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三千年疫灾史料汇编》中民国卷的全国疫灾史料,提取整理出西南地区各县域逐年疫灾发生的时间序列并进行空间分布可视化。结合英国东英吉利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气候研究中心(Climatic Research Unit,CRU)提供的逐...基于《中国三千年疫灾史料汇编》中民国卷的全国疫灾史料,提取整理出西南地区各县域逐年疫灾发生的时间序列并进行空间分布可视化。结合英国东英吉利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气候研究中心(Climatic Research Unit,CRU)提供的逐月气温数据集CRU TS v.4.05,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Sen斜率、热点分析及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气温变化、疫灾事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民国时期西南地区每年均有疫灾发生,共发生疫灾4170次,平均每年约发生110次;波及共计3256县次,平均每年约发生86县;民国后期疫灾程度严重,频次与县次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具有同步性;(2)平均温度整体表现为波动上升,空间分布上自东南向西北方向逐级递减,绝大部分为逐年上升趋势;(3)疫灾频次与温度具有显著正相关,夏秋疫灾多发,冬季少发;空间上有75.16%的研究区疫灾累积年数与平均气温呈现正相关,说明高温环境有利于疫灾的流行。(4)气温突变和波动幅度对疫灾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影响,气温波动幅度大时,疫灾发生较多。展开更多
文摘基于《中国三千年疫灾史料汇编》中民国卷的全国疫灾史料,提取整理出西南地区各县域逐年疫灾发生的时间序列并进行空间分布可视化。结合英国东英吉利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气候研究中心(Climatic Research Unit,CRU)提供的逐月气温数据集CRU TS v.4.05,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Sen斜率、热点分析及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气温变化、疫灾事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民国时期西南地区每年均有疫灾发生,共发生疫灾4170次,平均每年约发生110次;波及共计3256县次,平均每年约发生86县;民国后期疫灾程度严重,频次与县次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具有同步性;(2)平均温度整体表现为波动上升,空间分布上自东南向西北方向逐级递减,绝大部分为逐年上升趋势;(3)疫灾频次与温度具有显著正相关,夏秋疫灾多发,冬季少发;空间上有75.16%的研究区疫灾累积年数与平均气温呈现正相关,说明高温环境有利于疫灾的流行。(4)气温突变和波动幅度对疫灾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影响,气温波动幅度大时,疫灾发生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