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易》哲学观对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影响刍议 被引量:5
1
作者 许伟明 胡镜清 江丽杰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22-25,共4页
该文从整体观、运动(变易)观、阴阳平衡观三个方面阐释《周易》哲学观对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的影响:第一,在天地人三才统一的整体观影响下,证反映整体功能反应状态的失调;辨证论治时强调三因治宜,具体的方药也渗透天地人三才统一的思想... 该文从整体观、运动(变易)观、阴阳平衡观三个方面阐释《周易》哲学观对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的影响:第一,在天地人三才统一的整体观影响下,证反映整体功能反应状态的失调;辨证论治时强调三因治宜,具体的方药也渗透天地人三才统一的思想。第二,中医学对病证的认识几乎处处体现了运动(变易)思维的指导,总结疾病的演变规律构建了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辨证方法体系;《周易》运动的"圜道"特性也在中医辨证有所体现。第三,《周易》学的阴阳平衡论,对中医疾病诊治起着重要的启示和决定作用。总之,《周易》哲学观对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辨证论治 哲学观 理论探讨
下载PDF
论古史辨派的易学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庆中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29-38,共10页
古史辨派是活跃于本世纪上半叶中国史学界的一个重要学术流派 ,为了揭示有关中国上古史记载的真面目 ,该派对包括《周易》在内的诸多古代经籍进行了考证。其考证《周易》的目的 ,是“打破汉人的经说” ,“破坏其伏羲神农的圣经的地位而... 古史辨派是活跃于本世纪上半叶中国史学界的一个重要学术流派 ,为了揭示有关中国上古史记载的真面目 ,该派对包括《周易》在内的诸多古代经籍进行了考证。其考证《周易》的目的 ,是“打破汉人的经说” ,“破坏其伏羲神农的圣经的地位而建设其卜筮的地位” ,“辨明《易十翼》的不合于《易》上下经”。为此 ,他们重点讨论了《周易》经传的成书年代和作者 ,《周易》经传的性质及关系 ,孔子与《周易》经传 ,《周易》一书的结构等问题。这些讨论对于传统易学造成了极大冲击。从学术发展史的立场看 ,他们的考证难免有疑古过勇之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辨派 易学 易学研究 中国 《周易》 性质 孔子 《易十翼》 结构 评价 作者 成书年代
下载PDF
《周易》对《文心雕龙》“原道”论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黄高宪 《闽江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6,共6页
《原道》篇是《文心雕龙》的首篇,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文心雕龙学”研究者对“原道”论进行过热烈的讨论。他们各执一端,各据其理。本文通过对“易道”之“道”与“原道”之“道”的比较、《易传》解易理论对“原道”论的影响... 《原道》篇是《文心雕龙》的首篇,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文心雕龙学”研究者对“原道”论进行过热烈的讨论。他们各执一端,各据其理。本文通过对“易道”之“道”与“原道”之“道”的比较、《易传》解易理论对“原道”论的影响等问题的阐析,探讨“原道”论的基本思想和《周易》对“原道”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文心雕龙 原道论 研究
下载PDF
《周易》美学研究三十年——现代、西化与未来 被引量:3
4
作者 万志全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8-12,共5页
近30年来,《周易》美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以《中国美学史》为主体力量,20世纪90年代以周易美学专著为主要代表,21世纪又取得了全面拓展的新收获。其研究方兴未艾的原因在于《周易》符号的神秘美、卦辞的象... 近30年来,《周易》美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以《中国美学史》为主体力量,20世纪90年代以周易美学专著为主要代表,21世纪又取得了全面拓展的新收获。其研究方兴未艾的原因在于《周易》符号的神秘美、卦辞的象征美、标准答案的"不在场"美、内部体系的丰富美以及简单的科学美和占卜的游戏美结合起来的"真假难辨"美。未来的研究可从生活美化、心灵美学、和谐与美的社会、阳刚之美的政府、刚柔兼济的管理者、阴柔之美的公民等方面的构建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美学研究 成因与焦点
下载PDF
古籍新证的典范——论于省吾先生的《周易》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姜燕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2年第3期88-91,59,共5页
本文对于省吾先生的《周易》研究进行了回顾与评价,总结出五个特点,这些特点对于今天的易学研究者很有借鉴意义,有助于推动易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 于省吾 周易研究 科学方法
下载PDF
张载思想的学术定位 被引量:1
6
作者 辛亚民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7-13,共7页
学界对于张载之学一般注意到了与《周易》的密切关系,或直接判定其为易学;也有学者提出质疑并将其判定为"四书学"。张载现存著作中,《易说》属于易学著作,《正蒙》是在《易说》基础上的发挥,其余著作也是不少运用了《周易》... 学界对于张载之学一般注意到了与《周易》的密切关系,或直接判定其为易学;也有学者提出质疑并将其判定为"四书学"。张载现存著作中,《易说》属于易学著作,《正蒙》是在《易说》基础上的发挥,其余著作也是不少运用了《周易》的语言或原理。学术定位一般取决于研究者所持的研究视角,可以从易学角度对张载的思想加以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易学 研究视角 学术定位
下载PDF
改革开放四十年易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朋 Wang Xiaonong 《孔学堂》 2019年第2期52-71,10045-10056,共32页
改革开放以来,易学研究在探索和凸显易学学科主体性和自洽性的过程中,在多个层次、多个方向上展现出传统学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勃勃生机。每十年为一个阶段,以“返本开新”“以西释中”“全面创新”“走向未来”四个时代主题为... 改革开放以来,易学研究在探索和凸显易学学科主体性和自洽性的过程中,在多个层次、多个方向上展现出传统学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勃勃生机。每十年为一个阶段,以“返本开新”“以西释中”“全面创新”“走向未来”四个时代主题为线索可以对四十年的易学研究进行一次全景式的扫描。易学内涵横跨文理,贯穿百科,其独特价值和重要意义在四十年的学术发展之中已经被不断重新发现。其也必将成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复兴的学术支撑和思想泉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四十年 易学
下载PDF
1984年以来大陆《周易》思维研究述评
8
作者 张绍时 《云梦学刊》 2018年第1期23-30,共8页
《周易》思维研究是易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1984年以来大陆学界在综合研究、分类研究、影响研究等方面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总体而言,《周易》思维研究取得了较大成绩,对易学研究有所丰富和推进,但在历代易学思维研究、《周易》... 《周易》思维研究是易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1984年以来大陆学界在综合研究、分类研究、影响研究等方面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总体而言,《周易》思维研究取得了较大成绩,对易学研究有所丰富和推进,但在历代易学思维研究、《周易》思维对古代文化不同领域的影响及其现代价值研究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思维 综合研究 分类研究 影响研究 简评
下载PDF
张爱玲与图书馆
9
作者 蒋春林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14年第6期83-86,共4页
论文参考张爱玲作品文本内容以及相关评论文章,特别是与张爱玲有关的已经出版的书信集和说明文字,从中梳理出张爱玲的阅读体系和藏书观点以及张爱玲和图书馆之间的种种联系:她在写作及治学过程中利用图书馆的情况,她是如何利用图书馆以... 论文参考张爱玲作品文本内容以及相关评论文章,特别是与张爱玲有关的已经出版的书信集和说明文字,从中梳理出张爱玲的阅读体系和藏书观点以及张爱玲和图书馆之间的种种联系:她在写作及治学过程中利用图书馆的情况,她是如何利用图书馆以及利用图书馆做了哪些工作,她对图书馆的看法和感受,图书馆在研究张爱玲的热潮中所起到的作用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阅读体系 藏书观点 文学创作 文学研究
下载PDF
1980年以来“《周易》与中国文化”研究述评
10
作者 何则阴 张飘月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90-96,共7页
有关《周易》与文化的研究成果较多。其中有论及《周易》对中外文化之影响的,有论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文化及未来影响之研究的,还有对研究方法进行深度反思的。总的说来,一些研究成果具有很大价值,大部分成果属于一般性的概略研究。... 有关《周易》与文化的研究成果较多。其中有论及《周易》对中外文化之影响的,有论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文化及未来影响之研究的,还有对研究方法进行深度反思的。总的说来,一些研究成果具有很大价值,大部分成果属于一般性的概略研究。其中,背离中国思想文化语境,离开《周易》文本,进行剪切式、片段式、移植式研究的成果,较为普遍。当今研究《周易》之文化精神,首先当深入古典、回归传统、承载传统;然后在研究方法上提倡洋为中用,并融西入中;最后方可能发扬传统、返本开新、启迪国人、服务社会、奉献于国家与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文化 研究方法 研究述评
下载PDF
堪称蜀易奇葩的“卦影术”
11
作者 冯广宏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5,共5页
易经八卦,本身就是一种符号图象。为了使图象通俗化,蜀中易学家试着将符号变为图画,将图象变为图语,这种传统方术古称"轨革术"。到北宋初期,蜀人费孝先将这种图象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创造了"卦影术"。卦影术在宋代... 易经八卦,本身就是一种符号图象。为了使图象通俗化,蜀中易学家试着将符号变为图画,将图象变为图语,这种传统方术古称"轨革术"。到北宋初期,蜀人费孝先将这种图象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创造了"卦影术"。卦影术在宋代盛极一时,文献记载其应验之事不可胜数。但随着其术之诀窍渐被人识破,加上占卜多为"事后诸葛亮",对当时卜问者的指导意义比较模糊,因此,卦影术在宋代以后逐渐销声匿迹。卦影术的生灭历程很好地体现了蜀学所具有的创造性,堪称蜀易中的一朵奇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学 易学 费孝先 卦影术 轨革术
下载PDF
《诗经》韵考
12
作者 葛树魁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4期37-39,共3页
以今音读《诗经》,韵脚往往不谐。学者对此多有论及,但缺乏系统的考证说明。杂取"风"、"雅"、"颂"中诸多章节,从音变、旁转和通假角度对不谐的韵字加以考释,梳理其古今声韵的变化,说明其用韵不谐的原因,... 以今音读《诗经》,韵脚往往不谐。学者对此多有论及,但缺乏系统的考证说明。杂取"风"、"雅"、"颂"中诸多章节,从音变、旁转和通假角度对不谐的韵字加以考释,梳理其古今声韵的变化,说明其用韵不谐的原因,用以与同行们探讨,并为阅读者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韵脚 音变 通假 考释
下载PDF
《周易》经传异同考略
13
作者 刘坤生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10-17,共8页
本文从产生时代、研究方法和思想内容三个方面探讨周易本经与大传之间的异同,理清经与传的关系。
关键词 《周易》 研究方法
下载PDF
易经的研究方法
14
作者 孙剑秋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8-40,共3页
读书要了解次第与方法。有了次第,才能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遍览群籍;懂得方法,才能触类旁通,左右逢源地成书立说。学习古代重要经典——易经,更是如此。提出五项易学的研究方法,分别是明源流体系、立扎实根基、寻明师指引、勤搜集考订... 读书要了解次第与方法。有了次第,才能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遍览群籍;懂得方法,才能触类旁通,左右逢源地成书立说。学习古代重要经典——易经,更是如此。提出五项易学的研究方法,分别是明源流体系、立扎实根基、寻明师指引、勤搜集考订、重体验实践,相信对有志易学研究者,能建立基础的知识,并指引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研究方法 中国学术思想
下载PDF
阴柔阳刚说新探
15
作者 谢舒妹 《琼州大学学报》 2004年第6期71-73,共3页
本文就《周易》文学思想中阴柔阳刚进行新的探究,论述阴柔阳刚的哲学本质;阴柔阳刚的审美内涵;阴柔阳刚之美对中国美学影响。
关键词 阴柔 阳刚 文学思想 审美内涵 新探 中国美学 《周易》 哲学本质 探究
下载PDF
试论《周易》的价值观
16
作者 商宏宽 《安阳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3年第4期5-7,共3页
对《周易》价值观的研究与分析是易学界经常讨论的一个课题。《周易》的价值观,可以从灾 异观、发展观、事业观、整体观四个方面体现出来。
关键词 《周易》 易学 灾异 价值观 体现 整体观 课题 事业观 发展观
下载PDF
李善《文选注》所引《易》类《书》类文献考录
17
作者 赵建成 《铜仁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0-19,共10页
当下《文选》版本材料十分丰富。充分利用传世文献,结合史志目录与相关典籍中的学术史材料,参考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考察,考订李善《文选注》征引《易》《书》类文献各12家,并加以适当考证,考辨出前人在引用时文献出现的错误,... 当下《文选》版本材料十分丰富。充分利用传世文献,结合史志目录与相关典籍中的学术史材料,参考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考察,考订李善《文选注》征引《易》《书》类文献各12家,并加以适当考证,考辨出前人在引用时文献出现的错误,同时纠正了前人研究成果中的错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善《文选注》 引书 《易》类文献 《书》类文献 考录
下载PDF
胡瑗《周易口义》编纂者生平、成书过程及版本略考
18
作者 陈睿超 《哲学门》 CSSCI 2013年第2期141-160,共20页
本文对胡瑗《周易口义》编纂者倪天隐的生平,此书的成书时间、过程及版本,以及是否存在胡瑗自著《易说》的问题作了初步考证,结论是:倪氏的卒年大体可确定在熙宁二年至八年之间,而《口义》一书很可能是在嘉祐年间编纂完成的;从北宋当时... 本文对胡瑗《周易口义》编纂者倪天隐的生平,此书的成书时间、过程及版本,以及是否存在胡瑗自著《易说》的问题作了初步考证,结论是:倪氏的卒年大体可确定在熙宁二年至八年之间,而《口义》一书很可能是在嘉祐年间编纂完成的;从北宋当时的人对胡瑗《易说》的引用情况看,《口义》是从诸多学生笔记中整理出来的,且可能同时有多个版本流传;后世《易说》中引用《口义》出现的异文,或属于略引,或因传抄失误错误地归到胡瑗名下,因此尚不能构成胡瑗自著《易说》的充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瑗 《周易口义》 倪天隐 成书过程 版本考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