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0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ossible Effect of Climate Warming on Northern Limits of Cropping System and Crop Yield in China 被引量:18
1
作者 YANG Xiao-guang LIU Zhi-juan CHEN Fu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11年第4期585-594,共10页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temperature since the 1980s in China has become a consensu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how climate change affects agriculture or even cropping systems has attracted more...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temperature since the 1980s in China has become a consensu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how climate change affects agriculture or even cropping systems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Chinese government and scientists. In this study,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climate warming on the national northern limits of cropping systems, the northern limits of winter wheat and double rice, and the stable-yield northern limits of rainfed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in China from 1981 to 2007 were analyzed. Also, the possible change of crop yield caused by planting limits displacement during the periods 1950s-1981 and 1981-2007 was compared and discussed. The recognized calculation methods of agricultural climatic indices were employed. According to the indices of climatic regionalization for cropping systems, the national northern limits of cropping systems, winter wheat and double rice, and the stable-yield northern limits of rainfed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during two periods, including the 1950s-1980 and 1981-2007, were drawn with ArcGIS software. Compared with the situation during the 1950s- 1980, the northern limits of double cropping system during 1981-2007 showed significant spatial displacement in Shaanxi, Shanxi, Hebei, and Liaoning provinces and Beijing municipality, China. The northern limits of triple cropping system showed the maximum spatial displacement in Hunan, Hubei, Anhui, 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nces, China. Without considering variety change and social economic factors, the per unit area grain yield of main planting patterns would increase about 54-106% if single cropping system was replaced by double cropping system, which turned out to be 27- 58% if double cropping system was replaced by triple cropping system. In Liaoning, Hebei, Shanxi, Shaanxi, Gansu, and Qinghai provinces, Inner Mongolia and Ningxia autonomous regions, China, the northern limits of winter wheat during 1981-2007 moved northward and expanded westward in different degrees, compared with those during the 1950s-1980. Taking He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northern limits of winter wheat moved northward, and the per unit area grain yield would averagely increase about 25% in the change region if the spring wheat was replaced by winter wheat. In Zhejiang, Anhui, Hubei, and Hunan provinces, China, the planting northern limits of double rice moved northward, and the per unit area grain yield would increase in different degrees o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at resource. The stable- yield northern limits of rainfed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moved southeastward in most regions, which was caused by the decrease of local precipitation in recent years. During the past 50 yr, climate warming made the national northern limits of cropping systems move northward in different degrees, the northern limits of winter wheat and double rice both moved northward, and the cropping system change would cause the increase of per unit area grain yield in the change region. However, the stable-yield northern limits of rainfed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moved southeastward due to the decrease of precip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warming the northern limits of cropping system the planting northern limits of winter wheat the planting northern limits of double rice crop yield
下载PDF
雾天桥梁可变限速值的效用评估及优化
2
作者 张建华 赵晓华 +2 位作者 欧居尚 栾森 戴义博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8,共12页
为改善高速公路桥梁路段雾天环境的交通安全,文中考虑可变限速标志设置对驾驶行为的影响,从服从效应角度提出其量化评估方法,以期获得最优作用效能。文中以鄂东长江大桥为原型,选取该桥梁近年最低能见度(100 m)和自由流服务水平作为测... 为改善高速公路桥梁路段雾天环境的交通安全,文中考虑可变限速标志设置对驾驶行为的影响,从服从效应角度提出其量化评估方法,以期获得最优作用效能。文中以鄂东长江大桥为原型,选取该桥梁近年最低能见度(100 m)和自由流服务水平作为测试环境,设计3种限速策略,分别为对照组SⅠ(无限速策略)、实验组SⅡ(90~70 km/h限速策略)、实验组SⅢ(90~70~50 km/h逐级限速策略);依托驾驶模拟器,实现不同限速条件的雾天桥梁场景微观驾驶行为数据的细粒度感知,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从驾驶人响应的快速性、稳定性及准确性剖析可变限速标志的作用机理及驾驶人特征表现,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估不同限速策略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雾天桥梁可变限速标志能够使驾驶人更早地采取减速措施,车辆在雾区行驶过程的稳定性更好;在雾天能见度100 m情况下,90~70~50 km/h逐级限速策略的稳态频数更大,空间稳定性更好,且速度超调量和跟随比更小,响应准确性更高。模糊综合评估结果显示,90~70~50 km/h逐级限速策略作为最优方案,能够有效地提升雾区驾驶行为的调节适应能力,降低驾驶风险,提高车辆运行的稳定性。本研究成果为雾天桥梁可变限速标志的优化设置提供了解决方案,可为雾天桥梁的主动安全防控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标志 可变限速标志 模糊综合评价 模拟器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下载PDF
靶向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分子标志物BCR-ABL融合基因定量检测平台的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3
作者 孙楠 李丽莉 +2 位作者 张文新 黄杰 曲守方 《中国药事》 CAS 2024年第1期58-65,共8页
目的:使用BCR-ABL定量标准品,评价BCR-ABL融合基因检测试剂盒(数字PCR法)的性能。方法:提取BCR-ABL定量标准品的RNA,测定其浓度和纯度。使用BCR-ABL融合基因定量检测试剂盒(数字PCR法)和数字PCR仪进行检测,得到标准品的BCR-ABL融合基因... 目的:使用BCR-ABL定量标准品,评价BCR-ABL融合基因检测试剂盒(数字PCR法)的性能。方法:提取BCR-ABL定量标准品的RNA,测定其浓度和纯度。使用BCR-ABL融合基因定量检测试剂盒(数字PCR法)和数字PCR仪进行检测,得到标准品的BCR-ABL融合基因的分子学反应。结果:用于准确度项目检测的标准品WS2和WS3的BCR-ABL融合基因的MR绝对偏差均不超过±0.5 log,用于检出限项目检测的标准品WS4能检出BCR-ABL融合基因突变阳性,用于重复性项目检测的标准品WS1和WS4的BCR-ABL融合基因的MR的变异系数(CV)均<3.0%。结论:BCR-ABL融合基因定量检测试剂盒(数字PCR法)的准确度、检出限和重复性的性能指标符合制定的《断裂点簇集区-艾贝尔逊白血病病毒(BCR-ABL)融合基因检测试剂盒》标准的相应要求,为标准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点簇集区-艾贝尔逊白血病病毒融合基因 国际标准化 转化系数 分子学反应 准确度 检出限 重复性 溯源
下载PDF
水平井尾管完井与钻井一体化设计控制技术
4
作者 高德利 鲜保安 毕延森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8-888,共11页
针对水平井尾管导向钻井技术存在的钻机旋转系统负载大、地面扭矩传动效率低、使用与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水平井双管柱尾管差速旋转钻进新方法,揭示了相应的技术原理,设计了双管柱差速旋转传动、复合旋转导向及悬挂器等井下专用工具... 针对水平井尾管导向钻井技术存在的钻机旋转系统负载大、地面扭矩传动效率低、使用与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水平井双管柱尾管差速旋转钻进新方法,揭示了相应的技术原理,设计了双管柱差速旋转传动、复合旋转导向及悬挂器等井下专用工具,优化了相关工艺流程;提出了导向钻具组合工具面控制方法,建立了水平井双管柱尾管差速旋转钻进延伸极限计算模型。结果表明:水平井双管柱尾管差速旋转钻进技术配备常规随钻测量仪器和螺杆钻具,通过调节钻柱转速可以控制导向钻具组合的工具面,实现了水平井双管柱尾管差速旋转导向钻进;基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煤层气水平井工程案例计算水平井双管柱钻进延伸极限,与常规尾管钻井方式相比,采用双管柱尾管差速旋转钻进方式显著增大了水平井延伸极限,为水平井尾管完井与钻井一体化设计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尾管完井与钻井 双管柱 尾管差速旋转钻进 工具面控制 水平延伸极限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西部高校引智工作探索与实践
5
作者 黄观文 李晓菲 周珍珍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期19-23,28,共6页
高校引进国外智力(简称“引智”)工作是提升学校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西部高校由于深处西北内陆,地域空间优势和经济发展能力远不如沿海城市,吸才引智工作举步维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西部沿线城市带来国际合作的新机遇,该... 高校引进国外智力(简称“引智”)工作是提升学校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西部高校由于深处西北内陆,地域空间优势和经济发展能力远不如沿海城市,吸才引智工作举步维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西部沿线城市带来国际合作的新机遇,该文在分析西部高校引智工作现状的基础上,着力探讨如何搭乘丝绸之路顺风车,突破引智局限,改善引智方法;建立“顶层规划、多元模式、稳才留才、提质增效”的创新型引智体系,为西部高校打开国际化新格局,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引智局限 双一流建设 引智成效 引智体系
下载PDF
面向缪子成像的计算神经动力学算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梅 任永杰 +1 位作者 金龙 刘军涛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7,共8页
基于缪子成像中需考虑被测物体密度的双端约束以及噪声对探测数据的影响,提出一种面向缪子成像的计算神经动力学算法,可保证结果处于约束范围内.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无噪声或恒定噪声的情况下,该算法全局收敛于缪子成像的理论解,并能有... 基于缪子成像中需考虑被测物体密度的双端约束以及噪声对探测数据的影响,提出一种面向缪子成像的计算神经动力学算法,可保证结果处于约束范围内.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无噪声或恒定噪声的情况下,该算法全局收敛于缪子成像的理论解,并能有效抑制随机噪声.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求解缪子成像问题时具有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神经动力学算法 宇宙射线缪子成像 双端约束 反演
下载PDF
基于双粘型防水材料的高水压隧道新型堵水限排方案及设计方法
7
作者 孙晓贺 施成华 +1 位作者 肖国庆 葛洋洋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4-575,I0069-I0080,共24页
为解决高水压隧道渗漏水病害并减少治理成本,基于双粘型喷膜防水材料,提出一种由注浆加固圈、双粘型防排水系统和防水衬砌3部分组成的新型堵水限排方案。依托数值计算方法,揭示该方案的水压分布特征并论证其有效性,进而分析注浆圈及排... 为解决高水压隧道渗漏水病害并减少治理成本,基于双粘型喷膜防水材料,提出一种由注浆加固圈、双粘型防排水系统和防水衬砌3部分组成的新型堵水限排方案。依托数值计算方法,揭示该方案的水压分布特征并论证其有效性,进而分析注浆圈及排水板各参数对隧道涌水量及衬砌水压力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水压隧道多级控制型限排方案的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新型堵水限排方案可通过调节注浆圈及排水板参数使二次衬砌水压力降低到可接受范围;2)与传统高水压隧道主要依靠注浆圈来调节渗水量及衬砌水压力不同,新型限排方案可采用注浆圈+排水板多级调控方法,方案设计更加灵活,其中注浆圈占主导作用;3)注浆圈对降低隧道渗水量及衬砌外水压力均有利,其中渗透系数参数最为重要;4)仅当注浆圈渗透系数得到保障时,才存在合理的排水板间距使衬砌水压力与隧道渗水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压隧道 双粘型防水 堵水限排 喷膜防水 渗流分析
下载PDF
火灾下双钢管混凝土复合短柱的性能与承载力计算方法
8
作者 杨青天 多飞 +2 位作者 张晋川 侯立群 陈适才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7,共10页
为研究双钢管混凝土复合短柱的耐火性能,建立了双钢管混凝土复合短柱精细化数值模型,在类似构件试验成果验证的基础上,开展其高温反应规律和耐火性能影响因素研究;全面分析了内管径厚比、外管径厚比、内外管直径比等参数的影响,以及不... 为研究双钢管混凝土复合短柱的耐火性能,建立了双钢管混凝土复合短柱精细化数值模型,在类似构件试验成果验证的基础上,开展其高温反应规律和耐火性能影响因素研究;全面分析了内管径厚比、外管径厚比、内外管直径比等参数的影响,以及不同截面组合形式(内圆外圆、内方外圆和内圆外方)双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耐火极限。基于热传导分析理论推导双钢管混凝土短柱截面的温度场分布公式,并根据有限元模拟结果对公式进行修正;最后基于温度等效原理进一步提出了火灾条件下双钢管混凝土短柱截面温度场的简化计算公式和承载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双钢管混凝土复合短柱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能,在直径不变时增大内钢管的厚度以及在厚度不变时增加内钢管的直径都有利于耐火极限的提高;在荷载作用和含钢率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截面组合形式的双钢管混凝土短柱耐火极限相差不大,但总体上双圆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耐火性能偏优;提出的温度场简化计算公式和基于等效温度的承载力计算方法与有限元结果相对误差都在1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管混凝土复合短柱 温度场 耐火极限 简化计算公式 承载力
下载PDF
大型高拱坝嵌深对坝肩块体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徐扬 肖明砾 +3 位作者 张广森 刘怀忠 卓莉 何江达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结合古学拱坝坝肩不同嵌深设计方案,利用刚体和有限元极限平衡法,对坝肩块体进行稳定性分析,研究了高拱坝嵌深变化对坝肩块体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拱坝嵌深的增加会产生块体体积、滑面面积减小和拱推力增加两种效应,分别增加和... 结合古学拱坝坝肩不同嵌深设计方案,利用刚体和有限元极限平衡法,对坝肩块体进行稳定性分析,研究了高拱坝嵌深变化对坝肩块体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拱坝嵌深的增加会产生块体体积、滑面面积减小和拱推力增加两种效应,分别增加和降低块体稳定性,因此坝肩块体抗滑稳定安全系数随嵌深增加呈现出持续增大、持续减小、先增后减、先减后增4类变化趋势。经比选,推荐古学拱坝采用左岸嵌深36.5m、右岸嵌深40.5m的中嵌深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体极限平衡法 双曲拱坝 坝体多嵌深 坝肩稳定
下载PDF
含双腐蚀缺陷高钢级油气管道剩余强度研究
10
作者 申玉健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4年第1期57-62,共6页
为了加强含双腐蚀缺陷高钢级管道的安全评价,基于塑性失效准则,利用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缺陷处的等效应力和剩余强度进行了模拟,考察了缺陷长度、缺陷深度和缺陷间距等参数对剩余强度的影响,利用99%相互作用准则确定极限作用距离... 为了加强含双腐蚀缺陷高钢级管道的安全评价,基于塑性失效准则,利用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缺陷处的等效应力和剩余强度进行了模拟,考察了缺陷长度、缺陷深度和缺陷间距等参数对剩余强度的影响,利用99%相互作用准则确定极限作用距离,形成双腐蚀缺陷剩余强度评价方法,并进行数据验证。结果表明,随着内压的增加,管道先后经历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和强化阶段;在缺陷深度较深时,轴向间距对缺陷轴向分布时的最大等效应力影响较大,不同环向间距下的最大等效应力几乎不发生变化。当相邻腐蚀轴向间距系数n小于2.5、相邻腐蚀环向间距系数c小于1.26时,需考虑缺陷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修正后公式可用于计算含双点腐蚀缺陷的高等级钢剩余强度,结果较DNV-RP-F101规范更接近有限元分析结果,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1.74%。研究结果可为提高管道完整性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腐蚀缺陷 高钢级钢 管道 剩余强度 等效应力 极限距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过压限制器和ACDTS的混联半波长系统故障保护策略
11
作者 王华昕 黄兆 +1 位作者 王杰 邓祥力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1,共8页
交直流混联半波长输电系统的暂态特性与常规的混联系统存在着很大差异。当混联系统半波长沿线发生不对称故障时,直流系统会受到沿线工频过电压和过电流的冲击。文章详细分析了混联系统半波长沿线故障的传播过程,研究了故障传播耦合机理... 交直流混联半波长输电系统的暂态特性与常规的混联系统存在着很大差异。当混联系统半波长沿线发生不对称故障时,直流系统会受到沿线工频过电压和过电流的冲击。文章详细分析了混联系统半波长沿线故障的传播过程,研究了故障传播耦合机理。针对直流侧过电压问题,提出了在直流母线侧加装改进过压限制器,增设辅助限压通道,分级抑制直流侧过电压,并降低单个通道的电流值,提高了系统保护的限压水平;另一方面,对于直流侧过电流问题,提出了在换流站接口端并联接入双向晶闸管,实现交流系统等效三相短接,隔离交流侧母线馈入的故障过电流,确保换流站设备及线路的安全性。最后利用仿真验证了两种保护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联半波长系统 交流故障 直流系统 改进过压限制器 双向晶闸管
下载PDF
既有砌体结构摩擦滑移隔震加固工程有限元分析
12
作者 丁相宜 尹保江 程绍革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7,共6页
摩擦滑移隔震技术具有成本经济、设计简洁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隔震建筑中。基于摩擦滑移的隔震原理,结合既有砌体结构的特征,设计出新型摩擦滑移装置,并将其应用于既有结构加固设计中。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建立3组不同连接方式的多层砌... 摩擦滑移隔震技术具有成本经济、设计简洁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隔震建筑中。基于摩擦滑移的隔震原理,结合既有砌体结构的特征,设计出新型摩擦滑移装置,并将其应用于既有结构加固设计中。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建立3组不同连接方式的多层砌体结构模型,对比基础不同连接形式在罕遇地震下的加速度、基底剪力及位移反应。试验结果表明:摩擦滑移隔震装置的设置能够大大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设置限位型的摩擦滑移连接也能起良好的隔震效果,限位装置的增加能够有效地减小底部滑移量,满足工程使用的要求。根据工程实例,对摩擦滑移隔震的“双基础圈梁”装置的具体构造,以及在加固设计中的平面布置及关键部位的构造等进行说明,为摩擦滑移技术在加固设计中的应用与进一步优化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滑移隔震 限位型连接 地震响应 “双基础圈梁”装置
下载PDF
具有反应扩散项的双时标神经网络有限时间同步
13
作者 李展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5期106-109,共4页
本文中我们针对一种含有反应扩散项的双时标神经网络在有限时间上的同步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有限时间内稳定性理论引入了该网络在有限时间内的稳定性结果。然后,我们设计了一个指数状态反馈控制器,通过构造一个合适的Lyapunov函数... 本文中我们针对一种含有反应扩散项的双时标神经网络在有限时间上的同步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有限时间内稳定性理论引入了该网络在有限时间内的稳定性结果。然后,我们设计了一个指数状态反馈控制器,通过构造一个合适的Lyapunov函数,利用一些不等式技巧进行了理论证明。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我们结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扩散 双时标 有限时间 同步
下载PDF
双槽钢托梁在高支模中的应用
14
作者 陈柏松 张思维 游广 《建筑技术》 2024年第7期811-813,共3页
为满足框架梁模板支设受力条件,通过验算其承载力、详细编制专项方案进行专家论证的方法,研究了双槽钢托梁在高支模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双槽钢托梁作为梁底支设方式,在超限和超高梁的支撑体系中,有效降低了立杆排布的不准确性,提高... 为满足框架梁模板支设受力条件,通过验算其承载力、详细编制专项方案进行专家论证的方法,研究了双槽钢托梁在高支模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双槽钢托梁作为梁底支设方式,在超限和超高梁的支撑体系中,有效降低了立杆排布的不准确性,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增强了质量可控性,减少了工程造价,保证了工期目标。由此可见,此双槽钢托梁作为超限梁或超高梁的梁下支撑构件,在大多数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槽钢托梁 超限梁 承插式盘扣脚手架
下载PDF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求二重极限易犯错误分析研究
15
作者 景慧丽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1-75,共5页
学员在求二重极限的过程中经常出错.常见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利用特殊路径法求极限;利用累次极限求二重极限;忽略变量的变化趋势;使用夹逼准则时,利用错误的不等式.针对每种错误给出了相应的例题,在对错解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正确解法.
关键词 二重极限 易犯错误 错解分析
下载PDF
起重机双限位检测方法研究
16
作者 杨敏 王新辉 +2 位作者 尚鹏 冯凌云 芦永军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24年第2期28-32,76,共6页
起升高度限位器是起重机必备的安全装置,能够有效防止吊载重物过限时起重机自身损坏及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安装双高度限位装置的起重机,本文提出了一种起重机双限位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将无线LoRa传输技术与宽电压检测技术相结合,... 起升高度限位器是起重机必备的安全装置,能够有效防止吊载重物过限时起重机自身损坏及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安装双高度限位装置的起重机,本文提出了一种起重机双限位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将无线LoRa传输技术与宽电压检测技术相结合,实现在安全距离范围内对起重机双高度限位装置进行有效性验证。通过实际验证,该方法能够很好地避免检验过程中起重机冲顶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重机 双限位 远程控制 检测
下载PDF
两类常见二元函数重极限不存在的证明方法
17
作者 陈尧尧 王昊 《高等数学研究》 2024年第2期72-73,75,共3页
本文针对两类常见的二元函数重极限,通过选取合适的多项式函数给出判断其重极限不存在的一种证明方法,并举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 二元函数 有理分式函数 重极限
下载PDF
一种有限互联的双环式电缆配电网结构
18
作者 刘欣宇 叶国洪 《电工技术》 2024年第3期103-105,共3页
双环式电缆配电网由于是2个完全互不联络的单环式结构组成的,负荷倒换转供时存在对侧电源单一受限的缺点,而主观无序互联负荷倒换转供时又存在运行方案选择混乱、降低工作效率的缺点,因此提出一种有限互联的双环式电缆配电网结构,提供... 双环式电缆配电网由于是2个完全互不联络的单环式结构组成的,负荷倒换转供时存在对侧电源单一受限的缺点,而主观无序互联负荷倒换转供时又存在运行方案选择混乱、降低工作效率的缺点,因此提出一种有限互联的双环式电缆配电网结构,提供不停电作业友好网架环境,提升电缆线路负载率和供电可靠性,重点介绍该电网结构的实施方式和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 互联 双环式 电缆配电网更换 负荷倒换
下载PDF
A new double reduction method for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被引量:15
19
作者 白冰 袁维 李小春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1158-1164,共7页
The core of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SRM) involves finding a critical strength curve that happens to make the slope globally fail and a definition of factor of safety(FOS). A new double reduction method, including a ... The core of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SRM) involves finding a critical strength curve that happens to make the slope globally fail and a definition of factor of safety(FOS). A new double reduction method, including a detailed calculation procedure and a definition of FOS for slope stability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SRM. When constructing the new definition of FOS, efforts were made to make sure that it has concise physical meanings and fully reflects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slope. Two examples, slopes A and B with the slope angles of 63° and 34° respectively, were given to verify the method presented. It is found that, for these two slopes, the FOSs from original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are respectively 1.5% and 38% higher than those from double reduction method.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double reduction method predicts a deeper potential slide line and a larger slide mass.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on one hand, the double reduction method is comparative to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and is reasonable, 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 original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may overestimate the safety of a slope. The method presented is advised to be considered as an additional option in the practical slope stability evaluations although more useful experience is requi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分析 减速 双级 边坡稳定性评价 强度降低 安全系数 强度折减法 强度曲线
下载PDF
KELEA (Kinetic Energy Limiting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Offers an Alternative Explanation to Existing Concepts Regarding Wave-Particle Duality, Cold Fusion and Superconductivity 被引量:4
20
作者 W. John Martin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2016年第15期1995-2007,共13页
Existing explanations for several major phenomena in physics may need to be reconsidered in light of the description of a natural force termed KELEA (kinetic energy limiting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Three examples a... Existing explanations for several major phenomena in physics may need to be reconsidered in light of the description of a natural force termed KELEA (kinetic energy limiting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Three examples are selected for discussion in this paper: i) The proposed wave-particle duality of electrons;ii) cold fusion;and iii) superconductivity. The current interpretations of these enigmatic concepts are incomplete and not fully validated by scientific methods. The observations underlying these processes are seemingly consistent with KELEA acting as a repelling force between opposite electrical charges. Relatively simple experiments can be designed to either confirm or exclude KELEA in these and in various other currently perplexing physical phenome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LEA Kinetic Energy limiting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LENR Low Energy Nuclear Reaction Wave-Particle Duality double Slit Experiment Cold Fusion DEUTERIUM Palladium SUPERCONDUCTIVITY Condensed Matter Nuclear Science Brown’s Gas ELECTROLYSIS Activated Wat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