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课标下上海初中英语教材文化内容研究
1
作者 符小丽 陆仪琳 《语文学刊》 2024年第3期112-117,共6页
教材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载体,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文化意识的关键。为了厘清上海初中英语教材是否满足新课标中文化意识的培养要求,本研究采用语料库辅助的教材研究方法,考察了《英语(牛津上海版)》的文化内容,发现该教材中共同文化显著,... 教材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载体,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文化意识的关键。为了厘清上海初中英语教材是否满足新课标中文化意识的培养要求,本研究采用语料库辅助的教材研究方法,考察了《英语(牛津上海版)》的文化内容,发现该教材中共同文化显著,拓展圈国家文化配置合理,基本满足新课标中有关文化意识培养的要求,但存在内圈国家文化失衡、外圈国家文化匮乏、文化对比不足和其他类语篇过多等不足。文章立足新课标,针对其中的不足提出具体的教材修订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标 上海初中英语教材 文化内容 语料库辅助教材研究
下载PDF
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后的文化差异、冲突与变革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铁山 袁治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36,共4页
企业文化是一个管理系统,具有反映变化的预警功能。科研院所转制成企业后,新旧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些差异通过文化的预警功能反映出来。文化冲突将影响到新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新生企业只有主动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消除冲突。文... 企业文化是一个管理系统,具有反映变化的预警功能。科研院所转制成企业后,新旧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些差异通过文化的预警功能反映出来。文化冲突将影响到新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新生企业只有主动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消除冲突。文化变革的作用机制表现为阻力系统和动力系统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院所 转制 企业文化 变革
下载PDF
“文革”时期家庭问题研究论纲 被引量:4
3
作者 梁景和 王宇英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22-26,共5页
“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家庭的角度来研究“文革,”有助于我们认识“文革”和理解那个特定的时代。文中重点探讨了目前研究“文革”时期家庭问题的重要成果;研究“文革”时期家庭问... “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家庭的角度来研究“文革,”有助于我们认识“文革”和理解那个特定的时代。文中重点探讨了目前研究“文革”时期家庭问题的重要成果;研究“文革”时期家庭问题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文革”时期家庭问题的基本思路,进而为我们真实、准确地研究“文革”时期的家庭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 家庭 研究
下载PDF
性别视角与上海都市文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惠芬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3-174,共12页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与新文化史研究的兴起相伴随,女性主义、性别研究等以往处于边缘位置的方法/理论日益作为知识生产的重要部分,介入到对包括上海研究在内的历史文化的解说中去。性别视角的分析凸显了作为现实力量和象征关系的性别...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与新文化史研究的兴起相伴随,女性主义、性别研究等以往处于边缘位置的方法/理论日益作为知识生产的重要部分,介入到对包括上海研究在内的历史文化的解说中去。性别视角的分析凸显了作为现实力量和象征关系的性别在现代上海形成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大众文化和炫耀性消费等都市文化生产中的意义,以及与国族想象的纠葛。在中国前所未有的变局中,不仅女性很大程度成了人们追寻现代性的途径或试金石,社会的变革和现代化也不能不牵涉影响到男性形象的革命及其他。将性别纳入到上海都市文化的研究中来,能够更多地把握到它的历史构成和相关特点,或演变的"关键",提供人们新的"看现代中国"的方法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视角 男性形象革命 摩登女性 上海都市文化生产
下载PDF
城市音乐及其跨区域现象的音乐文化诗学阐释——近代汉口音乐活动及其与“音乐上海学”关联性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洛秦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9,167,共17页
文章由近代汉口城市音乐的特征、近代汉口与上海城市音乐的跨区域性、近代汉口城市音乐的音乐文化诗学阐释及其与“音乐上海学”的相关问题四个部分构成。作者通过对近代汉口与上海城市音乐的共有地方特征、跨区域互通及其上海城市音乐... 文章由近代汉口城市音乐的特征、近代汉口与上海城市音乐的跨区域性、近代汉口城市音乐的音乐文化诗学阐释及其与“音乐上海学”的相关问题四个部分构成。作者通过对近代汉口与上海城市音乐的共有地方特征、跨区域互通及其上海城市音乐跨区域性及其辐射力的分析,总结了近代汉口城市音乐的租界环境中的“城市地理、经济和文化的同质性”及“上海城市音乐跨区域及其辐射力下的复制性”现象。作者认为,武汉是一座“音乐富矿”,永远值得不断挖掘,其对于武汉及其荆楚音乐文化的历史与现状研究,对于音乐的地方学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口 武汉 城市音乐研究 音乐上海学 音乐文化诗学
下载PDF
上海文革研究的史料准备 被引量:1
6
作者 金大陆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4-170,共7页
有人说“文革发生在中国,文革学在国外”。我以为,只有国内学者做出巨大的努力和贡献,才可能真正提升文革研究的层次和品质。其实,这些年中国的文革研究一直在进行,上海的文革研究亦并非是块“不毛之地”,其史料有著作、辞典、方志、大... 有人说“文革发生在中国,文革学在国外”。我以为,只有国内学者做出巨大的努力和贡献,才可能真正提升文革研究的层次和品质。其实,这些年中国的文革研究一直在进行,上海的文革研究亦并非是块“不毛之地”,其史料有著作、辞典、方志、大事记、报刊等出版物类;有档案、群众报刊、传单、民间日记等非出版物类。上海文革研究要在学术层次上有所提升,必需从搜集、整理史料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文革研究 史料 出版物类 非出版物类
下载PDF
“文化大革命”研究之现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月军 赵永红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07-111,共5页
20世纪 90年代以后华文世界对中国“文化大革命”的研究有了较大地发展。本文以中国大陆为主 ,兼顾港台及海外华文世界的有关著述 ,对“文革”研究中的资料收集与整理、主题与内容、方法与手段、发展趋势与特点。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 研究状况 评价
下载PDF
鲁迅怎样研究中国古代文化 被引量:3
8
作者 顾农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4年第6期51-55,共5页
鲁迅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过多层次的深入研究 ,成果极其丰富 ,而他同时又始终面向现实面向未来 ,不为古老的传统所束缚。鲁迅整理古籍采用严谨的乾嘉学派手法 ,一向坚持凡事求“真”的纯学术态度 ;但他又决不限于资料的整理 ,更着力处还... 鲁迅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过多层次的深入研究 ,成果极其丰富 ,而他同时又始终面向现实面向未来 ,不为古老的传统所束缚。鲁迅整理古籍采用严谨的乾嘉学派手法 ,一向坚持凡事求“真”的纯学术态度 ;但他又决不限于资料的整理 ,更着力处还在通盘地研究小说史、文学史 ,同时在历史、汉字、碑刻、画象、宗教等方面也都作过深入的研究。在方法论问题上 ,鲁迅既不喜新厌旧 ,也不墨守成规 ,即使运用古老的传统方法 ,也颇有新的发展。鲁迅很好地处理了追求学术之“真”与完成战士的使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可惜他后期已经没有整段的时间从事规范意义上的学术研究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古代文化 “真” 学术 革命
下载PDF
上海1966-1976年的计划生育工作 被引量:1
9
作者 金大陆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6-171,共6页
1969年3月,因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上海"文革"中处于瘫痪状态的计划生育工作重新启动,具体表现在"组织重建"、"专业领先"和"措施落实"等方面。70年代时上海在节育率和出生率上取得显著成效。这些... 1969年3月,因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上海"文革"中处于瘫痪状态的计划生育工作重新启动,具体表现在"组织重建"、"专业领先"和"措施落实"等方面。70年代时上海在节育率和出生率上取得显著成效。这些也与上海人的生活理念、上海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以及广大群众对国家管理社会事务的认同和积极参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文革”时期 周恩来指示 计划生育工作
下载PDF
国际化视野下的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研究——兼论体育教师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自清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4期428-433,共6页
海派学校体育文化是上海在历经多年的学校体育改革和实践的过程中积淀和传承下来的,具有上海地方特色的体育教育文化.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有助于满足上海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文化需要,促进其对海派城市文化的认同,使上海的学校体育事业获... 海派学校体育文化是上海在历经多年的学校体育改革和实践的过程中积淀和传承下来的,具有上海地方特色的体育教育文化.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有助于满足上海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文化需要,促进其对海派城市文化的认同,使上海的学校体育事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包括学校体育观念、学校体育制度、学校体育活动内容的创新等方面.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学校体育文化的交流、融合、原始创新等.目前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水平不高,创新的动力正在积累之中,创新机制尚未健全,需要在完善机制,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新动力方面进一步努力,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体作用,以进一步提升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化 海派学校体育文化 创新研究
下载PDF
文革时期修正主义科研路线批判的法学反思 被引量:1
11
作者 侯强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10年第4期122-125,130,共5页
文革时期,在科技领域内由"反修防修"口号生成和发展起来的对修正主义科研路线的批判,是与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错误判断联系在一起的,其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科技和法制建设,使得中国社会现代性因素呈... 文革时期,在科技领域内由"反修防修"口号生成和发展起来的对修正主义科研路线的批判,是与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错误判断联系在一起的,其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科技和法制建设,使得中国社会现代性因素呈现出日益缩小的趋势,科技法制建设完全中断并进入了悲剧时代。历史告诉我们,文革对修正主义科研路线的批判,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时期 修正主义科研路线 法学反思
下载PDF
艺海弄潮儿与革命旁观者——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上海京剧文化生态及其原因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房默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54-160,共7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不仅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文化中心。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构成了众多复杂文化现象。其中,大上海京剧作为最成功的文化娱乐产业成为艺海弄潮儿的同时却又与时代思潮若即若离,成了革命旁观者,是众多复杂文化现象...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不仅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文化中心。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构成了众多复杂文化现象。其中,大上海京剧作为最成功的文化娱乐产业成为艺海弄潮儿的同时却又与时代思潮若即若离,成了革命旁观者,是众多复杂文化现象中突出的一个。这种独特的文化生态有着许多复杂的原因,它既与上海的城市开放、经济发展有极大关系,也与京剧艺术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构成了一个审美壁垒有关,时代思潮、消费市场、艺术形式既使它走上繁荣,也有效地阻止了它被革命风潮所改造,正是在这种文化生态下,这一艺术国粹比较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上海 革命 京剧 文化生态
下载PDF
“文革”期间开门办科研与中草药运动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瑞贤 张卫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8-43,共6页
本文论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医药科研人员在开门办科研过程中结合中草药群众运动所做的科研实践活动,从培训赤脚医生;药物栽培实践;土法与科研结合,发展中药制剂;中草药普查;发现草药新品种;总结发现,编写中草药书籍;中药化学和新药研... 本文论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医药科研人员在开门办科研过程中结合中草药群众运动所做的科研实践活动,从培训赤脚医生;药物栽培实践;土法与科研结合,发展中药制剂;中草药普查;发现草药新品种;总结发现,编写中草药书籍;中药化学和新药研制七个方面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 中草药运动 科研
下载PDF
“文革”后20年的琴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傅暮蓉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3期32-40,共9页
"文革"后20年是古琴音乐与琴学研究的重要发展阶段。琴学研究在经历了"文革"的动荡后,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本文就"文革"后20年,琴学研究所涉及的音乐本体、琴乐美学、琴乐律制、琴器... "文革"后20年是古琴音乐与琴学研究的重要发展阶段。琴学研究在经历了"文革"的动荡后,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本文就"文革"后20年,琴学研究所涉及的音乐本体、琴乐美学、琴乐律制、琴器、琴谱、琴用指法等各个领域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后20年 古琴 琴学研究
下载PDF
文学本体性与文革文学研究——文革文学研究的反省与展望 被引量:3
15
作者 易光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0-23,共4页
文革文学研究虽然也曾产生过一批研究成果,但与现当代文学研究和文革文学的重要地位相较,仍处在起步阶段。其经验教训在:文革文学研究更多纠着于政治学研究,而没有把文学本体性放在重要地位;学术界缺乏坚持真理的勇气和甘于寂寞的奉献精... 文革文学研究虽然也曾产生过一批研究成果,但与现当代文学研究和文革文学的重要地位相较,仍处在起步阶段。其经验教训在:文革文学研究更多纠着于政治学研究,而没有把文学本体性放在重要地位;学术界缺乏坚持真理的勇气和甘于寂寞的奉献精神;社会缺乏对于文革文学研究的必要的关注。文革文学研究有相当的学术发展空间。自如地谈说文革文学,将是社会成熟和进步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文学 研究 反省 展望
下载PDF
“文革”初期“造反派”对《科研十四条》的批判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化凯 《科学文化评论》 2018年第6期47-61,共15页
"文化大革命"初期,"造反派"对被邓小平称为"科学工作宪法"的《科研十四条》开展了群众性的大批判。依据相关资料,对批判情况作了系统的考察。认为,《科研十四条》受到批判的主要原因是它明显不符合"... "文化大革命"初期,"造反派"对被邓小平称为"科学工作宪法"的《科研十四条》开展了群众性的大批判。依据相关资料,对批判情况作了系统的考察。认为,《科研十四条》受到批判的主要原因是它明显不符合"文革"文件的要求,以及得到了刘少奇和邓小平的充分肯定;"造反派"采取的批判形式是"大字报、大辩论、大批判";所依据的指导思想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肃清所谓的"刘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在科技界的"流毒",避免资本主义复辟;这是一种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错误批判,是对国家科技政策的极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 科研十四条 批判原因 批判形式 指导思想
下载PDF
审美革命与工商文化的精神造型——海派散文的文学文化史意义
17
作者 陈啸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7,共8页
海派散文是近现代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市民散文,其突出的特点是发现日常生活本身的美、幸福与乐趣,不求"载道"或本质,是传统文学中居于主流之外市井生活的发展与扩张。海派散文的发生与近现代上海的都市化进程相始终,本质上属... 海派散文是近现代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市民散文,其突出的特点是发现日常生活本身的美、幸福与乐趣,不求"载道"或本质,是传统文学中居于主流之外市井生活的发展与扩张。海派散文的发生与近现代上海的都市化进程相始终,本质上属于工商文化的精神造型。在一定的意义上,海派散文正体现了工商都会的主体意识,其所表达的是置身于现代工商社会中普通市民的人生感受与普遍心态,是近现代上海都市文化因内而外的主体性表现。海派散文作为近现代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市民散文或生活散文也同时标识着近现代中国工商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革命 海派散文 海派文化 文学审美性 文化本体性
下载PDF
文革时期的红色课本及其困局——以上海市中小学暂用课本为例
18
作者 段发明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2-145,共4页
文革初期上海的第一套中小学暂用课本也称之为"红色课本",其红色的脸谱,政治第一、实用性、学用化的内容,以及革命式编排,迥异于传统课本。但不适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忽视系统的基础知识学习等也成为"红色课本"的... 文革初期上海的第一套中小学暂用课本也称之为"红色课本",其红色的脸谱,政治第一、实用性、学用化的内容,以及革命式编排,迥异于传统课本。但不适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忽视系统的基础知识学习等也成为"红色课本"的困局和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中小学 红色课本 文革
下载PDF
知青小说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可可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05-108,共4页
本文分别从文革时期、新时期、后新时期三个阶段考察了学界关于知青小说研究的状况。文革时期的相关研究大多模式单一,基本上是对具体作品的评论,带有浓厚的文革意识形态色彩。新时期知青小说研究走入繁荣期,虽然话语体系没有完全摆脱... 本文分别从文革时期、新时期、后新时期三个阶段考察了学界关于知青小说研究的状况。文革时期的相关研究大多模式单一,基本上是对具体作品的评论,带有浓厚的文革意识形态色彩。新时期知青小说研究走入繁荣期,虽然话语体系没有完全摆脱政治一艺术的模式,但情感意蕴、哲理性、文学形式、现代性等多种层面的研究已经初步展开。后新时期的知青小说研究虽较少形成焦点和热潮,但研究方法更加多元,一些大规模的跨时代整体性研究也涌现出来,展现了一种静悄悄的繁荣。尽管文革时期和后新时期的文本研究相对薄弱,但半个世纪以来的知青小说研究可以说成果斐然,是同期文学研究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小说研究 文革时期 新时期 后新时期
下载PDF
从赤霉素到九二〇农药——20世纪50-70年代一种植物激素在中国的际遇
20
作者 李昂 孙烈 《古今农业》 2018年第1期15-22,共8页
赤霉素对植物生长的刺激作用,在1950年代初受到欧美学者的关注,中国学者则迅速跟进。"大跃进"运动使得赤霉素得到第一次的重视、宣传和应用。文革时期,所谓"土法"的普及性生产得以推广,粗制赤霉素被命名为"九... 赤霉素对植物生长的刺激作用,在1950年代初受到欧美学者的关注,中国学者则迅速跟进。"大跃进"运动使得赤霉素得到第一次的重视、宣传和应用。文革时期,所谓"土法"的普及性生产得以推广,粗制赤霉素被命名为"九二〇"农药,以更大规模再一次被推广。在群众运动中,这种被寄予厚望的神奇药物被试用于粮食生产、畜牧养殖、林业育苗,甚至医疗卫生等方面。数年之后,一度被推向顶峰的"九二〇"神药,渐渐回归其植物激素的本来面目。从初步了解与尝试,到夸大与滥用,再到神话的打破,赤霉素或"九二〇"的起落,反映了中国对农业增产的渴求与曲折过程,以及中国学者的植物激素研究偏重应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素 九二〇农药 大跃进 文革 农业 应用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