其成书乃在黄鹤之时。关于黄鹤完成及刊刻其书的时间,学界主要有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说、宁宗嘉定九年(1216)说、光宗时(1190—1194)说、理宗宝庆二年(1226)说四... 《黄氏补注杜诗》是南宋黄希、黄鹤父子共同完成的一部重要杜诗注本,其成书乃在黄鹤之时。关于黄鹤完成及刊刻其书的时间,学界主要有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说、宁宗嘉定九年(1216)说、光宗时(1190—1194)说、理宗宝庆二年(1226)说四种看法。导致这些歧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黄鹤《年谱辨疑后序》署宁宗嘉定九年(1216),董居谊《序》、吴文《跋》署理宗宝庆二年(1226),两者有异,且相差十年余;二是对于书中避讳,学界一直认为止于光宗之嫌名,认识有误。其实黄鹤生前当有过两次刊刻,书中避宋讳并非止于光宗嫌名,而是止于宁宗之嫌名“廓”字。黄鹤初刊应在嘉定初年(1208)至九年(1216)之间,重刊应在嘉定末年前后(1224年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氏补注杜诗》 黄鹤 两次刊刻 宋宁宗嘉定年间
下载PDF
赵禥提请张栻从祀孔庙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陶然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1-66,共6页
赵禥于景定二年提请张栻从祀孔庙,宋理宗允准。张栻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对理学的发展有突出贡献。赵禥提出这一请求,除受到自身教育背景和当时社会氛围的双重影响外,更有迎合理宗并拉拢理学人士从而达到巩固自己太子之位的政治目的... 赵禥于景定二年提请张栻从祀孔庙,宋理宗允准。张栻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对理学的发展有突出贡献。赵禥提出这一请求,除受到自身教育背景和当时社会氛围的双重影响外,更有迎合理宗并拉拢理学人士从而达到巩固自己太子之位的政治目的。宋理宗基于对理学的推崇和在蒙古军南下背景下安抚人心的需求,同意了赵禥的请求,使张栻得以从祀孔庙。这一事件反映出的理学人士—当权者—皇位继承人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南宋晚期理学地位提高和张栻得以从祀孔庙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禥 张栻 理学 宋理宗
下载PDF
大明三年王畿的设立与刘宋国家政治的结构性转向
14
作者 李浩搏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8-46,共9页
刘宋大明三年设立王畿,涉及国家政治空间结构的调整。先秦畿服制度与江左王畿观念为刘宋设置制度化王畿提供政治文化基础。王畿的结构性功能为“内奉京师”与“外表众夏”,其内在逻辑为宋廷给予吴地优崇政治地位,以图深度汲取吴地经济... 刘宋大明三年设立王畿,涉及国家政治空间结构的调整。先秦畿服制度与江左王畿观念为刘宋设置制度化王畿提供政治文化基础。王畿的结构性功能为“内奉京师”与“外表众夏”,其内在逻辑为宋廷给予吴地优崇政治地位,以图深度汲取吴地经济资源。元嘉以降江北边镇经济、政治地位的衰退是王畿设立的重要原因,而设立王畿又意味着吴地以外地区地位的进一步下降,直接导致广陵刘诞之叛。大明八年罢废王畿的表面原因是东诸郡大旱,根本原因是吴地灾害频发,王畿在经济上无法闭合,宋廷为求取其他地区资源供给,无法长期保持优崇吴地的王畿称号。刘宋王畿虽存续时间短暂,却是南朝地缘政治长期困局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畿 吴地 宋孝武帝 广陵 地缘政治
下载PDF
宋代进士科举制度改革对律赋的影响
15
作者 赵润金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05-110,共6页
宋代仁宗、神宗、徽宗、高宗四位皇帝对进士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从而深刻影响了宋代律赋。仁宗于天圣五年(1027)下诏提高了策论的地位,而律赋地位却开始下降。神宗接受了王安石的建议在进士科举考试时候罢了律体诗赋包括律赋,而代之以... 宋代仁宗、神宗、徽宗、高宗四位皇帝对进士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从而深刻影响了宋代律赋。仁宗于天圣五年(1027)下诏提高了策论的地位,而律赋地位却开始下降。神宗接受了王安石的建议在进士科举考试时候罢了律体诗赋包括律赋,而代之以经义、策问等体例的议论性文章。徽宗于政和元年(1111)禁止士人写作律体诗赋,如有违反,“委御史台弹劾。”因此律赋成为了徽宗褊急性格的牺牲品。高宗考虑到党派平衡,权力制衡,于建炎二年(1128)采取律体诗赋、经义并取的策略。经过改革以后宋代律赋的地位相较唐代律赋的地位有很大下降,而且数量和质量相较唐代都有很大下降。由此可见宋代皇帝对进士科举制度改革对律赋的影响总体上是负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皇帝 进士科举 律赋 负面影响
下载PDF
宋仁宗郭皇后被废案探议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果 刘广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6-60,共5页
宋仁宗郭皇后是宋代第一位被废黜的皇后,郭皇后被废事件是仁宗时期宫廷矛盾掺杂朝臣斗争的产物,其主要原因是仁宗不满刘太后的垂帘听政,同时也与仁宗作为少年即位的皇帝,与其母亲、妻子之间的感情纠葛有关,另外,朝中大臣的介入也起了推... 宋仁宗郭皇后是宋代第一位被废黜的皇后,郭皇后被废事件是仁宗时期宫廷矛盾掺杂朝臣斗争的产物,其主要原因是仁宗不满刘太后的垂帘听政,同时也与仁宗作为少年即位的皇帝,与其母亲、妻子之间的感情纠葛有关,另外,朝中大臣的介入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仁宗 郭皇后 刘太后 废黜
下载PDF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试析——北宋政治架构探微 被引量:54
17
作者 张其凡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6期114-123,共10页
宋代政治架构 ,一言蔽之 ,即“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这是理解与认识宋代官僚政治体系的关键。皇权、相权、台谏之权 ,构成宋代中央政府中的三角 ,三者互相限制 ,又互相倚恃 ,形成“共治”架构。宋初完善法制 ,提倡依法办事 ,奠定了... 宋代政治架构 ,一言蔽之 ,即“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这是理解与认识宋代官僚政治体系的关键。皇权、相权、台谏之权 ,构成宋代中央政府中的三角 ,三者互相限制 ,又互相倚恃 ,形成“共治”架构。宋初完善法制 ,提倡依法办事 ,奠定了“共治”架构的稳定基础。而中唐以来社会思想的发展 ,为“共治”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有宋一代 ,最能体现“共治”架构的 ,是宋仁宗朝 ,故有“庆历之治”的美誉。剖析宋仁朝政治 ,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共治”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政治架构 皇帝 士大夫阶层 政治史 皇权 相权 宰相 宋仁宗时期 历史背景
下载PDF
论北宋“不杀士大夫”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峰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1-35,共5页
学界普遍认为宋代存在或事实上存在着一个不杀士大夫或不轻杀士大夫的祖宗家法。事实上,不杀或不轻杀士大夫事实的出现,并不是皇帝主动给予士大夫优待的结果,而是士大夫阶层通过与皇权不断斗争,从而最终为自己争得的一项利益,因此它是... 学界普遍认为宋代存在或事实上存在着一个不杀士大夫或不轻杀士大夫的祖宗家法。事实上,不杀或不轻杀士大夫事实的出现,并不是皇帝主动给予士大夫优待的结果,而是士大夫阶层通过与皇权不断斗争,从而最终为自己争得的一项利益,因此它是一条伪家法。从它对宋代的影响看,它无助于维护封建统治,适足以败坏宋代的政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誓约 士大夫 皇帝 祖宗家法
下载PDF
论北宋的黄老思想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固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4-102,共9页
北宋是继西汉以后黄老思想流行的另一个高峰。北宋多数帝王有崇尚黄老之举,君臣上下共同推行,思想界互相呼应,黄老思想几乎漫延于整个北宋王朝,其中仁宗朝尤为显著。宋仁宗不仅对黄老十分推崇,并且更加自觉,在位期间被时人及后世称为太... 北宋是继西汉以后黄老思想流行的另一个高峰。北宋多数帝王有崇尚黄老之举,君臣上下共同推行,思想界互相呼应,黄老思想几乎漫延于整个北宋王朝,其中仁宗朝尤为显著。宋仁宗不仅对黄老十分推崇,并且更加自觉,在位期间被时人及后世称为太平之治,故宋仁宗才是北宋崇尚黄老最有代表性的皇帝。而宋神宗言及他对汉之文景、唐之太宗、孔子均无间然,可见黄老与儒学在国家治理上同样具有相融之处,这也是北宋黄老与西汉黄老区别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黄老思想 宋仁宗
下载PDF
刘宋晚期的政权重构与高门士族的权势复升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磊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3-170,192,共9页
宋明帝以宫廷政变弑君夺权后,形成了依赖高门士族的政治路线。一方面是缘于他缺乏长期主政州郡的经历,身边并无可资依赖的政治军事集团。另一方面是因为在与刘子勋的皇位争夺战中,宋明帝占据京师“以中制外”,聚居于建康的高门士族安危... 宋明帝以宫廷政变弑君夺权后,形成了依赖高门士族的政治路线。一方面是缘于他缺乏长期主政州郡的经历,身边并无可资依赖的政治军事集团。另一方面是因为在与刘子勋的皇位争夺战中,宋明帝占据京师“以中制外”,聚居于建康的高门士族安危、利益均系于其帝业成败,双方具有合作需求。宋明帝对晋宋士风的认同,对高门士族理政才能的承认,是他依赖高门士族、维护“高流官序”的心理基础与情感取向。得益于泰始初年的政权重构,高门士族的政治权势在经历了孝武帝的压制之后有了较为显著的回升。后废帝时期袁粲、褚渊与萧道成、刘秉共同“平决万机”的四贵体制,正是宋明帝时期高门士族权势复升的历史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宋 高门士族 宋明帝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