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五大城市群县域科技创新效率空间分异与障碍因子分析
1
作者 肖松 邹小伟 +1 位作者 张永薇 姚栋夫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5-46,共12页
城市群作为创新要素集聚地,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中发挥战略性支撑作用,县域是城市群协同创新的重要空间载体,在中国未来城市发展中拥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采用DEA-BCC效率模型、核密度、空间探索性等研究方法,测算2018—2021年长三角、... 城市群作为创新要素集聚地,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中发挥战略性支撑作用,县域是城市群协同创新的重要空间载体,在中国未来城市发展中拥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采用DEA-BCC效率模型、核密度、空间探索性等研究方法,测算2018—2021年长三角、珠三角、中原、成渝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所辖县域科技创新效率,并采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影响五大城市群县域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五大城市群县域科技创新效率存在较大差距,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新平台建设、企业创新投入和科技人力资源禀赋等是阻碍县域科技创新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城市群县域科技创新效率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城市群 创新效率 区域差异 均衡发展
下载PDF
基础研究薄弱地区项目资助政策优化路径——以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为例
2
作者 钮宇恒 陈亮京 +6 位作者 高阵雨 郝雨萱 侯晓敏 杨利军 赵良渊 王军 秦小江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1-899,共9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经过近35年的发展,在资助区域不断扩大的同时,地区之间科学研究水平发展的不均衡现象却愈加明显。本文根据近5~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数据,研究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绩效及地区间科研水平发展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经过近35年的发展,在资助区域不断扩大的同时,地区之间科学研究水平发展的不均衡现象却愈加明显。本文根据近5~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数据,研究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绩效及地区间科研水平发展差异,分析我国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在促进基础研究薄弱地区发展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基础研究薄弱地区资助政策和促进我国区域均衡发展的合理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科学基金 基础研究 区域平衡 政策优化 地区差异
下载PDF
21世纪初我国粮食供需的新空间格局 被引量:83
3
作者 殷培红 方修琦 +1 位作者 马玉玲 田青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5-631,共7页
利用2000—2003年县级统计数据,揭示21世纪初我国粮食供需的空间格局。我国粮食供需平衡以东西分异规律为主,其次是南北分异。地势第二级阶梯以东,主要余粮区分布最广,北方明显多于南方;胡焕庸线以西,常年缺粮区为主;两线之间,潜在缺粮... 利用2000—2003年县级统计数据,揭示21世纪初我国粮食供需的空间格局。我国粮食供需平衡以东西分异规律为主,其次是南北分异。地势第二级阶梯以东,主要余粮区分布最广,北方明显多于南方;胡焕庸线以西,常年缺粮区为主;两线之间,潜在缺粮区居多。东北地区、华北平原生产全国近70%的余粮。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既是我国温饱水平缺粮总数最多的地区,也是第三大余粮生产区。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农牧交错带,温饱水平缺粮总量列第二位,是我国粮食安全最脆弱的地区。上述地区主要位于环境变化敏感地带,粮食安全自然风险最大。因此,加强环境变化对粮食供需平衡的影响研究,对深入认识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空间格局 区域差异 粮食供需平衡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北方不同气候区晴天陆面过程区域特征差异 被引量:22
4
作者 曾剑 张强 王胜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3-494,共12页
采用2008年7~9月份观测的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实验观测协同与集成研究资料,将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根据气候类型和地理位置划分为西北干旱区、黄土高原区和东北冷区三个区域,分析了干旱—半干旱区陆面热量平衡和辐射平衡日变化的区域... 采用2008年7~9月份观测的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实验观测协同与集成研究资料,将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根据气候类型和地理位置划分为西北干旱区、黄土高原区和东北冷区三个区域,分析了干旱—半干旱区陆面热量平衡和辐射平衡日变化的区域差异。结果显示:不同气候区域的地表辐射和能量过程差异明显,而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大气和土壤中可利用水分的不同,因而区域差异的分析也可归结于探讨陆面辐射和能量过程对不同强弱干旱气候的响应特征。在辐射平衡的比较方面:晴天的总辐射在各区域呈现随纬度上升而递减的趋势;反射辐射在东北冷区最小而在西北干旱区最大;大气逆辐射在东北冷区最明显,在黄土高原区最弱;地表长波辐射在西北干旱区最强而在东北冷区最弱。在能量平衡方面:西北干旱区的地表可利用能量的70%左右用于加热大气,小部分消耗于蒸发和加热土壤;黄土高原区可利用能量中用于加热大气的能量占30%,蒸发水分的消耗能量约50%;东北冷区接近一半的可利用能量用于蒸发,另一半的大部分消耗于加热大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辐射平衡 地表能量平衡 区域差异 干旱—半干旱区
下载PDF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70
5
作者 孙希华 张淑敏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11-614,620,共5页
文章定性、定量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整体经济增长的关系及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认为当前山东省发展经济应坚持效率优先,同时要正视地域差异,跟踪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 文章定性、定量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整体经济增长的关系及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认为当前山东省发展经济应坚持效率优先,同时要正视地域差异,跟踪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采取适度的倾斜与均衡发展政策,实施点轴系统空间开发模式,在发展中逐渐缩小差异,促进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区域经济差异 协调发展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可持续发展 点轴开发模式 区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 梯度结构差异 区域经济增长 政策
下载PDF
我国耕地异地占补平衡的运行机制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兆顺 杨德明 +1 位作者 王冬艳 王锡魁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6-389,共4页
本文基于对我国耕地总量平衡政策的缺陷分析,提出耕地的异地占补平衡是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措施之一。我国耕地异地占补平衡的运行机制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通过耕地保有指标的分配,形成土地市场中对其有效的供给与需求,建立... 本文基于对我国耕地总量平衡政策的缺陷分析,提出耕地的异地占补平衡是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措施之一。我国耕地异地占补平衡的运行机制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通过耕地保有指标的分配,形成土地市场中对其有效的供给与需求,建立耕地保有指标的有偿转让市场;在政府的指导价格下下,根据供需特征,形成市场价格;并通过政府、公众监督和评估机制的建立,确保耕地异地占补平衡,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异地占补平衡 运行机制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不同农业生态区大豆平衡施肥效果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玉影 刘双全 +3 位作者 姬景红 佟玉欣 郑雨 刘颖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29-1038,共10页
在明确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和农民施肥信息的基础上,根据李比希最小养分率原理设计施肥最佳处理(optimal treatment,OPT),在OPT基础上设计减素处理,进行多年、多点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平衡施肥经济效益显著。与... 在明确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和农民施肥信息的基础上,根据李比希最小养分率原理设计施肥最佳处理(optimal treatment,OPT),在OPT基础上设计减素处理,进行多年、多点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平衡施肥经济效益显著。与OPT相比,不施氮肥、磷肥和钾肥,大豆分别减产14.9%、14.7%和18.2%;不施硫肥、硼肥和锌肥分别减产6.7%、8.2%和6.5%。OPT处理大豆氮肥、磷肥和钾肥养分回收率分别平均为39.6%、24.6%和41.8%;农学效率分别平均为8.86,5.48和6.82 kg·kg-1;氮、磷、钾的表观平衡系数分别平均为0.26,1.26,0.90。黑龙江省大豆养分高效管理运筹策略是东部三江平原农业生态区重点补充磷肥和硼肥,北部高寒农业生态区重点补充钾肥,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农业生态区重点补充硫肥、锌肥和硼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不同农业生态区 大豆 平衡施肥效应
下载PDF
农村金融服务促进统筹城乡收入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玮 曾国平 何勋鲲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145,共5页
通过运用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我国1985-2005年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发现农村金融服务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呈现明显区域化差异,G.J倒U型理论在东部地区内已经体现。长期中,东、中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拉大城乡了收... 通过运用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我国1985-2005年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发现农村金融服务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呈现明显区域化差异,G.J倒U型理论在东部地区内已经体现。长期中,东、中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拉大城乡了收入差距,短期中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应注重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系统,改善农村金融资本单向流动现状,加快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城乡 农村金融 区域差异
下载PDF
农用地分等及土地开发整理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盼盼 宋戈 王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8-264,F0003,共8页
解决耕地占补平衡中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不到位等问题,对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以鄂尔多斯-安平-沧州输气管道工程(盂县段)项目为基础,进行微观案例分析,探索农用地分等及土地开发整理成果在耕地... 解决耕地占补平衡中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不到位等问题,对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以鄂尔多斯-安平-沧州输气管道工程(盂县段)项目为基础,进行微观案例分析,探索农用地分等及土地开发整理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具体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可以准确定位被占耕地的数量及空间布局,经过计算和分析,确定被占耕地等级。2)基于农用地分等和土地开发整理成果,可以确定补充为耕地的土地利用等别、数量及空间布局,补划为基本农田的一般农田的等别、数量及空间布局;可以保证补充耕地的等级和数量不低于被占耕地的等级和数量;补划为基本农田的等级和数量不低于被占基本农田的等级和数量;补充的耕地与其他耕地集中连片。3)耕地异地占补平衡当中,交易机制不健全,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价格区域间差异甚大,在解决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问题的基础上,将补充耕地及基本农田补划的方法推广到耕地异地占补平衡中,为耕地占补平衡提供更科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理信息系统 分等 耕地占补平衡 农用地分等成果 土地开发整理成果 耕地异地占补平衡
下载PDF
中国金融资源地区分布差异问题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吴朝霞 王沐钒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4,共5页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发达地区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象还有加大的趋势。金融资源地区分布的失衡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的金融资源地区分布存在相当明显的地域差别。促进我国金融资源在地区...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发达地区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象还有加大的趋势。金融资源地区分布的失衡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的金融资源地区分布存在相当明显的地域差别。促进我国金融资源在地区间合理分布,充分发挥金融资源的作用,将有利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资源 地区分布差异 协调发展
下载PDF
我国公共体育资源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朱焱 于文谦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8-87,共10页
通过文献资料、基尼系数分解等研究方法,以2008-2016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及其所属区域公共体育资源发展的实际情况为研究数据,对我国整体及区域公共体育资源均衡发展状况、地区差距等问题进行研究,旨为促进新时期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通过文献资料、基尼系数分解等研究方法,以2008-2016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及其所属区域公共体育资源发展的实际情况为研究数据,对我国整体及区域公共体育资源均衡发展状况、地区差距等问题进行研究,旨为促进新时期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整体公共体育资源均衡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但区域非均衡发展特征依然明显。其中,处于绝对均衡配置的是华中地区;处于比较均衡配置的是东北地区;处于相对均衡配置的是西南、华北、西北地区;处于非均衡发展的是华南、华东地区。区域及省域间公共体育资源存量与增量速度发展差距是导致我国公共体育资源非均衡发展的主要成因。根据我国区域公共体育均衡发展水平状况提出建议:(1)坚持政府宏观调控,保障区域资源均衡发展;(2)发展市场积极作用,提升区域资源供给水平;(3)健全协调发展机制,促进区域资源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区域 公共体育资源 区域差异 均衡发展 公共服务均等化
下载PDF
陕北丘陵沟壑区主要农作物水分利用与平衡 被引量:11
12
作者 苏敏 卢宗凡 李够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6年第2期36-45,共10页
根据陕北丘陵沟壑区自然特点,和该区农田主要农作物水分利用与平衡研究工作结果,分析总结了不同农作物在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栽培管理状况下的水分利用与平衡的规律为:在降雨正常年份的作物生育期内,2m土层土壤水分变化趋势与自然... 根据陕北丘陵沟壑区自然特点,和该区农田主要农作物水分利用与平衡研究工作结果,分析总结了不同农作物在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栽培管理状况下的水分利用与平衡的规律为:在降雨正常年份的作物生育期内,2m土层土壤水分变化趋势与自然降雨同步;各作物收获后的土壤水分与播种前土壤水分几乎相等、作物耗水量与生育期降雨量几乎相等,土壤水分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同年降雨量相同,但由于作物种类、耕作措施、立地条件不同,使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并由此论述了提高当地农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作物 土壤水分 水分利用 平衡
下载PDF
京津冀区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雪冉 周文通 陆军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6-51,共6页
区域经济差异问题是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京津冀地区是中国北方地区的经济中心,本文选取2004年和2012年京津冀区域内184个区县单元的人均GDP、人均第二产业产值、人均第三产业产值等8项指标,利用SPSS 21.0软件、Arc... 区域经济差异问题是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京津冀地区是中国北方地区的经济中心,本文选取2004年和2012年京津冀区域内184个区县单元的人均GDP、人均第二产业产值、人均第三产业产值等8项指标,利用SPSS 21.0软件、Arcgis软件和Geoda软件对分析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差异,通过比较两个年份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认为京津冀区域内的经济差异尤其是河北省与京津地区的差距是扩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主成分分析 Moran's I指数 空间关联分析 均衡发展
下载PDF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下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臧俊梅 张文方 李景刚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8-322,共5页
耕地保护问题随着社会变迁而发展,耕地异地代保就是这一过程中的产物。在耕地后备资源越来越匮乏的省区,"吃饭"与"建设"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如何既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又保证区域间公平高效地发展是当前地... 耕地保护问题随着社会变迁而发展,耕地异地代保就是这一过程中的产物。在耕地后备资源越来越匮乏的省区,"吃饭"与"建设"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如何既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又保证区域间公平高效地发展是当前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一个难点。本文从农地发展权的视角,以农地发展权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载体,构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下的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试图以农地发展权的产权手段来解决"异地指标调剂"的跨区域耕地保护问题,为中国耕地保护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发展权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耕地异地代保
下载PDF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彪 王爽 +1 位作者 李庆旭 谢高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7530-7541,共12页
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也是权衡生态修复工程措施的重要依据。基于区域水量平衡方程与GIS空间分析技术,评估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变化,并分析了气象、地形、植被等因素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 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也是权衡生态修复工程措施的重要依据。基于区域水量平衡方程与GIS空间分析技术,评估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变化,并分析了气象、地形、植被等因素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5年工程区的水源涵养量与涵养能力均有所增加,多年平均值分别为16.79亿m^(3)和3.66mm。工程区水源涵养能力由西向东递增,高值区与较高区的面积占到工程区的32.45%;相比2000年,2015年有41.65%的地区水源涵养能力增大,其中22.01%的地区显著升高。但2000—2015年荒漠草原亚区水源涵养能力明显下降,农牧交错带草原亚区相对稳定,整体来看,典型草原亚区的水源涵养量最大,燕山丘陵山地水源保护亚区的涵养能力最高。主要原因在于工程区水源涵养能力易受降雨、气温以及植被覆盖度等因子影响,浑善达克沙地亚区与科尔沁沙地亚区的植被覆盖状况改善显著提升了其水源涵养能力,农牧交错带草原亚区和晋北山地丘陵亚区的水源涵养能力下降主要归因于降雨量减少,而荒漠草原亚区的涵养能力明显受到气候与植被的双重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功能 区域水量平衡 时空变化 区域差异 京津风沙源区
下载PDF
桃江流域农业区氮平衡及时空差异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中华 邱祖民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3-86,共4页
针对桃江流域农业区氮平衡及其时空差异性问题,建立了氮平衡模型,基于该模型计算了2006~2008年桃江流域内各行政区(县)的氮平衡变化,并汇总得到流域内氮的输入量、输出量及剩余量。结果表明,2006~2008年间,氮总输入量分别为31 935、33... 针对桃江流域农业区氮平衡及其时空差异性问题,建立了氮平衡模型,基于该模型计算了2006~2008年桃江流域内各行政区(县)的氮平衡变化,并汇总得到流域内氮的输入量、输出量及剩余量。结果表明,2006~2008年间,氮总输入量分别为31 935、33 162、33 878t/年,年增长率分别为3.8%、2.2%,呈明显上升趋势,各种氮的输入中化肥施用占44.94%、人畜粪便返田占26.06%、生物固氮占13.91%、大气沉降占11.59%、秸秆返田占3.50%,化肥施用占明显优势;氮总输出量分别为18 109、17 982、19 048t/年,年增长率分别为-0.7%、5.9%,整体呈微幅上升趋势,各种氮的输出中作物收获占49.36%、反硝化占27.99%、氨挥发占22.65%,作物收获占明显优势;氮的剩余量分别为13 827、15 180、14 830t/年,年增长率分别为9.8%、4.3%,呈显著上升趋势。桃江流域所在的5个县中,信丰县氮剩余量占流域氮总剩余量的41%以上,且呈增长趋势,因此信丰县为桃江流域农业区氮污染重点防治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江流域 农业区 氮平衡 时空差异性
下载PDF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燕凌 喻琪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第13期4-7,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增长的脚步,我国在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也逐渐增长,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根据1978—2013年历年来我国的财政收支数据比对以及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同地区间...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增长的脚步,我国在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也逐渐增长,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根据1978—2013年历年来我国的财政收支数据比对以及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同地区间与城乡间的差距,外部比例与内部比例结合剖析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关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财政收支 地区差异 城乡差距
下载PDF
地区电网自动电压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冬那 黄家栋 蔡桂华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12年第7期21-23,35,共4页
分析地区电网运行特点选择电压无功分层分区综合协调控制的方案,通过区域电压控制和变电站电压校正控制协调控制保证全网电压合格,将各分区关口功率因数维持在较高水平,实现区域无功合理分布。根据经济压差原理,比较Q*X的大小,确定并联... 分析地区电网运行特点选择电压无功分层分区综合协调控制的方案,通过区域电压控制和变电站电压校正控制协调控制保证全网电压合格,将各分区关口功率因数维持在较高水平,实现区域无功合理分布。根据经济压差原理,比较Q*X的大小,确定并联电容器的投切次序。开发自动电压控制系统并投入各地调运行,现场运行情况表明该系统调节效果明显优于人工调节,并且减少了人员投入,有较大的经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电压控制 经济压差 无功控制 分层分区
下载PDF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被引量:29
19
作者 岳永兵 刘向敏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3年第6期13-16,共4页
现行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存在缺少长效监管和激励机制、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倚重后备资源开发等问题,由于后备资源的限制,一些省份在不久的将来将难以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是对目前制度的最大考验。在总结地方实践经验和改革诉求的基础上,提... 现行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存在缺少长效监管和激励机制、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倚重后备资源开发等问题,由于后备资源的限制,一些省份在不久的将来将难以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是对目前制度的最大考验。在总结地方实践经验和改革诉求的基础上,提出建立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激励机制、耕地占补平衡与生态协调发展机制、跨省域耕地占补平衡机制和以质抵量、异地保质的占补平衡新途径五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占补平衡 跨区域 以质抵量 异地保质
下载PDF
区域均衡发展和传统工业区域发展模式转型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曙光 王丹莉 《新疆农垦经济》 2021年第12期1-6,共6页
学术界热衷讨论的区域发展差距问题实际上是我国近几十年来区域梯级开发战略和外向型增长模式双重影响的结果,由此确定了不同区域的要素交换格局、经济发展定位和发展路径依赖,导致传统工业区域的发展往往落后于其他地区。未来要实现区... 学术界热衷讨论的区域发展差距问题实际上是我国近几十年来区域梯级开发战略和外向型增长模式双重影响的结果,由此确定了不同区域的要素交换格局、经济发展定位和发展路径依赖,导致传统工业区域的发展往往落后于其他地区。未来要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其核心在于建立传统工业区域的自我赋能机制和自我可持续的内在动力机制,实现传统工业区域的发展模式转型和产业转型。要从技术革新改造、数字赋能传统产业、新经济增长点打造、营商环境优化、体制机制变革等方面,为传统工业区域的转型提供内在动力,而六大环境变化必将为区域新均衡与传统工业区域产业转型提供强大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均衡发展 区域差异 传统工业区域 产业转型 营商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