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Explained in Light of Economic Principles
1
作者 Yan Kun Zhang Peng 《China Economist》 2018年第3期2-13,共12页
As China entered into a new era of development, the primary contradiction facing Chinese society has also evolved. It is important for both scholars and policymakers to revie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econom... As China entered into a new era of development, the primary contradiction facing Chinese society has also evolved. It is important for both scholars and policymakers to revie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economy in its present stage in accordance with economic principles-principles that reflect every aspec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life and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In this paper, we attempt to unrave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new era from three perspectives-historical materialism, dialectic materialism and epistemology, and in light of economic principles at the three levels of resource factors, modes of production and regulation of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se perspectives, this paper further identif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new era from nine aspects, including globalization, modernizatio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new development concepts, supply-side reforms, the guideline of seeking steady progress, the mentality of scope, bottomline mindset and strategic composure. From the three different levels,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pplies economic principles to propos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facing China in the new era. The findings of the paper are also relevant to implementation of the guidelines CPC Central Committee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noted in his report to the 19 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era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ment in the present stage economic principles report to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下载PDF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履行教书育人工作职责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文昊 王振华 李淼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1期151-155,共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科技和人才是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育作为其中的基础环节,是机体良好运行的关键。该文结合高校教师自身岗位职责,探讨立德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科技和人才是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育作为其中的基础环节,是机体良好运行的关键。该文结合高校教师自身岗位职责,探讨立德树人和铸造自身等方面的原则和方法。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教师。身为教师应当听从党的指挥,立足本职工作,强化责任意识,肩负使命责任,踔厉奋发有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 立德树人 人才培养 责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区域比较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戴宏伟 刘奕玮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5,共12页
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六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对中国2012—2020年236个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及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全国及各地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持续提高的趋势。分区域来看,东部高质量发展水平领先于中部和西部,... 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六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对中国2012—2020年236个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及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全国及各地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持续提高的趋势。分区域来看,东部高质量发展水平领先于中部和西部,中部略优于西部。分维度来看,区域协调发展最快并成为促进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绿色发展与对外开放程度则有所下降;对外开放、科技创新和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直辖市高质量发展的三大维度;市场化程度、区域协调发展以及科技创新对省会(首府)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赋能显著;市场化程度和科技创新则是副省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力因素。基于此,应进一步巩固头部城市高质量发展成果,充分发挥省会(首府)城市、头部梯队城市等在城市群中的带动作用,并因地制宜增强各地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格局 多元化指标体系
下载PDF
言据性视角下的国家形象建构研究——以党的二十大报告(英译本)为例
4
作者 卢珊 侯建波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1-89,共9页
言据性是表明说话人信息来源及其对信息态度的一种语言现象。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凝聚全党智慧、反映人民意愿的纲领性文献,其英译本是建构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国家形象的有力载体。党的二十大报告(英译本)通过不同据素的使用建构了说话人可... 言据性是表明说话人信息来源及其对信息态度的一种语言现象。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凝聚全党智慧、反映人民意愿的纲领性文献,其英译本是建构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国家形象的有力载体。党的二十大报告(英译本)通过不同据素的使用建构了说话人可信者、权威者、责任者的身份,向国际社会和公众真实、客观、立体地展示了中国的辉煌成就,建构了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始终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以开放包容的胸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据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 政治话语 国家形象 形象建构
下载PDF
目的论视角下政治文献词汇翻译研究——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例
5
作者 雷鹏飞 张浮凌 《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借助功能翻译目的论为分析框架,以政治文献词汇为研究对象,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英文译例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原文中政治词汇的不同特点,说明目的论视角下政治文献词汇翻译的不同情况。研究发现,政治文献词汇有五种特点:独特性、文化... 借助功能翻译目的论为分析框架,以政治文献词汇为研究对象,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英文译例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原文中政治词汇的不同特点,说明目的论视角下政治文献词汇翻译的不同情况。研究发现,政治文献词汇有五种特点:独特性、文化性、时代性、概括性和通俗性。针对以上不同词汇特点,翻译处理方法有五种:直译、意译、增译、释译、直译加注释。在目的论视角下,根据政治文献词汇的不同特点,所采用的翻译方法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二十大报告 翻译方法
下载PDF
Party's Control over the State: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Keynote Political Report to the 18_(th) Party Congress
6
作者 JIANTAO RE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 2013年第2期156-177,共22页
Hu Jintao’s political report to the 18th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shows that China,a particular type of party-state different from any kind of Western political system,is undergoing a trem... Hu Jintao’s political report to the 18th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shows that China,a particular type of party-state different from any kind of Western political system,is undergoing a tremendous and difficult transition.On one hand,the 18th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reinforced the party-state morphology,and,on the other,we notice that the Party’s state-building has actually developed to an unprecedented level.However,it is believed that the CPC is facing fateful challenges in governing the country.It is therefore extremely important to make adjustments in the political ideas,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and practical measures if the CPC wants to ensure a long-term success.In contrast to the overall political arrangements,specific procedures need to be implemented to achieve the goal of good governance of the C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political report party-state GOVERNANCE
原文传递
二十大报告英译本中国家形象的情态建构
7
作者 李登程 宋健楠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99-205,共7页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情态系统理论,通过语料库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二十大报告英译本情态资源的使用特征及其对国家形象的建构。研究发现,二十大报告英译本的情态资源属于文体突出的前景化资源,各板块内容在情态资源的频数、量值和类...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情态系统理论,通过语料库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二十大报告英译本情态资源的使用特征及其对国家形象的建构。研究发现,二十大报告英译本的情态资源属于文体突出的前景化资源,各板块内容在情态资源的频数、量值和类型上使用了不同的配置策略,建构了“真实型”“坚定型”和“担当型”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结果有利于优化政治话语实践文本中的情态资源配置,为国家形象建构和中国政治话语文本风格研究提供语言学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 国家形象 话语建构 二十大报告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坚守——基于历次党代会报告的考察
8
作者 赵佳佳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0-58,共9页
情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是内蕴丰富的情感型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付出真情实感获得衷心拥护和爱戴的历史。从情感维度考察百年党史有助于深化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情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是内蕴丰富的情感型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付出真情实感获得衷心拥护和爱戴的历史。从情感维度考察百年党史有助于深化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成功密码,也有助于拓展中共党史的研究视域和研究方法。党代会报告是中国共产党一定时期内最为集中的思想宣言和行动遵循。历次党代会报告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担当之情、政党自信之情、对马克思主义的坚信之情、对人民的敬重之情和对人类的贡献之情,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恒久不变的情感坚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代会报告 情感
下载PDF
概念隐喻视角下政治形象建构及其日译策略研究——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例
9
作者 季智璇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8-71,112,共15页
隐喻作为人类的认知工具和思维方式,是政治话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政治形象的核心要素。文章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及其官方日译本为语料,梳理了文本中出现的隐喻类型,考察了部分类型隐喻构建的政治形象,并在此基... 隐喻作为人类的认知工具和思维方式,是政治话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政治形象的核心要素。文章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及其官方日译本为语料,梳理了文本中出现的隐喻类型,考察了部分类型隐喻构建的政治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政治隐喻的日译策略。研究表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采用了战争、旅行、建筑、拟人、自然等11种类型的隐喻表现;党的二十大报告通过旅行、拟人、战争等多种隐喻使用,塑造了中国共产党“领路者”“负责任家长”“总指挥”等形象;中国政治话语隐喻对日翻译策略有喻体直译、喻体转换、喻体意译3种手段,且喻体直译中又可细分为喻体对等和喻体输出,喻体意译可细分为提升理解型意译、消除冲突型意译和增进共识型意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政治隐喻 日译 翻译策略
下载PDF
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体系构建的机遇、挑战与基本路径
10
作者 张爱军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6-105,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总体国家安全和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地位与作用。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是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组成部分,是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在网络上的延伸、拓展和深化。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微观性、群聚性、互动性。网络意识形态具...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总体国家安全和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地位与作用。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是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组成部分,是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在网络上的延伸、拓展和深化。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微观性、群聚性、互动性。网络意识形态具有热点传播效应,这是导致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重要机制。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在总体国家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实现民族复兴、维护社会稳定与增强文化自信的观念、价值与认同基础。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在推进人民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既迎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体系建设与能力建设、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统摄水平与治理能力体系建设等能够防范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总体国家安全 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下载PDF
“斗争”话语的演变、特征与启示——以改革开放后历次党代会报告为例
11
作者 周济尧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2期54-63,111,共11页
党代会报告的话语演变是理解和把握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变迁的重要线索。在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的话语系列中,“斗争”话语具有代表性,不仅贯穿于九次党代会始终,并在出现频率、关联词、涉及领域等方面呈现阶段式差异。改革开放以... 党代会报告的话语演变是理解和把握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变迁的重要线索。在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的话语系列中,“斗争”话语具有代表性,不仅贯穿于九次党代会始终,并在出现频率、关联词、涉及领域等方面呈现阶段式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代会“斗争”话语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形成了体系化建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征程上推进伟大斗争,要进一步提升斗争本领、发扬斗争精神、把握斗争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演变 党代会报告 改革开放
下载PDF
基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高校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探索
12
作者 卢美惠 姜妍 林少斐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9期1-3,共3页
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指导精神,探讨了高校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及其实践路径。分析了当前高校审计学科在跨学科融合和知识体系更新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相关内容,强调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持续知识更新的必要性... 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指导精神,探讨了高校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及其实践路径。分析了当前高校审计学科在跨学科融合和知识体系更新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相关内容,强调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持续知识更新的必要性。通过总结实践成果和经验教训,提出了加强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师资建设、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建议。展望未来,高校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不断推进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工作,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 党的二十大报告 跨学科融合 知识体系更新 实践教学
下载PDF
教育拉动乡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3
作者 吴宏杰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1期18-20,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得推动乡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而教育在拉动乡村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教育可以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又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而拉动乡村经...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得推动乡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而教育在拉动乡村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教育可以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又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而拉动乡村经济增长。教育还能够培养村民的文化素养、认知水平和工作技能,提升他们就业的竞争力,扩大乡村中等收入群体,促进消费升级,推动乡村工商业的蓬勃发展,从而扩大乡村消费市场的内需,阻断脱贫人员返贫,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乡村振兴 教育 乡村经济 阻断脱贫人员返贫
下载PDF
理论渊源·实践向度·鲜明特征:习近平关于红色文化重要论述的三维探析
14
作者 王章豹 朱余婷 刘杰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两个大局”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战略高度,就红色文化发表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和新举措,为新时代弘扬红色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方向。习近平关于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两个大局”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战略高度,就红色文化发表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和新举措,为新时代弘扬红色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方向。习近平关于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系统深刻,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明确的实践向度,是继承马克思主义革命文化思想、赓续党的历代领导人红色文化思想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结果,并通过“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这三个向度加以践行。文章结合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探讨了习近平关于红色文化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向度,并将其鲜明特征概括为革命性、政治性、人民性、时代性和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习近平关于红色文化重要论述 理论渊源 实践向度 鲜明特征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基本特征与实践指向
15
作者 李苑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32-37,共6页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必然和现实依托。从内在逻辑看,乡村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有效应变局开新局、实现共产党人价值追求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由之路,而中国式现代化也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必然和现实依托。从内在逻辑看,乡村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有效应变局开新局、实现共产党人价值追求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由之路,而中国式现代化也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和保障,二者具有思想内核、内涵要义及目标上的逻辑共通性。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道路区别于既有的旧式现代化模式,具有基于中国底色的显著特征。未来要通过加强改善党的领导,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现乡村文化繁荣和绿色发展,促进乡村的全面振兴,为新征程中拓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夯基筑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振兴 中国式乡村振兴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深入阐释——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及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为中心
16
作者 崔思朋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2-28,共7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给予高度重视,为此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实地调查研究并制定了系统科学的发展战略和工作计划。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样也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改进或提升的地方。2022年10月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给予高度重视,为此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实地调查研究并制定了系统科学的发展战略和工作计划。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样也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改进或提升的地方。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就近十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历史经验及未来发展方向等作了系统深入阐释。通过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论述的解读与总结,能够为当下及未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及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借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区域生态安全 “双碳”目标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党的十九大报告两个维译文的对比分析
17
作者 买买提尼牙孜·托科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8期21-25,共5页
作为翻译实践的主体,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实现翻译目的。从理解原文到表述译文、从选用翻译策略到译文选词的整个过程中,译者主体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译者主体性问题对提高译文质量、达到翻译目的具... 作为翻译实践的主体,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实现翻译目的。从理解原文到表述译文、从选用翻译策略到译文选词的整个过程中,译者主体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译者主体性问题对提高译文质量、达到翻译目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政治文献。该文选取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两篇维译文,结合政治文献翻译的特点,从原文理解、翻译策略和方法及语言风格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译者主体性在这两篇维译文中的具体体现,旨在为今后政治文献维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政治文献 翻译策略 翻译方法 语言风格 党的十九大报告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基于现代化的独异性视角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任剑涛 《探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3,共13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是完成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的表达是在中国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与各国现代化的普遍性的交互角度中获得定位的。从中国之为中国、中国的现代化之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定视角看,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是完成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的表达是在中国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与各国现代化的普遍性的交互角度中获得定位的。从中国之为中国、中国的现代化之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定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可以说是现代化的独异性在中国场域中的反映。从现代化历程来看,无论是先发现代化国家还是后发现代化国家,在现代化的初期阶段都表现出一定的普遍性或共性,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尤其是文化因素的突显与导引越发呈现各自的独异性特征。独异性不同于特殊性,更强调现代化的独有特质,成为各国现代化的普遍现象。党的二十大报告归纳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和一个本质要求,共同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但这五个方面性的特征和一个集中化的论断(本质要求),也不是在同一程度上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及其背后的独异性特点。相对而言,最能体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尤其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是与中国国情的独异性相联系的。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具有独异性特点的现代化,需要在各国现代化的普遍性中对之进行准确理解,以便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独一无二的特征和卓尔不群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 中国国情 独异性 普遍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
下载PDF
共同富裕目标下慈善事业的使命担当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奇林 《社会保障评论》 2023年第3期133-146,F0002,共15页
本文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构想和总体要求,从慈善事业的使命担当、慈善事业通过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以及慈善事业的发展路径等三个方面阐释共同富裕目标下慈善事业被赋予的历史使命和完成使命的策略... 本文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构想和总体要求,从慈善事业的使命担当、慈善事业通过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以及慈善事业的发展路径等三个方面阐释共同富裕目标下慈善事业被赋予的历史使命和完成使命的策略。本文认为,在时代主题的召唤下,慈善的意义和价值得到了不断的升华。慈善事业通过第三次分配机制调节收入分配,同时提升社会成员的精神富足状态、凝聚人心、促进形成共识,从而回应共同富裕的时代主题。针对当前捐赠规模不大、捐赠意愿不强的现实,要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创新政策供给,增强公众的慈善参与意愿和能力,并最大限度地促使公众将意愿转化为行为,进而通过慈善事业的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增添动力,不负时代,不辱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慈善事业 历史使命 发展路径
下载PDF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科学涵义、价值意蕴与实践理路 被引量:5
20
作者 邸乘光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21,共1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命题,并作出系统阐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追求真理、揭示真理和笃行真理的过程,是不断谱写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新篇章并指导中国实践的过程。习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命题,并作出系统阐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追求真理、揭示真理和笃行真理的过程,是不断谱写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新篇章并指导中国实践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开辟新境界”的理论价值在于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以原创性理论成果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价值在于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进而指导新实践、开创新局面、创造新伟业。“开辟新境界”必须坚持科学态度、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和运用好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理论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