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liac Disease in Asia beyond the Middle East and Indian subcontinent:Epidemiological burden and diagnostic barriers 被引量:2
1
作者 Dimitri Poddighe Diyora Abdukhakimov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21年第19期2251-2256,共6页
Celiac Disease(CD)had been considered uncommon in Asia for a long time.However,several studies suggested that,in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and Middle East countries,CD is present and as prevalent as in Western countries... Celiac Disease(CD)had been considered uncommon in Asia for a long time.However,several studies suggested that,in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and Middle East countries,CD is present and as prevalent as in Western countries.Outside these Asian regions,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epidemiology of CD is still lacking or largely incomplete for different and variable reasons.Here,we discuss the epidemiological aspects and the diagnostic barriers in several Asian regions including China,Japan,Southeast Asia and Russia/Central Asia.In some of those regions,especially Russia and Central Asia,the prevalence of CD is very likely to be underestimated.Several factors may,to a different extent,contribute to CD underdiagnosis(and,thus,underestimation of its epidemiological burden),including the poor disease awareness among physicians and/or patients,limited access to diagnostic resources,inappropriate use or interpretation of the serological tests,absence of standardized diagnostic and endoscopic protocols,and insufficient expertise in histopat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iac disease EPIDEMIOLOGY Prevalence asia China Japan russia central asia HLA-DQB1 Diagnostic barriers
下载PDF
Central Asia’s Foreign Relations: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oviet and Post-Soviet Era
2
作者 Enayatollah Yazdani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21年第6期211-224,共14页
Central Asia’s pivotal geographical position allowed it to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relations among nations of Eurasia in the Middle Ages,as the bridge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Yet,during the Russian and then the So... Central Asia’s pivotal geographical position allowed it to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relations among nations of Eurasia in the Middle Ages,as the bridge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Yet,during the Russian and then the Soviet rule on Central Asia,the region’s republics had no independent position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s foreign relations were formed and managed by central government in Moscow.The collapse of the Union of Soviet in 1991 made salient the geopolitical,economic,and cultural importance of the five former Soviet Central Asian republics.Accordingly,the republics reemerged as independent actors in the global interstate system and could play a role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during the last three decades.This paper aims to compare Central Asia’s foreign relations in the Soviet and Post-Soviet 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asia russia The Soviet Union Foreign Relations and Eurasia
下载PDF
The Distribution of Petroleum Resourc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Petroliferous Basins along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被引量:3
3
作者 HAO Qingqing ZUO Yinhui +3 位作者 LI Lintao CHEN Weijun YI Junjie WU L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1457-1486,共30页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Initiative, abbreviated a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a primary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futur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Especially, ...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Initiative, abbreviated a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a primary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futur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Especially, the energy resource cooperation, including oil and gas resources cooper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is initiative. The Belt and Road has undergone complicated geological evolution, and contains abundant mineral resources such as oil, gas, coal, uranium, iron, copper, gold and manganese ore resources. Among these, Africa holds 7.8% of the world's total proven oil reserves. The oil and gas resources in Africa are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with an overall low exploration degree and small consumption demand. Nigeria and Libya contain the most abundant oil resources in Africa, accounting for 2.2% and 2.9% of the world's total reserves, respectively. Nigeria and Algeria hold the richest natural gas resources in Africa, occupying 2.8% and 2.4% of the world's total reserves, respectively. Africa's oil and gas resource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Egypt, Sultan and Western Sahara regions in the northern Africa, and the Gulf of Guinea, Niger River and Congo River area in the western Africa. The Russia--Central Asia area holds rich petroleum resources in Russia, Kazakhstan, Turkmenistan and Uzbekistan. The potential oil and gas areas include the West Siberia Basin, East Siberia Basin and sea continental shelf in Russia, the northern and central Caspian Basin in Kazakhstan, the right bank of the Amu-Darya Basin, the East Karakum uplift and the South Caspian Basin in Turkmenistan, and the Amu-Daria Basin, Fergana Basin, Afghan-Tajik Basin and North Ustyurt Basin in Uzbekistan. The Middle East oil and gas resource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Zagros foreland basin and Arabian continental margin basin, and the main oil-producing countries include Saudi Arabia, Iran and Iraq.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is a new oil and gas consumption center, with rapid growth of oil and gas demand. In 2012, this region consumed about 33.6% of the world's total oil consumption and 18.9% of the world's total natural gas consumption, which has been ranked the world's largest oil and gas consumption center. The oil and gas resources are concentrated in China, Indosinian, Malaysia, Australia and India. The abundant European proven crude oil reserves are in Norway, Britain and Denmark and also rich natural gas resources in Norway, Holland and Britain. Norway and Britain contain about 77.5% of European proven oil reserves, which accounts for only 0.9% of the world's proven reserves. The Europe includes main petroliferous basins of the Voring Basin, Anglo-Dutch Basin, Northwest German Basin, Northeast German-Polish Basin and Carpathian Basi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source rocks, reservoir rocks, cap rocks and traps for the main petroliferous basins, the potential oil and gas prospecting targets in the Belt and Road are mainly the Zagros Basin and Arabic Platform in the Middle East, the East Barents Sea Basin and the East Siberia Basin in Russia-Central Asia, the Niger Delta Basin, East African rift system and the Australia Northwest Shelf.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theory and exploration technology, unconventional petroleum resources will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oil and gas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oliferous basin pay zone AFRICA Middle East central asia russia asia Pacific region
下载PDF
US Primary Policy Towards Central Asia
4
作者 Enayatollah Yazdani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0年第6期309-336,共28页
The emergence of the Central Asian republics into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presented a new frontier for US policymakers.US involvement in Central Asia began with the collapse of the USSR.Following the collapse of the S... The emergence of the Central Asian republics into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presented a new frontier for US policymakers.US involvement in Central Asia began with the collapse of the USSR.Following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Washington initiated official relations with the region’s newly interdependent states.From 1991 until the mid-1990s,the region to some extent was of only marginal importance to the United States.The region was viewed as less important,perhaps because the highest US priority at that time was Russia itself.US policy in Central Asia,was initially based on the“Russia first”principle.However,later on Washington paid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region and recognised American national interests there.This paper aims to address this main question:To what extent were US interests affected by independence of the Central Asian republics during the initial phase?The pape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US engagement in Central Asia,there was no uniformity and strategic framework in Washington approach toward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A central asia russia the Soviet Union and China
下载PDF
俄乌冲突长期化背景下中亚区域互联互通建设新态势及影响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韩隽 赵东旭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9,共10页
历史上贯穿亚欧大陆腹地的主要交通运输路线的形成、走向总因外部势力对该区域的征伐,及势力的消长而发生改变。这既是区域地缘政治结构变化的结果之一,亦是导致特定变化的变量之一。后冷战时期,中亚区域被单一外部势力掌控的可能性持... 历史上贯穿亚欧大陆腹地的主要交通运输路线的形成、走向总因外部势力对该区域的征伐,及势力的消长而发生改变。这既是区域地缘政治结构变化的结果之一,亦是导致特定变化的变量之一。后冷战时期,中亚区域被单一外部势力掌控的可能性持续下降,围绕区域性互联互通建设的大国博弈更加复杂多元。近两年,中亚国家基于自身国家利益提出新的互联互通建设规划,主动性、话语权均有较大增长,并已获得实质性突破。近代以来沦为大陆“腹地”的中亚区域或将因此彻底转变成新的亚欧大陆“枢纽”。究其原因,俄乌冲突长期化所引发的冲击令本区域地缘政治格局调整显著加快,并反映在了包括交通运输建设等诸多领域,目前分析,这对中亚国家利大于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乌冲突 中亚 互联互通 地缘政治
下载PDF
清朝与瓦罕关系述略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安 屠静芬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8,共8页
瓦罕,是一个位于帕米尔高原最南面的土邦。1759年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后,瓦罕成为清朝的外藩属国。但乾隆时期瓦罕与清朝的关系比较疏远,清政府不仅对瓦罕的求援置之不理,而且在布鲁特部落劫掠瓦罕人、牲畜一事上大多本着息事宁人的... 瓦罕,是一个位于帕米尔高原最南面的土邦。1759年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后,瓦罕成为清朝的外藩属国。但乾隆时期瓦罕与清朝的关系比较疏远,清政府不仅对瓦罕的求援置之不理,而且在布鲁特部落劫掠瓦罕人、牲畜一事上大多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乾隆朝之后,瓦罕与清朝的关系进一步疏离。在浩罕骚扰中国新疆的活动中,瓦罕多次派人参与其中。1883年,在英国的纵容下,瓦罕被阿富汗吞并,中瓦宗藩关系正式瓦解。而这与英俄在中亚的大博弈紧密相关。在这一过程中,英俄两国探险家扮演着重要角色。总的来说,清朝与瓦罕关系的流转变迁,映照着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传统的以“朝贡”和“羁縻”为中心内容的宗藩体制从兴盛走向衰亡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瓦罕 英俄大博弈 中亚藩属
下载PDF
从“以俄为师”到自主探索:中亚国家反恐政策的演变
7
作者 曾向红 何舒雯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9,共14页
打击防范恐怖主义对于维护中亚地区稳定与安全有着重大意义。在内外形势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中亚各国的反恐政策经历了两个较为明显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1991年至“9·11”事件发生前,其特点可总结为“以俄为师”;第二阶段为“9... 打击防范恐怖主义对于维护中亚地区稳定与安全有着重大意义。在内外形势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中亚各国的反恐政策经历了两个较为明显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1991年至“9·11”事件发生前,其特点可总结为“以俄为师”;第二阶段为“9·11”事件发生后至今,其特点为自主探索。在三十多年的探索中,中亚反恐在观念上形成了严禁宗教歧视、维护联合国核心地位以及尊重国家主权及其独特身份的特征。在制度上,中亚各国纷纷建立起更强调反恐政治目的的反恐法律体系和更完备的国内外反恐组织体系;在行动上,则更注重开展多元平衡的国际反恐合作以及强调反恐举措的全面性。中亚反恐政策的调整受到中亚各国对外部势力干涉的不满、恐怖主义形势新变化以及上海合作组织规范扩散效应等因素的影响。截至目前,中亚国家已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符合自身需要的反恐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地区 反恐政策 俄罗斯 美国 大国竞争 阿富汗局势
下载PDF
沙俄治下的中亚霍乱疫情及其防疫对策演变--一项医学社会史研究
8
作者 韩淑珍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3,共10页
霍乱是极具破坏性的流行病,仅沙俄统治中亚时期就先后爆发过八次。其中,在1872年、1892年及20世纪初期的三次霍乱疫情中,沙俄政府分别采取了不同的防疫对策进行应对;期间防疫对策的调整演变,体现了现代西方医学观念的进步,也折射出流行... 霍乱是极具破坏性的流行病,仅沙俄统治中亚时期就先后爆发过八次。其中,在1872年、1892年及20世纪初期的三次霍乱疫情中,沙俄政府分别采取了不同的防疫对策进行应对;期间防疫对策的调整演变,体现了现代西方医学观念的进步,也折射出流行病与中亚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间存在着的互动关系;流行病防控措施的实施和效果的显现,既与疾病理论的进步有关,还与区域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密切相连,而特定的社会文化和习俗对防疫对策的运转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沙俄统治中亚时期防疫对策的演变并总结其中的历史经验,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地区医疗卫生领域合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俄 中亚 防疫对策 霍乱 医学社会史
下载PDF
俄乌冲突背景下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
9
作者 朱旭 刘帅 韩文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0,共8页
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与中亚五国顺应时代大势做出的战略选择。俄乌冲突持续发酵在国际政治、安全以及经济等领域产生一系列溢出效应,成为影响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深刻背景。一方面,伴随着权力秩序加速回落,中亚国家“... 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与中亚五国顺应时代大势做出的战略选择。俄乌冲突持续发酵在国际政治、安全以及经济等领域产生一系列溢出效应,成为影响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深刻背景。一方面,伴随着权力秩序加速回落,中亚国家“多元平衡”外交政策从积极转向防御,是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面临的核心挑战;另一方面,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蕴含的巨大经济潜力及其在应对恐怖主义与颜色革命方面的独特优势也使之充满“韧性”,成为中国与中亚五国在经济、安全等领域深化合作的优先选择。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须从四点着手:完善“中国+中亚五国”元首会晤机制的顶层设计;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以拉动中亚国家经济增长与维护经济安全为重心推进经济合作;强化上合组织的认同机制建设、对外话语权建设以及反恐体系建设;构建粮食安全共同体、卫生健康共同体与人文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乌冲突 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多元平衡 “一带一路” 上海合作组织
下载PDF
后疫情时期的中亚安全形势论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廖成梅 努丽艳 巩佳琦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4-50,共7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以来,受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地区形势的变化以及俄乌军事冲突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中亚安全形势呈现明显不稳定、复杂化的态势。一方面,近年来中亚各国普遍存在较高政治安全风险,经济安全脆弱,打击宗教极端主义影...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以来,受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地区形势的变化以及俄乌军事冲突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中亚安全形势呈现明显不稳定、复杂化的态势。一方面,近年来中亚各国普遍存在较高政治安全风险,经济安全脆弱,打击宗教极端主义影响、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任务严峻,反恐安全压力重重。另一方面,国际形势和地区形势风云突变也使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安全面临巨大挑战。同时,内外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外部势力利用中亚国家内部安全风险破坏中亚国家安全形势的可能性较高,中亚的总体安全形势复杂而脆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安全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 美国撤军阿富汗 俄乌冲突
下载PDF
中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环流和降水的联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国强 赵勇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6-366,共11页
基于1961~2016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提供的大气环流再分析数据和全球降水气候中心(GPCC)提供的逐月降水数据,研究了副热带西风急流与中亚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关系。结果表明,副热带西风急流经向位置在1... 基于1961~2016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提供的大气环流再分析数据和全球降水气候中心(GPCC)提供的逐月降水数据,研究了副热带西风急流与中亚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关系。结果表明,副热带西风急流经向位置在1997/1998年发生年代际突变。急流经向位置突变前,当急流偏南时,中亚上空受异常气旋控制,印度半岛上空受异常反气旋控制,在印度半岛和中亚上空反气旋和气旋的共同作用下,将热带印度洋的水汽接力输送至中亚上空,中亚夏季降水偏多;急流经向位置突变后,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与中亚夏季降水的关系减弱,当急流偏南时,中亚上空的异常气旋减弱中心西移,印度半岛上的异常反气旋加强并西移,导致热带印度洋到中亚上空的经向输送减弱,水汽不再深入至中亚东部和北部地区。东大西洋—西俄罗斯型遥相关(EA-WR)和中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经向位置存在不同的年代际联系,且对其体现为间接影响。中亚副热带急流经向位置突变前,EA-WR负位相对应乌拉尔山脉地区的异常反气旋,反气旋东侧的异常偏北风将高纬冷空气向南输送,导致中亚对流层中上层气温降低,形成异常气旋,对应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偏南;副热带急流经向位置突变后,原乌拉尔山附近上空的异常反气旋东移,不再导致中亚上空对流层中高层气温降低,EA-WR和中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经向位置的联系也减弱。中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经向位置突变前后,太平洋—北美型遥相关(PNA)正位相均能导致中亚上空受异常气旋控制,对应急流位置偏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热带西风急流 年代际关系 东大西洋—西俄罗斯型遥相关(EA-WR) 太平洋—北美型遥相关 (PNA) 中亚夏季降水
下载PDF
В·А·麦谢耶夫与他的《俄罗斯与中国在中亚》
12
作者 管守新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35-40,共6页
В·А·麦谢耶夫是俄罗斯中亚国际关系史与东方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文章对他的学术生涯,尤其是在俄罗斯中亚国际关系史与东方学研究领域中的成就,作了简要的介绍。同时,对他在中亚国际关系史方面的代表性著作《俄罗斯与中... В·А·麦谢耶夫是俄罗斯中亚国际关系史与东方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文章对他的学术生涯,尤其是在俄罗斯中亚国际关系史与东方学研究领域中的成就,作了简要的介绍。同时,对他在中亚国际关系史方面的代表性著作《俄罗斯与中国在中亚》的内容、观点、特点与价值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与分析。在指出其不足的同时,肯定了它对我们在研究这一问题中的重要史料与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В·А·麦谢耶夫 《俄罗斯与中国在中亚》 介绍
下载PDF
产品空间理论下高质量贸易发展前景研究框架及中亚实证
13
作者 王月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74,共10页
产品能力是解释国际贸易发展内生动力机制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测度指标,也是解释贸易发展特别是区域贸易发展的重要维度和切入点。借鉴产品空间理论分析思路,提出了从产品高质量发展能力和产品竞争潜力分析国际贸易发展动力的研究框架。以... 产品能力是解释国际贸易发展内生动力机制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测度指标,也是解释贸易发展特别是区域贸易发展的重要维度和切入点。借鉴产品空间理论分析思路,提出了从产品高质量发展能力和产品竞争潜力分析国际贸易发展动力的研究框架。以中亚区域为例,实证分析了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德国全系列15种产品在中亚地区的贸易发展情况,解释中国不同产品在目标区域内的相对优势和增长空间。结果显示:中国牲畜、化学品、食品、燃料、矿物、交通、蔬菜等产品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相对缺乏;鞋类、纺织及服装、皮革、金属、塑料或橡胶、石头和玻璃、木材等产品具有相对竞争优势,但缺少发展潜力,可能将遇到增长瓶颈;机电产品具有竞争优势与发展潜力,可实现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空间理论 贸易发展 方法研究 中亚区域
下载PDF
中国-中亚峰会主题报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
14
作者 赵嘉欣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学术研究》 2023年第2期65-71,共7页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构建语料库,利用R语言统计分析软件对语料库中的词条进行预处理并绘制词云,对文本中隐含的总体中国形象进行概括分析;利用KHCoder软件LDA建模功能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主题参数计算和主题分析,并绘制关键词共现网络和...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构建语料库,利用R语言统计分析软件对语料库中的词条进行预处理并绘制词云,对文本中隐含的总体中国形象进行概括分析;利用KHCoder软件LDA建模功能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主题参数计算和主题分析,并绘制关键词共现网络和词汇层次聚类图表,结合具体词句对国际政治领域、国家安全领域、国际合作领域、经济社会领域、对外合作领域和文化交流领域展现的中国国家形象进行细致分析,发现在各领域中国国家形象存在共性,基本符合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此外此次峰会的对象的具有地域性和特殊性,中国与中亚具有长期交往的历史史实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中国在对外合作和文化交流领域更表现出“可亲”的特殊形象,为中国区域性国家形象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语料库研究 中国 中亚
下载PDF
美俄中亚战略研究——基于中国的视角 被引量:3
15
作者 秦放鸣 孙庆刚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49-53,共5页
文章基于中国视角对美、俄中亚战略的三重目标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美国中亚战略的三重目标是追求绝对安全、扩展民主、油气控制;俄罗斯中亚战略的三重目标是维持传统影响和特殊关系、防止美国势力做大、获得经济及能源战略利益。厘清... 文章基于中国视角对美、俄中亚战略的三重目标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美国中亚战略的三重目标是追求绝对安全、扩展民主、油气控制;俄罗斯中亚战略的三重目标是维持传统影响和特殊关系、防止美国势力做大、获得经济及能源战略利益。厘清美俄的中亚战略意图,以期为我国中亚战略的制订及更有效地开展与中亚国家的全方位合作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俄罗斯 中亚 战略
下载PDF
美国的中亚战略探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常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8-64,共7页
美国在中亚的战略目标是使该地区成为美国在 2 1世纪的战略能源基地和遏制俄罗斯扩大势力范围的地缘政治支点 ;抵制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对中亚的渗透 ,把中亚纳入美国的国际战略框架之中。美国全方位介入中亚事务 ,积极推行“新中亚战略”... 美国在中亚的战略目标是使该地区成为美国在 2 1世纪的战略能源基地和遏制俄罗斯扩大势力范围的地缘政治支点 ;抵制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对中亚的渗透 ,把中亚纳入美国的国际战略框架之中。美国全方位介入中亚事务 ,积极推行“新中亚战略”:发展同中亚各国的政治关系 ,向其灌输西方价值观和社会意识形态 ;不断扩大投资规模 ,拓展经济合作的领域 ,力图控制开采中亚油气资源的主导权 ;通过与中亚国家开展军事领域的合作 ,加紧对这一地区进行军事渗透 ,为建立自己的欧亚大陆安全体系构筑战略通道。美国与俄罗斯在里海石油资源争夺的焦点体现在对该地区的经济控制权和战略主导权上 ,既存在竞争 ,也有妥协与让步。但是 ,由于该地区形势错综复杂 ,带有不确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中亚 外交战略 政治关系 军事关系 经济关系
下载PDF
上海合作组织对中俄在中亚地区互动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曾向红 黄敬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2-70,共9页
中国与俄罗斯在目前中亚地区的互动中,体现出一种既有合作也有竞争的复杂态势。机制的有无及其演变过程,对中俄等大国在中亚地区的复杂竞合关系有重要影响。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与运转,促进了中俄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和在应对美国干预中亚... 中国与俄罗斯在目前中亚地区的互动中,体现出一种既有合作也有竞争的复杂态势。机制的有无及其演变过程,对中俄等大国在中亚地区的复杂竞合关系有重要影响。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与运转,促进了中俄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和在应对美国干预中亚国家内政问题上的合作,却无力有效缓解中俄在传统安全与促进上合中亚成员国经济一体化问题上的分歧。在这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过程中,除了双方利益的趋同或分异,上海合作组织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积累的聚合性和离散性效果,同样扮演了不容忽视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合作组织 中亚 中俄关系 聚合性效果 离散性效果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注点及切入点 被引量:54
18
作者 赵华胜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35,2,共9页
文本对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的问题作了探讨,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它与中国中亚政策的关系,它与"西进战略"的关系,以及它的目标等。"丝绸之路经济带"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如... 文本对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的问题作了探讨,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它与中国中亚政策的关系,它与"西进战略"的关系,以及它的目标等。"丝绸之路经济带"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实施。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实施有关键作用。文本从实施方式、合作模式、重点国家、地区间合作、标志性项目、主题活动等方面,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实施的切入点。中亚国家和俄罗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处理好与中亚国家和俄罗斯的关系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政治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关系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两者在政治上没有问题,但在功能上有重合,需在实践上作出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亚 中俄关系 向西开放 上海合作组织
下载PDF
中亚:谁的“大游戏”?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华胜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99,共11页
对于中亚的大国关系,学术界习惯以"大游戏"形容之。但它是谁的"大游戏"?它是在中俄之间、中美之间还是俄美之间?或者它是一场所有大国之间的混战?文本即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文本分别对中俄、中美和俄美在中亚的战... 对于中亚的大国关系,学术界习惯以"大游戏"形容之。但它是谁的"大游戏"?它是在中俄之间、中美之间还是俄美之间?或者它是一场所有大国之间的混战?文本即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文本分别对中俄、中美和俄美在中亚的战略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俄美是中亚"大游戏"的真正主角,俄美战略竞争是中亚"大游戏"的基本内容。2014年以来,中亚地区和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大游戏"是否将继续下去?它的结构是不是会发生改变?文本对这一问题也做出了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大游戏 战略竞争 美国 俄罗斯
下载PDF
美国中亚政策的演变及前景 被引量:2
20
作者 贾少学 毕洪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46,共7页
加强中亚国家的独立主权地位一直是美国中亚政策的核心,也是导致俄美长期不睦的重要因素。阿富汗战争打响后,中亚在美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华盛顿也借此加大了对中亚军事介入的力度。由于在中亚"颜色革命"中受挫,美国... 加强中亚国家的独立主权地位一直是美国中亚政策的核心,也是导致俄美长期不睦的重要因素。阿富汗战争打响后,中亚在美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华盛顿也借此加大了对中亚军事介入的力度。由于在中亚"颜色革命"中受挫,美国转而选择了整合中亚和南亚的所谓"大中亚计划",但效果不佳。随着奥巴马政府对中亚政策的调整,在从阿富汗撤军的同时,华盛顿正在寻找留在中亚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中亚 俄罗斯 地缘政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