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the anti-apoptotic effects of 15-and 35-minute suspended moxibustion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被引量:16
1
作者 Ai-jiao Xiao Lin He +2 位作者 Xin Ouyang Jie-min Liu Ming-ren Che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57-264,共8页
Heat-sensitive suspended moxibustion has a neuro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ut the underly- ing mechanisms remain unclear. The duration of heat-sensitive suspended moxibusti... Heat-sensitive suspended moxibustion has a neuro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ut the underly- ing mechanisms remain unclear. The duration of heat-sensitive suspended moxibustion (usually from 30 minutes to 1 hour) is longer than traditional suspended moxibustion (usually 15 minutes). However, the effects of 15- and 35-minute suspended moxibustion in rats with cerebra/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re poor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we performed 15- or 35-minute suspended moxibustion at acupoint Dazhui (GV14) in an adult rat model of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farct volume was evaluated with the 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assay.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neuronal apoptosis at the injury site were assessed by hematoxy- lin-eosin staining and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dUTP nick end labeling assay. Caspase-9 and caspase-3 expression at the in- jury site was detected using 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 Bax and Bcl-2 expression at the injury site was assessed using western blot assay. In the 35-minute moxibustion group, infarct volume was decreased, neuronal apoptosis was reduced, caspase-9, caspase-3 and Bax expres- sion was lower, and Bcl-2 expression was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15-minute moxibustion group. Our findings show that 35-minute moxibustion has a greater anti-apoptotic effect than 15-minute moxibustion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suspended moxibustion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farct volume apoptosis Bcl-2 BAX CASPASE-9 CASPASE-3 neural regener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therapy
下载PDF
针药并用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占道伟 顾芳芳 +5 位作者 杨帆 钱立锋 钱华 茅利玉 杨喜兵 罗开涛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7期709-714,共6页
目的在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观察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8例AIS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针刺组和联合组,每组36例。3组均采用静脉溶栓、内科及康复... 目的在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观察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8例AIS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针刺组和联合组,每组36例。3组均采用静脉溶栓、内科及康复常规干预,中药组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针刺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联合“气机升降调脾胃”配穴法针刺,联合组采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改良Ranking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独立预后,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并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NIHSS、mRS及MBI评分均有改善(P<0.05);联合组NIHSS与mRS评分低于针刺组和中药组(P<0.05),MBI评分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P<0.05);针刺组与中药组NIHSS、mRS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血清Hcy和hs-CRP水平均下降(P<0.05),联合组低于针刺组和中药组(P<0.05),针刺组血清Hcy和hs-CRP水平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P<0.05)。结论在溶栓治疗的基础上,针药并用治疗AIS可更好地提升日常生活能力与独立生活水平,机制可能与降低外周血Hcy和hs-CRP水平抑制局部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针药并用 缺血性中风 溶栓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行为学及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赵见文 田军彪 +3 位作者 张颜伟 李佃贵 杨丽静 刘学飞 《世界中医药》 CAS 2011年第6期524-526,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尼莫地平组、假手术组。前4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合并尾... 目的:观察应用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尼莫地平组、假手术组。前4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合并尾端放血制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只分离颈总动脉不结扎。手术造模成功后假手术组、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尼莫地平组灌服尼莫地平液,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分别给予高、低剂量的化浊解毒活血通络中药灌服。在治疗后进行行为学测试,并通过光镜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能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的学习成绩,改善小鼠海马CA1区的神经细胞形态学表现。结论: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对小鼠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医药疗法 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 行为学 海马CA1区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郄素会 郝哲 +1 位作者 刘增娟 武月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35期5428-5430,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总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一氧化氮、丙二醛含量的变化,探讨丹红注射液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总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一氧化氮、丙二醛含量的变化,探讨丹红注射液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模型组、丹红注射液组、地奥心血康组。采用Langendorff法建立离体大鼠心肌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模型。给药组以丹红注射液(0.33 g生药/mL)或地奥心血康灌注,直至再灌后40 min。对照组灌注KH液90 min。模型组灌注KH液35 min,全心缺血25min,再灌注30 min。测定心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变化及一氧化氮、丙二醛含量。结果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模型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P均<0.05);丙二醛含量:模型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P均<0.05)。一氧化氮含量:模型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P均<0.05)。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力:地奥心血康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总一氧化氮合酶活力: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丹红注射液组(P均<0.05),明显低于地奥心血康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抑制心肌脂质过氧化、增强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 中药疗法 一氧化氮 丹红注射液
下载PDF
中医药对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拮抗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楠 郭乐 +1 位作者 周玉莹 刘淑莹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505-507,共3页
近年来对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拮抗机制进行研究发现,中药复方与针刺等中医药治疗方法能够通过对神经组织的保护并促神经血管再生、抑制细胞凋亡、控制炎症反应等方面发挥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拮抗作用。治疗应针对气虚血瘀... 近年来对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拮抗机制进行研究发现,中药复方与针刺等中医药治疗方法能够通过对神经组织的保护并促神经血管再生、抑制细胞凋亡、控制炎症反应等方面发挥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拮抗作用。治疗应针对气虚血瘀证型制定益气活血法的治疗原则,以补气生血,平衡阴阳,通利血脉为主要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针灸疗法 气虚血瘀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通腑化瘀导痰汤对重型颅脑损伤血清S-100β、NSE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黄建龙 李云辉 +5 位作者 林中平 伍伟超 赖海标 吴为强 顾向明 赖伟业 《世界中医药》 CAS 2009年第4期189-191,共3页
目的:探讨通腑化瘀导痰汤对重型颅脑损伤血清S-100β蛋白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变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予通腑化瘀导痰汤加西医综合治疗。... 目的:探讨通腑化瘀导痰汤对重型颅脑损伤血清S-100β蛋白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变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予通腑化瘀导痰汤加西医综合治疗。对2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24h、36h、72h、5天及7天抽血进行血清S-100β蛋白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检测,并于伤后第2周及第4周用GOS预后分级方法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临床疗效,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院时、治疗后24h及36h2组血清NSE、S-100β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72h、5天、7天,治疗组血清NSE、S-100β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GOS预后分级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综合治疗同时使用中药通腑化瘀导痰汤可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GOS预后分级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中医药疗法 @通腑化瘀导痰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S-100Β蛋白
下载PDF
中医药疗法调节miRN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冀 李想 +2 位作者 胡晓阳 潘明月 曹明明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3期97-100,共4页
综述中医药通过调节微小核糖核酸(miRN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研究进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单体(人参皂苷1、芹菜素、丹酚酸B、木犀草素等)、复方(如益气活血复方、通心络)及针灸(如电针预处理、电针内关穴、体内双内关穴电... 综述中医药通过调节微小核糖核酸(miRN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研究进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单体(人参皂苷1、芹菜素、丹酚酸B、木犀草素等)、复方(如益气活血复方、通心络)及针灸(如电针预处理、电针内关穴、体内双内关穴电针和体外微电流预处理)可通过调控miRNA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为中医药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相关预后干预提供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IRNA 中医药疗法 综述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184例病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园园 杜林哲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1474-1476,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DILI)病例,探讨药学监护和用药教育对DILI的意义。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DILI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 目的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DILI)病例,探讨药学监护和用药教育对DILI的意义。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DILI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诊断、肝功能指标、既往用药史、临床症状体征、其他实验室检查,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0例诊断DILI的病人经因果关系评价表(RUCAM)量表筛选出184例。病人年龄范围18~85岁,年龄(56.13±14.21)岁,住院天数(11.40±5.66)d。严重程度分布为轻度损伤36例(19.56%),中度损伤52例(28.26%),重度损伤89例(48.37%),急性肝衰竭7例(3.8%)。起病前涉及药物用药天数的中位数为30 d。导致DILI的药物中,中药44例,中成药42例,降脂药物22例,解热镇痛药19例。结论导致DILI最常见的药物是传统中药、中成药、降脂药物和解热镇痛药。应加强对DILI的管理和预防,药师积极开展DILI相关的用药监护和用药教育工作,以降低DIL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病因学 处方 药物疗法管理 中草药 镇痛药 退热药 药学监护
下载PDF
益气养阴法为主治疗放射性口咽黏膜损伤
9
作者 冯计辰 张静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405-407,共3页
气阴两虚是放射性口咽黏膜损伤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治疗时将益气养阴法贯穿于治疗始末,并配合其他治法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修复并调节唾液腺,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微血管及组织的修复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放射性口咽黏膜损伤 益气养阴法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药外治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处方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方年康 朱栋 邬学群 《中国药业》 CAS 2022年第3期44-49,共6页
目的分析中药外治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中药外治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随机临床试验,检索时段为2011年1月至2020年11月,采用Excel2013... 目的分析中药外治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中药外治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随机临床试验,检索时段为2011年1月至2020年11月,采用Excel2013软件录入及提取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软件进行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39个,涉及108味中药,使用频次不低于5次的中药共29味,总频次为404次,包括大黄、黄柏、杜仲、乳香、没药等。方中以活血化瘀药出现的味数及频次最高,分别为9味(31.03%)和88次(21.78%);药物归经数量以归肝经最多,药味以辛、苦为主,药性以温热重于寒凉,使用频次不低于5次的中药可聚为三类,共得到12组具有核心意义的药物组合。结论中药外治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用药规律符合石氏伤科"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的理论,活气行血为筋伤病的基本治则,同时可联用兼具其他本地特色的药物组成核心药物组合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外治法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处方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木犀草素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樊维娜 孙经武 《陕西中医》 2015年第11期1558-1560,共3页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以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木犀草素组(C组),每组10只,术前4d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给予相应处理。...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以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木犀草素组(C组),每组10只,术前4d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给予相应处理。阻断冠脉左前降支,构建心肌缺血模型,缺血30min后再灌注2h。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6的含量,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与A组相比,B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血清TNF-α及IL-6含量明显上升(P<0.01);与B组比较,C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血清IL-6和TNF-α的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木犀草素预处理可以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减少促炎细胞因子TNF-α及IL-6的产生,进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中医药疗法 木犀草科/治疗应用 动物实验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再灌注损伤防治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3
12
作者 秦青通 王肖铭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42-244,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再灌注损伤的有效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法。方法 :选择具有溶栓指征的AMI患者 12 6例 ,配对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 6 3例 ) ,两组均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在使用尿激酶前 10~ 30 min或同时加用复方丹...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再灌注损伤的有效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法。方法 :选择具有溶栓指征的AMI患者 12 6例 ,配对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 6 3例 ) ,两组均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在使用尿激酶前 10~ 30 min或同时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2 5 0 m l,每日 1次 ,连用 7d。对照组仅用尿激酶及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再通分别为 4 8例 (76 .19% )和 4 0例 (6 3.4 9% ) ;住院期间死亡分别为 2例 (3.17% )和 8例(12 .6 9% ) ;发生严重心力衰竭分别为 2例 (3.17% )和 8例 (12 .6 9% ) ;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分别为 16例(2 5 .39% )和 33例 (5 2 .38% )。两组比较差异均显著 (P<0 .0 5或 P<0 .0 1)。同时 ,治疗组在减少心肌耗氧量、缩小梗死面积、减少心肌酶释放、提高左室射血功能及减轻疼痛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 (P均 <0 .0 5 )。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抗 AMI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可减少心肌耗氧量 ,减少心肌酶的释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注射液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再灌注损伤 中西医结合治疗 预防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贵志 李传风 唐爱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62-164,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有效保护作用。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方法 ,将 90例入选溶栓治疗的 AMI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静脉溶栓配合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 5 0 m l,每日 1次 ,连续 7d;对...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有效保护作用。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方法 ,将 90例入选溶栓治疗的 AMI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静脉溶栓配合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 5 0 m l,每日 1次 ,连续 7d;对照组单纯静脉溶栓。治疗前及治疗后 7d和 14 d分别监测两组冠状动脉再通者超声心动图的左室射血分数 (L VEF)、左室短轴缩短率 (FS)、每搏排出量 (SV)、心排出量 (CO)、心脏指数 (CI)及二尖瓣快速充血期和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 (E/ A) ;随访 6个月 ,观察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血管再通率 (80 .0 % )明显优于对照组 (6 2 .2 % ) ,P<0 .0 5 ;治疗组再通后 7d和 14 d心功能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 (P<0 .0 5或 P<0 .0 1) ,与对照组同期相比亦有明显改善 (P均 <0 .0 5 ) ;而对照组 7d心功能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 ,14 d后则有明显改善 (P均 <0 .0 5 ) ;6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率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均 <0 .0 5 )。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 ,有效预防再灌注损伤 ,促进心功能的恢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梗死 急性 超声心动图 中西医结合疗法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中医论治心肌梗死PCI术后再灌注损伤与再狭窄 被引量:2
14
作者 邵婷婷 陈岩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年第6期77-79,共3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病因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责之于心,与肝肺脾肾相关,标实不外乎气滞、血瘀、痰浊,并据此确立治疗原则:以通为本,通补兼施。临床常见分型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病因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责之于心,与肝肺脾肾相关,标实不外乎气滞、血瘀、痰浊,并据此确立治疗原则:以通为本,通补兼施。临床常见分型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阻血瘀、气阴两虚兼血瘀、寒凝血瘀、热毒血瘀。中医对PCI术后心肌损伤再灌注、对PCI术后再狭窄的可起到防治作用,辅助疗法如针灸、穴位贴敷、药浴、调畅情志等均对PCI术后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中医以及中医辅助疗法是无创的低风险治疗方式,更是一种个体化的治疗,临床应用潜力尚待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再灌注损伤 再狭窄 PCI术后 辅助疗法
下载PDF
中药复方对大鼠冠状动脉结扎后再灌注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15
作者 姜树民 付瑜 +6 位作者 陈颖萍 寇辉 汲泓 赵立群 赵丽君 黄煜 王晓凤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 347-350,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对大鼠冠状动脉结扎后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复方高剂量组、中药复方低剂量组、复方丹参滴丸对照...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对大鼠冠状动脉结扎后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复方高剂量组、中药复方低剂量组、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中药复方由人参、黄芪、当归、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檀香、砂仁、丹参、五味子、麦冬等药组成.以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心肌组织中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Na+-K+-ATP酶(Na+K+ -ATPase),Ca2+-ATP酶(Ca2+ATPase)活性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中药复方组显著降低了冠状动脉结扎大鼠血清中CK、LDH、MDA含量(P<0.05或P<0.01)与心肌细胞ET活性(P<0.05),提高了SOD、CGRP、Na+-K+-ATPase、Ca2+-ATPase活性(P均<0.05),且高剂量组明显优于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和中药复方低剂量组(P均<0.05).结论:中药复方对大鼠冠状动脉结扎后再灌注心肌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冠状微循环与抗氧自由基生成、减轻钙超载和调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多种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冠状动脉结扎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 保护作用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配合瑞通立溶栓治疗前壁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杜亚康 《陕西中医》 2017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究参麦注射液配合瑞通立溶栓对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择取前壁AMI患者88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44例患者瑞通立溶栓治疗,给予观察组44例患者瑞通立溶栓加参麦注射液治疗,比... 目的:探究参麦注射液配合瑞通立溶栓对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择取前壁AMI患者88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44例患者瑞通立溶栓治疗,给予观察组44例患者瑞通立溶栓加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溶栓效果及预后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95.45%)较对照组(75.00%)明显升高(P<0.05);两组的LVEDD及LVEF明显升高,且以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P<0.05)。虽然观察组的溶栓再通率稍高于对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参麦注射液配合瑞通立溶栓可减轻前壁AMI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保护患者的心功能,对于提高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壁心肌梗塞 心肌再灌注损伤/中西医结合疗法 参麦注射液/治疗应用
下载PDF
Effect of Jisuikang(脊髓康) on Kinetic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after Spinal Injury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建伟 吴毛 黄桂成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08年第3期190-193,共4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Jisuikang (脊髓康, JSK) on kinetic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after spinal injury. Methods: Eighty-four patients with spinal injury were assigned equally, according to a randomizin...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Jisuikang (脊髓康, JSK) on kinetic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after spinal injury. Methods: Eighty-four patients with spinal injury were assigned equally, according to a randomizing digital table to the treated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treatment was given to both groups, and JSK was additionally given to the treated group. Changes of various kinetic function concerning parameters including kinetic score, grades of spinal injury, effectiveness of the treatment and available recovery rate in patients allocated in the treated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in the way issued by Association of Spinal Injury of America (ASIA). Results: Better effects were shown in the treated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improving kinetic score (92.00 ± 9.95 scores vs 83.76 ± 24.12 scores), ASIA overall improvement rate (69.05% vs 45.24%) and grades of effectiveness (P〈0.05). However, the difference of available recovery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insignificant (P〉0.05). Cenclusien: JSK could prevent secondary alteration of spinal injury, promote the recovery and regeneration of nerve tissues, but could not restore the function of a necrotic sp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SUIKANG spinal injury chinese medical therapy kinetic functional change
原文传递
JAK2-STAT3信号通路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中医药防治机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曾宇 侯佳豪 +3 位作者 吴玲玲 陈思思 陈嘉敏 刘建和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2期135-140,共6页
我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多采用再灌注治疗来开通阻塞血管,以减少缺血导致的心肌坏死。而再灌注治疗本身导致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其疗效,这成为临床上治疗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的问题。近年来关于心肌缺血再... 我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多采用再灌注治疗来开通阻塞血管,以减少缺血导致的心肌坏死。而再灌注治疗本身导致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其疗效,这成为临床上治疗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的问题。近年来关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思路的研究更加深入且全面,同时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已被证明在心肌损伤过程中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调控内质网应激、抗细胞凋亡的作用。中医药因其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的治疗优势而受到广泛重视,多种中药单方、复方及中成药可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而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本文对JAK2-STAT3信号通路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中医药防治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 JAK2-STAT3信号通路 中医药疗法 综述
下载PDF
基于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探讨中医药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19
作者 沈子豪 黄益桃 +3 位作者 游伊珺 陈嘉敏 黄景一 李濛乐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2期36-42,共7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可导致冠状动脉闭塞,造成患者长期缺血、缺氧,从而损伤心功能。目前,再灌注是AMI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部分患者缺血心肌恢复血流后会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这会严重妨碍患者的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可导致冠状动脉闭塞,造成患者长期缺血、缺氧,从而损伤心功能。目前,再灌注是AMI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部分患者缺血心肌恢复血流后会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这会严重妨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如何预防MIRI已成为AMI患者再灌注治疗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回顾既往相关文献发现,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可通过调节氧化应激、钙超载、炎症反应、心肌细胞凋亡及铁死亡等而参与MIRI的发生发展。而中医药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价格低、不良反应少的优势,可为MIRI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基于此,本文从PI3K/Akt、NF-κB信号通路角度出发,探讨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中药复方及制剂防治MIRI的机制,以期为临床采用中医药防治MIRI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 中医药疗法 PI3K/AKT信号通路 NF-ΚB信号通路 综述
下载PDF
电针联合丁苯酞对MCAO/R大鼠神经血管单元的保护效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笑笑 李广大 +1 位作者 董健健 韩永升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41-848,共8页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丁苯酞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神经血管单元(NVU)的影响。方法 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丁苯酞组、电针组、电针联合丁苯酞组,每组12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R模型。造模后电针...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丁苯酞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神经血管单元(NVU)的影响。方法 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丁苯酞组、电针组、电针联合丁苯酞组,每组12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R模型。造模后电针组和电针联合丁苯酞组大鼠选取双侧“内关”、双侧“三阴交”与“水沟”“百会”穴位进行电针干预,每日30 min,连续7日;丁苯酞组和电针联合丁苯酞组大鼠以5 mg/kg丁苯酞注射液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7日。造模7日后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区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核抗原(NeuN)蛋白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缺血区脑组织VEGF、GFAP、Neu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区VEGF、GFAP表达增多,NeuN表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干预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区VEGF、GFAP、NeuN表达增多(P<0.05)。与电针或丁苯酞组比较,电针联合丁苯酞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区VEGF、GFAP、NeuN表达增多(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与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结果趋于一致。结论 电针联合丁苯酞可上调VEGF、GFAP、NeuN的表达,对神经血管单元发挥保护作用,且针药结合效果优于单用电针或丁苯酞,表明电针联合丁苯酞对MCAO/R大鼠神经血管单元损伤有协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再灌注损伤 电针 丁苯酞 神经血管单元 中医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